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小学数学教案模板汇编8篇_第1页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模板汇编8篇_第2页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模板汇编8篇_第3页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模板汇编8篇_第4页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模板汇编8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有关小学数学教案模板汇编8篇小学数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赖的变量。2.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教材分析]:教材通过让学生观察表格、图像、关系式,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为后面学习正比例、反比例打下基础,同时体会函数思想。教材呈现了三个具体情境,鼓励学生在观察、思考、讨论和交流中,体会在生活情境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赖的变量: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会随着发生变化,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关系。这三个情境分别用表格、图像和关系式呈现变量之间的关系,以使学生体会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多种形式。[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我校是一所民办实验小学,学校的数学的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本,突显人文性,这样学生喜爱学习数学,敢于在课堂上表现自我,学生有较好的思维能力,探索能力和合作能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用手势表示出自己从出生到现在身高的`变化。2、用手势表示出自己从出生到现在体重的变化。3、师:身高、体重都会变化,这些都是变化的量。(板书课题)二、观察表格,感知变量。1、出示小明的体重变化情况表。师:这是小明的体重变化情况表。(1)从表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2)上表中哪些量在发生变化?(3)师生共同画一画小明的体重变化情况折线统计图。(4)说一说小明10周岁前的体重是如何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2、说一说。(1)我发现()随()的增加而增加。(2)我发现()随()的减少而减少。3、师:通过你们举的例子,可以发现什么?三、通过读图,感受变量。1、师: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它的体温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较大的变化。2、出示骆驼体温随时间的变化统计图。3、读懂统计图。(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2)一天中,骆驼体温是多少?最低是多少?4、感受量的周期变化。(1)一天中,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上升?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下降?(2)第二天8时骆驼的体温与前一天8时的体温有什么关系?(3)第二天,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上升?在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下降?第三天呢?第十天呢?(4)师:每天骆驼的体温总是怎样变化的?四、建立模型,感悟变量。1、出示叫的蟋蟀叫的次数与气温之间关系的情境。2、你能用式子表示这个近似关系吗?即气温h=t÷7+3。3、理解式子中量的变化。师:如果蟋蟀叫了7次,这时的气温大约是多少?如果蟋蟀叫了14次,这时的气温大约是多少?如果蟋蟀叫了28次呢?你能发现蟋蟀叫的次数与气温之间是怎样变化的?4、举出而变化的例子。5、通过举例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量随另一个量变化而变化,这些量就是变化的量。五、课堂巩固,加深理解。1、连一连,把相互变化的量连起来。路程正方形周长边长购卖数量总价行驶时间2、说一说,一个量怎样随另一个量变化。(1)一种故事书每本3元,买书的总价与书的本数。(2)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长方形的长与宽。六、全课小结,谈谈收获。小学数学教案篇2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五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学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几分之一,并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这类分数的大小。2、使学生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读、写几分之一这样的简单分数。3、结合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4、使学生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小朋友,你们参加过秋游活动吗?觉得好玩吗?小明和小芳也参加了秋游活动。[课件出示两人参加秋游分东西的场景:4个苹果、2瓶矿泉水、1个蛋糕]他们俩带了4个苹果、2瓶矿泉水和1个蛋糕,该怎么分呢?你能帮帮他们吗?2、指名一位学生分苹果。(如果学生分成1个和3个,问:如果分得公平些,该怎么分?如果学生分成每人2个,问:你为什么这样分?)[课件演示:4个苹果每人分到2个]数学上把物体分得一样多,叫做?(板书:平均分)3、指名一位学生分矿泉水。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两个人,该怎么分?[课件演示:2瓶水每人分到1瓶]4、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怎样分?[课件演示:不平均分蛋糕](学生否定)那该怎么分?用这张圆形纸代替蛋糕,谁能上来分给大家看看?(指名折纸)这位小朋友是怎么分的?每人分到了多少?