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化学说课稿模板汇编9篇_第1页
【精华】化学说课稿模板汇编9篇_第2页
【精华】化学说课稿模板汇编9篇_第3页
【精华】化学说课稿模板汇编9篇_第4页
【精华】化学说课稿模板汇编9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华】化学说课稿模板汇编9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化学说课稿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化学说课稿 篇1一、教材分析从知识结构来说:物质的溶解对学生来说是非常的重要,教材把它放在自然科学第三册第一章第七节课,以作为学习物质性质和结构的过渡和承接。从能力结构来说: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非常的普遍,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教学目的知识目的:通过对物质溶解度的学习,使学生能熟练的判断哪些是饱和溶液,哪些是不饱和溶液,学会简单的溶解度计算。了解什么是浓

2、溶液,哪些是稀溶液,然后得出结论。学会用溶解度来表达物质的溶解能力。能力目的: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德育目的:培养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探讨,激发他们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掌握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溶解度的概念,及固体溶解度的四要素。溶解度的简单计算。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溶解度的计算,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节课利用多媒体教学,利用有利的条件使学生充满乐趣,并且把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这样既体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又突破教学难点。五、教学程序1)新课导入:通过对日常生活中菜的咸与淡的讨论来引入新课,

3、为同学们创造探索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当中被老师带入了新课的教学内容。2)课讲解:为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安排学生亲自来配制溶液,来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归纳、概括、总结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了解在一定的条件下,溶质是否可以无限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溶剂里呢?饱和溶液可以转变成不饱和溶液吗?不饱和溶液可以转变成饱和溶液吗?如能转化,怎样转化?归纳总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要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已的机会。因此在本节课前及课程教学完成之后,让学生自已来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反

4、馈练习:为了解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在讲完一个知识点是,会有一些针对性的习题。而且变化比较灵活,来激发学生的性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化学说课稿 篇2一、说教材: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初中教材中介绍过制取O2时要加MnO2加快速率;高中教材中也介绍过制HCl时,浓H2SO4和固体NaCl要在强热500600°C时才能大大加快反应产生HCl的速率,而本课题内容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从而利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生产实际中的具体问题,学生通过本节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刻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容联系,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2教学目标:(1)通

5、过实验与分析,认识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2)通过课堂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从而得出结论的能力,给学生留下“实验是研究化学的基础”的深刻印象。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能及时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中自我保护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分析判断能力和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3教学重点:浓度、温度、压强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二、说学情高二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通过改变一些化学反应的条件可以加快或减缓反映的速率。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并且采取实验手段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三、说教法:针对本节内容的特点,我

6、准备采取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的方法进行教学,具体如下:1利用实验的手段,对比的方法,使学生认识浓度、温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2从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出发,解决生活、生产实际中的具体问题。四、说学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通过直观生动的实验来学习,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最具有说服力。教学时,我注意及时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同时利用这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活跃学生思维,学会或增强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时,使学生认识浓度、温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引导学生寻找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掌握科学有效的记忆方法,提高识记的效果。五、

7、说教学过程:1复习引入新课:(1)、化学反应的表达方式和有关计算等;(2)、化学反应对工业生产和生活实际的影响。2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反应物的性质对于同一反应物,外界条件不同,反应速率亦不同3(1)、演示实验:a1.5ml0.1mol/LNa2S2O31.5ml0.1mol/LH2SO4b0.75ml0.1mol/LNa2S2O30.75mlH2O1.5ml0.1mol/LH2SO4设置问题情景:哪组反应速率快,从哪方面能看出?进行讨论分析后得出结论:a先出现沉淀,b后出现沉淀,可见在其他条件不变下,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反应速率。(2)、演示实验:a1.5ml0.1mol/LNa2S

8、2O3b1.5ml0.1mol/LNa2S2O31.5ml0.1mol/LH2SO41.5ml0.1mol/LH2SO4水浴加热后混合反应不加热混合反应经讨论分析后得出结论:a先出现沉淀,b后出现沉淀,可见在其他条件不变下,混合物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并且我还会讲到当温度升高10°C,反应速率通常增大到原来的24倍,从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以便在以后的实验课中通过实验来加以验证。(3)、根据PV=nRT,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气体的体积与所受到的压强成反比,即与浓度成正比。得出结论:对于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强压强,反应速率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说课稿,标签:初中化学说课稿模板,化学说

