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中药学》考点题库解析_第1页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中药学》考点题库解析_第2页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中药学》考点题库解析_第3页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中药学》考点题库解析_第4页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中药学》考点题库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药的性能,又称药性,是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概括,又称中药的偏性。

其主要内容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

细目一四气

要点一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的确定

四气,指药物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又称四性,它反映了药物对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

的作用倾向,是对药物治疗寒热病症作用的概括。“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

此外,四性以外还有一类平性药,它是指寒热界限不很明显、药性平和、作用较和缓的

一类药。如党参、山药、甘草等。

要点二四气的作用及适应证

一般来讲,寒凉药分别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除蒸、泻热通便、清热利尿、清

化热痰、清心开窍、凉肝息风等作用;而温热药则分别具有温里散寒、暖肝散结、补火助阳、

温阳利水、温经通络、引火归原、回阳救逆等作用。

细目二五味

要点一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五味

五味是指药物有辛、甘、酸、苦、咸五种不同的味,因而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

五味的产生,首先是通过口尝,即用人的感觉器官辨别出来的,它是药物真实滋味的反

映。然而和四气一样,五味更重要的则是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观察,不同药味的药物作用于

人体,产生了不同的反应,获得不同的治疗效果,从而总结归纳出五味的理论。也就是说,

五味不仅仅是药物滋味的真实反映,更重要的是对药物作用的高度概括。

要点二五味的作用及适应证

辛: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解表药、行气药、活血药多具有辛味。

甘:有补益、和中、调和药性和缓急止痛的作用。

酸:收敛、固涩的作用。

苦:有泄、燥、坚阴的作用。即具有清泄火热、泄降气逆、通泄大便、燥湿、坚阴(泻

火存阴)等作用。

咸:有软坚散结、泻下通便作用。

淡:有渗湿、利小便的作用。

涩:与酸味药的作用相似,有收敛固涩的作用。多用治虚汗、泄泻、尿频、遗精、滑精、

出血等证。

细目三升降浮沉

要点一各类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

升降浮沉是指药物对人体作用的不同趋向性。

升上升提举,趋向于上

发表、透疹、升阳、涌吐、开窍等

浮向外发散,趋向于外

降下达降逆,趋向于下收敛固涩、泻下、利水、潜阳、镇惊安神、止咳平喘、止呕

荒向内收敛,趋向于内等

要点二影响药物的升降浮沉的因素

性温、热,味辛、甘一升浮,如麻黄、升麻、黄芭;

四气五味

性寒、凉,味酸、苦、咸一沉降,如大黄、芒硝、山楂。

质地轻重质轻,花、叶、枝、皮一升浮

质重,种子、果实、矿物、贝壳一沉降

酒制则升,姜炒则散,

炮制

醋炒收敛,盐炒下行。

升浮药配伍较多较强的沉降药一沉降;

配伍

沉降药配伍较多较强的升浮药一升浮。

细目四归经

要点一归经的临床意义

掌握归经理论便于临床辨证用药,根据疾病的具体表现,通过辨证审因,诊断出病变所

在的脏腑经络,按照归经理论来选择针对性强的药物进行治病,可以提高用药准确性。

羌活——太阳经头痛;葛根、白芷——阳明经头痛;

柴胡一少阳经头痛;吴茱萸一厥阴经头痛;

细辛——少阴经头痛

运用归经理论,必须考虑到脏腑经络间的关系。临床用药时往往并不单独使用某一经的

药物。

肺病而见脾虚者,每兼用补脾的药物,使肺有所养——培土生金;

肝阳上亢因于肾阴不足,每以平肝潜阳药与滋补肾经药同用——滋水涵木

此外,临床上还常用归经性强的药物引他药入经。

要点二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归经的确定

归经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即某药对某些脏腑经络有特殊的亲和作用,

因而对这些部位的病变起着主要的或特殊的治疗作用。

归经理论的形成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以脏腑经络为基础,以药物所治疗的具体病

证为依据,通过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用药理支厂

如朱砂、远志能治疗心悸失眠,说明它们归心经;桔梗、杏仁能治疗胸闷、咳喘,说明

它们归肺经;而选用白芍、钩藤能治疗胁痛抽搐则说明它们归肝经。

细目五毒性

要点一引起毒性反应的原因

毒性指药物对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及损害性。毒性反应与副作用不同。它对人体的危

害性较大,甚至可危及生命。

要点二结合具体有毒药物认识其使用注意事项

毒性反应的产生与药物贮存、加工炮制、配伍、剂型、给药途径、用量、使用时间的长

短以及病人的体质、年龄、证候性质等都有密切关系。

具有敛肺止咳作用的药,多具有的药味是

A.辛

B.甘

C.酸

D.苦

E.咸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酸:收敛、固涩的作用。一般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固精缩尿、

固崩止带的药物多具有酸味。故选择C。

A.四气

B.五味

C.归经

D.毒性

E.升降浮沉

表示药物作用部位的是

反映药物作用趋势的是

「正确答案』C、E

「答案解析』

归经:掌握归经理论便于临床辨证用药,根据疾病的具体表现,通过辨证审因,诊

断出病变所在的脏腑经络,按照归经理论来选择针对性强的药物进行治病,可以提高用

药准确性。故选择C

升降浮沉是指药物对人体作用的不同趋向性。故选择E。

细目一中药的作用与副作用

药物防病治病的基本作用,不外是祛邪去因,扶正固本,协调脏腑经络机能,从而纠正

阴阳偏盛偏衰,使机体恢复到阴平阳秘的正常状态。

中药的作用是指中药对机体的影响,或机体对药物的反应。中药的作用包括治疗作用和

不良作用(不良反应)。

副作用是指在常用剂量(即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需要无关的不适反应,一般都较

轻微,对机体危害不大,停药后能消失。中药的治疗作用与副作用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

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细目二中药的功效

要点一功效与主治的关系

功效与主治的关系:中药的主治,是指其所主治的病证,又称为“应用范围”或“适应

证”。从认识方法而言,主治是确定功效的依据;从临床运用的角度来看,功效提示中药的

适应范围。

要点二功效的分类

对因治疗功效:在中医学中,病因的概念除指引起疾病的各种致病因素外,更重要的是

指这些因素引起的机体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和病理产物。中药的对因治疗功效包含祛邪、扶正、

