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 专题一 第1课 太史公自序导学案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doc_第1页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 专题一 第1课 太史公自序导学案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doc_第2页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 专题一 第1课 太史公自序导学案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doc_第3页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 专题一 第1课 太史公自序导学案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doc_第4页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 专题一 第1课 太史公自序导学案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太史公自序本文是史记的自序,也是司马迁的自传,是70列传的最后一篇。它内容丰富,含义深刻,是了解司马迁、学习史记的一把重要钥匙。学习此文,要实现两个目标:一是疏通文字,梳理大意,重点掌握通假字、“适”“略”“论”“卒”“罔”等多义词及古今异义词,翻译重点句子。二是进一步了解司马迁的生平经历和人生抱负,理解他创作史记的条件、动机和指导思想,加深对其人其书的认识。初学史记,同学们一定有理解不深不透、弄不明白的地方,不必急躁,可以注意以下几点:1将它与必修五中的报任安书(节选)结合起来学习。2借助注释和译文。抓住常见常用的语言点学习积累,过于艰涩的地方可以放过。尤其对文中最难的部分司马迁与壶遂的对话,只要知道司马迁写史记的目的是要效仿孔子作春秋、寓褒贬于书中即可,不必强求自己弄通。3实在不明白,可以边学习其他文章边学习本文,将本文与其他具体文章结合学。还可以在学完所有的选读篇目后,再重温甚至重学它。一、人物名片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生卒年月不详。其父司马谈,学问广博,武帝时为太史令,专掌秘籍、职司记载,立志写一部完整的史书,未及动笔就去世了。司马迁受其父熏陶,十岁就学于长安,二十岁游历长江中下游和山东、河南等地,考察历史遗迹,了解地方风土人情,采集传闻异说,为后来的写作打下了坚实基础。武帝元封三年(前108)继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室古籍,参与修订历法,并开始写作史记。武帝元封五年,因上书为投降匈奴的汉将李陵辩解而触怒武帝,获罪下狱,受宫刑。他认为自己既然不能在政治上建功立业,那就得更加发愤著书。为完成史记的写作,他隐忍苟活。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写书,历十年艰辛,终于在征和初年(前92)写成了我国最早的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又称太史公书。其后不久就离开了人世。二、背景资料处于上升时期的封建社会,要求有一部记载天子盛德、叙述功臣世家贤大夫业绩的史书,以总结历史经验。司马迁根据这一时代的要求,再加上父亲的遗愿“立志写一部完整的史书”,广泛汲取以前的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乃至诗歌的丰富的创作经验,开创了中国史传文学,并达到了史传文学的顶峰。三、文体知识序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内容多说明写书的目的及成书经过;别人代写的序叫“代序”,内容多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前者如鲁迅的呐喊自序,后者如毛泽东的农村调查序言。语言表达方式比较灵活,可以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也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古代另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做“赠序”,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便是作者写给同乡晚辈的赠序。还有一种是写在诗歌前面的序,叫“诗序”,多交代所咏故事的有关内容或做诗的缘起。如汉乐府孔雀东南飞、白居易的琵琶行、姜夔的扬州慢,前面都有一段序。1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和本字,并解释其义。(1)诗记山川溪谷禽兽草木牝牡雌雄,故长于风风同讽;讽喻(2)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指同旨;要旨(3)失之豪厘,差以千里豪同毫;毫毛,极小的数量单位(4)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已同矣;助词,表陈述语气 (5)堕先人所言,罪莫大焉堕同隳;毁(6)罔罗天下放失旧闻罔同网;搜罗失同佚;散失(7)辅拂股肱之臣配焉拂同弼;辅助(8)扶义俶傥,不令己失时俶同倜;与“傥”构成联绵词,卓越洒脱,不拘于俗2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词义。