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高一年级下册语文3月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1页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高一年级下册语文3月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2页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高一年级下册语文3月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3页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高一年级下册语文3月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4页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高一年级下册语文3月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解析】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高一下学期语文3月

第一次月考试卷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3月第一次

月考试卷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共5小题,20分)

(2023高一下•苍南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眼下,直播带货迅速升温,爆发性极强。许多名人参与直播带货,

利用直播平台与消费者直接交流。直播带货不仅是助力脱贫增收、乡

村振兴的实际行动,而且成为释放和激发消费潜力的重要推手。

直播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得益于主流媒体、知名人士所起到的良

好带动作用,更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同。直播带货的优势在于向“体验

经济”延伸,通过场景在线与直接互动带来更高的转化率。直播带货

将线下的场景移到了线上,让消费者通过互动在短时间内更加直观地

了解产品,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快捷、更加新颖、供求对接更加紧密的

服务,将粉丝喜爱与眼球冲击直接转化为购买力,黏性更强,具有比

传统营销更高的转化率。另一方面,直播的内容远远不止带货,它也

能满足用户精神层面的渴求。除了完成带货任务所产生的经济效益,

直播也是在场的陪伴,能够传递幸福感。这种幸福感既来自与用户互

动所产生的一种心理上的陪伴感、群体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抚慰心

灵,也来自知识传递与获取所带来的满足感,通过观看有学之士推介

产品及介绍相关知识的直播,能满足我们对信息的渴求、对知识的渴

望。

直播带货如何助力乡村经济?”好酒也怕巷子深”,直播带货以

一种风风火火的方式打开乡村特色产品的销路,建立能够适应新的销

售形势的有效渠道是关键。当下兴起的乡村干部直播带货,需要加快

建立健全适应农产品电商发展的标准体系,聚集品牌推广、人才培养,

技术支持等功能服务,全面推动打造基于“互联网+三农”长效运行

体系的农村电商2.0版本的进程。

为了促进直播带货助力乡村振兴的长效发展,一方面,直播平台

要加强自我管理建设,建立资格审查以及评价机制,规范平台内商家

行为;另一方面,要建立准入机制,引导主播走专业化之路。未来直

播可能会非常普及,随随便便一个场景、一个地方都可以做直播,这

需要主播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与能力,这样才能提供更好的服务。最

后,相关监管部门也应加快监管制度建设,提高违法成本;对涉及的

多方利益主体,应建立协同共治机制,促进网络直播走向标准化、规

范化、制度化。

(摘编自盘和林《直播带货应助力乡村振兴长效发展》)

材料二:

作为一种新的零售模式,近年来,直播带货风头日盛。新冠肺炎

疫情防控期间,直播带货优势进一步凸显,激活了消费市场的“一池

春水在市场表现火爆的同时,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从夸大其词

的虚假宣传到产品质量的货不对板,从售后服务的难以保障到刷单、

售假等各类乱象,都让消费者在购物中难以安心、放心。

直播带货,借助的形式是直播,但最终交易的仍然是产品。产品

质量过不过关、服务有没有保障,才是决定用户下一次会不会“买它”

的关键。从这个角度来说,直播经济也是“口碑经济”“信任经济”,

从业者的守法、诚信才是其发展壮大的基石。如果抱着做一锤子买卖

的想法,必然无法行稳致远。从主播、商家筑牢诚信基石,在产品质

量、服务质量上严格把关,杜绝问题商品进入直播清单,到平台加强

对经营者及主播的规范引导,完善消费者投诉举报渠道,再到相关部

门加强对网上带货行为的监管,只有各方协同发力,才能让直播带货

在“阳光大道”上越走越远让消费者在安全放心的环境中提升消费体

验。

越是红火的产业,越要警惕被流量带偏。作为无数人看好的下一

个万亿级市场,直播带货是真正的“风口”还是“一阵风”,取决于

其创新力更取决于其发展走向。在经历“野蛮生长”带来的诸多问题

后,如今直播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问题,已越来越引起有关方面的重

视。从人社部拟增设“直播销售员”新职业,将之纳入统一管理,促

使其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到浙江推动利用区块链技术对直播电商进

行监管,助推解决电商交易的诚信问题,这样的努力越来越多地汇聚

在一起,直播经济的发展才能真正令人期待,其前景更加广阔。

“诚者,百行之源也。"未来,5G、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不断成

熟和发展,将为消费市场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但无论模式、技术如

何改变,诚信作为商业的价值基石不会改变。为商业文明注入更多正

能量,就能为我们的消费生活带来更多新惊喜。

(摘编自张凡《直播带货要筑牢诚信基石》,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直播经济的发展,得益于主流媒体、知名人士所起的良好带

