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循环血管生理_第1页
血液循环血管生理_第2页
血液循环血管生理_第3页
血液循环血管生理_第4页
血液循环血管生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血液循环血管生理血管系统概况

人体的血液循环由体循环和肺循环组成。第2页,共3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在机体血管系统排列中存在着串联和并联现象。第3页,共3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血管的类型第4页,共3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血管的类型主动脉动脉静脉腔静脉微动脉末端微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内皮细胞弹性纤维平滑肌胶原纤维大血管微血管血管直径管壁厚度第5页,共3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血管类型功能1.弹性贮器血管大动脉:推动血液流向外周;贮存在大动脉中使其扩张,在心舒期弹性回缩——第二心脏作用2.分配血管中动脉:引导血液流向各器官和组织3.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小动脉、微动脉:口径小,阻力大,可改变组织血流量和毛细血管内压力4.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控制毛细血管的开、闭5.交换血管真毛细血管:物质交换6.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微静脉:可改变毛细血管血压,从而影响血管内外体液的分布7.容量血管静脉:可容纳循环血量的60~70%——血液贮存库8.短路血管小动脉→小静脉(A-V平衡)第6页,共3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一)血流量、血流速度Q=△P/R注意:①心输出量改变,可以导致器官和组织供血改变;②血压改变(A、V压),可以导致器官和组织供血改变;③器官内血流阻力改变可以改变器官血流量。

①和②保持相对稳定情况下(生理状态),调整器官和组织血流量的主要因素是:血管口径(血流阻力)血流速度:最快——主动脉最慢——毛细血管第7页,共3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血液的流动形式:层流(laminarflow):

液体中每个质点的流动方向都与血管的长轴相平行;且血管轴心处的流速最快,越靠近管壁,流速越慢(轴流现象)。湍流(turbulence):

血液流速加快到一定程度或遇到障碍时,血液中各个质点的流动方向不一致,产生旋涡。第8页,共3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9页,共3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血流阻力R=8ŋL/πr4Q=△P/RQ=

△Pπr4

/8ŋL结论?第10页,共3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血压(bloodpressureBp)

1.概念: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2.血压形成的基本因素

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心脏收缩射血外周阻力不同部位的血压(mmHg)部位血压名称A动脉血压V静脉血压Cap毛细血管血压第11页,共3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动脉血压与动脉脉搏(一)动脉血压主动脉内的血压,通常用肱动脉压代表。第12页,共3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动脉血压及正常值收缩压(Sp)100-120mmHg舒张压(Dp)60-80mmHg脉压(Pp)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舒张压+1/3脉压低血压收缩压<90mmHg舒张压<60mmHg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第13页,共3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动脉血压的形成足够的血量充盈(血液容积>血管容积)心脏收缩射血外周阻力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意义:①变间断的心脏射血为持续的血液流动;②缓冲动脉血压,不致于大起大落。第14页,共3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前提条件决定因素缓冲作用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心输出量外周阻力大动脉管壁的弹性搏出量心率静脉回心血量心室肌收缩力小A.微A口径血液粘滞度循环血量血管容量第15页,共3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影响动脉血压形成的因素第16页,共3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动脉血压与动脉脉搏(二)动脉脉搏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的周期性变化引起的动脉血管的扩张与回缩。检测部位:桡动脉颈动脉第17页,共3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分段形成原因意义上升支快速射血期时形成斜率和幅度反映:射血速度、搏出血量、射血时所遇阻力下降支前段减慢射血期动脉回缩下降支的波形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外周阻力大:下降速率慢,降中峡位置高;外周阻力小:下降速率快,降中峡位置低)降中峡主动脉瓣关闭降中波血流撞击主动脉瓣形成折返后段血液继续流向外周第18页,共3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静脉血压与静脉血流(一)静脉血压1.中心静脉压(CVP)

——指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正常约4~12cmH2O)意义:反映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的关系(心功能)(循环血量)第19页,共3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CVP测量部位插管路径CVP测量CVP第20页,共3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外周静脉压

——

各器官的静脉血压。(体位变化、不同部位都可引起静脉血压改变)

通常检测人体平卧时的肘V压代表。

正常值:5~14cmH2O)平卧时,身体各部分大都处于与心脏相同的位置,因而静水压大致相同;站立时,足部血管内的血压因静水压而增高,增高的部分相当于从足部到心脏这一段血柱所产生的静水压,大约90mmHg,而颅顶矢状窦内压可降至-10mmHg。第21页,共3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静脉血流及其影响因素1.静脉对血流的阻力:小、约占总阻力的15%;易变。2.静脉回心血量的影响因素:①体循环平均充盈压:血量增多或血管收缩→体循环平均充盈压↑→静脉回心血量↑。②心脏收缩力量:心脏收缩力量强→射血时心室排空较完全→心舒期心室内压较低→心室对心房和大静脉内血液的抽吸能力较强→静脉回流好。

