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现代汉语从他亲属称谓研究.pdf_第1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现代汉语从他亲属称谓研究.pdf_第2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现代汉语从他亲属称谓研究.pdf_第3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现代汉语从他亲属称谓研究.pdf_第4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现代汉语从他亲属称谓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 要 从他亲属称谓是亲属称谓中比较独特的构成部分, 指的是说话人在称呼自己的亲属时,不按照自己与被称呼人的直接亲属关系来称呼,而是依从他人(同样也是自己的亲属)与被称呼人的关系来称呼的语言现象。 从他亲属称谓作为汉语词汇中的一个子系统,其产生和发展与汉民族的社会生活、文化传统、民族心理等密切相关。宗法制度、伦理道德、婚姻制度、家庭制度等都对从他亲属称谓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很大影响。 从他亲属称谓是亲属关系的载体,这一套包含着丰富内涵的语言符号符合整个民族的心理需求,可以表达出亲近、疏远、委婉、平等、歧视、认同等情感诉求。 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从他亲属称谓进行分类。 按照从他亲属称谓赖以产生的角色关系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从父/母称谓、从夫/妻称谓、从兄/姐称谓、从弟/妹称谓、从子/女称谓、从侄子/女称谓、从孙子/女称谓等。 从他亲属称谓的内在结构可以分为单一结构和复合结构。 单一结构的从他亲属称谓在结构形式上与一般亲属称谓并没有区别, 往往需要在具体的语用环境中才能辨别出来。如从夫/妻称谓中,妻子称呼丈夫的亲属往往与丈夫所用的称谓并没有不同,不同的只是具体亲属关系的差异。复合结构的从他亲属称谓则往往是在核心亲属称谓前加上某些特定的限定性成分构建而成的,或者说,是由定语加上中心词构成的一个定中结构的从他亲属称谓。 从他亲属称谓具有丰富的语用价值,如人称指示功能、年龄辈分与性别指示功能、角色认同指示功能、人际关系指示功能等,可以体现交际中的亲疏关系、权势关系、一致关系。此外,从他亲属称谓还具有情感显现功能、交际动机显现功能、礼貌标记功能等心理显现功能。 关键词:从他亲属称谓;文化背景;社会心理;类型;结构;语用价值 iiabstract as a special part of kinship terms, kinship terms based on the tones of other relatives indicate such a language phenomenon that the speaker address his or her own relatives not based on the kinship, but 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thers (also his or her relatives) and the one the kinship term indicates. kinship terms based on the tones of other relatives, as a subsystem of the vocabulary of chinese language, are established and developed closely connected with the social life, cultural heritage and ethical psychology of chinese people. the patriarchal clan system, ethics and morality, marriage system, family system and so on exert effect on them. as the carrier of the kinship, kinship terms based on the tones of other relatives connote profound language signals, reflects intimacy, alienation, euphemism, prejudice, compassion and so on. we can classify kinship terms based on the tones of other relatives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if we classify them according to the “other relatives”, there are such kinds as kinship terms based on father/mother, husband/wife, elder brother/elder sister, younger brother/younger sister, son/daughter, nephew/niece and grandson/ granddaughter. kinship terms based on the tones of other relative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wo kin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ir