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概论笔记_孙关宏_胡雨春_任军锋.doc_第1页
政治学概论笔记_孙关宏_胡雨春_任军锋.doc_第2页
政治学概论笔记_孙关宏_胡雨春_任军锋.doc_第3页
政治学概论笔记_孙关宏_胡雨春_任军锋.doc_第4页
政治学概论笔记_孙关宏_胡雨春_任军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是多个版本的政治学教材组成的,但基础框架是孙关宏的政治学概论的笔记。A. 政治与政治学1. 政治的内涵:狭义:当代政治主要是国家的活动及其形式和关系。【时间上,只涉及国家;空间上,国家的政治现象及其活动】广义:当代政治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公共权力的活动、形式及其关系。【时间上,全部人类历史;空间上,与社会公共权力相关联的各种权力现象和社会政治关系、行为与活动】GL p132.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狭义:国家的活动、形式、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广义: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公共权力的活动、形式和关系及其发展规律。GL p163. 政治学的研究方法【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唯物政治观(解释历史运动的基本动力和发展规律,从社会发展的客观条件来认识社会政治现象,从社会政治不断发展的过程来认识社会政治现象,并以经验的观察来分析和认识政治现象的本质)+政治辩证法(把社会政治生活看成一个运动的过程,运用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基本范畴来从社会政治现象的普遍联系和发展中去发现政治活动的规律)具体的:历史分析法、经济分析法、阶级分析法 GL pp18-19【具体方法】传统政治哲学的:先验设定与逻辑推演,从形而上的角度探讨政治生活的目标、精神、真理等准则及其相应的政体设计。现代政治科学的:早期,制度研究、历史比较;行为主义,去除价值,数理运用;理性选择理论:个体出发,经济人假设;新制度主义,从制度的动态运作中探求对政治活动的影响。【跨学科的】政治社会学(政治与社会的互动关系)、生物政治学(人的政治行为受到生物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政治地理学、政治人类学(文化人类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政治经济学、政治心理学(政治动机与政治、个性与政治、政治社会化、政治文化与政治行为,etc.拉斯韦尔)GL pp18-274. 中西政治学研究的发展脉络详见GL pp27-435. 政治学概念体系:结构层次应用层面主要概念基本功能5政治环境分析性概念:市场、全球化、区域化、国际组织、国际法等;综合性概念: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民族国家、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区域主义、分离主义等。说明一个政治体系所面临的外部环境4政治行为分析性概念:统治、管理、政策、政治参与、选举、独裁、治理、阶级斗争等;综合性概念:法治/人治、集体主义/个人主义等。描述政治的实际过程3政治组织结构和制度层面分析性概念:政治体系、民族、国家、政府、政党、社团、公民、阶级、阶层、主权、权力、权威、政治合法性、集权与分权、三权分立、宪法、两院制、官僚、内阁、行政、司法、立法、大众传媒、政党、君主、总统、总理、压力集团、单一制、联邦制和邦联制等;综合性概念:民主制、共和制、君主制、贵族制、议会制、总统制、极权主义、权威主义、联邦主义等。具体说明政治体系的内部构成和制度安排2政治文化和政治意识形态层面分析性概念:人性、政治文化、政治思想、政治心理、意识形态、政治社会化等;综合性概念:无政府主义、基督教民主主义、共产主义、保守主义、生态主义、自由主义、女权主义、马克思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社会主义、第三条道路、原教旨主义、社群主义、自由意志主义、新左派、新右派等。阐释政治体系精神方面的构成要素1政治哲学层面价值性概念:正义、自由、民主、平等、权利、宽容、福利、自治等。构成政治价值坐标系15J pp43-44B. 政治关系6. 政治关系: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基于特定的利益要求而形成的、以政治强制力量和权利分配为特征的社会关系。包含三层递进关系: 由需求引起的利益关系; 为了实现利益而结成的政治权力关系; 由政治权力关系决定的政治权利关系。JCH p37C. 利益7. 利益及其内在矛盾:利益: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利益的内在矛盾: 利益自我实现要求与社会实现途径之间的矛盾,这促使不同的人们结成特定的相互作用关系,使社会利益关系的形成和发展成为必要和可能; 利益形式的主观性和利益内容的客观性之间的矛盾,激发和促使人们去从事积极的谋划活动,以实现利益的主观方面与客观方面的统一; 利益的目标性与手段性之间的矛盾,使得利益既是社会生活的基础,又是控制社会生活和政治关系,认识和完善自身,推动社会前进的手段; 利益的具体有限性与利益发展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人不仅为生存而斗争,而且为享受而斗争,使得利益的内容有无限发展的前景。