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上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案_第1页
七年级数上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案_第2页
七年级数上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案_第3页
七年级数上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案_第4页
七年级数上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数上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案

第一单元有理数

第1节正数和负数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负数产生是生活、生产的需要。

2、掌握正、负数的概念和表示方式,理解数表示的量的

意义。

3、理解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含义。

二、自学指导

看书学习1—4页内容,思考下面问题:

1、举例说明什么是正数,什么是负数?

2、是不是正数或负数?举例说明你对数的新的认识。

3、数的产生和发展主要是为了满足什么需要?举例:用

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三、知识探究

1、()的数叫正数,在正数的前面加上()的数叫负数。

2、若把一种量规定为“正”,那么它的相反的量就是()o

四、小组讨论

指出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143

-2,+3,,204,-0.02,+3.65,+3,,-5

357

五、活学活用

1、在-7,0,-3,78,+9100,-0.27中,负数有()个。

个1个2个3个

2、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o

既是正数,又是负数是最小的正数

是最大负数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

3、读出下列各数,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2,0.6,+6,,-3.1415,200,-754200,

4、如果上升8m记作+8m,那么下降5m记作(),如果

-22元表示亏损22元,那么45元表示()o

第2节有理数

一、学习目标:

1、理解有理数的概念。

2、会判断一个数是整数还是分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3、懂得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方法。

二、自学指导:

看书学习第7页,认真思考:

整数包括哪些?分数包括哪些?有理数按数的形式可以怎

样来分类?正有理数包括哪些?负有理数包括哪些?有理数按

性质可以怎样分类?

三、知识探究。

1、正整数、()和()统称整数,()和()统称分数。

2、()和()统称为有理数。

练习:把下列各数写在相应的集合里。

1322

-5,10,-4.5,0,+2,-2.15,0.01,+66,-,15%,2009,-16,

357

正整数()负整数()

正分数()负分数()

整数()负数()

正数()有理数()

四、合作探究。

活动1:小组讨论。

15

1、在数5,,-0.24,7,4076,-2中,正数有(),负

数有(),整数有

39

(),分数有(),有理数有O0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o

正整数和负整数统称为整数正有理数和负有理数和统称有

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

1113

3、有理数:-7,3.5,0,7T,1,中正分数有()个。

3219

1个2个3个4个

活动2:活学活用

16

1、下列各数:-8,2.03,0.5,-44,-0.99,-3,,其中整数

是(),负分数是()O

27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o

一个有理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正有理数和负有理数组成有

理数

有理数指整数、分数、正有理数、负有理数和这五类数

负整数和负分数统称负有理数

3、有理数中,是整数而不是负数的是(),是负有理数

而不是分数的是OO

第3节数轴

一、出示目标:

1、了解数轴的概念,学会画数轴,知道如何在数轴上表

示有理数,能说出数轴上表示有理数的点所表示的数,知道任

何一个有理数在数轴上都有唯一的点与之对应.

2、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从直观认识到理性认识,从

而建立数轴概念;通过学习,初步体会对应的思想、数形结合

的思想.

3、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进而初步认识事物之间的

联系,激发学习热情.

二、自学指导:

看书学习第8、9、10页内容,思考和回答以下问题.

1.通过阅读课本(数轴部分)你认为画一条数轴必须包括什

么?这就是数轴的三要素;请你在下面画一条数轴.

2.数轴上有些点表示有理数,如下图,指出A、B、C、D、

E分别表示什么数?

3.完成课本第9页的归纳,由此可见要在数轴上确定一个

有理数的位置,必须确定哪两个方面?画

21

一条数轴,把2、-3、-1.5、2、、-2标在数轴上.

34

4.所有的有理数都能标在数轴上吗?数轴上的所有点都表

示有理数吗?

5.数轴上的数都是按照正方向由小到大排列的,左边的数

与右边的数大小关系怎样?正数、零、负数的大小关系怎样?

由此我们可以根据数轴来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关系.

三、知识探究

1.规定了、、的直线叫做数轴.

2.数轴是一条,它可以向无限延伸.

3.数轴上原点左侧是数,正数在原点的侧.

四、自学反馈

1.数轴的三要素是()、()、()

2.指出图中所画数轴的错误:

3.如图,数轴上点A、B表示的数分别是()、()4.在

数轴上表示-1.2的点在()

A.-1与之间B.-2与-1之间C.1与2之间D.-1与1之间

5.数轴上表示-8的点在原点的左侧,距离原点8个单位长

度;数轴上点P距原点5个单位长度,且在原点的左侧,则点

P表示的数是()

6.画一条数轴表示下列各数,并用把这些数连接起来.

151

,2,-4.5,,,-0.5,-

324

五、合作探究

活动1:小组讨论

1.画一条数轴,并表示出如下各点:±0.5,±0.1,±0.75;

2.画一条数轴,并表示出如下各点:1000,5000,-2000;

3.画一条数轴,在数轴上标出到原点的距离小于3的整数;

4.画一条数轴,在数轴上标出-5和+5之间的所有整数.

