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1页
吉林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2页
吉林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3页
吉林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4页
吉林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阅读吉林省长春市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6分)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宾至杜甫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①。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②腐儒餐。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注】①江干:江边,杜甫住处。②粗粝:即糙米。2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幽栖地僻经过少”一句写自己住所偏僻,少人来访,表达诗人受到冷落的孤独与凄凉之感。B.诗人“老病人扶”,“再拜”起伏,实感艰“难”。诗中明显表现出诗人年迈多病,不胜应酬之苦。C.颔联中“岂有”、“漫劳”四字,运用散文的笔调,驭律诗的对法,傲岸之态可掬,嘲讽之意自见。D.《宾至》一写客,一写己,在表现客人身份尊贵的同时,也表现出诗人的清高。21.杜甫的《宾至》《客至》,都叙述待客吃饭的情境,但表情达意却不相同。请分别结合两首诗的尾联简要分析,主人杜甫对“宾”和“客”表达的情感态度有何不同。【答案】20.A21.《宾至》尾联写希望贵宾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再来看花,既表达了款待不周的歉意,又暗含送客的意味,言辞客气,暗含主人对贵宾的敬而远之。《客至》尾联写主客对饮兴致渐浓,并招呼邻翁助兴,这一细节描写细腻逼真,突出宴请的欢快热烈,表现了主人对客人的热情。【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A“表达诗人受到冷落的孤独与凄凉之感”错误。草堂初建,居幽而地僻,很少有造访之人,此句暗含突然有贵客来访,诗人没有想到。故选A。【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宾至》尾联“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意思是你要是真的不嫌这野外没有好酒好菜,以后高兴时还可以来看看我的小园里芍药花开。可看出希望贵宾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再来看花,既表达了款待不周的歉意,又暗含送客的意味,言辞客气,暗含主人对贵宾的敬而远之。《客至》尾联“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意思是若肯邀请隔壁的老翁一同对饮,隔着篱笆唤来喝尽余杯。可看出写主客对饮兴致渐浓,并招呼邻翁助兴,这一细节描写细腻逼真,突出宴请的欢快热烈,表现了主人对客人的热情。吉林省长春市新解放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三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终南望余雪祖咏[1]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终南别业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游终南山孟郊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1】祖咏: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本诗为一首应试诗。当时祖咏并未按照规定写成五言排律,而是只写了四句就交了卷,并说“意思已经完满了”。15.下列对三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祖诗写遥望积雪,顿觉雪霁之后,暮寒骤增;景色虽好,不知多少寒士受冻。咏物寄情,意在言外,表达了作者对天下寒士不幸遭遇的同情和慨叹。B.王诗最后写作者在游山过程中偶然遇到一位老人,与之谈笑甚欢,竟舍不得让老人回去了,由此可见作者的悠闲和热情。C.孟诗“日月石上生”一句,感觉日月像从石上“生”出来一样,写出了诗人长时间身处山中的错觉,也侧面表现其游兴之浓。D.孟诗“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把万顷松涛的形象和万壑清风的形象统一起来,表达了对终南奇景的赞叹与欣赏。16.终南山为隐逸之山,多为诗家垂青,祖咏、孟郊、王维三者之诗皆有此心,更于写景状物之处各有妙笔。请比较以上三首诗在写景状物上的不同点。【答案】15.B16.①祖咏诗的题意是望终南余雪。诗的内容简谐,融入其观察与思考。十分简练的四行文字,描写了一幅完美的冬雪自然景色。诗中未通篇写雪而以阴岭、霁色烘托余雪及终南山隐逸之灵,实在为咏雪之佳作。

