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上册期中测试题7_第1页
高二政治上册期中测试题7_第2页
高二政治上册期中测试题7_第3页
高二政治上册期中测试题7_第4页
高二政治上册期中测试题7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政治试卷

命题-黄宏亮校对李洁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n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项

分,考试时间改分钟。

第I卷选择题(52分)

选择题部分(在下列各题中均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每小题2

分,共52分。)

1.人总是按照自己对周围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做人做事,有人认为命

由天定,因而身处困境是消极等待,逆来顺受;有人认为人定胜天,

因而在困难面前积极奋争,不屈不挠。以上材料说明

A.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B.哲学不等

于自发产生的世界观

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D.哲学是关于

世界观的学说

2.下列表述,能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回答的是

A.量力而行,尽力而为B.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

化起

C.仓縻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D.安而不忘危,

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3.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在根本观点上是正确的,但也有不足之处,它的

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A.缺少辩证法思想,不能把世界看成是客观的物质世界

B.它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在社会历史观上却是唯心的

C.否认意识反映物质

D.往往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

4.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

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这一事例说明

了其子和邻人之父的看法是

①唯物主义的态度②唯心主义的态度③客观的看待事物④以

主观想象替代客观事实

A.①④B.①③C.②④D.

③④

5.右边漫画“心中有笼便有笼,心中无笼

便无笼”的观点属于

A.形而上学

B.朴素唯物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6.庄子认为,要“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无以人灭天,无以故

灭命”,这样才有可能达到“畸于人而侔于天”的境界。荀子则主张

“制天命而用之”。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A.庄子客观唯心主义,荀子是主观唯心主义

B.庄子主观唯心主义,荀子是朴素唯物主义

C.庄子强调要顺应客观规律,荀子强调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改造

自然

D.庄子强调要顺从自然规律,荀子夸大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命令自然

7.目前,我国的城市青少年所用手机功能越来越完善。在手机上可以

上网玩《魔兽世界》《梦

幻西游》《网络偷菜》等游戏。可一些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还不

够成熟,一些意志薄弱、

自控能力差的青少年把虚拟想象的世界当作真实的世界,陷于其中不

能自拔,严重影响了身

心健康和学业的发展。这说明

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对人的思想和行动有重大影响②

把虚拟世界当作客观世界是机械唯物主义观点③世界上没有

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④青少年必须树立科学

的世界观

A.①②B.①④C.②③

D.③④

8.“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

A.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世界上一

切事物都是物质的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D.运动是物

质的唯一特性

9.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他的学生克拉底鲁则说“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二上述

观点

A.都是正确的。因为它们正确地说明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B.都是错误的,因为它们都夸大事物的运动而否认了相对静止

C.前者正确.它说明物质都是运动的;后者错误,它否认了事物

的相对静止

D.前者错误,它夸大了物质的运动;后者正确,它正确地说明了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10.右边漫画《一根头发》反映的哲理有

A.事物的质变表现为新陈代谢

B.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C.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规律是客观的,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11.小王在家电市场购买了一款1780元的小一匹空调,而小李花3800

元购买了同一品牌的同匹数的空调。两款空调价格不同的原因

在于“节能二两人的不同做法体现了

A.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B.意识活动的主动性

与选择性

C.世界物质性与规律客观性的统一D.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与多样性

12.“二月春分八月秋分昼夜不长不短;三年一闰五年再闰阴阳无

差无错。”这幅对联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②认识自然先于改造

自然

③认识以实证和猜测为基础④真理具有客观性和

条件性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第六次人口普查。

早在1957年马寅初的《新人口论》就预见到人口众多给我国社会的

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主张计划生育,避免人口的无节制增长。回

答13—15题。

13.早在1957年马寅初就预见到人口众多会给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压

力,这说明

A.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B.意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

律的反映

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D.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如

实“复制”

