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工程》课程设计_第1页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_第2页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_第3页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_第4页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设计条件:所选题号为18,五梁式,公路-级,标准跨径L=25m。根据设计条件,查阅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DG G60-2004(以下简称公桥规)第2页表1.0.11可知此桥属中桥;查阅公桥规第2页表1.0.9可知其设计安全等级为二级;查阅公桥规第24页表4.3.1-1可知当汽车荷载为公路-级时公路等级应为二级或三、四级公路,现假定为二级公路,且设计速度为60km/h,查阅公桥规第9页表3.3.1-1及表3.3.1-2,得车道宽度必须大于3.5m,该桥梁为双车道桥梁,为改善行车条件必须充分利用桥梁宽度增加行车道宽度,因此不设中间带。每车道宽度为(900/2)cm。取桥面横坡度为1.5%。一、拟

2、定上部结构尺寸根据公桥规第14页3.6.4条规定,取人行道桥面铺装厚为80mm,则桥面中心线处的桥面铺装的厚度为80mm+(9000/2)mm×1.5%=148mm。桥面净宽为11m,结构形式为五梁式,可取主梁中距为2.0m,翼板宽200cm,主梁梁肋20cm。高跨比在1/15到1/25之间,即梁高在25×1/15m到25×1/25m之间,最后取定主梁高为1.5m。横隔梁高h=(3/4)H=1.1m=110cm,梁肋宽取15cm;设5道横隔梁,间距取612cm。计算跨径:L=2450cm。桥梁的横断面示意图及T梁的尺寸图如下:图(1)图(2)一、行车道板(翼缘板)

3、的设计与计算行车道板采用铰接悬臂板形式。桥面铺装层厚为cm,普通混凝土体积质量为,钢筋混凝土悬臂板体积质量取。1、 恒载及其内力(1) 每延米板体的恒载桥面铺装:T梁翼板:恒载合计为:(2) 每米宽板条每延米的恒载弯矩悬臂板的悬挑长度:每延米恒载弯矩:每延米恒载剪力:2、 公路-II级产生的内力根据公桥规第24页表4.3.1-2,汽车后轴重P=140KN,轴距为1.4m,轮距为1.8m。有效分布宽度为:根据公桥规,汽车冲击系数,则作用于每米宽板条上弯矩为:作用与每延米行车道板上的剪力:3、 设计内力计算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内力组合,弯矩设计值为: 剪力设计值为: 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进行内力组

4、合,弯矩设计值为: 剪力的设计值为:4、 行车道板截面强度及配筋计算拟采用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为C50,受力钢筋采用HRB335,查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以下简称公预规)第25页表5.2.1可知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0、钢筋种类为HRB335时相对极限受压区高度。查公预规表3.1.4和表3.2.3-1得 查公预规第5.1.5条得 拟采用単筋矩形截面形式。假设,则有效受压区高度,根据公预规第25页5.2.2公式5.2.2-1求得根据公预规第25页5.2.2公式5.2.2-2选用HRB33514间距100mm,取保护层厚度为30mm,配筋验算如下:根据公预规第

5、25页5.2.2公式5.2.2-2=>=满足公预规25页5.2.2条要求。板的配筋同时也满足公预规9.2条的构造要求。斜截面验算:即满足,根据公预规5.2.10条,当满足此式时可以不进行斜截面抗剪承载力验算,只需按9.3.13条构造要求配置箍筋。因此,板内分布钢筋采用R2358(公称截面面积50.27)钢筋,间距按15cm配置,配筋率为,保护层取30 mm,各种参数都符合构造要求。一、 主梁内力计算1、 恒载计算沿主梁方向每延米桥面铺装恒载:;沿主梁方向每延米T梁翼板恒载:人行道板厚设计成平均厚度为10cm,则每延米恒载:;栏杆高1.2m,每延米恒载:;横隔梁间距为490cm,在主梁范围

6、内总共设有5道,高110cm,梁肋宽15cm,每道横隔梁总长度为,重度取25KN /m,每延米恒载:主梁梁肋每延米恒载:最后得桥梁上部结构每延米恒载为: 每根主梁分担的每延米恒载:2、 活载内力计算(1) 各主梁横向分布系数的计算(注:主梁编号由左到右一次为15)(A)支座处各主梁的横向分布系数在支座处或支座附近,荷载的绝大部分均通过相邻的主梁支座直接传到桥台。在从集中荷载直接作用在端横隔梁上的情形来看,虽然端横隔梁是连续与几根主梁相连接,但由于主梁的间距较小,且支座的弹性压缩和主梁的压缩变形微小,显然端横隔梁上荷载将主要传至相邻的两根主梁支座上。因此,用杠杆原理法计算支座处横向分布系数是完全

