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浪形骸香软浓艳与博闻经史古今对话.doc_第1页
放浪形骸香软浓艳与博闻经史古今对话.doc_第2页
放浪形骸香软浓艳与博闻经史古今对话.doc_第3页
放浪形骸香软浓艳与博闻经史古今对话.doc_第4页
放浪形骸香软浓艳与博闻经史古今对话.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放浪形骸香软浓艳与博闻经史古今对话 温庭筠传温庭筠,山西太原人,同杜牧一样,博学多识,经史子集颇多涉猎,而且也走了杜牧早年的生活道路,啸傲于山林水泽,放浪于章台楼阁。不过他没有杜牧十年扬州梦的幡然醒悟,而是迷茫地走了一辈子。他似乎特别向往江南,年青时就定居在了江南,并且把那儿当作了自己的第二故乡。仕途的坎坷,让他寻不到生活的目标,因而江南的数十年,他都是过着“春风秋月等闲度”的生活,在歌妓和酒中寻找着个人心灵的满足和安慰。豪放不羁和不修边幅的他,与那些侠义少年和温柔乡里的歌妓打的火热。江南的那些歌女们都以唱他的词而引以为荣。他也如宋代的柳永,致力于民间歌词的写作,虽然他并不等同于柳永的专业词人,但一生的心血还是多凝结于词的创作。在晚唐诗人还是以诗歌为表情达意的主要手段时,他是很有魄力的,他用文人的眼光,重新审视了民间已久传的词曲。因为他相信,词的创作,最终将会由民间走向文坛,由乡野走向楼台,就是屈原,也是搜集整理创作民间歌词的行家里手,可以这么说,走在文学前列的,往往是民间的一些无名文人。面对少年,他虽然还是不免颓废,但毕竟是豪情涌动,政治意念时时萌动。在一个秋风萧瑟的时节,他与一少年偶遇,义气相投,但只片刻兴会,随即分手,各奔前程。温庭筠当即在席间高歌一曲,以共勉。赠少年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风叶下洞庭波。酒酣夜别淮阴市,月照高楼一曲歌。沦落江湖,失意官场,更那堪秋风袅袅,洞庭波兮木叶下。胸中块垒,以何释之?想你我襟怀,将相等闲视之,缘何飘零如斯,难为世用?且满饮此杯,胯下韩信,终别昨日之耻!不妨你曲我词,暂高歌一曲。每一次意气相逢都是激情的最高点,每一次激情过后,都是长时间的慵懒颓废。有人同他谈政治,他就面有愠色。因而那些伶工歌女们,都不在他面前谈国事,只是谈些风花雪月的故事。他便根据这些故事和民间的一些传说,写些歌词。纵观他一生的词曲创作,题材比较狭窄,抒情方式单调,多思妇词,基本上没有本人的政治观点和生活理想的描写,除了他深受南朝宫体诗影响外,还是为了便于歌女们演唱。当然,境界不高并影响他对词的贡献,他的词创作的构思技巧和语言艺术还是很令后人借鉴的。菩萨蛮本是民间俗唱和俚曲,那些士大夫只是偶尔为之,作为花前月下酒盏相击时的消闲之用。而温庭筠却视之为正宗文体,精心为之,刻意撰写。虽然词在当时并不被搁于文人案头,但在林野已是遍地生花,而且那些乡土文人也已经是耳濡目染了。温庭筠连作菩萨蛮十四首,意在为诗坛争一席位,与文人诗分庭抗礼。最著名的一首是菩萨蛮(小山重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闺阁中,欲起未起,娥眉微蹙,鬓发已散;掩面颊,眉间额黄,忽明忽暗。慵懒起,迟迟梳妆,日已竿头。梳洗罢,对镜自视,簪花人面交相映。坐床前,罗襦刺绣,偏是一对鸳鸯。这首词的女主人公大概是独自在家,夫君长年在外,因而她起床也晚,梳洗也迟,做女红,也要绘上两个鹧鸪,心想团圆。因而虽然我们说温庭筠的词受南朝宫体诗的影响,但艺术境界不同,而且温庭筠的词更多的是重视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借助写景写物的手法来表现。因而我们读温庭筠的词,感觉像在欣赏一幅幅的画。写思妇游春思慕边关之情人:“青琐对芳菲,玉关音信稀。”女子长亭送别:“门外草萋萋,送君闻马嘶。”女子对春归人不归的的隐痛:“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女子黄昏无聊倚门望:“时节欲黄昏,无聊独倚门。”