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科于海龙跟师笔记整理2.doc_第1页
骨伤科于海龙跟师笔记整理2.doc_第2页
骨伤科于海龙跟师笔记整理2.doc_第3页
骨伤科于海龙跟师笔记整理2.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于海龙跟师记录整理2赵瑞起副主任中医师2000年10月发表手法加小针刀治疗第三腰突症,我学习总结如下: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好发于体力劳动者,多因急性腰肌损伤未能及时治疗或诊治不当留有后遗症状,或长期不良姿势,或腰肌长时期超载负荷致腰肌疲劳,或风、寒、湿邪侵袭腰部而形成,腰部的急慢性损伤是导致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第3腰椎位于腰部中段,又是腰椎生理前凸最突出的地方,是腰椎前屈、后伸、左右旋转活动的枢纽;其两侧的横突最长,所承受的杠杆力也最大,在顶端附着有腰肌、韧带等组织,腰部任何方向的运动,均使第3腰椎横突顶端承受反复的牵拉和磨动,故致伤的机会较多。 本病属中医“腰痛”、“痹证”范畴。中医学认为,肾主骨生髓,腰为肾之腑,若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或久病、年高脏腑功能衰退,均可致肾虚,使筋骨、腰脊失于强健,易受外伤、慢性劳损、风寒湿邪侵袭,或病后正虚邪恋,瘀血阻滞,使病情迁延反复。故笔者认为,本病以肾虚为本,风、寒、湿、热、瘀为标,治宜扶正祛邪,标本兼治。内服方以治本为主,视其兼挟之邪加减以治标。方中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主治腰膝酸痛;续断、骨碎补、牛膝补益肝肾、强壮筋骨,兼活血行瘀;枸杞子、菟丝子滋肾补肝、益精养阴;山药、甘草补中养脾;当归、川芎活血行气;全蝎搜风通络。诸药合用,共奏滋肾益精、强壮筋骨、活血通络之功。药物热敷、手法治疗可温经散寒、祛湿活血、通络止痛,以祛邪治标为主。药理研究表明,所选外治诸药均有不同程度的抗炎、镇痛、解痉作用,而且威灵仙酒制镇痛作用强而持久,细辛具有局麻作用,桂枝能抗过敏,当归抗损伤,川芎可促进软骨细胞分泌代谢因子。温热作用不仅可降低肌张力、缓解疼痛与痉挛,通过药物热敷,还使药液随蒸气透过皮肤直达病所。推拿按摩手法可以通过肌肉牵张反射直接抑制痉挛,对分解粘连亦有一定的作用。药物热敷、手法治疗均能使局部血管扩张充血,血液循环加快,促进局部静脉回流、改善微环境和微循环,从而促进炎症递质的分解、稀释,使局部损伤性炎症消退,消除疼痛源;通过改善微环境和微循环,使神经根及其神经纤维营养代谢得以改善,促进损伤修复。内服外治,各取所长,扶正祛邪,标本兼治,故治疗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效果良好。此外,指导患者纠正不良姿势、避免过久保持限制性体位、循序渐进加强腰背功能锻炼、适当束腰、避免疲劳等均有利于治疗。赵瑞起副主任中医师的治疗方法较多,总结如下:内服方药:桑寄生1520 g,牛膝1020 g,续断1020 g,骨碎补1020 g,枸杞子1020 g,菟丝子1020 g,山药1520 g,当归1015 g,川芎1020 g,全蝎610 g,甘草36 g。随证加减:挟瘀者腰痛如刺,痛有定处,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涩,酌加土鳖虫、红花、泽兰、没药;兼风寒者腰痛而沉,牵引颈背,苔薄白,脉紧,酌加羌活、独活、细辛、桂枝;湿盛者腰臀酸重,苔腻,去当归,加苍术、薏苡仁;若腰臀冷痛重着,遇寒加重,苔白腻,脉沉细或沉缓,为寒湿之征,酌加干姜、茯苓、细辛、附片;若腰臀重滞而热,口干,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为湿热征象,可加黄柏、土茯苓、萆薢;偏阳虚者面色白,手足不温,少腹拘痛,舌淡,脉沉,加肉桂、附片;阴虚有热者心烦失眠,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舌红,脉细数,加生地黄、知母、牡丹皮、地骨皮等。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外治方:威灵仙、细辛、桂枝、当归、川芎各等量混合,散放于布袋内,加适量酒、水湿透,蒸热,热敷腰部或痛处20 min,每日2次,每2日更换药物。常规推拿手法治疗:患者取俯卧位,先在患侧软组织的远端用法或掌根按揉法直至下腰部58 min;阿是穴施指揉法12 min,以阿是穴为中心向周围做分推理筋手法35 min;用法或掌根按揉法自腰部沿膀胱经而下,经臀至股后上下往返35次,按压肾俞、居髎、环跳、委中等穴510次;医生双手重叠,于第3腰椎横突顶端向内下方向按压推动510次,辅以指揉法12 min,施擦法至透热。每日1次,时间20 min。针刀治疗:体瘦者用双手拇指在腰压痛点外侧向内挤压,可触及第3腰椎横突尖部 及硬结;肥胖者结合X线片定位。在横突尖向内1cm处用龙胆紫作标记。常规消毒,铺巾,用 1%利多卡因510ml作局部浸润麻醉,术者戴无菌手套,使刀口线与人体纵轴平行,针体与 皮肤垂直刺入,刀刃到达横突脊面后,针体倾斜刀刃顺着脊面滑向横突尖端,作纵向切割, 横向剥离各35下,手下有松动感后即去针。此时患者局部有酸胀感,术者手下有得气感。 术后针眼处贴创口贴。我自己体会如下:第3腰椎位于腰部各椎体的中心,其活动度较大,两侧横突亦较长且粗 。附于横突的结构有腰大肌、腰方肌、竖脊肌、横突间肌、腰背筋膜和横突间韧带等。腹内 斜肌、腹横肌和背阔肌通过腰背筋膜也间接附至横突上。众多的肌肉强力收缩时,第3腰椎 横突处受力最 大,易导致附着点的急性撕裂损伤,或发生慢性劳损。损伤后产生组织肿胀、充血、液体渗 出等无菌性炎症,以后可致骨膜、纤维组织、纤维软骨等的增生、粘连。腰神经后支及其伴 行的血管束行经横突的上缘,其外侧支贴行经横突的后面,当上述神经纤维受到邻近疤痕 组织的刺激,或受到疤痕组织的卡压,静脉回流受阻,气血运行不畅,“不通 则痛”,乃导致腰痛。应用小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