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结构和功能_第1页
皮肤结构和功能_第2页
皮肤结构和功能_第3页
皮肤结构和功能_第4页
皮肤结构和功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讲教师皮肤性病学教研室: 王红丽,本学科的特点: 1 直观性强,“看图识病”。 2 与 有密切联系。,全身性疾病,常见的皮肤病,细腻、光泽、润滑、富有弹性,大体解剖,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 总重量占体重的16%, 总面积为1.22m2,厚度: 0.5mm: 眼睑、外阴、乳房 屈侧 伸侧 4 mm:掌跖,无毛皮肤: 掌跖、指趾屈面及末节伸面、唇红、 乳头、龟头、 包皮内侧、大小阴唇内侧、阴蒂。有毛皮肤: 长毛:头发、胡须、阴毛、腋毛 短毛:眉毛、睫毛、鼻毛、耳毛 毫毛:面、颈、躯干、四肢 毳毛:胎毛,镜下组织结构 皮肤由表皮、真皮、皮下组织构成。,基底膜带,一、表皮 由外胚层分化而来,属复层鳞状上皮。 角质形成细胞,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层,基底层,黑素细胞,朗格罕细胞,Merkel细胞,树枝状细胞,表皮,1 基底层:基底细胞 生发层,每日有30%细胞核分裂。,14天,14天,表皮更替(通过)时间: 28天,2 棘细胞层:4 -8层多角形细胞,含被膜颗粒 (角质小体或Odland小体),细胞间明显成棘状。桥粒:有很强的抗牵拉力,加固细胞间连接。,棘层松解,表皮内水疱,桥粒结构破坏,3 颗粒层: 1-3层梭形细胞,细胞核细胞器在该层溶解。特征:出现透明角质颗粒。,4 透明层:仅见于掌跖。 由2-3层扁平、无核、境界不清、紧密相连的细胞组成。 功能:有防止水和 电解质通过的 屏障作用。,5 角质层: 5-20层已死亡的扁平、无核细胞组成,叠瓦状。 胞内细胞器已消失。 胞浆内充满角蛋白。 角质层上部细胞 胞间桥粒消失, 易于脱落。 重要的保护功能。,树枝状细胞 黑素细胞:源于外胚层神经脊,占基底细胞的 10%,产生黑素颗粒。 表皮黑素单元: 1个黑素细胞通过其树枝 状突起向周围约36个KC提供黑素,形成1个表皮黑素单元。 功能: 遮挡和反射光线的作用, 保护下层组织免受辐射损伤。,数量与部位、年龄有关,与肤色、人种、性别无关,Merkel细胞: 位于基底细胞间,内含神经内分泌颗粒, Merkel细胞-轴索复合体。功能:与感觉有关。郎格汉细胞:源于骨髓,含Birbeck颗粒,占表皮细胞3-5%。功能: 抗原递呈。,基底细胞膜带(BMZ),胞膜层,透明层,致密层,致密下层,BMZ的功能:1 使真皮和表皮紧密连接。2 有渗透和屏障作用。 (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交换; 限制4万的大分子通过。),BMZ结构异常 表真分离 水疱和大疱 如:大疱性类天疱疮。,二、真皮 由中胚层分化而来,属致密结缔组织。 乳头层:富含毛细血管、淋巴管、游离 神经末 稍、囊状神经小体。 网状层:较大的血管、淋巴管、神经、 皮肤附属器、粗纤维。,真皮由纤维、细胞、基质组成。胶原纤维:最丰富,与皮面平形,I型胶原, 韧性大,抗拉力强,但缺乏弹性。 网状纤维:未成熟胶原纤维。弹力纤维:纤细,呈波浪状,交织成网,缠 绕在胶原纤维间,使皮肤具有弹性。,基质: 胞间的无定型物质,为蛋白多糖(透 明质酸、硫酸软骨素、皮肤软骨素等), 形成分子筛立体结构,参与物质交换。细胞:成纤维细胞、肥大细胞、朗罕氏细胞、 巨噬细胞等。,三、皮下组织(又称皮下脂肪层) 由疏松结缔组织及脂肪小叶组成,含血管、神经、淋巴管、小汗腺、顶泌汗腺等。,皮肤附属器: 位于真皮、皮下组织中。 由毛发毛囊、皮脂腺、小汗腺、顶泌汗腺、甲。,毛 发 由角化的上皮细胞构成。 长短与生长周期不同有关。与遗传、健康、激素、药物也有关。,毛囊:由表皮下陷而成。 上段:漏斗部、峡部。 下段:茎部、球部。,皮脂腺 由腺泡和短导管构成。为全浆腺。位于毛囊上部的立毛肌和毛囊夹角间。分布:广泛,除掌跖、指趾屈 侧外的全身皮肤。头、面、胸背上部为皮脂溢出部位。,小汗腺由分泌部和导管部组成。分布:除唇红、乳头、包皮内侧、 龟头、小阴唇、阴蒂外,分布全身。 以掌跖、腋、额部较多, 受交感神经支配。,大汗腺(又称顶泌汗腺)主要分布:腋窝、乳晕、脐窝、 肛周、会阴等。受性激素影响,青春期分泌旺盛。 腋臭。,甲,由多层致密的角化细胞组成。,皮肤的神经、血管、淋巴管、肌肉,一、神经: 分布在真皮、皮下组织中。呈节段性。,感觉神经:包括:神经小体和游离神经末稍。运动神经:来自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二、皮肤的血管:营养皮肤和体温调节作用。,三、皮肤的淋巴管: 始于真皮乳头层的毛细淋巴管。 形成乳头下淋巴网和真皮淋巴网。,四、皮肤的肌肉: 立毛肌、乳晕的平滑肌、血管壁平滑 肌、阴囊肌膜。,皮肤生理功能一、屏障功能1、防止体内水分、电解质和营养物质的丢失。2、阻抑外界有害物质的侵入,免受机械性、物 理、 化学和微生物等因素的侵袭。二、吸收功能 经角质层细胞、皮脂腺、汗腺、毛囊和细胞间隙等 途经吸收。 影响因素:部位、角质层水合、药物性质、环境等。,三、感觉功能 感受触觉、压觉、痛觉、冷觉、温觉和 瘙痒等单一感觉;及湿、糙、软、硬、 光滑等复合感觉。四、分泌和排泄功能 皮脂、汗液。显性出汗。精神性出汗、味觉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