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和答题格式课件_第1页
修辞手法和答题格式课件_第2页
修辞手法和答题格式课件_第3页
修辞手法和答题格式课件_第4页
修辞手法和答题格式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修辞

初中阶段要求学生辨析、运用的修辞格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等八种,教材中常出现的修辞格还有借代、引用、反语等。对要求掌握的修辞格,首先要熟记其定义、理解其要点。修辞初中阶段要求学生辨析、运用的修辞格1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2

(1)明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类似的关系,说甲(本体)像(喻词)乙(喻体)。常用:像、好像、仿佛、好比、仿佛……似的等喻词来联系。例如:湖面像是镜子。(2)暗喻又称为“隐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说甲(本体)是(喻词)乙(喻体)。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比如:下大雨了,他没带伞,结果成了落汤鸡。(3)借喻是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如: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再也说不出话。(1)明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3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大或缩小。比如:老爷子小心,别顾着说话——看掉下来把屁股摔成两半!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4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如: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如: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7、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57、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8、反问: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如: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9、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该记住这一真理。10、借代: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替整体。如:①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②

“先生,给现钱,袁世凯不行么”?③“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还有千千万万个李公朴”。7、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611、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11、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7学习修辞方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把有“像”“好像”的句子都看成比喻句。在多数情况下,“像”“好像”“仿佛”表示比喻,但是要注意以下情况不是比喻:

①表示推测、揣度的。如: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②表示例举。如:攀枝花有很多风景优美的去处,像二滩水库、米易溶洞。

③表示想象。托起它,好像世界上的一切生命都在我掌中似的。学习修辞方法要注意以下几点1.不要把有“像”“好像”的句子82.怎样区分设问和反问设问和反问都是有疑而问,但是设问是自问自答,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则是问而不答,以加强语气。如: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设问)

难道你就觉得只是树?(反问)3.借喻和借代的不同

①借喻是比喻的一种,侧重于“喻”的喻体和本体相似的关系,借代的借体和本体是相关的关系。借体与本体之间没有相似点。

②借喻可以换成明喻,借代不能。2.怎样区分设问和反问9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而借用与它有密切关系的事物来代替,或用事物的局部代替整体,就是借代。借代可使语言简洁、生动、形象化,唤起读者的联想。例子(1):巾帼不让须眉。(以「巾帼」借代女人、「须眉」借代男人。)例子(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杜甫(以「朱门」借代富贵之家、「死骨」借代尸体。)例子(3):过尽千帆皆不是。《梦江南》.其二温庭筠(以「帆」借代帆船。)例子(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陶潜(以「黄发」借代老人、「垂髫」借代小孩。)例子(5):她希望长大后当白衣天使。白衣天使,代之护士。借代10

4.怎样区别排比和反复排比句至少是三个句子,反复句是两个以上的句子。排比句的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有共同的词语。反复句是两种以上相同的语句重复,为了突出强调。如: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排比)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反复)。4.怎样区别排比和反复11常见的修辞手法具体答题思路1、比喻答题思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征,表达了(谁,什么样的)(哪些)感情。课内例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朱自清《春》)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优美姿态(1分),表达了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1分)。

常见的修辞手法具体答题思路1、比喻12课内例二: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老舍《济南的冬天》)文中出处: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冬天的济南”比作“蓝水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冬天的济南给人的清亮、空灵的感觉(1分),表达了作者对冬天的济南的喜爱之情(1分)。

课内例二:13期末考试试题: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第8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3分)

风儿一吹,每朵花都像一只火红的蝴蝶张开了翅膀,扇动着,奋争着,仿佛急欲挣脱枝头,翩翩飞去。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传神地描绘了绽放的三角梅被风吹动时鲜艳如火、活力无限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三角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期末考试试题: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第8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14课外例三:那亿万棵宁死不屈、双拳紧握的枯杨,似一尊巍然耸立的雕塑。选句出处:他们让战友落泪,他们让敌人尊敬,那亿万棵宁死不屈、双拳紧握的枯杨,似一尊巍然耸立的雕塑。一看到他们,就会想起岳飞,想起袁崇焕,想起谭嗣同,想起无数中国人的气节,一种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的气节。答: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胡杨死后依然挺立的悲壮姿态,表现了胡杨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的气节。