女子因相思而失眠:“花落月明残,锦衾之晓寒。”他的词雕缋满眼,镂金错采,大概也是缘于他对书画的精习。他还是尽量不直言女主人公的心绪,而是用绘画的客观的方式来点染,让情绪自然流露。当然,画也有浓淡之分,如果说王维等诗人的诗是以淡抹为主的话,那么温庭筠的词则是以浓妆为主,有时候,一些词竟浓的化不开了,这自然成了毛病。比如更漏子(柳丝长):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香雾薄,透帘幕。惆怅谢家池阁。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春雨霏霏,随风潜入夜;柳丝悠悠,漏声绵长遥远。塞雁城乌,因漏声而惊起,引来寂寥与*动。望画屏,鹧鸪与我,同等苦闷。华美池阁,清淡香雾,散逸层层帘幕。黯然入床,不敢对红烛,愿梦里与君会。这首诗绮艳而含蓄,愁的无以复加。当然,清朗明快的词温庭筠也写了不少,他对词的挖掘上还是有多种变化,并不拘泥一格。例如更漏子(玉炉香):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黛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无限愁思,化作炉烟袅袅;红蜡艳丽,偏烛泪撩人情思。眉黛褪色,鬓发乱,辗转反侧,半夜凉初透。秋三更,冷雨夜,点点滴在梧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词的写作由来已久,早在中唐,刘禹锡和白居易就模仿写过许多民间歌词,除了白居易的忆江南三首,就是刘禹锡的杨柳枝词最为有名。温庭筠的杨柳枝词已经洗去了对民歌的模仿,而是有意识的去为歌女们依谱填词。杨柳枝(馆娃宫外)馆娃宫外邺城西,远映征帆近拂提。系得王孙归意切,不关芳草绿萋萋。西施洒泪台,邺下风流地,征帆点点随流水,杨柳依依拂长堤。游子啊,芳草无知,这柔长的柳条可否牵住你的心?在信息交通不发达的古代,送别是很隆重的事情,很多人在送别的宴席上,都会安排一次小型欢送演出,由歌女们来演唱,渲染或调剂一下氛围。而古代的传统习俗,无论长亭还是短亭,渡口还是驿站,都栽有柳树,让那些离别的人儿,在哭鼻子抹眼泪的同时,折几枝杨柳送给出行的人,希望行者时刻系念自己。多数人当然都拿着临走时收藏的柳枝回来了,也有一部分却怀揣着柳枝和理想永远的留在了异域他乡。这其中,也不免那些暗恋者黯然的独自伤别。窗外今夜我又来到你窗外窗帘上你的影子多么可爱悄悄的爱过你这么多年明天我就要离开多少回我来到你的窗外也曾想敲敲门叫你出来想一想你的美丽我的平凡一次次默默走开再见了心爱的梦中女孩我将要去远方寻找未来假如我有一天荣归故里再到你窗外诉说情怀再见了心爱的梦中女孩对着你的影子说声珍重假如我永远不再回来就让月亮守在你窗外演唱的那些歌妓都有自己的故乡和亲人,但她们或者离家日久,或者亲人离散,几年,十几年甚至终生都无法回故乡。她们不愿永久漂泊,他们希望回到故乡,回到家这个港湾,抚慰自己的疲惫和受伤的心灵;于是,思乡成了她们孤独时的奢侈梦想。虽然偶尔凭雁足传信,又怎能托寄相思之苦?八行书,千里梦,雁南归。温庭筠也写了不少边塞题材的词,但他不是反战分子,不是为了宣传战争的罪恶,而是刻画战争并没有让女人走开的残酷现实,女人们在后方牺牲的更多,从肉体到灵魂。蕃女怨二首万枝香雪开已遍,细雨双燕。钿蝉筝,金雀扇,画梁相见。雁门消息不归来,又飞回。斜风细雨双归燕,千树万树杏花开。惟有她,寂寞难耐,无心拨弄镶嵌金蝉的筝,无意把玩绘有金雀的扇。画梁旧巢,又是去年双飞燕子。这雁门的人儿,如今却是何模样?其二碛南沙上惊雁起,飞雪千里。玉连环,金镞箭,年年征战。画楼离恨锦屏空,杏花红。荒漠,风沙起,千里飞雪,惊起大雁乱飞。戎衣装扮,年年拼死边关。虽然她,锦衣玉食,生活优裕,可画楼独守,锦屏独步,如何消除空虚寂寞?这时节,肠断,魂断,泪不断,恨难断。温庭筠的对思妇的真情刻画,着实让那些等待游子或征夫的女子们流了不少泪。但是,这何尝是泪,更是温庭筠的心中流淌的血。