internal structures: single structure and complex structure. the kinship terms with single structure are as the same as the normal kinship terms. they can be distinguished only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context. for example, in the kinship terms based on husband/wife, the terms the wife uses to address the relatives of the husband are the same as the ones the husband uses, their differences are the specific relationships. the term with complex structure is constructed by a core of kinship term with the definitive part (sometimes structural auxiliary) ahead; that is to say, it is constructed by an attribute and a headword. kinship terms based on the tones of other relatives possess profound pragmatics values such as denoting person, family position, age, role recognition, personal relationships and so on, embodying the intimacy and alienation, power and other relationship in communication, conveying such psychology as personal passion, communication motives and politeness. keywords: kinship terms based on the tones of other relatives; cultural background; social psychology; type; structure; pragmatics values 现代汉语从他亲属称谓研究 1 第一章 绪 论 1.1 基本概念 1.1.1 亲属 现代汉语词典 (1988 年版)对“亲属”的解释是“跟自己有血统关系或婚姻关系的人,如直系亲属、旁系亲属等” 。 辞海 (2002 年版)认为亲属是指因婚姻、血缘和收养而产生的人们之间的关系。中国古代法律根据宗法制度与男尊女卑原则,将亲属分为宗亲与外亲。自大明律开始,又由外亲分出妻亲。宗亲又称内亲,指与男系血统相连属的亲属;外亲指与女系血统相连属的亲属;妻亲,专指夫的妻方亲属,包括岳父母、妻的兄弟姊妹等。1911 年辛亥革命后加以改革,分亲属为血亲、姻亲与配偶三种。亲属关系一经确定,就产生法律上的效力。 1.1.2 称谓 称谓一词最早见于晋书孝武文李太后传所载会稽王司马道子的书启:“虽显幽同谋,而称谓未尽,非所以仰述圣心,允答天人。宜崇正名号,详案旧典。 ”这里的称谓,就是对人的称呼,与后世的含义相同。 现代汉语词典 (1988 年版)对“称谓”的解释是: “人们由于亲属和别的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由于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如父亲、师傅、厂长等。 ” 称谓,一般可分为社交称谓和亲属称谓,或分为亲属称谓和非亲属称谓等。 1.1.3 亲属称谓 亲属称谓是对与自己有亲属关系的人的称呼方式, 是建立在家庭及亲属关系基础上的亲属之间相互称呼的名称和叫法。 亲属称谓是一种语言词汇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1.1.4 从他亲属称谓 从他亲属称谓是亲属称谓中比较独特的构成部分,指的是说话人(发话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925. 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2902. 袁庭栋.古人称谓漫谈m.北京:中华书局,1994:6.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135. 现代汉语从他亲属称谓研究 2在称呼自己的亲属时,不按照自己与被称呼人的直接亲属关系来称呼,而是依从他人(同样也是自己的亲属)与被称呼人的关系来称呼的语言现象。有时也简称为从他称谓或从他称。 由于从他亲属称谓并不是基于说话人与被称呼人之间直接亲属关系的称谓,我们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种间接称谓。或者说,它是一种“借用性”的称谓,即借用他人的称谓以供自己使用。这种借用起初也许是临时的、个别的,以后逐渐固定、流传和推广,最后成为语言习惯和社会风俗。 需要指出的是,从他亲属称谓的使用也常常发生在非亲属之间,一般称之为亲属称谓的社会化或亲属称谓的泛化、外化,也有学者称之为拟亲属称谓或者是亲属称谓的扩展用法。 从他亲属称谓的使用和出现大都发生在具体的会话交流当中,一般都是口语,书面语中(特别是在乡土小说中)也多有所见。通常是在比较亲近的家庭成员之间使用以示亲近和亲昵,偶尔也可以故意表示疏远和不满。 1.2 从他亲属称谓的研究状况 1.2.1 中国古代的相关研究 国人对亲属称谓的研究由来已久。