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第四纪气候的发展趋势以及对中国的影响.doc_第1页
论第四纪气候的发展趋势以及对中国的影响.doc_第2页
论第四纪气候的发展趋势以及对中国的影响.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第四纪气候的发展趋势以及对中国的影响徐世桐摘要:和第三纪湿润温和的气候不同,第四纪在形成初期就是一个大冰期,因此,第四纪又是现代物种形成的时期。随着现代物种的繁殖增强,全球气候逐渐变暖。虽然中间有过一段时间变冷时期,但是,总体而言,我们的第四纪大冰期时代仍未过去,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依然持续。但是,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尤其是矿产资源的开采,使得全球变暖的趋势加快。并且,从地下开采的能源是太阳长时间储存在地球内部的能量,而人类无休止的加以开采,只能使得人类的能量释放超过地球所能承受的能力,所以,研究第四纪气候发展规律,搞清楚对中国的影响,对我国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节能减排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关键词:第四纪;大冰期;全球变暖;能量;中国1.第四系大冰期简述第四纪大冰期时发生在距今约250万年的一次全球性的气候变化,地球上大约三分之一的土地被冰川覆盖。主要影响在欧洲,北美洲以及非洲中部等地区,另外,我国的长江以及黄河流域也有冰川分布【1】。在第四纪冰期中,曾有多次气候变动,以阿尔卑斯山为基准,对阿尔卑斯山山岳进行研究,确定第四纪大冰期中有4个亚冰期,以及四个兵器和三个间冰期。在中国,也相应的出现了鄱阳湖冰期,(137150万年前)、大姑亚冰期(105120万年前)、庐山亚冰期(2032万年前)与大理亚冰期(111万年前)4个亚冰期。在亚冰期内,平均气温约比现代低812【2】。在距今1.8万年前的第四纪冰川最盛时期,年平均气温比现在低1015。在间冰期时,气候转暖,海平面上升,大地又恢复了生机。其中在两个亚冰期之间的亚间冰期内,气温比现代高。北极等高纬度地区约比现代高10以上,低纬度地区约比现代高5.5左右【3】。覆盖在中纬度的冰盖消失,甚至极地冰盖整个消失。在每个亚冰期之中,气温有波动,例如在大理亚冰期中就至少有5次冷期(或称副冰期),而其间为相对温暖时期(或称副间冰期)。每个相对温暖时期一般维持1万年左右【4】。但是,在没被冰盖覆盖的地区,气候主要在干旱与潮湿之间变动。在雨期时,气候潮湿,湖泊增多,植被茂盛;在间雨期时,气候干燥,湖泊盐分增多,植被减少【5】。2.第四纪全新世冰后期冰后期主要指第四纪大冰期最后一次冰川融化时期,大约在史前一万年那段时期,也就是全新世这段时期【6】。该阶段经历了升温期,高温期以及降温期,但总体而言,该段时期气温总体呈回升趋势,并且,出现了九次气温次冷事件。并且冷时间持续时间大约100-200年,具有气温突变的特点。由于其发生频率在1000-1500年/次,所以,也称之为千年气候震荡。3.小冰期小冰期是仅数百年出现的气候变冷的时期。由于这次冰期的规模小,持续时间短,所以,不同的地方小冰期的时间也不一致。世界气候学家一致认为的小冰期是开始于公元1600年,而明朝有文献记载在中国南方,苏州的太湖冬天已经下雪,并且结冰。而在这之前的唐朝,人们在长安(今西安市)这个地方有亚热带植物-竹子生长【7】。如果人类没有自十八世纪开始的工业革命,开始大量开始排放温室气体,小冰期的冷期的持续时间将会更长。4.全球气候变暖随着十八世纪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大机器生产逐步代替人类手工生产,人类随之进入工业社会,相较农耕时代对自然的排放温室气体,煤,石油以及天然气产生的温室气体是其十倍不止。由于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是地球上的生物在长期的地质演变中形成的,他们自身所携带的能量是地壳内部以及太阳长时间照射地球所产生的能量,这些能量打破了地球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的能量平衡。使得地球缓慢的冷期向暖期过度时间急剧缩短【8】。5.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的影响中国也是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最严重的国家。在第四纪冰期时,中国受到的影响最小,所以,中国现存的古老物种比欧洲等世界上其他地方的物种要多出许多【9】。但是,由于中国处于中低纬度地带,全球变暖极易引起该地区的极端气候变化。所以,如果全球气候变暖过于剧烈,将会极大地影响中国以及东亚地区的物种多样性。从而,破坏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同事,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极端气候变化也会影响中国的建设及农业生产【10】。6.结语全球气候变暖是小冰期的冷期想暖期过渡的过程,地球历史上也曾达到与之相同的温度,但这也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应该在短时间内促成。所以,改变经济发展模式,促进低碳环保产业的发展,是未来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向。参考文献1.张宏亮,陈学林,崔力超. 黑河正义峡水文站冰期气温变化对水位流量关系影响分析J.甘肃科技2015,(3):54-56.2.孟洁,温小浩,李保生,牛东风,赵占仑,孙业凤,杨庆江.腾格里沙漠南缘末次间冰期5e亚段的微量元素特征及其反映的古气候J.中国沙漠.2015,(3):592-601.3.柏道远,马铁球,钟响,李彬.熊雄萍乡东桥岩门寨组凝灰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南华冰期底界年代探讨J.岩石矿物学杂志.2015,(5):637-647.4.徐振宇,方朝刚,殷启春.亚间冰期以来长江人海口下切河谷充填型沉积体系与生物气聚集J.资源调查与环境.2015,36(2):130-136.5.易山明. 明朝灭亡与“小冰期J.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5):145-148.6.匡盟,罗勇,赵宗慈,闻新宇,黄建斌. 10万年冰期旋回之谜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5,11(4):298-300.7.李传想,宋友桂.西风区末次冰期以来昭苏黄土剖面微量元素分布特征及其环境意义J. 地球环境学报.2014,5(2):56-66.8.周尚哲.冰期天文理论的创立与演变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6(2):1-9.9.吕春艳.郝永娟.张月明.小冰期内部15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