白居易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情绪他一样有,一样的更伤感。他看到自己的歌曲在大江南北到处传唱,心中是既苦又高兴,苦中作乐的心绪又有多少人知道?是啊,“梳洗罢,独倚望江楼:,何尝只是那些思妇呢?温庭筠的妙笔生花都给了那些歌女和伶工们,给了那些喜欢热闹的达官贵人和看客们。但热闹是他们的,烦恼是自己的,辉煌是他们的,凄凉是自己的。他在江南来来往往,混迹繁华都市之外,也经常到那荒山野岭拜访古代的先贤,与他们展开跨越时空的对话。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掌握军国书檄,很受曹操赏识。君臣之合壁,很令温庭筠歆慕。他在拜访陈琳墓碑时赞叹说: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独怜君。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我在早年的史书中就已经了解了你的为人,拜读了你的文章,现在我虽如飞蓬旋转,还是有幸经过你的坟茔。你若灵魂有知,必会了解我这个人。恨世间,千里马有而伯乐罕至,人海茫茫,却难觅知音。你墓前的石麟虽然已深藏芳草之中,却仍让我怀想当年铜雀台上你们君臣把盏言欢。文章难道真的无用?若果真这样,我可否持剑从军?温庭筠当然不会真的从军,因为朝廷从来不重视武备,他只是让那些藩镇们狗咬狗,采用“以蕃制藩”的政策来维系这个摇摇欲坠的王朝。而藩镇个个厉兵秣马,大揽人才,对温庭筠来说,他当然不会有入藩的心思的,因为他坚信自己是王者之师,而非割据之臣。“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话往往成为古代文人的怀才不遇的愤激,温庭筠也一样没有逃脱这个情感窠臼。他在常州拜访过蔡邕的墓,想到蔡邕的一生,因文才而入朝,因文才而被迫作奸贼董卓的官,最终因文才而怨死狱中,那么文才何用?而且即便那时朝政昏暗,蔡邕虽最终冤死,但还是有人赏识他的文才。温庭筠想自己处在所谓的“清时”,却空有才华而无人赏识,能不忧愤?因而,他愤懑地对蔡邕墓喊道:“今日爱才非昔日,莫抛心里作词人。”温庭筠的才华还是被朝中的一些人看中了,他们议论说,听说这个叫温庭筠的人在倚声填词方面还是有两下子,而是也会编个舞蹈什么的,宫里缺这么个歌舞师傅,不妨让他到教坊来当个老师。负责教坊的官员即上奏,很快批准了,比平日里上的奏折批的快了。温庭筠接到朝廷的命令就起身了,他当然高兴了,虽然自己只是个教坊师傅,不是什么官,比老呆在这烟花柳巷强,而且毕竟朝自己的目标走近了一步。到了陕西略阳县的分水岭,温庭筠却不仅有些怀想那十几年的江南生活了。因而在这山路上赶路,旁边的溪水似乎也在与他惜别,不忍他离去,一直陪他走了三天,他有感于溪水的深情,写了过分水岭: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人生就是如此奇怪,长时间生活在一个地方往往厌烦,呆腻了,而一旦离开,即便是为了理想也会忽生眷恋之情,虽然他在江南的生活并不如意,忧愁和烦闷缠绕自己,但毕竟那儿给了自己许多的安慰和快乐。他在接近京城的驿站上,已经睡不着了,当然不是兴奋,对江南的思念一时比一时猛烈了。好容易睡着了,却在梦中回到江南:丝竹声声,舞已碎,影已乱清晨梦醒,残梦沾惹思绪。他轻轻吟道:香灯伴残梦,楚国在天涯。月落子规歇,满庭山杏花。温庭筠是太原人,但久在江南居住,日久生情,自然认那儿为自己的故乡了。月已西坠,子规已停止啼叫。院中山杏花也已开放,这江南此刻,该是满院春色了吧。思念归思念,毕竟自己心中隐藏多年的壮志情绪有了释放机会,他还是很高兴的。这时的他,心中涌动的是政治豪情。他在路过陕西苏武庙时,凭吊了苏武,也表达了自己的爱国志节和忠贞不屈。他抒写了苏武归国后对汉武帝的追怀:“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看来,他是决定要学习苏武了,温庭筠还没有就任,就已经萌生了忠贞为国的思想,确实难能可贵。