动作用,更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同;直播还能满足用户精神层面的渴求。

B.当下兴起的乡村干部直播带货,以一种风风火火的方式打开

了乡村特色产品的销路,建立了能适应新的销售形势的有效渠道。

C.直播经济是“口碑经济”“信任经济”,产品质量过不过关,

服务有没有保障,是决定用户下一次会不会“买它”的关键因素。

D.我国直播电商市场规模庞大,被视为下一个万亿级市场,在

经历“野蛮生长”带来的诸多问题后,人们越来越重视其可持续发展。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引用熟语“好酒也怕巷子深”,意在论证直播经济的体

验优势,以及它具有比传统营销更高的转化率。

B.从目前看,直播带货已成为释放和激发消费潜力的重要推手;

但如果直播带货的诚信基石被动摇,有可能危及直播经济的发展。

C.直播带货具有直观、快捷的特点,但有的供求过程不能像线

下服务那样有保障,消费者在购物中往往难以安心、放心。

D.人社部拟增设“直播销售员”新职业,并将之纳入统一管理,

加上相关部门和直播平台强化监管,直播经济的路将会越走越宽。

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电商直播行业的某位“一姐”一直致力于公益直播,被当地

授予“爱心扶贫大使”荣誉称号。

B.小吃店店主售卖早点时,忙中出错,多找了顾客10元钱;顾

客发现后,返回还钱。

C.某主播为商家带货,虽然播放量很大,但店铺的流量和成交

量寥寥无几。

D.某主播在推介产品时,承诺假一赔十,并制定赔付预案,设

立基金,完善选品标准。

4.材料二使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请简要说明。

5.有人认为,在对待直播带货的态度上,材料一和材料二截然

不同。你是否同意?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B

2.A

3.D

4.①对比论证,将直播带货的火爆与直播带货的问题进行对比。

②举例论证,列举人社部和浙江的例子论证对直播电商进行监管。③

引用论证,引用“诚者,百行之源也”论证诚信的重要性。④比喻论

证,把直播带货的发展比喻为“风口”或“一阵风”。

5.(示例一)同意。①材料一是肯定的态度,认为直播带货将助

力乡村振兴,对出现的问题要加强监管;②材料二是担忧的态度,认

为直播带货乱象频发,要解决直播带货的诚信缺失问题。

(示例二)不同意。①两者关注的对象不同。材料一关注的是直播

带货应助力乡村振兴,材料二关注的是直播带货要筑牢诚信基石;②

虽然关注的对象不同,但两者都希望直播带货能够可持续发展,并提

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知识点】社会科学类;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对作

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分析作品的结构和表现手法;理

解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此类试

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

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

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做

这类题往往需要对原文进行“推断和想象”,所以选项的内容就不再

是原材料的简单重复,而是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上了命题者自己的理

解。要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做到对材料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题

时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关区域,进而进行比较、分析、推断;其

次,要清楚选项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推断,绝不是凭空

进行的,所以找到原来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筛选信息、推敲选项;将

选项和原文信息进行比较时,掌握一些常见的设错方式很有必要,从

而使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3)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

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

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

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本

题,需在平时的学习中掌握常见的论证方法,答题时根据文本内容,

具体判断运用了什么论证手法,再组织语言作答。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探究问题

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解答此题,要首

先明确自己的看法,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结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

联系现实生活,阐述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只要能言之有理即可。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建立

了能适应新的销售形势的有效渠道”错误。依据原文“直播带货以一

种风风火火的方式打开乡村特色产品的销路,建立能够适应新的销售

形势的有效渠道是关键”可知,选项把“未然”的理解为“已然”的

To

故答案为:Bo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意

在论证直播经济的体验优势,以及它具有的比传统营销更高的转化率”

错误。依据原文“直播带货将线下的场景移到了线上,让消费者通过

互动在短时间内更加直观地了解产品,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快捷、更加

新颖、供求对接更加紧密的服务,将粉丝喜爱与眼球冲击直接转化为

购买力,黏性更强,具有比传统营销更高的转化率”可知,作者在说

明“直播带货”的转化率时并没有使用“好酒也怕巷子深”来论证,

作者使用“好酒也怕巷子深”是为了说明乡村特色产品的销路可以通

过“直播带货”来打开。

故答案为:Ao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二主

要说明的内容为直播带货的“诚信”问题。

A.“某位'一姐'一直致力于公益直播,被当地授予‘爱心扶贫

大使'”,论据为公益、爱心方面,不属于“诚信”的范畴,故不能作

为论据支撑材料二观点。

B.“小吃店店主售卖早点”,不属于“直播带货”;“顾客发现后,

返回还钱”,论据为顾客讲诚信,不是商家。故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

料二观点。

C.“导入到店铺的流量和成交量寥寥无几”,论据为主播为商家

带货效果不明显,不属于“诚信”的范畴,故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

二观点。

D.“承诺假一赔十,并制定赔付预案,设立基金完善选品标准”

就是以诚待客,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直播带货需讲“诚信”

