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内蒙古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教育技术学系统复习资料_第1页
2016年内蒙古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教育技术学系统复习资料_第2页
2016年内蒙古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教育技术学系统复习资料_第3页
2016年内蒙古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教育技术学系统复习资料_第4页
2016年内蒙古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教育技术学系统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6年内蒙古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中小学教育理论教育技术学系统复习资料 1.教育技术学是具有方法论性质的学科.教育技术学知识体系的核心思想就是“系统方法”.教育技术学还具有明显的应用性学科和综合性学科的特点. 2.学科特点在于达到既定目标即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而采用的方法系统方法,所着重研究的是运用“系统方法”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具体操作过程、操作方法及方法论。 3.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和管理合适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教学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4.教育技术学中的设计是详细说明学习条件的过程,其目的

2、是生成策略和产品。 包括四个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系统设计、信息设计、教学策略设计、学习者特征研究 5.教育技术发展特点:(1)非替代性,而表现出一定的累积性导致教学内容越丰富,手段愈多样,教学更灵活.(2)选择性,即“适者生存” 对人的作用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技术固然重要,但不可能代替,要重视人的因素。需要新的观念,并且要通过积极推进教育的整体改革才能获得快速发展。 6.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教育技术将日益重视实践性和支持性研究;教育技术将日益关注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心理研究; 教育技术的手段将日益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 7.学习的定义:学习是个体由于经验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心理结构及其外显行为的变化

3、;个体经验的获得途径(直接经验-生活与实践,间接经验-课堂与书籍、训练);心理结构及其外显行为的变化;是适应环境的过程,也是改变自己的过程。 学习过程:学习者学习新知识和掌握新技 能的认识过程。 8.罗伯特.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动作技能、认知策略:功能是调节和监控概念与规则的使用、态度 9.行为主义学习的观点:认识的内容与认识的对象的同一性。教学就是要控制学习的环境,以达到预期的结果;控制学习行为的主要措施是强化正确的反应。 刺激反映结果,结果:强化、惩罚、消退 强化:外部、替代、自我行为主义对教学设计的影响:(1)任务分析:将一个功能或任务细分为子任务。(2)行为目标:程

4、序教学和工作分析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行为必须是可观察的。(3)目标参照式评价:用预先设定好的标准作为评价的依据,以评价学习者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熟练程度及行为效果。 对教学的影响:积极的自我强化;小步子渐进原则;及时反馈原则;频因率与消退现象;间歇性强化和分化性强化;强化动机效果 10.认知主义学习观点: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内部认知过程;学习是一种主动建构的过程;学习是一种对信息符号进行的分阶段的加工过程 行为主义致力于寻求教学事件与学习结果二者之间的关系,而认知主义则力图寻求教学事件、记忆结构和学习结果三者之间的关系。 认知结构:就是指学生现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结构,它是由学生眼下能回想

5、出的事实、概念、命题、理论等构成,也即学科知识的实质性内容在学习者头脑中的组织。 11.建构主义学习观点:(1)理解依赖于个人经验,即由于人们对于世界的经验各不相同,人们对于世界的看法也必然会各不相同。(2)知识是个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人们对事物的理解与个体的先前经验有关,因而对知识正误的判断只能是相对的;(3)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与情景的交互作用过程中自行建构的,因而学生应该处于中心地位,教师是学习的帮助者。(4)因而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知识建构” (5)认为实在(reality)无非是人们的心中之物,是学习者自己构造了实在或至少是按照他的经验构造的内容。(6)

6、学习是学习者内部认知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7)情境是学习的一部分,脱离情境的学习是错误而缺乏成效的。建构主义对课件设计的指导原则:开放性原则。自上而下原则。情境性原则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知识的建构、是意义的制定。建构主义强调世界是客观的,但人的认识主观的,人对于世界的解释是依赖个人经验的。 重视教学情境的设计;强调学习者主动积极的角色;重视错误概念对学习的贡献 12.人本主义学习观点:应该探