活动2:活学活用

1

1.画出数轴并表示下列有理数:1.5,-2,2,-2.5,4,0.

2

2.写出数轴上点A,B,C,D,E所表示的数:

312

3.在数轴上,表示数-3,2.6,-,0,4,-2,-1的点中,在原点左边的

点有()个.

533

4.在数轴上点A表示-4,如果把原点向负方向移动1.5个单

位,那么在新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是()oA.-512B.-4

C.-212D.212

5.一个点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5,这个点先向左边移动3个

单位,然后再向右边移动6个单位,这时它表示的数是多少呢?如

果按上面的移动规律,最后得到的点是2,则开始时它表示什么

数?

第4节相反数

出示目标:

1.理解相反数的意义.

2.掌握求一个已知数的相反数的方法.

3.提高观察、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自学指导:

1.在数轴上,到原点距离等于3的点有个,这两个

点表示的数是和,像这样,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

数叫做互为相反数.也就是说:3是的相反数,-3是

的相反数.

2.数a的相反数记作.5的相反数记作,-5的

相反数记作,而-5的相反数是5,因此-(-5)=.

知识探究:

1.相反数的定义是.

2.在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点特点是.

3.我们规定:的相反数是.

自学反馈:

1.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相互之间的距离是8.4,

则这两个数是

2.23的相反数是;0.01是的相反数.

3.相反数等于本身的数是

4.已知有理数a,则a的相反数可用表示.

5.表示下列各数的相反数,并求出相反数的值.(如:求-6

的相反数:-(-6)=+6)

325

①7②+6.3③-3④+(-)⑤-(+3)⑥-(-2.6)⑦0

436

合作探究:

活动1:小组讨论

1.化简下列各数,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1)-[-(-3)](2)-[+(-3.5)](3)+[-(-6)](4)-

[—(+7)]规律:.

2.化简下列各数,并总结一个有理数符号简约的规律:

11

(D-(-)(2)+(+10)(3)+(-4)(4)-{+[-(-2)]}

32

3.已知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1)在数轴上作出它们的相反数;

(2)用“V”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将这四个数连接起来.

活动2:活学活用

41

1.-的相反数是;的相反数是;的相反数是;a+1的相反

数是

73

2.若a=-4,贝!]-(-a)=-4.若-y=3.1,则y+3.1=;若-a=-(-

3),则a=,b-a与互为相反数.

3.负数的相反数比它本身大,的相反数比它本身小,的相

反数和它本身相等.

7

4.若a=-2,则-a=;若-b=,则b=;若-c=-8,则c—.

4

5.x的相反数仍是x,则x=

6.已知a与b互为相反数,a与b应满足关系式

7.一个数的相反数是最大的负整数,那么这个数是

第5节绝对值

出示目标:

1.理解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和代数意义.

2.会求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

自学指导:

看书学习第12页的内容,思考下面的问题.

1.在数轴上和原点相距3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是什么?

-5在原点的哪一侧,与原点相距几个单位?你能在数轴上标

出这些距离吗?

2.通过学习,你能写出绝对值的定义吗?

3.一个有理数a的相反数怎样表示?通过本节的学习你知

道一个有理数a的绝对值怎样表示吗?知识探究:

1.一般地,,叫

做数a的绝对值.

2.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即:若a>0,则

Ia|=;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即:若avO,则

Ia|=;的绝对值是(双重性).

自学反馈:

1.数轴上有一点到原点的距离为6.03,那么这个点表示的

数是.所以|6.03|二,|-6.03|=.

1

2.(1)1+131=;(2)|-8|=;(3)|+3|=(4)|-8.22|=

5

11

3.-2的绝对值是;绝对值等于2的数是,它们是一对相反

数.

33

4.已知|a|二3,|b|=5,a与b异号,求a、b两数在数轴上所

表示的点之间的距离.

5.在卜7|,5,-(+3),-|0|中,负数共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6.一个数的绝对值等于这个数本身,这个数是()

A.lB.+l,-1,0C、1或-1D、非负数

合作探究:

活动1:小组讨论

11-2|的相反数是()A.2B.-2C.0.5D.-0.5

2.下列四组数中不相等的是()

A.-(+3)和+(-3)B.+G5)和-5C.+(-7)和-(-7)D.-(-l)

和|-1|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数的绝对值的相反数一定不是负数

B.一个数的绝对值一定不是负数

C.一个数的绝对值一定是正数

D.一个数的绝对值一定是非正数

4.若|x-3|+|y-2|=0,则x=3,y=

活动2:活学活用

1.绝对值小于2的整数有3个,它们分别是

2.指出下列各式中a的取值.

(1)若|a|=-a,则a为;

(2)若卜a|=a,则a为;

(3)若|a-l|=O,则a为.

3.已知a,b是有理数,且满足|a+l|+|2-b|=0,求a+b的值.

第6节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出示目标:

1.理解比较有理数大小的规则的合理性.

2.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自学指导:

看书学习第13、14页的内容,思考和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两个有理数,按照正、负、零分类,有怎样的几种

情况?