调理脏腑功能、消除病理产物等方面的内容。

对症治疗功效:对症治疗功效是指能缓解或消除疾病过程中出现的某些症状,具有减轻

痛苦、防止病势恶化的意义。

细目一中药配伍的意义

中药配伍的意义

既照顾到复杂病情,又增进了疗效,减少了毒副作用。

细目二中药配伍的内容

要点一各种配伍关系的意义

1.单行

就是单用一味药来治疗某种病情单一的疾病。

2.相须

就是两种功效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可以增强原有药物的疗效。

3.相使

就是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两种药物合用,辅药可以提高主药的功效。

4.相畏

就是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所抑制。

5.相杀

就是一种药物能够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

6.相恶

就是两药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的功效降低,甚至丧失。

7.相反

就是两种药物同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或副作用。

十八反,十九畏

要点二各种配伍关系的临床对待原则

相须、相使协同作用,提高疗效

相畏、相杀减轻或消除毒性反应

相恶减弱或抵消原有功效

相反产生或增强毒性

七情配伍中,可以降低药物毒副作用的是

A.相须、相使

B.相杀、相反

C.相须、相恶

D.相杀、相畏

E.相畏、相使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相杀、相畏可以减轻或消除毒性反应,故选择D。

A.石膏与知母

B.黄黄与茯苓

C.半夏与生姜

D.人参与莱瓶子

E.甘草与海藻

属于相恶的配伍是

属于相须的配伍是

「正确答案』D、A

「答案解析」属于相恶的配伍是人参与莱熊子。人参可以补气,莱瓶子降气。

属于相须的配伍是石膏与知母。

细目一配伍禁忌

要点一:“十八反"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萎贝薮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类(川乌、草乌、附子)反贝母、瓜篓、天花粉、

半夏、白薮、白及;藜芦反人参、西洋参、党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

要点二“十九畏”

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

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

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

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修合看顺逆,炮烛炙焯莫相依。”

十九畏与“七情”配伍中的“相畏”意义不同,十九畏是产生或增强毒副作用,为药物

配伍禁忌,相畏是减弱或消除毒副作用,是应当运用的药物配伍。

细目二证候禁忌

由于药物的药性不同,其作用各有专长和一定的适应范围,因此,临床用药也就有所禁

忌,称“证候禁忌”。凡用药与证治相违,即属证候禁忌。寒证忌用寒药,热证忌用热药,

邪盛而正不虚者忌用补虚药,正虚而无邪者忌用攻邪药。

如麻黄性味辛温,功能发汗解表,散风寒,又能宣肺平喘利尿,故适用于外感风寒表实

无汗或肺气不宣的喘咳,对表虚自汗及阴虚盗汗、肺肾虚喘则不宜使用。

细目三妊娠用药禁忌

要点一妊娠用药禁忌的概念

妊娠用药禁忌是指妇女妊娠期治疗用药的禁忌。某些药物具有损害胎元或致流产、堕胎

的副作用,所以应作为妊娠禁忌的药物。根据药物对胎元损害的程度不同,一般可分为慎用

与禁用两类。

要点二妊娠禁忌药的分类及使用原则

(1)禁用药物:指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药物,如巴豆、牵牛子、大戟、商陆、麝香、

三棱、莪术、水蛭、斑螫、雄黄、砒霜等。

(2)慎用药物:包括通经祛瘀、行气破滞及辛热滑利之品,如桃仁、红花、牛膝,大

黄、枳实、附子、肉桂、干姜,木通、冬葵子、瞿麦等。

细目四服药饮食禁忌

要点一服药时一般的饮食禁忌

一般忌食生冷、辛热、油腻、腥膻、有剌激性的食物。

根据病情的不同,饮食禁忌也有区别。

热性病忌食辛辣、油腻、煎炸性食物

寒性病忌食生冷食物、寒性饮料

胸痹忌食肥肉、脂肪、动物内脏及烟、酒

肝阳上亢头晕目眩、烦躁易怒忌食胡椒、辣椒、大蒜、酒等辛热助阳之品

黄疸胁痛忌食动物脂肪及辛辣烟酒刺激食物

脾胃虚弱者忌食油炸黏腻、寒冷固硬、不易消化的食物

肾病水肿忌食盐、碱过多和酸辣太过的刺激食品

疮疡、皮肤病患者忌食鱼、虾、蟹等腥膻发物及辛辣刺激性食品

要点二特殊疾病的饮食禁忌

古代文献记载,甘草、黄连、桔梗、乌梅忌猪肉,鳖甲忌范菜,常山忌葱,地黄、何首

乌忌葱、蒜、萝卜,丹参、茯苓、茯神忌醋,土茯苓、使君子忌茶,薄荷忌蟹肉,以及蜜反

生葱、柿反蟹等等,也应作为服药禁忌的参考。

下列各组药物中,不属于配伍禁忌的是

A.川贝母与川乌

B.藜芦与赤芍

C.肉桂与赤石脂

D.水银与砒霜

E.硫黄与厚朴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下列各组药物中,不属于配伍禁忌的是硫黄与厚朴。