7、讨完整的人,而不是对人各个从属方面进行分割的、还原的分析;通过一个人自己来考察自己,即:从第一人称的角度来考察行为。特别关注人的自我实现。每一个人都具有发展自己潜力的能力和动力,个体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发展的方向和价值,并对自己选择的结果负责。 对教学的影响:(1)人们具有解决自己的问题并在生活中作出有意义选择的潜能;以人为中心的咨询不是了解或劝告当事人做什么,而只是起一种促进者的作用,让人们去发现自己能做什么。(2)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咨询者的角色,努力创造促进经验学习的课堂气氛,促进儿童自我指向的主动学习。 人本主义对课件设计的指导原则:以人为主的原则;从实际经验到一般原理的原则 13.有效性的

8、学习者的经验背景的各个方面,包括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文化背景、宗教背景等。 14.有效学习的特征:建构性。积累性。自我调节性。目标定向性。情境性。协作性。 15.信息技术对有效学习的促进作用: 从信息加工理论的角度看 信息输入阶段学习 信息加工、整合、建构的阶段信息输入阶段 信息加工、整合、建构阶段 有效学习的必要条件:有效的信息输入 有效的知识建构 16.学习理论的职能:提供学习领域的知识,分析、探讨学习的途径和方法。对有关学习法则和方法加以概括,使其系统化和条理化。要说明学习是怎样发生的,为什么有的学习有效,有的学习无效。 17.经验之塔:做的经验(有目的的直接经验,设计的经验,演戏的经

9、验) 观察的经验(观摩示范、室外旅行、参观展览、电视、电影、图画) 抽象的经验(视觉符号、词语符号) 18.有目的的直接经验:“塔”的底部是直接的、具体的经验,它是直接地与客观事物接触所取得的经验,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看、听、尝、触,嗅云获得信息,积累知识。设计的经验:是对客观事物进行设计、仿制所获得的经验。演戏的经验:我们无法通过直接实践取得的经验,如历史事件、意识形态、社会观念等。就通过扮演某种角色,就可能在接近真实的情况中获得经验,参与演戏与看戏是不同的、演戏可以使人们参与重复的经验,而看戏只能获得观察的经验。观摩示范:通过别人示范,给自己提供一种经验,然后自己再动手云做。室外旅行:针对在

10、课堂上看不到的东西,然后通过在室外走访,直接体验生活获得的。参观展览:通过对陈列着的一些实物、模型、图表或照片等观察后,所获得的经验。电视、电影:用图象与声音代替客观事物。它能提供的是一种间接的、替代的经验。图画:通常能为没有文字阅读能力的人所理解。视觉符号:主要指图表、地图、示意图等一类抽象符号,它们与现实事物已没有多少类似之处。如在地图上,用圆圈表示城市、乡镇,用线条表示公路、铁路,用曲线表示河流等等。词语符号包括口头语言与文字。词语符号是一种抽象化了的代表事物或观念的符号。 19.戴尔认为,人们学习知识,一是由自己直接经验获得,二是通过间接经验获得。当学习是由直接到间接、由具体到抽象时,

11、获得知识和技能就比较容易。 20.经验之塔”的理论要点:经验之塔最底层的经验,是最直接最具体的经验,越往上,则越趋于抽象,各种教学活动可以依其经验的具体抽象程度,排成一个序列。 21.(1)教育应从具体的经验入手,逐步过渡到抽象。 (2)教育必须要把具体经验普遍化,形成概念,从而来指导进一步的实践。 (3)在学校教学中使用各种媒体,可以使教学活动更具体,也能为抽象概括创造条件。 (4)位于“塔”的中间部位的那些视听教材和视听经验,比上层的言语和视觉符号具体、形象,又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弥补下层各种直接经验方式之不足。 22.经验之塔”用于教学的原则:把学习经验分为具体与抽象,提出学习应从生

12、动的直观向抽象的思维发展,符合人类的认识规律。 23.媒体: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从信息源到受信者之间承载并传递信息的载体或工具。 教学媒体:媒体用于教与学活动过程中时 24.“媒体是人体的延伸” 印刷品是人眼的延伸,无线电是人耳的延伸,电视是人耳和眼睛的同时延伸 25.媒体的延伸提高了人的感觉能力和思维能力 媒体的延伸打破了感官刺激的习惯,媒体的延伸赋予媒体功能以互补性,媒体的延伸,促使媒体自身向深广度发展 26.“媒体是人体的延伸”对教育的影响 教师的作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 27.注意:和传统媒体比较,现代教学媒体有哪些优越性? 28.教学媒体的特性:表现力,媒体表现事物的空间