古今累积的各类资料中,亲属称谓俯拾即是。浩如烟海的亲属称谓资料,大致可分为三类: (1)存在于一般的文献中的亲属称谓用例。 (2)研究亲属称谓的专著或专篇。从尔雅释亲篇到清人郑珍的亲属记、梁章钜的称谓录 ,有不少记载和研究亲属称谓的专门著述。 (3)古代学者的学术著作、札记及注释,如许慎的说文解字 、扬雄的方言 、陆游的老学庵堂笔记 、赵翼的陔余丛考 、颜之推的颜氏家训等都有关于亲属称谓的内容。 虽然前人的记叙与研究成果丰硕,但是对亲属称谓进行系统性、理论性的研究成果却相对较少,对从他亲属称谓的研究成果更是相当稀见。 1.2.2 现当代学者的相关研究 进入现当代,一些学者对从他亲属称谓进行了一些探讨。 冯汉骥先生写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著作中国亲属称谓指南 (原名中国亲属制度 )中第三章第六节着重讨论了“从儿称”对中国亲属称谓发展变化的影响,认为从儿称谓作为一种习惯用法,是建立在亲属关系和亲属称谓之上的,是对那些不好称呼的亲属如丈夫称呼自己的妻子、父亲称呼自己的父亲(爷爷)等使用的委婉的称呼方式。从儿称可以解释“舅、伯、叔、姑、姨、婶、公、婆、现代汉语从他亲属称谓研究 3甥”等亲属称谓的特殊含义。此外,他还谈到了从父和从夫称谓。 冯汉骥先生还在作为中国亲属制特别构成部分的从子女称中第一次将汉语的从儿称谓作为一个系统加以研究。 赵元任先生在他的著作汉语中的称呼一文中也曾提到过从儿称谓,并认为“公公” 、 “婆婆”在起源上也是一种从儿称谓。 今人伍铁平先生在其论文论汉语中的从儿称谓和有关现象中指出许多语言都使用子女对长辈的称呼 (对称) 作为妻方或夫方的长辈或同辈亲属的名称 (多为叙称) 。这种现象叫做“从儿称谓” (teknonymy) ,它可分为分析式与综合式两大类。文章从共时和历时两方面探讨了汉语中的这一现象,分析了产生这一现象的语言结构上的原因和社会原因, 间或也涉及其他语言中的同类现象以及与从儿称谓有关的从夫称谓和从父称谓。文中还指出从儿称谓、从夫/妻称谓、从父/母称谓、从孙称谓、从弟/妹称谓等等也都是汉语亲属称谓语的来源。 田惠刚所著中西人际称谓系统一书第二章“亲属称谓系统”中对从他称谓也有所论及。例如,他在谈到基于婚姻产生的婆媳关系时说:婆媳关系的好坏对于称呼语有明显的影响。如果关系好,儿媳称婆婆为“妈妈 (娘) ” (用的是从夫称谓本文作者注) ,而婆婆则称儿媳的名字;如果关系不太好,儿媳可能直接称呼婆婆为“婆婆” ,婆婆则称呼儿媳的姓名;如果关系不好,儿媳可能省略对婆婆的称呼语,而婆婆则以孙辈之名代叫,如“某某他妈(娘)(用的是从孙称谓本文作者注) ”等。 胡士云在汉语亲属称谓研究一文中对汉语亲属称谓作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并对从他亲属称谓做了概述性的讨论。 他认为从他亲属称谓是用同一个称谓表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亲属关系,并进一步提出从他亲属称谓的运用不是无条件的,而是存在着两个制约因素:一是范围;二是辈份。从范围来说,从他亲属称谓一般适用于亲属,也就是说从他亲属称谓多在一个家庭内部使用。从辈份来说,则多适用于平辈亲属或上下各差一辈的亲属。平辈的婚烟关系,可以派生出从夫称谓和从妻称谓。上下各差一辈的血缘关系,可以派生出从父称谓、从母称谓和从子称谓。 1.3 本选题研究的内容、方法和价值 1.3.1 研究内容 冯汉骥.中国亲属称谓指南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62. 冯汉骥teknonymy as a formative factor in the chinese kinship systemjamerican anthropologist美国人类学杂志 ,1936,38:5966. 赵元任.赵元任论文集m.旧金山:斯坦福大学出版社,1976:339. 伍铁平.论汉语中的从儿称谓和有关现象j.中国语言学报,1984,2:242258. 田惠刚.中西人际称谓系统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3:45. 胡士云.汉语亲属称谓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01. 现代汉语从他亲属称谓研究 4本文主要是从语言学特别是词汇学的角度,以理论为指导,以语料为依据,对现代汉语中的从他亲属称谓进行比较详细系统的分析, 据此探求从他亲属称谓的类型、结构、文化背景、民族心理以及语用价值等。 希望能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继续丰富和发展亲属称谓的研究成果。 1.3.2 研究方法 本文从搜集的语料入手,运用语用学、词汇学、社会语言学、交际语言学等方面的相关理论对汉语中的从他亲属称谓进行研究,力求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运用举例、对比、分类等方法剖析从他亲属称谓的类型、结构、产生和发展背景以及语用价值等。 1.3.3 研究价值 1.3.3.1 学术价值 到目前为止,国内学者对从他亲属称谓的研究多为局部性的或概论性的,系统性的研究成果还比较少。本文力求对从他亲属称谓进行比较全面、系统的分析与探讨,进一步促进对这一特殊语言现象的学术研究和理论构建。 1.3.3.2 应用价值 从他亲属称谓在实际运用中相当广泛,对其进行研究分析,将有助于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 现代汉语从他亲属称谓研究 5 第二章 从他亲属称谓的产生和发展 2.1 从古代文献中的用例看从他亲属称谓的产生和发展 从他亲属称谓很早就出现在文献之中。以下略举几例。 现存已知最早的例证见于春秋公羊传 。清人钱大昕恒言录卷三引公羊传哀公六年 : “陈乞曰:常之母,有鱼菽之祭,愿诸大夫之化我也。 ”注:“常,陈乞子。重难言其妻,故云。 ”其疏云: “正以妻者己之私,故难言之,似若今人谓妻为母之类是也。 ”由是观之, “常之母”当属从子女称谓。 宋代吴处厚青箱杂记中记载: “岭南风俗相呼不以行第,唯以各人所生男女小名呼其父母。元丰中,余任大理丞,断宾州奏案,有民韦超,男名首,即呼韦超作父首。韦遨男名满,即呼韦遨作父满。韦全女名播娘,即呼韦全作父播。韦庶女名睡娘,即呼韦庶作父睡,妻作婶睡。 ”这显然是一种从子女称谓现象。 明代万历年间出版的沈榜编著的苑署杂记中更明确地记载了一些从夫称谓和从妻称谓现象: “父曰爹母曰妈儿妇称翁曰爹,姑曰妈,女婿称妻父曰爹,妻母曰妈。 ” 明代施耐庵的小说水浒传中,潘金莲称呼武松为“叔叔” 、 “二叔” 。虽然潘金莲和武大郎并没有生育孩子,但显然她是用从子/女称谓来称呼自己丈夫的弟弟。 清代文学名著红楼梦详尽细致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末期的社会风俗,可谓是集古代中国各种称谓的一个“大观园” 。书中从他亲属称谓的使用也很常见。如第三回: (1)王夫人因说: “你舅舅你舅舅今日斋戒去了,再见罢。只是有一句话嘱咐你:你三个妹妹都好极了,以后一处念书认字学针线,或是偶尔玩笑,都有尽让的。但我有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这家里的混世魔王 ,今日因庙里还愿去了,尚未回来,晚间你看见便知了” 上例中的是“你”指的是林黛玉,她的舅舅贾政就是说话人王夫人的丈夫。这是从侄女称谓。 在红楼梦中,不仅是像贾氏这样的名门望族使用从他亲属称谓,普通人家也同样如此。如书中第六回: (2) (狗儿)又听她妻子这话,便笑道: “姥姥姥姥既如此说,况且当年你又见过这姑太太一次,何不你老人家明日就走一趟,先试试风头再说。 ” 现代汉语从他亲属称谓研究 6狗儿是刘姥姥的女婿,平日常称岳母为“你老” 。因为生活艰难央求刘姥姥去贾府讨些好处,所以在这里特意用了从子/女称谓“姥姥” ,降辈使用称谓以示谦卑、讨好和亲近,因为他相信“礼下于人,必有所求” 。 清人翟灏所撰的通俗篇中曾说道: “今俗兄妇称弟妇为婶婶,弟妇称兄妇为姆姆。 ”很显然,这也是一种从子/女称谓。 可见,自古以来,从他亲属称谓的应用相当常见,甚至被广泛使用。 从他亲属称谓在汉语亲属称谓系统的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从他亲属称谓不仅创造了众多的亲属称谓词语,同时也扩大了许多亲属称谓的应用范围,丰富了它们的含义。如“翁”本用以指称父亲。 广雅释亲:“翁,父也。”史记项羽本纪:“吾翁即若翁。”后来“翁”也被用于指称公公和岳父。现代汉语词典:“翁父亲;丈夫的父亲;妻子的父亲。 ”“丈夫的父亲”和“妻子的父亲”同用“翁”这一称呼,就是使用从夫称谓与从妻称谓的结果。 2.2 从他亲属称谓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心理基础 从他亲属称谓作为汉民族语言词汇中一个子系统,其产生和发展与一个民族的社会生活、文化传统、民族心理等密切相关。 2.2.1 从他亲属称谓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文化的载体。从他亲属称谓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 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罗常培先生精辟地指出: “语言是社会组织的产物,是跟着社会发展的进程而演变的”,“一时代的客观社会生活,决定了那时代的语言内容;也可以说,语言的内容足以反映出某一时代社会生活的各个面影。社会的现象,由经济生活到全部社会意识,都沉淀在语言里。 ” 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认为: “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常会在它的语言中有所反映,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构成民族的也正是语言。 ” 人类语言学的奠基人、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萨丕尔说过:“语言也不脱离文化而存在,就是说,不脱离社会流传下来的、 决定我们生活面貌的风俗和信仰的总体。 ” “语言的词汇多多少少忠实地反映出它所服务的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说,语言史和文化史沿着平行的路线前进,是完全正确的。 ” 伍铁平.论汉语中的从儿称谓和有关现象j.中国语言学报,1984,2:249250.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1208. 罗常培.语言与文化m.北京:语文出版社,1989:88. 瑞士费尔通索绪尔.高名凯译.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43. 美爱德华萨丕尔.陆单元译.语言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196. 现代汉语从他亲属称谓研究 7从他亲属称谓是长期相沿的社会民俗文化的产物,研究从他亲属称谓的产生和发展不能不将其与中国独特的社会结构和传统文化联系起来。 2.2.1.1 宗法制度的影响 从他亲属称谓与汉民族的传统社会结构密不可分。 每个民族的经济生活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民族政治的、精神的和历史的基础,民族的观念文化都由这一基础决定。中国自商周到明清一脉相承的是农业宗法社会。宗法制度是中国政治、社会结构的内在基础。 