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一所学校2022-2023学年物理高三上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北京市十一所学校2022-2023学年物理高三上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北京市十一所学校2022-2023学年物理高三上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北京市十一所学校2022-2023学年物理高三上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2023高三上物理期中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

2、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图所示,人向右匀速推动水平桌面上的长木板,在木板翻离桌面以前,则( )A木板露出桌面后,推力将逐渐减小B木板露出桌面后,木板对桌面的压力将减小C木板露出桌面后,桌面对木板摩擦力将减小D推力、压力、摩擦力均不变2、如图所示,特战队员在进行训练时抓住一不可伸长的绳索,绳索的另一端固定,特战队员从高度一定的平台由静止开始下摆,悬点与平台在同一水平而上,在下摆过程中绳索始终处于绷紧状态,由于悬点位置不同,每次下摆的绳长可以发生变化,在到达竖直状态时特战队员松开绳索,特战队员被水

3、平抛出直到落地。(不计绳索质量和空气阻力,特战队员可看成质点,绳索与队员的运动轨迹在同一竖直面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绳索越长,特战队员落地时的水平位移越大B绳索越长,特战队员在到达竖直状态时绳索拉力越大C绳索越长,特战队员落地时的水平速度越大D绳索越长,特战队员落地时的速度越大3、如图所示,A、B两物体质量分别为mA=5kg和mB=4kg,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A=0.4和B=0.5,开始时两物体之间有一压缩的轻弹簧(不拴接),并用细线将两物体拴接在一起放在水平地面上现将细线剪断,则两物体将被弹簧弹开,最后两物体都停在水平地面上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在弹簧弹开两物体以及脱离弹簧

4、后两物体的运动过程中,两物体组成的系统动量不守恒B在弹簧弹开两物体以及脱离弹簧后两物体的运动过程中,整个系统的机械能守恒C在两物体被弹开的过程中,A、B两物体的机械能先增大后减小D两物体一定不会同时停在地面上4、如图所示,有一内壁光滑的高为H=5m、宽为L=1m的直立长方形容器,可视为质点的小球在上端口边缘O以水平初速度v0向左抛出正好打在E点,若球与筒壁碰撞时无能量损失,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为g=10m/s1则小球的初速度v0的大小可能是A1m/sB4m/sC6 m/sD9 m/s5、如图所示,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四辆车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的位移图象和速度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5、 )A甲车做曲线运动,乙车做直线运动B0t1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大于乙车的平均速度C在t2时刻丁车在丙车的前面D0t2时间内,丙、丁两车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6、如图所示,质量m=75kg的滑雪运动员在倾角=37的直滑道上由静止开始向下滑行的速度时间图象,图中的OA直线是t=0时刻速度图线的切线,速度图线末段BC平行于时间轴,运动员与滑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所受空气阻力与速度成正比,比例系数为k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g=10m/s2,sin37=0.6,cos37=0.8,则A物体开始时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直线运动,最后做匀速运动Bt=0时刻运动员的加速度大小为2m/s2C动摩擦

6、因数为0.25D比例系数k为15kg/s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7、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图像如图所示。已知两车在时并排行驶,则()A在时,甲车在乙车后B在时,甲车在乙车前C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D甲、乙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8、如图所示,物块P、Q紧挨着并排放置在粗糙水平面上,P的左边用一跟轻弹簧与竖直墙相连,物块P、Q处于静止状态;若直接撤去物块Q,P将向右滑动。现用一个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的水平拉力F向右拉Q,直至拉动Q;

7、那么在Q被拉动之前的过程中,弹簧对P的弹力的大小、地面对P的摩擦力的大小、P对Q的弹力的大小、地面对Q的摩擦力的大小的变化情况是A始终增大,始终减小B保持不变,保持不变C保持不变,增大D先不变后增大,先增大后减小9、小船横渡一条两岸平行的河流,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大小不变,船头始终垂直指向河的对岸,水流速度方向保持与河岸平行,若小船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则( ) A越接近河岸水流速度越大B越接近河岸水流速度越小C小船渡河的时间会受水流速度变化的影响D小船渡河的时间不会受水流速度变化的影响10、如图甲所示,质量为m、电荷量为-e的粒子初速度为零,经加速电压U1加速后,从水平方向沿O1O2垂直进入偏转电