的观点。

故答案为:Do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首先,依

据原文“在市场表现火爆的同时,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以及后文的

叙述可知,这是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将直播带货的火爆与直播带

货的问题进行了对比;

其次,依据原文“从人社部拟增设'直播销售员'新职业,将之

纳入统一管理,促使其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到浙江推动利用区块链

技术对直播电商进行监管,助推解决电商交易的诚信问题”可知,作

者在这里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再次,文章引用“诚者,百行之源也。”这是运用了引用的论证

方法;

最后,依据“直播带货是真正的‘风口'还是‘一阵风'”可知,

作者将直播带货的发展比喻为“风口”或“一阵风”,这是运用了比

喻论证的论证方法。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探究问题提

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本题为开放性试题,不管同意与否,只要能够

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

证合理皆可。

如果表示同意,可通过材料一的内容是从肯定“直播带货”的好

处来说的,“直播带货不仅是助力脱贫增收、乡村振兴的实际行动,

而且成为释放和激发消费潜力的重要推手”,对于“直播带货”出现

的问题,可以要求“直播平台要加强自我管理建设”“要建立准入机

制,引导主播走专业化之路”“相关监管部门也应加快监管制度建设,

提高违法成本”来解决这些问题;材料二则是从担忧“直播带货”的

角度来行文的,材料二认为,直播带货乱象频发,同时要解决直播带

货的诚信缺失问题。材料一和材料二在对待“直播带货”的态度上是

截然不同的。

如果表示不同意,认为材料一和材料二面对“直播带货”的态度

是相同的。材料二关注的是“直播带货”应助力乡村振兴,材料二关

注的是“直播带货”要讲求诚信,二者虽然关注的重点不一样,但材

料一和材料二都希望“直播带货”能够可持续发展,对于“直播带货”

出现的问题,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所以,材料

一和材料二在对待“直播带货”的态度上是相同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13分)

(2023高一下•苍南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金川上看梨花

阿来

①去看梨花。

②去大金川上看梨花。

③海拔不断升高,春花烂漫的成都平原已在身后,面前的雪山不

断升起,先是看到隐约的顶尖,不多久,雪山就耸立在面前了。这哪

里是去看梨花,而是把春天留在身后,去重新体味正在逝去的冬天。

④眼前是海拔三千米的峡谷景色。河岸两边是陡峭的峡壁。向阳

的峡壁是草坡,是密闭的栋树林。背阴的峡壁上满坡的杉树、松树与

桦树。阳光是一个美术大师,利用峡谷的岩壁、森林、河流和纵横交

织的山棱线勾勒出明亮与阴影的复杂分界,把一面面山壁和整条峡谷

都变成了一幅取景深远的风景画。也许是怕这样的画面过于单调,风

与云彩都会来帮忙。风摇晃那些树,其实就是摇晃那些光,使之动荡,

使之流淌。一朵两朵的云飘来,遮住一些光,失去光照的部分便显得

沉郁,未被遮没的部分便在阳光照耀下更加高亢更加明亮。视觉可以

转换为听觉。真的似乎可以在这光影摇荡间听到声音。阴影部分是一

支木管乐队,低回,沉郁,却也充满细节。而那些被阳光透耀的部分

简直就是高亢明亮的铜管乐队在尽情歌唱。我耳边响起一些熟悉的旋

律,比如柴可夫斯基的《意大利随想曲》。

⑤我们溯岷江而上,越走海拔越高,景色越来越萧瑟,完全是在

离开春天。然后,在大渡河流域顺河而下,又一步步靠近了春天,进

入了春天,与早晨刚刚离开的成都平原上的春天截然不同的春天。

⑥然后,车子从一面悬崖下的弯道上冲出去,河流猝然变宽变缓,

刚才还滔滔翻滚,一冲出峡口便落下飞珠溅玉的浪头,变成了一匹安

静的绿绸。大渡河是地图上的名字,在当地人口中,此河的这一段唤

作金川。

⑦我们来到金川河谷最宽处。两岸田畴、道路、村落间所有的空

隙,都站满梨树。梨花开满,如雾如烟。那些雾,那些烟,都似乎在

将散未散之间。远山逶迤的山梁上昨夜又积上了新雪。春天,梨花开

放时,这个地方,往往低处下的是雨,高处降的就是雪。

⑧现在天放晴了,高处是晶莹的新雪,低处谷地里是雨后的梨花。

一样的白,又是不一样的白,如雾如烟的白。不太知道是要马上散开,

还是正在聚拢的白。雪山还在远处的蓝空下面,我们已经身陷于无比

宏大的鲜花阵中了。太阳正在升起来,红彤彤的阳光照耀之处,那些

梨花变幻出迷迷离离的光芒。梨树都很高大,都在自由舒展地生长。

树干粗粉、苍黑,分枝遒劲、生机勃勃,每一个枝头,都满是一簇簇

繁密的花朵。少的十朵二十朵,我数了最繁密的一枝,竟有八十多朵!