所谓宗法,是指一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标榜尊崇共同祖先,维系亲情,而在宗族内部区分尊卑长幼, 并规定继承秩序以及不同地位的宗族成员各自不同的权利和义务的法则。 宗法不仅是一种宗族制度,也是一种既体现神权又体现君权的血缘亲族制度。在三千多年的历史长河里,商周时代的宗法亲族组织转型为秦汉以后的宗族组织,又转型为唐宋以后的姓氏宗族组织,再转型为明清以下直到近代的乡党家族组织。虽然在形态上历经演变,但其基本结构却一直保持不变,并沉积在社会人际关系和价值系统的根部,主导着中国的全部文化现象。社会政治结构的宗法特征,导致中国传统文化伦理范式的形成,所以中国传统文化又是“伦理政治”的宗法型文化。 这种文化的核心内涵是: 一、长幼有序、尊卑有别。一、长幼有序、尊卑有别。体现在亲属称谓上就是辈分分明,辈分不同,称呼也不同。根据冯汉骥先生的研究,中国的祖、孙、父、子、母、女、兄、弟、姊、妹、伯、叔、侄、姑、甥、舅、姨、岳等十八个核心称谓,都是分辈分的。行辈有别,长辈尊,晚辈卑。长辈可以直呼晚辈名字,反之则不允许。 在从他亲属称谓中, 虽然有时在称呼的结构形式上似乎改变了说话人之间的辈分关系,但实际上它只不过是用不同的亲属称谓来称呼自己的亲属罢了。如,儿媳妇既可以用从夫称谓称呼自己的婆婆为“妈、娘”等(这是对长一辈的亲属称谓) ,也可以用从子女称谓称呼为“孩子他奶奶” (变成长两辈了)等;婆婆可以直接称呼儿媳妇的名字,也可以用从孙称谓如“他娘” 。辈分在称谓上有了形式上的改变,但实际上的长幼尊卑关系却没有变,也没有违反基本原则媳妇绝对不能称呼婆婆的名字,否则就是失礼甚至是大逆不道。简单说来,具体的称谓形式可以变,但古老相传的长幼尊卑观念不能改。 二、地位有异、亲疏有别。二、地位有异、亲疏有别。同辈亲属因父系、母系不同,亲属称谓也有严格区别,如侄和甥、姑和姨、伯(或叔)和舅、父和岳父(丈人) 、母和岳母(丈 吴小如.中国文化史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34. 冯汉骥.中国亲属称谓指南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23. 现代汉语从他亲属称谓研究 8母) 、堂哥和表哥等。血亲、姻亲也有别,同辈亲戚因血亲、姻亲不同,称谓也不同,如哥哥和姐夫、叔父和姑父、弟弟和小舅子、姐姐和嫂嫂等。同辈亲属因直系、旁系不同而称谓也不同,如父和叔父,妈和姨妈,子和侄、甥,女和侄女、甥女等。 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女子嫁人之后更多地选择从夫称谓和从子女称谓,而男子在称谓的使用上则相对较为宽松。另外,在从子女称谓和从孙称谓中,一般都是以家庭中的“男孩”为从他中介人,特别明显的是当有几个孩子时,很少见到用女孩的情况。如创业史中,梁三老汉和妻子交谈用从儿称谓互相称呼时基本只用“生宝他爹/娘” (不管孩子在场还是不在场) ,尽管他们还有女儿。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男女尊卑之别。诸如“他大、他爹、他娘、他叔”这类结构的从他亲属称谓中的泛指性的“他”用的都是指称男性的“他” 。在像“妞儿他爹”这样的从他称谓中的“他”在书面上所见一般也都是用“他” 。这可能与汉语中习惯使用“他”来泛指第三人称有关,也许还与男尊女卑的思想存在一定的关系。 宗法制度的嫡长(子)继承制,规定以长子长孙为尊,这对亲属称谓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从儿、从孙称呼时如果提到孩子具体的名字时一般都是使用长子和长孙的名字(或小名、昵称等) 。夫妻之间常以长子为中介人互称,爷爷奶奶则常以长孙(女)为中介人称呼儿子儿媳。如莫言的小说丰乳肥臀中婆婆称呼自己的儿媳时一直用的是“来弟她娘”来弟是她的长孙女,尽管她有七个孙女(没有孙子) 。 2.2.1.2 伦理道德观念的影响 中国向来是崇尚伦理道德的“礼义之邦” 。传统的伦理道德以儒家思想以及儒学为核心内容,在塑造和构建汉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过程中,起到了特别重要的作用。 千百年来,封建专制王朝以儒学作为做官求仕的入学初阶或必修之课,而且通过各种层次的知识分子以及他们编纂的孝经 、 三字经 、 千字文 、 增广贤文等,以及各种“家规” 、 “族训” 、 “乡约” 、 “里范”等,使儒学的很多基本观念成为了整个社会言行、公私生活、思想意识的指引规范,长久地渗透于政教体制、社会习俗和人们的思想、言语、活动之中。 白虎通三纲六纪中说: “夫者,扶也,以道扶接也;妇者,服也,以礼屈服。 ” “礼”规定了男女之别,男尊女卑,女人始终处于被支配的从属地位。旧时女子,尤其是贫苦人家的孩子,往往没有正式的名字,嫁人后,常常只能被从他称呼为“孩子他娘、娃他娘、石头他娘”等;与此同时,由于女子地位卑下,她们在称呼平辈亲属时往往只能使用从儿称谓,如“伯、叔、姑、婶”等。 现代汉语从他亲属称谓研究 92.2.1.3 “有序”观念的延伸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万物皆化;序,则群物皆别。 ”中国传统的家族是一个血缘集团的基本单位,也是一个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更是一个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这些方面的功能综合在一起,使家族成了一个基本的社会细胞。这个细胞的内部是个“有序”的机体,其表现形式便是亲属称谓。 “国”与“家”一理,家族中要有“序” ,社会上更要有“序” 。社会中的“序”也需要一套符号来表示,这样,亲属称谓的社会化便成为必然。借用亲属称谓来称呼不具有亲属关系的人的现象,正是这种有“序”观念的延伸,其结果是造就了许多从他亲属称谓。如: (3)子路的娘说: “顺善他爹顺善他爹活着的时候是结巴子,可台子上唱戏从来不结巴。 ” (贾平凹高老庄 ) (4)顺善说: “四婶,你说呢?”