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三峨乡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四川省眉山市三峨乡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四川省眉山市三峨乡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右图为某动物精巢内四类细胞中的DNA、染色单体、染色体含量,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a类细胞将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B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b类细胞 Cc类细胞为有丝分裂中期细胞 Dd类细胞有可能正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参考答案:D2. 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进化来源:Zxxk.ComB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频

2、率之和为1C基因型 Aa 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 基因的频率大于 a 基因的频率D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参考答案:B3. 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含量关系“c=a+b,且ab”的是()A. a非必需氨基酸种类、b必需氨基酸种类、c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B. a线粒体的内膜面积、b线粒体的外膜面积、c线粒体膜面积C. a各细胞器的膜面积、b细胞核的膜面积、c生物膜系统的膜面积D. a叶肉细胞的自由水、b叶肉细胞的结合水、c叶肉细胞总含水量参考答案:C本题考查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线粒体结构、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及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要求考生理

3、解相关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其中必需氨基酸有8种,其他为非必需氨基酸,A不符合题意;线粒体具有双层膜结构,其内膜向内凸起形成嵴,大大增加了内膜面积使内膜面积大于外膜面积,B不符合题意;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细胞器膜与核膜组成,C符合题意;细胞内的水只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存在形式,活细胞内自由水的含量远多于结合水,D不符合题意。4. 下图中表示的是生物体内3种有机分子的结构。其中仅存在于植物细胞中。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存在于所有植物细胞 B中含有与中a类似的结构C细胞中没有就不能产生 D中含有密码子参考答案:B5. 下图表示A

4、、B两妇女在1到5月血浆中人乳头瘤状病毒抗体的相对含量。下列对曲线图的解释不成立的是A.妇女A的非特异性免疫较妇女B强B.两人均在4月份感染了人乳头瘤状病毒C.妇女A曾经感染过人乳头瘤状病毒D.人乳头瘤状病毒疫苗刺激妇女A机体产生了相应的记忆细胞参考答案:A6. 下列有关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某些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BHIV(病毒)的核酸中,有5种碱基C组成DNA、ATP和磷脂分子的元素种类相同DDNA一条链上相邻的碱基A与T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参考答案:C考点: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核酸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分析:生物类型核酸种类遗传物质实

5、例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真核生物DNA和RNADNA玉米、小麦、人原核生物乳酸菌、蓝藻无细胞结构的生物DNA病毒DNADNA噬菌体RNA病毒RNARNA烟草花叶病毒 解答:解:A、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A错误;B、HIV(病毒)的核酸中,只有A、G、C、U4种碱基,B错误;C、组成DNA、ATP和磷脂分子的元素种类相同,都是由C、H、O、N、P5种元素,C正确;D、DNA一条链上相邻的碱基A与T是通过脱氧核糖一磷酸一脱氧核糖连接的,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生物的遗传物质,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细胞结构的生物遗传物质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者RNA本题还考查DNA分子

6、结构特点,要求考生熟记DNA分子结构特点,明确单链中相邻的碱基A与T是通过脱氧核糖一磷酸一脱氧核糖连接的7. 下列关于生物体成分和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神经元上兴奋的产生和传导过程与某些无机盐有关B细胞分化、衰老和癌变都会导致细胞形态发生变化C破坏水绵的核仁会影响核糖体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D颤藻在有丝分裂前后,染色体数目一般不发生改变参考答案:D【考点】51:细胞的分化;1U: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27: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分析】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

7、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2、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则蛋白质合成的越旺盛,核糖体数量越多,核仁越明显【解答】解:A、神经元上兴奋的产生和传导过程主要与钠离子、钾离子有关,A正确;B、细胞分化、衰老和癌变都会导致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B正确;C、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有关,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因此则破坏核仁会影响核糖体的形成和蛋白质的合成,C正确;D、颤藻为原核生物,不进行有丝分裂,也没有染色体,D错误故选:D8. 研究人员给中风小鼠脑内移植的神经干细胞并注射了3K