而且直到后来,他即便看透了朝廷的无可救要与社会腐败,也还是借古批今继续赞美苏武,例如他在达魔支曲中说:“红泪文姬落水春,白头苏武天山雪。”朝廷还真是把他当作了教坊的总教头,而并不让他参与政治。他很失望,他觉得这跟自己在江南没有什么两样,无非是过去在繁华的市井,现在则是在森严的官署;而即便是在这教坊,他也没有脱离尔虞我诈的政治怪圈,而他是从来对此不是内行,并无应付之力。他挣扎了几年,还是被人构陷。在家闲居了几年,还是由于朋友的帮助,获得了个到湖北江陵作县尉的资格。为了生活,他只得开始又一轮的奔波,而此时的他已经在长安杜陵安了家,这已经是他的第三故乡。这次离别已不是个人的,而是一家人的离别了。而且此时已经四十多岁了,安于重迁的思想他一样有,但又如何呢?离别了故乡,他开始踏上了赴任的路途。他到了商山,还未出陕西境,就已经开始想念杜陵了。但行程日期紧迫,他也只好马不停蹄。在这儿,就诞生了足以使世人都知道他的诗歌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想来家乡杜陵,必已是回塘水暖,凫雁悠闲自得,而自己如今,却在茅店晓晨,奔波于山路之上。最有特色的是三四句,北宋诗人梅尧臣曾经对欧阳修说:(好诗应是)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让他举例子,他就列举了这两句诗。这句诗的妙处在于举用了代表十种意象的十个名词,同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有异曲同工之妙。到了江陵,他还是比较尽心尽力于公务,偶尔愁苦时就写写诗,吟吟词,或者登临高处,一扫胸中郁闷之气。朋友来了,他就陪着逛逛,喝喝酒;妻子儿女来探望,他就强颜欢笑,陪她们说说话,到处走走,临别送些土特产。他的妻子每次来都说:“我已经在京城托人帮你说话了,不几日就会回京城的。”温庭筠只是笑笑,对他来说,漂泊是一生的,他已经有三个故乡了,还在乎多江陵这个故乡么?她们都熟睡了,而只有他还在外面看星星,他不愿打搅她们,希望让自己和星星一起为她们守护。想到妻子,不禁又让他浮想:你来了离我不到一丈你的笑又温柔又凄凉这一次是谁让你受伤那一天语下得好心慌憨憨的你睡得一脸安详顽皮中神情依然倔强感觉你是我的婴儿一样那一夜我哭得不声不响保护你到天大亮感觉你是我的婴儿一样别怕世界纷纷攘攘在你需要的时候我会在你身旁我哭得不声不响你是我的婴儿一样别怕世界纷纷攘攘我哭得不声不响但他情绪还是高昂的,准确说是旷达。而这种旷达并不是故意做作,而是真情的流露。我们可以通过他在江陵送别友人时看出。送人东归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何当重相见,樽洒慰离颜。虽然古堡已颓废荒凉,而且又值风萧萧,秋夜落的时节,还是以高昂的格调来对待离别。我想,这种逢秋而不悲秋,送别而不伤别,并不亚于初盛唐时的豪迈离别。诗人早年久居江淮,这位友人估计应该是几十年前结识的。在他离开江陵县尉任后,闲居杜陵几年,最后还是作了几年国子助教,教学生作作诗,写写歌词。但那种诗和词,也已沾染了沉沉暮气,空有说教理论,却无半点灵气,这倒不是“温郎才尽”,或是智力衰退的缘故,而是封建政府的要求,应试教育所致。悲哀啊!草根阶层的歌者温庭筠在众多文人的皓首穷经研磨元白和韩孟诗风的时候,他却孤寂的躲在草野,沉迷于民间的文艺。那些令正统文人所鄙弃的地方乐舞,让他有了更进一步的创作灵感和创作的风尚。他坚定地认为,文艺是没有贵贱之分的,阳春白雪固然可敬,下里巴人也是蛮可爱的。诗经与楚辞不都是源于民间么,不一样成为正统文艺殿堂的双璧么?他开始深入蛮夷部落,深入穷山恶水。在蚊虫嗡嗡与龙咆虎吟的地方他也寻觅了灿烂的文艺篇章。他听到了边塞游子的最后呻吟;耳闻了地方豪杰的忠肝义胆,探访了隐逸君子的志洁高尚,深悟了少年学子的梦与破灭。他不信佛,但也经常深入佛门,他不求医,可也搜罗医者之歌诀。三教九流,烂熟于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