13、、时间和运动特征的能力。重现力,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信息内容重新再现。传送能力,信息传递的范围。参与性 29.教学媒体在发挥作用时学生参与活动的机会。受控性,操纵的难易程度。 30.教学媒体编制的效果原理:共同经验原理;抽象层次原理;重复作用原理;信息来源原理;最小代价原理 现代教育媒体的基本功能:再现功能;集成功能;交互功能;扩充功能;虚拟功能 31.粉笔和黑板用途:可以用文字、符号或线条的方式展示内容结构、图示材料、指示信息。 粉笔和黑板优点:文字、图示信息传递简单、方便、稳定;信息的组织和展示灵活,可随时调整;板书与教师的讲授紧密配合,学生的学习思路容易跟上教师的课堂讲授和引导; 黑板与

14、粉笔价格便宜、经济实惠。教师与学生都熟悉这种教学手段 粉笔和黑板的缺点:复杂的板书花费课内大量的时间,影响教学进度,还可能引起学生的厌烦;黑板版面有限,传递信息的数量和形式都受到限制;粉笔灰不利于师生的健康和教室的清洁、卫生 ,已有的“多用途板”不仅解决了这一问题 32.印刷材料的优点:使用便利、灵活,不受外部环境的限制;使用范围广泛,在各学科、各种形式的教学中都适用;教学信息稳定、持久、可靠、系统性强;价格便宜、资源丰富,便于获取。 印刷材料的缺点:信息表现形式单调,信息含量小:比较抽象,而且只有视觉信息。信息以线性的方式组织:按照线性的顺序来安排组织材料。提供的信息以抽象经验为主:不是很形

15、象、生动,需要学习者有一定的教育水平。复杂的印刷材料编制代价较高 33.图片展示的具体视觉形象,作为实物、实景的替代物。 优点:无需任何设备,使用简便、灵活;易于感知,并具有一定的情感效果;广泛应用于各类教学之中;成本低,易于获取和编制 图片的缺点:静止、平面画面不利于表现时空和运动的连续变化过程;一般画面较小,不宜在课堂教学中使用 34.幻灯的优点:高质量的静止视觉画面;教师可自己制作;构造简单,使用方便,容易掌握。可遥控 幻灯的局限:信息形式单一,只视觉方面的刺激;对外部环境要求高;必须要教师主动参与,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注意有效的集中在预定的内容上;幻灯片长期使用容易损坏,而且每次使用时间不

16、宜过长 35.媒体的使用对我们能够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社会情境。传播技术是一种促进力量,但所提供的可能性并不一定发生.教学媒体能够有助于提供一个学习环境,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如果教学媒体在课堂中运用得当,而且运用时具有一定的创造性,那么随心所欲打开或关上的是机器,而不是学生。 36.提出了视听教材分类的理论依据,及应以其所能提供的学习经验的具体或抽象的程度作为分类依据。视听教材必须与课程相结合。 37.视听教学方法的发展,利用更丰富的教学资源.程序教学方法的发展,强调个别化、个性化的学习.系统化设计教学方法的发展,利用系统方法.三种概念整合形成一个总的促进学习的

17、方法,创造了教育技术领域,分析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综合技术. 38.“ 视听与教育传播过程的关系”的理论模型的几个步骤: 明确教学目标,并使教学目标具体化。 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教学讯息教学内容。 进行视听传播设计。 把视听传播设计的产物教学系统投入教学情境中使用。 对评价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 39.教育观念的变革:(1)走向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相统一的教育价值观(2) 走向多元智能理论与素质结构和人才观(3) 走向以促进学习者发展的教育质量评价观 40.学习方式的变革:1.创新性学习2.自主学习3.个性化学习4.基于技术的学习 41.师生角色的转变:1.信息时代的教育迫切要求教

