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复习题.doc_第1页
《岩土工程》复习题.doc_第2页
《岩土工程》复习题.doc_第3页
《岩土工程》复习题.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厦门大学网络教育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岩土工程课程复习题一 名词解释1压实度2挤密法 3自重湿陷系数 P50 4面积置换率 5高压喷射注浆法 6切层滑坡P1367排水固结法 8地震烈度 9季节性冻土10真空预压法 11均质滑坡 P134 14基本烈度 15CFG桩16井径比 17最优含水率 二 填空题1 换土垫层法中,垫层设计计算的主要内容包括_确定断面合理厚度_和_宽度_两项。2. 强夯施工结束后应间隔一定时间方能对地基加固质量进行检验。对碎石土和砂土地基,其间隔时间可取_12周_;对粉土和粘性土地基可取_24周_。3. 在荷载作用下,土层的固结过程就是_孔隙水压力_消散和_压缩量_增加的过程。4. 正方形排列的每个砂井,其影响范围为一个_正方形_,正三角形排列的每个砂井,其影响范围则为一个_正六边形_。5. 进行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时,甲类建筑要求应_全部消除地基土的湿陷性_或_采用桩基础穿透全部湿陷性黄土层_。6. 整个滑坡体组成来说,从位置前后顺序来描述,前有_滑坡面_、_滑动带_,后有滑坡台地和_滑床_。滑坡体下方是滑坡床。滑动面上在不同的部位存在不同的裂缝。7. 碎石桩和砂桩加固砂土地基抗液化的机理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作用:_排水解压作用_、_砂基预振效应_和挤密。8. 天然地基基础抗震验算时,在荷载组合中应计入_。除淤泥与可液化土等软弱土以外,地基土抗震承载力_静承载力。(高或低)9.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根据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将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分为四类,其中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属于_乙类_建筑。10. 采用振冲法进行地基处理施工时,需要注意合理的施工顺序。对砂土地基宜从_外围或两侧_向_中间_施工,对粘性土地基宜从_中间_向_外围或隔排_施工。当加固区附近有其他建筑物时,必须先从邻近建筑物一边的桩开始施工,然后逐步向外推移。11. 地震的震级是指_。地震的烈度是指_。12.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等级,应根据基底下各土层累计的_和_和场地湿陷类型,判为I、II、III、IV四级。13. 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的通俗说法是“_小震不坏_, 中震可修_,_大震不倒_”。17. 采用碎石桩加固地基时,不同布桩方式,其有效影响范围也不同。对等边三角形布置:_;对正方形布置:_;(填写有效影响直径与桩间距的关系式)三 选择题1下列适合于灰土挤密桩和土挤密桩法处理的地基是()A 淤泥、淤泥质土 B 地下水位以上的粘性土C 素填土和杂填土(含水量小于24%,饱和度小于65%) D 松砂土地基2在采用塑料排水带进行软土地基处理时需换算成等效砂井直径,现有宽100mm、厚3mm的排水板,如取换算系数为1.0,等效砂井换算直径应取( )A 55mm B 60mm C 65mm D 70mm3可不进行标准贯入试验进行液化判别的条件是( )A 基本烈度为6度,地下水位深度为4mB基本烈度为7度,地下水位深度为5mC基本烈度为8度,地下水位深度为7mD基本烈度为8度,粉土中粘粒含量大于10%4振冲法在粘性土地基中的作用主要是( )A 振冲挤密 B 振冲液化 C排水固结 D振冲置换5确定砂井深度不需考虑的因素有( )A 砂井的间距 B 地基土最危险滑移面C 建筑物对沉降量的要求 D 压缩土层的厚度6下列土料中可以作为压实填土填料的是( )A 砂夹碎石 B 低饱和度的淤泥、淤泥质土 C 膨胀性粘土 D 细砂7砂垫层设计的主要内容是确定( )A 垫层承载力 B 垫层的厚度与宽度 C 垫层的孔隙比 D 垫层的密实度8关于灰土挤密桩法和土挤密桩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灰土挤密桩和土挤密桩用于消除地下水位以上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是有效果的;B 灰土挤密桩和土挤密桩用于提供地下水位以上素填土、杂填土的承载力是有效果的C 灰土挤密桩用于消除土的湿陷性和减小渗透性方面比土挤密桩效果好得多;D 灰土挤密桩和土挤密桩不适用于处理毛细饱和带土层9井径比是指( )与砂井直径的比值A 有效排水圆直径 B 砂井周长 C 井间距 D 排水井直径10下列地基中,不宜采用强夯法处理的是( )A 高饱和度的粉土 B 碎石土 C 砂土 D 粘性土11采用振冲法加固粘土地基,施工结束后应( )进行质量检查。