JCH pp41-458. 利益关系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利益是社会成员结成政治关系,做出政治行为的出发点和动因。人们之所以从事政治活动,其根本动因在于人们实现自己利益的要求; 利益是一切社会政治组织及其制度的基础。社会组织及其制度围绕特定利益而建立,同时为那个利益服务; 利益是社会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源泉。但是实际中,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往往并不采取直接与利益相联系的形式,而是通过对于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态度、看法、论述来表达; 利益运动是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JCH pp52-54D. 政治权力9. 权力、政治权力及其性质权力:人际关系中的特定的影响力,是根据自己的目的去影响他人行为的能力。权力的性质:v 指向性:权力主体对他人实施控制以贯彻自己意志的能力v 强制性:双方关系不对等,一方拥有强制对方遵从的优势(权力资源的非均衡分布)v 内在性:权力作为一种内在化的社会关系,在行使之前已被合法化v 目的性:以一定利益差别关系为基础,总是出于为某种利益考虑而有意为之的结果(一种利益交换关系)GL p45政治权力:权力现象和权力行为在政治领域的体现。狭义地说是指公共权力,即行为者(个人、群体或组织)在公共事务方面控制社会资源,从事社会活动,实现预期目标,影响相关行为者的能力。15J p125政治权力的性质:u 公共性:作用范围的普遍性、指向的公共性;u 强制性:“有组织的暴力”,对暴力的合法独占(所有权力的效果最终都取决于政治权力的强制性);u 工具性:权力本身不是目的;u 扩张性:自我扩张和膨胀的意愿和能力,直到遇到阻力和反弹而不能前进为止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u 排他性:掌握权力的人不希望其他权力介入而发生影响,专权既是政治领袖个性的结果,也是权力的特性使然。u 持久性:政治权力与政治暴力的根本区别所在。GL p51+15J p12610. 政治权力的构成:主客角度:客观构成要素主观构成要素(1)生产资料:生产资料的占有者必然成为政治权力的主体;(1)能力素质:主体最基本的要素,政治权力得以形成和保持的保证;(2)物质财富:物质财富可以提供政治活动的手段,满足人的实际需要;(2)身份资格:人的社会政治角色;(3)暴力:包括暴力执行者、暴力组织和暴力工具;(3)理论与策略:理论是对于社会政治目标及其原则的构思,策略是具体情境下如何强化自身、弱化对方的方式;(4)其他:自然资源与环境、文化传统、客观形式、人的心理等。(4)组织。要素本身角度:物质要素(刚性的)精神要素(柔性的)(1)物质财富(1)意识形态:思想的支配力量(2)组织和规则(2)社会舆论:道义力量,“第四种权力”(3)社会地位(3)专业知识(4)暴力(4)道德:通过道德评价起作用15J pp127-13111. 政治权力的实施:权威交换说服特点强力胁迫多重互惠式交换形成一体关系服从的动机畏惧获利义务制度体现军事的经济的社会的“推”(惩罚)与“拉”(奖励)结合 三种基本手段: 培养政治忠诚,形成政治核心力量; 利益拉动,形成政治合作; 威胁惩罚,矫正不服从行为。15J pp131-13312. 社会阶级与政治权力的关系:阶级:【列宁的】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大的集团,他们在历史上一定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对生产资料的关系(这些关系大部分是在法律上明文规定了的)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因而领导自己索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他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LJ p76在阶级社会中,阶级关系的政治性决定了社会阶级与政治阶级的关系。 政治权力的本质是一种阶级统治关系,阶级关系的本质是经济关系。政治权力不得不受制与经济权力。政治权力的普遍性与社会阶级的特殊利益以一种隐秘的方式结合在了一起。 社会对立阶级的利益冲突必然会上升为政治权力斗争。经济权力产生和决定了政治权力,但是政治权力也反过来会对经济权力产生影响。政治权力的干预不断巩固和扩大了统治阶级的优势地位,更使得阶级统治的支配关系合理化了。政治权力必然成为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斗争的核心。 现代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在形式上与政治权力保持相对独立的关系,国家政权以公共权威的形式来统制社会。在国家自主性条件下,经济权力与政治权力达到了辩证统一,统治阶级越是要借助政治权力维护其经济权力,越要提高政治权力的自主性和统治经济权力的水平。GL pp67-6913. “新阶级”及其对社会结构的影响新阶级:指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中,那些既是剥削者又是被剥削者、既是劳动者又是非劳动者的新兴阶层,他们既完成总体工人的职能,又承担资本的职能,一般包括科学家、工程师、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也被概称为“中产阶级”、“新工人阶级”、“专业管理阶级”等。