(1)正数与正数;(2)正数与零;(3)正数与负数;(4)零与负

数;(5)两个负数.

2.课本引导我们利用进行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

到的顺序.即左边的数右边的数.

知识探究:

1.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有理数,左边的数右边的数.

2.正数0,0负数,正数负数;两个负

数,的反而小.

自学反馈:

76

1.比较-和+(+5)|和-[-(+5)]的大小,并写出比较过程.

87

2.求同时满足:①|a|=6,②-a<这两个条件的有理数a.

合作探究:

活动1:小组讨论

11

1.将有理数:(4),,-13|,-|+2|,-)(+1.5)|,-(-3),

|-(+2)|表示到数轴上,并用把

22

它们连接起来.

2.(数形结合题)有理数x、y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如图所示:

(1)在数轴上表示-x,-y;

(2)试把x、y、、-x、-y这五个数从大到小用“〉”连接

活动2:活学活用

1.下面四个结论中,正确的是()

A.|-2|>|-3|B.|2|>|3|C.2>[-3|D.|-2|<|-3|

2.比较大小(填“>”或

232007200811

3420082009910

21

3.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2,-(-6),-7,-(+3),1,,-

1.5.并用“v”将它们连接起来.

32

4.已知有理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请比较

a,b,|a|,|b|的大小.

1.3有理数的加减法

1.3.1有理数的加法

第1课时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出示目标:

1.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2.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合理性.

3.能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

自学指导

看书学习第17、18、19页的内容,思考并回答:

结合课本对两个有理数相加的7个计算式,类似地再列举

出相应的计算式并结合数轴解释,得出结果(如(+3)+(+4)、(-

3)+(-4)、(-3)+(+4)、(+3)+(-4)、(+3)+(-3)、(-3)+0、(+3)+0),根

据以上7个算式,思考:你能总结出有理数相加的符号如何确

定?和的绝对值如何确定?互为相反数相加,一个有理数和相

加,和分别为多少?

知识探究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符号,并把绝对值.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的符号,并用

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

0.

3.一个数同相加,仍得这个数.

自学反馈

11

)+(-)=;(3)(+312)+(-72)=;

23

(4)(+8)+=5;(5)(-0.125)+(18)=;(6)0+(-9.7)=.

合作探究

活动1:小组讨论

1.计算:

(1)(-3)+(-9);(2)(-4.7)+3.9

2.足球循环比赛中,红队胜黄队4:1,黄队胜蓝队1:0,

蓝队胜红队1:0,计算各队的净胜球数.活动2:活学活用

1.计算题:

111

(1)(+3)+(+8);(2)(+)+(-);(3)(-3)+(-3.5);

422

11

(4)(-3)+(+2);(5)(-19)+8.3;(6)-3.4+4.

43

2.某县某天夜晚平均气温是-10C,白天比夜晚高12℃,

那么白天的平均温度是多少?

3.两个数的和为负数,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个均是负数B.两个数一正一负

C.至少有一个正数D.至少有一个负数

4.一个正数与一个负数的和是()

A.正数B.负数C.零D.不能确定符号

第2课时有理数的加法运算率

出示目标

1.掌握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理解小学中加法运算律在有

理数中仍然成立.

2.能用有理数的运算律对有理数加法进行简便运算.

3.能根据有理数加法算式的特点选择适当的简便运算方法.

自学指导

看书学习第20、21页的内容,要求学生注意新的知识内

容的研究方法和新知识有何作用,理解和应用新知识.

知识探究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自学反馈

计算:

314

(1)(-7.34)+(-12.74)+7.34+12.4;(2)(-+)+(-);

555

312113

(3)(-)+(+)+(+)+(-1);(4)(-20.75)+3+(-4.25)+19;

757544

23

(5)(-6.8)+4+(-3.2)+6+(-5.7)+(+5.7).

55

合作探究:

活动1:小组讨论

1.计算:

(1)(-2)+3+1+(-3)+2+(-4);(2)16+(-25)+24+(-35);

计算:(1)16+(-8)=;(2)(-

1332

+(-2)+5+(-8);(4)(-7)+6+(-3)+10+(-6).

4545

2.(教材例4)

活动2:活学活用

1.用适当的方法计算:

(1)23+(-17)+6+(-22);(2)1+(-12)+13+(-16);

21

(3)1.125+(-3)+(-)+(-0.6);(4)(-2.48)+(+4.33)+(-7.52)+(-4.33).

58

2.某出租司机某天下午营运全是在东西走向的人民大道进

行的,如果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他这天下午行车里程如

下(单位:千米):

+15,+14,-3,-11,+10,-12,+4,-15,+16,-18

(1)他将最后一名乘客送到目的地,该司机距下午出发点

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2)若汽车耗油量为a公升/千米,这天下午汽车共耗油多

少公升?

课堂小结:

1.3.2有理数的减法

第1课时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出示目标

1.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2.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3.了解加与减两种运算的对立统一关系,掌握数学学习中

转化的思想.