14.当年的《新人口论》遭到批判,而现在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

国策。这告诉我们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

15.在新的历史时期,计划生育政策和人口红利、破解老龄化社会的

矛盾也凸显出来了。统筹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从哲学的角度看

必须

①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质量②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③重视真理性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④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

D.②③④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卫星成功发射,开

始了月球之旅。26日控制中心对嫦娥二号卫星实施

了降轨控制,卫星成功进入了远月点100公里、近

月点15公里的试验轨道,27日开始对月球虹湾区

进行高分辨率成像,为“嫦娥三号”实现月球软着陆进行部分关键技术

试验。回答16-20题。

16.月色的朦胧、娇美曾引发历代文人雅士的无限遐想,“嫦娥奔月”

便演绎了一则美妙的神话。“嫦娥奔月”的美好神话

A.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B.它的内容不是客观存在

C.它来源于文学家的创作灵感D.是对客观存在的如实反

17.“月有阳晴圆缺,人在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这说明

A.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有规律的B.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遵循同样的规律

C.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古今不变的D.自然现象和社会现

象都是循环往复的

18.从“万户飞天”到嫦娥卫星奔月跨越近六个世纪。“人类探索月

球的步子越走越远”,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意识能指导人们正确的改造世界B.实践是社会历史性的活

C.实践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D.人类对太空的认识是无

限的

19.嫦娥二号卫星对月球进行高分辨率成像,人们无法用肉眼看到的

月球表面清晰的呈现在人们眼前。这表明

①仪器设备能延伸人的某些功能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人的认识总是具有局限性④认识具有反复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下图是我国月球探测工程标志。该标志的创作

者用韵味十足的书法线条和带有一定象形意味的七、

脚丫,组合成篆书“月”字,暗寓龙的传人登月的警出

的梦想。从哲学上看,这一标志的创作说明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臆造的②来源于艺术家的创意

③是意识能动性的充分体现④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21.2010年10月10日,杭州的婚姻登记处被新人们挤爆,他们送给

自己的爱情婚姻“十全十美”的祝福。其实,将爱情婚姻的命运同登

记日期相联系是不足取的,其哲学依据是

A.想象的联系代替不了事物固有的联系B.基于主观目的的行为

不会产生客观的联系

C.非本质的联系掩盖不了本质的联系D.联系是客观的,与人

的活动无关

22.“在天之变,日月薄蚀。四十二月一蚀。五十六子月亦一蚀。蚀

有常数,不在政治。百变千灾,皆同一状,未必人君政教所致。”

下列观点与材料所体现的哲理一致的是

A.“道法自然”B.“因果报应”“生

死轮回”

C.“天行有常”D.“君权神授”“天

人感应”

23.下列词语中符合认识运动反复性和无限性的是

A.一概而论B.三人成虎C.百感交集D.千虑

一得

24.许多人认为,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样即使某种

金融资产发生较大风险,也不会全军覆没。但股神巴菲特却认为,

投资者应该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集中精力小心看好它。从

中我们可以看出

A.认识的形成受主客体因素的影响

B.没有亲身实践就不可能获得真知

C.对同一确定对象会产生多种认识,真理不止一个

D.投资行为成功与否取决于投资观念

25.在学校、网吧等公众场合的计算机内,安装“绿坝一花季护航”

过滤软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引起网民热烈争议。下列选项中与材料

体现的哲理相同的是

A.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B.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D.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

26.《庄子齐物论》提出“齐是非”和“是非莫辩”的思想。庄子说:

“我和你辩论,你胜

了我,我果真错了吗?我胜了你,你果真就错了吗?究竟谁对谁错,

在你我两人之间是无法

断定的。请第三者来,也无法断定是非。因为第三者如果持有与你我

相同的意见,就没有资

格断定;如果持有与你我不同的意见,也没有资格断定。”这一观点

的合理性在于它确认了

A.世界上不存在正确的认识B.人们的观点没有

正确与错误之分

C.不能用一种认识去检验另一种认识是否正确D.实践是检验认识

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第H卷非选择题(48分)

