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储库房管理课件_第1页
仓储库房管理课件_第2页
仓储库房管理课件_第3页
仓储库房管理课件_第4页
仓储库房管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仓储库房管理课件第一讲:库房功能与职责一.

库房与存货在公司中的地位1、仓库管理的含义

库房:产品生产或流通过程因各种原因而使产品或,物品暂时存放的场所。库房管理:对仓储物资的收、发、结存等活动的有效控制。管理对象:企业在生产中所需的直接物料、间接物料。第一讲:库房功能与职责一.

库房与存货在公司中的地位2、库房在企业中的地位(1)库房是连接生产供应销售的中转站。(2)库房管理的内容

①参与生产与经营。②编制供需计划。③监控物料消耗,提供物料信息。④贯穿生产经营全过程。第一讲:库房功能与职责一.

库房与存货在公司中的地位3、库房的功能

(1)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进、出库管理;

(2)材料、半成品、成品的分类整理与保管;(3)供应生产计需物料,做好配送服务;

(4)材料帐务的记录,物帐相符,帐帐相符;(

5

)

公司物流的“心脏”,

具备跟催、备料(供血)、验收、核损(回血)功能。第一讲:库房功能与职责二.仓储管理的目的Ⅰ妥善保管储存,

维护品质及安全性Ⅱ保持合理成本,

减少浪费的产生Ⅲ配合生产(销售)运转,以达所定目标,提供储运效率第二讲:库房管理职能

库房管理职能(1)依据订单接受物质,按仓库管理制度

验收数量。(2)将质检部门验收好的物料按指定位置予于存放。(3)存放场所应:整理、整顿、清洁,符合

“5S”要求,防止物料品质发生异变。

第二讲:库房管理职能(4)依据领料单或备料单配量和发放物料。(5)物料、帐目、出入库记录和定期盘存物资。执行报告制度。

(6)定期处理不良物料及呆废料。第三讲:物料管理一.

物料管理概念□物料管理是指计划、协调并配合各有关部门,以经济合理的方法供应各单位所需物料的管理办法。□

所谓经济合理的方法是指:正确时间、在正确的地点、以正确价格及正确的品质供应正确数量的物料。第三讲:物料管理二.物料管理重要性

物料規格标准化,减少物料种类,有效管理物料,物料規格的新增与变更。

适时供应生产所需物料,避免停工待料。

适当管制采购价格,降低物料成本。

确保来料品质良好,并适当地管制供应商。第三讲:物料管理二.物料管理重要性

有效率的收发物料,提高工作人员的效率,避免呆料、废料的产生。

掌握物料合理的存量,减少资金的积压。

考核物料管理的绩效。

仓储空间充分的利用。三.

物料管理范围业务生产计划物料管理技术供应商/生产

物料管理采购仓储依照客戶订单发出采购订单制定生产计划仓储管理进料检查制定物料供应商计划(时间/数量)议价/订购物料制造生产寻找厂商报价、送样品核准材料样品发出物料用量清单生产制造成品成品包裝入庫发料生产排期产品记录分析新产品●存量管制●交期管制●供应商评估与选择●供应商考核●采购执行及异常处理●仓储防护●储位规划●收发管理●存量管制●呆滯料管理●物料规格制定(验收标准)●物料编号管理●成品管理及运输产品识别.检验与测试、品质状况识别、不合格管制、包裝、运输第三讲:物料管理四.存货分类存貨其他需求类别数量及价值制造阶段原料半成品成品A类B类C类独立附属维修运营五.物料管理绩效人材料设备工程管理品质管理成本管理劳务管理(工时管理)物料管理设备管理生产管理◆产能计划◆内外制区分◆日程计划◆插卡箱◆进度管理◆生产绩效统计◆需求量計算◆采购◆交貨期管理◆入庫验收◆仓储管理◆作业标准◆作业指导◆标准修改◆标准成本設定◆实际成本把握◆差异分析◆设定稼动标准◆把握稼动实际◆差异分析◆标准工時设定◆实际工時反映◆差异分析◆工時降低◆品质标准設定◆检验标准設定◆检验与测试◆不良低减◆外包指导◆预防保养◆定期检验◆自主保养◆产能计划◆內外制区分◆日程计划◆插卡箱◆进度管理◆生产实际统计第四讲:提高库房效率的有效方法一.

库房管理目标改善利润及客户服务充分利用储存空间充分利用货仓设备充分利用人手减少存仓单元(StoreKeepingUnit,SKU)搬运次数,保持SKU易于存放及提取,并确保所设计的SKU周转计划如实执行减少公司的运营开支保证公司资产安全调控管理层必须有方法衡量组织内各部门的表现只有在比较计划与实际的表现,才可进行调控因此,调控开始前必须先制定目标标准存货水平工作人员水平空间使用物料搬运设备的利用率存货维护财务监管第四讲:提高库房效率的有效方法二.