细目一剂量

要点一影响中药剂量的因素

1.药物性质与剂量的关系

2.剂型、配伍与剂量的关系

3.年龄、体质、病情与剂量的关系

4.季节变化与剂量的关系

除了剧毒药、峻烈药、精制药及某些贵重药外,一般中药常用内服剂量为5~10g,部分

常用量较大,剂量为15~30g,新鲜药物常用量为30~60g。

要点二有毒药、峻猛药及某些名贵药的剂量

有毒或作用峻猛药物,以及某些名贵药物,均应严格掌握用量,详见各药。

细目二中药的用法

要点一煎煮方法

先将药材浸泡30-60分钟,用水量以高出药面为度。一般中药煎煮两次,第二煎加水

量为第一煎的"3-1/2。两次煎液去渣滤净混合后分2次服用。煎煮的火候和时间,要根

据药物性能而定。一般来讲,解表药、清热药宜武火煎煮,时间宜短,煮沸后煎10~20分

钟即可;补养药需用文火慢煎,时间宜长,煮沸后再续煎30~60分钟。某些药物因其质地

不同,煎法比较特殊,处方上需加以注明,归纳起来包括先煎、后下、包煎、另煎、溶化、

泡服、冲服、煎汤代水等不同煎煮法。

先煎:主要指一些有效成分难溶于水的金石、矿物、介壳类药物,应打碎先煎,煮沸20~

30分钟,再下其他药物同煎,以使有效成分充分析出。如磁石、赭石、生铁落、生石膏、寒

水石、紫石英、龙骨、牡蛎、海蛤壳、瓦楞子、珍珠母、石决明、紫贝齿、龟甲、鳖甲等。

此外,附子、乌头等毒副作用较强的药物,宜先煎45~60分钟后再下他药,久煎可以降低

毒性,安全用药。

县工:主要指某些气味芳香的药物,久煎其有效成分易于挥发而降低药效,须在其他药

物煎沸5~10分钟后放入。如薄荷、青蒿、香熏、木香、砂仁、沉香、白豆蔻、草豆蔻等。

此外,有些药物虽不属芳香药,但久煎也能破坏其有效成分,如钩藤、大黄、番泻叶等,亦

属后下之列。

包煎:主要指那些黏性强、粉末状及带有绒毛的药物,宜先用纱布袋装好,再与其他药

物同煎,以防止药液混浊或刺激咽喉引起咳嗽及沉于锅底,加热时引起焦化或烟化。如蛤粉、

滑石、青黛、旋覆花、车前子、蒲黄及灶心土等。

另煎:又称另炖,主要是指某些贵重药材,为了更好地煎出有效成分,还应单独另煎,

即另蔽~3小时。煎液可以另服,也可与其他煎液混合服用,如人参、西洋参、羚羊角、

麝香、鹿茸等。

溶化:又称洋化,主要是指某些胶类药物及黏性大而易溶的药物,为避免入煎粘锅或黏

附其他药物影响煎煮,可单用水或黄酒将此类药加热溶化即烽化后,用煎好的药液冲服,也

可将此类药放入其他药物煎好的药液中加热烧化后服用,如阿胶、鹿角胶、鳖甲胶、鸡血藤

胶及蜂蜜、饴糖等。

泡服:又叫煽服,主要是指某些有效成分易溶于水或久煎容易破坏药效的药物,可以用

少量开水或复方中其他药物滚烫的煎出液趁热浸泡,加盖闷润,减少挥发,半小时后去渣即

可服用,如藏红花、番泻叶、肉桂、胖大海等。

冲服:主要指某些贵重药,用量较轻,为防止散失,常需要研成细末制成散剂,用温开

水或复方中其他药物煎液冲服。如麝香、牛黄、珍珠、羚羊角、猴枣、马宝、西洋参、鹿茸、

人参、蛤蛇等。某些药物,根据病情需要,为提高药效,也常研成散剂冲服。如用于止血的

三七、花蕊石、白及、紫珠草、血余炭、棕桐炭及用于息风止痉的螟蚣、全蝎、僵蚕、地龙

和用于制酸止痛的乌贼骨、瓦愣子、海蛤壳、延胡索等。某些药物高温容易破坏药效或有效

成分难溶于水,也只能做散剂冲服。如雷丸、鹤草芽、朱砂等。此外,还有一些液体药物如

竹沥汁、姜汁、藕汁、孽芳汁、鲜地黄汁等也需冲服。

煎汤代水:主要指某些药物为了防止某些药物与其他药物同煎使煎液混浊,难于服用,

宜先煎后取其上清液代水再煎煮其他药物,如灶心土等。此外,某些药物质轻用量多,体积

大,吸水量大,如玉米须、丝瓜络、金钱草等,也需煎汤代水用。

要点二服药时间

汤剂一般每日1齐I煎2次分服,两次间隔时间为4~6小时左右。临床用药时可根据

病情增减,如急性病、热性病可1日2剂。

胸膈以上者如眩晕、头痛、目疾、咽痛饭后服

胸膈以下,如胃、肝、肾饭前服

对胃肠有刺激性的药物饭后服

补益药、驱虫药、泻下药空腹服

治疟药疟疾发作前的两小时服用

安神药睡前服

慢性病定时服

急性病、呕吐、惊厥及石淋、咽喉病煎汤代茶饮者,均可不定时服

贝壳、甲壳、化石类药物入汤剂的用法是

A.先煎

B.后下

C.布包煎

D.另煎

E.丹化对服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先煎:主要指一些有效成分难溶于水的金石、矿物、介壳类药物,应打碎

先煎,煮沸20~30分钟,再下其他药物同煎,以使有效成分充分析出。故选择A。

概述

解表药的性能特点、功效与主治病证

解表药大多辛散轻扬,主入肺、膀胱经,偏行肌表,能促进机体发汗,使表邪由汗出而

解,从而达到治愈表证、防止疾病传变的目的。部分解表药兼能利水消肿、止咳平喘、透疹、

止痛、消疮等。解表药主要用治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或有汗不畅、脉浮之外感表证。

部分解表药可用于水肿、咳喘、麻疹、风疹、风湿痹痛、疮疡初起等兼有表证者。解表药分

两类,辛温解表药主治风寒表证。辛凉解表药主治风热表证。

解表药的配伍方法

应根据四时气候变化的不同而恰当地配伍祛暑、化湿、润燥药;若虚人外感,应随证配

伍补气、补血、补阴、补阳药以扶正祛邪;辛凉解表药在用于温病初起时,应适当同时配伍

清热解毒药。

解表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用量不宜过大,以免发汗太过,耗阳伤阴,造成“亡阳”、“伤阴”的弊端。

表虚自汗、阴虚盗汗以及疮疡日久、淋证、失血患者,虽有表证,也应慎用解表药。

使用解表药还应注意因时因地而宜。

入汤剂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分挥发而降低药效。

发散风寒药

麻黄

性能: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应用:

1.风寒感冒

2.咳嗽气喘

3.风水水肿

此外,取麻黄散寒通滞之功,也可用治风寒痹证,逊,痰核。

用法用量:发汗解表宜生用,止咳平喘多炙用。

使用注意:本品发汗宣肺力强,凡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肺肾虚喘者均当慎用。

配伍意义:

麻黄配桂枝:麻黄辛开苦泄,遍彻皮毛,功专宣肺发汗散邪;桂枝辛甘温煦,透达营卫,

功善解肌发表。两药伍用,可增强发汗解表作用,适用于外感风寒表实证。

麻黄配石膏:麻黄辛温,开宣肺气以平喘,开腹解表以散邪;石膏辛甘大寒,清泄肺热,

解肌以清热。二药一温一寒,一以宣肺为主,一以清肺为主,合用则相反之中寓有相辅之意,

既消除致病之因,又调理肺的宣发功能,麻黄得石膏,宣肺平喘而不助热,石膏得麻黄,清

解肺热而不凉遏,又是相制为用。

麻黄配苦杏仁:苦杏仁味苦泄降,长于下气定喘止咳;麻黄为宣肺平喘之要药,辛散苦

泄,既能发汗解表,又能宣肺平喘。两药配伍,一宣一降,宣降并施,使肺经气机调畅,增

强止咳平喘之力。适用于风寒束表,肺气壅遏之咳喘实证。

桂枝

性能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

应用:

1.风寒感冒。

2.寒凝血滞诸痛证。

3.痰饮、蓄水证。

4.心悸、奔豚。

使用注意:本品辛温助热,易伤阴动血,凡外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等证,均当

忌用。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配伍意义:

桂枝配白芍:桂枝善于宣阳气于卫分,畅营血于肌表,有助卫实表、发汗解肌、外散风

寒之功;白芍能养血和营敛阴。二者伍用,发汗之中有养阴敛汗之效,虽发汗而不伤阴;和

营之中有调卫之功,使营阴不滞,共奏发汗解肌,调和营卫之功。适用于外感风寒表虚所致

的发热、恶寒、蕤、头痛、脉浮缓等症,以及营卫不和所致的汗出、发热等症。因桂枝又

能温中散寒止痛7不芍又能柔肝缓急止痛,二药相配,对脾胃虚寒所致的白腹挛急疼痛,有

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之功。

紫苏

性能:辛、温。归肺、脾经。

功效:解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

应用:

1.风寒感冒。

2.脾胃气滞,胸闷呕吐。兼有理气安胎之功。

3.食鱼蟹中毒而致腹痛吐泻者。

生姜

功效: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鱼蟹毒。

主治病证:

风寒感冒;脾胃寒证;胃寒呕吐;肺寒咳嗽;解生半夏、生南星及鱼蟹中毒。

香薰

功效: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主治病证:

暑湿感冒;水肿脚气;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煎服,3~10g0用于发表,量不宜过大,且不宜久煎;用于利水消肿,量宜

稍大,且须浓煎。

使用注意:本品发汗力强,表虚多汗者忌用。

荆芥

性能:辛,微温。归肺、肝经。

功效:解表散风,透疹消疮,止血。

应用:

1.外感表证。

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3.疮疡初起兼有表证。

4.吐蝴下血。炒炭有止血作用。

用法用量:煎服,5~10g。不宜久煎。发表透疹消疮宜生用,止血宜炒炭用。荆芥穗长

于祛风。

防风

性能: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

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应用:

1.外感表证

2.风疹瘙痒

3.风湿痹痛

4.破伤风证

此外,以其升清燥湿之性,也可用于脾虚湿盛,清阳不升的泄泻,及土虚木乘,肝郁侮

脾,肝胃不和,腹泻而痛者,如痛泻要方。

羌活

性能:辛、苦,温。归膀胱、肾经。

功效: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应用:

1.风寒感冒。

2.风寒湿痹。

白芷

随:辛、温。归肺、胃、大肠经。

功效: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应用:

1.风寒感冒

2.头痛,牙痛,风湿痹痛

3.鼻渊

4.带下证

5.疮痈肿毒

此外,本品能祛风止痒,可用治皮肤风湿瘙痒。

细辛

功效: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

主治病证:风寒感冒,阳虚外感;头痛,牙痛,风湿痹痛;鼻渊鼻断;肺寒痰饮咳喘。

用法用量:煎服,1~3g;散剂,每次服0.5~1g。

使用注意:阴虚阳亢头痛,肺燥阴伤干咳者忌用。不宜与藜芦同用。

细辛配干姜、五味子:细辛味辛性温,为少阴经之表药,能疏凑散寒,通阳化饮;干姜

可温中散寒,健脾化饮;五味子酸收敛肺,降逆止咳,并可防姜、辛过散之弊。细辛与干姜、

五味子配伍的方剂是主治太阳伤寒兼里停水饮之证的小青龙汤。仲景治寒饮阻肺的咳喘证,

最喜用细辛与干姜、五味子配伍,首创姜、辛、味伍用以止咳平喘之妙法,开后世散、敛并

用之先河。细辛助五味子宣降肺气,协干姜温化痰饮。

藁本

功效: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主治病证:风寒感冒,颠顶疼痛;风寒湿痹。

苍耳子

功效: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

主治病证:

风寒感冒;鼻渊头痛;风湿痹痛;风疹瘙痒

使用注意:血虚头痛不宜使用。过量服用易致中毒。

辛夷

功效:散风寒,通鼻窍。

主治病证:

风寒感冒;头痛鼻塞,鼻断鼻渊。

用法用量:煎服,3~10go本品有毛,易刺激咽喉,入汤剂用布包煎。

发散风热药

薄荷

性能:辛,凉。归肺、肝经。

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应用:

L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2.风热头痛,目赤多泪,咽喉肿痛。

3.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4.肝郁气滞,胸闷胁痛。

5.本品芳香辟秽,兼能化湿和中,还可用治夏令感受暑湿秽浊之气,院腹胀痛,呕吐泄

泻。

用法:煎服,3~6g;宜后下。薄荷叶长于发汗解表,薄荷梗偏于行气和中。

使用注意:本品芳香辛散,发汗耗气,故体虚多汗者不宜使用。

购61*片

&.三:■=-pL

牛秀子

随:辛、苦,寒。归肺、胃经。

功效: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散肿。

应用: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2.麻疹不透,风热疹痒。

3.痈肿疮毒,丹毒,乔腮,喉痹。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滑肠通便,脾虚便澹者慎用。

蝉蜕

随:甘,寒。归肺、旺经。

功效: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应用: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咽痛音哑。

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3.目赤翳障。

4.急慢惊风,破伤风证。

桑叶

性能:甘、苦,寒。归肺、肝经。

功效: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应用: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2.肺热咳嗽、燥热咳嗽。

3.肝阳上亢,头晕头痛。

4.目赤昏花。

5.血热妄行咯血、吐血、蚓血。

用法:煎服;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眼。桑叶蜜制能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故肺燥咳嗽

多用。

菊花

随:甘、苦,微寒。归肺、肝经。

功效: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应用: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2.肝阳眩晕,肝风实证。

3.目赤昏花。

4.疮痈肿毒。

菊花配枸杞子:两者均味甘,归肝经,有益阴明目的作用,皆可用治肝肾不足之目暗昏

花。然枸杞子甘平质润,又归肾经,为平补阴阳之品,且益阴力较强,长于补肾益精、养肝

明目,兼可润肺止咳,善治肾虚腰痛、遗精滑精、血虚萎黄。菊花味辛苦,性微寒,主入肺

经,功专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兼能平肝潜阳,主治风热感冒、发热头痛、疔疮肿毒、阳亢

眩晕。

蔓荆子

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应用:

风热感冒,头昏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

还可用治风湿痹痛。

柴胡

随:苦、辛,微寒。归肝、胆、肺经。

功效: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应用:

1.表证发热,少阳证。

2.肝郁气滞。一

3.气虚下陷,脏器脱垂。

此外,本品可退热截疟,又为治疗疟疾寒热的常用药。

园造:煎服。解表退热宜生用,且用量宜稍重,疏肝解郁宜醋炙,升阳可生用或酒炙.

其用量均宜稍轻。

柴胡配黄苓:柴胡善于疏散退热,透泄半表半里之外邪,使邪从外解;黄苓善于清热泻

火,清泄半表半里之邪,使邪从内泄。二药伍用,一散一清,长于和解少阳而退热,常用治

少阳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等症。

小柴胡发7

—■ULM—tau

■•一♦•—••

升麻

功效: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主治病证:风热头痛,麻疹不透;齿痛口疮,咽喉肿痛,温毒发斑;气虚下陷,脏器脱

垂,崩漏下血等。

葛根

性能:甘、辛、凉。归脾、胃、肺经。

功效: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通经活络,解酒毒。

应用:

1.表证发热,项背强痛。

2.麻疹不透。

3.热病口渴,阴虚消渴。

4.热泻热痢,脾虚泄泻。

用造:煎服。解肌退热、透疹、生津宜生用,升阳止泻宜煨用。

淡豆豉

功效:解表,除烦,宣发郁热。

治疗外感风寒、胸闷呕吐,应首选的药物是

A.薄荷

B.荆芥

C.紫苏

D.防风

E.桂枝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紫苏应用:风寒感冒,脾胃气滞,胸闷呕吐,进食鱼蟹中毒引起的腹痛吐

泻。故选择C。

功能疏散风热、透疹利咽、解毒消肿的是

A.薄荷

氏牛劳子

C.蝉蜕

D.升麻

E.葛根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牛芳子功效: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散肿。故选择B。

炒炭后可用于治疗便血的药物是

A.防风

B.香薰

C.羌活

D.黄连

E.荆芥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荆芥治疗吐岫下血,本品炒炭,可用于吐血、蒯血、便血、崩漏等多种出

血证。故选择E。

A.葛根

B.荆芥

C.生姜

D.白芷

E.淡豆豉

治疗风寒感冒,寒湿带下,应选用的药物是

治疗风寒感冒,肺寒咳嗽,应选用的药物是

「正确答案』D、C

「答案解析』白芷应用: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风湿痹痛,鼻渊,带下证,疮痈肿毒,

祛风止痒,用于皮肤风湿瘙痒。故选择Do

生姜应用:风寒感冒,脾胃寒证,胃寒呕吐,肺寒咳嗽,此外可以解生半夏、生南

星和鱼蟹之毒。故选择C。

清热药的分类,各类清热药的功效与主治病证

清热泻火药:主治气分实热证及脏腑火热证。

清热燥湿药:主治湿热证。

清热凉血药:主治热入营血及血热证。

清热解毒药:主治火热毒证。

清虚热药:主治虚热证及温病后期、余邪未尽。

清热药的配伍方法

使用清热药,首先要辨别热证的虚实。若里热兼有表证者,当先解表或表里同治;气血

两燔者,宜气血两清;里热兼阴虚者,应兼以滋阴;里热积滞者,当配以泻下;兼脾胃虚弱

者,应辅以补脾。

使用注意

本类药物性多寒凉,易伤脾胃,故脾胃气虚,食少便澹者慎用;

苦燥药物易化燥伤阴,热证伤阴或阴虚患者慎用;

阴盛格阳、真寒假热之证忌用;

使用本类药物,中病即止,以免克伐太过损伤正气。

清热泻火药

石膏

■:甘、辛,大寒。归肺、胃经。

功效

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燃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

应用:

1.温热病气分实热证。为清泻肺胃气分实热之要药。

2.肺热喘咳证

3.胃火牙痛、头痛、实热消渴。

4.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

■:生石膏煎服。宜先煎。煨石膏适宜外用,研末撒敷患处。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及阴虚内热者忌用。

石膏配知母:石膏甘辛大寒,质重,入肺经,善清肺经实热;入胃经,能清泻胃火。知

母苦甘寒,质润,上能清肺热而泻火,中善泻胃火而止渴,下能泻相火、滋肾燥。两药伍用,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之力增强。适用于温热病气分热盛而见壮热、烦渴、汗出、脉洪大等症。