7、可行的。按照杠杆原理绘制1、2、3号梁的荷载横向影响线如下三个图:图(3)车道荷载:人群荷载:图(4)车道荷载:人群荷载:图(5)车道荷载:人群荷载: (B)跨中各主梁横向分布系数该桥在跨中、四分之一跨度处及支座处均设有横隔梁,所以具有可靠的横向联结且桥的宽跨比。因此,可以用偏心压力法计算跨中的横向分布系数。根据第2页T梁尺寸图,计算其截面参数如下:(1) 抗弯惯性矩和抗扭惯性矩: 翼缘板换算平均高度:截面面积:截面对上边缘的静矩:则主梁截面重心位置;主梁的抗弯惯性矩I:主梁的抗扭惯性矩:对于翼缘板:,对于梁肋:,用内插法求得,(2) 计算抗扭修正系数(2) 计算横向分布影响线竖标值 考虑抗扭

8、修正后,1号梁的横向分布影响线竖标值为:图(6)车道荷载:人群荷载:考虑抗扭修正后,2号梁的横向分布影响线竖标值为:图(7)车道荷载:人群荷载:考虑抗扭修正后,3号梁的横向分布影响线竖标值为:图(8)车道荷载:人群荷载:由于桥梁结构的对称性,主梁4和主梁5分别与主梁2和主梁1对应,故不需要另行计算。支座附近和跨中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汇总如下:横向分布系数支座跨中汽车荷载人群荷载汽车荷载人群荷载1号梁0.5501.5000.6790.6532号梁0.725-0.5000.6000.4263号梁0.7250.0000.6000.400跨中弯矩是简支梁纵筋配筋控制因素,通过比较可知,1号主梁的跨中受力

9、最不利,在跨中其横向分布系数为: 为了便于施工维护,设计时使5根主梁的尺寸、配筋完全相同,只要1号梁跨中能满足设计要求,则其他主梁也必然能满足要求,因此,只需对1号梁进行纵筋配筋设计和验算。横向分布系数沿主梁方向变化情况图(9)(3) 内力计算结构重力(恒载)内力计算在前面已经求得每根主梁分担的每延米恒载为:恒载产生的弯矩方程:列表计算恒载产生的弯矩如下:恒载弯矩值(KN/m)1/8跨度处686 1/4跨度处1176 3/8跨度处1470 1/2跨度处1569 恒载产生的剪力方程:列表计算恒载产生的剪力如下:恒载剪力值(KN/m)支座处256 跨中0 可变作用(车道荷载及人群荷载)内力计算据公

10、桥规4.3.1条,公路-II级车道荷载的均布荷载及集中荷载为公路-I级的0.75倍。下面先求计算跨径为24.5m时对应的均布荷载及集中荷载:内插法求集中荷载:均布荷载:计算跨径为24.5m时对应的公路-II级的车道荷载为:集中荷载:均布荷载:计算汽车荷载的冲击系数:结构跨中处的单位长度质量(KN/m):查公桥规表3.1.5得标号为C50的混凝土弹性模量又已求得跨中截面惯性矩计算跨径L=24.5m据公桥规条文说明4.3.2条简支梁桥的自振频率: 据公桥规4.3.2条,当时, 分别作1/8、1/4、3/8、1/2跨度处截面的主梁弯矩影响线:图(10)图(11)图(12)图(13)汽车荷载及人群荷载

11、都是移动荷载,其内力计算公式:式中:汽车冲击系数,人群=0;内力影响线的面积;内力影响线的最大竖标值;m荷载横向分布系数;其他符号意义同前所述。汽车荷载产生的弯矩列表计算如下:1号梁汽车荷载冲击系数横向分布系数m影响线最大竖标值(m)影响线面积()均布荷载(KN/m)集中荷载(KN)弯矩值(KNm)1/8跨度处0.2110.6792.680 32.8267.875193.5639 1/4跨度处0.2110.6794.594 56.2737.875193.51095 3/8跨度处0.2110.6795.742 70.3427.875193.51369 1/2跨度处0.2110.6796.125

12、75.0317.875193.51460 人群荷载产生的弯矩列表计算如下:人群均布荷载标准值为,跨中人群荷载的横向分布系数为0.653。1号梁人群荷载横向分布系数m影响线最大竖标值(m)影响线面积()均布荷载(KN/m)弯矩值(KNm)1/8跨度处0.6532.680 32.8263.0 64 1/4跨度处0.6534.594 56.2733.0 110 3/8跨度处0.6535.742 70.3423.0 138 1/2跨度处0.6536.125 75.0313.0 147 作支座处及跨中截面的剪力影响线:图(14)图(15)汽车荷载产生的剪力列表计算如下(集中荷载取1.2):1号梁汽车荷载

