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咳临床研究进展_第1页
百日咳临床研究进展_第2页
百日咳临床研究进展_第3页
百日咳临床研究进展_第4页
百日咳临床研究进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百日咳临床研究进展,综述,百日咳(pertussis 或whooping cough)是一种呼吸 道传染疾病,曾有很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20 世纪 初,在婴儿中病死率高达10%。随着免疫接种的应用,百日咳发生率明显下降,但过去十余年间,百日 咳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重现(resurgence),主要累及婴儿和青少年。BP 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家庭成员间的相互传 播十分常见。感染者在整个卡他期、痉咳出现后 3 周或有效抗生素治疗的5 d 内都具有传染性。无 免疫力的婴儿传染期可能更长。,百日咳的许多临床特征常常被忽 视,从而造成诊断不足和治疗延误。绝大多数百日咳患者的病原是百日咳鲍特菌,副百日咳鲍特菌、支气管炎鲍特菌也可以引起类百日咳样症状。现有的预防免疫策略对新生儿保护作用不足,近来多个国家地区检出霍氏 鲍特菌,感染该菌可出现类百日咳样症状,年长儿易感,提示疫苗对该菌株感 染的保护作用不足。部分地区的流行 病学调查发现,BP 流行与川崎病、哮喘、过敏性疾 病的发病存在相关性。,百日咳再现,1)由于对百日咳的认识及诊断水平的提高, 使得百日咳主动监测系统更加完善;2)目前流行的百日咳菌株的粘附素、 百日咳毒素及其启动子区域存在基因突变,这可 能是导致疫苗效力降低及或加快疫苗诱导的免疫 力下降的原因;3)有研究认为无细胞百日 咳疫苗不能诱导永久免疫 17,但其在百日咳的流 行中所扮演的角色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看法; 4)自然感染后的免疫保护和疫苗诱导的免疫保 护能力的下降是导致百日咳再现的原因 ,但其 对再现的影响有多大仍存在争议。,发病机制,BP 感染人体的过程包括:粘附于呼吸道上皮细胞,增殖并产生毒素,调控宿主免疫,产生局部 或全身症状,慢性感染或BP 清除等。BP 可以在呼 吸道上皮细胞内存活,逃避宿主攻击,并在适当时 机移出细胞外。,对BP 感染的死亡病例进行肺组织病理检查后发现,坏死性细支气管炎、肺泡内出血和纤维蛋 白性水肿是主要病理改变;死亡病例存在胸腺严重皮质耗竭、淋巴结内淋巴细胞耗 竭和脾脏白髓枯竭现象;提示BP 感染后,触发了 一系列级联反应,造成肺血管收缩、血管腔内出现 白细胞团块,导致低氧血症和难以控制的肺高压。,百日咳通常没有发热,几乎没有呼吸系统外 的播散,百日咳相关的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溶血 尿毒综合征、过敏性紫癜,提示其更接近一种毒素 介导性疾病。许多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疫苗接种减少了百日咳的报告病例,但未影响 BP 在人群中的传播。推测百日咳可能由两种或两类毒素介导,即百日咳毒素(PT)和尚未明确 的“咳嗽毒素(cough toxin)”。,百日咳毒素(PT) 与严重并发症、逃避宿主免疫攻击相关,但不是造成痉挛性咳嗽的 原因;PT 相关的多系统受累仅见于初次感染,免 疫接种后和再次感染的患者往往仅有咳嗽症状。“咳嗽毒素 ”是一种低免疫原性的物质,针对 该毒素的特异性免疫会很快衰减,这可能也是疫 苗接种不会完全阻断百日咳典型症状的原因。,临床表现,百日咳的潜伏期通常是 710 d,也可短至 4 d,长达21 d,长于多数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研 究家庭聚集性病例后发现,首发病例与续发病例的发病间隔中位数为17 d。患者症状变异度大,从 无症状或轻微呼吸道感染到危及生命。疾病的严 重程度与患者年龄、免疫状态和是否存在混合感 染有关。,典型临床表现,百日咳患者典型病程一般持 续 23 个月,分为 3 个阶段:卡他期、发作期、恢复期。除了咳嗽及继发于痉挛性咳嗽的症状,百日 咳会出现其他系统受累的表现:如淋巴细胞增 高;胰岛素分泌失调;咳后呕吐造成的脱水和营养 不良;神经系统改变,包括精神意识改变、晕厥、惊 厥;感染清除后痉挛性咳嗽反复发作等。发热通 常不是百日咳的典型表现,出现发热往往提示继 发或混合感染。,不典型临床表现,小婴儿、青少年和成人的 症状可能不典型。3 个月内婴儿的卡他期可以短 至无法识别,而发作期和恢复期会相应延长;呼吸 暂停、心动过缓和喂养困难是6 个月内婴儿可能出 现的临床表现,重症患儿常在咳嗽后出现屏气、呼 吸停止甚至呼吸衰竭。因此,小婴儿出现阵发性咳嗽、发绀却无发热时,要警惕百日咳。,年长儿 最突出的症状是长期慢性咳嗽。研究发现12%32%的青少年和成人慢性咳嗽病例是百日咳所致。感染后的1 年内痉咳可复发。BP 感染是未免疫或未获得完全免疫的婴幼儿迁延性咳嗽的 重要致病因素之一,也是年长儿童持续性咳嗽的 一个重要致病因素。百日咳感染可以出现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 现,某些病例类似毛细支气管炎,在毛细支气管炎的鉴别诊断中应包括百日 咳。研究发现部分完成疫苗接种的儿童感染BP 可以表现为喘息,因此,建议儿童喘息的鉴别诊 断中也应包括百日咳。