知母

蹴:苦、甘,寒。归肺、胃、肾经。

功效: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应用:

花分实热、烦渴

2.肺热燥咳

3.骨蒸潮热

4.内热消渴

5.肠燥便秘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质润,有滑肠作用,故脾虚便澹者不宜用。

MOA

知母配黄柏:知母性寒质润,功善泻肾火,滋肾阴,退骨蒸;黄柏苦寒沉降,长于泻肾

火,退虚热。两药伍用,增强泻肾火,滋肾阴,退虚热的作用。适用于阴虚火旺之骨蒸潮热,

盗汗遗精。

知母配川贝母:两者皆能清肺润燥,其中知母苦甘,性寒质润,长于泄肺热,润肺燥,

生津养阴;川贝母味苦甘,性寒质润,尤善润肺止咳,兼能清肺化痰。两药伍用,相得益彰,

既增强清肺润燥之力,又能化燥痰、养肺阴。适用于燥热犯肺或阴虚生燥之干咳无痰,或痰

少质黏,咳吐不利。

芦根

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

主治病证:热病烦渴;胃热呕啰;肺热咳嗽,肺痈吐脓;热淋涩痛。

天花粉

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主治病证:热病烦渴;肺热燥咳;内热消渴;疮疡肿毒

使用注意: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淡竹叶

功效: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利尿通淋。

主治病证:热病烦渴;口疮尿赤、热淋涩痛。

桅子

邂:苦,寒。归心、肺、三焦经。

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外用消肿止痛。焦桅子:凉血止血。

应用:

1-热病心烦

2.湿热黄疸

3.热淋涩痛

4.血热吐蚓

5.目赤肿痛

6.火毒疮疡

桅子配淡豆豉:桅子长于清心泻火除烦;淡豆豉长于解表除烦,宣发郁热。两药伍用,

清热除烦作用增强。适用于外感热病,邪热内郁胸中,心中懊恼,烦热不眠。

桅子配茵陈::桓子善泻火除烦,清热利湿;茵陈长于清热利湿,利胆退黄。两药伍用,

清热利湿,利胆退黄作用增强,可导湿热从小便而去,为治疗湿热黄疸常用药对。

夏枯草

叫:辛、苦,寒。归肝、胆经。

功效: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

应用:

1.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目珠夜痛。

2.一病、瘦瘤。

3.乳痈肿痛。

决明子

返:清热明目,润肠通便。

主治病证:

目赤肿痛、羞明多泪、目暗不明;头痛、眩晕;肠燥便秘。

用法:煎服;用于润肠通便,不宜久煎。

清热燥湿药

黄苓

蹴: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应用:

.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黄疸泻痢。

2.肺热咳嗽、局热烦渴。

3.血热吐蚓

4.痈肿疮毒

5.胎动不安

用法:煎服。清热多生用,安胎多炒用,清上焦热多酒炙用,止血可炒炭用。

黄连

蹴:苦,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应用:

赢热痞满、呕吐吞酸。

2.湿热泻痢,泻痢要药。

3.高热神昏,心烦不寐,血热吐蚓。

4.痈肿疗疮,目赤牙痛。

5.消渴。

6.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黄连配木香:黄连善清热燥湿而止泄痢;木香善调中宣滞,行气止痛。两药伍用,共奏

清热燥湿、行气导滞之功。适用于胃肠湿热积滞之痢疾、腹痛、里急后重。

黄连配吴茱萸:吴茱萸辛热,能疏肝解郁、降逆止呕,兼能制酸止痛;黄连清泻肝火、

胃热,使肝火得清、胃火得降。两药合用,既疏肝解郁,使肝气调达,郁结得开,又取其下

气之用,以和胃降逆;并能反佐以制黄连之寒,可引黄连入肝经,使泻火而无凉遏之弊。二

药配伍共收清泻肝火、降逆止呕之效。适用于治疗肝郁化火,肝胃不和所致之胁痛口苦、呕

吐吞酸。

黄连配半夏:黄连苦寒,善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半夏辛温,善燥湿化痰,降逆消痞。

两药伍用,寒热互用以和阴阳,辛开苦降以调气机,除湿热而化痰浊,有泄热和胃、降逆消

痞、开胸涤痰之功。适用于痰热互结,气机失畅所致的胸腹闷胀、心下痞满、呕吐呃逆。

黄连配瓜篓(皮):黄连味苦,性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瓜篓味甘,性寒,清热涤

痰,宽胸散结。瓜篓宽胸理气可助黄连清热燥湿之功,黄连苦寒折热可长瓜篓清热涤痰之效。

二者相配,清热化痰,宽胸理气功效增强。

黄柏

蟠:苦,寒。归肾、膀胱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

应用:

1.湿热带下,热淋涩痛。

2.湿热泻痢,黄疸。

3.湿热脚气,痿证。

4.骨蒸劳热,盗汗,遗精。

5.疮疡肿毒、湿疹瘙痒。

用法:煎服。外用适量。

黄柏配苍术:苍术辛散苦温燥湿;黄柏苦寒清热燥湿,作用偏下焦。两者伍用,一温一

寒,相制相成,治疗湿热下注,下肢水肿,脚气痿壁等症。

龙胆草

功效: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主治病证:

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肝火头痛、目赤耳聋、胁痛口苦;惊风抽搐。

苦参

功效:清热燥湿,杀虫,利尿。

主治病证:

湿热泻痢、便血、黄疸;湿热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湿热小便

不利。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忌用,反藜芦。

秦皮

功效: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

白鲜皮

功效: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

随:甘,寒。归肺、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应用:

1.痈肿疔疮:为治一切内痈外痈之要药。

2.外感风热,温病初起。

3.热毒血痢。

此外,尚可用治咽喉肿痛、小儿热疮及徘子。

金银花配连翘:两药均善清解热毒,然金银花气味芳香,既善解血分之热毒,又可疏散

肺经风热之邪,偏于透上身之热,而连翘轻清而浮,善清心而祛上焦诸热,散结消肿而疗疮,

偏于透达全身躯壳之热。两药相须为用,不仅透热解表、清热解毒之力增加,还能疏通气血、

宣导十二经脉之气血凝滞,以达消肿、散结、止痛之效。适用于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表里俱

