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三年(2021-2023)中考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9 文言文阅读(学生版)_第1页
四川省三年(2021-2023)中考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9 文言文阅读(学生版)_第2页
四川省三年(2021-2023)中考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9 文言文阅读(学生版)_第3页
四川省三年(2021-2023)中考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9 文言文阅读(学生版)_第4页
四川省三年(2021-2023)中考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9 文言文阅读(学生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专题09文言文阅读【2023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节选自魏学洢《核舟记》)【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如有所语

语:告诉B.佛印绝类弥勒

类:像C.念无与为乐者

念:想到D.怀民亦未寝

寝:睡觉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足肤皲裂而不知B.左臂挂念珠倚之域民不以封疆之界C.相与步于中庭

行者休于树D.何处无竹柏

水何澹澹7.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A.他们两膝紧靠之处,各自隐藏在翻卷起来的衣褶里。B.那些两膝紧靠之处,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C.那些紧靠着的两膝,各自隐藏在翻卷起来的衣褶里。D.他们紧靠着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8.下列内容属于两文都写到的一项是(

)A.景色之美 B.朋友之乐 C.赏水之趣 D.贬谪之苦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种草花说[清]查慎行①窳轩①之南有小庭,拓窗而面之。主人无事,日蹒跚乎其间。即又恶乎草之滋蔓也,谋辟而莳蓻②焉。或曰:“松、桂、杉、梧,可资以荫也,是宜木。”主人曰:“吾年老,弗能待。”或曰:“梅、杏、橘、橙,可行而列也,是宜果。”主人曰:“吾地狭,弗能容。”有道焉,去芜蔓者而植芬馨者,亦幽人之所流连也。乃命畦丁锄荒秽,就邻圃乞草花。山僧野老,助其好事,往往旁求远致焉。主人乐之,犹农夫之获嘉种也。②盖一年而盆列,二年而卉族繁。迄今三年,纷敷盈庭。两叶以上,悉能辨类而举其名矣。当春之分,夏之半,雨润土膏,乘时以观化,吾之生机与之俱动也。已而含芬菲,饱风露,吾之呼吸与之相通也。直者遂之,弱者扶之。蚤③芳者吾披之,晚秀者吾俟之。茎萎而实坚,则谨视其候敛藏,以待来岁焉。吾之精神,无一不与之相入也。朝斯夕斯,阅春秋也;优哉游哉,聊以卒岁也。③客徒知嘉树之荫吾身,而不知小草之悦吾魂也;徒知甘果之可吾口,而不知繁卉之饫吾目也。彼南阳之梓漆④,平泉⑤之花木,非吾力之所逮⑥,岂吾情之所适哉!(选自《敬业堂文集》,有删节)【注】①窳轩:查慎行晚年居室之名。②莳蓻:种植。③蚤:通“早”。④梓漆:梓树和漆树,均为优质木材。⑤平泉:指平泉庄,是唐代宰相李德裕的别墅。⑥逮:达到。1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拓窗而面之

面:面向B.谋辟而莳蓻

谋:谋划C.蚤芳者吾披之

芳:美好的D.而不知小草之悦吾魂也

悦:使……愉快17.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去芜蔓者而植芬馨者,亦幽人之所流连也。(2)茎萎而实坚,则谨视其候敛藏,以待来岁焉。18.松、桂等是“嘉树”,梅、杏等有“甘果”,作者为何不选种它们?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2023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语文真题】文言文阅读【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范仲淹《岳阳楼记》节选)【乙】江①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②。南合沅湘③,北合汉沔④,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⑤,与海相若。清河⑥张君梦得谪居齐安⑦,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⑧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篷户瓮牖⑨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强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⑩睹其为快也哉!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苏辙《黄州快哉亭记》节选)【注】①江:长江。②肆大:形容水流壮阔。③沅湘:沅江、湘江。④汉沔:汉江、沔江。⑤浸灌:水势浩大。⑥清河:张君(张怀民)的家乡。⑦齐安:黄州。⑧会计:是指征收钱谷,管理财务行政等事务。⑨篷户瓮牖:篷户,用篷草编门;瓮牖,用破瓮做窗。⑩乌:哪里。1.用“/”为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一处)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1)百废具兴________________(2)是进亦忧,退亦忧________________(3)以览观江流之胜________________(4)今张君不以谪为患________________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属予作文以记之

