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灭与希望 论文.doc_第1页
幻灭与希望 论文.doc_第2页
幻灭与希望 论文.doc_第3页
幻灭与希望 论文.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幻灭与希望-雨巷荷塘月色比较 作者:辽宁省实验中学语文一级教师张海洋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黄河南大街号邮编:幻灭与希望-雨巷荷塘月色比较张海洋在雨巷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此诗与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在意象的选择、情感的变化、主题的表现上有颇多相似之处,试做一比较。一、写作背景:两篇作品都写于年夏天。年在中国现代史上是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一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共两党合作失败,全国陷于白色恐怖之中。在中国文学史上,这一年更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五四时期形成的高歌猛进、乐观向上的情绪消失了,民主和科学的美梦顷刻之间破碎了,时代的风云变幻在文学艺术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1927年开始,作家们的写作视角逐渐由外向的描写社会政治、表达激进的情感转到深入挖掘内心情感、深刻剖析民族弱点中来。五四时期浸润着自由民主的空气成长起来的青年们,多有着进步的思想。1919年,21岁的朱自清参加了五四运动,1926年,21岁的戴望舒加入共青团。随之而来的1927年的白色恐怖结束了他们追求新生的幻想,使他们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相同的人生背景、相似的人生经历、相近的写作风格催生了两部优秀作品-雨巷和荷塘月色。二、意象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前期散文的代表作,同样为作者奠定了在文坛上的地位。、 花朵意象两篇作品都以传统的花朵意象作为象征物来抒发情感。雨巷中的丁香花,虽然不是诗中的主体意象,但诗中那迷蒙、忧愁的意境,那淡淡的哀怨的情绪都是通过丁香表现出来的。丁香又名百结,是百种愁怨结成的,曹植、杜甫、李商隐、陆龟蒙都曾写诗咏叹丁香花,而这些诗作无一不与愁绪有关。李璟诗中“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更可看作是戴望舒雨巷构思的直接来源。愁怨是丁香的生命,而雨中丁香更添许多朦胧、凄美的韵味。戴望舒吸收了中国传统诗歌的丁香意象,并创造性地将丁香与姑娘融为一体,梦一般的丁香姑娘不只代表着愁怨,她已成为美好希望的象征,这种意向的选择应该是源于西方对女性的尊重、甚至崇拜的传统。荷塘月色中月夜下静静绽放的荷花,也是中国传统的意向。诗经离骚、曹植、李白、周敦颐、杨万里、曹雪芹的作品中都把荷花作为纯洁美好的象征。在军阀混战的世界中,这纯净的荷花正是朱自清向往的心无杂念的超然境界的象征。和雨巷不同的是,朱自清并未把荷花纯净的特征寄予在姑娘身上,而是着重刻画出荷花本身的美,如星星、如明珠。荷塘月色的主体意象仍然是荷花,但花朵与美人似乎自古就难以分离,荷塘让作者暂时获得了解脱,朱自清眼前的纯净花朵都幻化成美丽的女子,袅娜、羞涩又纯净的如刚出浴的美人,作者的心灵已完全融进荷塘中,享受着这淡淡的喜悦。虽然戴望舒雨巷的主体是姑娘,诗人的感情表现也更强烈一些,朱自清荷塘月色的主体是花,情感相对平和、超然,但她们都是作者美好理想的象征。2、环境衬托 同一时代的作品总会有这样那样的相同之处。在背景的烘托上,雨巷与荷塘月色竟如此的相似。在暮春寂寥的雨巷中,戴望舒为我们刻画了一个雨打油伞的迷离意境。那弥漫着江南雨雾的小巷,颓圮的篱墙,古旧的油伞,潮湿、阴暗、寂寥,没有阳光、没有生机、没有活力,这是当时黑暗阴沉社会现实的象征。荷塘月色中,衬托荷塘的是一条幽僻的小煤屑路,一样的寂寞、冷清,-没有月亮的晚上,更是显得阴森森的。荷塘周围的灌木,“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树色一例是阴阴的”。这黑暗恐怖的景色是当时黑暗阴沉的社会在作者心灵中的投影。军阀混战的现实,尤其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政局动荡,大屠杀的惨象在这些追求理想的青年心中留下了可怕的印记,美梦顷刻间破灭的痛楚,让青年们同感置身于没有光明的世界,他们在黑暗与恐怖的环境中,痛苦、沉沦、挣扎。