(引导学生说出半个)半个该用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呢?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一)感知1/21、教师提出用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半个,如果学生能说出用1/2表示,教师加以表扬。[课件:1/2]那另一份呢?(1/2)[课件: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2、它指的是谁?3、你能说说刚才我们是怎样得到这个蛋糕的1/2的.吗?4、揭题:像1/2这样的数就是分数。(板书:分数)(二)折1/21、想不想自己来创造一个1/2呢?拿出长方形纸片,先折一折,再把它的1/2涂上颜色。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巡视同时把学生不同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2、反馈交流。问:这三种折法不同,为什么涂色的部分都是长方形的1/2呢?小结:无论是一个蛋糕,还是一个平面图形,只要把它平均分成二份,每一份就是它的1/2。(三)认识更多的几分之一1、刚才我们认识了1/2,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呢?生:1/4、1/8、1/3、1/6(师板书)2、拿圆、长方形、正方形其中一张纸折一折,并用斜线表示出它的几分之一。(教师巡视)汇报:你把这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一?(汇报时,把同是1/4而折法不同或者形状不同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3、小组同学之间说说你折的分数。4、问:这几个图形形状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它的1/4?5、教师小结:不同的图形,只要平均分的份数相同,就能用相同的分数来表示。6、相同的图形,能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吗?[课件:]涂色部分是?(1/2、1/4)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1/2和1/4。(四)比较分数的大小1、仔细观察涂色部分,1/2和1/4谁大?学生回答后[课件演示:将1/2和1/4涂色的部分叠在一起;1/2>1/4]2、用完全相同的圆,表示出它的1/8,和1/2、1/4比,想象一下怎么样?(小)[出示],1/8和1/2、1/4比,结果怎么样?[课件:涂色部分叠在一起]3、比较刚才折的分数。同样大小的长方形、正方形能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吗?老师给每组中发的图形大小相同,谁表示的分数大?谁表示的分数小呢?组内比较。(五)写分数,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1、刚才我们认识了那么多分数,那你会写分数吗?(学生如果会,让他先到黑板上写一写,如果写对了,让他当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写;如果学生写错了,纠正,教师范写,学生跟写。)在写分数的同时教师说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中间短横,是?(分数线板书)表示平均分2是?(分母)分母是2表示平均分成?(2份)1是?(分子)分子是1表示其中的一份。2、你能用分数表示下面每个图里的涂色部分吗?(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草稿纸上写。)反馈。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1、先看图估一估,再填上合适的分数。(课件)长方形11/2用什么表示?1/3先猜一猜,用什么表示?课件移动1/3,验证长方形被平均分成3份。1/6先猜,课件移动1/6,验证长方形被平均分成了6份师:你怎么一下子就猜对了呢?有什么小窍门?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借助观察比较估计,这是多好的学习方法。师:今天所学的分数和以前学习的1之间有联系吗?再往下分,可能出现几分之一?教师小结:平均分成的份数越来越多的时候,每一份的大小会越来越(小)2、下面的画面让你联想到了几分之一?图:法国国旗(1/3)每一部分都是这个图形的1/3五角星(1/5)巧克力(1/8)每人吃一份,可以给几个人吃?还能联想到几分之一?生:1/2师:每人吃一份,可以给几个人吃?生:1/4师:每人吃一份,可以给几个人吃?[师根据学生回答,课件演示1/2、1/4和1/8]师:同样一块巧克力,观察的角度不同,得到的分数也就不同。3、三年级教室里有一块黑板报。师:这三个栏目分别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一?(学生回答《艺术园地》占黑板报版面的1/4,教师问:这块版面不是分成了三份吗?为什么不是1/3?)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小学数学教案篇3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6107页练习二十第511题。教学要求:使学生熟练掌握混合运算的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按顺序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二、运算顺序练习。1、口答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1)648+4(2)48+36-66(3)55-75(4)(84-36)8(5)48(8-2)(6)59+62、学生小结混合运算算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三、计算练习。1、完成练习二十第5题。独立完成比较异同之处。问:为什么题目中的数字相同,但结果不同?指出:计算时要看清运算符号,弄清运算顺序。2、完成练习二十第7、8题。3、小结: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时都要按一定的顺序一步一步算,等式计算要注意格式。四、应用题练习。1、完成练习二十第9、11题,分别说出解题思路。2、小结:解答连续两位应用题所求的`第一个问题是第二个问题的一个已知条件。五、课堂作业。练习二十第6、10题。小学数学教案篇4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6页、47页例1及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九第1~2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地图上的4个方向,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2.