27.2010年10月26日,沪杭高铁正式通车运营。沪杭高铁正线全

长160公里,全线设计时速为350公里,是采用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建

成的一条城际高铁。

材料一:晓丹今年刚去上海上大学,获知沪杭高铁正式通车运营

的消息后提前好儿天买票,一定要体验一把。下面是晓丹在博客上留

给二中学弟学妹的高铁体验,请你跟帖,指出其相应的哲学道理。

(1)(6分)

高铁体验哲学道理

坐世界上运营铁路最高速度的高

铁回杭,我激动的手心直冒汗,

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列车运行平稳,如果不注意窗外

涮喇远去的村镇田野,根本没感

觉我是在地上飞。

感谢高铁建设者,是他们的行动

让高铁技术在中国大地生根、开

花、结果。

材料二:时速350公里的沪杭高铁是如何炼成的:沪杭高铁设计、

建设前所未有的要求和挑战:

控制沉降。杭嘉湖平原,地表水丰富,土质松软,地面沉降是沿

线地区典型的地质灾害,沪杭高铁软基地段“以桥代路”,桥梁占线

路长度的90%。

领先世界的创新。沪杭高铁在固定、移动设备,软、硬件系统等

设计都有领先世界的创新,我国最新研制的高速动车组具有自主知识

产权,是目前世界上运营速度最快、科技含量最高的高速列车。无昨

轨道施工技术,“一根钢轨铺到底”,依赖于无数根无缝钢轨,通过

焊接连成整体,道床没有枕木,也没有道祚。沪杭高铁采用了具有完

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铁道岔板技术,解决了列车在高速行驶过程中变

换轨道的世界级难题。

此外,为保证动车安全运行,沪杭高铁是国内第一条实现安全保

护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的高速铁路,警务区、逃生通道、

防抛网、安全监控设施等一次建成,体现了高铁建设的最新成果。

沪杭高铁使上海、杭州的旅行时间压缩到最快38分钟。沪宁杭的

时空距离将进一步拉近,沪杭高铁促使上海、杭州出现双城同城的效

应。

(2)沪杭高铁建设是怎样处理好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主观能动

性关系的?(8分)

(3)结合材料二从“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的角度分析说明上海、杭

州同城效应的形成。(6分)

28.鄱阳湖见证了人类观念从传统的“征服自然”到“人与自然

和谐相处”的巨大转变。历史上江西省由于山区毁林种粮,导致河道

淤积,全流域通航里程锐减,鄱阳湖水面急剧萎缩,湖泊功能下降,

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痛定思痛,20世纪80年代,江西省开始实施

“山、江、湖开发治理工程”,将河流上游丘陵山区列为治理重点,

使江西省森转覆盖率增长了近1倍,鄱阳湖湖体面积恢复到5100平

方千米。2009年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将此项

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人们的观念从“征

服自然”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转变过程。(8分)

29.《我与杭州》研究性学习活动请你共同参与:

材料一:京杭大运河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积淀了深厚悠

久的文化底蕴。杭州市委、市政府遵循.“保护第一、生态优先、以民

为本、拓展旅游、综合整治”五大理念,投资200多亿元,落实“进

行编制规划、修复人文生态、改善自然生态、再现旅游景观、改善居

住条件、完善交通网络”等举措,基本形成便捷畅通的水陆交通网络;

初步形成以历史文化为特点的运河旅游体系;形成一批适合文化创意

产业发展的空间,带动了运河滨水地区商业、娱乐业、休闲业的发展;