8、场已知形成偏转电场的平行板电容器的极板长为L,两极板间距为d,O1O2为两极板的中线,P是足够大的荧光屏,且屏与极板右边缘的距离为L不考虑电场边缘效应,不计粒子重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粒子进入偏转电场的速度大小为2eU1mB若偏转电场两板间加恒定电压U0,粒子经过偏转电场后正好击中屏上的A点,A点与上极板M在同一水平线上,则所加电压U0=U1d23L2C若偏转电场两板间的电压按如图乙所示作周期性变化,要使粒子经加速电场后在t0时刻进入偏转电场后水平击中A点,则偏转电场周期T应该满足的条件为T=Lnm2eU1(n=1,2,3.)D若偏转电场两板间的电压按如图乙所示作周期性变化,要使粒子经加速电场

9、并在t0时刻进入偏转电场后水平击中A点,则偏转电场电压U0应该满足的条件为U0=4nU1d2L2(n=1,2,3.)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8分。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不要求写出演算过程。11(6分)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了如下问题:把一开口向右、内壁光滑、深度为h=0.25m的小圆筒水平固定在桌面上,同时把一轻弹簧一端固定于小圆筒内部左端,没有外力作用时弹簧的另一端位于筒内如图甲所示,如果本实验的长度测量工具只能测量出筒外弹簧的长度l,现要测出弹簧的原长l0和弹簧的劲度系数,该同学通过改变所挂钩码的个数来改变l,作出F-l图线如图乙所示(1)由此图线可得出的

10、结论是_;(2)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N/m,弹簧的原长10=_m(3)该同学实验时,把弹簧水平放置与弹簧竖直悬挂放置相比较,优点在于_12(12分)用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做“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1)下面列出了一些实验器材:电磁打点计时器、纸带、带滑轮的长木板、垫块、小车和砝码、砂和砂桶、天平(附砝码)。除以上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A秒表;B刻度尺;C低压直流电源;D低压交流电源;(2)实验时把长木板右端垫高,在不挂砂桶且计时器打点的情况下,轻推一下小车,使小车拖着纸带做匀速运动,这样做的目的是_。(3)长木板右端高度调好后,接通电源,释放小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

11、下一系列点,图是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清晰的纸带。图中标出了A、B、C三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A、B间的距离x1,A、C间的距离x2。则实验中该小车加速度的大小a =_(结果用上述字母表示)。(4)某同学通过数据处理作出了如图5所示的加速度a随合力F变化的图像,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线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由此图像可得a F图像的表达式为_,小车和砝码的质量约为_kg(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5)现要验证“物体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这一规律。实验装置如图6所示,实验操作如下:一光滑长木板AB一端搭在固定在水平面上的竖直挡板上。让小车自木板上一固定点O从静止开始下滑到B点

12、,用计时器记下所用的时间t,用米尺测出O、B之间的距离L以及O 到地面的高度h。改变高度h,重复上述测量。请分析说明如何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图像验证此规律_。 四、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26分。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13(10分)如右图所示,重为G的均匀链条挂在等高的两钩上,链条悬挂处与水平方向成角,试求:(1)链条两端的张力大小;(2)链条最低处的张力大小14(16分)如图所示,三个物体A、B、C的质量相同, A、B放在水平桌面上,中间用长为L的不可伸长的轻线连接,开始时两者靠在一起,它们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皆为。B、C用轻线经光滑滑轮连在

13、一起,开始时系统静止,C与地面间的距离的距离为2L。现释放系统,求:(1)从释放到A、B间细线张紧用的时间及张紧前瞬间B的速度;(2)C落地前瞬间的速度(B没有碰到滑轮)。15(12分)如图所示,半径R = 0.1m的竖直半圆形光滑轨道BC与水平面AB相切,AB距离x = 1m质量m = 0.1kg的小滑块1放在半圆形轨道末端的B点,另一质量也为m = 0.1kg的小滑块1,从A点以m/s的初速度在水平面上滑行,两滑块相碰,碰撞时间极短,碰后两滑块粘在一起滑上半圆形轨道已知滑块1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0.1取重力加速度两滑块均可视为质点求(1)碰后瞬间两滑块共同的速度大小v;(1)两滑块

