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 全册教案 中图版.doc_第1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全册教案 中图版.doc_第2页
八年级地理上册 全册教案 中图版.doc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八年级地理上册 全册教案 中图版撰写人:_时 间:_一、 教学目标:1、 要求学生了解地球是人类成长的摇篮,也是人类生活的唯一家园。2、 了解世界海陆分布的基本情况以及海洋与陆地面积的比例关系。3、 要求学生撑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4、 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二、 教学重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和大小;大陆、大洲、岛屿、半岛、海峡的概念。三、 教学难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四、 教具准备:世界政区图和空白填充图。五、 教学方法:阅读读图法、对比法。六、 课时安排:2课时。七、 板书设计一、 三分陆地 七分海洋1、 海陆面积 类别面积(亿平方千米)比例海洋3.6171陆地1.4929地球表面3.611.495.11002、 海陆分布类别南北半球东西半球海洋南半球西半球陆地北半球东半球二、 七大洲1、 概念:大洲、大陆、岛屿、半岛。2、 大洲的名称及分界线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有的借助了天然的界线,如山脉、河流、湖泊、海峡等;有的借助了非天然界线,如运河等。 如:亚洲欧洲(天然界线);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非天然界线)。3、 大洲的大小最大是亚洲,最小是大洋洲。顺口溜: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三、 四大洋 1、概念:海峡 2、分布 太平洋:东面是南、北美洲,西面是亚洲和大洋洲北部凭借白令海峡与北冰洋相通。 大西洋:位于南、北美洲与欧洲及非洲之间南接南极洲,北通北冰洋,形状如“”。4、 大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八、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 入:同学们,上一学年我们学习过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但是我们生活在这个星球里,它的真正的面目是怎样的呢?(让学生形容一下各抒己见) 生:各抒己见。 师: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地球的认识越来越多,发现地球是太阳系里最美丽的一个星球。 活动:指导学生完成“观察月球 了解地球”的活动。(地球上具有液态水) 承转:正是因为这样,地球具备了生命生存的最基本的条件之一,所以我们首先认识地球的表面。 【板书】一、三分陆地 七分海洋1、 海陆面积(略) 师:同学们通过“观察月球 了解地球”的活动,已经知道了海洋的面积比陆地的要大得多,那么,它们的大小和比例是怎样的呢? 生:阅读、看图、。海洋面积为3.61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面积为1.49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29,因此人们通常说“三分陆地 七分海洋”。 师:那么,陆地和海洋是不是分别集中分布在一个地方? 生:不。是分散的。 师:它们的分布有什么规律吗? 生:阅读、看图。海洋把陆地分割成若干块,海洋相互连成一体。按南北半球分,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按东西半球分,海洋主要分布在西半球,陆地主要分布在东半球。 【板书】2、海陆分布(略) 承转:既然海洋把陆地分割成若干块,我们用什么方法去记忆它们呢? 生:我们可以给它们都起了名字。 师:对。 【板书】二、七大洲 1、概念:(略) 师: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几个概念:大洲、大陆、半岛、岛屿。 生:阅读、讨论、对比,找出自己的记忆方法。 师:我们了解了大洲的概念,那么把它们分成了多少个大洲?又起了什么名称? 生:七个大洲,分别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板书】2、大洲的名称及分界线。(略) 生:读图、 、 、进行分析比较。 【板书】3、大洲的大小(略) 师:通过对图 的比较,七大洲中的大小排列是怎样的呢? 生:?(各抒己见)师:我们可以通过这个顺口溜来记忆: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海陆分布和七大洲的分布,认识到地球是人类生活的唯一家园,在地球表面分布着宽广的陆地,但是从海陆比例来看我们得知海洋的面积比陆大得多,在今天的21世纪里将海洋的世界。作业布置: 收集有关海洋和陆地的资料。第二课时引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海陆分布和七大洲的分布和置,现在我们又来研究地球上的海洋。 承转:海洋把陆地分割成若干块,反过来陆地也把海洋分割成若干块,把海洋分成多少块? 生:四块。 【板书】三、四大洋(略) 师:首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海峡? 生:四大洋是海洋的主体部分,大洋的边缘部分称为海,沟通两个海域之间的狭窄水道叫做海峡。 师:对,同学们对课文的预习很充分,那么,这四大洋的名称、大小及特点又是怎么样的呢?生:思考、讨论、发言。(略)课堂练习:课后的复习题1、2、3题。师:示出第1、2题的空白挂图。生:让学生上讲台填,其余在课本上填。师:巡视学生填写情况。师:示出第3题的世界政治地图。生:自告奋勇上讲台指出划定这些界线借助的地里事物名称。