②王维全诗的着眼点在于作者抒发对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的向往。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而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悠闲自得的心境。注重时空交错。在诗歌中,特别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一联,上句中的“处”字,下句中的“时”字,不但将行到水源的时间过程给空间化,而且也把人看云起时的空间关系给时间化,从而使诗歌的境界更加开阔高远。

③孟郊诗则重“游”之一字。硬语盘空,险语惊人,也还有言外之意耐人寻味。赞美终南山的万壑清风,就意味着厌恶长安的十丈红尘;赞美山中的人正心平,就意味着厌恶山外的人邪心险。以“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收束全诗,这种言外之意就表现得相当明显了。【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B.“竟舍不得让老人回去了,由此可见作者的悠闲和热情”说法错误,“谈笑无还期”的意思是作者与偶然遇到的老人聊天,竟然忘记了回家。所以不是舍不得让老人回去,而是自己忘了回家,表现的是诗人悠闲自得的心境,“热情”之说不当。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写景状物特点的能力。祖咏诗标题《终南望余雪》的含义是望终南山之余雪。这首诗句句咏雪,句句从“望”字着眼,描写终南山的雪景和雪后增寒的感受。诗的内容简谐,融入了作者的观察与思考,起句写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的整体印象;次句写终南山的余雪,由于阴岭高出云端,远远望去,其上的皑皑积雪仿佛浮在空中;第三句转笔写雪霁初晴时始见终南山的真实面门;末句承上句的夕阳,写因望见终南山余雪而更感冬天的寒冷。十分简练的四行文字,描写了一幅完美的冬雪自然景色。诗中没有通篇写雪,而是以阴岭、霁色烘托余雪及终南山隐逸之灵,是咏雪诗的佳作。王维的《终南别业》意在描写隐居终南山之闲适怡乐,随遇而安之情。整首诗中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而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悠闲自得的心境。第一联叙述自己中年以后就厌恶世俗而信奉佛教。第二联写诗人的兴致和欣赏美景时的乐趣。第三联写心境闲适,随意而行,自由自在。最后一联诗人“偶然”遇“林叟”,便“谈笑”“无还期”了,进一步写出悠闲自得的心情。该诗注重时空的交错,“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写诗人间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间或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上句中的“处”字将行到水源的时间过程给空间化,下句中的“时”字,把人看云起时的空间关系给时间化,从而使诗歌的境界更加开阔高远。孟郊的《游终南山》重点是“游”字,全诗以写景为主,通过对终南山景物的描绘,赞美了终南山的万壑清风,清幽宜人,赞美了山居之人的爽直正派,心地坦然。全诗险语惊人,字句坚挺有力,如“南山塞天地”硬语盘空,诗人身在深山,仰望,则山与天连;环顾,则视线为千岩万壑所遮,根本看不见山外还有什么空间,用“南山塞天地”概括这种独特的感受,虽“险”而不“怪”,非常“妥帖”。诗歌还在写景之中寓以深意,“山中人自正”,山“中”而不偏,山中人“正”而不邪,因山及人,抒发了赞颂之情。“路险心亦平”,山中人既然正而不邪,那么,山路再“险”,心还是“平”的。其言外之意耐人寻味。赞美终南的万壑清风,就意味着厌恶长安的十丈红尘;赞美山中的人正心平,就意味着厌恶山外的人邪心险。以“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收束全诗,这种言外之意就表现得相当明显了。吉林省长春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杏花天·嘲牡丹①辛弃疾牡丹比得谁颜色。似宫中、太真②第一。渔阳鼙鼓③边风急。人在沈香亭④北。买栽池馆多何益。莫虚把、千金抛掷。若教解语⑤倾人国。一个西施也得。【注】①本词作于南宋庆元元年或二年(1195或1196年),附词大阁居带湖。②太真:指杨贵妃。③辇鼓:战鼓,词中指安禄山叛乱。④沉香亭:唐宫亭名,唐明皇与杨贵妃曾在此赏牡丹。⑤解语:唐明皇曾称杨贵妃为“解语花”,词中泛指美人。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以设问为开头,看似突兀,实则既能制造悬念,也能在问答中自然推进词意。B.“渔阳鼙鼓”一句写安史之乱,可让读者联系南宋时局,体会本词的写作意图。C.“池馆”与柳永《望海潮》中的“凤池”一样,都用借代巧妙隐含了作者情思。D.词人善于用典抒怀,如结句就以西施自况,曲折表达了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情怀。16.有人评论本词“表面为‘嘲牡丹’,实者讥讽恋花人”,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答案】15.D16.①上阕以牡丹比杨贵妃,表面是嘲讽牡丹与杨贵妃粉饰太平、倾人误国。②下阕开头写一掷千金买栽牡丹之风,其实是讥讽权贵富豪玩物丧志、骄奢误国。③结尾两句运用假设推导,其实意在讥讽迷恋名花美人的统治者昏聩误国。