再移步近观,那些花朵的细部就呈现在眼前。像蔷薇科的所有亲戚一

样,梨花也是五出的瓣。此时,它们被阳光照耀着,格外地明亮耀眼,

同时,也散发着格外浓烈的香气。香气那么浓烈,让人觉得有一层雾

气萦绕在身边。又似乎是梨花的白光从密集的花团中飘逸而出,形成

的光雾隐隐约约一一花团上的白实在是太浓重了。现在,阳光来帮忙,

让它们逸出一些,在空中飘飘荡荡,形成了朦朦胧胧的香雾。

⑨比起野桃花那薄如绢帛的花瓣来,梨花的瓣就丰腴多了,也滋

润多了,是绸缎的质感。每一枝蕊的顶端都是一团花粉。花刚开时,

花粉是红色的,两天三天后,就渐渐变成了沉着的黑色。它们在等蜂

来,把它们带到另外的一朵花上,落在每一朵花最中央羞怯地低着身

子的花房上。于是,奇妙的遇合发生,生命的奇迹发生。

⑩从此,我们可以期待秋天的果实。

我就这样在梨花深处,几乎忘记了身在何处。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虽然岑参写得跟眼前景

色一样的壮阔,但那诗到底是写唐时轮台的雪,是用梨花作比附的。

古诗词中写梨花的诗句,“梨花有思缘和叶,一树江头恼杀君”“梨花

雪压枝,莺嘴柳如丝”都是写那小山小水小园中的,到底显得过于纤

巧,与我们眼见的金川梨花并不相宜。

梨树都是梨树,但有不同姿态;梨花都是梨花,却开出不同格

调。何况树由人植,树生别境,这里雄阔的雪山大川,化育了这种接

近原生状态的梨树。中国文学书写草木,尤其是散文书写,常常套用

传统文化中那些托物寄情,感时伤春的熟稔路数,情景相近时,虽也

确切,却了无新意。

同一个植物在不同的情境中,自然就发生不同的情态与意涵。

所以,不看主客观的环境如何,只用主要植根于中原情境的传统审美

中那些言说方式,就等于自我取消了书写的意义。日本作家永井荷风

在写梅花时说:“我一望见梅花,心绪就一味沉浸于测试有关日本古

典文学的知识当中。梅花再妍美动人,再清香四溢,我们个性的冲动

却在根深蒂固的过去的权威欺压下顿然消萎。汉诗和歌跟俳句,已经

一览无余地吸干了些花的花香。”美国文化批评家苏珊・桑塔格也说

艺术创新的根底,就是培养新感受力。也就是说对于不同的对象,要

有新的体察与认知。永井荷风也说:“我们首先须清心静虑,以天真

烂漫的崭新感动,去远眺这种全新的花朵。”

的确,如果对此种写作方式缺乏应有的警惕,那就滑入那些了

无新意的套路。我看梨花,就成了“我看”梨花,而真正重要的是我

看“梨花”。前一种仅仅是一种姿态。后一种,才能真正呈现出书写

的对象。

观赏,是一个过程,一个逐渐抵达、逼近和深入的过程。这既

是在内省中升华,也是地理上的逐渐接近。看见之前是前往,是接近;

发现之前是寻求。

我愿意用这样的方式去发现一片土地,去看见大金川上那些众

多而普遍的梨花。

(节选自《嘉绒记》,略有改动)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开篇全景描写峡谷景色,要“看梨花”就无法回避峡谷

的景色,因为是必经之路,并借助光影的变换,从细部描绘了峡壁、

树林等迷人的景物,是“看梨花”的铺垫。

B.本文运用视觉描写、视觉转换为听觉(通感)等手法,把峡

谷中的美景比喻为木管乐队和铜管乐队,暗示观赏是一个逐渐“抵达、

逼近和深入”的过程。

C.本文描写的内容过多,使全文写景结构的比例不协调,破坏

了全文写景的比例结构,用光与影的变换写景,手法繁复,以致后面

写梨花的手法显得单调。

D.本文前面“看梨花”的描写是为后面的记叙服务的,通过描

写“看梨花”时的“个体感官”之美,借助叙事表现了看事物“要有

新的体察与认识”的理趣之美。

7.分析画线句中“我看"梨花与我看“梨花”的区别。

8.请赏析第⑧段的语言特点。

【答案】6.A

7.①“我看”梨花,仅是一种姿态,是用传统的审美方式和套

路观察梨花,没有新意。

②我看“梨花”,则是在清心静虑的情况下,对梨花有了新的感

受、体察与认知。

8.①多用叠音词,富有音韵美,如“红彤彤”“一簇簇”,

“迷迷离离”“隐隐约约”等词绘形绘色,音韵和谐,写出了梨花的

繁密与朦胧之美。

②善用色彩词,“白”“蓝空”“红彤彤”“苍黑”等,色彩对比明

显,极富画面感。

③善用修辞:拟人,梨树“在自由舒展地生长”,“阳光来帮忙”,

赋予了人的特性;通感,“香气那么浓”本是嗅觉,这里写“觉得有

一层雾气萦绕在身边”是触觉,增强了表现力。

④长句、短句交错使用,使整段句子错落有致,富有变化,读起

来朗朗上口。

【知识点】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品味精彩语句的表达艺术;

