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模拟写作:心安即吾乡_第1页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心安即吾乡_第2页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心安即吾乡_第3页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心安即吾乡_第4页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心安即吾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作文预测:

心安即吾乡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很多人离开故乡去城市发展生根;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不少人离开故土去国外求学谋生。人们距自己的故乡越来越远。其实,所谓“故乡”,不只是生养我们之地,也是一种心灵的依托、文化的原乡。乡愁源于人的内心,不仅是因身体远离故乡而生出的念想,更是因心灵之家遭遇变故而形成的文化心理现象。故乡日渐远去,如何安顿自己的心灵?有人心怀乡愁,故乡成为心灵的慰藉;有人放下乡愁,为进入他乡的新世界而欢欣……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审题指导】材料讲在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对待故乡的不同态度。审题要注意思考:材料中第一段文字,主要是展现社会现实背景,暗示命题者的意图和导向:希望你以关注现实的眼光,从时代变化和文化传承的角度去驱动思考,去“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本作文审题要聚焦的核心句是“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把握好“此”字含义,就是解开题目的钥匙。按上下文的承接,“此”所指当是:故乡日渐远去,如何安顿好自己的心灵?可转换为:如何在故乡日渐远去之时安顿好自己的心灵?后面的两句提示语:“有人心怀乡愁……”“有人放下乡愁……”,是提示两种不同的思考路径,省略号表示还可以有第三种、第四种思路,只要你的思考扣住了“乡愁”“故乡”“安顿心灵”的关键词就好,而后用辩证深入地展开自己的思考……如:“怀念故乡,又不囿于故乡,才能展翅远翔”“心中倘若有故园情,何处不闻莼鲈香?”“此心安处是吾乡,只把他乡当故乡”“心系故乡,方能立足天下”“四海为家,是时代的召唤”“身在远方,心在故乡”“维系于原乡,进取在他乡”“乡愁为舟,伴我远航”等。【写作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了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材料作文中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点必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准确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到一类分。经典素材沈从文说:“你远在法度内灭亡,也不在法度外苟活。”没有规则,没有规则,人的行为就没有正误之分,人生也就就缺乏赖以依存的轨道,如脱缰野马,悲剧连连。如果一个国家没有法律,如何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如果一个家庭没有好的家规,如何培养出顶天立地的儿女?。那些无视制度制造伪劣食品的黑心商贩,那些无视规则醉酒驾驶的司机,那些无视国法党纪的贪官污吏,哪一个在法网之外苟活了呢?