投以骨B.揖西山之白云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C.其流奔放肆大

其正色邪D.或异二者之为

乌睹其为快也哉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微斯人,吾谁与归?(2)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5.【甲】【乙】两文都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融叙事、写景、议论、抒情于一体,都体现出了古人______________的人生态度。但两文“乐”的内涵不同,【甲】文之“乐”是______________,【乙】文之“乐”是______________。【2023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语文真题】文言文阅读【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曹刿论战》)【乙】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周亚夫军细柳》)(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居无何(经过)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停留)B.又何间焉(参与)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间或,偶然)C.使人称谢(致意,表示问候)

长跪而谢之(道谢)D.其将固可袭而虏也(必,一定)

汝心之固(顽固)(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称善者久之

公将鼓之B.可以一战

静以修身C.下视其辙

其真不知马也D.成礼而去

濯清涟而不妖(3)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译文: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译文:祭祀用的牲畜、玉和丝织品,不敢随意增加,一定按照实情报告给神灵。C.天子为动,改容式车。译文:天子被感动,表情严肃起来,扶着车前横木俯下身子,表示敬意。D.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译文:将军周亚夫手执兵器行礼说:“穿戴着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请允许我用军礼参见。”(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写的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长勺之战。此文节选自《左传》(《春秋左氏传》)。《左传》,儒家经典之一,是我国古代的一部编年体史书。B.甲文详细地记叙了战争的整个过程,它生动地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战机,是取胜的必要条件。C.乙文节选自《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的传记文学有深远的影响。鲁迅先生称此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D.甲文中鲁庄公礼贤下士,虚心听取意见;乙文中文帝深明大义,识才敬才。两位君主都有值得肯定之处。课外文言文阅读吴山图记①归有光吴、长洲二县,在郡治所,分境而治。而郡西诸山,皆在吴县。其最高者,穹窿、阳山、邓尉、西脊、铜井。而灵岩,吴之故宫在焉,尚有西子之遗迹。若虎丘、剑池及天平、尚方、支硎,皆胜地也。而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沉浸其间,则海内之奇观矣。余同年友魏君用晦为吴县,未及三年,以高第②召入为给事中。君之为县有惠爱,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地其民,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夫令之于民诚重矣。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令诚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君于吴之山川,盖增重矣。异时吾民将择胜于岩峦之间,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宫也③,固宜。而君而亦既去矣,何复倦倦④于此山哉?昔苏子瞻称韩魏公⑤去黄州四十余年而思之不忘,至以为思黄州诗,子瞻为黄人刻之于石。然后知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君今去县已三年矣,一日与余同在内庭,出示此图,展玩太息,因命余记之。噫!君之于吾吴,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选自《古文观止》)【注释】①《吴山图记》是归有光应吴县离任县令魏用晦之邀所写。②高第:犹言优等,对官员考评的等级。③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宫也:在佛堂和道观里祭祀他。尸祝,即祭祀。④惓惓:(quán):留恋不忘。⑤韩魏公:韩琦,封魏国公。(1)解释文中加点字词。①皆胜地也____________________②百姓扳留之不能得____________________③而有辱也____________________④固宜____________________(2)请用“/”为下列句子断句。(标两处)然后知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3)翻译文中划线句子。夫令之于民诚重矣。(4)有人说一个“情”字将魏用晦、吴地百姓、吴地山川草木联系了起来,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一说法的理解。【2023年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邹忌讽齐王纳谏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③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或用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问其妾曰(代词,他的)B.吾妻之美我者(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皆以美于徐公(因为)D.乃下令(于是,就)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面对家人的赞美和客人的奉承,邹忌没有自我陶醉,而是作了理性的思考,从“治国”中悟出“治家”的道理。B.本文情节可以概括为邹忌与徐公比美的三间,妻、妾、客的三答,邹忌讽谏齐王的三类比,齐威王纳谏后的三赏,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的各国“皆朝于齐”的三变化。C.采用类比的方式说理是本文的特点,文中邹忌是以自身经历与齐王“之蔽”进行类比的。D.在本文中,邹忌敢于进谏,是一位有勇有谋的忠心臣子,而齐威王乐于采纳谏言,是一位开明而明智的君主。8.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A.在公共场所诽谤我,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B.在公共场所指责讥刺我的过失,听到我的过错的人,可得下等奖赏。C.在公共场所诽谤我,听到我的过错的人,可得下等奖赏。D.在公共场所指责讥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①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②,唯傅修期耳。”(选自《北史·傅永列传》,有删节)注释:①让:责备。②露布:公开的文告。9.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自青州入魏