经历辨别方向的过程,初步体验方向的相对性,发展学生的方位感和空间观念。3.明确方向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具学具: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单元主题图、例1图、中国地图)。教学过程:一、拍手活动,引入课题师生边拍边说:上拍拍,下拍拍,左拍拍,右拍拍,前拍拍,后拍拍。教师:我们刚才拍手时用到了哪些表示方向的词语?学生:上下、左右、前后。教师:你知道还有哪些表示方向的词吗?学生:东南西北。教师:在生活中,我们常利用这几个方向来描述事物所在的位置。(课件出示单元主题图,展示方向在生活中的应用)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4个方向。板书课题:认识东、南、西、北(一)。[点评:让学生在拍手活动中复习已学过的方向,促进了学生认知的发展,为后面的探索活动做好准备。通过课件展示方向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从中获得价值体验。]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教学地图上的东、南、西、北(1)出示书中第50页中国地图。教师:在地图上怎样辨认东南西北呢?谁会看地图?(会看地图的学生举手)(课件中“内蒙古自治区”整块闪动)教师:内蒙古自治区在我国的哪一方?谁知道?学生:内蒙古自治区在我国北方。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我是看了电视后知道的。教师:你的知识可真丰富,在内蒙古自治区有美丽的大草原(课件出示)。我们再来看看地图下方的海南吧!(课件出示美丽的大海图片)这里有蓝色的大海,气候温暖,燕子和大雁都要到那儿去过冬呢!你知道海南在什么方向吗?学生:南方。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1:“海南”有个“南”字。教师: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中国的许多地方在命名的时候确实考虑到了方向这个问题。学生2:南和北是相对的。教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从这里可以看出,地图的上面是北,下面是南;(板书:南、北)想一想,地图的左边、右边是什么方向呢?学生:左西右东。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1:我从书上看到过,况且我爸爸也告诉过我。学生2:因为西藏在我国的西方,西藏在地图的左边,所以我想地图上是左西右东。学生3:我知道上海在我国的东方,被称为东方之珠,所以我想地图上是左西右东。教师:同学们真能干,能够从生活中积累知识。人们规定,绘制地图时,上面表示北方,下面表示南方,左边表示西方,右边表示东方,简单地说,就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今后同学们就可以根据这句话来判断地图上的`方向了。(板书:东、西)(2)介绍十字形方向标。教师将黑板上的东西相连,南北相连,做成十字形方向标,学生快速记忆地图上的方向。(3)在课间活动中体验东南西北。①徒手操:全体起立,面向黑板,和老师一起边做动作边说:面向地图,上面是北,下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东!②游戏:小小机器人,面向地图指方向!(教师说地图方向,学生用小手指出这个方向)[点评: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使用课堂活动的中国地图,抓住内蒙古、海南、上海和西藏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及其美丽的风景图片,让学生轻松地学会了怎样在地图上辨认方向,并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加深了学生对方位的体验。]2.理解运用(1)教师:请孩子们看书中47页图,这张图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法绘制的吗?你是怎样发现的?学生:地图的右上角有一个箭头和一个“北”字。教师:这个叫做方向标,猜一猜它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地图的上方就是北方)你还能联想到其他几个方向吗?(学生: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同学们在面向地图,看地图的时候,只要看见方向标,然后就可以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这句话来判断方向了。(2)教师:请大家在书中的图上标出“东”、“南”、“西”、“北”。(3)说一说:以岗亭为中心,东、南、西、北各有什么?然后和自己的小伙伴相互说一说。教师:如果站在草坪、新华书店、红光路转盘、少年宫看,岗亭的方向又该怎样说呢?(学生分别回答)教师:岗亭没动,为什么一会儿东、一会儿西、一会儿南、一会儿北呢?(小组讨论,汇报)学生:因为观察地点不同,以草坪为观察点,岗亭在草坪的东面;以新华书店为观察点,岗亭在新华书店的北面„„教师:物体所在的方位是相对的,观察的地点不同,方向就可能不同。(4)指导学生完成书中例1第(2)小题,然后再集体订正。如果学生有难度,可借用十字形方向标。[点评:学生根据自己介绍、发现、总结的知识来解决自己身边的实际问题,使知识得到了迁移和实践运用,并采用互相说一说的方式满足了学生表达的需要,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三、解决简单问题出示课堂活动第1题的中国地图。教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重庆市,看一看,找一找,我们的家乡重庆的东、南、西、北方各有哪些省(市)呢?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然后集体汇报。四、联系生活,拓展提高(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九第1题。(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九第2题。(可以用学具摆一摆,代替军舰,更形象直观。)五、反思小结,自我评价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小学数学教案篇5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1页例7及后做一做、练习二5-10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知道小数的运算顺序和整数运算顺序相同。(2)使学生掌握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并能解答有关应用题。