对社会结构的影响: 在资源控制权上,新阶级由于掌握了生产和管理方面的专业技能知识,在控制生产和管理流程上与旧统治阶级展开了竞争,使得旧统治阶级对政治权力的控制弱化,政治权力服从于行政官僚阶层的偏好和特殊利益。 意识形态上,新阶级形成了区别于旧阶级的自我认同,成为特殊的地位群体。他们往往借助大众传媒等文化力量强化这些认同方式,并向全社会进行灌输,争夺意识形态阵地。 新阶级在争夺社会控制权的同时实际上强化了既有的政治经济秩序,使资产阶级的统治进一步牢固化。在他们的斗争中,资本主义市民社会变得高度同质化,形成了单一化的社会认同。GL pp69-7114. 政治权力分配的不同模式:1. 精英主义 Elitism 单个的精英集团统治所有的政策领域,精英和大众明显分化。可能导致对民主价值的怀疑。2. 多元主义 Pluralism不同的精英集团统治不同的政策领域,精英和大众之间没有明显分化,在这个政策领域是精英,在另外的政策领域可能又是大众。3. 法团主义 Corporatism社会中一些群体(主要是经济性的)组合为社团并进入决策程序是实现权力分配的有效途径。国家在与社团的合作中获得好处。社团作为一定社会成员的代表,在承认国家垄断权力的同时也分享了政治权力。群体社团化是决策过程在许多方面得到了非政治化的处理。4. 马克思主义 Marxism社会的经济秩序决定政治权力的分配。在阶级社会中,由于经济权力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因此,政治权力也必然集中在处于少数的统治阶级手中。15J pp135-13815. 权力、权威、暴力的区别与联系权力&权威:权威是一种决定性力量,具有自然正当性;权力是有条件的,需借助一定的资源来达成。权威是非暴力的,其实现乃扎根于人的本性;权力以强制力为后盾,通常为暴力的。权威是权力正当性的源泉,使权力合法化;权力正是通过对权威的运用而具有强制性。权力&暴力:权力依赖与权威获得正当性;暴力不以权威为基础,其达成手段与权威是对立的。权力为一种社会关系,其实现前提为社会关系的保全;而暴力要彻底摧毁这种关系。权力是经过合法化了的社会关系,即使无法获得持久性,至少以持久性为目标,依赖相对固定的持久关系来保持其效力;暴力的运用恰恰意味着打破既有的秩序,单纯依靠暴力不可能建立一种持久的秩序。暴力与持久性无关,任何国家都不能单纯依赖暴力手段来维持,必须以权力来组建。GL pp49-5016. 合法性与政治合法性:合法性:正当性,正统性,公证性,合理性。合法性的层次: 共同体层次:国家政权力图唤起公民对民族情感、传统文化和共同加之符号的认同; 典则层次:国家政权必须努力证明普遍适用于政治共同体的法律规范,是符合共同体的政体价值观的,从而使公民对典则产生认同; 当局层次:国家政权试图让公民相信,当局统治有利于共同体的维持和发展,当局统治符合普遍的法律规范。GL pp60政治合法性:政府基于被民众认可的原则的基础上实施统治的正统性或正当性,ie. 政府实施统治在多大程度上被公民视为合理的和符合道义的。政治合法性的意义:v 关系到政治秩序和政治统治持久性;v 意味着政权或制度(regime)的合理性。15J pp144-14517. (政治)合法性的基础:【韦伯的】类型政治服从之基础适用范围延时传统型已经确立的习俗或习惯世袭的君主制持久的个人魅力型领袖的非凡人格或超凡感召力革命型的领袖和政权不持久的法理型合理的规则和程序现代官僚制持久的15J p14618. 政治权力的合法化:对政治权力合法性资源的运作。主要手段包括: 传统的文化象征系统:国家政权努力证明其统治是与共同体的共同信仰和道德伦理相一致的; 意识形态手段:以灌输的方式使民众相信国家政权代表的是社会的普遍利益,掩盖国家政权的阶级本质,营造一个“虚幻的共同体”; 社会政策手段:国家政权通过有效的社会政策推动社会经济持续不断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努力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让民众相信统治有利于自身福利的增长。GL pp60-6119. 合法化危机:西方国家的:福利国家政策能够有效地克服自由资本主义所带来的经济失调的不良后果,缓和阶级矛盾和平息劳工运动,但是国家政权对市场社会的干预导致了新的合法化危机,因为它从根本上侵犯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正当性即对个人自由权利至上的自然法论证。在合法性愈发依赖于有效性的条件下,如果国家政权对市场社会的干预是有效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合法化危机,问题在于国家干预恰恰显示了它的无效性。【哈贝马斯】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剧烈变革、政治系统的整合程度不足。一方面社会新兴力量所提出的政治要求如果不能加以有效的整合,就会引发政治系统与社会力量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传统文化价值符号在社会变革的过程中迅速丧失了整合作用,而新的符号尚未确立,导致。GL pp61-6220. 合法性与有效性的关系:政治权力的有效性:指国家政权治理社会的水平,即国家政权能否有效地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其达成取决于国家权力运作资源是否充足且得到合理配置与运用。