娘说: “你四伯你四伯一辈子好热闹,就给他多请一班,镇街上现在兴过三周年放电影的,咱也演一场。 ” (贾平凹高老庄 ) (5)竹青讨了没趣,出得门来,对西夏说: “他五娘娘他五娘娘,坐了一天车了,早早歇着, 赶明日和子路到我家来呀, 我家没什么好吃的, 可擀面却比你娘擀得好! ”子路和西夏说: “你坐嘛。 ”竹青说: “你瞧这孩子,还嚷道着要吃糖哩。你五娘你五娘娘娘糖发完了,这娃没眼色!我回去呀! ”出院门走了。西夏说: “这是谁,说话不中听的。 ”娘说: “西隔壁的,两口子没一个好东西! ” (贾平凹高老庄 ) 例(3) 、 (4) 、 (5)中涉及的顺善和“顺善他爹”以及竹青母子都不是子路和西夏的亲戚, 而是一个村子里的邻居, 其中顺善是村支书, 竹青是 “西隔壁的” 。但他们在互相称呼时都是使用复合结构的从侄儿称谓(顺善对子路的“娘”来说是和自己的孩子同辈的) 。 “顺善他爹” 、 “你四伯” 、 “他五娘娘” 、 “你五娘娘” ,都是借用亲属称谓来称呼不具有亲属关系的人, 使得生活在这一村落群体中的人显得关系亲近,秩序更加明确,有助于营造良好的交谈气氛。 2.2.1.4 婚姻制度的影响 亲属关系是基于婚姻制度之上的。戴昭铭在文化语言学导论中指出: “亲属称谓是一定婚姻制度所产生的文化符号。 ”婚姻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秩序和家庭伦理的前提。 人类在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有着许多不同的婚姻形式和制度, 从他亲属称谓主要是基于中国传统的对偶制婚姻所产生的亲属称谓。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 “男女同姓,其生不番。 ”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就遵循同族不婚、同姓不婚的规范,族外婚成为主流,这就使得原来没有亲属关 陈戍国点校.四书五经m.长沙:岳麓书社,2002:567. 杨立琴.汉语称谓的文化透视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1:65. 现代汉语从他亲属称谓研究 10系的人家成为亲族, 从夫称谓与从妻称谓等许多从他亲属称谓因此具有广泛应用的可能。 中国传统的婚姻制度还规定女子嫁人后要居于夫家(招赘婚除外) , “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她在称呼夫家的亲属时很自然地会使用从他亲属称谓,如从夫称公婆为“爸” 、 “妈” ,从子女称夫之兄弟为“伯” 、 “叔”等。 冯汉骥先生曾指出: “对舅、伯、叔、姑、姨、婶、公、婆”等亲属称谓的特殊含义需要用一系列的婚姻制度或其他社会因素来解释, 而这些特殊含义又全都可以用从儿称这一个原则来解释。 婚姻制度对从他亲属称谓的影响具体说来,有以下一些体现。 首先,从父和从母称谓以及从夫和从妻称谓就是由于婚姻关系而直接产生的。例如: (6)金桂见婆婆的气越来越大,不愿意把事情扩大了,就想了个开解的办法,仍然笑了笑说: “娘娘!你不要生气了!你不愿意搬下来,我还给你搬上去! ” (赵树理传家宝 ) 这是从夫称谓。试想,如果她不是这家的儿媳妇,金桂能直呼现在的婆婆为“娘”吗? 其次,夫妻之间有了孩子之后,又因此产生了从子女称谓和从孙称谓。如: (7)聚财老婆一见二姨,就先诉了一顿自己的苦: “她爹她爹死扭劲,闺女也不听话,咱两头受气,哪头也惹不起! ” (赵树理邪不压正 ) 这是从女称谓。假如没有合法的夫妻关系怎会有合法的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呢? 再次,父母一代的婚姻关系还产生了从弟称谓和从妹称谓以及从侄称谓等。 (8)天青: “你的脸咋了?”菊豆: “没啥,自家不长眼,担水滑跌了。我洗净了就回去你叔你叔他杀猪哩! ” (刘恒菊豆 ) 这是从侄称谓。 2.2.1.5 家庭制度的影响 家庭是人类群体的基本构成单位,是社会体系的核心。所谓“家为邦本、本固邦宁”的说法清楚地表明,国的存在是以家为基础的。关于这一点,孟子讲得更为明白:“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修身才能齐家,家齐才能治国,家庭和社会息息相关。 从他亲属称谓现象的出现正是源于家庭血缘关系的存在, 而从他亲属称谓使用得最广泛的地方就是在家庭内部。家庭内部具体的亲属关系、血缘关系、辈分结构制约着从他亲属称谓的使用及其结构形式。 冯汉骥.中国亲属称谓指南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62. 陈戍国点校.四书五经m.长沙:岳麓书社,2002:96. 现代汉语从他亲属称谓研究 11从他亲属称谓中的枢纽从他中介人, 通常只能是说话人的家庭或家族成员(泛化使用时除外) ,也就是其亲属或者亲戚。可以说,从他亲属称谓是家庭成员之间的一种比较特别的称谓方式, 不同的从他亲属称谓对应着一定的具体亲属关系。从他亲属称谓显示了家庭成员之间不同于一般人的亲属关系,表达出亲近、亲热的心理情感,是日常生活中联结家庭成员关系的纽带。 另外,传统的“家国一体,天下一家”的制度思想使人们往往把非亲属关系的社会成员也看作是家庭的亲属一般,如客家人就常对客人说: “进了我家门,就是我家人” 。这是从他亲属称谓得以泛化使用的一个重大前提。 2.2.2 从他亲属称谓产生和发展的心理基础 从他亲属称谓是亲属关系的语言表达形式,是亲情的载体,这套包含着丰富内涵的符号具有深厚复杂的心理基础。 2.2.2.1 体现对人的尊敬与亲近 一般说来,汉语的称呼,有两种基本方式:一是使用称谓词,一是使用姓名。用称谓词作称呼语,主要作用是表示尊敬;用名字作称呼语,主要作用是表示亲近。借助称呼语表示对对方的尊敬与亲近是交际活动中的一种礼貌行为。