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15.30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课件资料_第1页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15.30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课件资料_第2页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15.30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课件资料_第3页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15.30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课件资料_第4页
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15.30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课件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0讲现代中国的科技、教化与文学艺术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1.“两弹一星”:(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面临核威逼。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_________的垄断。空间技术(2)表现。①1964年,中国第一颗_______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②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加强了国防力量。③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___”放射成功,开始进入航天时代。(★这次卫星放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1970年新华社电)原子弹东方红一号2.载人航天技术:(1)决策:1992年,中国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2)成就:2003年10月,“________”飞船载人航天飞行成功。(3)影响: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驾驭_________技术的国家。神舟5号载人航天【易错提示】正确相识中国进入航天时代的标记(1)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美苏两国的核垄断,增加了中国的国防实力,但这不是中国进入航天时代的标记。(2)1970年中国自己研制的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放射成功,标记着中国起先进入航天时代。3.袁隆平与杂交水稻:(1)成果:1973年,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________。(2)意义: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将来世界性饥饿问题。4.计算机技术:1983年研制成功“__________”巨型计算机,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南优2号银河—I号【图示记忆】现代中国的科技成就5.生物技术:(1)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开拓了________________的时代。(2)主动参与人类基因的探讨,为提高国民生活和健康水平作出了贡献。人工合成蛋白质【名师指津】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1)科技的进步推动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2)科学技术日益加速地转化为生产力,有力地推动着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社会发展的进程。(3)科技推动了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4)科技发展促进教化和文化的发展。(5)科技的进步推动当今社会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的变革。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1.新中国成立初期:(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和三大改造完成,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2)提出:1956年春,毛泽东正式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人民内部的自由在文艺工作和科学工作领域中的表现。——毛泽东)(3)成就:老舍话剧《茶馆》,郭沫若历史剧《_______》,都是贯彻“双百”方针的精彩作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蔡文姬【易错提示】正确区分“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的含义(1)“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指学术上的不同派别,可以自由争论。(2)“双百”方针是提倡在文学艺术、科学探讨领域,有独立思索和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指责的自由,有发表看法和保留看法的自由。2.阅历挫折:(1)缘由:政治运动的扩大化,特殊是“文化大革命”的到来。(2)表现:学术问题被当成_________;一些优秀作品受到错误批判,作者多被划成“右派”或“反动学术权威”。(3)危害:很多学问分子受到损害,文艺园地百花凋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探讨受到很大影响。政治问题3.文艺的春天:(1)缘由:“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清算极“左”路途;邓小平强调坚持贯彻_____________。(★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中共十四大报告)(2)表现:学术探讨空前热忱,文学艺术创作蒸蒸而上。“双百”方针三、现代中国教化的发展1.奠基:(1)措施。①改方向:建立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新中国的人民教化。②定方针:确定了_________的教化方针。③建制度:建立全日制学校教化、_________的学校教化制度。(2)成果: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_____________,培育了大批素养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全面发展半工半读国民教化体系【名师指津】1.科教兴国战略的含义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指导下,坚持教化为本,把科技和教化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养,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养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旺盛昌盛。2.挫折:(1)表现。①“文化大革命”起先后,师生被卷入“扫四旧”批走资派活动中,教化一片混乱。②1966年夏,_________被废止。70年头初,高校起先招收“工农兵学员”。(2)危害:高校教化水平下降,特地人才缺乏,整个民族_________大大下降。