(1)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古义:参与其事今义:投身(2)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古义:我,谦称 今义:多指男孩子(3)礼经纪人伦,故长于行古义:纲常,法度,这里活用为动词,有“规范”之意今义:策划并管理(4)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古义:时事 今义:虚构的事情古义:整理,归纳 今义:有条理(5)维我汉继五帝末流,接三代绝业古义:遗业 今义:等级低或质量差的(6)则文学彬彬稍进,诗书往往间出矣古义:精通经书的儒士今义: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古义:不断 今义:经常3解释下列多义词。(1)适(2)卒(3)罔(4)略(5)论4注意每组句中加点的词,指出它们同属哪类语义。(1)a.命南正重以司天b使复典之c故重黎氏世序天地这三个实词都是主管、掌管之意。(2)a.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后b正易传,继春秋这两个实词都是继承之意。解析本题考查的目的是让同学们用“同义词类聚法”掌握文言实词。5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并说明它属于哪一种词类活用。(1)靳与武安君坑赵长平军:坑杀,名词活用为动词(2)诸侯之相王,王卬于殷:封王,名词活用为动词(3)明是非,定犹豫:明辨,形容词活用为动词(4)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评定是非,名词活用为动词(5)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像臣子,像父亲,名词活用为动词(6)则学者至今则之:把当作准则,名词的意动用法6翻译下列句子。(1)孔子为鲁司寇,诸侯害之,大夫壅之。译文:孔子担任鲁国司寇,诸侯嫉恨他,卿大夫阻抑他。(2)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译文:考察他们所以会这样的原因,都是丢掉了立国立身的根本(礼义)。(3)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译文:礼是在坏事发生之前加以防范,法是在坏事发生之后予以惩处;法施行的作用容易看到,而礼禁绝的作用却难以察觉。7名句默写。(1)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2)故易曰“失之豪厘,差以千里”。(3)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一、整体感知本文可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13段),自叙家世谱系,暗含家族先祖给自己的影响。第二部分(46段),叙述自己年轻时期的生活经历和接受父亲的临终嘱托,立志创作史记。第三部分(710段),通过与壶遂的对话,曲折而又明确地阐述了自己创作史记的目的:效法孔子作春秋,寓褒贬于书中。第四部分(第11段),叙述自己忍辱写史记。第五部分(1213段),写史记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史记全书的体例、规模。二、问题探究1太史公自序为列传第七十篇,这是司马迁的自序兼自传,他自序说:“扶义俶傥,不令己失时,立功名于天下,作七十列传。”伯夷列传作为七十列传的第一篇,具有序文的作用,文中提到了“各从其志”的原则。司马迁将自己的传记纳入“列传”中,是否符合上述志、义、时、名等原则?答案太史公自序说:“扶义俶傥,不令己失时,立功名于天下,作七十列传。”这就说明了他作列传的目的及原则。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又说,他作史记乃是要继承父亲遗志,以彰显祖先的史官传统。同时,从作者与壶遂讨论作史记与春秋的关系一段可以看出,司马迁欲效法孔子著书,以褒善贬恶。在报任安书中,司马迁提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当遭遇李陵事件被判死刑时,只因完成史记之“志”,于是改受宫刑以保全性命,从而完成史记,做到了“不令己失时”。综上所述,司马迁将自己的传记纳入列传中,合乎志、义、时、名等原则。其志,先是来自父亲的遗志,继而在伯夷列传中更可看出司马迁欲为历史人物立传之志。其义,他有着效仿孔子作春秋的使命感,此乃史官应有之义。当遭遇李陵事件时,若因此而死则失时大矣,因此他苟活只为成书。最后,司马迁借着史记一书,垂名青史,成为伟大的文学家。2从文本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司马迁写作史记并最终能够完成这部巨著的原因是什么?答案一是完成先父的遗愿。家学渊源,子承父业,父亲司马谈的临终嘱托显然是司马迁完成史记的一个起因。