称呼语使用得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说话人有修养的表现,能使人际关系变得更加亲近,否则称呼语使用不当就会造成失礼或不礼貌的局面,有可能导致人际关系的疏远。 从他亲属称谓一方面显示了说话人、受话人、从他中介人(所从者) 、被指称人之间的直接或间接的亲属关系, 并且由于说话人在使用从他亲属称谓时常常降低了自己的辈分,从而体现了对受话人的尊敬和重视;另一方面,在从他亲属称谓中有时也含有人的名字甚至姓名,如“生宝他爹、你马罗儿叔、来弟她娘”等,能给人以亲近的感觉。 (9) “来弟她娘来弟她娘,你这是怎么啦?我的孩子,你可要挺住,咱家的黑驴生了一匹活蹦乱跳的骡驹子,你要是把这孩子生下来,咱上官家就知足了。孩子,瞒了 爹 娘 瞒 不 了 大 夫 , 接 生 婆 不 分 男 女 , 我 把 你 樊 三 大 爷 请 来 了 ” (莫言丰乳肥臀 ) 例(9)中,婆婆为了安慰自己正在生孩子的媳妇,一开口就用从孙称谓来称呼,之后还特意称她为“我的孩子” ,这都是为了表示自己对媳妇的亲近和关切。 父母在称呼自己的孩子时,起初一般是用名字、小名或者昵称、排行等,如“生宝、狗蛋、棋棋、宝娃、老三”等。但当孩子成年以及结婚生子之后,往往使用从孙称谓来称呼他们,如“虎子他爹” 、 “虎子他二姑” ,显示出对他们的尊重,有助于满足对方自尊的需要。 现代汉语从他亲属称谓研究 12孩子是联系夫妻亲情关系的重要纽带。夫妻之间使用从儿称谓,既可以显示自家人的亲密,同时也避免了夫妻之间直接称谓所可能带来的尴尬。 (10) “秋儿的娘秋儿的娘呀! 惊蛰一过,棉裤脱落! 现在快清明了,还脱不下袍儿。这,莫非是又要和去年一样吗?” (叶紫丰收 ) 这个例子中说话人因担心气候影响庄稼的耕种,于是向妻子求证自己的推断,既显示出话题的郑重,也显示出两人商量重要事情时透出的亲密。 (11)麦绒看着丈夫,手在微微抖,药汤在碗里就不停地打闪儿。 “我也不明白这到底是为什么了,咱并不懒,也没胡说浪花牛牛爹牛牛爹,话说回来,有饭吃也就对了,我也不需要别的,只要咱安安分分过下去,天长地久的,我什么都够了。别人吃哩喝哩,让人家过去吧,那来得快就保得住去不快吗?你要紧的把病治好,一家人安安全全的,咱还养活不了这三张嘴吗?我能跟你,我就信得过你的本分实在,再说又不是咱实在过不下去了。 ” (贾平凹鸡窝洼的人家 ) 说话人平日一般是用 “你” 来称呼自己的丈夫, 只因此时夫妇二人说得情深,便用了从儿称谓,显得夫妻之间特别亲热,感情很深。 2.2.2.2 表现对某人的疏远 有时人们不使用直接称谓而是借助于从他亲属称谓, 其目的却是有意拉开发话者和受话人之间的情感和心理距离, 或者表示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的关系不够亲密。例如,儿媳在亲娘在场的情况下,称呼自己的婆婆时多会使用“他奶奶”而不是直接喊“妈”或“娘” 。发话者可能是故意使用一个从他亲属称谓,一方面强调发话人和受话人之间的亲属关系, 这样不致于让受话人或其他人感到难为情,或面子上过不去,另一方面也可以暗示受话人两人之间并非血亲关系,满足亲娘微妙的心理需要。 使用从他亲属称谓甚至不能使受话人感觉到发话人对自己的有意疏远或不满情绪。 (12)黑蛋父: “我说你只能讨饭,你媳妇你媳妇还说我是揭短,人家是天津的委员,你只能住在省城会馆。 ” (赵树理打倒汉奸 ) 上例中公公(黑蛋父)由于对儿媳妇心怀不满,因此在儿子面前提到她时称呼她为“你媳妇” ,有故意疏远的用意。 2.2.2.3 委婉表达的需要 汉语的亲属称谓有一种很特别的现象, 夫妻之间在使用称谓时往往忌直白而好委婉。夫妻之间,虽然有称谓词,但一般不用作称呼语,更不像许多西方国家那样用“亲爱的” 、 “甜心”等之类来称呼对方。究其原因可能是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羞于在人前谈到夫妇关系, 特别忌讳房帏之内的事。 夫妻之间的称呼方式,最通用的是“子女名字他爸妈”这样的从儿称谓。如: (13)说着话志和打了酒来,进门就说: “涛他娘涛他娘!弄点菜,俺老哥儿俩庆现代汉语从他亲属称谓研究 13贺庆贺! ”涛他娘说: “又喝酒。 ”严志和说: “今日格不喝,什么时候喝?一辈子了,娶你的时候,也没这么欢乐过。 ” (梁斌红旗谱 ) 有时说话人不好意思或不愿当面称呼丈夫或妻子的父母为“爸爸” 、 “妈妈”等,于是就使用从子女称谓,甚至使用从孙称谓。岳父、岳母当面不称呼女儿的丈夫为“姑爷” 、 “女婿”或直呼其名,就会用“外孙的名字他爹”来称呼。 从他亲属称谓还可用于替代一些难于启齿的称呼。如作为父亲,不管是三十岁还是五十岁,一般不会当着子女或其他晚辈的面称呼自已的父母为“我爹” 、“我娘” ,于是临时使用从子女称谓,称为“你老爹、你爷、你爷爷”或“你奶、你奶奶”之类。如: (14)鹿泰恒不假思索说: “我问过你爷你爷,你爷你爷也说不上来。 ”他随之告诉他儿子鹿子霖说: “你爷你爷去世时我请了老阴阳先生,看过那块慢坡地” (陈忠实白鹿原 ) 例中说话人使用从儿称谓,避免了选择称谓不当的难堪,也表达了对长辈的尊敬,在子女面前树立了一个尊长敬老的榜样。 2.2.2.4 折射出对人歧视或平等待人的态度 旧时女子出嫁后, 一般会使用从夫称谓, 生育后更是多使用从儿称谓。 如 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中有一段话: “公吃茶、婆吃茶、伯伯姆姆(夫之嫂)来吃茶,姑娘小叔若要吃,灶上两碗自己拿。 ”其中大多为从儿称谓。伍铁平先生在分析汉语中的从儿称谓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时指出: “这可能反映了女人在旧社会家庭中的从属地位(即所谓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 ,所以嫁到婆家后,对丈夫的亲属没有自己的单独称谓,而是跟着子女或丈夫称呼。 ”这些称呼方式,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夫妻地位的不平等和男尊女卑的观念。 