8、3AAPC化合物。一个月后对小鼠进行测试,发现神经干细胞发育成的神经元数量增多,小鼠的运动和感觉功能明显恢复。对此研究分析正确的是A. 大多数神经干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神经细胞的2倍B. 神经干细胞发育为功能正常的神经细胞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C. 植入神经干细胞的数量和注射3K3AAPC化合物的浓度是该实验的自变量D. 神经干细胞发育为神经细胞过程中,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种类、数量发生了稳定性改变参考答案:D大多数神经干细胞处在分裂间期,所以染色体数目与神经细胞相等,A项错误;神经干细胞发育为完整个体才能体现细胞全能性,B项错误;植入神经干细胞的数量和注3K3A-APC化合物的浓度是该实验的无关变量,

9、C项错误;神经干细胞发育为神经细胞过程中,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种类、数量发生稳定性改变,比如出现能识别神经递质的蛋白质,D项正确。9. 下列利用菜花进行“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采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反复溶解与析出DNA的方法可去除部分杂质B. 在切碎的菜花中加入一定量的洗涤剂和食盐,充分研磨,过滤后弃去滤液C. 用蒸馏水将NaCl溶液浓度调至0.14mol/L,用单层滤纸过滤获取析出物D. 将白色丝状物溶解在NaCl溶液中,加人二苯胺试剂后震荡,观察颜色变化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DNA在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是随着氯化钠的浓度变化而改变的,利用该原理可以进行DN

10、A的粗提取,故A正确;提取菜花的DNA时,在切碎的洋葱中加入一定的洗涤剂和食盐,进行充分的搅拌和研磨,过滤后收集研磨液,故B错误;随着NaCl溶液浓度降低,DNA析出,用多层纱布过滤,取纱布上 DNA的黏稠物,故C错误;将白色丝状物溶解在NaCl溶液中,加人二苯胺试剂后沸水溶中加热5min,观察颜色变化,故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10. 如图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图中ag为物质,为反应过程,物质转换用实线表示,能量传递用虚线表示)。下列

11、判断错误的是()A. 图中表示水分的吸收,表示水的光解B. c为ATP,f为HC. 将b物质用18O标记,最终在(CH2O)中能检测到放射性D. 绿色植物能利用a物质将光能转换成活跃的化学能参考答案:B【分析】题图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图中a为叶绿素,b是氧气,f是NADP+,e是NADPH或H,c是ATP,d是ADP,g为CO2。【详解】土壤中的水分经过过程进入植物体,因此过程表示水分的吸收,水经过过程,生成氧气和H,所以过程表示水的光解,A正确;d+pic,而c用于C3的还原,所以c为ATP,d是ADP。e也可用于C3的还原,所以e为H,B错误;b物质为氧气,用18O标记氧气,氧气

12、首先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生成H218O。这些H218O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生成C18O2,最后C18O2参与光合作用,最终生成(CH218O),C正确;a物质为叶绿素,叶绿素能够吸收光能,并将光能转变成ATP和H中的化学能,D正确。故选B。【点睛】根据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的变化推断图中各字母代表的物质,进而推断不同序号表示的生理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1. 培养人细胞与小鼠细胞的融合细胞发现,细胞会随机丢失来自人细胞的染色体,在仅含有人的1号染色体的融合细胞中,合成出人的尿苷单磷酸激酶。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A与人或小鼠细胞相比,融合细胞发生了遗传物质的改变B研究方法中需要选择适当的培养基和细胞融

13、合诱导技术C细胞融合所依据的原理是细胞膜的功能特性D这种研究可能发现人的某一特定基因与特定染色体的关系参考答案:C12. 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 代谢旺盛的真核细胞,核孔的数目一般较多B. 溶酶体可以合成和分泌多种酸性水解酶C. 蓝藻细胞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D. 核糖体、高尔基体、内质网都能发生生成水的反应参考答案:AD【详解】代谢旺盛的细胞核孔数目多,有利于蛋白质和RNA的进出,A正确;水解酶在核糖体中合成的,B错误;蓝藻是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但是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核糖体中发生了脱水缩合过程,高尔基体中形成纤维素的过程中有水的生

14、成,内质网中有机物的合成过程中也有水的生成,D正确。13. 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是()A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B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C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D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参考答案:A【考点】孟德尔遗传实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和验证【分析】孟德尔分离定律的实质是杂合子在减数分裂时,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去,独立地遗传给后代【解答】解:A、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一般用测交的方法,即杂合子与隐性个体杂交,A正确;B、显隐性不容易区分,容易导致统计错误,影响实验结果,B