9、课稿,对于固体、液体或溶液反应,压强改变,反应速率不变。(4)、演示实验:a.5ml3%H2O2,加少量MnO2b.5ml3%H2O2,不加MnO2得出结论:a产生大量气泡,b产生少量气泡。可见适当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问题:除以上四点外,还有哪些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也有影响?学生讨论回答后,老师总结:光、超声波、激光、放射线、电磁波、反应物颗粒大小、扩散速率等对反应速率的理解。4联系实际,加深理解:通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利用改变反应速率解决具体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从而加深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理解5课后作业:六、说板书1主板书: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2副板书:演示

10、实验内容及反应现象。简略其他因素。化学说课稿 篇3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氧化还原反应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在是中学化学教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是研究化学反应的一个重要课题。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是学好元素化合物、电化学和元素周期律等知识的重要基础。在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中属于c级要求。由于其内容多、涉及面广,思维抽象,它也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际应用也很广泛,可以说我们每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都会与氧化还原反应打交道。氧化还原反应像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等内容一样,历来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11、氧化和还原是一对典型的矛盾,它们既对立,又统一,既是相反的,又是相互依存的,有氧化反应发生必然有还原反应发生,它们绝对不可能孤立存在,而是统一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学中的对立统一现象到处可见,通过认真引导,就可以使学生逐步理解对立统一规律在自然现象里的体现。反过来,这又会帮助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学习化学知识,对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意义。二、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复习巩固初中化学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和有关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知识,使学生认识化学反应有多种分类方法;学会根据化合价变化分析、判断、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并学会利用“双线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2、能力方法目标:通过氧化还

12、原反应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准确描述概念、比较辨析概念的能力;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等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为能够辨证、全面的认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提供科学的方法。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演变,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科学的态度、勇于探索的品质学习化学;通过创设情景,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用“双线桥”法分析氧化还原反应。难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用“双线桥”法

13、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学会讨论式学习方法。四、教学方法学生在一年初中化学的基础上学习氧化还原反应,从知识储备上来讲,他们的化学知识是非常有限的;从能力方面来看,他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是有限的。从知识结构的角度来看,初中化学相对简单,高一一上来的氧化还原反应对学生来说是有相当难度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由浅入深的教学。因此我使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复习引导式、问题讨论式五、学习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应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的方法。六、教材分析及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本节教材主要讨论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两部分内容。

14、分三课时学习:课时1:化学反应类型和氧化还原反应;课时2:氧化剂和还原剂,“双线桥”法分析氧化还原反应;课时3:课堂小结、训练及作业评析。教材首先复习初中四种基本类型的反应,以及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得氧、失氧)的概念,这部分知识我打算让学生自己举例复习,用时约5分钟。通过对两个反应(H2+cuo=cu+H2o,fe2o3+3co=2fe+3co2)的讨论,说明初中所学的化学反应的分类知识不够全面,也不完善,从而转入到从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的角度来介绍氧化还原反应。在第一部分内容中,首先以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为例,从得失氧的角度引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接着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与化合

15、价升降之间的关系,并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引出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进而将氧化还原反应扩大到虽然没有得氧失氧,但是有化合价升降的范围。教材在复习初中元素化合价的升降与电子得失或偏移关系的基础上,又进一步讨论了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子转移的关系,并从电子转移的角度给氧化还原反应下了一个更为本质的定义。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我打算引导学生从钠和氯气的反应方程式分析电子得失,从氢气和氯气反应的方程式分析电子对偏移的情况,从而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同时利用穿插多媒体演示并抓住课本中的漫画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来扮演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如慷慨解囊、互不相让来形容电子得失和电子偏移),从而更好的突破难点。从第

16、一部分的最后,还通过讨论,分析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第一课时)第二部分主要讨论氧化剂和还原剂。教材只从电子转移的角度给氧化剂和还原剂下定义,并简单介绍了中学化学中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这里,我将引导学生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角度分析氧化剂、还原剂的概念,引导学生总结记忆口诀:“失高氧得低还”。引导学生讨论已学过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并加以补充。并补充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内容。再花相当的时间进行“双线桥”法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教学过程中特别要注意书写的规范(如箭头的表示,得失电子的数目等)。并进行相应的练习。本节最后简介了氧化还原反应在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应

