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_第1页
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_第2页
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_第3页
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_第4页
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适应国际竞争的航海类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报告“适应国际竞争的航海类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适应国际竞争的航海类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研究人员名单课题组负责人孙培廷吕登有课题组成员王跃辉赵友涛丁勇白德富谭万成武元凯王凤武陈海泉赵殿礼林澄渊汪沛张春来石丽红温萍江欣刘德新冯惠目录总论1第一子课题航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8附件航海技术专业四年制本科教学计划21第二子课题轮机工程专业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23附件一轮机工程专业(机电合一)教学计划专业课优化建议45附件二优化教学计划,培养机电合一的轮机管理人才关于优化教学计划建议的说明48附件三轮机工程专业(机电合一)毕业生应具有的电气知识和技能52附件四轮机工程专业(机电合一)电气课程实验内容及实验室建设的建议65附件五“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68附件六“船舶电气设备与系统”课程教学大纲76附件七“船舶电气设备管理与工艺”课程教学大纲83附件八船舶辅机电气控制系统教材大纲90第三子课题“驾机合一”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94附件一“驾机合一”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四年制本科教学计划102附件二大连海事大学与丹麦马士基航运公司联合办学马士基班“双职证”教学计划104第四子课题航海类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方案的研究与实践115第五子课题航海类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方案的研究与实践127附件一大连海事大学思想道德修养测评参考标准135附件二大连海事大学学生综合素质纪实手册137第六子课题航海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方案的研究与实践143附录一大连海事大学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报告154附录二与本研究相关的论文171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各类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对于具有国际通用性的航海类专业而言,这种要求更为迫切。我国目前的航海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在我国经济体制转型期间形成的,已经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人才培养模式到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但是对于经济全球化以及我国加入WTO后,如何强化培养我国航海类人才,使之适应全球航运经济和航运人才市场需求,没有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去考虑。本研究从国际航运人才市场和国际航海教育与培训的大背景下,参照国际知名航海类院校的做法,以STCW78/95公约及国内有关船员教育与培训法规为指导,以适应国际航运业竞争为重点,进行航海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一、研究的依据、指导思想和目标航运人力资源劳务输出在许多国家被誉为无污染的绿色产业,对于经济的增长、文化的传播起着重要作用。东南亚许多国家如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航运人力资源劳务输出的比例远远高于我国。我国作为一个航运人力资源的大国,能否在国际航运人才市场中占有应有的份额,取决于我国培养的航海类人才的国际竞争能力,因此,进行适应国际竞争的航海类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1研究的依据(1)航运人才市场“东移”长期以来,由于经济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欧美发达国家航运人力资源一直呈减少趋势,这种趋势使得航运人才市场中心由传统的欧洲移向经济正在崛起的亚洲。国际航运人才市场“东移”不仅在我国航运界和航海教育界引起广泛重视,整个亚太地区航运界和航海教育界也认识到这种形势,这一地区的航运人力资源主要输出国也在积极利用这一机会。如何应对机遇和挑战,发挥我国航海教育与培训的传统优势,改进不足,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航运人才,使我国的航运人才队伍在世界航运人才市场成为一支强大的生力军,并为世界各国船东所接受,是摆在我国航海教育面前一项紧迫的工作。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国际航运人才市场“东移”,无疑为我国航海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极好的机遇。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观念的转变,为我国航海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主观保障条件;国际航运人才市场“东移”,为我国航海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我国要在国际航运人才市场上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力量,要取得应有的航运人才市场份额,关键是航运人才的质量必须满足国际航运人才市场的需求标准。(2)我国加入WTO加入WTO后,加快了我国国民经济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我国的航运业与其它行业一样,与全球同行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航运业必将以国际化的标准对所接收的航运人才提出新的要求,以期改善目前的航运人才队伍结构,提高我国航运业在全球航运业中的竞争能力。我国是一个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国家,劳动力相对比较便宜,在航运业中也是如此。我国航海类院校培养出来的航海类人才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深厚的理论基础以及比较全面的专业知识,这些都是提高我国航运人才国际竞争能力的潜在基础。