自:从B.能手执鞍桥

执:拿C.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书:书籍D.唯傅修期耳

唯:只有1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11.选文是怎样表现傅永学识进步的?傅永的变化对你有哪些启示?【2023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录尚书事。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于是外连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当此之时,亮之素志,进欲龙骧①虎视,苞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又自以为无身之日,则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是以用兵不戢②,屡耀其武。然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③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注】①骧:xiāng,向上举。②戢:jí,收藏兵器。③侔:móu,相等,等同。8.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B.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C.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D.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庶竭驽钝

庶:期望,希望B.以彰其咎

彰:揭示C.时人异焉

异:对……感到惊异D.身使孙权

使:使者10.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乙两篇文章都写到了诸葛亮躲避乱世,亲自耕种田地,不求做官出名,以及刘备多次到诸葛亮居住的草庐去拜访他的事情。B.甲文为“表”,作者追述了三顾茅庐、临危受命、临终托孤的往事,抒发了对先帝的感激,对刘备父子的忠心,以及兴复汉室的决心。C.乙文为“传”,略写了诸葛亮的身世,详写了他出山后为刘备奔走效劳、功绩突出并官拜丞相的经历,作者还对其做出了评价。D.乙文中陈寿认为,诸葛亮不管是整治训练军队,还是运用奇谋都有突出的才能,而治理百姓的才干强于他作为将领的能力谋略。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1)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2)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2023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筐曳展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腰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势,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①读书宜勤恳勿懈,看书宜细心有恒。现看《史记》,颇切实用,每日规定看十页,必须自首至尾,逐句看下,有紧要处,摘录读书日记簿。有费解处,另纸摘出,求解于先生。今年若能看完《史记》,明年更换他书。惟无益之小说与弹词②不宜寓目,观之非徒无益,并有害处也。(节选自《郑板桥家书·潍县署中谕麟儿》)〔注释〕①这是郑板桥在潍县官署中写给儿子的家书。②弹词:一种把故事编成韵语,有白有曲,以弦索乐器伴唱的说唱文学。15.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色愈恭,礼愈至

至:周到。B.主人日再食

再:第二次。C.媵人持汤沃灌

汤:热水。D.观之非徒无益

益:好处。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人多以书假余

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B.俟其欣悦

其真无马邪(《马说》)C.当余之从师也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D.必须自首至尾

自三峡七百里中(《三峡》)17.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叙述了作者的求学经历,强调了只要勤奋向学、虚心好学,即使学习条件艰苦、生活艰难,也能学有所获。B.乙文作者讲述了读书的态度与方法。态度上要勤恳且有恒心,方法上要循序渐进、要善抓重点、要有所取舍。C.甲文作者告诉马生为学之道,没有直接说理,让道理从亲身经历和切身体会中自然流露出来,显得亲切平易。D.乙文作者从家长的角度,直接说理,观点鲜明,论证严密,阐述充分,告诫儿子为学应有的态度和方法。1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2)有费解处,另纸摘出,求解于先生。【2023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节选自《战国策·魏策四》)【乙】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②,使为书招张世杰③。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注】①弘范:即张弘范,元朝将领。②山:宋朝抗元的最后据点。③张世杰:南宋将领。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士之怒