库房任务与职责

确保原材料、物料的搬運、貯存、防护和交付工作得到有效控制,及库存物料数量、安全、标识完整、妥善摆放。

2.职责

1.物料收貨并輸入电脑和登記存料卡.

2.及時发货并輸入電腦和登記存料卡.

3.物料分区、分類、标识、存放.

4.物料先入先出和存储环境的控制.5.请购輔料及控制庫存量.6.对危險品的有效期控制.7.將退貨物料及時退回供应商.8.每月抽查物料的准确度.9.不定時提供生产物料余数給管理部处理.10.处理呆滞物料.11.配合公司做好各項培訓.12.文件及資料的维护与执行.13.每年进行全面盘点.1.任务第四讲:提高库房效率的有效方法三、管理项目1.收貨和數据輸入出錯率2.填寫存料咭和貨架位置4.電腦數與實物準確率5.物料先入先出的準確率7.物料發放准時率

管理項目

定義或計算方式

评价角度重要管理項目管理基准目标公司满意工作要求现状服务收貨和记账差错率每月出錯单数差错率=×100%收貨总单数5525170.9%

0.6%物品货物准确率每月抽查出錯單數差错率=×100%抽查總單數5

4

35171.5%1%发料和数据输入出錯率每月出錯單數出錯率=×100%

发料總單數5

515161%0.8%电脑记账准确率每月抽查准确单数准确率=×100%

总抽查单数

55

151698%100%物料先入先出的准确率每月抽查准确单数準確率=×100%

总抽查单數44

2414辅料庫存价值每月庫存价值之和542314物料发放准时率

发料准时单数准确率=×100%

发料总单数

45

1313第五讲:物料储存与保管一.

常规物料堆放方法1.1

⑴五五堆放:五五成行、五五成方、五五成串、五五成堆、五五成层。

⑵六号定位:

“库号、仓位号、货架号、层号、订单号、

物料编号”

⑶托盘管理:成盘、成板堆放。

⑷ABC分类法。第五讲:物料储存与保管1.2

物料堆放原则⑴充分利用库房空间,提高货仓实用率。⑵利用机械化装卸,使用叉车提高装卸工作效率。⑶通道要有适当的宽度,保证一定的装卸空间,

保证搬运顺畅,提高装卸效率率,保证安全。

第五讲:物料储存与保管1.2

物料堆放原则⑷物料储存一定要考虑先进先出的原则,“后来先上岸”的办法是仓储储存大忌。⑸堆放物料的储存数量、型号规格易于读取。⑹物料的堆放应易于识别与检查。良品、不良品、

呆料、废料应有不同的存放标志,不可混放。

第五讲:物料储存与保管1.3

仓库的保管原则面向通道进行保管尽可能向高处码放,提高保管效率根据出库頻率选定位置同一品种在同一地方保管根据物品重量安排保管的位置依据形状安排保管方法依据先入先出的原則第五讲:物料储存与保管1.4

库存安全管理专门人员负责安全管理工作制定合理财务預算,安装防盗设备贯彻执行公司对盗窃的处罚制度管理人员定期检查保安问题限制员工进出仓库设施存货标志第五讲:物料储存与保管二.

库房场所布置九大原则

①物料容易验收;②物料容易进、出仓库;③物料储存方便;④适宜的工作环境和贮存环境;⑤具备充分的安全条件;⑥容易发料;⑦易于搬运;⑧易于盘点;⑨有扩充库位的弹性与管理。第五讲:物料储存与保管三.

物料ABC分析法“重要的少数,不重要的多数”在库存控制上的运用,抓“重要的少数”是关键。ABC分类就是对物资进行统计,排队和分类以找出管理重点的科学方法。第五讲:物料储存与保管三.

物料ABC分析法(1)分类

A类:品种小,资金占用比例大。品种10-15%,资金约占75-80%。

B类:介乎A、C之间的物资。品种20-30%,资金15-20%。

C类:品种繁多,资金占用比例小的物资。品种60-65%,资金占5-10%。第五讲:物料储存与保管三.物料ABC分析法(2)

A类物资品种少,占用资金多,是管理的重点,必须计算每种物资的订货量,尽快缩短供应间隔期。选择最优的订购批量,力求收库存压缩到最低水平。

C类物资品种繁多,占用资金小,可以适应集中大量订货,以简化订购工作,节省订购费用。

B类物资的重要程度及管理要求介于A、C两之类之间。第五讲:物料储存与保管三.

物料ABC分析法(3)特点采用ABC分类法进行库存物资分类,有利于实行物资和资金的重点管理,简化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效率。用于产品生产,可以促进生产有重点地进行,用于高品、资金多物资储存可以管好物资,节收资金占用。第五讲:物料储存与保管四.

物料接受、发放、控制原则

1.作业系統进货作业搬运作业储存作业盘点作业捡货作业出货作业配送作业成本管理第五讲:物料储存与保管四.