2指导思想在课题的研究中,遵循的指导思想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邓小平同志提出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精神,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教育质量观,积极汲取近年来航海教育研究取得的成果,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满足STCW78/95国际公约和国内海事机关的有关规定要求,立足国内面向国际,从适应国际航运人才市场要求出发,着重考虑航海教育的国际通用性和法律法规性,拓展理解岗位适任性,兼顾国防军事性,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航海类人才。3研究目标通过课题的研究与适度试点,提出一系列适应21世纪我国航运事业发展需要和国际竞争要求的航海类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以及航海类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方案、航海类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方案和实践教学改革方案等,在航海教育改革、建设、发展的实践中,通过几年的努力,培养出综合素质好、熟悉国际航运业运作模式、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级航运人才。二、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级航运人才的基本要求在我国高等航海教育9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特别是建国50多年来,航海教育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为我国的航运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航运人才,这些人才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我国航海类专业所培养的人才质量的传统优势要发扬,同时在一些方面尚需加强,以达到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级航运人才的基本要求。概括起来,我国21世纪航海教育将在符合党的教育方针的前提下,强化“一种精神”、“四个意识”和“四项能力”。“一种精神”是指敬业精神。我国人事制度已由过去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合同聘用制,为各行各业人才流动提供了良好环境,使各行业之间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目前航海类人才的就业、流动与计划经济时期相比显得非常活跃,根据调查,1977年以后毕业的绝大部分航海类人才直接从事海上船舶运输工作的时间不超过10年,由此可见传统意义的“献身海洋”即从事航海运输业一辈子的观念已不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这为航海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加强爱岗敬业精神的培养,无论将来是否终生从事海上船舶运输工作,只要没有结束合同期,都必须认真履行现岗位职责,不能敷衍了事,得过且过。“四个意识”即经济意识,法律法规意识,环境意识和服从意识。传统的航海教育中注重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但经济意识、法律法规意识、环境意识强化的不够。经济意识要求航海类人才要懂得经营,如何营利;法律法规意识要求航海类人才不但要懂得国际国内各项专业法律法规,更要严格遵守各项专业法律法规;环境意识要求航海类人才在自己的专业岗位上,最大限度地保护海洋环境。在我国的航海教育中,一直都在强调服从意识,但主要是基于我国国情,在国际航运业这个大环境中,服从意识的内涵还需拓展,要正确处理好被雇者和雇者之间的关系。“四项能力”即管理领导能力,外语应用能力,应变能力和实操能力。我国航海教育多年来一直非常注重学生外语应用能力、应变能力和实操能力的培养,由于教学方法和语言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外语运用能力的提高相对较慢,而该项能力已成为制约我国航海类人才在国际航运人才市场中竞争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现代企业经营活动中,科学有效的管理会带来巨大的效益,在现代航海教育中,培养领导能力要成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高等航海教育是高等工程教育的一部分,在我国高等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高等航海教育也由传统的知识技术教育转变为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全面素质教育,不但重视人才的技术素质培养,更重视人才的非技术素质的培养。“一种精神”、“四个意识”和“四项能力”的强化,体现了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全面素质教育观。三、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为了实现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级航海类人才这一目标,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首先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先导,在研究教育问题时结合考虑社会、经济、技术、国际形势对航海教育的影响,立足国内,面向国际,继承和发扬我国航海教育几十年来积累的传统优势,弥补随着时代的发展航海教育中出现的不足,将课题研究细化为六个子课题(1)航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轮机工程专业机电合一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3)航海类专业驾机合一人才培养方案;(4)航海类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方案;(5)航海类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方案;(6)航海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方案。1航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以及人才培养模式尽可能满足国际通用性和法律法规性要求,注意研究国内外海上交通运输及航海科技进步的需要,研究新世纪航海科技的发展方向及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以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充实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使培养的人才符合国际航运业的要求。