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陆地和海洋的大小及分布,认识到地球是人类生活的唯一家园,在地球表面分布着宽广的陆地和浩瀚的海洋。陆地是人类居住和生活的基本空间,海洋为人类提供着丰富的资源,在21世纪里将是海洋的世界。作业布置:1、课后查阅世界地图,辨认七大洲、四大洋的轮廓和位置。2、收集海陆变迁的证据。第二节 海陆变迁一、教学目标: 1、理解地壳是在运动变化中的,以及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 2、能通过思考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了解魏格纳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观察、质疑、假设、验证 3、练习表达自己的观点。 4、尝试着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 5、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创造性思维习惯。 6、尝试对学生的观点进行鼓励性评价和量化。 7、理解世界是在变化发展中的,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8、提出问题也是一种贡献。 9、理解科学研究既需要大胆的质疑、假设和验证,还需要有坚韧的毅力和 勇于探究的精神。 10、培养尊重不同意见的胸怀,学习与持不同意见的人交流。二、教学重点: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海陆变迁的实证。三、教学难点: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批判和质疑的思维品质。四、教学方法:质疑、表达法。五、课时安排:1个课时。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由海陆分布导入海陆变迁。 教师引导 海陆分布在很久以前就是这样的吗?指导阅读,鼓励学生将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 学生活动 :到讲台前陈述自己的问题。 教师评价 :对每位学生的发言给予恰当的评价,重点在于发掘问题中的创造性思维。乘转 :让我们来看一下一位著名的地理学家它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如何思考、如何去做的。 教师讲解 :重点阐述魏格纳的观察、思考、验证以及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通过魏格纳探险遇难这一史料,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的培养。 学生活动 :寻找大陆漂移假说的证据。 到台前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评价 :对学生的发言过程和内容进行评价,重点鼓励其在方法方面的阐述。 教师引导 :由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 。重点讲解由假说到学说这一科学研究的方法。 教师讲述 :举例说明板块构造学说对火山地震的解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学生活动 :学生宣读自己搜集的资料,或发表自己的问题或观点。 课后作业 小论文:已经发生的大地震和火山爆发(附分布图)第二章多样的世界气候第一节 世界的气温的降水一、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降水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降水的分布规律。 2、利用有关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并分析气温变化规律。 3了解引起世界气温和降水地区差异的因素。 4、通过回顾中国的气候,使学生明确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5、利用世界主要城市的天气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引导学生比较气温和降水的差异。 6、指导学生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降水分布图,对比一月、七月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分析气候的影响因素。 7、培养学生利用资料分析气候现象的技能,使学生了解自然地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研究方法,科学地解释气候现象。 二、教学重点: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三、教学难点:利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分析气温的变化规律。四、教学方法:讨论、读图法、讲述法、问题法。五、课时安排:2个课时。六、教具:世界气温、降水分布图、地球仪。七、板书:一、 世界的气温1、 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洋流和地形2、 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南、北半球气温从低纬度向两极逐渐降低。暖流流经的地区温度高,寒流流经的地区温度低。山脚的温度高,山顶的温度低。二、 世界的降水1、 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洋流和地形2、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 师:每天晚上7点整,大家一般都收看中央电视台权威新闻节目新闻联播。在新闻联播之后,会有一个观众都比较关注的节目是什么?生:学生回答。(天气预报)师:那我们是否听说过有气候预报呢?根据大家以前学过的中国地理知识,谁来解释一下天所和气候的区别?