经典素材孟子曾言: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陈叔叔面对生命的安危与制度的制约,您开车接打手机就不仅违背法规制度,也违背了您心中无形的制度。而且就连音乐人高晓松,运动员孙杨都因为酒驾被处理,现在您能理解您女儿去报告警方的行为了吗?她在维护制度,这是每一个公民应该做的,她在维护您的安全,这是她做女儿应该做的。其实她比你更痛苦,大爱不苟小情,举报是对您最好的尊重。请对她一如幼时,和和美美,其乐融融。经典素材嫩荷尤含粉,夏竹未聚尘。如果成功是一朵初开的荷花,那么规则便是身下的一池清水。博物带寒露,松柏显苍青。如果成功是一棵挺拔的苍松,那么规则便是根上的一抹厚土。长鹰当击水,鸥鸟会凌云。如果成功是一艘航行的大船,那么规则便是身上的一双羽翼。陈叔叔,时常律己便于行,时常克己便于生。谨记规则,谨记人生中不可抛弃的信条,用守规之水育生命之花,有敬畏之心走规则之路,看更美风景,自会柳暗花明,春暖花开。(满分作文《用守规之水育生命之花——致老陈的一封信》)经典素材张爱玲曾经说:“白的在天上是一轮明月,而红的则是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红的成为了一朵红玫瑰,而白的便成了胸口上的一粒饭米粒。”她这般说,自己也的确有这般体会。曾经她相信爱情,相信胡兰成,然而好感与空间距离的越来越近,却将两个人都撕扯得体无完肤。距离的拉近并没有给他们之间以丝毫的美感,反而让他们之间的距离更远。在科技馆中,曾经保持着一份童真,对着美丽的蝴蝶有着无限幻想的同学们是否依然有着对美的幻想?看过蝴蝶的翅膀结构,我们在之后的生活中看见蝴蝶只怕再也想不到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凄美的爱情故事的深意,而只能联想到蝴蝶翅膀上那些凹凸不平的结构了。纷繁的世界里,我们保持人与人之间的一线距离,人与物的一尺距离,人与物的一丈距离。或许,曾经你想保持的美感足以让你回味无穷。拉近一线距离,那些曾经美的故事、事物都会在瞬间瓦解。保持一线距离,别让显微镜破坏了你。更远,你在我眼中更美。经典素材唐诗的登峰造极成为后代诗人难以逾越的高峰,宋代文人转而填词,让词成为文学史上亮丽的风景线。形式主义之风使文学风骨尽失之时,古文运动适时出现,“文以载道”让文学走上了一条刚健务实之路。同样,元朝的杂剧与明清的小说、五四时期的白话文与新诗,每一种新文学的转型都为文学开辟了一片新天地。人类历史前行的轨迹更是如此,一路艰辛一路风景。当老百姓被统治者压迫得无法呼吸时,当闭关锁国盲目自信的梦被坚船利炮惊醒时,当左倾冒险主义带来反围剿的惨重失利时,当超英赶美的农业工业大跃进神话幻灭时,当民族的深层危机彻底爆发时……我们处于“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境地,需要开拓新路,开辟一片国家民族发展的新天地。正如美国诗人弗罗斯特在《一条未走的路》中写到的:“我走上一条更少人迹的路,于是带来完全不同的一番景象。”经典素材罗兰曾说:“一个人如能让自己经常维持想孩子一般纯洁的心灵,他的人生一定比别人快乐得多。”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能够维持像孩童一样纯洁心灵的人太少,像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所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者比比皆是。为什么会这样?究其本源,世人内心被功名利禄之藩篱束缚甚深,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冲破心中藩篱的束缚,才能避免自己的人生之路越走越窄,成为只知名利,心无梦想的碌碌之徒。当然,冲脱内心束缚并非盲目,我们还需要确定一个方向,而不是在人生路上横冲直撞,我们需要独立思考,独立判断之后方能寻得人生坦途。美国新闻网创办人特德•特纳敢于挣脱内心藩篱,在独立思考后,在众人迫于政府压力播报新闻收视率惨淡之时,他大胆地独辟蹊径将新闻留在晚间,白天播报娱乐星闻。而当众人一一效仿之际,他又开创了新闻网直播新闻。