关系:l 在传统力量根深蒂固的社会中,政治权力的合法性与有效性并无直接关系。合法性来自宗教、深化或习俗的神圣力量,自上而下获得;l 在传统力量式微的社会中,二者大体上成正比,“祛魅”,合法性由劳动根基上获得,来自政权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有效性,自下而上寻求。合法性与有效性的结合是近代政治的基本特征。【李普赛】:有效性为工具性的,合法性为评价性的,四种关系:有效性+合法性+ABCDA:双高,eg 美国、瑞典、英国;B:一高一低,eg 苏东剧变千的匈牙利、民主德国;C:一低一高,eg 二战时法国傀儡政府;D:双低,eg 一战后的德国和奥地利。GL p59E. 政治权利21. 权利与政治权利:权利: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由社会公共权利确定的社会成员获得自身利益的特定资格。这种资格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它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利益的分配关系。政治权利:社会成员实现利益分配的政治资格。 本质上是政治权力主体单个成员利益与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之间的关系; 是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的统一。政治权利表现为社会成员为实现自己的利益在法定范围内进行政治活动的自由,政治义务意味着社会成员在实现自己利益过程中对社会和他人所承担的政治职责; 是对社会成员的一种特定身份性规定; 是以建立在特定经济关系和利益基础上的政治权力为先决条件和后盾力量。JCH pp77-7922. 政治权利的内容和作用:内容:平等权、自由权、民主权。作用: 有利于维护和实现统治阶级的利益; 有利于政治生活的正常进行; 有利于政治权力主体成员政治积极性的发挥; 有利于社会政治的建设和发展。JCH pp86-89F. 政治体系23. 政治体系及其结构:政治体系:由有关政治生活的所有相互关联的要素所构成的一个整体。15J p162政治体系包括:(1) 社会政治组织:人们通过或试图通过政治权力来实现自己的利益和权利而按照一定原则和规则结成的集合体。包括:国家、政府、政党、利益集团,特定情况下也包括个人。(2) 政治制度:政治权力按照不同的利益要求,为实现社会政治的有序运行而对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和活动方式所作的法定规约。包括:政府体制(核心)、政党制度、利益集团活动规则,等。JCH p171G. 国家及其形式24. 国家及其起源:国家:【恩格斯】国家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一种“特殊的”公共权力。JCH p176国家的起源: 国家神权说:国家乃神或上帝为了保护人类而直接或间接创造。 社会共同体说:国家是自由的人们为了达成最高的善而共同建立。 社会契约说:国家是自然状态下的人们为了保障自我权利,共同让渡一部分权力所组成。 阶级统治说【马克思的】DL pp90-9225. 国家的相对自主性:指国家政权在形式上作为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相对于社会各阶级,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社会事务的管理中并不是纯然直接为某个阶级的特殊利益服务。“公共性”、“虚幻共同体”相对自主性表现在:1. 国家的法律对于全体公民普遍适用;2. 统治阶级并不直接掌握权力,而是通过公共权威机构的官僚进行政治统治;3. 政府职能作为国家政权的运作具有两重性:直接服务于统治阶级利益的政治统治职能、从社会公共利益出发所履行的社会管理职能。相对自主性强弱取决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1. 社会危机程度。危机严重时国家必须从整体利益出发;2. 社会结构的转型。转型期的大量剩余产品有可能使国家政权的运作偏离公益目标;3. 行政权力的自主性。立法权对行政权控制较弱时,国家政权相对自主性会增强,but行政官僚也会转化为另一个特殊利益群体,破坏国家相对自主性。GL pp80-8226. 国家主权及民族国家:国家主权:指一定地域内不受限制的绝对的政治统治权,是国家一切政治权利的合法性根源,具有绝对性和持久性,是固定不变,至高无上,不可分割的。GL p85+15J p166民族国家(nation state):多出现在威斯特伐利亚和约(1648)后,指国家主权与占有一块领土并具有共同的传统、文化、语言的民族的结合。今天一般意义上所指的国家都是民族国家。当一个民族不愿服从一个权力时,就开始了民族解放运动,进而出现了民族主义(nationalism)。DL p95民族主义:指人们对文化、历史和领土的认同以及引以为毫的意识,最初由种族认同中发展而来,而后上升为对自身独特文化形态的认同。民族主义主张每一种文化都应该独立自主,在国家层次则要求最终的国家主权。GL p85民族国家建构的危机: 认同性危机:第一个障碍,政治团体必须认为他们是这个国家的一分子。 合法性危机:民族国家需满足民众的经济和政治需求。 渗透性危机:国家必须有能力让其疆域内所有组织与个人服从其法令。 参与性危机:现代民族国家的民众须参与进权力的分配过程。 分配性危机:须满足分配中的基本正义,即建立让所有人的基本生活和基本尊严得到满足的机制。DL pp96-9727. 