同时,培养方案较好地解决了因扩招而带来的专业培训规定人数与常规教学之间的矛盾,较好地解决了设备台套数与专业学生数之间的矛盾。在已有教学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培养方案对课程体系进行了进一步优化。为拓宽知识面,注重素质教育,培养方案调整了人文类课程比例,使其占任意选修课的比例达50;强化英语教学,适应国际航运人才市场竞争需求,在开设大学英语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了具有专业特殊要求的多种形式的英语课程,增加比例为166;加强实践环节,注重专业技能训练,培养复合性人才;全面履行STCW78/95公约,满足国家海事局对船员培训、考试和发证法规的要求。2轮机工程专业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按照STCW78/95公约的要求,从2002年2月1日开始,船舶岗位编制中将不再设置船舶电机员这一岗位,原来由电机员承担的工作将由轮机员来承担,要求轮机员应具备船舶机电设备的使用、管理、日常维护能力,并具有分析处理机电常规故障的能力。目前我国航海教育中轮机工程专业已开始实施机电合一方案,但总体上讲,培养出来的学生还是“机”强“电”弱,因此目前在我国的船舶上还是设有电机员岗位,以保证船舶安全运行。课题新研究制定的轮机工程专业机电合一人才培养方案,将轮机管理与船舶电气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并通过学校投资建设与之配套的实验室,以期达到STCW78/95公约“功能发证”的要求。培养方案对于“电”的加强避免了理论学时上的加加减减,注重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整合,注重了教学手段的改革和实践。3驾机合一人才培养方案随着船舶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程度的提高,船舶航行中“驾机合一”将成为一种发展趋势。目前我国航海教育中尚无开展这一方面的教学尝试,课题通过调查研究国外航海教育关于“驾机合一”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以船舶驾驶为主、轮机管理为辅,满足船舶航行值班要求的“驾机合一”人才培养方案。4航海类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方案航海类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一直是我国航海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体而言,所取得的效果远小于所投入的精力,相当比例的航海类专业毕业生英语运用能力满足不了直接进入国际航运人才市场的要求,与他们个人的其它业务能力相比较,英语的运用能力明显是弱项。为此,课题在航海类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实践中,将进行英语教学改革和英语等级考试改革试点,同时使一些具有导向性的教学管理规定更有利于航海类专业的英语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5航海类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方案我国航海类专业的学生管理与各国航海类专业学生管理模式相同,实行半军事管理。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不但要体现国际通用性、法律法规性和岗位适任性要求,而且要体现国防军事性要求,结合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社会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评定,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航海类人才为目标,研究制定了航海类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方案。6航海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方案航海类专业实践教学具有时间长、成本高、强制性要求多等特点,因此航海类专业实践教学一直是航海教育的难点。课题力图在既要实现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级航海类人才,又要符合STCW78/95公约和国家海事机关有关规定要求,还要符合我国国情和经济条件之间选择一个最佳结合点,改革现行航海类专业实践教学现状,提出航海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方案。四、课题的成果经过两年的研究与实践,课题已完成了大部分的研究工作。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坚持理论研究与改革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研究阶段成果及时投入试点,及时总结经验,及时应用,做到边研究、边实践、边改革、边建设;坚持既分散又集中的原则,各子课题分头进行,定期集中讨论解决研究与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统一课题的研究思想;研究队伍坚持三结合的原则,坚持老中青三结合,专业教师、理论研究人员、管理人员三结合。目前课题已取得的研究与实践成果如下完成了航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制定工作,并在学校内部进行实践和试点工作,包括英语分级教学、英语强化班、与大连外国语学院联合培养、实施A、B教学计划等。完成了轮机工程专业机电合一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制定工作,并在2002级选择了两个班级进行教学改革试点,实施机电合一人才培养方案。学校为该方案共投入经费30万元用于配套实验室建设,目前已完成一个实验室的建设工作并已投入使用,另一个配套实验室正在建设中。完成了驾机合一人才培养方案草稿,待条件成熟时实施。完成了航海类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方案的研究工作,编写了航海专业英语口语听力讲义,轮机管理专业英语口语听力讲义。完成了航海类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方案,制定了大连海事大学思想道德修养测评参考标准,研制了大连海事大学学生综合素质纪实手册。改革了航海类专业实践教学的运作模式,在交通部支持下,将大连海事大学实习船改为专用教学实习船,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规定,以期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课题力图通过研究与实践,结合我国航海教育近几年的教学改革成果,借鉴国外航海教育成熟的经验,通过研究制定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航海类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对航海类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以及对教学内容的整合,力求经过几年的实践,使我国航海教育培养的航海类人才适应国际航运人才市场的要求。