如今,这种夫妻地位之别和人们的观念已经普遍改变了, 夫妻双方都使用配偶的称呼方式,这是男女平等、夫妻平权的新社会制度和平等观念的产物。 (15)天明起来, (菊娃)对婆婆说: “娘娘,我今日就到店里去住。 ” (贾平凹高老庄 ) (16)菊娃说: “石头他爹石头他爹要回来了。 ” (贾平凹高老庄 ) (17)西夏就喊: “子路,子路! ” (贾平凹高老庄 ) 菊娃是子路的前妻,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妇女,观念上是旧派的,即便已经离婚了,还是用从夫称谓来称呼婆婆(例 15) ,并用从儿称谓来称呼子路(例16) 。而西夏是子路新娶的妻子,是城里人,思想上有男女平等的观念,于是就直呼夫名(例 17) 。两个人对子路的称呼不同,反映她们观念上的差异。 尊长若降辈使用某些从他亲属称谓,可以喻示受话人与说话人的平等关系, 伍铁平.论汉语中的从儿称谓和有关现象j.中国语言学报,1984,2:250. 现代汉语从他亲属称谓研究 14体现说话人为人的谦卑和对别人的尊重。在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有一段话就很具体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现象: “但问题是,他还要征得少平的同意这钱实际上不是他们的,是二小子的。虽然说他相信少平肯定会同意把这钱给他哥先垫着, 可总得要娃娃亲口吐一句话。 儿子已经大了, 做老人的就应该尊重他们。他和老伴这两年对孩子的称呼也变了;再不叫安安 (少安,长子) 、 平平(少平,次子)或者香香 (女儿)这些昵称,当面时改叫他们为虎子老子虎子老子的的 、 虎子他二爸虎子他二爸和虎子他二姑虎子他二姑这些对大人的尊称。 ”这种称谓的改变体现了这一家庭中父母对子女平等相待的民主气氛。 2.2.2.5 增进社会认同感 社会认同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某一群体对某一事物所达成的共识,或共同的社会文化归属意识。 从他亲属称谓的使用,不仅再现了亲属之间的辈分关系,更表达了亲属之间的亲昵和亲热之情,可以增强家庭内部的凝聚力。 各种亲属称谓泛化的现象很值得一提。所谓“四海之内皆兄弟” ,无亲属关系的人之间“称兄道弟” , “拜把兄弟” 、 “爷们”和“哥们儿”等称谓,都是借助使用从他亲属称谓的方式在原本没有亲属关系的人们之间获得一种认同感大家就像是一家人一样。 亲属称谓泛化使用时往往带有形式标记,如“张张大哥、李李叔叔、他樊樊二叔”中的姓氏等真正的亲属之间称呼时是不使用姓氏的。这样,泛化的从他亲属称谓便与实际的亲属关系在形式上有所区别。如: (18) (上官吕氏)对儿子说: “去叫你樊三大爷你樊三大爷吧。我原想省下这两瓶酒一个猪头,嗨,该花的省不下,叫去吧! ” (莫言丰乳肥臀 ) (19) “没有了?”韩玄子说,就喊小女儿, “去,合作社买几包去,你王才你王才哥哥轻易也不到咱家来的。 ”“我听你的,韩伯韩伯。 ”王才说, “那地我就不转让狗剩了,公社那里,还要你老说说话,让一场事就了了。 ” (贾平凹腊月正月 ) “樊三”是说话人上官吕氏的街坊, “王才”是韩玄子同村的乡党,彼此之间并不存在真正的亲属关系。两例中的姓(樊、韩)和名字(王才)都是从他亲属称谓泛化使用时所带有的形式标记。 (20)菊娃忙说: “顺善哥顺善哥你扯到哪去了?睡吧睡吧,夜也深了,明日我还替娘去茶坊镇买几斤棉花哩! ” (贾平凹高老庄 ) “顺善哥”是亲属称谓的泛化使用,因为不是亲哥,所以称谓中在核心亲属称谓“哥”前加上了名字。 路遥.平凡的世界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107. 现代汉语从他亲属称谓研究 15可见,从他亲属称谓在泛称使用时,具有一定的增进社会认同的作用,但这种社会认同应以不妨碍人们维护实际亲属关系的严谨为前提。 现代汉语从他亲属称谓研究 16 第三章 从他亲属称谓的分类 按照从他亲属称谓赖以产生的角色关系我们可以把从他亲属称谓分为从父/母称谓、从夫/妻称谓、从兄/姐称谓、从弟/妹称谓、从子/女称谓、从侄子/女称谓和从孙子/女称谓等。 3.1 从父/母称谓 从父/母称谓很少。最典型的例子是“姨” 。 “姨”最初是用来指妻子的姊妹。 说文解字 : “妻之女弟,同出为姨。 ” 尔雅 : “妻之姊妹,同出为姨。 ”郭璞注: “同出,谓俱已嫁。” 母之姊妹,尔雅称为“从母” 。用“姨”指称母之姊妹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 “穆姜姨之女。 ”查考与穆姜有关系的亲属,我们发现本该指妻之姊妹的称谓 “姨” 在此并不是指妻的姊妹, 而是指母之姊妹。 这句话应理解为 “穆姜的从母的女儿” 。孔颖达疏: “据父言之谓之姨,据母言之当谓之从母。但子效父言,亦呼为姨。 ”他把“姨”由指妻之姊妹向指母之姊妹的扩展,归结为这两种亲属之间存在的心理共性。母亲的姊妹对于“己身”的父亲来说是姨,如同妻子的姊妹对于“己身”来说是姨一样。因此,儿子如果跟着父亲称呼,就可以称母亲的姊妹为“姨”了。 从“姨”的演变过程来看,它是一个从父称谓。原来称呼母亲的姐妹的称谓“从母”却渐渐地不用了, “姨”变成了称呼母亲的姐妹的正式称谓,并且一直沿用至今。 (21)姨夫、二姨二姨生有两男一女,加上婆婆共六口人。晚饭后,二姨二姨开始计算这几天买卖的账目。 何不将二姨二姨家一年收支做一计算?这将是一份宝贵的资料。 (李强二姨家的年收支明细账 ) (22)她说: “二妹你今天不要走,住上一两天,两天都替我劝一劝! ”二姨二姨见她姐姐哭哭啼啼很作难,就答应了下来。 (赵树理邪不压正 ) (23)妈妈数落说: “你光顾吃,见了你二姨也不会问候一声。 ”亚博这才看到二姨二姨在炕上围着被子坐着,不好意思“嘻嘻”一笑说: “二姨二姨,你来了。 ”二姨二姨笑笑说: “来了,来了,看我亚博长大了没有。 ”亚博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