散文;理解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

能力。阅读选择题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

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要读懂文章,主

要分析对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表述是否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

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

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

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

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能力。赏析句子,首先指出句子运

用的手法技巧,然后结合句子具体内容分析句子是如何运用该手法技

巧的,最后点出句子运用该手法技巧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额抒发了

什么情感。

(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言特点的能力。文学作品的语言特色

从用词角度,可以分为清新、质朴、豪放、潇洒、舒缓等;从句式长

短可分为长句短句,整句散句,主动句被动句,陈述句疑问句,从修

辞角度也可以鉴赏文章的语言,还可从用词的角度去分析。

6.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

力。B.“暗示观赏是一个逐渐'抵达、逼近和深入'的过程”错,文

章开篇,以描写为主,并不能暗示观赏是一个逐渐“抵达、逼近和深

入的过程”;

C.“以致后面写梨花的手法显得单调”不对,后面写梨花的手法

有引用、对比、拟人等,手法丰富;

D.”为后面的记叙服务”“借助叙事”有误,后文的理趣之美属

于议论,应是“为后面的议论服务”“借助议论”。

故答案为:Ao

7.本题考查首先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划线句在第段,“'我

看'梨花"与“我看‘梨花的区别,表面上看是引号加在哪一个

词的区别,真正理解,还需要结合语境。根据“的确”“此种写作方

式”可知,此段是对上文写作方式的一种评论,需要结合上段内容来

理解。

而划线句是结合看“梨花”的感受而言,结合下句“前一种仅仅

是一种姿态”,指的是

“我看”梨花是一种姿态;而这种姿态结合上段”只用主要植根

于中原情境的传统审美中那些言说方式,就等于自我取消了书写的意

义”是说用传统的审美方式和套路观察梨花,没有新意。这是作者批

判的。

结合下句”后一种,才能真正呈现出书写的对象”,“后一种”指

的是我看“梨花”;再结合上段“对于不同的对象,要有新的体察与

认知”“首先须清心静虑,以天真烂漫的崭新感动,去远眺这种全新

的花朵”可知,这一种是在清心静虑的情况下,对梨花有了新的感受、

体察与认知。这是作者肯定和赞同的

8.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言特点的能力。语言运用上,“红彤彤”

“一簇簇”描写梨花颜色和形状,“隐隐约约”“飘飘荡荡””朦朦胧

胧”描写梨花的光影和香气,这些语言善用叠词,抓住了梨花的形象、

色彩特点,创设了优美的意境;“一样的白,又是不一样的白,如雾

如烟的白”“雪山还在远处的蓝空下面”“红彤彤的阳光照耀之处”“树

干粗糊、苍黑”这里运用描写颜色的词语,“白”“红”“蓝黑”色

彩丰富,对比鲜明,画面感强烈。

修辞上,“梨树都很高大,都在自由舒展地生长”,用“自由舒展”

把梨树人格化,表现梨树生长的状态;“阳光来帮忙,让它们逸出一

些”把阳光人格化,似乎通人性,让梨花的香气逸出;“香气那么浓

烈,让人觉得有一层雾气萦绕在身边”运用通感,打通了触觉和嗅觉。

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句式上,”一样的白,又是不一样的白,如雾如烟的白”“树干粗

粉、苍黑,分枝遒劲、生机勃勃,每一个枝头”“现在,阳光来帮忙,

让它们逸出一些,在空中飘飘荡荡,形成了朦朦胧胧的香雾”这些短

句句式灵活,节奏明快、音调和谐、琅琅上口;“我们已经身陷于无

比宏大的鲜花阵中了”“让人觉得有一层雾气萦绕在身边。又似乎是

梨花的白光从密集的花团中飘逸而出”这些长句语意贯通,气势磅礴。

长短句交错使用,使整段句子错落有致,富有变化,读起来朗朗上口,

形成一种交错美。

三、古诗文阅读(共39分)

(2023高一下•苍南月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语段,完成下

列各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

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

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

焉。“许之。

夜缱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

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

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

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

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

孙、杨孙戍之,乃还。

(节选自《烛之武退秦师》)

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

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

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

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

诅能若是乎?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

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他日,利有大于烛之武者,吾

知秦穆必翻然从之矣!

