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航天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11月份期中试题_第1页
内蒙古航天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11月份期中试题_第2页
内蒙古航天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11月份期中试题_第3页
内蒙古航天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11月份期中试题_第4页
内蒙古航天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11月份期中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蒙古航天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11月份期中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共80.0分)据《史记》载,周武王灭商后,“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周与鲁的关系是父子 B.兄弟 C.平等 D.大宗与小宗周代“雅乐”实际上是西周的京畿之乐通过制度的形式推行到各个不同等级的阶级中去本质是“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雅乐”的传播( )推动了文化认同 B.实现了思想统一 C.加强了中央集权 D.孕育了宗法制度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庭乱。”这表明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 )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中央集权制度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日本学者和田清认为中国官制的一个特色是“波纹式的循环发生”,即“天子个人左右的微臣逐渐获得权力,压倒了政府的大臣,终于取而代之。但取代之后,其中又别有私臣变成实权者,再来取代现有的政府大臣。如此后浪推前浪式的往复不已。”以下官职的设置符合这一特色的是秦朝的三公九卿 B.汉朝的“中朝” C.隋唐的三省六部 D.宋朝的枢密院西周王朝显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造成“分散性、松散性”的原因是王室日益强大 B.贵族拥有土地所有权C.王室日益衰微 D.贵族拥有世袭的特权武则天执政时,不经三省长官而自行任命官员,被当时的宰相刘祎之批评:“不经凤阁鸾台,何名为敕”“凤阁鸾台”指的是尚书省与中书省 B.中书省与门下省C.门下省与尚书省 D.尚书省与吏部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映出当时

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B.皇帝个人独裁官员唯命是从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D.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清朝军机大臣张廷玉被雍正帝评价为“纂修《圣祖仁皇帝实录》宣力独多,每年遵旨缮写上谕,悉能详达朕意,训示臣民,其功甚巨”,遗诏允其配享太庙,从而成为清代唯一获此殊荣的汉官。张廷玉获此殊荣的原因是文笔谋划严格,秉承皇帝意旨因满官职权下降而掌大权处理军机处事务决策得当在僵化的体制下认真监察百官西周的礼乐文明造成了中国古代国家的宗法专制特征,依靠族权和政权的结合来实现宗法专制。于是传统文化便有了伦理政治化和政治伦理化的倾向,家国同构,父为家君,君为国父,这样也就有了求忠臣于孝子之门的说法。在这种文化影响下产生的制度是A.军功授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D.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A.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C.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13849142181660件,平均每天处理208件,即使他“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也无法把事情全部一一处理好。明太祖曾作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明太祖这样辛苦主要是因为他A.扩大了六部权限B.设置了军机处C.废除了丞相制度D.推行了行省制中国古代有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的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实。”属于这类官员的是A.秦朝御史大夫B.汉朝丞相 C.唐朝六部尚书D.明朝内阁大学士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君权至上的后果 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君主专制被颠覆 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唐制,凡属皇帝命令,必须政事堂会议正式议决通过,并加盖“中书门下之印”,而后方可颁行生效。……后来唐朝有的皇帝违反这一制度时,只得将其发诏敕的封袋改为斜封,所书“敕”字,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即表示此项命令未经政事堂研究,虽没有“中书门下之印”,亦请下面马虎承认之。这一规定说明三省议政对皇帝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B.唐朝丞相能独揽行政大权C.标志唐朝已经建立了二府三司制度 D.使皇帝再也不能为所欲为,A.“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 B.“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C.“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D.“军机大臣……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标志着君主专制主制度发展到顶峰杜绝了内部权力倾轧,保证了皇族团结摆脱了宗法观念的束缚,有助于选贤任能减少了其他势力对皇位继承的干扰,加强了皇权有学者认为“封建社会后期某机构设置后,皇帝有谕,随时奉诏承办,而且必须当日事当日毕。皇帝能以个人之力独揽国家一切繁剧军政事务。达到了机构精简、迅捷高效、机密严谨、运转和谐这历史前所未有的境界。”这一机构的设立使得皇权可以直接控制中央和地方 B.能够减少决策失误和提高行政效率C.与宦官的相互牵制加强了皇权 D.加剧了内阁和宦官专权的局面管理地方行政 B.代表中央监察地方 C.管理地方军事 D.管理地方财政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