物料接受、发放、控制原则2.存货控制模式二箱法

TwoBinsMethod三箱法ThreeBinsMethod定量订货

ContinuousReviewSystem定时订货

PeriodicalReviewSystem第五讲:物料储存与保管四.物料接受、发放、控制原则2.存货控制模式大量采购DiscountModel物料需求计划MRP丰田生产系统JIT第五讲:物料储存与保管3.双堆法和三堆法

定量库存控制运用双堆法、三堆法可以达到简便可行的目的。

双堆法:将订购点物资数量从物资库存中分出来单独存放。当库存量降抵到订购点那一堆时,即提出订单订购。

三堆法:在双堆的基础上,将保险储备的数量又分出一堆,就是三堆法了。

四.

物料接受、发放、控制原则

双堆法和三堆法无须盘点和持续记录,方法很直观。简便可行。 定量库存控制法一般适用于价值相对较低、用途固定,订购时间较短的物资,对ABC法中的B类物资适用性大。第五讲:物料储存与保管第五讲:物料储存与保管四.

物料接受、发放、控制原则4.物料接受采购回来的物品送来时,要有一个接收其程序是:卸货,解开货物,根据请购单或到货清单及发票查验物料,必要的质量检验,编制接收检验报告,入仓储存。其流程如图示。流程图供应商送货进料数量验收单物是否一致进口品质验收是否合格人库及数量表单的保存与分发NONO补发或改单退货第五讲:物料储存与保管四.

物料接受、发放、控制原则5.

数量的点收和品质的检验

(1)量的点收—按采购单或送货单上记载的数量验收

(2)质的检验

检查:凭手,眼、简单仪器可以鉴别优劣者

试验:用化学,物理或其他专门的方法来确定物料的特性和性质收料作业流程图程序供应商收料部门品管部门PMC部门会计部门作业说明制单1.本单共四联。2.收料部门开单后,交给品管检验。3.检验后交收料部门点收,无误交第三联供应商,留下第一联。4.第三联送PMC部进行电脑资料处理。5.第四联交会计核算检验点收电脑处理存查4联单4联单4联单34323第五讲:物料储存与保管四.

物料接受、发放、控制原则6.物料发放●

仓库的物料是为生产经营而备的,对这些物料的需求又可以分为直接需求和间接需求。●生产计划、工作指派、制造部门(车间、分厂)为生产、销售经营的目的,对物料产生的需求,称之为直接需求,除此之外的任何部门对物料的需求为间接需求。

第五讲:物料储存与保管四.

物料接受、发放、控制原则6.物料发放1、发料:物料管理部门、仓储部门根据生产指令、销售指令向制造部门生产现场(销售出库)发放的过程叫发料。2.物料由制造部门现场人员在某项产品制造之前填写领料单(销售出库)向仓储单位领取物料称为领料。领料作业流程图程序PMC部门货仓部门生产部门会计部门作业说明制单1.本单共四联。2.PMC部门开单后,留下第一联进行电脑处理。3.其他联单送往货仓。4.货仓发完料与生产部门点收后,签回第二联,第三联留于生产部,第四联送会计部门核算。发料点收电脑处理存查4联单4322、3.4112、3.4

流程图下达生产命令物料发放物料交换账目记录表单的保存与分发存货控制记录

仓库管理必须帐、物、卡、证相符。

帐:进出物料的帐。物:储存在库的物料。

卡:明确标识于物资所在位置而便于存取的牌卡。又称为物料卡,存货卡。证:出入库的原始凭证。品质记录等。存货卡(1)任何存货管制都少不了存货卡,存货卡记载了全部原料、制成配件、制成品及所有消耗性资料之数量。存货卡上所登记的各项资料必须准确可靠。如果不准确或已经过时,非但无用、而且危害极大。(2)存货卡应设计有如下功能。①使人对现有存货量一目了然。②使人容易注意存货重生订购的水平,具有警示作用。③作为核计存货数量的依据。④显示现有订单已作另配的存货种类与数量。

第五讲:物料储存与保管五.

物料有效期管理1

物料储存期限规定

为防止购入物品于保管中发生变化,失去初期功能,对物料保存期限订立管理办法。

库存环境条件。

库存期限标识。第五讲:物料储存与保管2

先进先出(First---In---First---Out)

为防止库存物料变质,库房要调配物料的置放位置,发放采用先进先出方式。第五讲:物料储存与保管六.

废品及过剩物质处理1.呆料/残料/废料/旧料处理a.呆料:物料存量过多,耗用量极少,仅仅偶而动用少许,也不知道何时何日才能动用或根本不再有动用的可能。但这些物料并末丧失原有应具备的特性和功能,只是闲置不用而已。 b.残料: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物料另头边角,其原有的经济价值已充分发挥。另头边角或许可用,但决非原来之用途。第五讲:物料储存与保管c.废料:报废的物料,本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