15、错误;C、所选相对性状必须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如果受两对或多对等位基因控制,则可能符合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D、不遵守操作流程和统计方法,实验结果很难说准确,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孟德尔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14. 将染色体上全部DNA分子双链经32P标记的雄性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数为20)置于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A若减数分裂结束,则产生的子细胞中有5对同源染色体,每条都含32PB若进行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则产生的子细胞中含20条染色体,其中10条含32PC若进行减数分裂,则每个减后期细胞中均含2个

16、Y染色体且都含32PD若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则分裂中期细胞的染色体上共有40个DNA分子且都含32P参考答案:D15. 某男子表现型正常,但其一条14 号和一条21 号染色体相互连接形成一条异常染色体,如图甲。减数分裂时异常染色体的联会如图乙,配对的三条染色体中,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任一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所示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B观察异常染色体应选择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C如不考虑其他染色体,理论上该男子产生精子有8 种D该男子与正常女子婚配能生育染色体组成正常的后代参考答案:D16.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下列关于细胞基本共性的描述正确的是均具有

17、磷脂双分子层与蛋白质构成的膜结构 ATP是所有细胞均可直接利用的能量来源 都具有核糖体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机器” 在亲、子代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所有细胞共用一套密码子 病毒和其它生物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 A B C D 参考答案:D17. 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减数分裂包括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B所有的生物都可以进行减数分裂C减数分裂产生有性生殖细胞D减数分裂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减半参考答案:B【考点】61:细胞的减数分裂【分析】1、减数分裂:特殊的有丝分裂,形成有性生殖细胞 2、减数分裂的实质: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3、减数分裂的结果

18、:新细胞中染色体数减半【解答】解:A、减数分裂的特点是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A正确;B、只有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才可以进行减数分裂,B错误;C、减数分裂可形成有性生殖细胞,C正确;D、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因此其形成的成熟生殖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减半,D正确故选:B18. 表是退耕还林后,某生态系统在20年内群落自然演替所经历的“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中优势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情况(单位:株/平方米)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第1年第5年第10年第15年第20年物种a510200物种b12533物种c01386A物种a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在第15年内种

19、群密度上升与种间竞争低有关B第110年内,物种b逐渐成为优势物种的原因与其植株高度大于物种a有关C第120年内,该生态系统中物种的丰富度先不断升高然后再逐渐降低D第1015年内,物种a逐渐消失的原因可能与其不能适应弱光环境有关参考答案:C【考点】F6:群落的演替【分析】分析表格:表中是退耕还林后,某生态系统在20年内群落自然演替所经历的“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中优势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情况,其中物种a、物种b和物种c的种群密度都先升高后降低,但物种a的变化先于物种b,而物种b的变化先于物种c【解答】解:A、第15年内,物种a密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种间竞争低,该种群能获得较多的光照,

20、A正确;B、第110年内,物种b逐渐成为优势物种,主要与其植株高度大于物种a,获取更多光照的优势有关,B正确;C、表中只列举了3个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情况,据此不能判断该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情况,C错误;D、第1015年内,由于多年生草本和灌木的遮盖,物种a获得的光照较少,因此不能适应环境而逐渐消失,D正确故选:C19. 如图是一低等海洋动物完成某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受到各种刺激,便能引起的反应Bb处给予适宜刺激,引起的反应属于反射C兴奋每传递一次都会导致突触前膜的面积减少D图中有三个神经元,a处兴奋传导的速率大于c处参考答案:D【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神经冲动

21、的产生和传导【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某低等海洋动物完成某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根据a上的神经节或处突触结构可以判断,为感受器,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为效应器,能作出一定的反应;为突触结构【解答】解:A、不同的感受器有适宜的刺激种类,不能对各种持久都能发生反应,不同的感受器也有不同的刺激值,刺激强度太弱,不能引起感受器的兴奋,A错误;B、反射活动需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因此b处给予适宜刺激,引起的反应不属于反射,B错误;C、神经递质在突触小泡中,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时将神经递质胞吐到突触间隙中,因此兴奋每传递一次都会导致突触前膜的面积增加