(节选自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

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B.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

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C.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

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D.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

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伯,春秋时期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之一,今天欧

洲仍有这样的称谓。

B.礼,指礼节、仪式等道德规范,先秦有《周礼》《仪礼》《礼

记》等流传于后世。

C.寡人,指寡德之人,古代的诸侯、君主在失德后的自称,后

来成了他们的谦称。

D.执事,指做事情,主持工作,也指办事的官吏,后来也用于

表示对对方的敬称。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势下,烛之武不

顾个人安危“夜缱而出”,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

重的爱国精神。

B.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侃侃而谈,有理

有据,抓住了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

服。

C.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晋

对秦却严加防范。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

利用,这是他得以智退秦师的关键。

D.烛之武的劝说,使秦伯撤走了围郑的军队,秦晋联盟顷刻瓦

解,晋国不得已而退兵。烛之武既退秦师,又退晋师,可谓一石二鸟。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②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13.请结合乙文中的观点分析秦穆公退兵的原因。

【答案】9.D

10.C

11.C

12.①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

您。然而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边境,您知道这是困难的。

②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它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之后,

又想要扩张它西边的

13.吕祖谦认为,诸侯国之间的关系实质上就是利益关系,诸侯

国之间因有共同利益而合作,也会为利益不同而背弃。秦穆公退兵的

原因就是因为利益。

【知识点】文学常识;翻译;断句;概括分析;筛选信息;文化

常识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

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

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

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2)本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

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

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

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

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3)本题考查概括归纳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

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

马观花。②放回原文,概括信息。特别是在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

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文言文语句

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

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

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

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

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

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5)

【参考译文】

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

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

面。

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假如派烛之武去见秦穆

公,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壮

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郑文

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

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楼放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

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

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然而越过别国把远方

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

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

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对您也没有

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

座城池。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

您所知道的。晋国,怎么会有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

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它

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一下!”秦伯

非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

秦伯就回国了。

天下的事因为利益而合作的,必然会因为利益而分离。秦国、晋

国联合出兵讨伐郑国,郑国就要灭亡了。烛之武出城游说秦穆公,站

着说会儿话的工夫就在(郑国)将要灭亡的时候保全了郑国,不只是使

秦国军队撤兵,并且又得到秦国帮助设置戍守才离去。(秦国)改变得

多么快啊!烛之武一席话就让秦穆公背叛了晋国而亲近郑国,舍弃强

大的援军,而依附弱小的国家;抛弃(与晋国)旧日的恩情,招来(晋

国)新的怨恨;舍弃成功,走向危难。(如果)不是(烛之武所说的)利

益与危害深深击中了秦穆公的心,怎么能像这样呢?秦穆公与晋国,

相互结交很长时间了,相互信任很深了,相互结盟很厚了,一旦被烛

之武(所说)的利益诱惑,抛弃晋国就如同撰鼻涕吐唾沫,对于郑国又

有什么(不能抛弃的)呢?如果哪天有比烛之武所说的更大的利益,我

明白秦穆公一定会很快转变去寻求那更大的利益的!

9.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秦穆公与晋国,相

互结交很长时间了,相互信任很深了,相互结盟很厚了,一旦被烛之

武(所说)的利益诱惑,抛弃晋国就如同摞鼻涕吐唾沫,对于郑国又有

什么(不能抛弃的)呢?

从句法结构和断句的标志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

结之厚也”是并列关系,句式应对称,应各自独立,“厚”后面不应

停顿,排除AC;

“如涕唾”是“像鼻涕唾沫”,是介宾结构,是“弃晋”的后置

状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B。

故答案为:Do

10.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C.“古代

的诸侯、君主在失德后的自称”错误。“寡人”即为寡德之人,意为

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对自己的谦称。中国古

代讲究“以德治国”“以德配天”,就是说君主、诸侯的权位是上天赋

予的,但上天只会把天下给有德的人,君主、诸侯如果失德就会失去

尊贵的权位,所以君主、诸侯就谦称自己是“寡人”。

故答案为:Co

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C.”秦对

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错误。原文说“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

君焦、瑕”,应是“晋曾经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秦”。

故答案为:Co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①“若亡郑而

有益于君”,状语后置句;“执事”,您;“鄙”,把……作为边境。

②“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封”,疆界,此处用作动词,使……

成为边境;“肆”,延伸,扩张。

(2023高一下•苍南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乌江项王庙

严遂成

云旗庙貌拜行人,功罪千秋问鬼神。

剑舞鸿门能赦汉,船沉巨鹿①竟亡秦。

范增一去无谋主,韩信②原来是逐臣。

江上楚歌最哀怨,招魂③不独为灵均④。

【注】①巨鹿:项羽曾率各路义军在巨鹿大破秦军。②韩信:汉

朝开国大将。投奔项羽,未得重用,转而投奔刘邦。③招魂:《楚辞》

中有《招魂》诗,据传是宋玉为屈原而作。④灵均:屈原字灵均。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自己看见项王庙得到后人拜祭,以此引出对项羽功过