第一子课题航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一、研究的背景和依据1研究的背景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是国家优先发展的行业,在联系经济发展的供需环节、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中起着关键作用。作为交通运输重要组成部分的海上运输,每年承担了我国80以上的国际贸易运输任务,具有其他运输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经济的全球化,海运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这种地位和作用将会更加突出和重要。海运业的发展离不开为之提供人才支撑的航海教育。海运业要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依靠和发挥航运科技和航海教育在海运业发展中的促进和先导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航海教育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我国的海上交通运输事业培养了大批的专门人才,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随着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贸易结构的不断变化、科技竞争和人才竞争的加剧以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我国现今的航海教育已经不能与之相适应,只有大力发展航海教育,才能使其与国际国内航运业发展的需求相适应。我国是国际海事组织八个A类理事国之一的海运大国,但还不是海运强国。且不说我国海运的国际竞争力以及科技和管理水平与先进的海运国家相比尚有差距,但从我国海运人才队伍的素质看,也足以说明这一点。要发展成海运强国,也必须大力发展航海教育。在满足我国航运事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同时,如何适应国际航运事业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趋势是我国高等航海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面向21世纪高等工程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指导思想明确地指出“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既要与全球社会发展的总趋势相协调,又要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高等教育要更加重视教育质量,人才培养要更加注重综合素质,教育终身化、国际化是新世纪教育时空领域的进一步扩展”。航海技术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结构改革的研究是“适应国际竞争的航海类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的主要内容之一。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要求,STCW78/95公约和交通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评估和发证规则以及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计划的指导思想及航海类人才培养目标,在分析了我国和国际航海教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航海技术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结构的改革方案。2研究的依据开展本研究主要基于如下几点(1)STCW78/95公约的实施,航海教育与培训国际化航海类专业的改革与发展在中国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背景之下面临着机遇和挑战。1)随着党中央关于在我国经济领域实现两个根本转变决策的实施,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成为我国现代建设的战略重点之一,而作为运输方式之一的海上运输,更是在我国对外开放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这种作用将会更加突出;2)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不但使许多基础学科领域的理论体系有了重大发展和变化,也推动了航海科技的发展,使海上运输由劳动密集化向知识密集化、智能化转变;3)从国际经济的发展趋势看,亚太地区经济活跃,航运市场及航运人才市场东移已成不争的事实,国际航运人才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4)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为了使海洋更清洁、航运更安全,国际海事组织IMO于1995年修改通过了1978年国际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修正案以下全文称STCW78/95公约,新修订的公约与原公约相比变动很大,尤其在发证办法、适任性标准与评估、遵章和核实机制几方面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规定自1998年8月1日起,新入校的航海类专业学生必须按STCW78/95公约要求进行培训、考试和发证。以上这些发展变化要求我们培养的航海类专门人才必须掌握现代化的科技成果,必须具有较强的能力和良好的海员道德素质。然而,我国高等航海教育与其它高等工程教育一样,课程体系在几十年内变化不大,相当一部分的教学内容比较陈旧,海上和实验室实践训练比较薄弱,教学手段和方法比较落后,管理措施不大得力,不能很好地适应国内海上交通运输发展的需要和国际航运人才市场竞争的需要。中国高等航海教育所面临的形势迫切要求航海类专业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拓宽专业口径,调整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加强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航海类学生必须按新修订的STCW78/95公约地要求进行培训、考试和发证。该公约的重大变化其一是职能发证;其二是适任性评估;其三是遵章与核实机制;其四是质量体系的建立。其中职能发证与适任性评估对航海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人员素质要求产生了巨大影响,遵章与核实机制则使航海教育彻底国际化。(2)国际航运人才市场东移带来的挑战据波罗的海国际海事理事会(BIMCO)和国际航运联合会(ISF)2000年4月发表的海运人力资源研究报告称,2000年全球可提供的海员数量约为1227万人,其中高级船员为404万人。与需求相比,高级船员缺额约16万人,普通船员富余20。研究还表明,到2010年,高级船员短缺将达到46万人。在国际海员劳务市场中,2001年菲律宾提供的船员数约27万人,而我国只有37万人。