士:官吏。 B.长跪而谢之

谢:道歉。C.安事二姓

事:侍奉。 D.南乡拜而死

乡:同“向”,面向。1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B.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C.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D.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秦王威胁,唐雎极言专诸、聂政、要离的“布衣之怒”,以此震慑住了秦王。B.文天祥被捕之后,张弘范让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绝了,并以诗明志。C.在“义”和“生”之间,唐雎和文天祥选择了“义”,并为此献出了自己的生命。D.唐雎面对强秦敢于拔剑,文天祥宁死不改忠君之志,都是孟子赞颂的“大丈夫”。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2)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2022·四川成都·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刘海峰先生传[清]姚鼐刘海峰先生,名大櫆,字才甫,海峰其自号也。生而好学,读古人文章,即如其意而善效之。年二十余,入京师。当康熙末,方侍郎苞①名大重于京师矣。见海峰,大奇之,语人曰:“如苞何足言耶?吾同里刘大櫆,乃今世韩欧②才也!”自是天下皆闻刘海峰。然自康熙至乾隆数十年,应顺天府试,两登副榜,终不得举。乾隆元年举博学鸿词③,乾隆十五年举经学,皆不录用。朝官相知、提督学政者,率邀之幕中阅文。因历天下佳山水,为歌诗自发其意。年逾六十,乃得黟县教谕④。又数年,去官归枞阳,不复出。卒,年八十三。先生少时,与鼐伯父姜坞先生最厚。鼐于乾隆四十年自京师归,屡见之于枞阳。先生伟躯,巨髯,能以拳入口,嗜酒,谐谑,与人易良无不尽。尝谓鼐:“吾与汝再世交矣!”天下言文章者,必首方侍郎。方侍郎少时尝作诗以视海宁⑤查侍郎慎行,查侍郎曰:“君诗不能佳,徒夺为文力,不如专为文。”方侍郎从之,终身未尝作诗。至海峰则文与诗并极其力,能包括古人之异体镕以成其体,雄豪奥秘,麾斥出之,岂非其才之绝出今古者哉!其文与诗皆有雕板,鼐欲稍删次之合为集,未就,乃次其传。(选自《惜抱轩诗文集》,有删节)[注]①方侍郎苞:方苞。其官至礼部右传郎。②韩欧:韩愈、欧阳修。③博学鸿词;科举考试的一种科目。④教谕:县学教官。⑤海宁:地名。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即知其意而善效之

效:模仿B.方侍郎苞名大重于京师矣

名:名望,名声C.尝作诗以视海宁查侍郎慎行

视:同“示”,给……看D.徒夺为文力

夺:改变5.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因历天下佳山水,为歌诗自发其意。(2)鼐欲稍删次之合为集,未就,乃次其传。6.作者给刘海峰作传,为什么用不少笔墨写方苞?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2022·四川凉山·中考真题】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③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④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⑤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节选自《出师表》)1.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A.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B.陟罚臧否,不宜异同C.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D.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表,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恭敬恳切。选文是诸葛亮呈给刘禅的表。B.选文将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把真挚感情融于议论、叙事之中。C.诸葛亮首先向刘禅陈述了蜀国当时面临的不利处境,接着阐述了有利条件,之后提出三条建议。D.诸葛亮提出的三条建议是广开言路、严明赏罚和亲贤远佞,其中严明赏罚是文章的主旨所在。3.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A.今天天下三分,益州困苦穷乏,这确实是处在万分危机、生死存亡的秋天。B.如今天下三分,益州困苦穷乏,这确实是处在万分危机、生死存亡的时候。C.今天天下三分,益州疲劳偏僻,这确实是处在万分危机、生死存亡的时候。D.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劳偏僻,这确实是处在万分危机、生死存亡的秋天。【2022·四川宜宾·中考真题】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冰雪文序张岱鱼肉之物,见风日则易腐,入冰雪则不败,则冰雪之能寿物也。今年冰雪多,来年谷麦必茂,则冰雪之能生物也。盖人生无不藉此冰雪之气以生,而冰雪之气必待冰雪而有,则四时有几冰雪哉!若吾所谓冰雪则异是。凡人遇旦昼则风日,而夜气则冰雪也;遇烦躁则风日,而清净则冰雪也;遇市朝则风日,而山林则冰雪也。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鱼与龙不之觉耳。故知世间山川、云物、水火、草木、色声、香味,莫不有冰雪之气;其所以恣人挹取受用之不尽者,莫深于诗文。盖诗文只此数字,出高人之手,遂现空灵;一落凡夫俗子,便成臭腐。此期间真有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特恨遇之者不能解,解之者不能说。即使其能解能说矣,与彼不知者说,彼仍不解,说亦奚为?故曰:诗文一道,作之者固难,识之者尤不易也。干将之铸剑于冶,与张华之辨剑于斗,雷焕之出剑于狱,识者之精神,实高出于作者之上。由是推之,则剑之有光铓,与山之有空翠,气之有沆瀣,月之有烟霜,竹之有苍蒨,食味之有生鲜,古铜之有青绿,玉石之有胞浆,诗之有冰雪,皆是物也。苏长公曰:“子由近作《栖贤僧堂记》,读之惨凉,觉崩崖飞瀑,逼人寒栗。”噫!此岂可与俗人道战!笔墨之中,崖瀑何从来战!1.下列关于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鱼与龙不之觉耳。B.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鱼与龙不之觉耳。C.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鱼与龙不之觉耳。D.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鱼与龙不之觉耳。2.下列关于加点文言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冰雪之能寿物也