自学指导

看书学习第22、23页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通过实际例子,一方面,利用加法与减法互为逆运算可知:

计算4-(-3),就是求一个数x,使x+(-3)=4,易知x=7,所以

4-(-3)=7①

另一方面,4+(+3)=7②

由①②有4-(-3)=4+(+3)

再试,把减数-3换成正数,任意列出一些算式进行计算,

如:

计算9-8与9+(-8);15-7与15+(-7)

得出减法法则:.

用字母表示为:a-b=a+(-b)

知识探究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是

用字母表示为:.

自学反馈

计算:

11

(1)(-3)-(-6);(2)0-8;(3)6.4-(-3.6);(4)(-3)+(5).

24

合作探究

活动1:小组讨论

计算:

7

(1)(-38)-(-36);(2)0-(-);(3)1.7-(-3.5);

11

31233

⑷(-2)(1);(5)3-(-2);(6)(-3)-(+1.75).

42344

活动2:活学活用

1.计算:

211121

(1)(-)-(+)-(-);(2)(-0.1)-(-8)+(-11)-(-);

31243310

(3)3

(3)(-1.5)-(-1,4)-(-3.6)+(-4.3)-(+5.2);(4)(5-6)-(7-9).

2.根据题意列出式子计算.

(1)一个加数是1.8,和是-0.81,求另一个加数.

12

(2)-的绝对值的相反数与的相反数的差.

33

课堂小结

第2课时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出示目标

1.会把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

2.熟悉有理数加减运算的运算律,提高运算的速度和准确

3.能把有理数加法运算省略加号和括号,理解有理数的和.

4.形成解决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自学指导

看书第24、25页的内容,体会加法与减法的统一和书写

的简约.

知识探究

把下列算式统一为加法,并写成省略加号的形式:

(-20)+(+3)-(-5)-(+7)===

读作:或;

(-7)+(+5)+(-4)-(-10)==:

读作:或.

认识算式:①2-5、②-5+3、③-2-8、④-4+2-6的意义.

自学反馈

2411

把(+)+(-)-(+)-(-)-(+1)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并计算.

3553

合作探究

活动1:小组讨论

2455

L计算:(1)(+)+(-)-(+)-(-)-(+1);

7997

11

(2)-7-(-8)-(-7)-(+9)+(-10)+11;

22

(3)-99+100-97+98-95+96+...+2;(4)-l-2-3-...-100.

2.银行储蓄所办理了8件工作业务,取出950元,存进

500元,取出800元,存进1200元,存进了2500元,取出

1025元,取出200元,存进400元,这时,银行现款是增加

了,还是减少了?增加或减少了多少元?

3.把-a+(+b)-(-c)+(-d)写成省略力口号的和的形式为-a+b+cd

活动2:活学活用

1.把下列算式先统一为加法运算再写成省略括号和的形式,

并把结果用两种读法读出来.(1)(+9)-(+10)+(-2)-(-8)+3;

(2)(-13)-(+22)+(-17)-(-18).

2.计算:

(1)(-7)-(+5)+(-4)-(-10);(2)1-4+3-0.5;

3712

(3)-+(-)-(-)-1;(4)-2.4+3.5-4.6+3.5.

4263

课堂小结

1.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2.加号和括号省略

1.4有理数的乘除法

1.4.1有理数的乘法

第1课时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出示目标:

1.了解有理数乘法的实际意义.

2.理解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3.能熟练的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自学指导

看书第28、29、30页的内容,亲历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

推导过程,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进行两个有理数的乘法

运算.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通过有理数的乘法,进一步体会有理数运算包含两步思考:

先确定,再计算.

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

1

如-3的倒数是,0.5的倒数是,-2的倒数是

2

自学反馈

14

计算:(-l)x(-)=(+3)x(-2)=0x(-4)=

45

211

lx(-l)=(-15)x(->-|-3|x(-2)=

353

合作探究:

活动1:小组讨论

计算:(+5)x(+3)=(+5)x(-3)=(-5)x(+3)=(-5)x(-3)=

(+6)x0=6x(-4)=(-6)x4=(-6)x(-4)=活动2:活学活用

1.计算:

12

(-5)x0.2=(-8)x(-0.25)=(-3)x(-)=0.1x(-0.01)=

27

5

2.ax(-)=l贝i]a=.一个有理数的倒数的绝对值是7,则这个

有理数是

6

小结:

第2课时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出示目标:

1、理解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2、熟练掌握多个因数的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自学指导:

看书第31页的内容,体会几个不等于零的有理数相乘,

积的符号的确定方法:

几个不为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的个数决定.当负因

数的个数是时,积为正;

负因数的个数是时,积为负.

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一个因数是,积等于.

自学反馈:

21

计算:(-2)x(-3)x(-5)=(-7)x3x(-)=(-9.89)x(-6.2)x(-26)x(-

30.7)x0=

323

合作探究:

活动1:小组讨论:

1821141

)xx(-)x(-2)=x(-16)x(-)x(-l)x8x(-0.25)=

121534454

活动2:活学活用:

514231、计算:(-59)x0.01x0=(-2)x(-5)x(+)x(-30)=3x(-)+(-

)x(-3)=

627542、判断对错:

(1)两数相乘,若积为正数,则这两个因数都是正数.