三、情感两篇文章的情绪变化也有着惊人的相似点。1.起。开篇迎面走来的主人公都处在一种由周围环境导致的极度的痛苦中。一位是撑着古旧的油伞,在阴沉的天地间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的戴望舒;另一位是在朦胧的月光下,沿着曲折、阴森森的小煤屑路独自一个人踱步的朱自清。作家由于找不到生活的出路而感到周围的一切冰冷而阴暗。2.承。五四时期曾经有过的自由、民主的空气使青年们始终怀抱着希望。在这样阴沉的背景中,戴望舒在热烈的期盼中,恍然看见了一位美丽又结着愁怨的丁香姑娘款款走来;而在这无边的荷塘月色中,朱自清眼前的荷花幻化成亭亭的舞女,袅娜、羞涩又纯净的美人。这些纯美的意象是作者美好理想的象征,使作者得以暂时忘却痛苦。3.转。在文章的高潮部分,雨巷中撑着油伞的戴望舒在“像我一样,像我一样”的强烈的情感共鸣中,在心底热切的呼唤中看到了梦中的姑娘“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在短暂的目光交会中,我们仿佛听得见诗人狂热的心跳、看得见他那急切的目光-梦中的希望、人生的理想已近在咫尺,完全忘却了雨巷的阴冷、凄凉。在朦胧的荷塘带给作者暂时的安慰之后,朱自清的情感也达到了欢乐的顶峰。作者沉浸于忘我的欢乐中,想起了家乡,想起江南的旧俗-采莲,我们仿佛又见到六朝时期采莲的盛况,看到“妖童媛女”嬉游的光景,看到那个热闹而风流的季节。作者的感情如此的投入,以至于没有注意到回去路上小煤屑路的阴森、恐怖。4合。最终,当姑娘飘然远去,“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匆匆的一瞥之后,美好的理想梦一样的消散了,戴望舒又重回孤独。这种孤独是在热烈的期盼、短暂的邂逅之后的孤独,让敏感的诗人倍感凄凉无助。同样的在荷塘月色文末,当我们还沉浸在无尽的采莲的欢乐中时,朱自清却已轻轻地把我们拉回到了现实中-那一个时代的知识分子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一切美好的理想都仿佛一场梦。作者们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对美好理想的憧憬、追求及幻灭之后的深重的悲剧感,以及那欢乐也掩盖不住的忧郁低徊的情调,那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复杂情感,是那一代知识分子走投无路的精神处境的表现。四、主题雨巷由于具有象征意义而产生主题的多义性,这是现代派诗歌的共同特征。初读诗时觉得丁香姑娘仿如作者的恋人,诗人将最初的向往、爱慕至想爱而不可得,到最后与爱擦肩而过的怅惘、忧伤的情感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果联系到当时弥漫全国的白色恐怖,了解到戴望舒写作的背景(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友人的家中),丁香姑娘似又可看作是作者美好的理想和希望的象征,而这一美丽的希望确又渺茫得像梦一样难以把握。由此表现出幻灭的主题-爱情和理想的双重幻灭。荷塘月色中的荷花纯洁高贵,姿态各异,荷塘静美清幽。皎洁的月色应该更能提升这种清幽的意境,而朱自清却有意识的反复渲染着他所喜爱的“小睡的风味”-周围淡淡的月光,薄薄的青雾,淡淡的云。美丽的梦仿佛近在眼前,却又仿佛与人隔了一层,“像笼着轻纱的梦”,那样美丽,却又那样的朦胧、难以把握。这朦胧而又美丽的荷塘,正是作者当时追求理想却又找不到出路的迷茫心境的象征。而当房门轻闭,一切美景都留在身后,作者的世界也便又回归到迷茫与痛苦的现实中。也许,作者会感到更多的痛苦与无奈吧,毕竟在这美丽的荷塘中,自己曾经陶醉过,解脱过,而一切又终归于破灭-犹如在大革命中破灭的理想、抱负。文学是时代的足音,它记录着历史的脚步。任何一个时代的社会变幻都会在文学作品中留下印记。戴望舒和朱自清都是五四时期成长起来的青年,这些青年人在西学东渐的碰撞中成长,他们兼容并蓄,在自由民主的空气中歌唱着新生。1927年,大革命的失败打碎了知识分子的美梦。他们体味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这种情怀在当时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这一年,闻一多结束了诗人生涯,走进学者书斋,在古代神话典籍中避趋世间纷乱;处于学术顶峰的学者王国维,寂寞地自沉于颐和园的昆明湖,为后人留下无尽的遗憾;鲁迅是唯一的例外,他在痛苦的思考中完成了世界观的转变。而多数知识分子正和戴望舒、朱自清一样,在梦一样美丽又虚幻的希望中,痛苦地探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