特德•特纳走的每一步都经过深思熟虑,但又让人大跌眼镜,这是因为他敢走没有人走的路,正如他所言:“面对不尽如人意的规则,与其抱怨遵守,不如变通执行。”而这种大胆创新的精神正是我们所需要的。经典素材犹记得魏晋时期的嵇康,不慕繁华,带着妻子长乐平公主隐居于山中。嵇康的超凡脱尘,也许便是自然的陶冶之下,在一草一木的滋养之中化成的吧!山涛曾经以“龙章凤姿”来形容嵇康之美,也许也是自然之美的一个倒影吧!北宋东坡先生的好友王定国有一个歌女柔奴,她曾说“此心安处是吾乡”。很显然她心目中的“自然”,便是“吾乡”心安之处,亦是“吾乡”。但如今,自然却是“这么近,那么远”,水泥路压抑了草木的生长,高楼夺走了属于树木的那一份光热。象征性的绿化带仿佛是对自然的一种“补偿”,一种掠夺之后的一份伪善。若王定国再问柔奴“试问岭南应不好”,不知柔奴又是如何作答。经典素材我们深知,万物有灵且美。但如今,我们却有一种无奈,对于自然,我们都有“这么近,那么远”的感受,都有“想要伸手拉近,竟触不到那端”的痛楚。但痛由自取,试问,痛楚之前,我们对自然又做了什么?梧桐一叶,天下知秋。感知自然,用心;感谢自然,便是用自身的行动来证明。机器,永远比不上自然有血有肉有灵性。当心灵想要贴近世界时,贴近自然,我们就可以像嵇康、柔奴那样感知自然。感知远远地比贴近机器的冰冷来得亲切。经典素材生生灯火,明暗无辄,心有所重,不忧蔓绕之花伴千里明月盛开。“鬼才设计师”朱嬴春所重灵感于心,勿忧浮华之扰,《不参裁》见装帧之美;作家多丽丝•莱辛所重冲破暗世于心,勿忧嘲讽之扰,以素笔点燃希望之烛;“呼格”案内参记者汤汁所重善源于心,挖掘真相明辨人心,勿忧名利之扰。他们心有所重,不忧蔓绕,殷殷探求本心,上下求索路途漫漫,毕生叩问呕心沥血。确实,心有所重,不忧蔓绕,是朝搴木兰夕揽宿莽的英睿阔达,是刈除一路荆棘,冲破羁留的元音。星云浩荡,时光悠长,心有所重,不忧蔓绕之路蜿蜒远方。作家阎连科所重宁静于心,摒铜臭之扰,心往田园淡泊,创“神实主义”,书写纷杂现实,以《日光流年》再现中国农民的生命救赎史。“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他以这一曲微茫,奏出心有所重不忧蔓绕之音。看来,心有所重,不忧蔓绕方能挣脱生命之河的裹挟,洞悉明白斑斓世界的波折;心有所重,不忧蔓绕,人生之途方不畏前途雾霭氤氲,方会旖旎满园,笑望阑珊。经典素材当然,心有所重,不忧蔓绕并不是与世隔绝,不闻世事的自我封闭,而是温润如玉、洞烛波折的静深自守;亦不是抛却一切,凌空虚陷的荒废终日,而是心有所往,一苇以航的执著明达。它需任洪荒袭来我自岿然不动的笃定,需点燃心中圣火只带清明归去的厚重。著名作家林语堂曾言:“我们不是这个尘世永久的房客,而是过路的旅客。”诚然,时光荏苒,心重瓜豆之食,便也无心蔓茎之绕,从而做到素心方渡日月长。经典素材时代大潮泥沙俱下,淹没或深刻或尖锐的“异者”,有人迷失,有人坚守,此刻,拥有保有本心,背负众人而启迪,不随波逐流的淑世精神显得弥足珍贵。莫言说:“一个作家要有一些糊涂。”他指的是对名利的不刻意追求,不汲汲于富贵,正是他的内心自觉有所依,让他在这样纷繁浮躁的社会中仍保有本性,不以物累形,而他的作品,同样是原汁原味,文如其人。昔者王阳明先生有言:“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是以喟叹自我认知、自我救赎之难。我想,言为心声,只有每位作家破解自己心中的“贼”,不让他盗走你的本心、良知,那么自然会有经典作品的涌现,而作家自然能到达那个他们念兹在兹、无日或忘的理想之乡。心安即吾乡纵然一直在不断地行走,路过许多的城,遇见无数的风景,可心中最柔软的一处,依旧是那个叫作故乡的地方,简净无恙。每当风尘仆仆而归,只要走进故乡,皆能被一一拂去疲惫,整个人回到浮世清欢,自在闲逸。岁晚归乡,梅花早已零落满径,隐入尘土,不见芳踪,只余记忆中的那阵寒香如故,疏影依依在桑梓旧年的印象里。青竹倒是仍然有簇簇朝气,在溪涧边上绿枝斜斜。岁月在缓缓地流淌,每次归来,亦要去寻一遍那些有着被时光淌过的痕迹的风景遗韵,细细与之叙旧。在我看来,那些蔓草丛生的一砖一瓦皆是沉默的言语,岚烟连绵的一山一水亦如灵动的画卷。老宅旧巷,或断壁残垣,藏着旧时的风云人世。竹溪古榕,幽径花草,从前总与之相好为邻。在这平凡的小村落里,藏着外界找不到的美好与温暖。