高考制度文化素养3.复兴:(1)措施。①“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在教化战线全面拨乱反正,复原高考制度。②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邓小平提出“_________”的方针。三个面对(2)成就。①加快教化改革步伐:普及_____________,制定《义务教化法》。②高等教化实施“________”支配,发展重点高校和重点试验室。③启动“希望工程”;到20世纪末,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化和扫除青壮年文盲。④西部教化:加大发展力度,支持高校建设,建立_________中心,增加教化经费。九年义务教化211工程职业教化【名师指津】2.理解教化对于国家发展的影响(1)国际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表现为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的竞争。(2)教化是科技发展的前提,科技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3)国家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科学技术发展离不开教化。(4)教化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史论要旨】(1)新中国成立后,重视科技发展,突出表现在核探讨、航天技术、生物技术、计算机应用、农业新品种探讨等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取得很多突破,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2)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学艺术在“双百”方针指导下,呈现出旺盛发展的局面,具有阶段性、多样性、人民性的显明特点。(3)现代中国的教化发展阅历了奠基、动乱中的教化到新时期教化的复兴,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化体系,科教兴国战略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本课小结】现代中国的科教文化重难点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史料探究】1.“两弹一星”的背景、目的我们要不要搞原子弹啊,我的看法是中国也要搞,但是我们不先进攻别人。别人要欺压我们,进攻我们,我们要防卫,我们要反击。——1955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心书记处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探究】材料反映的新中国成立初期作出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的背景及根本目的如何?提示:(1)背景:面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美国封锁、仇视中国以及中苏关系变更的影响,中国为了保卫国家平安,坚决地作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2)根本目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建和平的环境。2.“两弹一星”的影响假如六十年头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放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实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盛发达的标记。——邓小平【探究】据材料归纳邓小平论述“两弹一星”研制的重大意义。提示:(1)打破了美、苏两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扩大了国际影响。(2)为社会主义建设创建了安定的环境。(3)促进了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是我国旺盛昌盛的重要标记。【史论总结】一、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历程时间背景战略重点重要成就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国际:美国敌视中国,中苏关系恶化;国内:巩固国防,维护安全“两弹一星”;加快国防科技发展“两弹一星”;杂交水稻;生物技术“文化大革命”后,特别是1978年以来国际: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国内: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强调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发挥科技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原子能、载人航天工程、计算机等高科技与世界整体差距明显缩小二、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缘由1.新中国成立及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事业发展创建了前提。2.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技事业发展供应了保证。3.主动借鉴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4.杰出科学家和广袤科技工作者的开拓创新和献身于科技事业的高尚情操。【名家评史】【观点】改革开放的30多年里,我国不断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与体制阅历,实现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建成世界其次大经济体,持续提升科技创新实力。实践证明,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与消化吸取持续提升了我国的技术实力与起点,为经济增长与增加产业竞争力作出了突出贡献;基于消化吸取的科技“独立”为集成创新与自主创新奠定了基础,使我国科技进入了由“跟踪仿照为主”向“自主创新”过渡的发展阶段。然而,迄今为止我国创新实力照旧薄弱。在改革方面,教化体制等改革相对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照旧未解决好。科学技术的文化功能还有待加强。——张柏春《近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阶段特征》【解读】作者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快速发展,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实力,自主创新实力不断提升,确定了中国新时期科技的发展成果与速度;但作者也认为还没有真正发挥出科技的文化功能,一是教化体制问题;二是科技与经济的关系问题,须要进一步加强创新实力,发展高端科技。【原创例证】1960年中国科学院召开学部大会,选出学部委员35人,既有周培源、苏步青这样的著名科学家,也有天津人民公社姜德玉、湖北工业劳模马学礼这样的工农大众。大会共宣布学部论文和报告69项,其中劳动模范有13项。这一现象()A.反映了我国科学技术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B.表明白工农大众科学素养的普遍提高C.体现了“科学为广袤群众所共有”的观念D.证明白工农大众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解析】选C。分析题干可知出现这样的现象,主要是受政治运动的影响,人为地突出工农群众在自然科学领域的地位,体现“科学为广袤群众所共有”的观念,故选C。