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旧知迁移新知识的方法来学习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教学难点能解答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有关应用题。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5×2×725×4×89×10×62、说出运算顺序:12×(5+60)30+7×85250×4÷200小结:刚才我们复习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而小数的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二、新授1.教学教材第11页例题7.(1)出示例题7:(2)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怎样列式计算?(3)生尝试练习。抽生板演:0.9×0.9×100=0.81×100=81(平方米)(4)分析订正:大家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学生质疑或师提问:)①这个算式是先算的什么,再算的什么?(先算0.9×0.9,再乘100.)②0.9×0.9是什么意思?(求的是一块砖的面积)③为什么要用0.9×0.9呢?不可以就用0.9×100吗?(因为占地的是瓷砖的面积,而不是瓷砖的边长。)④再乘100呢?求的是什么?(100块砖能够铺地的面积。)⑤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5)如果有110块够吗?①学生独立完成,汇报思路:第一种:0.9×0.9×110第二种:0.9×0.9×10+81=0.81×110=0.81×10+81=89.1(平方米)=89.1(平方米)②学生说出第二种算法先算的什么,再算什么,并说出每一步的.意思。(6)小结: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一样的,今后我们在进行小数四则运算的时候一定要先搞清楚运算顺序再计算。三、练习1、完成第11页“做一做”。生完成在练习本上,抽生板演,并说出运算顺序。2、课堂作业:第13页练习二5-10题。3、拓展练习:计算(2.4+3.6)×0.5你能想到哪些方法?教学后记:成功之处:利用课件出示例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通过学生探索不同的解题思路,使学生体会到小数的混合运算也是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通过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解答过程,逐步培养了学生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不足之处:教学中只重视了计算顺序,而忽视了计算的准确性,在后面的学习中还要加强计算方面的训练。小学数学教案篇6教学内容:P13-15例1教学目标:1、学会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基本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口算。2、进一步发展学生收集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3、在合作交流算法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组织口算练习下面的题目你能很快算出结果吗?试一试出示口算题目你能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吗?2、组织学生进行填写60里面有()个十240里面有()个十二、探究算法,理解算理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列式子解决。60÷3=600÷3=240÷3=师:这些问题都是用除法来解决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一起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揭题)2、小组合作,探究算法(1)60÷3的结果是多少呢?可以用学具进行研究(2)全班交流,汇报60÷3=20把6捆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捆,也就是2020×3=606个十÷3=2个十所以60÷3=203、三、巩固练习1、引导学生完成教材P15“做一做”1、2题÷2、组织学生“开火车”计算P17第1、小学数学教案篇7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2页。教学目标1.使同学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理解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会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和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够除)的除法。2.使同学在学习计算的过程中,提高数学考虑的水平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3.使同学在参与学习和探索活动的过程中,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受到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师:同学们,杨老师在南京城内看到很多这样的卡通画,(出示十运会吉祥物“金麟”)你们知道它是谁?师:今天这节课,让我们跟着“金麟”再来回顾一下十运会的精彩局面,好不好?(电脑播放十运会电视节目片头录像)师:“金麟”想出几道口算题,考考我们班的同学,你们愿意吗?生:愿意。师:请同学们注意看题,知道答案的不用举手可以直接回答。逐题出示下面的口算,同学口答。40÷2=18÷6=200×4=42÷2=80÷4=75÷3=其中80÷4,让同学说一说是怎样口算的。同学口算75÷3时,速度明显变慢了。师:有点难吧,请大家拿出练习本用笔算的方法再算一遍。(同学计算)反馈时,在实物展示台上展示同学的作业。并提问:先算几除以几?商“2”写在哪一位上?为什么?余下的“1”怎么办?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1.教学第一道例题。(1)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师:“金麟”对大家的表示非常满意,接下来请看“金麟”给我们带来的第一场竞赛。(播放游泳竞赛视频)师:这是游泳接力赛,参与竞赛的每个队有4名队员组成,他们共游了800米。通过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生:平均每人游了多少米?