寿:使……保持新鲜B.盖人生无不藉此冰雪之气以生

藉:借助C.凡人遇旦昼则风日

凡人:平凡的人D.特恨遇之者不能解

恨:遗憾3.把文中两个画横线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白话文。(1)故曰:诗文一道,作之者固难,识之者尤不易也。(2)噫!此岂可与俗人道哉!笔墨之中,崖瀑何从来哉!【2022·四川乐山·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少负气节,沈①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父义之,曰:“汝为时用,其徇②国死义乎!”飞应募。与敌相持于滑南,领百骑习兵河上。敌猝至,飞麾其徒曰:“敌虽众,未知吾虚实,当及其未定击之。”乃独驰迎敌。有枭将舞刀而前,飞斩之,敌大败。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国者,哭之而育其孤,或以子婚其女。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善以少击众。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③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张俊尝问用兵之术,曰:“仁、智、信、勇、严,阙一不可。”好贤礼士,览经史,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节选自《宋史·岳飞传》)【注】①沈:通“沉”。②徇:通“殉”。③统制:武官名。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负气节

负:具有B.敌猝至

猝:死亡C.遣妻问劳其家

劳:慰劳D.每辞官

辞:辞谢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学射于周同

皆以美于徐公B.朔望设祭于其冢

安陵君其许寡人C.有枭将舞刀而前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D.飞何功之有

何陋之有6.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岳飞天赋异禀,喜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一出生就力大无穷,能拉开三百斤的弓。B.岳飞重情重义,师傅周同死后,岳飞每月初一、十五都到他坟前祭奠,赢得父亲赞誉。C.岳飞有勇有谋,单人匹马飞驰迎战敌人,大败敌军,每当有军事行动必定先做好谋划。D.岳飞治军有方,纪律严明,关爱士卒,凡是有犒赏,都分给下属官吏,丝毫不占为己有。7.翻译下列句子。(1)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上文)(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2022·四川自贡·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讳、允之任也。——(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诸葛孔明千载人,其用兵行师,皆本于仁义节制①,自三代以降,未之有也。盖其操心制行,一出于诚,生于乱世,躬耕陇亩,使无徐庶之一言,玄德之三顾,则苟全性命,不求闻达必矣。其始见玄德,论曹操不可与争锋,孙氏可与为援而不可图,唯荆、益可以取,言如蓍龟②,终身不易。二十余年之间,君信之,士大夫仰之,夷夏③服之,敌人畏之。上有以取信于主,故玄德临终,至云“嗣子不才,君可自取”;后主虽庸懦无立,而举国听之而不疑。下有以见信于人,后主左右奸辟侧佞充塞于中而无一人有心害疾者魏尽据中州,乘操、丕积威之后,猛士如林,不敢西向发一矢以临蜀,而公六出征之,使魏畏蜀如虎。司马懿案行其营垒处所,叹为天下奇才。——(节选自洪迈《容斋随笔•诸葛公》)【注】①节制:节度法制。②蓍龟:指卜筮。③夷夏:指少数民族和中原人。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言语恶劣。B.遂许先帝以驱驰

驱驰:奔走效劳。C.孙氏可与为援而不可图

图:图谋,谋取。D.乘操、丕积威之后

乘:趁着,凭借。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后主左右奸辟侧佞/充塞于中而无一人/有心害疾者B.后主左右奸辟/侧佞充塞/于中而无一人有心害疾者C.后主左右奸辟侧佞/充塞于中/而无一人有心害疾者D.后主左右奸辟/侧佞充塞于中/而无一人有心害疾者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葛亮不求闻达。他原本一介布衣,在南阳种地,假使没有徐庶推荐,刘备三顾,他不会扬名于诸侯。B.诸葛亮恪尽职守。他不忘先帝遗命,在南方已定、兵甲充足以后,随即请求北伐平定中原、兴复汉室。C.诸葛亮立身仁义。他用兵行军、指挥打仗,都以仁义为本,遵守节度法制,是三代以来未曾有过的。D.诸葛亮受人信服。刘备信任他,临终将后主托付给他;下面的人看见刘备信任他,也对他非常信服。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2)(魏)不敢西向发一矢以临蜀,而公六出征之。【2022·四川成都·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乙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可以调素琴