国家政权及其特点:国家政权:作为国家的具体化身,是指这样一种政治组织形式,其中,在社会经济上占据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其根本利益,借助政治权力对整个社会进行统治和管理。GL p73国家政权的本质表现为其阶级本质:1. 国家政权是实行阶级统治的社会公共权力组织,是社会阶级利益冲突不可调和的产物。2. 市民社会的性质决定了国家政权的性质。国家政权的目标、维持和运作都受制于市民社会所提供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客观条件。3. 国家政权的实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一方面,国家政权始终掌握在居于社会经济统治地位的阶级手中;另一方面,国家政权始终是服务于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GL pp79-8128. 国家政权形态存在哪些历史类型? 古典国家政权形态:城邦国家、权威国家、封建国家、专制国家 现代国家政权形态:早期资本主义国家(自由资本主义)、晚期资本主义国家(福利国家、国家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国家详见GL pp88-100、DL102-10829. 国家政权与社会的关系:详见GL pp100-10430. 市民社会及其与国家政权的关系:市民社会civil society:当代政治学中的概念主要是就其近代含义而言。全部社会生活领域分为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两部分,公共领域指国家,私人领域则是指由个人活动和个人交往为内容的“市民社会”,既包括分工协作和贸易等经济关系,也包括言论、结社、迁徙和安全等社会交往关系。市民社会的性质: 自由主义的:是个性得以保留和发展的领域,故而是自由的体现,神圣不可侵犯; 黑格尔主义的:是以私人利益为基础的名利场,是相互冲突和争夺权力的自然状态,主张一国家的共同体力量加以控制; 折衷的观点:国家与市民社会利弊参半。市民社会是一种权力分散的状态,但是一旦市民社会处于次要的地位,自由也将会被消解,因而应该在国家与市民社会分立的条件下,保持市民社会与国家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关系。国家政权与市民社会之间权力关系的调整,往往取决于社会整体发展的状况和需要。详见GLpp100-11031. 国家政权的社会基础:国家政权已与社会力量交织在一起:1. 福利国家危机的出现以及公民权的扩大,国家权力过渡干预市场社会的合法性遭质疑;2. 社会力量的自主壮大分割了国家权力,形成多元权力中心;3. 社会管理日趋复杂化和专业化,新阶级崛起,部分驾驭了政府政策的制定和实施;4. 公共舆论影响日益扩大,促使政府决策与民意相契合,构成了对国家权力合法性的评价和督导。关于国家政权社会基础的解释模式:h 自由主义国家:“有限国家”,“自发秩序”,“管得最少的政府是管得最好的政府”;h 多元主义国家:“国家主权的多元性”,反对一元主义国家观;h 精英主义国家:任何社会都存在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统治者永远是少数人。GL pp110-11432. 国家政体:国体:一个国家的阶级性质,也就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关系和地位。国家政体:既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国体是政体的基本决定因素,通过政体反映和实现。JCH p182国家结构形式:指一个国家纵向的权力安排,表明国家的整体与局部、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关系。(区别国家政体;政体+结构形式国家形式)GL p11733. 国家政体的类型:传统的分类: 君主制:国家的最高权力掌握在世袭君主手里。(二元君主制、议会君主制) 共和制:国家最高权力执掌者由选举产生,并规定相应任职期限的政体形式。(总统制、议会制、委员会制、半总统制、人民代表大会制)GL pp141-144现代的分类:自由民主政体(liberal democracy)、威权政体(authoritarianism)、极权政体(totalitarianism)。划分标准: 政府对社会团体和个人的政治思想、经济活动的控制程度; 意识形态领域的特征; 普通民众能够影响政府决策的范围和程度。34. 民主政体:政府的权力源于被统治者的认可,而且公民有权以一种有意义的方式参与决策过程。为“基于人民同意的统治”,而非“人民的统治”。Z 议会制度(代议制或民主宪政)、选举制度(自由公正定期的选举)、政党制度(竞争性政党制度)是民主政体根本的制度保障;Z 立法、行政和司法各权力部门之间的功能分离,以权力制约权力;Z 国家与公民社会的结构性张力。成熟的公民社会是任何民主政体赖以维系的坚实基础,对政府权力构成积极的制约力量;Z 意识形态领域倡导各种价值观念的多元并存,个人权利之上,反对任何企图用一种意识形态统摄全社会。Eg. 英国、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GL pp146-14835. 极权政体: 又成全能政体或总体统治,主要指涉法西斯国家对社会各个方面各方面的统治。Z 推行一个无所不包、渗透于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官方意识形态,主张极端的二元论世界观,目标通常指向遥不可及的美好未来,个人的一切行动必须以这种官方意识形态为依归;Z 只有在某一个领袖统一领导之下、具有严密组织系统的惟一被允许存在的政党;Z 实行以一套秘密警察组织为后盾,利用直接的强制手段或心理攻势确保忠诚的恐怖;Z 政府垄断大众传媒;Z 实行统制型经济。