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总复习 专题讲座4 无机推断题的解题技巧课件.ppt_第1页
高考化学总复习 专题讲座4 无机推断题的解题技巧课件.ppt_第2页
高考化学总复习 专题讲座4 无机推断题的解题技巧课件.ppt_第3页
高考化学总复习 专题讲座4 无机推断题的解题技巧课件.ppt_第4页
高考化学总复习 专题讲座4 无机推断题的解题技巧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讲座四无机推断题的解题技巧 2 无机推断题与双基知识 有机 实验 计算均可联系 命题范围较广 形式灵活多样 在少题量的情况下 可考查多个知识点 多方面的能力 从而更好地突出学科内综合 在理综卷中较受重视 3 无机推断题层次明显 区分较高 有一步推错就有整题失分的可能 具有很好的选拔功能 尽管它考查的内容广 能力全面层次高 但它还是离不开高考大纲 知识点必须是高中阶段强调掌握的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 近年来的新课标高考试题的变化趋势为 题目小型化 定性和定量相结合 渗透概念与理论 与实验分析结合 增加了综合难度等 一 无机推断题的解题策略1 限定范围推断 主要适用于气体或离子的推断 该类题目的主要特点是在一定范围内 根据题目给出的实验现象 或必要的数据 进行分析 作出正确判断 解题关键 1 审明题意 明确范围 注意题目所给的限定条件 2 紧扣现象 正确判断 3 要注意数据对推断结论的影响 2 不定范围推断 常见元素化合物的推断 该题目的主要特点是 依据元素化合物之间相互转化时所产生的一系列实验现象 进行推理判断 确定有关的物质 题目往往综合性较强 具有一定的难度 从试题形式来看 有叙述型 图表型等 解题关键 见题后先迅速浏览一遍 由模糊的一遍 扫描 自然地在头脑中产生一个关于该题所涉及知识范围等方面的整体印象 然后从题中找出特殊现象或特殊性质的描述 作为解题的突破口 进而全面分析比较 作出正确判断 3 给出微粒结构等的微粒 或元素 推断题 解题关键 1 熟记元素符号 直接导出 2 掌握几种关系 列式导出 3 利用排布规律 逐层导出 4 弄清带电原因 分析导出 5 抓住元素特征 综合导出 6 根据量的关系 计算导出 4 给出混合物可能组成的框图型 或叙述型 推断题 解题关键 解框图型 或叙述型 推断题一般是根据物质的转化关系 从其中一种来推知另一种 顺推或逆推 或找出现象明显 易于推断的一种物质 然后左右展开 有时需试探求解 最后验证 5 给出物质间转化关系的代码型推断题 解题关键 此类推断题的特点是用代号表示各物质的转化关系 要求 破译 出各物质的分子式或名称等 看起来较复杂 其实在解题时 只要挖掘题眼 顺藤摸瓜 便可一举攻克 6 给出物质范围的表格型推断题 解题关键 列表分析 对号入座 直观明快 谨防漏解 总结 无论推断题属于哪种形式 均遵循这样的推断思路 迅速浏览 整体扫描 产生印象 寻找突破口 注意联系 大胆假设 全面分析 正推或逆推 验证确认 解题的关键是仔细审题 依物质的特性或转移特征来确定 突破口 顺藤摸瓜 进而完成全部未知物的推断 二 无机推断题中的常见 题眼 1 同一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气态氧化物反应 生成该元素的单质和水 该元素可能是s或n 2 同一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化合 生成盐的元素一定是n 3 两溶液混合生成沉淀和气体 这两种溶液的溶质可能分别是 1 ba oh 2与 nh4 2so4 2 可溶性铝盐与可溶性金属硫化物或可溶性碳酸盐或碳酸氢盐 3 可溶性铁盐与可溶性碳酸盐或碳酸氢盐 4 ba hco3 2与nahso4 4 既能与酸反应 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可能是al al2o3 al oh 3 si sio2 氨基酸 弱酸的铵盐 弱酸的酸式盐等 5 既能与强酸反应放出气体又能与强碱反应放出气体 常见的物质有铝 弱酸的铵盐 如碳酸铵 碳酸氢铵 亚硫酸铵 硫化铵 硫氢化铵等 6 能水解生成气体和难溶物或微溶物的物质可能是al2s3 mg3n2 cac2等 7 与水接触放出气体的常见物质有 li na k na2o2 f2等 8 a物质放到b物质中 先生成沉淀 后沉淀又溶解 a b可能分别是co2 so2 与ca oh 2 ba oh 2 naoh与铝盐 nh3与agno3 hcl与naalo2等 4 有色固体 淡 黄 棕 色固体 na2o2 s fes2 fecl3 黑色固体 mno2 c cuo feo fe3o4 紫 黑 色固体 kmno4 i2 紫 红色固体 cu 5 有色沉淀 白色沉淀 h2sio3 agcl baso4 不溶于酸 baso3 mg oh 2 fe oh 2 al oh 3 baco3 caco3 caso3 mgco3等 浅 黄色沉淀 agbr agi s 红褐色沉淀 fe oh 3 蓝色沉淀 cu oh 2 