17、用,同时也辩证的介绍了氧化还原反应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和防治方法等。七、教学程序第一课时复习:从复习初中四大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入手,进入新课。从得氧失氧角度分析H2+cuo=cu+H2o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的定义。讨论:完成课本讨论(投影片打出)产生疑问:从讨论结果中学生自然产生疑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究竟属于那种类型的反应?氢气还原氧化铜到底是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引出课题:今天的主要任务:学习氧化还原反应讨论:仍从反应H2+cuo=cu+H2o中化合价升降分析(前后四人一组,分析讨论,由同学展示讨论结果)。追问:若没有氧的得失呢?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提问:化合价升降与

18、电子转移的关系?(讨论、回答)分析:用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讨论:四种基本类型的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第二课时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并举例说明。讨论:氧化剂和还原剂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方面的体现,并得出氧化剂、还原剂的定义。讨论并小结:记忆口诀举例:初中所学的氧化剂和还原剂。补充: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阅读:课本最后两节内容,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和危害。八、板书设计氧化还原反应1、概念:从得失氧分析H2+cuo=cu+H2o得氧:H2氧化反应化合价升高失电子失氧:cuo还原反应化合价降低得电子2、特征:从化合价的变化分析3、本质:从电子转移分析4、氧化还原反应

19、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化学说课稿 篇4物质的推断题是近几年部分省市中考必考的题型之一。它是通过物质的转化关系,从已知的实验现象和特殊性质进行分析推理,从而确定物质的种类、组成或化学式的题目。这种题目具有考查的知识覆盖面广、信息量大、条件隐蔽、题型多变、综合性强、关系复杂、文图较多等特点,对学生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是一种很好的考查。虽然试题的难度不是很大,我们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一、说教材内容及学情分析:物质的推断题主要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可能从以下几个方面出题:1、描述型:完全用文字或不完整的化学方程式描述,给出物质或元素的范围、特征性质或现象。要求推断元素或物质的种类、名称,也可以推断

20、混合物中一定有什么、一定没有什么、可能有什么等。2、框图型:这类题型是以框架结构形式给出相关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给出或不给出考虑物质的范围,要求考生推断出各种未知物质,再根据题意作进一步的解答。这种题目具有反应复杂、信息处理量大、难度较大的特点,往往需要反复推敲才能解答。3、表格型:这类题型是以图表结构形式给出相关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给出物质之间的关系,要求同学推出未知物质,再根据题意进行解答。这类题目相对来说比较简单。4、连线型:这种题目往往用圆表示物质,用两圆相离、相切、相交或包含的位置关系表示两物质之间反应、转化或物质类别的并列、相交或从属关系;学生经过九年级化学的初步学习,对化学知识与

21、技能有了一个初步的、模糊的认识,但是缺少系统性的、整体性的知识脉络,综合应用的能力较弱,对稍复杂的化学问题往往感到无从下手,往往容易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产生畏惧心理,对化学的进一步学习产生极大的阻力,为此,我们的复习就是要突破学生这种心理,让他们拥有打开化学世界的钥匙。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引导学生采集每一道推断题的突破口(知识点),得出相应物质的名称和化学式,分析反应关系,根据物质的性质形成相关的知识网络,并在此基础上解答相关的问题,同时通过书写化学方程式来巩固物质间的反应关系。2、过程和方法: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化学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提高审题、分析、

22、判断等解题能力,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推断题的专题复习,保持和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保持其学习化学的兴趣。发展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说重点难点: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能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解答化学推断题。难点:找出推断题中的突破口。四、说教法和学法(一)教法1、采用直接引入的方法,汇聚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2、探究式教学法,模式为:质疑分析思考推测检验确定,让学生通过分析、思考、探究、论证得出科学结论。3、互动式教学法,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有学生的猜想、讨论、师生之间不停地进行“信息”交流,

