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第一学段生活数学教科书编写特点分析_第1页
统编版第一学段生活数学教科书编写特点分析_第2页
统编版第一学段生活数学教科书编写特点分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第*学段生活数学教科书编写特点分析【摘要】统编版生活数学教科书立足培智学校一线生活数学教学实际,既面向全体学生,又能满足个别化教学的需要。教科书以生活单元主题的形式呈现,把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并以多种形式在文本中重现各个知识点。教科书条理清楚、循序渐进式的知识编排,为生活数学课堂指明了教与学的方向。【关键词】生活数学;生活核心;单元主题;知识内容2017年起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的《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生活数学》陆续出版并投入使用。生活数学教科书的编写面向全体学生,立足目前培智学校一线生活数学教学实际,既考虑数学本身的知识体系,又反映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培智教育的基本规律与需求。教科书体现关注需求、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以生活为核心,使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生活实际应用有机结合“生活数学”这个名称由“生活”“数学”两个关键词组成,因此是一门带有生活味的数学学科。生活数学学科是要教给学生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数学知识的学习更贴近学生的实际,为学生的生活服务。因此教科书围绕生活主题单元内容,以学生生活中所经历与体验过的事件为素材进行编写。从第一学段六册教科书目录中可以发现,每一册中三个或四个单元主题的名称,与生活适应、生活语文的单元主题完全相同。第一到第四单元都以校园生活、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社区生活为主题,单元之下的各课围绕:该单元主题展开,生活数学中的各课课题与生活适应的课题同样贴合。例如,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校园生活中,生活数学与生活适应的三课课题都是“我升班了”“我的好朋友”“我是少先队员”。在这些课题中,生活数学学习的是认识6、认识7、认识8,这些数字的认识围绕:“我升班了”“我的好朋友我是少先队员”等生活中所遇到的情境而展开。这样的吻合,体现了生活数学教科书内容的编写紧紧围绕着主题中的生活素材,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教科书的每一课中都会有大量的图示,这些图中所描绘的情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为数学内容的学习提供丰富的材料。例如,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三课“整洁的校园”,图中有卫生员阿姨拎着水桶和用拖把拖地、同学们擦桌子、小伙伴整理文具盒等情境,这些现实情境都成为“得数是3的加法”的学习材料。教科书在内容的呈现中,会用两幅连续的情境图对数学问题进行动态化的呈现,表现一个连续的操作过程,带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例如,“得数是3的加法”合一合中,从天天或兰兰的两只手分别拿着几支铅笔正要放入文具盒内,过渡到已放有铅笔的文具盒,图的下面有相对应的几和几组成几的式子。两幅连续的图把生活中极为平常的事件与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结合起来,使学生容易接受,并可以根据图示的内容在生活中操作练习、拓展应用,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学习来自生活,又回归生活。二、以总分总为单元编排结构,使整体感知与具体学习相结合生活数学教科书第一学段的编写采用总分总的方式。一至三年级教科书中,每个单元都有一幅双开页的生活主题图,围绕:该单元的数学教学目标,通过学生平常遇到的生活情境来总体呈现本单元需要学习的知识点,让师生整体感知与了解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比如:一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单元主题是校园生活。双开页的图中呈现出与本单元学习内容相关的全部信息,即:同学们在操场上;,有的在滑滑?、有的在跳绳、有的走在操场上,也有的是老师带着同学在观看,综合呈现小学生在学校里经常经历的活动情境。这幅同学们在操场上活动的图景里蕴含:丰富的数学知识,即:老师和贝贝站在一起,可以进行高矮的比较;小朋友在滑滑?,能学习方位,区分上下;有跳长绳与跳短绳的同学,可以提出比较两根绳子长短的数学问题;两位同学一前一后行走、排队,可以区分谁在前、谁在后,从而学习判断前后+单元图的总领之下是各课,第一课“我是一个小学生”,数学知识是学习上下、前后;第二课“学校里工作的人”,数学知识的学习是比高矮;第三课是“整理学习用具”,要学习比长短+分课的学习,是从对知识整体的感知到知识点的细化学习。每一课都有示范性的例题、动手做一做与各类题型的练一练。分课学习之后是“活动和练习”栏目,以图文相结合的形式呈现。