22、,C错误;D、由图可知,图中有三个神经元,四个突触,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上的传导速度大于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速度,因此a处兴奋传导的速率大于c处,D正确故选:D20. 下图为某高等生物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模式图,、表示染色体片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图甲细胞处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此时不进行核DNA的复制B. 由图可以看出分裂过程中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交换C. 若两图来源于同一个精原细胞,则图乙是图甲细胞分裂形成的D. 图甲所示细胞若继续分裂可能会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参考答案:C图甲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一个平面上,是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图像,而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的复

23、制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A错误。图甲中含有I片段的染色体颜色明显不同,说明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发生了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B正确。图乙产生的子细胞中的染色体和图甲中的颜色不同,说明应是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的,C错误。图甲中因为发生了交叉互换,而此片段上可能有等位基因,所以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可能会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D正确。点睛:对于细胞分裂图像的判断,首先看是否有同源染色体,没有是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的图像,再根据染色体行为判断具体哪个时期。如果有同源染色体,看染色体行为,若存在同源染色体联会、分离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图像,如果没有应是有丝分裂图像。21. 下列最有

24、可能反映红绿色盲症的遗传图谱是(注:表示正常男女,表示患病男女) 参考答案:答案:B22. 某岛屿栖息着狐和野兔,生态系统相对稳定。后有人登岛牧羊,捕食狐和野兔,狐也捕食羊羔。第5年,岛上狐濒临灭绝,但野兔的数量大大超过人登岛前的数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人登岛前岛屿上只存在两个种群 B. 5年间野兔的种内斗争逐渐减弱C. 狐的存在对于羊和野兔始终不利 D. 5年后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减少参考答案:D【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种间关系、种群数量的变化、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依题意可知:人登岛前,岛屿上除了狐和野兔这两个种群外,还存在

25、着其他生物种群,A错误;5年间,野兔因其天敌(狐)的数量减少而导致其数量不断增加,加之食物和空间等条件有限,因此野兔的种内斗争逐渐增强,B错误;狐所吃掉的大多数是羊和野兔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了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C错误;流经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该生态系统的绿色植物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第5年,岛上狐濒临灭绝,但野兔的数量大大超过人登岛前的数量,因此5年后,该生态系统的植被会因野兔的过度啃食而减少,进而导致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减少,D正确。【点睛】本题是一道信息题,主要考查学生能否将“新信息”与“所学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对知识进行整合和迁移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从题意

26、中提取有效信息:“人登岛牧羊,捕食狐和野兔,狐也捕食羊羔”、“第5年,岛上狐濒临灭绝,但野兔的数量大大超过人登岛前的数量”,围绕“提取的有效信息”进行发散思维,结合所学“种间关系、种群数量的变化、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等知识展开联想,不难作出正确的判断。23. 下列有关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 分生组织细胞的呼吸速率通常比衰老组织细胞的呼吸速率小B. 若细胞既不吸收O2也不放出CO2,说明该细胞没有进行呼吸作用C. 适当降低氧浓度可降低果实的有氧呼吸速率并减少有机物的消耗D. 只利用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时,吸收O2与释放CO2的摩尔数不同参考答案:C【分析】有氧呼吸是把有机物彻底氧化分

27、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无氧呼吸的产物有的是酒精和二氧化碳,有的是乳酸。【详解】分生组织细胞分裂旺盛,消耗能量多,细胞呼吸速率高,衰老组织代谢弱,呼吸速率低,A错误。若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则细胞既不吸收O2也不放出CO2,B错误。在生产应用上,适当降低氧浓度可降低果实的有氧呼吸速率并减少有机物的消耗,C正确。只利用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时,吸收O2与释放CO2的摩尔数相等,D错误。24. 下图为体液免疫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都需要细胞膜糖被的参与,过程主要发生在内环境中B骨髓造血干细胞可分化成B细胞,不能分化成T细胞C一个效应B细胞可以产生多种相应的抗体D机体再

28、次受到同种抗原刺激可在短时间内发生反应,因为过程可迅速完成参考答案:A25. 下图表示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的从属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甲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在理想状态下加的数量增长曲线为J型B. 乙数量达到K值后其增长速率最大C. 丙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的D. 丁具有多样性,其多样性的形成不受无机环境影响参考答案:C据图分析,甲是个体,乙是种群,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错误;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其增长速率为0,B错误;丙是生物群落,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的,C正确;丁表示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受无机环境的影响,D错误。26. 右图表示人体部分组织