【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结句就以西施自况,曲折表达了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情怀”错,“若教解语倾人国。一个西施也得”,意思是,牡丹如果会说话的话,就会像倾国美人西施一样,一个就够用,足使夫差误国。作者的意思是真正祸国的未必是女子。启发读者思考真正误国的是那些迷恋名花美人的统治者。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词的上片借嘲牡丹嘲笑杨太真。开头两句以牡丹与杨太真作比。两者的共同点是“颜色”,即在艳丽这一点上,牡丹可以和杨太真相媲美,李白说:“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此处与之同意。“渔阳”二句化用白居易和李白诗意,言安史之乱将发,形势危急,而杨太真“人在沉香亭北”,“醉中舞《霓裳羽衣》一曲,天颜大悦,方知回雪流风,可以回天转地”(《杨太真外传》),以讨好君王,谋取个人和家族私利,并导至社会危机。上阕以牡丹比杨贵妃,表面是嘲讽牡丹与杨贵妃粉饰太平、倾人误国。词的下片针对“一国如狂不惜金”的恶习而发。罗邺《牡丹》诗说:“落尽春红始著花,花时比屋事豪奢。买栽池馆恐无地,看到子孙能几家。”“买栽池馆”二句化用罗邺诗意,指出买许多牡丹栽在池馆里虽多也没益处,还是不要浪费财物为好。下阕开头写一掷千金买栽牡丹之风,其实是讥讽权贵富豪玩物丧志、骄奢误国。“若教解语倾人国。一个西施也得”,东坡云:倾国姿容别,多生富贵家。倾国有两个含义,一是形容人貌美,二是指倾覆国家。这里似乎二意皆用,既指花又指人。言好花于社会无益,女色祸国也未必都是事实,否则“一个西施也得”,主要在于君王是否致力国事,而不在于有多少美女。结尾两句运用假设推导,其实意在讥讽迷恋名花美人的统治者昏聩误国。吉林省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东湖新竹陆游插棘编篱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沦漪。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解箨①时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影离离。官闲我欲频来此,枕簟②仍教到处随。【注】①箨:竹笋外层一片一片的皮、笋壳。②簟:一种轻便细巧的竹席。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是A.“插”“编”“护持”等一系列动词描写出了作者劳动的繁忙和对新竹的喜爱。B.陶醉在繁茂竹林深处感不到时间的流逝,不觉间赤日西沉,凉风吹起秋天已到。C.诗人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逼真地再现新竹成长过程,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影。D.本诗作七言律诗对仗工整,情景两契,意境双偕;语言简练质朴,清新自然。16.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答案】15.B16.①意为将来归乡闲居后,将会经常地来到竹林中,带上自己的枕垫竹席,仰卧其间,纳凉消夏;②表现了诗人对竹子的喜爱之情和对优雅自在生活的向往。【解析】【15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A项考核炼字,B项考核内容,C项考核手法,D项考核语言,其中B项,颔联不是为了表现时间流逝之快,而是通过想象从侧面描写新竹长大之后的高大茂密。故选B。【16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诗句的含义的题目,要求分析诗的最后两句的含意,诗句在诗歌的最后分析时注意结合诗歌的情感,“官闲我欲频来此,枕簟仍教到处随”意为将来归乡闲居后,将会经常地来到竹林中,带上自己的枕垫竹席,仰卧其间,纳凉消夏;从情感看,表现了诗人对竹子的喜爱之情和对优雅自在生活的向往。点睛:分析诗句的含义和作用的题目,首先明确诗句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上分析作用,分析时注意诗句的位置,开头主要是统领全诗,奠定情感基调,和标题、结尾相照应,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等;中间主要是承上启下;结尾主要是照应标题、开头和卒章显志等。答题时结合具体的题目具体分析,此题是开头,注意从开头的作用分析。吉林省延边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11题3分,12题6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临江仙苏轼夜饮东坡①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②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定风波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注】①东坡:地名,在湖北黄冈,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冈时所写。②縠纹:水中细小的波纹。11.下列对《临江仙》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一、二两句除点明夜饮地点、回寓所时间,还通过“醒复醉”和“仿佛”把纵饮豪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B.