(2)两数相乘,若积为负数,则这两个数异号.

(3)两个数的积为,则两个数都是

(4)互为相反的数之积一定是负数.

(5)正数的倒数是正数,负数的倒数是负数.

小结:

第3课时有理数的乘法运算率

出示目标:

1.进一步应用乘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2.能自主探究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在有理数

运算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找到合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学指导

看书第32、33页的内容,学习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

配律,通过探究,体验由特殊到一般研究问题的演绎思想;通

过应用,感受利用运算律优化解题过程,养成观察思考的良好

习惯.

知识探究

乘法的交换律文字表达:

乘法的交换律字母表达:

乘法的结合律文字表达:

乘法的结合律字母表达:

乘法的分配律文字表达:

乘法的分配律字母表达:

自学反馈

591

1.计算:(-3)xx(-)x(-)x(-8)x(-l).

654

341418

2.计算:-x(8—);19x(-15).

431519

合作探究:

活动1:小组讨论

计算:

315357

(-0.5)x(-)x(-8)x1(-105)x12(-+l-)x(-24)

1636468

11172124511

3x(3-7)xx(-+)x27-lx8+x8.

773222239271717

活动2:活学活用

1.运用分配律计算(-3)X(-4+2-3),下面有四种不同的结果,

其中正确的是0

A.(-3)x4-3x2-3x3B.(-3)x(-4)-3x2-3x3C.(-3)x(-4)+3x2-

3x3D.(-3)x(-4)-3x2+3x32.在运用分配律计算396x(-99)时,下

列变形较合理的是0

A.(3+0.96)x(-99)B.(4-0.04)x(-99)C.3.96x(-100+l)D.3.96x(-

90-9)

3.对于算式2007x(-8)+(-2007)x(-18),逆用分配律写成积

的形式是0

A.2007x(-8-18)B.-2007x(-8-18)C.2007x(-8+18)D.-2007x(-

8+18)计算:(-1

53

4.计算13x最简便的方法是()

716

53235323

A.(13+)XB.(14-)XC.(10+3)XD.(16-2)X

716716716716

3711

5、(l-)xl(-5.25)x(-4.73)-4.73x(-19.75)-25x(-5.27).

48127

(-4)x8x(-2.5)x0.1x(-0.125)x10:

小结

1.4.2有理数的除法

第1课时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出示目标:

1.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2.能熟练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3.感受转化、归纳的数学思想.

自学指导

看书学习第34、35页的内容,掌握有理数除法法则,能

够化简分数.

知识探究

1.有理数除法法则

2.两数相除,—得正,—得负,并把绝对值—.0除

以任何的数仍得0.

自学反馈

123

计算:G36H9=(-);(-)=2.25:G1.5)二

255

合作探究:

活动1:小组讨论

1245

1.化简下列分数:=

312

551

2.计算:(-125H-5)=-2.5-?x(->

784

活动2:活学活用

31111333

1.计算:-0.125^(-)(-2)^-14-x(-0.2)xR1.4x(-)

851024452.两个不为零的有理数的和等于,那么它们的商

是0

A.正数B.-1C.OD.±1

3.两个不为的数相除,如果交换它们的位置,商不变,那

么()

A.两数相等B.两数互为相反数C.两数互为倒数D.两数相

等或互为相反数小结:

第2课时有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出示目标:

1.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能用简便方法计

算.

2.能熟练地掌握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准

确计算.

3.能解决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应用题.

4.了解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自学指导

看书学习第36、37页的内容,掌握有理数乘除混合运算

法则,能够解决具体问题.

知识探究

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法则:

自学反馈

计算:

6-(-12H-3)3x(-4)+(-28)^7

23

(-48)-?8-(-25)x(-6)42x(-)+(-)^(-0.25)

34

合作探究:

活动1:小组讨论

112

1.计算:-54X(-2)4-(-4)X=(-7)X(-5)-90^(-15)=

429

2.一架直升飞机从高度450米的位置开始,先以20米/秒

的速度上升60秒,后以12米/秒的速度下降120秒,这时直

升机所在高度是多少?

活动2:活学活用

1.计算:

36144

(,6)4-(-)(-24)4-(-6)-14-0.254-(-16)(-H(-)x

27453

11111

(-3)x(-)-(-5)-(-2)I-5I+(-)x(一)

223211

2.高度每增加1千米,气温大约降低6℃,今测量高空气

球所在高度的温度为-7℃,地面温度为17℃,求气球的大约

高度.

3.某探险队利用温度测量湖水的深度,他们利用仪器侧得

湖面的温度是12℃,湖底的温度是5℃,已知该湖水温度每降

低0.7℃,深度就增加30米,求该湖的深度.

小结:

L5有理数的乘方

1.5.1乘方

第1课时有理数的乘方法则

出示目标:

1.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

2.理解乘方运算、嘉、底数等概念的意义.