素:不加装饰的B.无案牍之劳形

形:形体、躯体C.百里奚举于市

市:集市D.衡于虑

衡:平衡7.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项是(

)A.有仙则名

思而不学则殆B.何陋之有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C.舜发于畎亩之中

所恶有甚于死者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8.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A.(通过这些)来感动(他的)内心,容忍(他的)性格,曾增加他的才干。B.因此,感动(他的)内心,容忍(他的)性格,增加他的才干。C.因此,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曾增加他的才干。D.(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受到晨撼,使(他的)性格坚忍,增加他的才干。9.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两文均明确表达中心。甲文明确提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乙文结尾点明中心“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B.两文均涉及人生处境。甲文写作者虽然身居陋室,但是不甘贫贱;乙文谈到了将担大任者须经受艰难处境的磨炼。C.两文均有举例。甲文举“诸葛庐"“子云亭”类比“陋室”,乙文用六个历史人物的事例证明人才造就于艰苦环境。D.两文语言特色鲜明。甲文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乙文使用不少排比句,气势充沛,雄辩有力。【2022·四川达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吾)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明窗素壁,泊如①也。设几二: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书架书筲各四,古今籍在焉。琴磬尘尾诸什物,亦杂置左右。甫②晨起,即科头③,拂案上尘,注水砚中,研磨及丹铅,饱饮墨以俟。随意抽书一帙④,据坐批阅之。倾至会心处,则朱墨淋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有时或歌或叹,或笑或泣,或怒骂,或闷欲绝,或大叫称快,或咄咄诧异,或卧而思、起而狂走。家人窥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呵责,后乃不复持至。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间始进,曰:“日午矣,可以饭乎?”余应诺。内子出,复忘之矣。羹炙皆寒,更温以俟者数四。及就食,仍夹一册与俱,且啖且阅,羹炙虽寒,或且变味,亦不觉也。至或误以双箸乱点所阅书,良久,始悟非笔,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夜坐漏常午⑤,顾童侍,无人在侧,俄而鼾震左右,起视之,皆烂漫⑥睡地上矣。(郑日奎《醉书斋记》,有删改)【注】①泊如:淡泊无欲望。②甫:才,刚。③科头:不戴帽子,光着头。④帙(zhì):原意是包书的套子,因谓一套书为一帙。⑤漏:古代计时器,此指时间。午:午夜,半夜。⑥烂漫:坦率自然貌。10.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烨然若神人

烨然:光彩鲜明的样子B.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故:故意C.琴磬尘尾诸什物,亦杂置左右

左右:旁边D.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间始进

间:间隙、空隙1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当余之从师也

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B.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

中轩敞者为舱C.假诸人而后见也

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呵责D.以中有足乐者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1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作者通过现身说法,讲述了自己年轻时艰苦学习的经历,旨在勉励马生刻苦学习,有所成就。B.【乙】文通篇极力渲染一个“醉”字,把书斋主人陶醉于书的痴态、狂态、废寝忘食乃至忘乎所以的情状刻画得惟妙惟肖。C.【甲】文多用对比手法,不仅有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与作者求学的种种艰辛这样的正比,而且也有作者的“嗜学”与马生的“用心于学”这样的反比。D.【乙】文通过描绘书斋朴素雅洁,藏书丰富的环境特点和家中妻子、仆人的言行,从侧面烘托了主人潜心读书的形象。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2)或误以双箸乱点所阅书,良久,始悟非笔。14.梁启超说:“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作为一个社会人,角色身份不同,责任也不同,那么作为中学生的你应尽的责任是什么呢?请联系【甲】【乙】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2022·四川南充·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选自《孟子·告子上》)【乙】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围急。督相史忠烈公①知势不可为,集诸将而语之曰:“吾誓与城为殉,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忠烈喜曰:“吾尚未有子,汝当以同姓为吾后。吾上书太夫人,谱汝诸孙中。”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诸将果争前抱持之。忠烈大呼德威,德威流涕,不能执刃,遂为诸将所拥而行。至小东门,大兵如林而至,马副使鸣騄、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阁部也。”被执至南门。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劝之。忠烈大骂而死。初,忠烈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上。”至是,德威求公之骨不可得,乃以衣冠葬之。(选自《梅花岭记》,有删改)注:①【史忠烈公】明代督相史可法。忠烈,是他的谥号。因曾担任内阁大学士,故自称“阁部”。15.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忧虑,担心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同“德”,感恩、感激C.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停止D.被执至南门