23、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二)学法:1、 研究性学习:学生通过推测、分析、思考来探究推断题的解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2、 自主学习:通过复习,指导学生以所掌握的化学知识经验和对推断题的阅读分析,并猜想推测,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综合应用基本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教学程序:1 、解题技巧:解题的关键在于寻找突破口(又称“题眼”),然后顺藤摸瓜进而完成全部未知的推断。这些突破口往往是:物质的特殊的性质、用途、结构;沉淀、气体、溶液的特殊颜色;特殊的反应条件、反应类型、反应现

24、象和转化关系等。根据突破口进行顺推、逆推或顺推逆推相结合的方法,对有关的信息进行逻辑推理、分析比较、综合整理、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以下是推断题常用的突破口:(一) 以物质特征为突破口Cu(1)固体颜色:C CuO MnO2 Fe3O4 Fe粉 ;Cu,Fe2O3 红磷(红色) ;S(黄色),镁条 铁丝 铝片(银白)。(2)溶液颜色:CuCl2 CuSO4(蓝色); FeCl2 FeSO4 (浅绿色);FeCl3 Fe2(SO4)3 (黄色);KMnO4 (紫红色) 。(3)火焰颜色,S在O2中燃烧(蓝紫色) S H2在空气中燃烧(浅蓝色);CO CH4在空气中燃烧(蓝色)(4)沉淀颜色:CaC

25、O3 、BaCO3、 BaSO4、AgCl、Mg(OH)2(白色),Cu(OH)2 (蓝色) Fe(OH)3 (红褐色)。(5)气体颜色:多为无色气体,H2 O2 N2 CO CO2 CH4 SO2 。(6)物质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有HCl NH3 SO2 等。液体有盐酸,酒精,氨水等;固体有NH4HCO3(二)、以物质特征反应条件为突破口点燃(有O2参加的反应);通电(电解H2O);催化剂(H2O2或KClO3分解O2);高温(CaCO3分解,C还原CuO、Fe2O3或CO还原Fe2O3);加热(KMnO4、KClO3等的分解)。(三)、以物质的特征现象为突破口(1)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6、的无色无味气体是CO2(2)能使黑色CuO变红(或红色Fe2O3变黑)的气体是CO或是H2,固体是C。(3)能使燃烧着的木条正常燃烧的气体是空气,燃烧更旺的是O2,熄灭的.气体是CO2或N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气体是O2.(4)能使白色的无水CuSO4粉末变蓝气体是水蒸气。(5)在O2中燃烧火星四射的物质是Fe。(6)在空气中燃烧生成H2O和CO2的物质是有机物,例如CH4 C2H5OH(7)能溶于稀HCl或稀HNO3的白色沉淀有不溶性碱和CaCO3 BaCO3,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是AgCl和BaSO4。(四)、 以元素或物质之最为突破口(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是元素是O,含量最多

27、的金属元素Al。(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Ca.(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N。(4)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是C。(5)质子数最少的元素是H。(6)相对分子量最小,密度也最小的气体是H2。(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8)自然界密度最大的物质是金刚石。(9)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N2。(10)最简单的有机物是CH4。(11)最常用的溶剂是H2O。(1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H2O。2、 典型例题例1 、有一包粉末可能含有氯化钠、碳酸钠、硫酸钠、硫酸铜、硝酸钡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学生为了确定其组成,做如下实验,取这种粉末加足量的水,振荡后呈浑浊,再加稀盐酸,沉

28、淀不溶解,过滤后得无色溶液,取滤液并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对原固体的判断正确的是( )A 、可能有硫酸铜和碳酸钠B 、一定有氯化钠可能有硝酸钡、硫酸钠,一定不含碳酸钠、硫酸铜C 、一定含氯化钠、硝酸钡、硫酸钠,一定不含碳酸钠,可能含硫酸铜D 、可能含氯化钠,一定含硝酸钡、硫酸钠,一定不含碳酸钠、硫酸铜例2某化工厂排放的污水中,常溶有某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通过目测,初步认为可能含有Fe3+、Ba2+、Na+、OH、Cl、CO32、SO42;为了进一步确认,进行实验检测:(1)取污水仔细观察,呈无色、透明、均一状态。(2)向取样的污水中,滴入稀硫酸,有大量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消