29、,A、B、C表示细胞外液,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结构2的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B和CB体液就是指A、B、C中的液体C食用含碱性物质的食物时,A的pH仍可维持稳态D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会导致A渗透压降低,引起组织水肿参考答案:B27. 下面为某哺乳动物减数分裂过程的示意图,其中?代表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是初级精母细胞,其核DNA数是染色体数的2倍B. 中可发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C. 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相同,基因组成也相同D. 异常的原因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参考答案:D因由分裂成的、的两个细胞大小不等,为极体和次级卵母细胞,故是初级卵母细胞,已完成DNA复制,其

30、核DNA数是染色体数的2倍,A错误;、依次为极体和次级卵母细胞,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错误;是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的极体,染色体数目相同,基因组成也相同,是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的极体,由于中染色体多了一条,故的染色体数少一条,和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和基因组成都不相同,C错误;异常的原因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未分离,也可能是四分体时期含B和b的片段交换,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B和b的染色单体都移向一极形成的,D正确,所以选D。【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减数分裂过程的图像、染色体的变化,还要对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异常行为能进行准确的分析,

31、才能判断选项的正误。28. 不同的肺炎双球菌具有不同的表面抗原。给大鼠同时注射S型和R型两神肺炎双球菌,一段时间后,从大鼠体内分离出浆细胞并单独培养提取该大鼠的血清(不含S型和R型细菌)和每一个浆细胞的单独培养液并分别保存,随后的实验最可能出现的是A大鼠的血清与浆细胞的单独培养液混合后,将会产生免疫反应B把不同浆细胞的培养液混合,将出现免疫反应C每一种培养液只能使一种肺炎双球菌失去感染力D向大鼠血清中加入上述两种肺炎双球菌,只有一种出现凝集现象参考答案:C【知识点】免疫调节解析:给大鼠注射S型和R型两神肺炎双球菌后,大鼠体内会产生抗R菌和S菌的抗体,血清及浆细胞的培养液中没有R菌和S菌,因面不

32、会出现免疫反应;一种浆细胞只能产生一种特异性抗体,因而一种培养液只能使一种肺炎双球菌失去感染力。【思路点拨】抗原与相应的抗体才能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29. 如图是下丘脑及其直接或间接支配的有关腺体之间的关系示意图(“”表示促进,“”表示抑制),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中c为下丘脑,b为下丘脑直接支配的腺体B某种b的分泌物与a的某种分泌物在生理效应上表现为协同作用Ca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Dc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但不具有分泌功能参考答案:B30. 下列能在人体内环境中进行的生理过程是A. 丙酮酸分解成CO2和HB. 抗体的合成及加工C. 肝炎病毒的增殖D. 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

33、结合参考答案:D【分析】考点是内环境,涉及细胞呼吸、蛋白质合成加工、病毒增殖和免疫的知识,综合考查知识应用和分析能力。【详解】丙酮酸分解成CO2和H是在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中, A错误.抗体的合成及加工发生在细胞质中,由核糖体和内质网等细胞器完成,B错误.病毒离不开活细胞,肝炎病毒的增殖是在宿主细胞中完成的,C错误.抗体分布在细胞外液,所以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是在细胞外,D正确.【点睛】细胞是代谢的基本单位,人体绝大多数化学反应都发生在细胞中;抗体分布在细胞外液中,主要是血浆中,所以抗体发挥作用的免疫为体液免疫。31. 一个全部由基因型为Aa的碗豆植株组成的种群,经过连续n次自交,获

34、得的子代中Aa的频率为()n,AA和aa的频率为。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可以肯定该种群在这些年中( )A发生了隔离 B发生了自然选择 C没有发生生物进化 D没有发生基因型频率改变参考答案:C32. (08江苏卷)亚硝酸盐可使DNA的某些碱基脱去氨基,碱基脱氨基后的变化如下:C转变为U(U与A配对),A转变为I(I为次黄嘌呤,与C配对)。现有一DNA片段为,经亚硝酸盐作用后,若链中的A、C发生脱氨基作用,经过两轮复制后其子孙代DNA片断之一为参考答案:答案:C解析: 经亚硝酸盐作用后,若链中的A、C发生脱氨基作用,则链转变成-IGTUG-。第一次复制后成为-IGTUG- ,第二次复制后则成为-I