师:你会列式吗?同学列式,教师板书。(2)在交流中掌握方法。师:这道题你会口算吗?和同桌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口算的?同学在同桌间交流自身的算法。师:谁愿意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同学口答,电脑出示相应的口算方法。①因为200×4=800,所以800÷4=200;②8个百除以4等于2个百,2个百是200;③因为8÷4=2,所以800÷4=200。师:大家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通过刚才的口算,我们知道,平均每人游了200米。其实这个竞赛项目的名称就叫4乘200米自由泳接力。(3)在练习中巩固算理。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师:这里有四组口算题,我们先看第一组题,能用你喜欢的方法算出结果吗?(同学口答)师:后面的几组题你会口算吗?(同学口答)师:你有什么发现呢?小声地说给同桌听一听。先让同学在同桌间交流自身的想法,然后集体交流。2.教学第二道例题。(1)创设情境。师:课前,“金麟”告诉杨老师一条信息:十运会期间,南京有一所学校,专门组织了986名同学集体观看了竞赛,他们平均分坐在红、黄2个区内。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问题吗?生:平均每个区坐了多少名同学?师:你会列式吗?(根据同学回答,板书:986÷2)师:看看这道除法算式,与我们以前学习的除法有什么不一样?生:这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而我们以前学习的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揭示课题:三位数除以一位数。(2)估算。师:你能估计一下平均每个区大约坐了多少名同学吗?同学估算,并说明理由。(3)笔算。师:平均每个区到底有多少名同学呢?我们可以通过笔算得到结果。大家先在练习本上试一试。在计算的过程中,假如遇到困难,可以和同桌一起商量,也可以向老师求助。同学尝试练习。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这位同学是如何计算的?同学口述计算过程,在实物投影仪上反馈。师:说得非常好。谁愿意和老师一起完成黑板上的竖式?同学说每一步计算,教师板书。相机提问:①先算几除以几?②商“4”写在哪一位上,为什么?③余下的“1”怎么办?(1个百当作10个十,与十位上的8,合成18个十)④强调:在计算的过程中,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同学互相说一说计算的过程。(4)练习。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的前两题。师:同学们非常棒。老师这里还有两道题,先请大家估计一下,它们的商大约各是几百多?同学口答。师:算一算,它们的`结果是多少?同学独立完成,互相说一说自身是如何计算的。集体反馈。(5)小结。师:请大家回顾刚才的笔算过程,在小组内说一说,今天学习的除法计算与以前的除法有什么不一样?小组讨论,然后指名回答。三、巩固练习,应用提高1.笔算练习。师:刚才大家观看了“金麟”给我们带来的游泳竞赛。“金麟”还为我们准备了一场110米跨栏的竞赛。听到110米跨栏,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想起一个人的名字,他是——(生:刘翔)师:看刘翔的竞赛,先要买门票。能正确算出门票上的题目就可以观看竞赛了。同学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后两题,然后集体反馈。2.数学医院。师:刚才很多同学都“买到了门票”,不过我看见还有个别同学因为自身的一时大意将题目做错,没有买到门票。让我们一起帮他们找找错在什么地方,好吗?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同学错误的计算,集体订正。3.说说体会。师:请大家想一想,在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应注意些什么?同学用自身的语言归纳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观看这场激动人心的竞赛。(电脑播放刘翔获得110米栏冠军的竞赛实况)4.实际应用。师:刚才那一场场精彩的竞赛,其实也饱含许多后勤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瞧,这些叔叔阿姨们正在为羽毛球竞赛准备竞赛用球呢。(电脑出示问题情境)你能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吗?生:一共有732只羽毛球,每个纸筒里装6只,现在有120个纸筒够装吗?引导同学得出:(1)120×6=720(只),732-720=12(只);(2)732÷6=122(盒),122-120=2(盒)。让同学结合算式,说说每一种算法的考虑过程。5.拓展提高。师:看到同学们这么棒的表示,“金麟”非常高兴,想与大家一起做一个猜数游戏,你们愿意吗?电脑出示:根据下面的竖式,你能猜出被除数百位上可能是几吗?同学猜数,并交流考虑过程。四、课堂作业“想想做做”第3题,任选3题进行计算。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小学数学教案篇8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采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应用题.2.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确定等量关系,正确用方程解答应用题3.培养学生利用恰当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通过复习,使学生弄请已知量与未知量的联系,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教学难点: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准确的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P107)1.找出下列应用题的等量关系.①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倍.②梨树比苹果树的3倍少15棵.③做8件大人衣服和10件儿童衣服共用布31.2米.④把两根同样的铁丝分别围成长方形和正方形.(学生回答后教师点评小结)我们今天就复习运用题目中的等量关系解题.(板书:列方程解应用题)二、新授内容1、教学例3、(1)、一列客车以每小时90千米的速度从甲站开往乙站,同时有一列货车以每小时75千米的速度从乙站开往甲站,经过4小时相遇,甲乙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