是非的叩问。

B.颔联借用“赦汉”和“亡秦”,突出了项羽的一些作为对时势

的巨大影响。

C.颈联以范增和韩信为例证,对项羽在楚汉之争中的得与失作

了全面评价。

D.尾联说江面的楚歌切合了招魂的情绪,从中也可见出作者对

项羽的态度。

15.同样是凭吊项羽,下面这首《夏日绝句》与《乌江项王庙》

所抒发的情感有相近之处,又有不同之处。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夏日绝句【注】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此诗作于宋室南渡之后。宋汴京沦陷后,康王赵构带着臣

僚南逃,偏安于临安(今杭州)。

【答案】14.C

15.两首诗中都流露出对项羽的赞美。严诗中还包含有对项羽功

业未竟的惋惜;李诗中还包含着对苟安于一隅的南宋朝廷的讽刺。

【知识点】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

合练习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

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

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

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

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了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意象,

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

然后还要品诗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

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语,借

此领悟感情。

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C项,”对项羽在楚汉之

争中的得与失作了全面评价”表述错误;颈联只写了项羽不重视人才

的一面,只写了失,也并不全面。

故答案为:Co

15.本题考查了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从“功罪千秋问鬼神”

“剑舞鸿门能赦汉,船沉巨鹿竟亡秦”可见,诗人对项羽功业的赞美

之意,与“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同样,是赞美之意;但“范增

一去无谋主,韩信原来是逐臣。江上楚歌最哀怨,招魂不独为灵均”

中,也包含了对项羽爱恨交织,他虽然建立起伟大的功业,却也在楚

汉之争中决策错误,导致功业未竟,但作者仍旧愿意为他招魂,足见

作者对他的怀念、推崇;而李清照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则是对南宋朝廷渡江后偏安一隅的讽刺。

16.(2023高一下•苍南月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

曾皙用“,”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

沐浴临风的景象。

(2)《子路、曾哲、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冉有认为自己能治理

小国,使百姓富足,但他用“,

”表明自己还不能以礼乐教化百姓。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用

“,”交代了笑子路的原

因,正面回答了曾皙的疑问。

(4)《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重视教化百姓知义,即

“,”这样的话,老者就

会得到尊敬和帮助,最终达到和谐社会。

(5)《鸿门宴》中表明做大事不必拘泥于小的细枝末节的句子是:

【答案】(1)浴乎沂;风乎舞零

(2)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3)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5)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知识点】名句;名篇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沂”“舞零”“俟”“庠”“悌”等。

故答案为:(1)浴乎沂风乎舞零

(2)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3)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5)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高考名篇名句情景式

默写,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和内涵的理解。因此在默写的时候,我们

就要在紧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好情景式默写题所提示的语境:

包括题干所给出的叙述性情景,以及题干给出的要默写语句的关键词,

题干提示所要默写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等。特别要注意所默写语句中

的难写字、易混字、易错字、通假字,还有虚词等。

四、语言文字运用(共18分)

(2023高一下•苍南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目。

风筝,是中国古人的一项重要发明,放风筝是一种人们的传统

活动。早期有关风筝的记载多与传递信息等军事活动有关。到唐代,

风筝开始出现在文人诗歌中。宋代以后,逐渐演变成一种的玩具,

而清明时节放风筝也成为一项普及的民俗活动。明代以后,风筝传播

到世界各地,并深受各国人民喜爱。自1984年开始,迄今已经连续

举办了38届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导致大批中外风筝专家、爱好者

及游人前来观赏和竞技。

早期的风筝制作十分简单,用竹编做骨架,贴上素绢或白纸,结

好线绳,便可放飞了。随着时间的推移,风筝的制作技艺,样式

也逐渐丰富起来,从动物、植物、器具、文字,到人物、仙佛,,

风筝于是有了很强的观赏性和艺术价值。有些风筝还安装了声响装置,

如著名的“板鹤”风筝,通体安装笛哨,少则数十个,多则成百上千。

放飞时百哨齐鸣,宛若空中交响乐,具有独特的魅力,大大增加了放

风筝的趣味性。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喜闻乐见老少咸宜日臻完善不一而足

B.喜闻乐见妇孺皆知炉火纯青层出不穷

C.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炉火纯青不一而足

D.雅俗共赏妇孺皆知日臻完善层出不穷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38届的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导致大批

中外风筝专家、爱好者及游人前来观赏和竞技。

B.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38届的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吸引着大

批中外风筝专家、爱好者及游人前来观赏和竞技。

C.山东潍坊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38届国际风筝节,导致大批中

外风筝专家、爱好者及游人前来观赏和竞技。

D.山东潍坊迄今已经连续举办了38届国际风筝节,吸引着大批

中外风筝专家、爱好者及游人前来观赏和竞技。

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板鹤”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