35、GTUG- 和-CCAAC- 。 -CCAAC- -CCAAC- -GGTTG-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基因突变和DNA的复制。注意:题中为化学诱变,诱变剂是亚硝酸盐,诱变后发生了碱基替换,但复制过程仍是半保留方式,仍遵循碱基互补配对。33. 某观赏植物,纯种蓝色植株与纯种红色植株杂交,所获F1均蓝色。F1自交,F2为9蓝6紫1红。若向F2中的紫色植株用红色植株授粉,则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A2紫1红B2红1蓝 C3紫2红D3紫1蓝参考答案:A34.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生物的变异为进化提供原始材料,并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B.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不断进化

36、C.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D.长期地理隔离可能造成不同种群基因库组成上发生显著差异参考答案:D35. 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曲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 B种群增长率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而按一定的比例下降 C“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与时间无关 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限制参考答案:B36. 下面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植物叶表皮气孔时的几个操作步骤要把显微镜视野下的图象从如图中的甲转为乙,规范的操作步骤是()移动载玻片 调节光圈和反光镜 转动转换器 转动细准焦螺旋 转

37、动粗准焦螺旋ABCD参考答案:A【考点】细胞观察实验【分析】图中可以看出,甲中细胞小,乙中细胞大,并且可以看出乙图是甲中左下角细胞的放大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选好目标:一定要先在低倍显微镜下把需进一步观察的部位调到中心,同时把物象调节到最清晰的程度,才能进行高倍显微镜的观察2转动转换器,调换上高倍镜头,转换高倍镜时转动速度要慢,并从侧面进行观察(防止高倍镜头碰撞玻片),如高倍显微镜头碰到玻片,说明低倍镜的焦距没有调好,应重新操作3调节焦距:转换好高倍镜后,用左眼在目镜上观察,此时一般能见到一个不太清楚的物象,可将细准焦螺旋逆时针移动约0.51圈,即可获得清晰的物象(切勿用粗调节器)【解答】解

38、:分析图可知,乙图气孔是甲图左下角气孔的放大,因此在使用高倍镜时,首先将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的气孔移到视野的中央,即将装片想左下方移动;然后转动转换器,移走低倍镜,换上高倍镜;换上高倍镜后视野会变暗,此时可以调节光圈或反光镜;最后微调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即可故选:A37. 将重量相同的小麦幼苗置于装满含有植物必需全部矿质元素的培养液甲、乙两支试管中,都用较强的光照射,只是把甲试管置于15,乙试管置于20的条件下,培养若干天,结果乙试管中小麦幼苗重量比甲试管的增加较多,原因是( )A、甲的幼苗光反应产物少,限制了CO2的固定,形成有机物少B、乙的幼苗光反应产物多,有利于CO2的固定,形成有机物多C

39、、乙的温度较高,能提高酶的催化效率,促进光合作用,形成有机物多D、甲的温度较低,限制了光反应,合成有机物多参考答案:C38. 现有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体内一个处于有丝分裂时期的细胞a和男性红绿色盲患者体内一个减数分裂时期的细胞b,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细胞有丝分裂中期与b细胞后期的色盲基因数目可能相同Ba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与b细胞中期的染色单体数目相同Ca细胞有丝分裂中期与b细胞末期的染色体组数目不同Da细胞有丝分裂后期与b细胞前期的DNA数目不同参考答案:A【考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分析】1、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B、b表示),则男性红绿色盲患者的基因

40、型为XbY,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基因型为XBXb2、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染色单体数目变化:结 构时 期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有丝分裂间期2n04n2n4n分裂期前、中期2n4n4n后期2n4n4n04n末期4n2n04n2n减数分裂间期2n04n2n4n减前、中期2n4n4n后期2n4n4n末期2nn4n2n4n2n减前、中期n2n2n后期n2n2n02n末期2nn02nn【解答】解:A、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中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含有2个色盲基因,而男性红绿色盲患者中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含有2个或0个色盲基因,A正确;B、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中处于有丝分裂

41、前期的细胞含有92条染色单体,而男性红绿色盲患者中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含46条染色单体,B错误;C、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中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而男性红绿色盲患者中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含有21个染色体组,C错误;D、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中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DNA数目为92个,而男性红绿色盲患者中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DNA数目也为92个,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染色单体数目变化规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39. 除了温度和pH对酶活性