工农大众代表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并且发表学部论文和报告,违反了自然科学探讨的规律,阻碍了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且这也不能表明工农大众科学素养的普遍提高,故A、B错误;D与题意无关,故D错误。【观点】1958年起,由聂荣臻主持的国防科技探讨已迈开步伐。党和政府克服苏联政府单方面撕毁协议、撤走专家、停止供应设备所造成的严峻困难,自食其力发展国防科技工业,最终取得了国防尖端技术的重大突破。中国国防尖端技术的巨大发展,标记着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大大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气,也集中代表了我国科学技术当时达到的新水平,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摘自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解读】本段材料主要叙述了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对新中国科技探讨的阐述和相识:(1)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科技发展以国防科技为主,是在苏联单方面撕毁协议等极端困难的状况下自食其力发展的,并且取得了重大突破。(2)国防尖端技术的重大突破(主要是指“两弹一星”),推动了中国的国防现代化,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重难点二“双百”方针与教化事业的发展【史料探究】1.对“双百”方针的相识中心现在着重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政策,就是要我们在文艺工作和科学工作方面,也把一切主动因素都调动起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旺盛我国的文学艺术而努力,为使我国的科学工作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而努力。——陆定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探究】(1)据材料指出党中心提出“双百”方针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提示:调动一切主动因素,发呈现代科技和旺盛文学艺术,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要接着坚持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文艺为最广袤的人民群众、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方针,在艺术创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在艺术理论上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探讨。——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辞》【探究】(2)材料表明“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中心是如何对待“双百”方针及确定文艺发展方向的?提示:①新时期复原了“双百”方针。②接着确定了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方向,订正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左”倾错误。2.现代中国教化的发展《共同纲领》第一条指明白我们反对什么,主见什么。……因此,我们在教化上就要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这项任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在具体步骤上则必需一步一步地求其实现。——周恩来《在全国高等教化会议上的讲话》(1950年6月8日)【探究】(1)据材料说明《共同纲领》确定的新中国教化的主要任务。提示:新中国成立初期教化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人民教化事业,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化变更为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人民教化。废除举荐制度,复原文化考试,实行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用;规定考生必需中学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复原从应届毕业生中招生;修改政审标准,贯彻“重在表现”的原则;严格考试制度,抵制和反对假公济私、“走后门”等不正之风。——《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看法》【探究】(2)材料主要反映的是现代中国教化中的哪一件重大史实?有何历史意义?提示:①史实:复原了“文化大革命”时期被破坏的高考制度,实行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用。②意义:体现了社会的公允、公正。【史论总结】一、对“双百”方针的全面相识1.从“双百”方针的内涵看,“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是指学术问题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和科学探讨工作的重要方针。2.从背景来看,“双百”方针是在承认社会主义社会照旧存在各种冲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在国家迫切须要快速发展经济和文化的时代背景下提出来的。3.从基本精神来看,“双百”方针的基本精神是要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实行政治民主和艺术、学术民主,其实质是为人民服务的。4.从受挫缘由看,“双百”方针在贯彻过程中遇到了挫折,不是“双百”方针本身的问题,而是受“左”倾错误干扰造成的。5.从历史阅历教训上看,学术问题、文艺问题的政治化无法实现“百家争鸣”;政治生活不民主,学术界、文艺界就无法实现“百花齐放”。“双百”方针能顺当贯彻执行,社会主义文化就能兴盛发达。二、新中国不同时期的教化方针、影响阶段方针政策成就新中国成立初期以老解放区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的有用经验,借鉴苏联经验把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造成新中国的人民教育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提出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阶段方针政策成就“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中小学一度停课,大学招生通过推荐方式教育战线一片混乱,人才出现断层改革开放以来20世纪80年代提出“三个面向”;20世纪90年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211工程”计划;实施义务教育各类教育飞速发展,培养了大批各级各类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无穷活力【名家评史】【观点】对“双百”方针的阐述存在某些不足。毛泽东讲“百花齐放”,但他又常常把“百花”简洁地分为“香花”和“毒草”两类。至于什么是“香花”,什么是“毒草”,香花和毒草是属于相识问题,还是属于政治问题,是人民内部的是非问题,还是敌我问题,缺乏绽开更有劝服力的论述。可在实际生活中却往往把“香花”和“毒草”当成政治问题。毛泽东承认,在各个学术部门可以有很多派,很多家。可他又讲,就世界观来说,在现代基本上只有两家,就是无产阶级一家,资产阶级一家。……这“百家”里头,按其性质分类,可以分为“两家争鸣”。这表明,他是带着猛烈的阶级观点看待“百家争鸣”的。