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要“驱遣我们的想象”_第1页
在阅读教学中要“驱遣我们的想象”_第2页
在阅读教学中要“驱遣我们的想象”_第3页
在阅读教学中要“驱遣我们的想象”_第4页
在阅读教学中要“驱遣我们的想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在阅读教学中要“驱遣我们的想象”叶圣陶认为,阅读是读者和作者双向交流的过程,也是读者通过文字走近作者心灵的复杂心理过程。“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道桥梁, 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 心情相契合。”那么,如何通过文字走近作者心灵呢?叶圣陶在文艺作品的鉴赏中以王维的两句诗为例作了解 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他说一一如果单就字面解释, 大漠上一缕孤烟是笔直的。 长河背后一轮落日是圆圆的。 要领会 这两句诗,得在想象中睁开眼睛来, 看这十个文字所构成的一幅 图画。图画景物有四样:大漠、长河、孤烟、落日,传出北方旷 远荒凉

2、的印象。给“孤烟”加上个“直”字,见得没有一丝的风, 当然也没有风声,于是有了个静寂的印象。给“落日”加上个“圆”字,并不是说唯有“落日”才“圆”,而是说“落日”挂 在地平线上的时候才见得“圆”。 圆圆的一轮“落日”不声不响 地衬托在“长河”的背后,这又是多么静寂的境界啊! 一个“直”,一个“圆”,在图画方面说起来,都是简单的线条,和 那旷远荒凉的大漠、长河、孤烟、落日正相配合,构成通体的一 致。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眼前便有了这幅图画,同时也就接 触了作者的意境。你会觉得北方的景物旷远、荒凉、静寂,使人 帐然凝望。不论你是否到过北方,读到这两句,领会着作者的意 境,想象中的眼界就因而扩大了,

3、并且想想这意境多美,这就是 一种愉快。叶老告诉我们,假如死盯着文字而不驱遣想象、不能 从文字看出一幅图画来,就感受不到这种愉快了。由此可见,通过文字桥梁来把握意义情味, 就要驱遣我们的 想象。在阅读教学中,为了理解文章内容,为了走进文本世界, 我们就要多多地利用好想象的武器,让“想象”武器发挥出有 机、恰当、灵活的作用。一、驱遣想象,以理解情境“我们鉴赏文字,最大目的无非是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要达到这个目的,不能够拘泥于文字。必须驱遣我们 的想象,才能够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文艺作品的鉴 赏)在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时,我们就要“驱遣想象”,以体验 语言文字所创造的情境,领悟作者的

4、思想感情。联想和想象是读 者进入作品情境的必经之路;阅读教学必须从联想和想象入手。 课文是例子,更是艺术品,文章中有许多写得含蓄、留给读者充 分想象空间和回味余地的地方,如人物描写、场景描写的简略处, 故事情节的省略处。其字里行间往往蕴涵着非常丰富的内容,言有尽而意无穷。教师要指导学生透过文字去想象去思考、去探究、 去发掘隐在其中的内容或情感。 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设问: 这里是 不是做了艺术省略或高度简写?能不能补充出省略的情节或详 细说出当时的情景?这里是不是最终的结局?它后来的发展究 竟会怎么样?如都德的最后一课结尾写到临下课的情景,文末写道:“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这正是可 以

5、尽情发挥想象的空白点。“话也不说”并不等于无话可说。 据此我们可以想象:韩麦尔先生如果开口说话, 会说些什么呢?小 弗朗士心里会想些什么呢?下课后的情景又会怎样呢?这样的 浮想联翩,合理编造,有助于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有助于培养 学生的审美感受,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践证明,驱遣想象,能激发探究兴趣,活跃学生思维。读 懂空白、驱遣想象,是阅读含蕴的一种放射性,是一种透视、一 种反想、一种远瞻。二、驱遣想象,借经验共鸣如何理解好文字呢?如何把握好文字符号的情味呢?叶圣 陶告诫我们:“读者若不能透彻地了解到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 味,那就只看见徒有迹象的死板板的符号,怎么能接受作者的旨 趣呢

6、?”“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查字典辞典是不够的。必须爱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 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力。”叶圣陶以“健康的疲倦”为例,作了透彻的解释。他说,作 者在作品中描写一个人从事劳动, 末了说那个人“感到了健康的 疲倦”,这是很生动很实感的说法。有过劳动的经验,觉得劳动 后的疲倦确然和一味懒散所感到的疲倦不同;一是发皇的、兴奋的,一是萎缩的、委靡的,前者虽然疲倦但有快感,后者却使四 肢百骸都像销融了那样地不舒服。 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 而 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文字上去。他说,只有联系了生活经验,才 可以通过文字的桥梁,和作者的心情契合,与文字的