是()

A.鲁迅曾经批评过这种人,他说:“辱骂和恐吓绝不是战斗。”

B.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

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

C.真实的世界却在暗淡下来。“七七事变”一起,清华图书馆的

灯光全灭了。

D.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

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答案】17.A

18.B

19.C

【知识点】标点符号的使用;成语的使用;搭配不当;成分残缺

或赘余

【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成语主要

有语意内涵不明、褒贬误用、对象错配、似是而非四种误用方式,成

语只能分类记忆,没有什么捷径,如果不知道意思一切方法都失灵,

所以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2)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

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

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

不当等问题。

(3)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要正确使用标点

符号,必须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另外,标点符号运用起来

也有很大灵活性,必须与语段的思路层次结合起来考虑,才能用得准

确。

17.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指很受欢迎。雅俗共赏:形容

某些文艺作品既优美又通俗,各种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够欣赏。文中提

到的对象是“放风筝”这种传统活动,故选择“喜闻乐见妇孺皆

知:妇女和小孩都知道。形容某事物广为人们所知晓。老少咸宜:指

一件事物喜欢做的、可以做的人年龄分布比较广泛,老的少的都没有

问题。文中指风筝受大家的欢迎,应选择“老少咸宜二日臻完善;

一天天逐步达到完美的境地。炉火纯青:比喻学问、技艺等达到了成

熟、完美的境界。结合后面的句子,”样式也逐渐丰富起来”可知,

应选择“日臻完善”。不一而足:指同类的事物不止一个而是很多,

无法列举齐全。层出不穷:形容事物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结

合前文”从动物、植物、器具、文字,到人物、仙佛”,可知这里是

在列举风筝的样式有很多,应选择“不一而足

故答案为:Ao

18.原句中总共有两处错误:①句子缺少主语,在“38届”后

加“的”,让“山东潍坊国际风筝节”作主语;

②“导致……观赏和竞技”搭配不当。“导致”一词通常与不好

的结果搭配,改为“吸引着”。

故答案为:Bo

19.原文中的“板鹤”的引号表特定称谓,“板鸽”属于南派风

筝的一种,以其形同门板而得名,以巨大、彩画、布满哨子、音量宏

亮而成特色。

A.引号表示直接引用。

B.引号表示讽刺。

C.“七七事变”的引号表示特定称谓。

D.“秋”的引号表示强调。

故答案为:Co

(2023高一下•苍南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在雅典阿果拉广场上,孔子与苏格拉底跨越千年,在此形神相遇。

两尊青铜雕像分立东西,面向彼此,向世人讲述中国和希腊之间构建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故事。

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删诗书、定

礼乐、序《周易》、作《春秋》、授弟子。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全人类共

同的圣哲,都生活于社会剧变之际。在历史巨轮的轰然转向中,孔子

和苏格拉底心怀崇高的使命意识,①,一位漫步街头揭示真谛。

他们在周游或漫步中言传身教,知行合一;他们终生恪守自己的原则,

践行自己的思想,在不同的环境下开出了自己的济世良方。孔子用“仁”

的原则,使共同体成员看到了秩序生活的理想和希望;②,鼓

舞共同体成员为不断获得完好的生活而净化心灵。“仁”和“德性”

的提出,突破了狭隘的等级观念和相对主义,洞悉了人类命运一体性

之应然与必然,不仅影响了当世,③。

20.下列句子中的“他”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他”,用法相同的

一项是()

A.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B.既然他听不进劝告,那就算了。

C.回村后该盖他三五间瓦房过日子。

D.他日我必定亲自登门拜访。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答案】20.B

21.一位周游列国传道解惑;苏格拉底以“德性的观念;更影响

了人类精神文化发展的方向

【知识点】语句连贯(排序);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

动;近义实词辨析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般词语含义和用法的把握能力。答题时

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从词语的使用对象、范围、感彩等方面区别近

义词语,然后分析词语所在的语境,从中选择一个最合乎语境的词语。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此类试题一般

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即可。语句补写

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

言表达题型。所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

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

严密,语句通顺。

20.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般词语含义和用法的把握能力。画横线句

子中的“他”是人称代词,是特指,这里指孔子。

A.“他”是指示代词,另外的、其他的;

B.“他”是人称代词,是特指;

C.“他”是人称代词,虚指(用在动词和数量词之间);

D.“他”是指示代词,另外的、其他的。

故答案为:Bo

2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①处,本处是

对孔子和苏格拉底的介绍,根据“一位漫步街头揭示真谛”可知,需

要填的句子句式上也是“一位……”,人物对应的是“孔子”,而根据

后文''他们在周游或漫步中言传身教,知行合一”可知,应填“一位

周游列国传道解惑

第②处,根据后文仁'和‘德性'的提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