初步修复滨水生态系统,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人居环境,基本实现

运河沿线低收入阶层和城中村居民居住条件的改善。

材料二:2010年2月,在“低碳中国论坛”首届年会上,杭州市成

功入选“低碳中国贡献城市”。杭州市提出以下举措:制定低碳经济总

体发展战略,支持开发低碳技术、低碳新产品;大力调整产业结构,

促进产业升级,发展低碳产业;倡导公民树立低碳消费观,从身边做

起,从点滴做起。建设一个低碳经济、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生

活、低碳环境、低碳社会“六位一体”的低碳杭州。

材料三:杭州“D。都城”少儿社会体验馆是国内首家、场馆规模

亚洲最大的少年儿童体验类教育场馆。在这里,孩子们可以像大人一

样,在安全互动的环境中尝试各项工作,体验真实的社会活动。来自

浙西山乡的小林在“Do都城”玩具吧里忙得不亦乐乎——当个小小

钟表师:第一次组装完毕,卡通钟不会走,发现操作台上还有一个零

件;第二次组装完毕,卡通钟还是不会走,原来有个零件装反了;经

过认真比对、规范操作步骤、各个零件按照图纸一一归位,一个会走

的卡通钟表终于完成了!

(1)结合材料一,分析杭州市实施运河综合保护是如何发挥意识

能动作用的。(8分)

(2)结合材料二,说明杭州市发展低碳经济的上述举措所体现的

哲学道理。(6分)

(3)运用系统优化的知识谈谈小林小小钟表师的成功体验。(6分)

高二年级期中考政治答题卷

题号12345678910111213

答案

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

答案

27.(1)(6分)

高铁体验哲学道理

坐世界上运营铁路最高速度的高

铁回杭,我激动的手心直冒汗,

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列车运行平稳,如果不注意窗外

躺喇远去的村镇田野,根本没感

觉我是在地上飞。

感谢高铁建设者,是他们的行动

让高铁技术在中国大地生根、开

花、结果。

(2)沪杭高铁建设是怎样处理好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关系的?(8分)

(3)结合材料二从“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的角度分析说明上海、杭

州同城效应的形成。(6分)

28.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人们的观念从“征

服自然”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转变过程。(8分)

29.(1)结合材料一,分析杭州市实施运河综合保护是如何发挥意识

能动作用的。(8分)

(2)结合材料二,说明杭州市发展低碳经济的上述举措所体现的

哲学道理。(6分)

(3)运用系统优化的知识谈谈小林小小钟表师的成功体验。(6

分)

第一学期期中考高二政治参考答案

题号12345678910111213

答案CADBCCBACcBCA

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

答案DDAABADACDABC

27.(1)(6分)

高铁体验哲学道理

坐世界上运营铁路最高速度的高意识有能动作用,对人体生理活

铁回杭,我激动的手心直冒汗,动、精神状态具有调节作用(2分)

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列车运行平稳,如果不注意窗外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是绝

喇涮远去的村镇田野,根本没感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2分)

觉我是在地上飞。

感谢高铁建设者,是他们的行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

让高铁技术在中国大地生根、开源和动力。(2分)

花、结果。

(2)(8分)①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必须遵循规

律,按规律办事。沪杭高铁建设根据杭嘉湖平原的地质特点软基地段

“以桥代路”控制沉降,无祚轨道施工技术,“一根钢轨铺到底”等,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破解世界级难题。(3

分)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

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达到预期的目

的。沪杭高铁建设研发无昨轨道施工技术、高铁道岔板技术等完全自

主知识产权的领先世界的创新,建设世界上运营速度最快、科技含量

最高的高铁,充分体现了发挥意识的主动性、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体现了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把握。(3分)③可见,时速350公里的沪

杭高铁的炼成正是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结果。(2

分)

(2)(6分)①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要求

我们把握事物固有的联

系,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沪杭高铁建设采用无昨轨

道施工技术、高铁道岔板技术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领先世界的创

新,使沪杭的时空距离进一步拉近到最快38分钟,上海、杭州的同

城效应进一步显现。

②联系是多种多样的,具体的有条件的,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各种具体

条件,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沪杭高铁建设具体分析

杭嘉湖平原的地质特点和高速要求,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采用“以

桥代路”控制沉降、无昨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