14、在碰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3)在C点轨道对两滑块的作用力F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D【解析】木块的受力情况,重力G、推力F、桌面对木板的支持力N和摩擦力f,根据平衡条件得,又,由于不变,G不变,则得到N和f均不变,F不变即推力、压力、摩擦力均不变,D正确2、C【解析】A设绳子长度为L,总高度为H,由动能定理可得特战员到达绳子最低点时的速度可得特战员到达绳子最低点时的速度,而后特战队员做平抛运动可知时,水平位移最大,A错误;B特战队员在到达竖直状态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代入速度,可得,B错误;C特战队

15、员落地时的水平速度为,故绳索越长,特战队员落地时的水平速度越大,C正确;D整个过程,由动能定理,可得特战队员落地时的速度与绳子长度无关,D错误。故选C。3、C【解析】解:A、在弹簧弹开两物体以及脱离弹簧后两物体的运动过程中,A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 ,方向水平向右;B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方向水平向左,可以知道两物体组成的系统合外力为零,故两物体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故A错误.B、在弹簧弹开两物体以及脱离弹簧后两物体的运动过程中,整个系统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减小转化为内能,故B错误.C、在两物体被弹开的过程中,弹簧的弹力先大于摩擦力,后小于摩擦力,故物体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机械

16、能先增大后减小,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D、对任一物体,根据动量定理得: ,得物体运动的时间为,由上分析可以知道,两个物体的动量P的大小相等,所受的摩擦力f大小相等,故滑行时间相等,应同时停止运动.故D错误.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4、D【解析】根据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列出方程;小球水平运动的路程可能为长方形容器宽度的1n+1倍,由此关系可求得初速度【详解】根据平抛运动的分析可知,(1n+1)L=v0t,解得v0=(1n+1)L ,要满足题意,n=0,1,1,3,所以v0的可能值为1m/s,3m/s,5m/s,7m/s,9m/s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5、C【

17、解析】A.由位移时间图线切线的斜率表示速度,由图象可知:乙做匀速直线运动,甲做减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在t1时刻两车的位移相等,又都是单向直线运动,所用时间相等,所以两车平均速度相等,故B错误;C.由速度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在t2时刻丁的位移大于丙的位移,而两车又是从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所以在t2时刻丁车在丙车的前面,故C正确;D.0t2时间内,丙车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丁车做加速度减小的变加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6、C【解析】由速度-时间图像可知,物体开始时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直线运动,最后做匀速运动,故A错误;在t=0时刻,图线切线的斜率即为该时刻的加速度,故有,故

18、B错误;在t=0时刻开始加速时,v0=0,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最后匀速时有:vm=10m/s,a=0,由平衡条件可得,联立解得: =0.25,k=30kg/s,故C正确、D错误所以C正确,ABD错误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7、BD【解析】B.由于在图像中,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两车在时并排行驶,此时所以时甲车在前距乙车的距离为B项正确;AC当时,此时所以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为,故AC项错误;D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沿公路方向相距,故D项正确。故选BD。8

19、、BC【解析】由题意可知,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物体受到的支持力始终与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若直接撤去物块Q,P将向右滑动,说明P、Q之间存在弹力,Q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向左;同时弹簧对P的作用力为向右的推力。当用一个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的水平拉力F向右拉Q,直至拉动Q的过程中,Q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向右的力逐渐增大,则Q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增大。弹簧的长度不变,所以弹簧对P的作用力的大小不变;Q相对于P没有运动,则P对Q的作用力不变,P受到的摩擦力也不变。A. 始终增大,始终减小。与结论不符,故A错误;B. 保持不变,保持不变。与结论相符,故B正确;C. 保持不变,增大。与结论相符,故C正确;D. 先不变后