热者,四时感冒证属风热者,疮疡、痈用有红肿热痛属阳证者,风热上攻所致头痛、咽喉肿

痛、目赤流泪及风热痒疹等证。

金银花配当归:金银花善于清热解毒,兼能凉血;当归长于养血活血,且擅止痛。两药

相配,共奏清热解毒、凉血散瘀、通脉止痛之功,使热毒解,血脉通,肿痛消。适用于热毒

炽盛之脱疽、痈疽发背初起、肠痈等症。

连翘

性能:苦,微寒。归肺、心、小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

应用:

1.痈肿疮毒,一痂痰核。“疮家之圣药”

2.风热外感,温病初起。

穿心莲

功效:泻火解毒,清热燥湿,凉血,消肿。

用法用量:煎服,6~9g。煎剂易致呕吐,故多作丸、散、片剂。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不宜多服久服;脾胃虚寒者不宜用。

大青叶

蹴:苦,寒。归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应用:

1.热入营血,温毒发斑。

2.喉痹口疮,痒腮丹毒。

Oneleaf

<33

板蓝根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主治病证:

外感发热,温病初起,咽喉肿痛;温毒发斑,大头瘟疫,养腮,丹毒,痈肿疮毒。

青黛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泻火定惊。

主治病证:

温毒发斑,血热吐蚂;咽痛口疮,火毒疮疡;咳嗽胸痛,痰中带血;暑热惊痫,惊风抽

搐。

用法用量:内服l~3g。本品难溶于水,一般作散剂冲服,或入丸剂服用。外用适量。

贯众

功效:清热解毒,止血,杀虫。

主治病证:

风热感冒,温毒发斑;血热出血;虫疾。

蒲公英

性能:苦、甘、寒。归肝、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

应用:

1.痈肿疔毒,乳痈内痈。为治疗乳痈之要药。

2.热淋涩痛,湿热黄疸。

3.肝火上炎,目赤肿痛。

紫花地丁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土茯苓

功效:解毒,除湿,通利关节。

主治病证:

杨梅毒疮,肢体拘挛;淋浊带下;痈肿疮毒。

鱼腥草

蹴:辛,微寒。归肺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应用:

1.肺痈吐脓,肺热咳嗽。

2.热毒疮毒。

3.湿热淋证。

射干

叫:苦,寒。归肺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痰,利咽。

应用:

1.咽喉肿痛

2.痰盛咳喘。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脾虚便澹者不宜使用。孕妇慎用。

麻黄配射干:麻黄长于宣肺平喘;射干功善祛痰利咽。两药伍用,共达宣肺祛痰、止咳

平喘之功。适用于寒饮郁肺,气逆而喘,喉中痰鸣如水鸡声、胸膈满闷等症。

山豆根

功效: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主治病证:咽喉肿痛;牙龈肿痛。

用法用量:煎服,3~6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过量服用易引起恶心、呕吐、腹泻、胸闷、心悸等,故用量不宜

过大厂

马勃

功效:清热解毒,利咽,止血。

白头翁

叫:苦,寒。归胃、大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遍:

1.热毒血痢。

2.疮痈肿毒。

若与秦皮配伍,煎汤外洗,又可治疗阴痒带下。

马齿竟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止痢。

鸦胆子

功效:清热解毒,止痢,截疟;外用腐蚀赘疣。

嬴用量:内服,0.5~2g,以干龙眼肉包裹或装入胶囊包裹吞服,亦可压去油制成丸

剂、片剂服「不宜入煎剂。外用适量。I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对胃肠道及肝肾均有损害,内服需严格控制剂量,不宜多用、久

服。外用注意用胶布保护好周围的正常皮肤,以防对正常皮肤的刺激。孕妇及小儿慎用。胃

肠出血及肝肾病患者,应忌用或慎用。

白花蛇舌草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利湿通淋。

主治病证:

痈肿疮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热淋涩痛。

熊胆粉

功效:清热解毒,清肝明目,息风止痉。

用法用量:内服,0.25~0.5g,人工熊胆粉1~2g,入丸、散。本品有腥苦味,口服易

引起呕吐,故宜用胶囊剂。外用适量,调涂患处。

GSli■

熊胆眼药水

大血藤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祛风,止痛。

败酱草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

山慈菇

功效:清热解毒,化痰散结。

漏芦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下乳,舒筋通脉。

野菊花

功效:清热解毒,泻火平肝。

清热凉血药

生地黄

性能:甘,寒。归心、肝、肾经。

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应用:

1.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蒯血。

2.阴虚内热,骨蒸劳热。

3.津伤口渴,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使用注意:脾虚湿滞,腹满便滤者不宜使用。

玄参

邂:甘、苦、咸,微寒。归肺、胃、肾经。

功效: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滋阴。

应用:

1.温邪入营,内陷心包,温毒发斑。

2.热病伤阴,津伤便秘,骨蒸劳嗽。

3.目赤咽痛,瘪疡,亘堡,痈肿疮毒。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食少便滤者不宜服用。反藜芦。

生地黄配玄参:生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玄参滋阴降火,凉血解毒。两药相配,清

热凉血、养阴生津之力增强。适用于热入血分之吐血蒯血,发热澹语,热病伤阴之心烦口渴,

虚火上炎之咽喉肿痛,阴虚内热之消渴。

牡丹皮

蹴: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

功效:清热凉血,活血祛瘀。

应用:

1.温毒发斑,血热吐蚓。

2.温病伤阴,阴虚发热,夜热早凉,无汗骨蒸。

3.血滞经闭、痛经、跌打伤痛。

4.痈肿疮毒。

使用注意:血虚有寒、月经过多及孕妇不宜使用。

赤芍

随:苦,微寒。归肝经。

功效: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丽:

1.温毒发斑,血热吐蒯。

2.目赤肿痛,痈肿疮疡。

3.经闭痛经,^瘤腹痛,跌打损伤。

使用注意:血寒经闭不宜使用。反藜芦。

紫草

功效:清热凉血,活血消斑,解毒透疹。

主治病证:

温病血热毒盛,斑疹紫黑,麻疹不透;疮疡,湿疹,水火烫伤。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而滑利,脾虚便澹者忌服。

水牛角

功效:清热凉血,解毒,定惊。

王治病证:

温病高热,神昏澹语,惊风,癫狂;血热妄行斑疹、吐蚓;痈肿疮疡,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镑片或粗粉煎服,宜先煎3小时以上。水牛角浓缩粉冲服,每日2次。

清虚热药

青蒿

邂:苦、辛,寒。归肝、胆经。

曲丝:清透虚热,凉血除蒸,解暑,戴疟。

应用:1.温邪伤阴,夜热早凉。

2.阴虚发热,劳热骨蒸。

3.暑热外感,发热口渴。

4.疟疾寒热。

用法:煎服,不宜久煎;或鲜用绞汁服。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肠滑泄泻者忌服。

青蒿配鳖甲:青蒿气味辛寒,长于透达阴分伏热;鳖甲咸寒属阴,功专滋阴潜阳,善清

阴分余热。两药配伍,养阴与透热并进,适用于温病后期,邪伏阴分,夜热早凉,热退无汗,

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等。

青蒿配黄苓:青蒿芳香透散,善清热截疟;黄苓苦寒燥湿,善清泄湿热。二药配伍,增

强清热燥湿截疟之力。适用于湿热郁遏少阳,寒热如疟,胸痞作呕等症。

白薇

功效:清虚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

地骨皮

幽:甘,寒。归肺、肝、肾经。

功效:凉血除蒸,清肺降火。

应用:

1.阴虚发热,盗汗骨蒸。

2.肺热咳嗽。

3.血热出血证。

此外,本品于清热除蒸泻火之中,尚能生津止渴,常与生地黄、天花粉、五味子等同用,

可治内热消渴。

地骨皮配桑白皮:地骨皮功能清泄肺热,凉血退蒸;桑白皮重在泄肺热而平喘。两药伍

用,共奏清泄肺热、止咳平喘之功,清肺热而不伤阴,护阴液而不恋邪。适用于肺热咳喘、

痰多粘稠、身热口渴者;亦治阴虚火旺,咳喘兼心烦、手足心热。

银柴胡

功效:清虚热,除疳热。

胡黄连

幽: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

具有清实热、退虚热功效的药物是

A.石膏

B.知母

C.黄苓

D.苦参

E.桅子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知母

功效: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应用:气分实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具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功效的药物是

A.天花粉

B.白芷

C.麻黄

D.芦根

E.知母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天花粉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既能清热燥湿,又能泻火解毒,尤善治疗痈疽疔疮的药物是

A.决明子

B.生地黄

C.大血藤

D.黄连

E.马勃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黄连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应用: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湿热泻痢,泻痢要药;高热神昏,心烦不寐,血热吐

蚪;痈肿疗疮,目赤牙痛;消渴;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治疗梅毒的要药

A.土茯苓

B.漏芦

C.鱼腥草

D.败酱草

E.野菊花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土茯苓主治病证:杨梅毒疮,肢体拘挛;淋浊带下;痈肿疮毒。

能清热燥湿,收涩止痢,又能明目止带的是

A.桑叶

B.夏枯草

C.决明子

D.秦皮

E.菊花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秦皮功效: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

A.射干

B.鱼腥草

C.紫草

D.苦参

E.蒲公英

具有清热解毒、排脓利尿功效的药物是

具有凉血活血、解毒透疹功效的药物是

「正确答案』B、C

「答案解析』鱼腥草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紫草功效:清热凉血,活血消斑,解毒透疹。

攻下药、润下药与峻下逐水药的性能特点、主治病证

泻下药分为攻下药、润下药、峻下逐水药三类。泻下药多为沉降之品,主归大肠经。主

要有泻下通便作用,主要适用于大便秘结,胃肠积滞,实热内结及水肿停饮等里实证。

泻下药的配伍方法

应根据里实证的兼证及病人的体质,进行进当的配伍。兼有表邪者,当先解表后攻里,

必要时可与解表药同用,表里双解,以免表邪内陷;兼有正虚者,应与补益药同用,攻补兼

施,使攻邪而不伤正;本类药亦常配伍行气药,以加强泻下导滞作用;若属热积还应配伍清

热药;属寒积者应与温里药同用。

使用注意事项

1.攻下药、峻下逐水药,作用峻猛,或具有毒性,易伤正气及脾胃,故年老体虚、脾胃

虚弱者当慎用。

2.妇女胎前产后及月经期应当忌用。

3.应用作用较强的泻下药,奏效即止,切勿过剂,以免损伤胃气。

4.作用峻猛而有毒性的泻下药时,一定要严格炮制法度,控制用量,避免中毒现象发生,

确保用药安全。

攻下药

大黄

性能: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除湿退黄。

应用:

1.积滞便秘。

2.血热吐蝴,目赤咽肿,牙龈肿痛。

3.热毒疮疡,肠痈,烧烫伤。

4.瘀血诸证。

5.湿热痢疾、黄疸、淋证。

用法用量:煎服,3~15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者慎用;其性沉降,且善活血祛瘀,故妇女怀孕、月经期、哺乳期

应忌用。

大黄配芒硝:大黄苦寒,可荡涤肠胃,泄热通便力强;芒硝咸苦寒,其性降泄,泄热软

坚通便。二药相伍,相辅相成,泄热导滞,攻下破积。用于实热积滞,大便燥结。

大黄配附子:大黄泻下通便,荡涤里实积滞;附子辛热以温里散寒,止寒凝腹胁疼痛。

两者配伍,泻下以祛积滞,温里以祛寒实,故善治寒实积滞、便秘腹痛。

芒硝

性能:咸、苦,寒。归胃、大肠经。

功效:泻下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

应用:1.积滞便秘。

2.咽痛、口疮、目赤及痈疮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