正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科学文化方面的学术争论,最终往往被扣上“政治帽子”和“哲学帽子”,或者是“无产阶级的”“唯物主义的”“辩证法的”,或者是“资产阶级的”“唯心主义的”“形而上学的”。——包新旺《“双百”方针的历史考察与现实意义——纪念“双百”方针提出50周年》【解读】材料主要论述了“双百”方针未得到落实的缘由及教训。从材料看,作者认为毛泽东是“双百”方针的提出者,也是变更阐释,导致“双百”方针没有得到正确贯彻的制造者。毛泽东对“双百”方针的内涵阐释不足,且用阶级观点看待学术问题、文艺问题,从而导致了“双百”方针贯彻过程中犯了“左”倾错误,给我国的学术、文艺发展带来严峻的危害。【原创例证】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因指责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1956年5月,周恩来同中科院负责人谈话时指出:“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假如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指责的胡先承认错误。对一切科学,都要这样。”该讲话()A.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B.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C.掀起了“向科学进军”的热潮D.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解析】选B。依据“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可知学术问题上的分歧应当是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心平气和地探讨,不给对方扣政治帽子,体现了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故选B。A与题意不符;C、D出现在20世纪90年头,与题目时间不符。【观点】“文化大革命”爆发前夕的1965年,文艺界一方面阅历着各种批判,另一方面也照旧有不少作品在创作和出版中。但在“文化大革命”中,十七年的文学艺术成就已经被全盘否定,绝大多数作品都被打成毒草,包括1965年刚一出笼的作品也不能幸免,这使少数几部成为“文化大革命”的经典读物……浩然的《艳阳天》1964年出版,由于它是“文化大革命”中被认可的读物,因而构成了那个时期的重要作品。《艳阳天》则把阶级斗争和路途斗争完全显性化,政治指认的本质规律给小说叙事供应了基本的冲突构架。这就像情节剧的模式一样,敌我双方阵线分明,代表社会主义前进方向的萧长春,与代表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马之悦之间,构成了小说叙事的基本对立,小说叙事由此绽开了惊心动魄的冲突冲突。——何晓明《中国当代文学史提纲》【解读】本段材料主要叙述了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文学艺术的发展状况。(1)作者认为“文化大革命”全盘否定了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十七年的文学艺术成就,除少数几部成为“文化大革命”的经典读物外,其余的绝大多数作品都被打成毒草。(2)从浩然的《艳阳天》来看,它之所以被认可,主要是因为把阶级斗争和路途斗争完全显性化,符合“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要求。基本内容政治化,叙事模式程式化。规范答题——提出观点论证说明类非选择题【典题例证】(2014·重庆文综·T14)(3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神宗时期整顿太学,创立三舍法,即将太学分为上、内、外三舍,学生入学后先编入外舍学习,定期试其行艺,优者依次升入内舍及上舍。外舍生每生升舍考试,考试合格,尚不能干脆升舍,还要参考平常的操行及学业成果,凡列入一、二等者,才能升入内舍学习。内舍进行升舍考试,若成果达到优平二等,再参考平常成果及操行,才能升入上舍学习。上舍生学习两年,期满进行毕业考试,由政府派员主考,学官不得参与。成果评定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以官,中等免礼部试,下等免解试”。后来,武学、算学及地方官学等,大都仿照太学三舍法,考试、升补,悉如太学。——摘编自苗春德《宋代教化》材料二1932年,国民政府公布《中小学毕业会考暂行规定》,引起了极大的争论。教化部长朱家骅说:会考“可以检查一般学生程度是否提高”,“会考制度,并非用以使任何学识突出之学生得一荣誉,实为考查学校成果之另一方法”。陶行知说:“学生是学会考。教员是教人会考……会考所要的必需教。会考所不要的,不必教,甚而至于必不教”,“在学生们赶考的时候……把中华民族的前途赶跑了”。还有人著文说太死学问不合教化原理,不利学生健康。1936年,教化部令各省教化厅、局,将原依学生会考成果计算学校成果方法改为仅发表参与会考学校名单,重申对毕业学生之操行及体育成果,各校应严加考核。——摘编自高奇《中国教化史探讨·现代分卷》材料三美国的政治制度赐予了各州教化行政自主权,美国长期以来没有统一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各高校入学考试内容千差万别,中学无法适应。在这种状况下,1926年,美国高校入学考试委员会推出了学业性向测验(SAT),测试学生的潜在学习实力。1950年,林奎斯特教授认为SAT不利于引导学生在中学阶段细致学习,他另起炉灶,创立了美国高校测验(ACT),考查学生接受中学教化后所达到的水平。1960年,ACT正式作为一种美国高校入学考试被高校运用。当今,SAT和ACT是美国最重要的两种高等学校入学考试。——摘编自康乃美等《中外考试比较》(1)依据材料一,归纳三舍法在考试制度方面的主要特点。(6分)分析三舍法对宋代学校教化的影响①。(4分)(2)依据材料二,回答国民政府公布会考规定所引起的争论的焦点是什么,(2分)概括争论双方的理由,(4分)争论的结果②如何?(2分)(3)依据材料三,分别说明SAT和ACT设立的初衷,(4分)指出二者的主要区分。(4分)结合所学学问,美国“长期以来没有统一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是由其什么政治制度③确定的?(2分)(4)结合以上材料,请自选一个角度,谈谈你对当前我国教化考试改革的相识④。(6分)【阅卷分析】【典题运用】(2014·南通一模)(节选)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在人类文明演进历程中具有重要地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也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剩余的制成品供应了市场。——[美]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材料二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歼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歼灭。……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相互往来和各方面的相互依靠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它迫使一切民族——假如它们不想灭亡的话——接受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依据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建出一个世界。——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请回答:(2)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学问,多角度论述19世纪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的影响。(11分)(要求:论述角度多重,层次分明;留意史论结合,行文流畅;280字左右。)设问试做提醒我的答案(2)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多角度论述19世纪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