3.正确进行有理数乘方运算.

自学指导

看书学习第41、42页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某种细胞每过30分钟便由1个分裂成2个,经过5小

时后,这种细胞1个能分裂成多少个?

(1)细胞每30分钟分裂一次,则5个小时共分裂次;

22=—,为了简便可以记作—.(2)5个小

时后,细胞的个数一共有21

()个2

2.①边长为a的正方形的面积为:;

②棱长为a的正方体的体积为:;

③把一张纸对折一次可裁成两张,对折2次可裁成4张,

问对折3次可裁成几张?用算式如何表示?如果对折10次、

100次,用算式如何表示?

知识探究

1.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乘方的结果叫

,a叫,n叫.乘方a有双重含义:(1)表示一种运算,

这时读作“";(2)表示乘方运算的结果,这时读作

2.正数的任何次赛都是—数,的任何正整数次寨都是

一;负数的奇次嘉是—数,偶次倦是—数.

n

自学反馈

1.在(-2)6中,底数是,指数是,运算结果是;在-26中,

底数是,指数是,运算结果

2

2.底数是-,指数是3的赛是

3

3.(-1)2007=2007=(-0.1)4=

合作探究:

活动1:小组讨论

1.计算:(-2)2x(-2)35x(-3)2(-2)4-(-4)2(-3x2)2-3x22

2.如果一个数的平方与这个数的差等于零,那么这个数只

能是0

A.0B.-1C.1D.0或1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0

A.一个数的偶次嘉一定是正数B.一个正数的平方比原数

C.一个负数的立方比原数小D.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立

方仍互为相反数

4.任何一个有理数的二次早是()

A.正数B.非负数C.负数D.无法确定

5.当n为整数时,(-l)2n-l+(-l)2n的值为()

A.-2B.0C.1D.2

活动2:活学活用

12222

1.(-)4表示的意义是xxx可写成

23333

2

2.计算:(-)3=3x23=(3x2)3=(-3)3x(-42)=(-

3

)2-

3

544

22

3计算G2)3,(-3)3,(-

1

3

1

),(-)3,并找出其中最大的数和最小的数.

23

4.平方得64的数是立方得64的数是

5.若a满足(2006-a)2008=l,则a=

小结:

第2课时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出示目标:

1.能确定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混合运算的顺序.

2.会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3.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运算能力.

4.培养学生探究有理数排列的规律.

自学指导

看书学习第43、44页的内容.

1

讨论:2x(-3)3-4・(-)+15中有哪几种运算?可以分几类?

让学生试着计算出结果.

3

知识探究

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

括号依次进行.

自学反馈

1.下列运算结果是正数的是()

A.1+(-2)3B.-22X(1-22)C.(-2)34-(-3)2D.-32-(-2)2

11

2.计算x(-3H(-)x3等于()

33

A.1B.9C.-3D.27

3.(-1)2006+(-1)2007-(-1)2008+02009等于()

A.0B.-1C.1D.2

4.计算:(-1)10x2+(-2)3-?4(-5)3-3x(-

1

4)

2

合作探究:

活动1:小组讨论

1.计算:2x(-3)3-4x(-3)+15(-2)3+(-3)x[(-4)2+2]-(-3)2+(-

2.探究规律

观察下面三行数:

-2,4,16,-8,-32,64,...;①

,6,-6,18,-30,66,...;②

-1,2,-4,8,-16,32,...;③

⑴第①行数按什么规律排列?

⑵第②③行数与第①行数分别有什么关系?

(3)取每行数的第10个数,计算这三个数的和.

活动2:活学活用

1.计算:

111

-0.7524-(-1)3+(-1)12X(-)2[(-3)2-(-5)2]^(-2)-10+84-(-2)2-3X(-

4)-15

223

2.观察下列各式1+2=22-1,1+2+22=23-1

猜想:(1)1+2+22+23+...+263=

(2)若n是正整数,那么1+2+22+23+…+2n=

小结:

1.运算顺序:

(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

大括号依次进行.

152科学记数法

出示目标:

1.认识非常大的数据.

2.掌握科学记数法的写法.

3.能用科学记数法来表示非常大的数据.

自学指导

看书学习第44、45页的内容.思考如何表示一些比较大的

数.

知识探究

把一个大于10的数用科学记数法可以表示为axion的形

式(其中a是—的数,即lSa<10;n等于原整数的位数—

自学反馈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1000000=57000000=123000000000=

10000=800000=7400000=

合作探究:

活动1:小组讨论

1.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1)中国森林面积有128630000公顷;

(2)2008年临沂市总人口达1022.7万人;

(3)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大约是150000000千米;

(4)光年是天文学中的距离单位,1光年大约是

950000000000千米;

(5)2008年北京奥运会门票预算收人为140000000美元;

(6)一只苍蝇腹内的细菌多达2800万个.(在使用科学记数

法时要注意单位的转换,如1万=104,1亿

=108)

2.若407000=4.07x1On,则n=

3.已知某种型号的纸100张的厚度约为1cm,那么这种型

号的纸13亿张的厚度约为0

A.1.3xlO7kmB.1.3xlO3kmC.1.3xlO2kmD.1.3xlOkm

4.纳米技术已经开始用于生产生活之中,已知1米等于

1000000000纳米,请问216.3米等于多少纳米?(结果用科学记

数法表示)

活动2:活学活用

1.光年是天文学中常用的表示距离的单位,1光年是指光

在一年中所走的距离,若一年为365天,光的速度为每秒

300000千米,则1光年等于多少千米?