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 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隋朝时尚书省下辖吏、礼、兵、刑、民、工等六部,到唐太宗李世民时尚书省下辖吏、礼、兵、刑、户、工等六部。唐朝六部名称变化反映了A.丞相权力的削弱 B.避讳制度的沿袭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民本思想的强化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A.皇权渐趋衰落 B.君主集权加强 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相比,宋代( )A.考试程序更加公正 B.取士科目有所减少 C.进士及第尤为尊贵 D.录取人数大大增加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客观上( )A.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 B.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C.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 D.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朝廷与地方矛盾尖锐,某节度使派人到中书省办事,因其态度恶劣,遭宰相武元衡呵斥,不久,武元衡在靖安坊的东门被该节度使派人刺杀,此事发生在( )A.汉长安 B.唐长安 C.宋汴梁 D.元大都论及“汉承秦制”,有学者指出:“尽管表面上与秦及其制度划清了界限。但汉朝实质上重建了秦的中央集权官僚政治。”下列项中能够体现上述认识的是( )A.分封诸侯王,郡国并存 B.划分监察区,建立十三部刺史C.限制相权,建立“中朝”决策机制 D.设司隶校尉,加强对官吏的监督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这表明元朝()A.地方拥有适度权力 B.地方缺乏实际权力 C.行省权力集中专断 D.君主专制得以加强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中国古代刑法起初并无公开条文,只是由判决者临事决定惩罚标准,贵族阶层以此拥有家长式的生杀予夺权力但到春秋后期郑国“铸刑书晋国“铸刑鼎都是将成文刑法铸在铜器上公诸于众。这反映了统治者( )出于形势所迫实行依法治国 B.非常注重寻找权力合法的依据C.适应现实需要调整统治方式 D.接受注重道德规范的儒家思想明成祖在设立内阁的同时,又重用宦官。到明朝中后期,在内阁权威扩大的同时,代天子批红”的司礼监权力也不断上升,甚至出现宦官专权现象。这反映出。( )内阁和司礼监相互制衡、共同决策 B.中央集权达到顶峰C.内阁和司礼监权力扩大削弱了皇权 D.君主专制得到强化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中有一段关于秦朝的评论说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对此评论的本质理解,最准确的是( )肯定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B.肯定了秦朝地方行政体制建设的功效C.敏锐地指出了分封制的弊端 D.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最主要的不同点约翰·梭伦时期的四百人会议 B.梭伦时期的元老院C.克里斯提尼时期的五百人会议 D.伯里克利时期的五百人会议梭伦在一首诗中写道:“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该诗反映的梭伦改革的基本原则是兼顾不同公民群体利益 B.关照少数公民利益C.重视男性公民群体利益 D.维护多数公民利益西汉中期一批深知百姓疾苦能直言极谏的有识之士进入统治阶层他们入仕的主要路径( )军功授爵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清代政府发布最高命令分为两种一种是明发上谕一种是寄信上谕其中寄信上谕是指上谕由皇帝、军机处拟定后,封盖“办理军机处”印,不再经由六部,直接寄给受命令的人。这一做法的主要作用是( )保证了决策机密 B.强化了专制皇权 C.提高了行政效率 D.适应了军务需要5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公民大会。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这反映出在当时的雅典公民大会形同虚设 B.民众失去政治热情 C.参政是公民的义务 D.政府丧失民众信任亚里士多德指出:克里斯提尼改革“比梭伦改革要民主得多”,主要表现在A.按财产划分等级 B.以地域部落取代血缘部落C.实行会议津贴制 D.官职向全体公民开放《世界史·A.公民大会 B.五百人会议 C.十将军委员会 D.陪审法庭431年,雅典和斯巴达爆发战争。根据当时雅典的政治体制,作出应战决定的是A.公民大会 B.民众法庭 C.五百人议事会 D.元老院30他认为麦子可以晚收一天家里的农活自有他的妻子和奴隶完成,去开会可以逃脱干活的辛苦,何乐而不为呢?家里的农活自有他的妻子和奴隶完成,去开会还能拿钱,两不耽误,何乐而不为呢?家里的农活自有他的妻子和奴隶完成,去开会可以了解国家大事,何乐而不为呢?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0分)材料一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世家子弟(登)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当时还有“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说法。这种情况直到科举制出现才发生根本改变。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于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1755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回答科举制的意义(16分)。并指出材料二所说的科举制的“隐患”是指什么?(4分)答案和解析【答案】1.D 2.A 3.C 4.B 5.D 6.B 7.D

8.A 9.B 10.C 11.A 12.C 13.D 14.A

15.A 16.D 17.D 18.A 19.B 20.B 21.B

22.B 23.A 24.B 25.B 26.A 27.A 28.A

29.C 30.D 31.B 32.A 33.A 34.B 35.B

36.C 37.B 38.C 39.A 40.C 41.打破垄断;扩大基础;提高素质;加强集权;公平公正公开

42.忽视实用性

【解析】1.D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乐”的传播有利于文化的认同,促进民族融合,A选项符合题意。

思想统一与中央集权是在秦朝以后,BC选项排除。

宗法制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出现,D选项排除。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特点,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