GL pp148-15036. 威权政体:那些在性质和特征上处于民主政体和极权政体两极之间的政体形式。Z 从对社会的控制来看,威权政体强于自由民主政体,但是明显弱于极权政体,社会可以在国家权力的外围获得一定的自治空间,这通常被看作是威权政体最终向自由民主政体过渡的必要条件之一;Z 在意识形态方面,由于缺乏较系统的现代思想体系,威权体制下的权力精英常常借助民族主义,同时辅以本土文化中的某些资源,作为凝聚人心、巩固自身权力正大正当性的主要手段;Z 经济发展常常采用非市场和超经济的手段。由于权力自身常常表现出的扩张惯性,这种政府主导型经济发展模式在经过短期的经济增长后,却使政治权力的运作逻辑由于制度化程度较低而最终被市场化,如许多发展中国家政治体制上出现的弥散性腐败现象。威权政体除在东亚少数国家或地区成功外,未取得令人乐观的成就。GL pp150-153自由民主主义国家权威主义国家极权主义国家 两党或多党制 代议制民主宪政 宪法规定有限政府 新闻的非政府管制 自由选举 自由市场 一党/个人/军人执政 个人独裁/军事独裁 宪法对政府缺乏限制 政府控制新闻和媒体 意识形态弱控制 政府主导下的半自由市场 一党制度 领袖个人独裁 国家决定社会结构 政府控制大众传媒 意识形态强控制 政府对经济高度控制美国、法国、英国等发达国家80年代以前拉美、东南亚国家、叙利亚、缅甸、伊拉克等发展中国家法西斯国家15J p16937. 左右共治:38. 第三波:39. 民主制度的内在素质及发展中国家的借鉴:1. 民主政体第一次完成了国家政权的合法性与制度的合法性的分离和良心互动;2. 民主政体相对其他政体形式具有较高程度的开放性。民主政体在通过体制化途径将民众的政治诉求纳入良性轨道方面明显强于其他政体;3. 民主政体在国家权力各主体之间建立了法制化的运行规则。实践中民主政体的建立和运作常常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特定的历史、文化、民族等条件紧密联系,其具体运行模式也会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发展中国家在推动本国国内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中,不仅要正视既有体制的诸多弊端,更要善于从中发现进行体制更新的合适的切入点,避免新旧体制在功能转换过程中极易出现的制度缺位。GL pp160-162H. 政府组织40. 政府:广义的:泛指各类国家权力机构,包括一切依法享有制定法律,执行和贯彻法律,以及解释和应用法律的公共权力的机构,即通常所说的立法、司法和行政机构。“政府即国家的权威性表现形式”。狭义的:行政机构。GL p165政府与国家的区别: 政权与主权的区别; 国家的意义并非完全经由政府实现,eg. 非强制性资源如历史文化、风俗传统、礼仪规则、道德观念等; 合法性层次与来源不同:国家的合法性来源于神圣的、非选择性的传统,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政府的合法性来源于政府对社会经济进行统治和管理的有效性,是可替换的。GL p16641. 分权制衡式政府:立法、司法和行政权分别由议会、总统和法院行使,通过权力的相互交错达到相互制约:两个权力机关之间具有部分重叠或者说共有的权力,可以相互监督和相互否决。同时,三权之间尽量保持独立性,避免一种权力凌驾于其他权力之上。实行总统制的国家一般采用这种横向权力结构。GL pp167-16842. 议会集权式政府:行使立法权的议会是最高权力机构,行使行政权的内阁和行使司法权的法院都由议会产生,对议会负责。立法、行政和司法机构之间的地位不是平等的,也非相互独立,而是以议会为中心融合在一起。通用模式是: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对议会全权负责,故又称“议行合一”制、内阁制、责任内阁制、一会内阁制。起源于英国,后传入绝大多数英联邦国家。GL pp169-17043. 元首集权式政府:国家元首的权力凌驾于其他各级政府机构之上,成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大权力的统帅和三大机构的“仲裁者”和“保护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大权力机构之间基本上处于一种分立制衡的状态。主要体现于法国等“半总统制”的国家中。GL pp170-171当代政府权力结构的变化:行政权相对强化、立法权了相对弱化。 社会管理的专业化要求; 为了提高立法的效率。 “行政集权民主制”44. 国家机构的特性和功能:特性: 阶级性; 实体性:特定的物质形态、特定的职位和人员构成,外形上的可辨识性; 严密组织性:国家作为统治机器的集中体现; 特定职能性。功能:A. 国家元首: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最高代表,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着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个体国家元首、集体国家元首)功能:公布法律;任免国家机关的高级官员;召集议会,宣布戒严、大赦、紧急状态或对外宣战;以国家最高代表的身份对外交往;代表国家颁布荣誉、授予荣誉称号和证书;(在有些国家)统领国家武装力量。B. 立法机关:有权制定、修改、废止或恢复法律的国家机关。