7、情味连通。语文是生活的一部分,语文学习离不开生活。阅读中,要驱 遣想象,要注重联系生活,注重用生活的经验、事例来诠释共鸣, 这样就能使阅读教学顺畅而和谐。 朱自清的春文中写道:“野 花遍地是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对 这个含蓄而有韵味的用语,一些同学不大理解。其实,生活经验 告诉我们,野花“眨呀眨”,是指在风的吹拂下野花摇摇摆摆的 样子。那为什么野花“像眼睛像星星”呢?只要联系生活,你又会知道,因为有阳光,野花才会像眼睛像星星。这句话实际上描 写了野花在阳光下闪闪烁烁、惹人喜爱的样子。驱遣想象,伴着 经验联系,便有效增强了自读、自悟语文的能力。文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反映, 通过

8、阅读,把握住文章作者的 思想脉络,同时在阅读过程中要使自己时时处处与文章“通 电”,在课文中读出自己所熟悉的生活、场景、感受,使自己产 生共鸣:自己有没有经历文中那样的情景?如自己处于文中情 景,自己会怎么想怎么做?自己有没有类似触动心灵的生活片段 或事情?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时,为让学生体会文中父 子情深的内容,笔者让学生从文中观照自己:自己的爸爸妈妈对待自己怎么样?自己有没有经历那种父爱(母爱)之情呢?经过启发,一学生特别动情于文中父亲送儿子上车的文字,他说道:“文中父亲送儿子上车,字简情深,我也有相同的体会。我寄宿在学校,周日下午妈妈送我到公路边等汽车,送我上车。她帮我 背书包、拿东西

9、,叮嘱我到学校后要打个电话回家。 汽车开动了, 妈妈还立在那里,眼望着汽车离开。看着公路边妈妈招手的身影, 我的眼泪不禁流了下来可怜天下父母心。”听着这位同学动情的说话,教室里弥漫着一种情真的氛围。“心有灵犀一点通。”联系生活经验来阅读,就是读出了课文的情感、思想、 内容,读懂了自己个人的生活体验、感受。让学生从文中读出自 己,就是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作者共鸣,同时,以 自己的理解丰富对作品的深度认识。积累经验,从文中“读出自己”,的确是阅读的一个好方法,好途径。三、驱遣想象,仅图片辅助阅读时,只有凭借想象才能走进作品所描述的世界,进入一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闻到气味、能听到音响、能辨

10、出色彩的世 界,一个活生生的、具体的、形象的世界。同时,进而运用形象 思维,去感受语言文字所暗示和启发的蕴意和情感,也就是说, 想象力是阅读的重要能力。 没有感悟想象,就没有真正的语文学 习。语文学习,就要教师引导学生在语言中探究,通过语言文字 来浮想联翩。可惜,随着课堂上多媒体的全面引进、现代教学手段的充分 应用,阅读教学中“驱遣想象”的武器受到了排挤和冷落。一位教师在教学小石潭记一文时,运用课件制作了几幅精美的图 片。有石潭概貌图,有石潭游鱼图,有石潭氛围图。教师一边出 示图片,一边引导学生疏通理解课文。 一位教师教画山绣水, 一节课放了十几幅桂林山水的图片, 却对杨朔的文章匆匆一带而 过

11、;教我的叔叔于勒,用了十几分钟播放视频;教朱自清的绿,让学生满足眼福,欣赏梅雨潭风光。看到教学的这样情 景,笔者总感觉有所欠缺,总能记起叶圣陶“驱遣我们的想象” 的谆谆告诫。其实,文学语言有其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含蓄性的特 点,语言的描述常常能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书上的文字简单地制成几幅图展示给学生, 说白了就是把课文的描绘从图片中 找出来。学生看到了图片,但缺乏了文字的体味,缺少了想象和 思考。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 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 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一些教师煞费苦心地做 出图画般的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 这样做往往限制了学生对文 本的咀嚼涵咏,掩盖了思维想象的过程。反之,让学生围绕文字 驱遣想象自我构建图画,尽管构建的图画并不一样, 但却是学生 自己思考的结晶。实践证明,巧妙地启发引导,透过文字来自我 感悟,往往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或想象描述文中情景,或浮 想联翩文后情景、文外景致,这样一来,学生有了思维的过程, 扬起了想象的风帆。因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呈现图片或少呈 现图片,着力引发学生从语言文字上去感受体会,能够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和思考的余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