,诊断标准,中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 会、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世界卫生组织都提 出了百日咳的诊断标准,在我国标准中,流行病学史是诊断参考条件,儿童百日咳多能追溯到成人患者,与患儿有密切 接触的家庭成员往往是传染来源,追问密切 接触者的慢性咳嗽史非常重要。在百日咳临床表现中,特征性“痉挛性咳嗽”,或“咳嗽回勾咳”,咳嗽后呕吐或干呕可以出现在各个年龄组,可 作为诊断线索。,实验室特征:淋巴细胞增高是百日咳常见的实验室特征。理想的细菌培养时机是咳嗽初 始的2 周内,即在痉咳出现前和痉咳初期。美国疾 病预防控制中心推荐在病程的任何时期都可进行 核酸检查。血清学检测方法由于存在标准化问 题,诊断效能不高。,世界卫生组织标准临床表现证据:医生诊断的百日咳,或咳嗽超过2 周同时出现1 项或1 项以上的下述表现:痉挛性咳嗽咳后回勾咳后呕吐实验室和(或)流行病学证据分离到BP,或PCR 方法检测到BP 基因片段,或血清学检测阳性。,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标准临床表现证据: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嗽后伴有呕吐、新生儿或婴幼儿有原因不明的阵发性青紫或窒息者持续咳嗽2 周以上,能排除其他原因者。实验室和(或)流行病学证据:白细胞增高,淋巴细胞为主分离到BP恢复期抗体4 倍以上增高。,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标准临床表现证据:咳嗽持续2 周出现1 项或1 项以上的下述表现:痉挛性咳嗽咳后回勾咳后呕吐实验室和(或)流行病学证据:百日咳患者接触史分离到BPBP 核酸检测阳性,重症病例与致死性病例,重症百日咳(criti cal pertussis)指需要进入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 CU)治疗的百日咳病例,而恶性百日咳(malignant pertussis)指少见的致死性病例,也称为致死性百 日咳感染(fatal bordetella pertussis infection)。大多数重症百日咳是未接受过免疫接种的婴儿,这些病例的特征:年龄6 个月,持 续心动过速,严重的白细胞增多症和淋巴细胞增多,早期出现呼吸困难或呼吸衰竭,常有神经系统症状。,研究发现肺高压,白细胞增高是 不良预后的主要风险因素。白细胞增高、肺高压与 机械通气之间存在关联,危重病例存在肺高压、 快速进展的坏死性肺炎、难于纠正的低氧血症、休 克和心力衰竭。3 个月以 下危重病例中,白细胞计数增高、出生体重低、气 管插管以及使用一氧化氮是与死亡相关的预测因 素,白细胞过多预示严重临床表现和不良预后。,治疗,抗生素治疗 疑似及有接触史的高风险患者 可以不必等待实验室结果就开始治疗。痉咳前给予有效抗生素可以减轻疾病的严重性,但出现痉咳后,抗生素很少改变百日咳的病程和严重性, 但使用抗生素的目的是阻断疾病传播。抗 生素治疗时需考虑患者年龄和药物副反应,阿奇霉素和克拉霉素有更好的耐受性,是治疗的一线 药物,如果不能耐受大环内酯类药物,甲氧苄啶/磺 胺甲基异恶唑可以作为替代选择,克林霉素也可 作为备选药物。,对症治疗,困扰患儿的主要问题是频繁咳 嗽,对症治疗可以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治疗药 物包括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剂、镇咳药以及抗组胺药等,目前没有公认的推荐意见,百日咳免疫 球蛋白对严重病例可能有效,但不能常规使用。,换血疗法,危重病例处理 换血疗法可移除尽可能多的 白细胞,防止肺高压进展和呼吸衰竭。指征包括白细胞极度增高或快速升高,同时出现呼吸、心率 增加和水过多的表现等。换血治疗的效 果并非尽如人意,要合理选择病例和实施时机。有 学者认为,白细胞增高并非危重病例的病因,与G蛋白信号系统改变相关的心肺功能衰竭、肺高压 才是真正原因。,一氧化氮疗法,一氧化氮是选择性肺血管扩张剂,通过肺血 管肌层受体产生血管舒张作用,对体循环没有明 显影响。西地那非是选择性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可使 环磷酸鸟苷(C-GMP)在肺部平滑肌细胞聚集,从而造成肺血管舒张,并能增强吸入一氧化氮的作用。然而实验数据并不支持其有益于BP 感 染引起的肺高压,推测是一氧化氮的炎性效应和 气管细胞毒素抵消了其对肺血管的扩张作用。,体外膜肺,在危重病例中,体外膜式氧合(ECMO)是最后的 挽救措 施25。较之其他病因,百日咳患者使用ECMO 往往有较高病死率和较长使用 时间。,支气管镜治疗,支气管镜术下药物灌注,支气管镜术结 合N-乙酰半胱氨酸、重组人脱氧核糖核酸酶、链道 酶进行灌注等治疗可以选择。,免疫新策略,2005 年全球 17 个国家的 37 名专家提出全球百日咳计划(GlobalPertussisInitiative):(1)对青少年和成人进行普种;(2)对新生儿母亲、家庭成员及其密切接种者进行接种;(3)对卫生保健工作者和保育员进行选择性接种;(4)继续对46 岁学龄前儿童进行加强免疫;(5)加强和 / 或改进目前婴幼儿的免疫接种策略。,药物的预防,药物预防可作为疫苗接种以外控制疫情暴发的辅助手段,推荐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用法与治疗相同。药物的预防保护作用是有限的,并需注意其不良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