2.某校在校师生共有2000人,如果每人借阅10册书,那

么中国国家图书馆共2亿册书,可以供多少所这样的学校借

阅?()

A.100000所B.10000所C.1000所D.2000所

3.将0.36x45x105的计算结果用科学记数法来表示,正确

的是()

A.16.2xl05B.1.62xl06C.16.2xl06D.16.2xl00000

4.1纳米相当于1根头发丝直径的六万分之一,用科学记

数法表示头发丝的半径是()

A.6X103纳米B.6X104纳米C.3X103纳米D.3X104纳米

5.(-1)2007=2007=(-0.1)4=

6.若-5960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xlOn,则a=n=

7.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700900-50090000人体中约有25000000000000个细胞

地球离太阳约有一亿五千万米

在1:50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两地的距离是1.3厘米,则

两地的实际距离为多少米?

小结:

153近似数

出示目标

1.了解近似数的概念.

2.能按要求取近似数.

3.体会近似数的意义及在生活中的作用.

预习导学

自学指导

看书学习第45、46页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什么样的数是近似数?近似数与精确度有哪些区别?分别

试举出几个例子.

知识探究

近似数与准确数的接近程度可以用来表示,一般地,一个

近似数,四舍五入到某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

自学反馈

下列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

0.0250.40401.81.80103万1.60x10410亿10合作探究

活动1:小组讨论

1.下列各数中,是准确数的是O

A.小明身高大约165cmB.天安门广场约44万平方米

C.天空中有8只飞鸟D.国庆长假到北京旅游的约有60万

2.下列各数中,是近似数的是()

A.七(1)班共有65名学生B.足球比赛每方共有11名球

C.光速是300000000米/秒D.小王比小华多2元钱

3.据统计,2007年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市场全年成交额约为

348.4亿元,连续第17次蝉联全国批发市场榜首,近似数

348.4亿元的精确位数是()

A.十分位B.亿位C.千万位D.百万位

4.对于6.3x103与6300这两个近似数,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

A.它们的大小和精确位数都不相同B.它们的大小和精确

位数都相同

C.它们的大小相同,精确位数不相同D.它们的大小不相

同,精确位数相同5.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国家体育场的“鸟巢”

钢结构工程施工建设中,首次使用了我国科研人员自主研制的

强度为4.581亿帕的钢材,4.581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帕.

(精确到千万位)活动2:活学活用

1.1.90精确到

2.用四舍五入法对60340取近似值(精确到千位):

60340-

3.近似数6.00x104精确到位.

4.0.02076保留四位小数约为

5.对3.04x104精确至U千位约是

6.圆周率兀=301415926……精确到百分位是

课堂小结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2.1整式

第一课时

出示目标:

1.理解单项式、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的次数的概念,说

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能指出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2.初步学会观察、对比、归纳的方法;发展学生的观察能

力、思维能力及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

自学指导

看书学习第54、55页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单项式、单项式系数及单项式次数概念.

2.区别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知识探究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单项式.

2.叫

单项式的系数.

3.叫

单项式的次数.

自学反馈

11

1.在式子1,a2,a-b,y,x,中,是单项式的有

5x

2.(l)-a的系数是,次数是.(2)单项式-3x2的系数是,次

数是.

2ab3c

(3)的系数是,次数是.

3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不是单项式B.x+2y是单项式C.-x的系数是-1D.0不是

单项式

合作探究:

活动1:小组讨论

1.用单项式表示下列各式,并指出系数和次数.

(1)边长为x的正方形的周长为;

(2)一辆汽车的速度是v千米/时,行驶t小时所走过的路

程为千米.

(3)王洁同学买2本练习本花了n元,那么买m本练习本

要元.

2(4)如图所示边长为a的正方体的表面积为6a,正方体的

体积为.

2.找出下列各式中的单项式,并写出各单项式的系数和次

数.

x2yz22aa

572,5a+2b,-y,zx,,-18ab,.

bc3bc

活动2:活学活用

1.如果单项式-xymzn和5a4bn都是五次单项式,那么m、

n的值分别为()

A.m=2,n=3B.m=3,n=2C.m=4,n=lD.m=3,n=l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23x2y23abclab

A.O不是单项式B.的系数是-3c.的系数是-D.的次数是2

3322

3.同时含有a、b、c且系数为1的5次单项式是哪些?

第二课时

出示目标:

1.使学生理解多项式、整式的概念,会准确确定一个多项

式的项数和次数.