菲律宾的庞大的劳务外派已成为该国重要的经济发展支柱,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扩大我国在国际航运人才市场的占有份额既有利于我国经济增长,又有益于世界经济的发展。目前,传统航运国家能提供的船员数量的减少和第三世界能提供的船员数量的增加,事实上使国际航运人才市场向亚洲地区东移,这种转移为我国的航海教育提供了机遇同时也提出来挑战国际航运的发展和国际航运人才市场结构的变化,对我国的航海教育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国际航运人才市场高级航海人才短缺为我国航海人才走向国际市场提供了机遇,要求培养出大量的符合国际航运人才市场需求的高质量人才则是我们必须面临的挑战。我国航海教育应通过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培养规模,以达到不断增加我国船员的劳务输出数量、占有更大的国际航运劳务人才市场的份额的目的。为此,应解决以下三个问题语言交流问题、与不同国籍的人员和平共处、协作竞争的能力问题和业务素质问题,培养的航海人才,必须具有熟练操纵船舶,保证船舶安全和海洋清洁的能力,能够满足行业的要求。(3)科技飞速发展、知识经济时代来临的挑战高等学校作为传播知识、生产知识的中心,在知识经济时代发挥极大的作用。高校如何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适应和推动知识经济的发展,关键在于重视学习、重视创新、拓宽功能,把主要任务转移到培养创造性人才上来。而高等航海学校如何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培养出有知识、有能力、有创新精神善于与不同国籍人员合作的高级航海人才,正是航海技术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结构改革的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二、教学计划和课程结构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原则1指导思想(1)立足于国内,面向国际市场培养出符合国家教育方针和国际有关规定的、综合素质好、环保意识强、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级航海技术人才是航海类专业赖以发展的生命线。高等教育的改革既要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又要遵循教育自身的规律。体制改革是关键,教育改革是核心,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改革是先导。(2)尽快缩小培养出的学生与国际要求的差距服从意识差,动手能力差和英语会话水平低,达到和超过STCW公约的最低标准。(3)符合国家教育部对工科学生的培养要求,注重基础知识和基础实践,拓宽知识面,培养出具有航海特色的复合型人才。(4)满足我国海事局对海船船员培训、考试、发证的要求以及海船船员适任标准评估和发证办法。2原则(1)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使学生在德、智、体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正确处理好专业培养目标、满足STCW78/95公约标准与拓宽基础、构建能适应终身教育及社会发展需要的知识、能力结构和基本素质之间的关系。(2)坚持整体优化的原则。处理好理论教学和实验实习、课内教学与课外指导之间的关系,创造良好的育人氛围。(3)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既要符合国家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要求,履行STCW78/95公约,又要体现出航海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性,反映学校的特色适应国际航海人才市场对多样化人才的要求。三、教学计划的改革与创新1教学计划创新我国航海类专业学生参与国际竞争主要存在动手能力差和英语会话水平低的缺陷,无论是STCW78/95公约,还是国家教育部、国家海事局都要求提高航海类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英语会话水平,而我国航海院校培养的学生普遍存在动手能力差的和英语会话水平低的问题,这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国际竞争能力。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不合理、英语环境差和实验设施、实验设备不足。针对上述问题,应加快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着重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为此,从我国航海教育的实际条件出发,提出了在我国航海教育界具有创新意义的航海技术专业A/B教学计划。该计划的创新点有两个一是为解决我国航海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低提出了航海技术专业B计划(又称英语加强班教学计划);二是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实践环节,解决人多设备和设施少的矛盾,提出了同一年级的学生分成两部分,分别执行航海技术专业A计划(又称普通班教学计划)和航海技术专业B计划(又称英语加强班教学计划)。航海技术专业B计划(又称英语加强班教学计划)旨在提高我国航海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该计划加强了英语教学的力度,要求主干专业课和基础课都要用英语授课。执行该计划建议采用的办学模式是可以第一学年以英语为主,后续基础课和专业课可采用英语授课、英版教材;也可以采用半英语、半中文和英版教材;还可以采用英语授课、中版教材。总之,采用那种方式可视师资和教材的情况而定。大连海事大学航海学院从航海技术93级开始实施英语加强班计划,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毕业生受到港航企事业单位较高的评价。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航海技术专业B计划。为提高航海教育质量必须保证航海教学基础设施和实验教学设备的投入,满足对设备的质量和数量的要求。建国以来,国家先后投入了一定的资金对航海教育的基础设施进行了建设,为发展我国航海教育并与国际接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各个航海教育机构配备的航海实验设施参差不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航海教育的总体水平。我国高等、中等航海院校每年平均招生约4000人。而全国航海教学实习船仅8艘左右。并且这些实习船均以营运为主,兼顾实习,接受的实习生有限,根本满足不了海上实习的要求。由于人多船少,实习时间不能保证,船舶教学实习质量普遍不高。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尽管在航海教育上已投入了一定的资金,还是满足不了航海教育飞速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航海实践方面上的需要。国家和航海教育机构采用了各种办法加强海上专业实践教学,但收效不大。要解决海上专业实践教学的问题,必须根据我国国情,开拓思路,多渠道、多种方式方法、创造性地解决海上专业实践教学问题。