(两院制的,一院制的)功能: 制定、修改、废止法律; 审查和通过国家财政预算、决算,并监督其执行; 组织或监督政府; 其他有关国家大政方针的决定,如批准对外宣战等。C. 行政机关贯彻国家政治决策、管理国家行政事务和各行政职能部门的机关。功能:! 组织必要的人力物力,贯彻立法机关通过的各项决策、议案、提案;! 制定各项政策,发布行政命令,管理社会经济、文化、科学、教育和卫生等各方面的工作;! 领导全国行政机关工作,征召、管理、任免行政工作人员;! 负责或协助处理军事力量的编制、训练、调遣和指挥事宜;! 处理对外事务。D. 司法机关维护法律的部门,又称为审判和追究行使责任并提出公诉的机关,是国家司法权的组织体现。功能: 侦察:破案机关查明情况,获得证据和查缉犯罪人; 诉讼:检察部门弄清案情,确定是否构成违法,并代表国家起诉; 审判:法院。 解释宪法和法律(立法权性质)JCH pp190-19245. 司法审查:又称违宪审查,主要是指法院通过司法程序为立法机构和行政机构制定的法律法令或政府官员的行为是否违宪进行审查和裁决的权力,如果政府机构或政府官员的法律法令或行为与宪法条文相抵触则无效,甚至要追究法律或政治责任。是司法机关监督行政机关的有力工具,已经成为现代立宪政体的重要司法制度。GL p19446. 两院制与一院制:一院制:立法机构只设单一的民选立法机构,其出发点是人民主权不可分,只能由单一的立法机构来体现。如中国、新西兰、丹麦等;两院制:立法机构拥有两个议院,如美国(众议院、参议院)、英国(上议院、下议院)、法国(国民议会、参议院)等,基本上容许存在两种不同的选区代表制,大部分立法机构的成员继续代表着特定选区的选民。其理论出发点是孟德斯鸠的分权学说,认为两院可以相互制约,避免“多数暴政”。GL pp174-17647. 总统制国家、委员会制国家、内阁制国家和半总统制国家中行政机构结构的异同: 总统治国家:最高行政机构由选举产生总统,其他成员由总统依法律程序任命,总统向选民和宪法负责,行政结构在形式和实际上都是金字塔式的。总统是唯一对国家所有事务负责的行政官员,部长们独立负责自己的部门,并且在这方面对总统负责。 委员会制国家:最高行政机构的成员由议会选举产生,并向议会负责。行政机构的成员往往结合成一个 紧密的团体,他们之间即使不是完全平等,也是相当平等的,大部分最重要的决策由集体共同做出。(如瑞士联邦委员会) 内阁制国家:最高行政机构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组织,其首脑内阁总理(首相)由国家元首人民或经国家元首提名由议会选举产生。内阁在首脑的领导下,决定并执行国家内外政策,集体对议会全权负责。 半总统制国家:政府向议会负责,政府总理由总统任命,其他成员由总理提名,提请总统任命。GL pp181-18248. 议会内阁制政府的内阁与总统制政府的内阁有何区别:议会内阁制:内阁掌握国家实际权力,通常由一批来自议会多数党或几个党派的大臣(或部长)组成,实行集体决策制,集体责任原则明确要求部长们必须公开支持内阁做出的所有规定。内阁起着行政与议会之间的政治连接作用。总统制内阁:总统是国家行政权力的中心,内阁是总统领导下的高级官员会议名称。内阁成员由总统决定,不是集体决策机构,仅仅是总统的集体顾问,只为对最终决定负责的总统提供建议,不必对决策负责。GL p182I. 政府职能49. 政府职能及其属性政府职能:指政府作为社会中最大的公共组织在维持社会稳定、保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发展诸方面所应该担负的职责和能够发挥的功能。包括: 职责:指政府这种特殊组织所应担负的责任,如价值导向责任、安全保卫责任、维持秩序责任。 功能:指政府将其所肩负的社会寄托的责任付诸行动时对社会产生的作用,如政治统治功能、经济管理功能、社会协调功能。职责是功能的前提,决定后者的特征;后者是前者的表现,是责任性付诸行动的结果。政府职能的属性:基本属性:公共性、阶级性。次要属性: 价值性:包含的对社会的价值导向责任; 涵盖性:涵盖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全方位影响; 发展性:政府职能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会不断更新、改变、补充; 服务性:为公众福利的满足提供方便、创造条件,甚至直接向社会供应公共物品,从而提高公民的社会生活水平。GL pp197-198中产阶级的崛起使政府改变了原有的阶级特征,越来越围绕中产阶级的利益运转,向中产阶级化方向转变。当代政府的中产阶级倾向在政府职能上表现为政策更加中庸化,更加注重满足中产阶级的利益需求。GL p20750. 市场失灵及政府职能:指市场机制不能或难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给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不利影响。评判标准:效率和公平。主要类型: 消极外部性:单个的经济活动为其他人甚至整个社会带来了损失,要求政府干预,增计积极外部性,减少消极外部性; 自然垄断:竞争必然走向垄断,由薄酬递增的法则决定,要求政府控制垄断; 信息不完全:由于市场中的壁垒、交易双方的敏感度、获取信息的技术能力、信息发散机制的不完善等原因造成信息的不完全现象; 分配不平等:多劳多得、能者优先的原则将扩大社会收入差别,加剧两极分化。在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中,一方面市场要维持其基本特性,促进竞争,排斥第三方的干扰;另一方面,市场对秩序的需求又决定了第三方政府的调节角色的重要性,两者之间形成了一种永恒的张力。 发展公共事业,提供私人不愿意提供的公益服务; 维护市场竞争秩序,控制市场垄断的出现,保护每个参与者的机会公平; 做好信息体制的建设工作,保障市场信息的畅通和对称; 保障社会的公平,维护社会的稳定。