13、冲击系数横向分布系数m影响线最大竖标值(m)影响线面积()均布荷载(KN/m)集中荷载1.2(KN)剪力值(KN)支座处0.211 1.000 12.257.875232.2231 跨 中0.2110.500 6.1257.875232.2135 人群荷载产生的剪力列表计算如下:1号梁人群荷载横向分布系数m影响线最大竖标值(m)影响线面积()均布荷载(KN/m)剪力值(KN)支座处 1.000 12.253.0 31 跨 中0.500 6.1253.0 12 内力组合按公桥规4.1.6条,公路桥涵结构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可按如下组合极限设计:基本组合:安全等级为二级;按表4.6.1;。按公

14、桥规4.1.7条,公路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时,采用一下两种组合:1、 作用短期效应组合2、 作用长期效应组合 各系数的意义详见公桥规4.1.6条及4.1.7条。将各个数代入公式,列表计算荷载组合如下:弯矩作用组合:1号梁弯矩组合恒载弯矩值(KNm)汽车荷载弯矩值(KNm)人群荷载弯矩值(KNm)基本组合(KNm)作用短期效应组合(KNm)作用长期效应组合(KNm)1/8跨度处686 639 64 17901119.9922.991/4跨度处1176 1095 110 3068.61919.81582.33/8跨度处1470 1369 138 3835.72399.71977.81/2跨度处1

15、569 1460 147 4091.42559.72109.7剪力作用组合:1号梁剪力组合恒载剪力(KN)汽车荷载剪力(KN)人群荷载剪力(KN)基本组合(KN)短期效应组合(KN)长期效应组合(KN)支座处256 231 31 664.9 420.5 344.7 跨 中0 135 12 202.6 90.1 49.4 注:作用短期效应和作用长期效应组合时汽车荷载不计冲击力,可由计入冲击力时的设计值除以(1+)即可(=0.211)。二、 截面设计1、抗弯纵筋设计根据公预规4.2.2条,;翼缘板宽度。据公预规表3.1.4,C50混凝土,;据表3.2.3-1,HRB335钢筋的;据表9.1.1,环

16、境为I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取30 mm。假设,。当受压区高度时说明可按第一类T梁进行配筋设计。由公预规公式5.2.2-1的变形公式得,取。代入公式求得,钢筋选用1036和232 ,代入得。采用多层焊接骨架钢筋形式,焊缝宽度为2.5mm,由此可计算代入下式:满足跨中抗弯设计要求。跨中纵筋配筋率:,穿过支座的纵筋不少于总纵筋的20%,因此必须有4条36穿过支座。对于支座处:支座处纵向配筋率:,平均有效高度:平均纵向配筋率:符合公预规9.1.12条对纵筋配筋率的要求。2、 抗剪斜截面设计符合主梁抗剪截面的要求。由剪力包络图得剪力方程:距支座0.5H处剪力值:混凝土和箍筋承担的剪力:在剪力包络图中作水平线

17、V=382.0KN,水平线以上的剪力由弯起钢筋承担,需要设置弯起钢筋的范围:箍筋采用双肢形式,直径为10,单根截面积为78.54。平均纵向配筋率:,代入下式时取2.50,取箍筋间距为150mm,配筋率为:箍筋配置完全符合公预规9.3.13条的要求。 在支座到跨度为H处的梁段由于剪力较大,为加强主梁抗剪能力,箍筋间距取100mm。斜筋设计第一排斜筋,在距支座0.5H处:,设置两根36的斜筋,斜筋水平投影长度。有效高度。此截面纵筋面积为抗弯承载力设计值:由,得;第二排弯起钢筋弯起两根36的纵筋,斜筋水平投影长度1314.5mm。有效高度。此截面纵筋面积为抗弯承载力设计值同上,即第三排弯起钢筋 弯起

18、两根36的钢筋,斜筋水平投影长度1276mm。有效高度。此截面纵筋面积为抗弯承载力设计值:由,得;第四排弯起钢筋 弯起两根36的钢筋,斜筋水平投影长度1237.5mm。为简化计算并偏于安全考虑,有效高度。此截面纵筋面积为抗弯承载力设计值:由,得;第五排弯起钢筋 弯起两根32的钢筋,斜筋水平投影长度1201mm。有效高度取跨中时的有效高度。此截面纵筋面积为抗弯承载力设计值:由,得;第六排斜筋设置两根20的斜筋,斜筋水平投影长度1201mm。有效高度为跨中时的有效高度。此截面纵筋面积为抗弯承载力设计值等于跨中抗弯承载弯矩值。此时配有斜筋的梁段长度为:不需要再设斜筋。绘制弯矩包络图及剪力图如下:图(16)图(17)三、 裂缝宽度验算及挠度验算公预规6.1.1条规定,进行抗裂、裂缝宽度和挠度验算时,短期效应组合及长期效应组合可不计汽车冲击系数,跨中弯矩短期效应组合,长期效应组合。1、裂缝宽度验算:据公桥规6.4.3条,裂缝最大宽度计算公式: (mm)式中: ; ; ;把各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