42、有影响外,一些抑制剂也会降低酶的催化效果。图1为酶作用机理及两种抑制剂影响酶活性的机理示意图,图2为相同酶溶液在无抑制剂、添加不同抑制剂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非竞争性抑制剂降低酶活性的机理与高温、低温对酶活性抑制的机理相同B. 据图可推测,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具有类似结构而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C. 底物浓度相对值大于15时,限制曲线甲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酶浓度D. 曲线乙和曲线丙分别是在酶中添加了竞争性抑制剂和非竞争性抑制剂的结果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分析题图:图1中的竞争性抑制剂和底物争夺酶的同一活性部位,使酶和底物的结合机会减少,从而降

43、低酶对底物的催化反应速率,而非竞争性抑制剂和酶活性位点以外的其他位点结合,通过改变酶的结构,从而使酶失去催化活性,降低酶对底物的催化反应速率图2中的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三条曲线中,底物浓度较低时,曲线甲的反应速率最高,表示未加入抑制剂时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曲线;加入竞争性抑制剂后酶对底物的结合机会降低,但升高底物浓度后酶和底物的结合机会又会升高,其催化反应速率又升高,可知曲线乙是表示加入竞争性抑制剂时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曲线;加入非竞争性抑制剂后酶会失去催化活性,降低酶对底物的催化反应速率,可知曲线丙是表示加入非竞争性抑制剂时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曲线解:A、非竞

44、争性抑制剂与酶活性位点以外的其他位点结合,通过改变酶的结构使酶的活性受到抑制,高温会使酶的空间结构破坏使酶的活性受到抑制,但低温只是抑制酶的活性,酶在低温下酶的空间结构没有改变,A错误;B、竞争性抑制剂和底物能够争夺酶的同一活性部位,说明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可能具有类似结构,B正确;C、底物浓度相对值大于15时,曲线甲中的酶促应速率随着底物浓度的不再增加,表明此时底物浓度不再是限制酶促反应的因素,此后限制曲线甲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酶浓度,C正确;D、由以上分析知,曲线乙是表示加入竞争性抑制剂时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曲线,曲线丙是表示加入非竞争性抑制剂时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曲线,

45、D正确故选:A考点:酶的特性40. 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从消化道腔中进入内环境 B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变化而变化 C在内环境中可发生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D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维持的参考答案:D二、 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41. 转基因植物油是由转基因植物通过压榨或浸出法加工制得的,因其出油率高而被采用。我国是植物油消费大国,每年都从国外进口大量的转基因植物油。(1)在培育转基因油料植物的过程中,基因操作需要的工具酶是_。在基因表达载体中,目

46、的基因的首端必须含有启动子,它是_ 的识别和结合位点。(2)请写出一种将目的基因导入油料植物细胞可以采用的方法:_ _。若受体细胞为植物体细胞,可采用_ _技术获得转基因植物体,该技术所依据的原理是_ _。(3)若要检测(2)中获得的植物细胞染色体上是否含有目的基因,可采用_ _ 技术。(4)若利用蛋白质工程继续提高油料植物的出油率,其设计流程应从预期的 出发,设计预期的_ _结构,推测出应有的_序列,然后找到相对应的_ _ _序列,再用转基因技术改变现有性状。我国在种植转基因油料植物的同时仍保留原来非转基因油料植物等其他原有品种,这是依据生态工程中的_ _原理。参考答案:(1)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RNA聚合酶(2)农杆菌转化(基因枪或花粉管通道)法 植物组织培养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3)DNA分子杂交 (4)蛋白质功能 蛋白质 氨基酸 脱氧核苷酸 生物多样性42. 回答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相关问题。 质粒是基因工程中的一种常用的工具之一,经修饰改造后的质粒如下图七一1所示。PUC118上的Lacz基因编码半乳糖苷酶的一条多肽链,其表达产物与菌落颜色有关;经“修饰”后的“多克隆位点”位于LacZ基因之中。AmpR是抗氮卞青霉素基因。61PUC118上的基因AmpR作用的是:_“多克隆位点”中含有多种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如Hind,其切割后产生的DNA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