18、师角色的变化2.信息时代的学习对传统的学习者的角色提出转变的要求 42.教学系统:指为了达到特定教学目的而由各组成要素通过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的、具有一定教学功能的整体。 43.教学系统设计是一个包括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教学各步骤的有组织的过程;是一种在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的后理性认识活动,是理论的应用活动。信息设计是运用有关心理学原理来设计传递信息与反馈信息的呈现内容、呈现方式以及人机交互等; 教学策略是对选择并安排某一课的事件和活动的详细阐述;学习者特征是指影响学习过程 44.信息:(1)信息是一种传播的消息(2)信息是一种能加以运算、加工处理的数据与符号。 (3)信息是

19、一种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知识。 45.本质是物质存在的一种方式、形态或运动状态,也是事物的一种普遍属性。 46.思考:在教学活动中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直接接触客观事物获取事物运动状态与规律的第一手信息。从各种教学媒体中,通过媒体的符号去获取事物的信息。教师的口头语言、表情、体态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媒体。) 47.信息与数据的关系 数据仅涉及事物的表示形式,而信息则涉及这些数据所表示的内容。 信息蕴含于数据之中,信息是数据的内涵;数据是信息的载体,是信息的符号表示。 信息是有用的数据,不具有知识性和有用性的数据不能称为信息。 48.从数据中获取信息的方法: 数据的整理,如数据规范化、合并、排序等;

20、数据的搜索,如条件搜索、关键字搜索等; 数据的可视化,如用饼图、棒图等图形来表示数据等。 49.知识:知识是指信息之间的因果联系和规律,是信息经过大脑加工后的产品。 50.信息与知识的关系:知识是指信息之间的因果联系和规律,是信息经过大脑加工后的产品。知识与信息有时是可以转化的。有些知识可以转化成可以传递的信息,但有些知识则难以转化成信息 51.数据直接来自感应的仪器等,反应了变量的测定值;原始符号。信息是经过组织的、有结构的数据,从而具有了意义。知识能够预测,能够给出因果关系,并指导进一步行动要做什么。(数据信息知识) 52.数据: 53.信息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指导下,主要运用

21、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主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54.实现教学上的4个重心转移和4个最佳结合:(1)以教为重心 以学为重心; 做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2)以知识为重心以能力为重心; 做到知识与能力的最佳结合 (3)以传统教学媒体为重心以现代教学媒体为重心;做到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的最佳结合(4) 以接受学习为重心以发现学习为重心;做到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最佳结合55.信息化教育的基本作用(1) 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2) 提高教学效率:学习比率;记忆比率;注意比率(3) 扩

22、大教育规模:利用广播、网络系统发展开放性学校;多种现代教学媒体为自学者提供方便(4) 促进教育改革56.现代教育技术是当代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 促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变革促进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的变革 促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变革 促进教材观念和形式的变革 促进教学环境的变革 57.多媒体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教学信息超文本的组织与管理模式,可以把包含不同媒体信息的各种教学内容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把包含不同教学要求的各种教学资料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对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具有积极影响。 58. 技术能够帮助人们把那些难以理解的概念可视化,帮助我们创建一个完全不同于传统

23、的学校课堂的富有活力的教学环境,在那里学生不仅可以解决问题,还可以发现他们自己的问题。 新技术为我们打通了通向巨大的信息源的通道,包括数字图书馆、可分析的真实世界数据以及链接其他能够提供信息、反馈和灵感的人。所有这些都能加强教师、管理人员还有学生的学习。 59.教学技能分类及评价标准:教学语言技能;新课导入技能;讲解技能;提问技能;变化技能;强化技能;演示技能;板书技能;结束技能 60.现代远程教育:是师生凭借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与多媒体手段所进行的非面对面的教育。 基于网络的现代远程教育的最显著的特征是可以做到“五个任何”: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从任何章节开始;学习任何课程。 现代远程教育

24、的优势: 双向互动;基于多媒体的内容表现 ;个性化教学 61.远程学习的关键特征:学习方式;学习组织与学习过程;关键特征 62.网络教学的特点:学生视角 教育信息的共享 ,学习不受时空限制 ,多媒体多感官刺激效果好 便于合作、协商、求助 ,学会自主学习,加大学生的参与度 63.网络教学的特点:教师视角 可以利用网络进行同步和异步教学 课程的素材更易于更新,易于被学习者接受和使用 课程大纲、教学进度、教学讲义放在网上可供学生随时参考,并可以明确告知学生学习目标 通过网络进行答疑和讨论,增强课程的交互性 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跟踪,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化辅导积累课程资源,形成良性循环 64.远程教育的基