课外例三:152、拟人答题思路: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使……人格化,生动地描绘了……特点或情态,表达了(谁,什么样的)(哪些)感情。课内例一: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朱自清《春》)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使小草人格化,生动地描绘了春天到来时小草生长的可爱姿态(1分),表达了作者对小草的喜爱之情(1分)。2、拟人16课内例二: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朱自清《春》)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果树人格化,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果树之花争相斗艳的姿态,表达了作者对春花的喜爱之情。

课内例二:17课外例三:

霜风击倒,挣扎爬起;沙尘掩盖,奋力撑出。选句出处:霜风击倒,挣扎爬起;沙尘掩盖,奋力撑出。他们为精神而从容就义,他们为信念而慷慨赴死。虽断臂折腰,仍坚挺着那一副铁铮铮的风骨;虽伤痕累累,仍显现着那一腔硬朗朗的本色。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胡杨人格化,形象地描绘了胡杨与霜风和沙尘抗争的姿态,表现了胡杨顽强的精神和硬朗的本色。课外例三:183、排比答题思路:使文章的节奏感更强,气势更强烈,强调(什么)内容,或突出(什么)感情。课内例一: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谁是最可爱的人》)

答: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文章的节奏感更强,气势更强烈,强调了志愿军战士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对志愿军战士的赞美之情。3、排比19课外例二:静物是凝固的美,动景是流动的美;直线是流畅的美,曲线是婉转的美;喧闹的城市是繁华的美,宁静的村庄是淡雅的美。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只要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有一颗感悟美的心灵。答: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文章的节奏感更强,气势更强烈,强调了美无处不在的特点。课外例二:204、夸张答题思路:突出了(什么事物)的(什么特点),使(什么形象)更加鲜明,使人印象深刻。课内例一:例句: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了。(老舍《骆驼祥子》)

答: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天气的酷热,使北京的夏天给人的热的感觉更加鲜明,使人印象深刻。

4、夸张21课外例二:

……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答: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场地小的特点,使场地的小表达得更加鲜明,使人印象深刻。

课外例三: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注:根据具体语境回答)答①: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她不胜酒量的特点,使她不善喝酒的特点更加鲜明,使人印象深刻。答②:……突出地表现了她面对幸福突然来临时的感觉,使她的陶醉感表现得更加鲜明,使人印象深刻。

课外例二:225、反问: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更有力地强调_____(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的意思),语气更强烈,发人深省,激发读者思考。6、反复: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的表现了______(句子描绘的内容),强烈地表达了_______(句子表达的情感)。5、反问: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更有力地强调_____(237、设问:运用设问,引出/强调_______(提问的内容)+引起读者思考和注意,吸引读者阅读兴趣。8、对偶:运用对偶,把

的意思表达得更完整、透彻,增强语言的音乐美、节奏感和感染力。9、借代:运用借代,突出人/事物的特点/特征,使意思表达更加典型/形象/生动。7、设问:运用设问,引出/强调_______(提问的内容)2410、引用:通过引用

的(名言或警句或资料等),使表达的内容增强说服力。11、反语:运用反语的形式,突出强调了

的意思。

10、引用:通过引用的(名言或警25修辞

初中阶段要求学生辨析、运用的修辞格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等八种,教材中常出现的修辞格还有借代、引用、反语等。对要求掌握的修辞格,首先要熟记其定义、理解其要点。修辞初中阶段要求学生辨析、运用的修辞格26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27

(1)明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类似的关系,说甲(本体)像(喻词)乙(喻体)。常用:像、好像、仿佛、好比、仿佛……似的等喻词来联系。例如:湖面像是镜子。(2)暗喻又称为“隐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说甲(本体)是(喻词)乙(喻体)。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比如:下大雨了,他没带伞,结果成了落汤鸡。(3)借喻是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如: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再也说不出话。(1)明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28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大或缩小。比如:老爷子小心,别顾着说话——看掉下来把屁股摔成两半!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29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如: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如: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7、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307、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8、反问: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如: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9、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该记住这一真理。10、借代: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替整体。如:①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②

“先生,给现钱,袁世凯不行么”?③“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还有千千万万个李公朴”。7、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3111、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11、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32学习修辞方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把有“像”“好像”的句子都看成比喻句。在多数情况下,“像”“好像”“仿佛”表示比喻,但是要注意以下情况不是比喻:

①表示推测、揣度的。如: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②表示例举。如:攀枝花有很多风景优美的去处,像二滩水库、米易溶洞。

③表示想象。托起它,好像世界上的一切生命都在我掌中似的。学习修辞方法要注意以下几点1.不要把有“像”“好像”的句子332.怎样区分设问和反问设问和反问都是有疑而问,但是设问是自问自答,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则是问而不答,以加强语气。如: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设问)

难道你就觉得只是树?(反问)3.借喻和借代的不同

①借喻是比喻的一种,侧重于“喻”的喻体和本体相似的关系,借代的借体和本体是相关的关系。借体与本体之间没有相似点。

②借喻可以换成明喻,借代不能。2.怎样区分设问和反问34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而借用与它有密切关系的事物来代替,或用事物的局部代替整体,就是借代。借代可使语言简洁、生动、形象化,唤起读者的联想。例子(1):巾帼不让须眉。(以「巾帼」借代女人、「须眉」借代男人。)例子(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杜甫(以「朱门」借代富贵之家、「死骨」借代尸体。)例子(3):过尽千帆皆不是。《梦江南》.其二温庭筠(以「帆」借代帆船。)例子(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陶潜(以「黄发」借代老人、「垂髫」借代小孩。)例子(5):她希望长大后当白衣天使。白衣天使,代之护士。借代35

4.怎样区别排比和反复排比句至少是三个句子,反复句是两个以上的句子。排比句的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有共同的词语。反复句是两种以上相同的语句重复,为了突出强调。如: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排比)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反复)。4.怎样区别排比和反复36常见的修辞手法具体答题思路1、比喻答题思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征,表达了(谁,什么样的)(哪些)感情。课内例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朱自清《春》)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优美姿态(1分),表达了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1分)。

常见的修辞手法具体答题思路1、比喻37课内例二: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老舍《济南的冬天》)文中出处: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冬天的济南”比作“蓝水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冬天的济南给人的清亮、空灵的感觉(1分),表达了作者对冬天的济南的喜爱之情(1分)。

课内例二:38期末考试试题: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第8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3分)

风儿一吹,每朵花都像一只火红的蝴蝶张开了翅膀,扇动着,奋争着,仿佛急欲挣脱枝头,翩翩飞去。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传神地描绘了绽放的三角梅被风吹动时鲜艳如火、活力无限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三角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期末考试试题: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第8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39课外例三:那亿万棵宁死不屈、双拳紧握的枯杨,似一尊巍然耸立的雕塑。选句出处:他们让战友落泪,他们让敌人尊敬,那亿万棵宁死不屈、双拳紧握的枯杨,似一尊巍然耸立的雕塑。一看到他们,就会想起岳飞,想起袁崇焕,想起谭嗣同,想起无数中国人的气节,一种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的气节。答: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胡杨死后依然挺立的悲壮姿态,表现了胡杨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的气节。

课外例三:402、拟人答题思路: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使……人格化,生动地描绘了……特点或情态,表达了(谁,什么样的)(哪些)感情。课内例一: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朱自清《春》)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使小草人格化,生动地描绘了春天到来时小草生长的可爱姿态(1分),表达了作者对小草的喜爱之情(1分)。2、拟人41课内例二: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朱自清《春》)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果树人格化,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果树之花争相斗艳的姿态,表达了作者对春花的喜爱之情。

课内例二:42课外例三:

霜风击倒,挣扎爬起;沙尘掩盖,奋力撑出。选句出处:霜风击倒,挣扎爬起;沙尘掩盖,奋力撑出。他们为精神而从容就义,他们为信念而慷慨赴死。虽断臂折腰,仍坚挺着那一副铁铮铮的风骨;虽伤痕累累,仍显现着那一腔硬朗朗的本色。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胡杨人格化,形象地描绘了胡杨与霜风和沙尘抗争的姿态,表现了胡杨顽强的精神和硬朗的本色。课外例三:433、排比答题思路:使文章的节奏感更强,气势更强烈,强调(什么)内容,或突出(什么)感情。课内例一: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谁是最可爱的人》)

答: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文章的节奏感更强,气势更强烈,强调了志愿军战士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对志愿军战士的赞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