2.通过实例列整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合作交流意识,了解整

式的实际背景,进一步感受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自学指导

看书学习第57、58、59页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多项式以及有关概念.

2.准确确定多项式的次数和项.

自学反馈

1.多项式3x2y-4xy-l由单项式组成的,它是次项式,其中

二次项是,常数项是2多项式-m2n2+m3-2n-3是次项式,最高

次项的系数为,常数项是.

1

3•多项式3a3-中,常数项是()

4

11

A.1B.-1C.D.-

44

11

4.多项式22也是()

36

A.二次二项式B.三次二项式C.一次二项式D.三次三项式

合作探究:

活动1:小组讨论

1.先填空,再分析写出的式子有什么特点?与你的同伴交

流.

(1)减肥后体重由80千克下降了n千克后是千克.

(2)买一本练习本需要x元,买一支中性笔需要y元,买

一块橡皮需要z元,买4本练习本,5支中性笔,2块橡皮共

需要元.

2.在多项式3x-2兀xy+5x4-3中,最高次项的系数是,最低

次项是.

3.下列各代数式是整式的是.

2x2412x1

3①1;②r;③兀r;©;⑤;⑥

3x13

4.指出下列多项式的次数与项:

215

(l)xy-;(2)a2+2a2b+ab2-b2;(3)2m3n3-3m2n2+mn.

343

活动2:活学活用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11

①单项式-兀x2y的系数是-②多项式a+3b+ab是一次多项式

22

1

③多项式3a2b3-4ab+2的第二项是4ab④2x2+-3是多项式

x

A.0个B.1个C.2个D.3个

2.把下列各式填在相应的集合里.

9bxy

①0,②x2,③-x2-2x+5,@,⑤xy,@8+,⑦-5,⑧.

475

整式:{}多项式:{}单项式:{}

3.指出下列多项式的项和次数.

a3-a2b+ab2-b33n4-2n2+1

4.指出下列多项式是几次几项式:

x3-x+1x3-2x2y2+3y2

2.2整式的加减

第一课时

出示目标:

1.了解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

能正确合并同类项.

2.能先合并同类项化简后求值.

3.经历类比有理数的运算律,探究合并同类项法则,培养

学生观察、探索、分类、归纳等能力.自学指导

看书学习第63、64页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什么是同类项?怎样合并同类项?

知识探究

1.叫做合并同类项.

2.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自学反馈

1.若2x2yn与-3xmy4是同类项,则m=,n=.

2.判断下列各题中的两个项是否是同类项,如果不是,请

说明原因:

12

(1)4与()(2)32与a2()(3)2x与()

x2

(4)3mn与3mnp()(5)2兀1•与-3x()(6)3a2b与

3ab2()3.合并同类项.

1

2(1)3x2-2xy+y2-x2+2xy(2)2a2b-3a2b+ab(3)a3-

a2b+ab2+a2b-ab2+b3

2

22(4)4x-8x+5-3x+6x-2

合作探究:

活动1:小组讨论

1.合并同类项.

(1)4a2+3b2+2ab-4a2-3b2(2)3x-2x2+5+3x2-2x-

5(3)a3+a2b+ab2-a2b-ab2-b3(4)6a2-5b2+2ab+5b2-6a2

2.(1)当卜=时,3x2ky与-x2y是同类项.

(2)当m=,n=时,3x2my8与-x6y2n是同类项.

1

3.如果x2n-l与3x2是同类项,求代数式(l-n)2004・(n-

1)2005的值.

3

2224.求多项式5x+4x-6x-x+2x-3x-l的值,其中x—3.

活动2:活学活用

1.已知-2an-lb4与a2bm+1是同类项,则2n-m=.

2.合并同类项.

(l)-ayb-4a2b+4ab2+2a2b(2)a2-2-3a+2-3a-2a2

3.先化简,再求值:

12

x3-2x2+x3+3x2+5x-4x+7,其中x=0.1.

33

小结:

第二课时

出示目标:

1.探究去括号法则,并且利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

2.发现去括号时的符号变化的规律,归纳出去括号法则.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自学指导

看书学习第66、67页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如何去掉

括号,分几种情况?

知识探究

去括号时,如果括号外的符号是正号,去括号后原括号内

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如果括号外的符号是负号,

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

自学反馈

1.去括号:

(l)-(-a+b)+(-c+d)=(2)x-3(y-l)=(3)-

2(-y+8x)=2.下列去括号过程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改正.

(1)a-(-b+c-d)=a+b+c-d;()(2)a+(b-c-d)=a+b+c+d;()(3)-(a-

b)+(c-d)=-a-b+c-d;()

3.化简a+b+(a-b)的最后结果是()

A.2a+2bB.2bC.2aD.O

合作探究:

活动1:小组讨论

1.下列去括号中,正确的是()

A.a2-(2a-1)=a2-2a-1B.a2+(-2a-3)=a2-

2a+3

C.3a-[5b-(2c-l)]=3a-5b+2c-lD.-(a+b)+(c-

d)=-a-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