双开页的版(中,以图示为主、文字叙述为辅,满足低龄段智障学生视觉学习的需要,辅助他们理解与解答综合性的数学问题,并把在该单元学习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之中。这个栏目的编排体现了新课标中课程内容里的“综合与实践”的目标要求。每个单元的最后是“我学会了”栏目,将前面所学的每一个课例的知识以练习题的形式一一列出,进行复习回顾、巩固提升,同时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测评。“活动和练习”“我学会了”这两个栏目的内容都是对前面知识的一个迁移、泛化、综合应用及评测,使分课学习回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综合应用+从图示总叙单元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总体感知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到分课知识点的具体化,使不同认知水平与学习能力的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学习与掌握相关数学知识;最后再回到总,梳理知识点的同时有一定的拓展,使学生逐渐将所学的单元知识内化为技能,学会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三、以小步子多循环编排知识,使新知呈现与巩固应用相结合其一,循环重复地呈现知识点,使学生在多次巩固中逐渐掌握。将知识点循环重复地出现在各课中,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掌握。一年级学生刚刚接触数学知识,不能很快地接受抽象的数字+教科书的各课中以不同形式不断呈现物体数量与抽象数字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逐步获取感性经验,具体形象地去认识、理解、记忆各个数。比如,一年级上册第一课学习数字1,为了让学生逐渐建立数的概念,充分认识数字1,在接下来的几课中都不断地出现数量是1的物体。在第2课“我的老师和同学”中,在学习有、没有知识的同时,也反复强化对1的认识:教室里有1位老师,教室里没有老师;盒子里有1个积木,盒子里没有积木;教室里有1张桌子、有1把椅子,教室里没有桌子和椅子••••••接下来学习1和多的比较中,同样出现1位同学、1本书、1支笔与多位同学、多本书、多支笔的区分;在认识球体这一课里再次巩固了1的认识,出现1个篮球、1个足球)。同样,在新课学习数字2、3之后,接下来的课例及练习中也会恰当地出现相对应数量的物体及数字,进行多次的巩固学习。从中可以看出,新课中学习过的知识,会恰当地出现在接下来的几课中,已经学过的知识不但得到了很好的应用,还有了进一步的强化。这样循环式的内容编排,体现了层次性、递进性,能为学生更进一步的数学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其二,采用小步子的编排方式,为学生知识的掌握提供保障。同一个教学内容,教科书进行分层级编排,把知识点拆解、细化、分散到各课,有效降低了知识学习的难度,使每一课的学习变得浅显,让学生容易接受与掌握。常见量“大小、高矮、长短、多少”),分别编写为两课或四课。比如:“比多少”分四课进行编写,分布在一年级上册的第一、二、)单元中。第一课主要是学习1和多的概念。对于刚进学校的一年级学生,教科书中出现的“老师、同学、书、粉笔”),都是可以摸得着、拿得到或看得见的,并且要求学生用简单的“1”或“多”来描述,便于智障学生表达。第二课“比多少”的学习则不通过计数来比较量的多与少。在学习了1和多的概念后,学生有了些许经验,这里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与目测的方法去比较、判断。第三课要求学生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多少,并描述物体的多与少。第四课主要让学生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来学习“同样多”的概念,通过比较知道两组物品同样多的情况。四课的内容都是“比多少”,每一课教师都要根据班级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两课时及以上的教学。四课的内容将知识点分化,小步子、多循环,螺旋上升式编排,每一课的知识点不完全相同,但是又密切相连,层层递进。这样的教科书编排,便于教师进行扎实的教学,也使学生在不断深化的学习中掌握比较的方法。其三,不断再现相同的解题方法,使学生逐渐孰练掌握知识。教科书在编写时为避免数学学习的枯燥,会把相同解题方法的学习在不同形式、不同场景、相同领域内容的课中重现,使学生在反复巩)中掌握知识。例如,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理解减法的含义是难点。教科书在编写“3的分成”时,要求学生通过分小棒、用贴纸贴一贴小包的形式来操作学习;在编写“4的分成”时,同样要求学生通过分小棒、用贴纸粘贴香蕉来理解。操作的媒介物发生了变化,但分一分与贴一贴的学习方法相同。讲授“3减1等于2”时,教科书采用在家庭生活情境中“拿走”架子上的衣服来形象地表示减法的含义,使学生知道拿走可以用减法计算,并在操作拿走或分析图示中获得这个减法算式的答案。“4减1等于3”的知识呈现中,同样用在家庭生活情境中“拿走”储物箱来帮助学生理解减法的含义。减法计算的方法,在教科书中呈现的还有看图数一数来计算、在图中划去部分来计算),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有选择性地进行教学。相同的编排模式,不同的生活物品,让学生学习同样的计算方法,不仅能减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