29、失。(3)用pH试纸测定污水的pH值,试纸显深蓝色。由此可知,该污水中,肯定含有离子是 。肯定没有的离子是 ,可能含有的离子是 。叙述解题步骤和思路,交给学生方法化学说课稿 篇5一、说教材: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一节是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的第一节。第一章带有绪言的性质,旨在为学生打开化学大门,而第一节是学生学习化学的第一课,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导火线”。俗话说:良好的开端必结灿烂之果,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要性不言而喻。本节安排1课时授完。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如下:(一)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化学对社会文明和进步的推动作用;认识学习、研究化学的意义;使学

30、生体会到化学科学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培养为服务于社会而努力学好化学的责任感。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堂讲解、观看影像资料、课堂讨论来领悟学化学的意义,用化学史实和化学促进社会发展事件或联系当地与经济发展相关的问题或用化学知识摆脱愚昧和无知,抵制迷信和伪科学的事例,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验化学学习和研究内容的生动有趣,激发他们学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为服务于社会而努力学好化学的责任感;使学生摆脱愚昧和无知,抵制迷信和伪科学,提高科学素养。(二) 教学重、难点1、 重点:认识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2、 难点:认识化学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二

31、、说教学过程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过程如下:1、 实验导入新课。在讲授新课前,教师以几个趣味实验(如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帕,空中生烟等等),展示化学学科的神奇与魅力。让学生进入学习情境。2、 创设情境,对话交流:你所知道的化学方面的科学成就有哪些?你所知道的当今世界面临的与化学相关或依赖化学科学解决的问题有哪些?你认为化学对人类认识、利用身边物质最典型的例子有哪些?老师略加总结并板书归纳:化学对于认识周围物质世界的作用。3、 介绍简单的实验知识,演示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的实验。让学生感悟实验探究的学习、研究思想,并了解化学实验是学习和认识物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32、只有认识了物质,才能更好地利用物质。并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代表演示铁丝生锈、含硫火柴的燃烧实验。帮助学生了解钢铁锈蚀的原因和锈蚀的普遍性,认识合理利用资源的重要性;帮助学生认识在使用某些物质时可能产生危害健康和污染环境的有害物质,说明我们在利用物质的同时,可能会产生某些负面影响,我们要利用化学原理和技术,改进生产方法,优化产品,使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4、 播放录像:播放有关水、钢铁、白色污染、化工生产、环境污染的影片剪辑。5、 讨论交流:同学们根据已有知识,说出自己知道的化学与新科技的知识。老师小结并板书。6、动手探究:分组探究不同玻璃材料的性能差异。总结分析不同玻璃材料在性能上有哪些差异?

33、7、例题研讨:(1)发展“绿色食品”,避免“白色污染”,增强环保意识,是保护环境、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主要措施。通常所说的“白色污染”是指( )A冶铁厂排放的白色烟尘 B石灰窑放出的白色粉尘C聚乙烯等白色塑料垃圾 D白色建筑材料垃圾(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天然果汁中,绝对不含化学物质 B汽车尾气中含有多种空气污染物C工业酒精不可兑水配制白酒饮用 D工业用盐不可代替食盐用于烹调8、课堂总结:教师简要回顾所学,激励同学们热爱化学科学,努力学好化学。指导同学们课外拓展知识视野。9、作业:假如你将来能成为一名化学家,谈谈你所最想解决的问题是哪些?三、说教法和学法本节课博采演示教学法、课件展示教学

34、法、探究教学法等诸方法之长,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组合,并体现以下特点:1.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课中三项实验观察和一项简单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分析,最后探究得出结论,激发了他们以探究为特征的求知欲望。2.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通过课件展示出一组问题(如你所知道的化学方面的科学成就有哪些?你所知道的当今世界面临的与化学相关或依赖化学科学解决的问题有哪些?你认为化学对人类认识、利用身边物质最典型的例子有哪些?),给学生创造思维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乐学情绪。3. 加大教学密度: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做到高密度的

