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治疗药物概论_第1页
化学治疗药物概论_第2页
化学治疗药物概论_第3页
化学治疗药物概论_第4页
化学治疗药物概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护用药理学,第三十二章 化学治疗药物概论,第三十二章 化学治疗药物概论,【学习目标】1. 掌握化学治疗药物的常用术语;熟悉细菌耐药性的概念、抗菌药的作用机制;了解机体、病原体与药物三者之间的关系、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机制。2. 初步具有对患者、家属进行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护理宣教能力。,第三十二章 化学治疗药物概论,【学习内容】 第一节 常用术语 第二节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第三节 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机制,化学治疗(简称化疗):指应用化学药物对病原体所致 疾病的治疗。化学治疗药物(简称化疗药物):用于化学治疗的药物。化疗药物,抗微生物药,抗寄生虫药,抗恶性肿瘤药,第三十二章 化学治疗药物概论,抗微生物药:能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用于防治感染性疾病的药物,包括抗菌药、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等。应用时,应注意机体、病原体和药物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趋利避害。,第三十二章 化学治疗药物概论,抗菌药: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抗菌药。抗生素:包括天然抗生素和人工半合成抗生素。,对细菌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药物,某些微生物产生的具有抑制或杀灭其他病原微生物作用的化学物质,第一节 常用术语,抗菌谱: 窄谱抗菌药:如异烟肼,仅对结核杆菌有作用,而对其他细菌无效。广谱抗菌药:如四环素、氯霉素、广谱青霉素、三代头孢菌素等,对多种病原微生物有效。 抗菌药物的抗菌谱是临床选药的基础。,抗菌药物的抗菌范围,第一节 常用术语,抗菌活性: MIC能抑制培养基内细菌的最低药物浓度。MBC能杀灭培养基内细菌的最低药物浓度。 有些药物的MIC和MBC很接近,如氨基苷类抗生素,有些药物的MBC比MIC大,如-内酰胺类抗生素。,抗菌药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能力,第一节 常用术语,抑菌药:仅具有抑制细菌生长繁殖而无杀灭细菌作用的抗菌药物,如四环素、红霉素、磺胺类等。杀菌药:具有杀灭细菌作用的抗菌药物,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和氟喹诺酮类等。药物的抑菌作用与杀菌作用还与药物的浓度及作用时间等因素有关。,第一节 常用术语,化疗指数:LD50 /ED50 ,或LD5/ED95 化疗指数愈大,表明该药物的毒性越小,安全性愈大,临床应用价值越高。抗菌后效应:,又称抗生素后效应,是指药物与细菌短暂接触,当血药浓度低于最低抑菌浓度或被消除之后,细菌生长仍受到持续抑制的现象。,第一节 常用术语,第二节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1. 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可抑制病原菌细胞壁肽聚糖的交叉连结抑制病原菌细胞壁黏肽合成细胞壁成份缺损水分内渗菌体膨胀变形细菌破裂、溶解细菌死亡,第二节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2. 抑制菌体蛋白质合成 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等抗菌药可作用于病原体的核糖体,有效抑制菌体蛋白质合成的不同环节而呈现抗菌作用。 抗菌药对人体蛋白质合成无影响,因人与细菌的核蛋白体不同。 细菌(原核细胞):70S (30S + 50S) 人(真核细胞) : 80S (40S + 60S),第二节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3. 影响细菌胞浆膜的通透性 多粘菌素、两性霉素B等可选择性地与病原菌胞浆膜中的磷脂或固醇类物质结合,使胞浆膜通透性增加,导致菌体内重要营养成分外漏,造成病原菌死亡。4. 影响细菌核酸和叶酸代谢 喹诺酮类可抑制DNA回旋酶、利福平可抑制依赖DNA的RNA多聚酶,从而抑制菌体核酸合成而呈现抗菌作用。磺胺类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甲氧苄啶可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妨碍叶酸代谢,进而导致核酸合成受阻而产生抗菌作用。,第二节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耐药性: 又称抗药性,是指病原体对抗菌药物敏感性降低的现象,分为天然耐药性和获得性耐药性两种。耐药性产生的机制 1. 细菌产生灭活酶 包括水解酶和钝化酶两种。水解酶如-内酰胺酶,可水解青霉素和头孢菌素;钝化酶如乙酰化酶,可改变氨基苷类抗菌药的结构,使其失去抗菌活性。,第三节 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机制,2. 细菌改变细胞壁、胞浆膜通透性 细菌可通过多种方式阻止抗菌药物透过胞浆膜进入菌体内,如铜绿假单胞菌可改变胞壁、胞浆膜非特异性的功能,使广谱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产生耐药性。3. 细菌改变药物作用的靶位蛋白 细菌通过改变靶位蛋白的结构,降低与抗菌药的亲和力,使抗生素不能与其结合;或通过增加靶蛋白数量,使未结合的靶位蛋白仍能维持细菌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如利福霉素类耐药菌株,就是通过改变抗生素作用靶位RNA多聚酶的亚基结构而产生耐药性。,第三节 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机制,4. 细菌改变自身代谢途径 通过改变自身代谢途径而改变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如对磺胺类耐药的菌株,可直接利用外源性叶酸或产生较多的磺胺药拮抗物对氨基苯甲酸而使磺胺药耐药。5. 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泵出作用增强 药物主动外排系统活性增强,药物进入菌体内的速度小于排出速度,在菌体内不能达到有效浓度而耐药。 严格掌握药物适应证、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避免滥用,是防止和延缓耐药性产生的主要措施。,第三节 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机制,超级细菌 近年来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发现的“超级细菌”,是含有“耐药基因”、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并可在细菌中广泛复制和转染的革兰阴性菌,今后还可能在更多的细菌中播及。“超级细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因此我们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慎用和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和(或)延缓耐药性的产生。,第三节 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机制,耐药性产生的原因(1)滥用 (2)局部用药(3)剂量不足 (4)单独用药(5)长期用药,第三节 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机制,对细菌耐药性的对策(1)应用抗菌药要有严格指征。(2)足量用药、疗程要适当。(3)治疗慢性病要联合用药。(4)不要局部用药。(5)研制新药。,第三节 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机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