25、本特征:在整个学习过程期间,教师和学生处于准永久性分离状态(以此与常规面授教育相区别);教育组织受材料计划准备和学生支持服务准备两方面的影响(以此与个别学习和自教计划相区别);技术媒体(印刷媒体、视听媒体或计算机媒体)作为课程内容的载体,把教师与学生联系起来;提供双向通信,使学生可以主动对话并从对话中受益(以此与教育技术的其他应用相区别);在学习期间,通常不设学习集体,人们主要是作为个人在自学。 65.网络课程是指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 66.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支撑环境。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则是指支持网络教学活动的

26、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网络教学平台。 67.网络课程的特点:跨时空;对象广;资源丰富;多媒体;开放性;交互性;教学情景多种多样;教育信息更新发布迅速;学习方式多样;师生角色多样;共享性;协作性;自主性 68.教学结构: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是教学系统四个组成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 69.教学结构的特性:依附性教学结构强烈的依附于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动态性教学结构是“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教学活动进程是动态的,因此教学结构具有动态性。系统性是教学系统四和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四要素

27、组成的系统。层次行教学系统的四要素有层次性,教学结构从而也表现出层次性。稳定性教学结构是稳定的结构形式。 70.以教师为中心教学结构的特点:1、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主动的施教者,并且由教师监控整个教学活活动的进程;2、学生是知识传授对象,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3、教学媒体是辅助教师教的演示工具;4、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唯一内容,是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 以教师为中心教学结构的利与弊:利: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进程便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弊: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材的成长(按这种结构培养出的

28、绝大部分是知识应用型人材而非创造型人材)。 71.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 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 是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学媒体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教材不是学生的主要学习内容, 通过自主学习, 学生主要从其他途径(例如图书馆、资料室及网络) 获取大量知识。 7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为一体,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体系各要素中,使之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知工具,重要的教材形态,主要的教学媒体。也可以称为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

29、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7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有利于实现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可以帮助教师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可以帮助学生学习;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作为整合多学科的工具. 74.信息技术是指能够支持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存储和呈现的一类技术。75.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 应该在以网络和多媒体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 对课程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 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习者改变学习方式,进行知识重构。76.四种整合观 保护主义的整合观 这种观点要求将学生与现代媒体相隔离,特别强调将信息技术带给学生的消极影响彻底消除,有选

30、择地整合信息技术,以减少信息技术对学生的消极影响,这种观点就是所谓的保护主义的整合观。 技术主义的整合观 技术主义的整合观就是以效率性和经济性为基础的机能主义。技术主义的核心目标是促进教学过程最优化,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质量。 技术主义的整合观的问题主要有两个: 比较忽视对信息技术本身的思考。只将信息技术作为实现学科教学目标的手段,而忽视了信息技术的教学。 学生只是单向的信息接受者,也就是说,在将知识和能力的给予者与接受者完全分开作为基础之后,十分重视提高教学传递的效率。 主体行动主义的整合观 主体行动主义的整合观最重要的特性是它积极地面向社会的主体。社会主体在接受信息技术所承载的信息时,并不是

31、无意识地进行的。社会主体是依据自己的经历和所生存的社会环境来消化理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内容,利用信息技术表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工具主义整合观 工具主义整合观是近年来在美国产生的一种新观念。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ISTE,2000)先后针对学生、教师和教育管理者等分别制定了教育技术标准和相应的绩效指标。77.标准的启示: 信息技术用于教学和学习之中的作用应该是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使得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信息技术不仅可以作为教师的教具,而且更能成为学生的学具,作为学生的实践性学习工具;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是获得对信息技术更深刻的理解,而不是仅仅能够使用一些信息技术工具;信息技术教育不只是教信息技术,而是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和处理信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该全面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 78.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评价 考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状况,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完善而实用的评价体系。主要应该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对学校整体的考察。这种评价从课程体系的角度去思考信息技术的地位和作用,有助于宏观地评价一个学校的整体情况。二是对课堂教学的考察。这种评价从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