针对我国航海教育学生多,实验设备和实验设施少,又一时无法增加的实际情况,为保证航海类学生的质量,结合航海技术专业B计划,提出了航海技术专业A/B教学。该计划比较有效地解决了上述矛盾,它既能高效率地利用现有实验设备又能保证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该培养计划的改革与实践具体反映在教学计划(A)与教学计划(B)中。教学计划(A)是针对航海技术专业普通班学生的,教学计划(B)是针对航海技术专业英语班学生的,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含有实验的专业课的进程设置和一年级的英语教学模式。即同一年级的学生分两部分,分别在不同学期上同一门专业课(详见表131)。而基础课和选修课的进程设置两者基本一致,同时为满足我国海事局对海船船员培训、考试、发证的要求以及海船船员适任评估标准和发证办法,对表131中的一些专业课课时进行了微调,对有关专业课的内容融入了海事局对船员评估、考试的相关内容。各专业课教学计划(A)、(B)对照表表131课程名称教学计划A教学计划B航海学(1、2)第3学期第4学期航海学(3)第6学期第6学期船舶结构与设备第4学期第3学期船舶值班、操纵与避碰第5学期第6学期船舶货运第6学期第4学期航海气象学与海洋学第4学期第5学期船舶安全与管理第6学期第5学期航海仪器的正确使用第5学期第6学期航海雷达与ARPA第3学期第4学期船舶信号与VHF通信第4学期第5学期GMDSS通信业务与设备第5学期第5学期船艺训练第1、2学期第1、2学期船舶认识实习第4学期第5学期采用教学计划(A)与(B)的好处是对同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专业课的时间安排是不同步的,能确保在原有实验设备和设施的前提下,完成原来单一计划工作量的两倍,克服了人多设备少的矛盾;对教师来说,避免了上半学期有课,下半学期无课的现象,缓解了学生多教师少的矛盾,使每个学生都能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实践课程的有关内容。2教学计划的优化在明确了改革的总体思路并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我们制订了航海技术专业的本科教学计划。航海技术专业的本科教学计划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符合国际和国家海船船员适任标准要求的、能胜任现代化船舶驾驶与管理的高级航海技术人才。作为航海技术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系统地掌握海洋船舶驾驶所需要的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并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航运管理和法规方面的基础知识,对国际航运市场经济有一定的认识。具有船舶“航行”、“货物装卸和积载”、“船舶作业管理和人员管理”、“无线电通信”的操作级能力和一定的管理级知识;达到国家对大学本科外语要求,并具备较强的适应本专业需要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为了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我们制订教学计划时首先确定了公共基础课,在此基础上,合理地调整各课程之间的学时比例,使之与原来的本科教学计划1993年修订相比,进行了如下几方面的优化(1)增设人文知识,注重素质教育根据教育部关于理工科学生要加强人文知识教育的精神开设了思想品德、政治理论、军事体育、健康教育等必修课和音乐、美术、文学、历史、外交礼仪、领导科学、航海心理学等选修课,同时开展社会调查、时事讲座课(“两课”课外实践85学时),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竞争意识,进一步加强学科渗透,拓宽学生知识面,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强化英语教学,适应国际人才市场需求航海类学生要参与国际竞争,英语是其工作语言,英语水平的高或低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的高或低,因此,在英语教学改革方面特别注重了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加强听、说能力的训练。在削减其它课程学时的情况下,大幅度增加了英语课时,达到530学时,增幅为166,加上英语选修课课时可达590学时,累积起来可以做到英语四年“不断线”,英语学时约占总学时的1/4。其中主要增加了英语听力和口语的课时,为确保增加的课时可以达到预期的目的,鼓励学生参加英语“四六级”考试。在教学的具体实施上,采取英语听力和口语分小班(1个班或半个班)上课,阅读为大班(两个班或三个班)上课,以期达到提高英语教学的实际效果。与原来的本科教学计划1993年修订中的英语课时相比,不仅在学时上有较大的增加,而且课程结构更加合理。见表132和图131。英语课时比较表132必修课选修课课程分类大学英语英语口语、听力与应用基础专业英语考前培训学时数28013211860合计41211860占总学时166476242原学时数380126占原总学时1196397图131英语考前培训10英语口语听力22专业英语20大学英语48(3)强化计算机语言教学计算机是现代化航海的组成部分之一,能否正确使用计算机是衡量现代航海人员的一个标准,为了适应现代化船舶的要求,考虑到导航、通信、船舶营运和管理已逐步趋向微机化的特点,对计算机课程的内容和课时做了较大的调整。计算机技术基础课主要学习WORD、EXCEL和网络初步知识。计算机程序设计和软件技术基础课主要学习TRUEBASIC、数据库和VB。计算机课时由原来的100学时增加到140学时,所占总学时数的比例由315增加到420。加上各科计算机应用课时累计可达190学时。见表133。计算机课时比较表133必修课课程分类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选修课(软件基础)学时数446036占总学时178242145原学时数4852占原总学时151164(4)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STCW78/95公约着重强调了海员的实践能力,而我国航海院校培养的学生普遍存在动手能力差的问题,这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国际竞争能力。因此,将专业证书培训的学时数由原来的5周增至7周,再加上4周的船上教学实习和18周的远洋毕业实习,完全可以达到STCW78/95公约的要求。另外,航海模拟器训练除了雷达标绘和ARPA训练之外还增加了船舶操纵模拟器的训练,总学时为2周。目前国内通导专业已不再招生,取而代之的是航海技术专业,即船舶驾驶人员可以利用船上GMDSS设备完成原来无线电电报员的工作,该项工作以实际操作为主。按我国海事局的规定船舶驾驶人员员应取得GMDSS操作员证书。因此,增加了GMDSS课的课时,上机操作训练由原来的1周增加至3周。(5)全面履行STCW78/95公约,满足国家海事局对海船船员培训、考试和发证法规的要求STCW公约是国际海事组织制定的50多个公约中最重要的公约之一,而我国又是履约国之一,因此我校航海技术专业本科教学计划必须符合STCW公约要求,这是毕业生走出国门,参与国际航运市场竞争的前提。本科教学计划充分地考虑了这一点。同时,针对我国海事局制定的“海船船员适任标准评估和发证办法”中安排的10门全国统考科目和12个评估项目,本科教学计划中设置了相应的和必要的课程,以满足我国海事局考试和评估的要求(见表134)。