执:押解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乡为身死而不受

汝当以同姓为吾后B.所欲有甚于生者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C.舍生而取义者也

遂为诸将所拥而行D.蹴尔而与之

诸将果争前抱持之17.下列对文本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注重推理,逻辑严密。开篇通过类比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从正反两方面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B.乙文记述了江都城被攻陷后,和硕豫亲王劝史可法投降,史可法大骂而死,他的部将遵照他的遗言将他葬在梅花岭上。C.甲文孟子善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说理,使抽象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乙文饱含深情地叙述了史可法的悲壮事迹,极具感染力。D.甲文孟子认为“正义”“大义”比生命重要,能给予人不苟且偷生、不避祸患的勇气;乙文史可法用行动捍卫了他心中的“大义”。18.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2)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2022·四川泸州·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马说唐

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爱莲说北宋

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丙】问说(节选)清

刘开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完完正确的一项是(

)A.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B.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C.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D.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能:才能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宜:应当C.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

破:破解D.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

耻:耻辱11.下列对三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写法不拘一格。甲乙丙三文都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表达作者鲜明的观点,抒发高雅的情趣。B.甲文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有了伯乐,才能发现人才”的观点,寄寓了作者对人才受到屈辱、被埋没的感慨、悲愤之情。C.乙文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高洁的品格,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人格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D.丙文第一自然段提出“君子之学必好问”的中心论点,分析了“问”与“学”的关系,后面几段主要阐明了“问”的重要性。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1)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2022·四川内江·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①,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说干②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③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欤?何文勤公尝教昀曰:“满腹皆书能害事,腹中竞无一卷书亦能害事。国弈不费④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有删改)【注释】①角:较量。②干:这里是游说意思。③洫:田间水道。④费:通“废”,废弃。8.解释下面加点词语。(1)自谓可将十万()(2)会有土寇()(3)几为所擒()(4)使试于一村()9.翻译下面句子。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欤?10.选文讲了什么道理?结合实际谈谈你的感悟。【2022·四川广安·中考真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选自《曹刿论战》)【乙】楚庄王欲伐陈①,使人视之。使者曰:“陈不可伐也。”庄王曰:“何故?”对曰:“其城郭高,沟洫②深,蓄积多也。”宁国③曰:“陈可伐也。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④矣。兴兵伐之,陈可取也”。庄王听之,遂取陈焉。注:①陈:国名。②洫:护城河③宁国:楚国大臣。④罢:通“疲”1.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1)虽不能察_________________

(2)夫大国,难测也_________________(3)其城郭高_________________

(4)则民怨上矣_________________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使人视之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B.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C.何以战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兴兵伐之,陈可取也