35、学习知识,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通过播放有关水、钢铁、白色污染、化工生产、环境污染的影片剪辑,不仅容量更大,速度更快,效果也更好。化学说课稿 篇6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设计思路)碳酸氢钠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较广,但是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却知道的较少,应用起来会比较困难。教材中有关碳酸氢钠的学习是在第十一单元课题一生活中常见的盐中。本课题中对碳酸氢钠的讲述不是很多,书中只介绍了“碳酸氢钠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在医疗上,它是治疗胃酸过多症的一种药剂。”以及碳酸氢钠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学生只知道这些内容很难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常见问题。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

36、兴趣,更好的体现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价值。我认为有必要使学生拓展一下思路,而且可以使比较零散的知识具有一定的条理性,还不会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因此,我设计了本节课。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酸和碱的知识,而且学生已经接触了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并且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以及实验操作能力。这些将成为学生上好本节课的关键。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碳酸氢钠的组成及其性质。2、运用所学碳酸氢钠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及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2、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情感态度

37、与价值观:1、轻松愉快地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世界,形成持续学习化学的兴趣。2、体会到化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学习价值。3、通过学习增强学生对长辈的尊敬之情,对父母的孝敬之心。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的探究。教学难点:碳酸氢钠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应用)四、教学用具铁架台(带铁夹)、试管、试管夹、药匙、酒精灯、玻璃棒、玻璃片、胶头滴管、碳酸氢钠、pH试纸、标准比色卡、澄清石灰水、稀盐酸、蒸馏水、碳酸氢钠溶液、酚酞试液、紫色石蕊试液。五、教法情境创设、问题引导、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六、学法实验探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学习。七、教学过程(一)教学流程设

38、计如下: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实验探究解决问题交流讨论归纳升华学以致用回归生活(二)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师】放录像:孩子在*帮助下自制汽水,然后端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喝,最后自己喝。并且很高兴的说:“还挺好喝的吗!我会制汽水了,我能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做点事情了。我好高兴。”【师】提问:看了刚才的录像,同学们想说些什么吗?【生】(会有很多想说的)我也会制汽水;这个小男孩很棒;小男孩很懂礼貌;制汽水都需要什么;怎么那么多的气泡啊等等。【师】进行简短的评价:同学们说的都很好,见解都很独到。下面我们先来看一看,自制汽水都用到了哪些原料?(多媒体大屏幕展示“自制汽水”的图片。)【生】观察

39、并说出图片中自制汽水所用的原料。【师】提问:“你知道小苏打是什么吗?它的化学名称叫碳酸氢钠,这种物质可是我们的厨房里很常见的你知道吗?见过吗?妈妈用它来做什么呢?”【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师】它的用途广泛着呢!请看(大屏幕展示碳酸氢钠用途的一些图片)”【生】观看图片【师】播放完、学生看完时提问:“同学们能根据这些图片说一说你知道了碳酸氢钠的哪些用途吗?【生】制汽水、做食品、药物等。【师】用途与物质的什么关系最密切?【生】与物质的性质关系最密切。【师】这些用途中应用了碳酸氢钠的什么性质呢?首先让我们来探究一下碳酸氢钠的一些简单的性质。2、实验探究、解决问题探究活动一:碳酸氢钠与酸反应【师】

40、(大屏幕展示自制汽水和发酵粉的用料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用途中的用料有什么相似之处。这可是我们回答有位学生提出的“为什么制汽水时产生那么多的气泡”的关键哟。【生】仔细观察后会很快回答出:都有碳酸氢钠,制汽水原料中有柠檬酸、发酵粉中有酒石酸。【师】同学们观察的非常仔细,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可能是哪些物质之间发生了反应?会有什么明显现象呢?【生】猜想:小苏打与柠檬酸反应;碳酸氢钠与酒石酸反应?现象是有气泡产生。【师】请同学们接着猜想生成的气体可能是什么气体?怎么检验呢?【生】猜想: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气体,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师】同学们的猜想非常合理,那我想可以这样总结一下:碳酸氢钠能与酸反应