A 场地平整后立刻 B 可间隔一天 C 边施工边 D 间隔34周后12三重管状注浆形成的复合流不包括( )A 水流 B 气流 C 水泥浆 D 砂浆13砂井间距选用的依据是( )A 井径大小 B 井径比 C 加载速率 D 井径渗透系数14在下列地基抗液化措施中,可以减轻液化影响的措施是( )A 采用条基 B 减轻荷载,增强上部结构整体刚度和均匀对称性C 减小基底面积 D 提高基础强度15 现场确定回填土的质量标准,是通过下述哪个指标控制的( )A 相对密实度 B 压实系数 C 回填土的湿重度 D 回填土的孔隙比16用单击夯击能为4000kN.m加固砂土时,其有效加固深度为( )A 6.07.0m B 7.08.0m C 8.09.0m D 9.010.0m17关于场地识别的阐述,正确的是( )A 场地类别为IV类,场地震害效应小 B 场地类别为I类,说明土层密实坚硬C 分层土的剪切波速越小,说明土层越密实坚硬 D 覆盖层越薄,震害效应越大18验算天然地基抗震承载力时,错误的做法是( )A 验算天然地基在地震作用下的竖向承载力时,荷载值应取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的基础底面平均压力和边缘最大压力B 地基承载力应采用调整后抗震承载力C 地震抗震承载力的提高系数与基础类型有关D 高宽比大于4的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基础底面不宜出现零应力区四 简答题1. 换填垫层法的厚度与宽度如何确定?2. 试述挤密砂桩与排水砂井的砂桩的异同。3. 试述真空预压的加固机理?4. 换土垫层法中理想的垫层材料是什么?它起什么作用?5. 试述挤密桩的加固机理及其适用范围。6. 黄土产生湿陷的原因有哪些?7. 试述黄土产生湿陷性的原因及黄土湿陷性的判别标准。五 计算题1.下表为某工程场地地质钻孔地质资料,试确定场地类别。土层底部深度(m)土层厚度di(m)岩土名称剪切波速Vs(m/s)2.502.50杂填土2004.001.50粉土2804.900.90中砂3106.101.20砾砂5002. 某企业计划兴建5层职工住宅,经岩土工程勘察,已知该住宅地基为第四纪全新世冲积层,自上而下分为5层:表层为素填土,天然容重g1=18.0kN/m3,层厚h1=0.80m;第二层为粉质粘土,g2=19.0kN/m3,层厚h2=0.70m;第三层为中密粉砂,h3=2.30m;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值,深度2.002.30m,N=12,fak=156kpa;深度33.3m,N=13,fak=164kpa;第四层为中密细砂,层厚h4=4.30m,深度5.005.30m,N=15;深度77.3m,N=16,fak=174kpa;第五层为可塑-硬塑粉质粘土,层厚h5=5.60m。地下水位埋深2.5m,位于第三层粉砂层的中部。当地的地震烈度为8度。设计考虑砖混结构、条形基础,基础底面宽度b=1.2m,基础埋置深度d=1.5m,位于第三层粉砂顶面。试判别地基是否会发生液化?3. 陕北某招待所经勘察为黄土地基。由探井取3个原状土样进行浸水压缩试验。取样深度分别为2.0,4.0,6.0m,实测数据见下表。判别此黄土地基是否属湿陷性黄土? 试样编号123加200kpa压力后百分表稳定读数405638浸水后后百分表稳定读数162194884.一办公楼设计砖混结构条形基础,作用在基础顶面中心荷载N=250kN/m。地基表层为杂填土,厚度1.0m;第二层为淤泥质粉质粘土,w=42.5%,层厚8.40m,地下水位深3.5m。设计条形基础与砂垫层。5. 某天然地基土体不排水抗剪强度cu为23.25kpa,地基极限承载力为120kpa。采用碎石桩复合地基加固,碎石桩极限承载力可采用简化公式估计,ppk=25.2 cu ;梅花形布桩,桩径为0.80m,桩中心距为1.40m。设置碎石桩后桩间土不排水抗剪强度为25.29kpa。破坏时,桩体强度发挥度为1.0,桩间土强度发挥度为0.8。试求碎石桩复合地基置换率;碎石桩的极限承载力及该复合地基的极限承载力。 6.某中学拟建3层教学楼,经岩土工程勘察,已知地基土为第四纪全新世的沉积层。自上而下可分为7层:第一层为素填土,中密,N10=30,层厚h1=2.5m;第二层为可塑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