二是效法周公和孔子,秉承良史精神,“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三是坎坷的遭遇,对古圣先贤的敬仰思慕使司马迁逐渐形成了自己超出其时代甚远的人生价值观。面对奇耻大辱,他彷徨过,痛苦过,但冷静下来后,他想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所以毅然决定“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士大夫庸常的死节观念没有绊住司马迁,他把自己的人生目标放在了无论如何也要实现自己的最高的人生价值上。这样的志向,给了司马迁无尽的动力。司马迁将自序放在七十列传之中,清人金圣叹说:“此篇,于史记为序,于太史公便是自己的列传。”(天下才子必读书卷八)自序阐述写列传的主旨是褒奖那些“扶义俶傥,不令己失时,立功名于天下”的人,那么,司马迁的“义”是什么?“不失时”的“时”又指什么?点拨什么是“义”?“义”就是“宜”,也就是应该做的事。司马迁认为什么是自己应该做的事呢?替李陵说话,司马迁就认为是自己应该做的。从报任安书中我们知道他与李陵并没有什么私交,司马迁替李陵说话更直接的原因是对当朝的那些见风使舵的大臣们的不满,认为这些人平素只知“全躯保妻子”,别人做事稍有不当,“随而媒孽其短”。司马迁替李陵说话,他是有感而发的。这只是一个例子,但从这件事上我们可以感受到司马迁作为一个史官的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褒善贬恶。这种责任感、使命感的最高表现就是他在自序中反复表示的要效法孔子作春秋来写史记,就是说要通过论载历史来“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为天下仪表”。这就是司马迁的“义”。从史记这本书看,司马迁也确实做到了“扶义俶傥”。司马迁所说的“不令己失时”的“时”又指什么呢?首先是指时代、机遇。司马迁在自序里说周公卒后五百年有孔子,现在离孔子卒又有五百年了,又到了需要“绍明世”“继春秋”的时代,而这个机遇,这个责任应该属于自己,“小子何敢让焉”!其次,这个“时”还有利用有限生命之意。司马迁之所以选择了自请腐刑,是因为他感到自己肩负的修史的使命还没有完成,如果这时候去死,“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报任安书)司马迁以最大的勇气,忍受了“最下”到“极”的屈辱,赢得了完成史记的生命和时间。司马迁没有“令己失时”。一、文本素材1忍辱负重,终以有为由于“李陵事件”,司马迁被判以宫刑。面对着世人的诽谤诬陷和自身不幸的遭遇,司马迁没有一蹶不振,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实现心中“修史著说”的远大抱负,他忍辱负重,一心沉迷于浩瀚的书海中,发愤苦读,最后,终于完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面对着自己身体和精神上的不幸,含垢负重,发愤著书,终有所为,难道不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好好地深思和学习吗?应用指南该材料适用于“挫折中奋起”“得失”“苦难是一笔财富”“勇敢地面对生活”“阳光总在风雨后”“逆境与顺境”“逆境与成才”等命题、材料或话题作文中。司马迁在这方面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典型:“在他身上,不仅闪耀着智者的光彩,更散发出斗士所特有的一种韧性,他是精神睿智的结晶,是人格力量的聚集,他是人生的斗士。”在这样一个“历史的伟人”的导引下,又有什么“挫折”、“困难”、“不幸”我们战胜不了呢?只要我们有恒心,有毅力,有信念,相信我们一定能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与困难,失意与不幸,使我们人生道路上的每一步都留下深深的脚印。2不幸与幸运司马迁是不幸的,但是司马迁又是幸运的。他的不幸主要来源于自己身体的被摧残和精神上所受的打击;他的幸运是在这样不幸的条件下,创作了流传古今的史记。除了史记,司马迁还留给我们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民族精神,一种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魂。应用指南该材料适用于“魂”“精神”“支柱”等命题、材料或话题作文中。司马迁的不幸告诉我们,自古以来的大著作,都是遭贫困、疾病,甚至刑罚折磨的人的产物。他被自己的遭遇激怒了,但他并没有停留在此,而是对他所处的时代进行了认真的思考,给我们留下文学巨著史记,这是他之所以还是史学家的原因,而且,他的精神更体现出的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一曲永远唱响的民族魂。正是由于以司马迁为代表的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们的自强不息,才使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有了今天愈挫愈勇的精神和毅力,他们是一个标杆,一个引导中华儿女不断前进、自强不息的标杆。3你还能从课文中提取出哪些素材?请记录下来吧!答:二、时鲜素材旭日阳刚的转变:成名前后2011年央视春晚,人们不再期待赵本山,而是期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