20、增大,先增大后减小。与结论不符,故D错误;9、BD【解析】从轨迹曲线的弯曲形状上可以知道,小船先具有向下游的加速度,小船后具有向上游的加速度,故加速度是变化的,由于水流是先加速后减速,即越接近河岸水流速度越小,故A错误,B正确由于船身方向垂直于河岸,无论水流速度是否变化,这种渡河方式耗时最短,即船渡河的时间不会受水流速度变化的影响,选项C错误,D正确;故选BD.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小船参与了两个运动,有两个分速度,分别是静水速和水流速以及知道轨迹的弯曲大致指向合力的方向,注意垂直河岸渡河时,时间最短10、ACD【解析】根据动能定理求出粒子进入偏转电场的速度v的大小粒子出电场后反向速度的反向

21、延长线经过偏转电场中轴线的中点,根据几何关系得出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求出偏转电压的大小【详解】在加速电场中,根据动能定理得:eU1=12mv2,解得v=2eU1m,故A正确;粒子出偏转电场时,速度的反向延长线经过中轴线的中点,由题意知,电子经偏转电场偏转后做匀速直线运动到达A点,设电子离开偏转电场时的偏转角为,则由几何关系得:d2=L+12Ltan,解得tan=d3L,又tan=vyv=eU0mdLvv=eU0Lmdv2,解得:U0=2U1d23L2,故B错误;交变电压的周期等于粒子在偏转电场中的周期,当粒子出偏转电场时,粒子在沿电场方向上的分速度为零,可知要使电

22、子在水平方向击中A点,电子必向上极偏转,且vy=0,则电子应在t=0时刻进入偏转电场,且电子在偏转电场中运动的时间为整数个周期,设电子从加速电场射出的速度为v0,则因为电子水平射出,则电子在偏转电场中运动时间满足t=Lv0=nT,而t=Lv0 ,解得:T=Lnv0=Ln2eU1m=Lnm2eU1(n=1、2、3、4),在竖直方向位移应满足d2=2n12aT22=2n12eU0dmT22,解得:U0=2nmd2v02eL2=4nU1d2L2(n=1、2、3、4),故CD正确,故选ACD【点睛】本题是带电粒子先加速后偏转问题,电场中加速根据动能定理求解获得的速度、偏转电场中类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是运

23、动的分解和合成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8分。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不要求写出演算过程。11、弹簧弹力和弹簧形变量成正比 100 0.15 水平放置可以消除由于弹簧自身重力造成的误差 【解析】(1)1从乙图中可以看出为定值,即弹簧弹力和弹簧形变量成正比(2)2从乙图中可知,当外力为零时弹簧的长度为根据胡克定律可得图乙中的斜率表示弹簧的劲度系数,故有3从乙图中得出当时,代入可得(3)4该同学实验时,把弹簧水平放置与弹簧悬挂放置相比较,优点在于避免弹簧自身所受重力对实验的影响【点睛】找到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胡克定律列方程,是解答本题的突破口,这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数学推导能力1

24、2、BD 平衡摩擦力 x2-2x1T2 a = kF ,k=(1.82.2)ms-2N-1 0.450.56 小车初速度为零,沿斜面做匀加速运动,L=12at2,合外力大小F=mghL,如果aF,则h1t2,所以若以h为横坐标,1t2为纵坐标作出的图像为过原点的一条倾斜直线,则规律得到验证。 【解析】(1)在“探究加速度a与物体所受合力F及质量m关系”的实验中,根据实验原理来选择器材,实验中用砂和砂桶的重力代替小车的合力,故要通过将长木板右端垫高来平衡摩擦力;(3)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来求解加速度;(4)根据图像的可知a与F成正比,根据图像的斜率来求质量;(5)结合牛顿第二定律以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相关规律进行求解即可;【详解】(1)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处理实验数据时需要测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实验需要毫米刻度尺,电磁打点计时器需要使用低压交流电源,故选BD正确,AC错误;(2)把木板右端垫高,在不挂砂桶且计时器打点的情况下,轻推一下小车,使小车拖着纸带做匀速运动,就意味着摩擦力抵消了,即平衡摩擦力;(3)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可知:x2-x1-x1=aT2,可以得到:a=x2-2x1T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