3课程结构的优化课程结构的优化是实现教学计划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经过一年多的教育思想大讨论和多年的探索,仔细研究了近半个世纪的航海教育,认为课程结构应以加强基础、拓宽知识面、强化素质教育,提高毕业生在国际航运市场中的竞争能力来统筹设置。在统一思想和认识的基础上,组织了大批资深教师参照IMO提供的MODELCOURSE全面修改了专业教学大纲。本科课程与海事局相关评估项目对照表表134课程名称课时评估项目航海学126航线设计,海图作业,船舶定位,测罗经差船舶货运72货物积载与系固航海仪器34航海仪器的正确使用航海雷达与ARPA46船舶定位航海英语会话与评估72航海英语听力与会话(1)加强基础理论知识众所周知,基础科学知识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源泉,牢固扎实的基本功是学生继续学习的重要前提和保证。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在有限的课堂上传授方方面面的知识是不可能的。为此,教育者应更多地传授基础理论知识和思维、解惑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这就是课程设置中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原因。同时,国家教育部在教育改革中明确地提出要加强基础科学知识的教学,所以加强基础理论知识也是符合国家教育部的规定的。基础理论课的重要内容包括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物理实验、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航海力学、电工技术、无线电技术基础等。上述基础理论课的设置,充分考虑了本科教育所需的基础知识的需求,同时也考虑了国际市场竞争所需要的专业英语口语和阅读等基础知识的要求。(2)拓宽知识面,加强素质教育随着新技术和新方法在航海领域的不断应用,21世纪的航海将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因此,航海技术专业课应该不断地调整课程结构和更新课程内容,否则,满足不了现代化航海的需要。因此,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水平和国际上的需要,对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进行了整体优化。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根据培养目标,从拓宽学生知识面、加强素质教育、提高英语会话能力等方面着手,使培养出来的人才应具有使知识和能力得到充分发挥的“素质”。将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总学时数控制在2500学时以内,周学时数平均为217学时。其目的是给学生更多的自学时间,使他们有时间拓宽知识面来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人文类课程主要包括文学知识、美术欣赏、音乐欣赏、航海史纲、领导科学、文献检索、航海心理学、国际关系等。开设上述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陶冶情操,树立良好的人格魅力,加强竞争意识,为将来参加国际劳务市场的竞争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和能力储备。各类课程的教学时数分配情况见表135和图132。理论教学时数分类比较表135必修课选修课课程分类基础类专业类人文类专业类其它理论教学时数998760206276576占必修选修总学时56774323194726095444占总学时403130692900原理论教学时数1550142618031030占原必修选修总学时5208479234625962576占原理论教学时数48804490630人文类7其它20基础类35专业类38图132(3)注重专业技能训练,培养复合型航运人才航海技术专业是具有很强的综合知识的专业,因此毕业生应具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我们既要保证本科教育的顺利实施,又要体现出航海的特色。没有了航海特色,航海技术专业就无立足之地。再沿用原来的课程结构教学,势必影响航运人才的培养,也不利于发挥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积极性。在本教学计划中的课程设置上,将传统的航海专业课学时数普遍压缩了10左右,原来的航海天文学、航海学和航海专业数学合并为航海学,删除陈旧内容后,课时压缩了15左右。船舶操纵和船舶值班与避碰合并为船舶值班、操纵与避碰,课时压缩了10左右。将原船舶原理课程的有关内容并入船舶货运中,并对其内容进行了总体调整,避免了两者内容的重复,同时给船舶货运一个全新的概念,即它包括船舶受载、配载、装货、运输途中管理、卸货和交付全过程中的技术知识和有关法律知识,课时增加了10左右。电航仪器和无线电航仪器合并为航海仪器正确使用并对课程做了相应的调整。除此之外,我们调整了选修课的设置。原教学计划设置了限选课,其目的是避免学生放弃选修课,但这样做使得选修课的范围缩小了,为了扩大选修课的范围,我们采用了“限选课选修课”的选课办法,即限选课的最低学分为28学分、任修课的最低学分为10学分,将专业所需的基础课和航运技术知识课程设置为限选课,这样既避免了学生放弃选修课,又拓宽了选修课的范围,从而保证专业知识的完整性。从专业课程设置与STCW78/95公约功能块的对应关系表136可看出,本教学计划的课程设置涵盖了STCW78/95公约的最低要求。STCW78/95功能块的对应关系表136航海学(126H)航线设计(1周)航行值班、操纵与避碰(72H)航海仪器正确使用(34H)航海气象学与海洋学(54H)航海雷达与APRA(44H)航行功能船舶信号与VHF通信(20H)船舶货运(72H)积载设计(1周)货运装卸和积载功能船舶安全与管理(32H)远洋运输业务与海商法(72H)船舶安全与管理(32H)船舶结构与设备(48H)船舶作业管理和人员管理功能远洋运输业务与海商法(72H)GMDSS通信业务与设备(40H)GMDSS训练(3周)无线电通信功能船舶信号与VHF通信(20H)四、结论航海技术专业教学计划与课程结构改革的研究是面向“适应国际竞争的航海类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及的研究与实践”的重要课题之一,它对航海技术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使之更加符合21世纪对航海人才的要求,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我们相信在此基础上制定的教学计划和课程结构方案,一定能把我们的毕业生培养成为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动手能手能力,既满足学位教育的要求,又符合国家教育方针和国际有关规定的、综合素质好、环保意识强、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级航海技术人才。附件航海技术专业四年制本科教学计划附件航海技术专业四年制本科教学计划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符合国际和国家海船船员适任标准要求的、能适任现代航运业发展的高级航海技术人才。