41、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下面让我们用实验来证明我们的猜想吧!【生】同学们根据实验桌上的用品设计实验。首先观察制汽水材料和发酵粉的成分(多媒体图片展示)中除了共同的物质碳酸氢钠外,还有没有同类物质。学生观察后会很容易发现制汽水中用到了柠檬酸,发酵粉中有酒石酸。学生不难发现可能是碳酸氢钠与酸反应的缘故。然后请学生根据实验桌上的用品自己设计实验,看一看碳酸氢钠能不能与酸反应?有什么现象?学生做完实验,会看到有气泡冒出,教师及时提问:“生成的是什么气体呢?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并且进行验证。”完成下表:实验名称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结论碳酸氢钠和盐酸碳酸氢钠和醋酸这时要求学生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NaHc

42、o3+2Hcl=2Nacl+H2o+co2然后让学生解释为什么用碳酸氢钠可以制汽水;用发酵粉蒸出的馒头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小孔。学生讨论后会很容易得出答案的。解释:是因为碳酸氢钠能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缘故。接着提问:“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中含有碳酸氢钠可以达到疗效吗?”我想学生会很容易解释了。探究活动二:烙饼时只加入碳酸氢钠会使烙出的饼松软多孔、烤蛋糕时只加入碳酸氢钠也会多孔的原因探究。学生在探究这个问题时可能摸不到门路,教师可以提示,想一想在上面提到的用途中有什么相同点,在学生回答的时候,教师尤其要注意提醒学生“加热”这个共同的条件。探讨完后,学生设计实验。教师在学生设计完

43、实验后要学生进行讨论。这时,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猜想一下碳酸氢钠受热后的产物,并在实验设计时加入验证反应后产物的探究实验设计。尤其是要探究出“多孔”的原因。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会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探讨,(对产物的猜想、如何验证等等)这对学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这个探究活动是书中没有出现的,学生会很感兴趣,而且会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他们的思维能力以及实验设计能力都会得到很好的锻炼。确定好方案后,学生进行实验,教师指导,有问题及时指出。完成下表:所选试剂(方案)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学生实验后,试着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且对烙饼、烤蛋糕加入碳酸氢钠松软多孔的原因进行解释。活动探究三:碳

44、酸氢钠溶液酸碱性的探究教师提问:同学们,我很想知道碳酸氢钠溶液的酸碱性,你能帮助我吗?学生根据实验桌上的药品设计实验并实际操作,得出结论。完成下表:所选试剂实验现象实验结论过渡:通过前面的探究,我们了解了碳酸氢钠的很多知识,下面请同学们对刚才所学到的知识进行交流讨论,并完成表格。3、交流讨论、归纳升华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方案现象及结论颜色溶液酸碱性气味与酸反应状态加热碳酸氢钠并检验反应后的产物溶解性(在水中)4、学以致用、回归生活通过学习,同学们肯定有了不少的收获,对我们生活中的碳酸氢钠是不是“刮目相看”了呢?再次播放开始的录像,边播放边说:母爱是船,载着我们从懵懂走向成熟,父爱是海,给了我们一个

45、幸福的港湾。希望同学们利用所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为父母奉献你们的一份孝心。化学说课稿 篇7一、学情分析在九年级之前,大部分学生在小学自然课里和课外已断断续续地接触到一些物质的性质和化学反应,对化学已有一定的兴趣,对初中化学将要学习的内容很好奇。但对于究竟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还是一片空白。对物质的观念和有待建立。也有一些了解过少量化学知识的学生有一种错觉:感觉化学学习很浅,只需要记一记就行了,还有部分学生畏惧理科,对作为理科的化学有一定的畏惧心理。二、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的第一节课,也是整个化学学习的启蒙课,因此在整个教材中占有特殊的地

46、位。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一开始就喜欢化学,认识到化学的真正价值,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和远景动机,对学生学习的整个环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主动探究,讨论交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的价值。教学重点:激发学习兴趣,感受化学之美与化学的价值。重点的突出:根据九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设臵问题情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问题

47、中去想象,在实验中去探求,在价值中去感受。这更好的激发了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渴望进一步学习的愿望。教学难点:化学真正价值的认识难点的突破:通过创设教学情景、发挥九年级学生联想力丰富和活跃的优势,使学生在如同身临其境的情境中感受化学的价值,再在学生已知的基础上引出化学新的作用。选择丰富的色彩和历史图片、引导学生完成从新奇到萌发出喜欢化学再到渴望学习化学、学好化学的心理历程。不仅使学生初步了解了化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学习化学的方法,而且通过此过程,大大降低了学生对化学的神秘和畏惧心理。使学生在丰富的感官和思维刺激中展开想象的翅膀。三、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心理需求,使在兴趣激发过程中学生由被动变主动,在教学