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的准确把握。3.A是嫡长子继承制的表现,不是目的;

B错在中央集权,中央集权是秦朝时期建立的;

根据题干信息“立天子、诸侯、嫡子”和“不使诸侯、大夫、庶孽疑”可知其表达的是宗法制形成的稳定,宗法制明确了权力继承的标准,保证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故C项正确;

D说法错误,庶子血统也是纯正的;

故选:C。

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庭乱”切入,结合宗法制进行思考。

本题考查了宗法制,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与该题相关的宗法制的核心,宗法等级也要注意掌握。4.B5.D6.B7.D8.A9.B10.C11.A12.C13.D14.A15.A16.D17.略18.A19.B20.B21.B22.A项与中国古代的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发展史实不相符合,所以排除A项。内阁取代六部与史实不符合,这二者不存在政治隶属关系,六部直接受皇帝统领,内阁是皇帝的内侍机构。D项与史实不符合,材料中的所说的首辅权利来源于皇帝,皇帝信任的首辅大臣专权只能说明是皇权的集权不断加强。

故选:B。

考查明清君王专制强化,重点对废丞相、设内阁知识点的掌握。

本题考查学生对于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状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准确理解废丞相,设内阁实质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体现。23.“…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说明采用密封考试的形式,有利于考试程序的公平公正,所以A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取士科目有所减少,所以B不选;“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说明宋朝重视进士科而不是以此尊贵,C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录取人数的变化,D项错误。

故选:A。

本题考点是科举制,重在考查科举制的发展演变。

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科举制,解题的关键在于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与所学知识的有效结合。24.依据题干材料可知,东汉察举制荐举的是那些熟悉儒家经典和道德声望高的人,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社会阶层的固化,故B项正确。

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是在汉武帝时期,故A项错误。

依据题干材料可知,东汉的察举制并没有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故C项错误。

题干没有涉及郡县制,故D项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察举制。需要掌握东汉的察举制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

本题考查察举制。考查对东汉的察举制的影响的把握,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5.从材料“节度使”可知,有节度使的朝代只有两个,唐朝和宋朝。可排除A项。

从材料“中书省”可知中书省的朝代只有唐朝和元朝,可排除C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中后期,中央集权被削弱,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材料的叙述反映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很尖锐。故B项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考查唐朝中央集权制度被削弱。

唐朝的政治制度:(1)唐朝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尚书省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负责执行政令;三省是皇帝处理政务的协助机构;政事堂是合议军国大事的中央机构。全国一切大权均集中皇帝手中;分相权为三,既削弱相权,又使其互相牵制,降低三省长官的品级;削分相权,加强皇权。

(2)地方实行道、州、县制三级制。26.“划清了界限……重建了秦的中央集权官僚政治”表明汉代与秦朝原有的体制已经不同,但实际上却又是对秦朝体制的重建,因此涉及于此的体制是郡国并行制,既有秦朝郡县制的内容,又有分封诸侯的内容,故A项正确。

B项是汉代创新的,与题意不符合,排除。

C项涉及的是君主专制,与材料强调中央集权不符,排除。

对官吏的监督的体制秦朝也有,故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考查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相关知识。但汉朝实质上重建了秦的中央集权官僚政治。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27.依据题干材料“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可知,元代行省制度下地方

拥有适度权力,故A项正确,B项错误。

结合所学可知,行省受中央节制,不可能权力集中专断,故C项错误。

材料涉及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中央集权,不是君主专制,故D项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元朝的行省制度。需要掌握行省制度的特点。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本题考查对行省制度的特点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8.材料中“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说明君主害怕自己不利的言行留在史书中。因此A项符合;BC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材料中体现宋太祖只是不高兴自己的“误失”被史官记载,而不是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故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君主专制内容,认识中国重视史书传统对君主统治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准确解读能力,认识古代统治者为了宣扬自己,一方面需要史官记载其活动言行,但又害怕传统史官据实记事,记下统治者的缺点,存在矛盾的心理。29.材料中“古代刑法起初并无公开条文,只是由判决者临事决定惩罚标准,”表明以法治国很早就有,不是形势所迫才实行的,故A排除;

材料只是强调法律逐渐变成成文法,没有体现“非常注重寻找权力合法的依据”,故B排除;

材料中法律由不成文到成文,说明适应春秋战国社会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兴起的需要,扩大以法治国的作用,故C符合;

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材料表明古代统治者很早就注意法制是巩固统治的重要工具,采用法制的过程是逐步完善的,春秋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为了取代旧贵族,希望借用法制打击旧贵族,维护自己利益。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信息和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变化的特征。培养学生透过历史现象认识事物本质和发展规律的能力。30.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无论是内阁、还是宦官,其权力大小均来源于皇帝,因此题干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