从来到去,从离到归,只愿它们能安然无恙地存在着。纵然免不了人事的更改,只愿它们只老去那么一点点。最好是能在每次独临时,可以如以往同样的心绪便好。还是极恋暮色时的故乡,那炊烟袅袅,一派简朴如初的模样,且在心中长久安好着。临风而立,看着晚霞披在那些老宅子的黛瓦上,仿佛旧年的遗迹,浅浅古韵如初,不惊不扰。每至日落时分,总是习惯了静下来,一个人走到顶楼去好好享受那一日之中最喜欢的时刻。当故乡的风迎面拂过时,一念清闲。倒也时常庆幸,生长于这个与世无争的村落。无数次行遍乡径,走过阡陌,于须臾之间,悠悠恰逢故音。满目山河不改,只是岁序荏苒,在不知不觉中,流转得飞快。曾留意过很多地方的夜晚,终不似故乡的夜那般安宁祥和。乡间的夜,星子淡淡,虫声四起,月光轻柔,清风入窗,吹动一帘乡愁。枕着月光而眠,仿佛又做起了年幼时那不谙世事的梦。也屡屡在清幽的月影下徘徊过,总觉幼时的无邪岁月,在忽来忽往的流年里,落了满地,无从捡拾,只能默默送离。也许是当年的离开太义无反顾,以至如今总是念念不忘。却因年华尚好,心系远方,终难两全。但明月亦知我,为何总对故乡的一切深深眷念,又为何总是喜欢去重温那些被时光荒置遗忘的地方,因为此心安处,是吾乡。自从离开故里,所有地方只认作天涯。这些年,无论走得多远,终不忘云烟深处、山水环绕的故乡。不曾想过,原来小时候的寻常岁月光景,都成了长大后的乡愁。是那场打湿学堂的绵绵秋雨,是霞色暮晚里的炊烟人家,是桑梓旧径的竹坞梅林,也是古榕树下的追逐嬉闹……此心安处是吾乡一个人,若是离开了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割舍不断的,一定是浓浓的乡愁。这种乡愁,越老越浓,最后与自身一起,幻化为一缕轻烟。也有那么一些人,在历史的天空里,把乡愁放在心底,用肩膀担负起为国为民的重担,纵使身死异地,亦无怨无悔。“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记忆深处,那位“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的铮铮铁汉,被困胡地十九年,“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北海苦寒之地,从没有消磨掉他对国家的忠心。梦中无数次回到当时世界上最繁华、规模最大的长安城,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乡愁定是维持他内心忠于国家信念的一种基石,而基石上的绝不负国宏伟建筑才是他灵魂皈依之处。敌人举剑即弯下自己的膝盖乞求投降的副使张胜的屈节正反衬了苏武的高大。“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多年以后,“零丁洋里叹零丁”的文天祥与苏武隔时空呼应,淋漓尽致地诠释了中华儿女气节的含义。“试问岭南应不好,此心安处是吾乡。”苏子瞻,这个“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的用自己的学识和才情赢得了后人的赞叹和崇敬的千古第一人,一生中遭遇无数次挫折与打击,把自己平生功业,都建立在为官的黄州惠州与儋州。本是天府之国一娇子,奈何平生未返乡!“瓦屋寒堆春后雪,峨眉翠扫雨余天”,作为川内著名景观的瓦屋与峨眉,成为他心中最美的风景,然而,他把这痛彻骨髓的乡愁,变成为民谋福的不竭动力:建书院、办教育,修医院、举慈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因为自己被贬谪,就忘记自己为国分忧、为民解难。“最是万里收西疆,晚清一时疑盛唐。”可曾记得那位在古稀之年“抬棺出征”的左继高,身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一身戎马倥偬,在沙俄入侵、新疆被分裂之时,不顾年事已高,毅然来到气候干燥的西北沙漠地带,一举收复新疆,挫败了国外势力把新疆分裂出去的阴谋。漫漫黄沙之中,他暂时忘记了洞庭湖畔的草长莺飞,在国家民族大义面前,他以亦师亦友的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激励自己,正是他把乡愁消释为为国为民的一种因子,才使自己没有因为年老乡思消磨为国尽忠的斗志。