48、中采用相互合作,交流讨论,师生互动,使学生亲身感受到化学的价值和学习化学的乐趣。四、学习方法采用从学生身边熟悉生活事例中提炼出的问题,在回答过程中参与、发现、讨论归纳等方法。通过化学史和实验探究中的发现感受化学学习的各方面价值。五、教学过程设计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首先教师演示实验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魔棒点灯:用玻璃棒先后蘸取浓硫酸和高锰酸钾粉末,反应后将酒精灯点燃;滴水点火:将淡黄色的过氧化钠用脱脂棉包好放在石棉网上,用滴管滴水后棉花燃烧;雪球燃烧:用药匙取些固体酒精放在蒸发皿中,用火柴点燃。这三个实验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相违背,学生的兴趣会被激发起来。 播放录像,引起学生对化学的求

49、知欲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课件: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神舟六号上天、隔水透气的鸟笼等资料,然后提出问题:飞船的外壳具有什么样的优点?制作鸟笼的材料有什么样的特点等。学生讨论回答,这样会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会对化学感兴趣。归纳总结针对学生的讨论发言,教师归纳总结化学的研究对象,揭秘化学的本质。 指导学生自学,了解化学的发展简史。学生自读教材24页,并在老师引导下归纳概括化学发展的几个阶段,大屏幕展示,学生描述。从而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并学会如何提纲挈领的概括,训练语言表达能力。互动交流,了解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化学在衣、食、住、行、新能源、新材料方面发挥的作用,

50、教师进行补充和总结。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从而可以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加工及整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拓展研究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绿色化学部分,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绿色化学及其特点,从而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课堂小结今天是我们学习化学的第一节课,大家已经认识到了化学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化学这门新学科要研究的内容,从今往后大家要对身边的物质有一个新的认识,站在化学的角度观察你所熟悉的事物。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每一位同学和老师一起走进神秘有趣的化学世界。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充分体验到了化学的奇妙,萌发出渴望亲近化学、进一步学习化学的愿望和情感,感受到化

51、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感受到化学对世界影响的普遍和深远。为学生的后继学习打开了良好的开端,奠定了坚实的心理基础,基本实现了激发最大多数学生远景动机的作用。七、板书设计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一、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二、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化学说课稿 篇8一、教材分析(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在全书和章节中的作用是: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是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选修四,第二 章第二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为基础,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为化学平衡及化学平衡移动的学习奠定基础,以及为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学习

52、做好准备。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高一理科学生,经过高一上学期以及前一段的化学学习,他们已经储备了一定的相关知识:,积累了一些化学方程式,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技能,基本上都养成了良好的思考、讨论、探究的习惯,必修二中初步学习了温度、压强、催化剂、浓度、接触面积等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等对本节内容奠定了一定基础,新课标的理念和学生的学习经历决定着该部分内容的教学目标不是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而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的探究方法,学以致用,根据上述情况,我为本节课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能运用碰撞理论解释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2、过

53、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测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3、通过小组讨论用碰撞理论解释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2. 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 通过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上教学目标是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制定的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根

54、据:其他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均可归结为活化分子的浓度的影响教学难点:用碰撞理论解释解释影响因素根据:这是将碰撞理论用于现象解释,对于学生来说将知识形成整体网络是个难点。教学手段: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教学方法。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应着重采用提问式教学同时采用了探究发现式教学。二、说教法学法教学思路设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共一课时,内容好理解,关键是上升到理论层次很难,加上必修的知识基础及序言中的碰撞理论的讲解,组织好学生讨论思考成为本节课的设计关键所在。所以本节课设置了大量的讨论,目的就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我进行了分组实验,并运用了电脑动画进行动态模拟,来验证学生的讨论结果,增加学生的成功感,提高学习兴趣。教法:本节课利用提问式教学: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要比解决问题重要。”通过提出有梯度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探究发现式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探究法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法为核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