二、基本要求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愿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热爱劳动、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海员职业道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养成勤奋学习、吃苦耐劳、遵纪守法、服从命令的优良品质以及团结协作、同舟共济的集体主义精神;并能在国际交往中保持礼仪风范,维护祖国尊严。2比较系统地掌握海洋船舶驾驶所需要的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并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3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的精神,具有一定的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的能力和适应相近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与素质。4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有适应航海要求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达到高等学校航海类专业毕业生体育标准的要求;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5具有航运管理和法规方面的基础知识,对国际航运市场经济有一定的认识。6具有船舶“航行”、“货物装卸和积载”、“船舶作业管理和人员管理”、“无线电通信”的操作级能力和一定的管理级知识。7达到国家对大学(理工)本科外语要求,并具备较强的适应本专业需要的外语听、说能力和读、写能力。8本专业学生通过学校及国家主管机关规定的考试和评估,具备规定的海上资历,可取得的海洋船舶驾驶员相关的适任证书。三、主要课程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物理实验、英语、体育、计算机应用基础、航海英语会话与评估、航海英语阅读、无线电技术基础、航海力学、航海学、船舶结构与设备、船舶值班操纵与避碰、船舶货运、航海气象学与海洋学、船舶安全与管理、航海仪器的正确使用、航海雷达与ARPA、GMDSS通信业务与设备、远洋运输业务与海商法等。四、学制四年,允许在校学习36年。五、教学安排详见附表16。表1学历。表2时间分配(单位周)。表3集中实践教学分配(单位周)。表4理论课程学分设置比例。表5必修课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6选修课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第二子课题轮机工程专业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一、轮机工程专业机电合一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面向21世纪高等工程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指导思想指出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既要与全球社会发展的总趋势相协调,又要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高等教育要更加重视教育质量,人才培养要更加注重综合素质,教育终身化、国际化是新世纪教育时空领域的进一步扩展。要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南,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注意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的有机结合。轮机工程专业机电合一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是“面向21世纪航海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的主要内容之一。我们以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计划的指导思想为出发点,认真分析研究航海类专业所具有的特点及航海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为培养目标服务的轮机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方案。1机电合一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思路(1)一切改革措施都是以有利于面向21世纪航海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为出发点,充分考虑专业结构及特色来优化课程体系;以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充实、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大力提倡教师参加,激励教学第一线的优秀教师投身到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中来,以保证航海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2)在符合STCW7895公约要求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所带来的各种影响,努力培养海陆两栖人才。(3)在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树立教育终身化观念,学生在校期间主要打好牢固扎实的理论基础,为今后的继续教育创造条件。2人才培养方案的确定(1)教学计划的优化在明确了改革的总体思路后,我们着手制定轮机工程专业机电合一计划,确定了培养目标,其中本科层次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获得工程技术训练,机电合一,德智体全面发展,符合国际和国家海船船员适任标准要求的,能胜任现代化船舶机电气设备管理技术要求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并提出了毕业生在业务上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船舶动力装置、电器设备、液压、气动、电气自动化和机电一体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轮机工况检测、系统的保养和维护等基本技术;具有操纵船舶动力装置及船舶监修和监造的初步能力;熟悉有关海船运输安全方面的公约和法律法规;了解海洋运输船舶的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为了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我们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新的设计,首先确立公共基础平台,在此基础上,合理调整各课程之间的学时比例。1)压缩总时数,注重素质教育本科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