“历史的天空闪烁几颗星,人间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诸如左宗棠、苏武、苏轼等这些在历史天空里闪耀光芒的明星,每个人都怀着对家乡深深的眷恋,但是,一旦因为国家和人民的需要,他们无论身处何地,都把乡愁化作了对国家对人民的赤诚之心,心安于此,情定终生!这是华夏儿女一代又一代的精神财富,必将永世流传。心灵在路上,何处不家园?心是人体最柔软的所在。电影《三个白痴》中主人公兰彻有一个经典动作:虔诚地以手抚心,开导好友——心是要哄的,要知道它的需求,方可ALLISWELL(一切安好)。祈愿心安,常常是因为现实中心常不安啊!年轻人为了追求,带着梦想远赴离乡的前程,这是不安于平庸的现状;追梦的路上,现实不断将心踩碎,孤独彷徨中哪里才是心灵的居所?信仰即家园。所谓“哄心”,我以为便是在心不安时给它希望,给它阳光,柔弱的心自然会变得强大,找到安憩的港湾。岳飞的心安处是“浴血杀敌,保家卫国”的战场;陶潜的心安处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世外桃源;朝圣者的心安处是“一步九扣首”的漫漫黄沙路。心灵随着信仰,一直在路上,正如诗人兰波所言:生活在别处。不断地追寻别处,方使心安,人生就是一场苦苦寻觅精神家园的旅程,不断地追寻梦想,方使内心充盈强大!被誉为“非洲圣父”的史怀哲,因偶然读到一篇关于黑人苦痛境遇的文章,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他要代表白人,为白人向黑人赎罪!已是音乐、神学、哲学博士的他毅然花了八年时间攻读了医学博士,举家搬迁,从此,非洲丛林成了他传递爱的家园,为黑人免费治疗,创建麻风病院,义演筹款,为使心安,他在这瘴气疫病肆掠的他乡付出了一生的心血。爱因斯坦说,像史怀哲这样理想地集善和对美的信仰于一身的人,我几乎还没有发现过。兰波在他的小诗《永恒》中写道:我找到了/永恒/那就是太阳与大海的/交相辉映。我想,追寻信仰的人,信仰本身就是归宿。所以,当一颗心自在自足,身外的一切皆为幻像,如佛语所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教强调的亦是心的修炼啊!苏子云:此心安处是吾乡。当心灵足够充盈,何处不为家园?纵使身陷困绝之境,也无法束缚心的自由。看看那污泥中的荷吧!因为心的自足,坦然从浊淖中吸收养分,亭亭净植,静静绽放,国色天香!非常喜欢肖申克的救赎这部影片,片中有句经典台词:有些鸟儿,他的羽毛太美丽,终究会冲破桎梏,飞上蓝天!肖申克用他对生活满盈的爱与智慧,居然使原本阴暗晦涩的监狱生活丰润鲜亮,活色生香。他帮监狱长洗钱、逃税,扩建监狱图书馆,将音乐、学习、文明、希望与爱带进这罪恶之地,20年啊,他将内心沉淀,用满腔的热爱与希望缔造一所监狱的神话,成就一个人的传奇。有这样一颗心灵,哪里寻不到精神的家园?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上帝,所谓“哄心”,其实更是一种自救!如此,便可如苏子一般旷达放歌:别处本无处,明镜亦非台,心安无一物,何处不家园。简评:本文正面解读一、二则材料综合立意。心如何安?因追寻信仰而安。心灵家园何在?追寻者皆有丰盈强大的心,他们的家园,永远在路上。那是一个无限的精神存在,换个说法,处处皆可为家园。文章开头由“哄心”提出论点——信仰即归宿。主体分两个层次论述:一、寻求别处是为使心安,信仰使心灵丰盈强大;二、拥有充盈强大的心灵的人,何处不是他们的家园?文章思想较为深刻,语言思辨而凝炼,说理清晰生动,论据充分翔实。生活在此处法国诗人兰波曾写过“生活在别处”的诗句,这被米兰昆德拉应用得人尽皆知后,便有相当一部分人将它片面地理解作为“精神鸦片”。这些人被形象地称为“在别处症候群”他们不满于现在的生活,始终渴慕着别处,认为“在别处”便会有更好的工作,更贴心的朋友,更舒适的生活……其实,他们只是丧失了生活在此处的能力。何其不幸,何其可悲?曾说:人生最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