“倚杖听江声”句,融情于景,写词人夜饮归来,无法入眠,只好置身宁静、旷阔大自然静听江涛之声的无奈之情。C.上片以声衬静,通过家童鼻息声和汹涌江涛声,衬出夜静人寂的意境,烘托内心孤寂,为下片的人生反思作铺垫。D.下片前两句直抒胸臆,感叹自己无法掌握命运,表达词人欲求解脱而不能的人生困惑和感伤,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12.有人说“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与《定风波》中的“一蓑烟雨任平生”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分析其情感的异同点。【答案】11.B12.同: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异:“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作者通过想象表达出不满世俗、想回归自然的情感以及渴望生活自由、希望精神解脱的愿望。“蓑烟雨任平生”表现出作者对自然界阴晴毫不在意,对人生的沉浮变幻、喜怒哀乐置之度外的达观胸怀。【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词作的理解和赏析能力。B.“无法入眠”“无奈之情”理解错误,词中是说敲不开门,所以去听江声。此处恰恰表现的是作者进退悠然的豁达情怀。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把握能力。“小舟”二句,写词人面对平静的江面,幻想着能如范蠡一样,驾一叶扁舟,远离尘世喧嚣,在江湖深处安闲地度过自己的馀生。此即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论语·公冶长》)之意,体现了作者当时渴望得到精神自由和灵魂解脱的心境。这首词写于作者黄州之贬的第三年,作者深秋之夜在东坡雪堂开怀畅饮,醉后返归临皋住所的情景。“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意思是长恨身在宦途,这身子已不是我自己所有。什么时候能忘却为功名利禄而钻营奔竞!所以作者通过想象表达出不满世俗、想回归自然的情感以及渴望生活自由、希望精神解脱的愿望。“一蓑烟雨”,是说整个蓑衣都在烟雨中,实际上是说他的全身都在风吹雨打之中。这“一蓑烟雨”也象征人生的风雨、政治的风雨。而“任平生”,是说一生任凭风吹雨打,而始终那样的从容、镇定、达观。这一句简直就是苏轼一生生活的写照。“一蓑烟雨任平生”为全词之文眼,意境极高,表指此行之烟雨,实指纷繁人生的困境,他早已看透,无须再提。吉林省洮南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月夜与客饮杏花下苏轼杏花飞帘散馀春,明月入户寻幽人。褰衣步月踏花影,炯【1】如流水涵青蘋【2】。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挽长条落香雪。山城【3】薄酒不堪饮,劝君且吸杯中月。洞箫声断月明中,惟忧月落酒杯空。明朝卷地春风恶,但见绿叶栖残红。注释:【1】炯:光明的样子。【2】青蘋:浅水生植物。【3】山城:当时,作者在徐州任上。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的开头两句描写馀春景物,富于动感。B.“褰衣”二句移步户外,静赏一派月夜景致。C.在洞箫声中诗人看月落杯空,为此惆怅不已。D.全篇紧扣题目,人景情相互依存,颇可玩味。16.“争挽长条落香雪”句,用落雪喻落花。下列诗句没有使用比喻来形容落花的一项是()A.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李贺《将进酒》)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C.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李煜《清平乐》)D.地上空拾星,枝上不见花。(孟郊《杏殇》)17.有人评价这首诗“人因物而情迁”,意思是人物的情感随景物的变化而变化。请通观全诗,在“杏花”与“月”中任选一个物象,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答案】15.C16.B17.答案示例一以杏花为物象,前四句,杏花飘落,花影在地,景色清幽静雅,写出诗人对美的欣赏喜爱之情。五、六两句,诗人“与客饮杏花下”,争相摇落杏花,花香盈庭,诗人与客闻香饮酒,豪情与雅趣兼具。最后四句,诗人想象明天春风劲起,满地落红,借花的凋零表达惜春之情,并寄有身世之感,寓意更深一层。答案示例二以月为物象,前四句写月入户寻人,引人月下赏花,流露出诗人的雅趣和对月下空灵之景的喜爱;“劝君且吸杯中月”以月代酒,表现出诗人对月的迷恋与享受已达痴迷状态;“声断月明”“惟忧月落”二句,表现诗人对美好景物行将消失的忧虑与惆怅,以及对花好月圆世界的向往与留恋,寓意更深一层。【解析】【1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主要集中对诗意、思想主旨、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查,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将各个选项带入原诗句中进行分析即可。C项,“诗人看月落杯空,为此惆怅不已”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