因此:右心衰竭→右心射血能力↓→心舒期右心内压力↑→血液淤积在右心房和大静脉内→中心静脉压↑→回心血量↓→患者颈外静脉怒张、肝充血肿大、下肢水肿。第22页,共3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23页,共3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③体位改变:

人体由卧位转为直立时→身体低垂部分静脉扩张→静脉内血容量↑→回心血量↓→心输出量↓。第24页,共3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④骨骼肌的挤压作用:静脉内的瓣膜使静脉内的血液只能向心脏单方向流动。因此,当骨骼肌收缩时,静脉受到挤压,同时由于瓣膜的作用,静脉内的血液被挤向心脏;反之,骨骼肌舒张时,静脉内压力降低,有利于血液使静脉充盈,当肌肉再次收缩时,又可将较多的血液挤向心脏。因此,骨骼肌和静脉瓣一起,对静脉的回流起了“肌肉泵”或“静脉泵”的作用。第25页,共3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⑤呼吸运动:胸腔内的压力为负压(胸内压),使胸腔内大静脉经常处于扩张状态。吸气时胸内压加大,有利于静脉回流;呼气时胸内压减小,静脉回流减小。呼吸运动的这种作用被称为“呼吸泵”。静脉回流增加第26页,共3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四.微循环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一)微循环的组成:7个部分

①②③④⑤⑥⑦第27页,共3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微循环的三条通路

通路名称路径特点生理意义直捷通路微A→后微A→通血Cap→微V在骨骼肌中多见,血流较快,经常处于开放状态。不进行物质交换。加快回流动–静脉短路微A→A-V吻合支→微V管壁类似微动脉,分布于手指、足趾、耳廓等处。调节体温迂回通路(营养通路)微A→后微A→Cap前括约肌→真Cap→微V1.血流缓慢,有利于物质交换;2.交替开放,由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的舒缩活动所控制;3.组织代谢活动越旺盛,开放的毛细血管就越多。

物质交换(血液循环的根本功能)第28页,共3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微循环的特点和调节

特点:毛细血管血压低:血液从动脉流过小动脉及微动脉进入真毛细血管后,由于不断克服阻力,血压明显降低(毛细血管动脉端血压为30-40mmHg,静脉端为10-15mmHg),有利于血液与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毛细血管血流和血流阻力:微循环中的血流量与微动脉和微静脉(后闸门)之间的血压差成正比,与微循环中总血流阻力成反比。由于微动脉提供的阻力在微循环阻力所占比例较大,故其在控制微循环血流量上起主要作用(总闸门)。血管舒缩活动对毛细血管血流的影响: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分闸门)不断发生交替和间歇的血管舒缩活动,控制了毛细血管的开放和关闭,从而影响毛细血管的血流,以及血液与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这一舒缩活动主要与局部组织的代谢活动有关。第29页,共3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微循环的特点和调节

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局部代谢产物)交感N(+)微A和微V收缩微循环血流减少代谢产物堆积Cap前括约肌舒张Cap血流增加代谢产物消除Cap前括约肌收缩Cap血流减少第30页,共3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四)Cap内外的物质交换

1.Cap内外的物质交换的方式

方式说明扩散组织液和血液中的溶质分子进出毛细血管的交换方式滤过和重吸收水分子的进出毛细血管。由毛细血管内向毛细血管外的移动称为滤过;反之为重吸收。入胞和出胞大分子物质(如血浆蛋白等)通过毛细血管壁进行交换的方式第31页,共3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五.组织液与淋巴液的生成与回流(一)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

1.关于组织液:存在于组织间隙之间的液体为组织液。组织液大部分呈胶冻状态,不能自由流动,因而不会因重力作用而流到身体的低垂部。少部分呈液态,可以自由流动。组织液的各种离子成分与血浆相同,但蛋白质的浓度明显低于血浆。第32页,共3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由血浆滤过毛细血管而形成,同时也能够被毛细血管重吸收。滤过和重吸收取决于4个力量的对比。滤过力量与重吸收力量的差值为有效滤过压。

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渗压)-(血浆胶渗压+组织液静水压)第33页,共3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A端有效滤过压=(30+15)-(25+10)=10mmHg组织液生成(滤过)V端有效滤过压=(12+15)-(25+10)=-8mmHg组织液回流(重吸收)淋巴回流是否相等?第34页,共3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影响组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