辍耕之垄上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庄王听之,遂取陈焉。4.请阅读选文,按要求完成下面两个小题。(1)【甲】文第一自然段中曹刿认为鲁庄公凭借“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句回答)能取得战争的胜利;【乙】文中陈国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句回答)导致战争的失败。(2)鲁庄公和楚庄王最终取胜的共同原因是什么?【四川省成都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节选自《〈论语〉十二章》)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借B.久而乃和和:暖C.同舍生皆被绮绣被:同“披”,穿着D.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快乐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策之不以其道B.不敢出一言以复/全石以为底C.学而不思则罔/濯清涟而不妖D.于我如浮云/皆以美于徐公7.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A.(我)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会多次吃饭,(他)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B.(我)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我)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C.(我)处在逆境中,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他)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D.(我)处在逆境中,店主人每天会多次吃饭,(我)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8.用甲文的内容来印证乙文的观点,搭配最为恰当的一项是()A.余幼时即嗜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B.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三人行,必有我师焉C.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思而不学则殆D.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四川省达州市2021年中考真题】文言文对比阅读(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选自教材《出师表》)(乙)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眉①,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长明,南安、天水、永安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邰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邰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张邰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②以历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于是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所总统③如前。(节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注释)①眉:眉县,今陕西省境内。②旄钺(máoyuè):白旄和黄钺,借指军权。③总统:总聚统理。6.下列加点词解释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A.诚宜开张圣听(开张:扩大)B.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C.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举:全)D.戮谡以谢众(谢:认错,谢罪)7.下列句子断句不准确的一项是()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B.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C.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长明D.于是/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诸葛亮开篇写“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不仅表明自己因蜀汉政权岌岌可危而心忧如焚,更是为了警醒后主刘禅,希望他足够重视当前的危困形势,励精图治,力挽狂澜。这为下文劝谏作铺垫。B.诸葛亮自述身世,回顾三顾茅庐至临危受命以来与先帝共同创业的历程,表明自己淡泊的志趣,对先帝的无限感激,对刘氏父子的赤胆忠心,以此打消后主的疑虑。C.街亭失守,诸葛亮“戮谡”的主要原因是马谡纸上谈兵,无真才实学;“自贬三等”是因为自己作为主帅指挥不当,应承担主要责任。D.诸葛亮在《出师表》中隐含着多种感情,既有尽托孤之任的忠贞之情,又有念后主孱弱的忧国之心,还有感创业维艰的伤时之叹等。9.翻译下列句子。(1)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2)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张郃所破。10.探究回答。诸葛亮在我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请结合有关他的传说、故事、俗语等,以《千秋诸葛我评说》为题写一段文字。(要求:语言优美,点评到位,100字左右)千秋诸葛我评说 【四川省广安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乙)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①,秋登②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选自《颜氏家训》)(注)①华(huā):花。②登:进用,这里指摘取。2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1)虽有至道_____(2)学学半_____(3)以补不足也_____(4)但能说之也_____2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弗食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B.故曰:教学相长也故虽有名马,濡辱于奴隶人之手C.古之学者为己何陋之有D.行道以利世也不得志,独行其道2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2)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27.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1)(甲)文开篇用类比手法论述了学习的______,(乙)文开篇则用对比手法论述了学习的______。(2)请结合(乙)文用自己的话谈谈求学的真正意义。【四川省乐山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甲)与朱元思书(节选)吴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乙)钴潭西小丘记柳宗元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①,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②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③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选自《柳河东集》卷二十九,有删减)(注)①偃蹇(yǎnjiǎn):形容石头高耸的姿态。②嵚(qīn):形容山石突出。③瀯瀯(yíng):形容水回旋流动的声音。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B.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C.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D.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9.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殆:几乎。B.余怜而售之怜:怜惜,喜爱。C.以效兹丘之下效:效仿。D.负势竞上,互相轩邈负:依仗。10.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乙文中作者之所以要买下“唐氏之弃地”的小丘,最主要原因是山丘很小,而且价格便宜。B.乙文第二段描写了修整后的小丘美景尽显,作者置身其间则有心醉神迷的独特感受。C.两文都写到了山景,乙文写了山石的奇形怪状,栩栩如生;甲文写了山峰的高峻挺拔,树木繁茂。D.甲、乙两文都在写景中抒情,但所抒之情不同:甲文抒发了作者热爱山水美景以及鄙弃世俗名利之情,乙文抒发了作者发现并买到奇美小丘后欣喜、自得之情。11.翻译下列句子。(1)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上文)(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四川省遂宁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节选自《出师表》)(乙)时上封事①者众或不切事帝厌之。征②曰:“古者立谤木,欲闻己过。封事,谤木之遗也。陛下当任其所言,以彰得失。言而是,则为朝廷之益;非,亦无损于政。”帝悦,皆慰之。帝宴群臣,曰:“贞观以前,从我定天下,玄龄功也;贞观之后,纳忠谏,正朕违③,征而已。”亲解佩刀,以赐二人。帝尝问群臣:“征与诸葛亮孰贤?”岑文本曰:“亮才兼将相,非征可比。”帝曰:“征蹈履仁义,以弼朕躬,欲致之尧、舜,虽亮无以抗。”(选自《新唐书》,有删改)(注释)①封事:指密封的奏章。②征:魏征,唐代谏臣。③违:过失、错误。23.用“/”给乙文划波浪线句子断句,划两处。时上封事者众或不切事帝厌之2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此诚危急存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