黑色沉淀 cus fes 2 特殊的反应现象 3 特征反应 2 三角型转化关系 3 交叉型转化关系 2 常见18电子微粒 分子 ar hcl h2s ph3 sih4 h2o2 阳离子 k ca2 阴离子 cl s2 p3 s2 hs 有机物 ch3oh ch3nh2 ch3f ch3ch3等 3 常见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为28的物质 co n2 c2h4等 相对分子质量为26的物质 c2h2等 相对分子质量为32的物质 s o2 相对分子质量为78的物质 na2s na2o2 al oh 3 c6h6等 相对分子质量为100的物质 caco3 khco3 mg3n2等 3 a 2 a在b中燃烧的现象是 3 d e b的反应中 被氧化与被还原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4 g j m的离子方程式是 5 y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2 1 产生苍白色火焰 解题指南 解答本题时注意以下2点 1 根据物质的特殊颜色或者特殊的存在形式可以推测元素 2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并不是所有反应物的化合价都改变 解析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为铝 红棕色的气体为二氧化氮 红褐色沉淀为氢氧化铁 电解x为电解饱和食盐水 产物a在b中能燃烧 则b为氯气 a为氢气 d为氯化氢 e为二氧化锰 c为氢氧化钠 g为偏铝酸钠 j为铁盐 两者发生水解相互促进反应 生成氢氧化铁沉淀 i为二氧化氮 则n为硝酸 y为硝酸铁 h为氧化铁 1 根据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可以推测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的火焰 在集气瓶口有白雾生成 4 偏铝酸根离子和三价铁离子发生水解相互促进反应 5 硝酸铁分解生成氧化铁 二氧化氮 元素化合价只有降低没有升高 因此反应中必然有氧气生成 专题强化汽车安全气囊是行车安全的重要保障 当车辆发生碰撞的瞬间 安全装置通电点火使其中的粉末分解释放出大量的氮气形成气囊 从而保护司机及乘客 为研究安全气囊工作的化学原理 取安全装置中的粉末进行研究 经组成分析 确定该粉末仅含na fe n o四种元素 水溶性试验表明 固体粉末部分溶解 经检测 可溶物为化合物甲 不溶物为红棕色固体 可溶于盐酸 取13 0g化合物甲 加热使其完全分解 生成氮气和单质乙 生成的氮气折合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6 72l 单质乙在高温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与不溶物红棕色粉末反应生成化合物丙和另一种单质 化合物丙与空气接触可转化为可溶性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甲的化学式为 丙的电子式为 2 若丙在空气中转化为碳酸氢盐 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单质乙与红棕色粉末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安全气囊中红棕色粉末的作用是 4 以下物质中 有可能作为安全气囊中红棕色粉末替代品的是 a kclb kno3c na2sd cuo nan3 na2o 2co2 h2o 2nahco3 吸收nan3分解产生的na 防止na对人体造成伤害 d 5 设计一个实验方案 探究化合物丙与空气接触后生成的可溶性盐的成分 不考虑结晶水合物 解析 1 由 不溶物为红棕色固体 可溶于盐酸 知 不溶物为fe2o3 则由 化合物甲 加热使其完全分解 生成氮气和单质乙 再结合 该粉末仅含na fe n o四种元素 知 单质乙为钠 由n n2 0 3mol知 n na 13 0 0 3 28 23 0 2mol 则n n n na 3 1 所以化合物甲化学式为nan3 由na与fe2o3在高温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反应生成化合物丙和另一种单质知 化合物丙为na2o 可溶性盐的成分可能是nahco3或na2co3或nahco3和na2co3的混合物 准确称量一定量的生成物 加热至恒重后 若试样质量无变化 则为na2co3 若试样质量有变化 可根据质量的变化量求出nahco3的质量 与试样质量对比 进而推出是nahco3或nahco3和na2co3的混合物 2 na2o在空气中转化为碳酸氢盐的化学方程式为na2o 2co2 h2o 2nahco3 4 由以上分析可知fe2o3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