GL pp211-21551. “守夜人国家”:也称自由放任国家,指政府除了一些涉及国家安全和秩序的基本职能以外,应尽量远离市场,要让社会和市场充分发展,管得最少的政府是管得最少的政府。GL p21752. 混合经济国家:政府控制的成分和市场的成分交织在一起来控制社会生产和消费,主张在自由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实行国家适度干预。国家以补充、救济市场的面目出现。当市场功能处于萎缩中,国家就注意加强干预,而当市场功能健全时,国家就注意主动的减弱干预,给市场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现在绝大多数国家)GL pp217-21853. 福利国家:详细的福利政策,为公民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保障,试图将政治重新置于经济之上,强烈反对自由放任的经济体系。其问题是庞大的开支导致国家财政负担,而政府的控制也阻碍了市场繁荣。GL p21854. 全能国家:是政府对社会和市场干预程度最深的国家类型,不主张市场经济,政治不仅控制经济资源的配置,还占有绝大多数经济资源,经济完全依附于政治,很少有自主性。政府控制经济的同时还控制个人生活自由,使个人不得不依附于国家。(最不合理的一种,eg法西斯德国、前苏联)GL pp218-21955. 现代政府的基本职能:1. 安全:维护国家主权完整、保护任命生命和财产不受外来侵略和内部侵夺。政府使军事力量的最终指挥者,这一指挥权就是政府安全职能的具体表现。2. 秩序:安全职能的扩大和延伸,现代政府的核心职能。现代政府应建立严密的法律体系,对国家政治活动、经济活动、社会生活从宏观上进行全面的预制和规范,从而把社会纳入一个政体的秩序状态下。3. 提供公共物品。4. 制定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政府提供的最广泛、也是最多的纯公共物品,是国家政府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为或规定的行为准则。公共政策本身不是一种特殊的政府职能,而是政府各项职能得以施展的主要手段和形式。GL pp218-22856. 公共物品:不具有明晰的产权,也不具有消费排他性,任何人都可以享有它的利益,这种“消费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称为公共物品。其基本特征是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和自然垄断性。只要具备其中一个特征就可称公共物品。分析公共物品的意义: 明晰政府职能的范围; 信息政府职能的轻重缓急,合理决定公共物品的供应方式;GL pp222-22657. 公共政策:是国家政府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为或规定的行为准则,其形式是一系列法令、条例、策略、措施、办法等。意义: 具有价值导向功能,反映了政府一定的价值追求和治理目标; 具有规范制约功能。公共政策根据一定的价值准则,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将社会行为纳入一个共同认同的规范方向; 社会发展功能GL pp226-22858. 新公共管理运动所倡导的四种政府治理模式的主要特征:市场模式参与模式弹性模式解制模式主要的诊断垄断层级节制永久性内部管理结构分权扁平组织虚拟组织没有特别建议管理按劳取酬;运用其他私人部门的管理技术全面质量管理管理临时雇员更多的管理自由决策内部市场;市场刺激协商谈判试验企业型政府公共利益低成本参与协商低成本,协商创造力;能动性GL p231J. 政党59. 政党及其特征:政党:特定阶级或阶层利益的集中代表,是由特定阶级的骨干分子在共同政治纲领的指引下,为谋取和巩固政权而在政治活动中采取共同行动的政治组织。v 鲜明的阶级性;v 有一套争取或实行阶级统治的政治纲领;v 由特定阶级或阶层的骨干分子所组成;v 有特定的组织和纪律。GL p240作用:v 实现利益聚集和表达;v 形成和培养政治精英的渠道;v 实现社会化和政治动员的途径;v 组织政府的手段。15J pp177-17860. 政党产生与发展的历史模式:见GL pp241-25261. 政党的分类:划分标准政党类型特点政党的组织方式精英型Cader Party由社会少数精英组成,拥有专业训练的成员,高度的政治认同和组织纪律,组织严密,严格的入党条件。(共产党、印度国大党)群众型Mass Party以选举为基础,尽可能囊括选民加入政党,所以,入党条件宽松,组织相对松散,不要求高度的意识形态认同。(英国工党、德国社会民主党)政党的动员方式代表型Representative Party主要功能在于代表公众意见以保障选举,尽可能扩大成员数量,为了赢得选举,一般采用实用主义策略以动员民众。(欧美议会政党)凝聚型Integrative Party主要功能在积极的动员、教育和唤起民众,而不仅仅是代表民意,具有高度的意识形态认同。(精英型政党)政党的参与方式宪法型Constitutional Party承认国家宪法安排和政治制度,承认其他政党的权利,尊重竞争选举规则,通过选举掌握政权。(目前大多数政党)革命型Revolutionary Party反对宪法型安排和现存政治制度,力图通过革命推翻现有政权;统治革命成功以后,组建一党制政治体系。(通过革命执政的政党)政党的政治态度左翼Left-wing Party倡导激进变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