生:思考回答。(天气是短时间、易变的大气状况,而气候是长时间的、较为稳定的大气状况。)承转:衡量气候的两个重要因素是什么呢?每天我们会说今天天气热不热?指的是什么?如果说今天会不会下雨?指的是什么?气候的两个重要因素是气温和降水。我们这一节学习的内容就是世界的气温和降水。首选我们来分析世界气温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讲授新课师:今天我们的学习方式是“问题式学习”方法。展示:问题式学习方法。师:问题式学习方法也就是老师精心准备了一些问题,同学们能够阅读相关资料,逐个击破,就达到了本堂课的学习任务。请大家打开课本23页阅读图B。大家看到这幅图上有一些红色的曲线。生:学生读图。师:这些红色的曲线代表的是等温线。何谓等温线?等温线就是将气温相同的地点连结起来的曲线。等温线之间的间隔根据需要而定。这幅图上等温线之间间隔为什么?生:学生回答。师:世界气温分布以赤道为中心,向南北两侧有什么规律?生:思考回答。(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总结:这是世界气温分布的第一个规律。师:气温分布呈现这种规律的原因是什么?生:思考回答。(有的同学能想到是热量分布不均匀,继续提醒导致热量均匀的原因,学生基本可以想到是太阳辐射。)总结:地面的主要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而太阳辐射在各个纬度范围是分布不均匀的。太阳直射点范围内得到的能量多,而非太阳直射点得到的太阳辐射要少。请大家看如下实验。演示:手电筒垂直射到桌面和斜射到桌面上,桌面受光面积有差异。解释辐射在各个纬度分布不均匀的原因。师:读地图册12、13页。1月份平均气温分布图上等温线与纬线平行吗?7月份平均气温分布图上等温线与纬线平行吗?南、北半球的等温线哪一个比较平直?为什么?展示:用挂图生:学生读图,思考。(总结是由于陆地和海洋的差异。如果不是很准确,可以给予提示。在北半球图上,同一纬度位置,海洋和陆地的温度值相同吗?)总结:海洋和陆地的不同影响了气温的分布。夏天,大家度假都喜欢去海边还是内陆?生:海边。师:夏天感觉海边凉快。请阅读课本24页,海洋和陆地的性质差异是如何影响气温分布的。生:阅读课本。(海洋和陆地性质差异,主要是组成海洋和陆地的物质的差异影响气温分布。)师:读地图册12、13页。同一纬度,非洲南端东海岸与西海岸的气温哪个高?原因是什么?挂图:问题展示。生:读图思考。(东海岸的气温高于西海岸。)展示:洋流小资料。(洋流的概念及根据冷暖差异对洋流的分类。)师:同学们根据上述提示,猜想影响非洲东海岸与西海岸气温差异的原因是什么?生:暖流和寒流的差异。(暖流流经的地区,温度升高,寒流流经的地区,温度降低。)师:为什么有如下的景象发生?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展示:图片和古诗。生:解释古诗蕴含的含义,并总结影响因素。总结:主要指的是地形也就是海拔的差异。随着海拔的升高,温度在不断的降低。看课本26页,大家阅读第一自然段。试计算:四川成都峨眉山高峰金顶海拔3099米,请计算金顶与海平面的温差是多少?生:学生计算。总结:经过分析我们概括了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影响因素。如下:气温分布规律:以赤道为中心,向两极递减。同一纬度,夏天,陆地高于海洋;冬天,陆地低于海洋。影响因素:太阳辐射、海陆性质差异、洋流、海拔。课堂练习:根据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月份123456月平均气温()111214161720月份789101112月平均气温()222321181412绘制方法:横坐标代表时间,纵坐标代表各月平均气温。如何读气温曲线图:最高月气温最低气温年较差一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日较差读图四步骤:夏季气温热还是凉爽?冬季气温冷还是温和?温差较大还是较小?平均气温较高还是较低?生:绘制,并分析。课堂小结:气温是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我们重点分析了气温分布的规律和影响因素,并掌握了如何从气温曲线图获取一地的气温变化规律,从而获得气候变化的规律。第二课时引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影响世界的气候的其中一个因素世界的气温,现在我们又来研究影响世界的气候的另一个因素世界的降水。承转:气温对气候的表现是冷或热,而降水对气候的表现又是什么呢?生:表现为干或湿。引导:学生读图J、K。领会降水对气候环境的影响。师:世界各地的年降水量相差很大,但是与气温一样,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也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它有什么样规律呢?生:思考。师:引导学生读图L世界年降水量图,提问:1、赤道附近地区和两极地区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上?2、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内陆与沿海地区年降水量有何不同?生:看图,思考。1、赤道附近地区年降水量在20xx毫米以上,两极地区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上。2、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年降水量少,沿海地区年降水量多。师:是什么因素影响降水的分布呢?生: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洋流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师:又是怎样影响的呢?生:赤道地区纬度低,终年高温,蒸发旺盛,再加上海洋广阔,水汽多,易降水。两极地区纬度高,终年寒冷,蒸发弱,水汽少。中纬度地区的沿海因为受来自海洋的水汽影响较大,因而降水多,中纬度地区的内陆因为受来自海洋的水汽影响较弱,因而降水少。师:对!也就是说纬度位置决定气温,气温影响水汽,内陆与沿海的水汽来源不一样,水汽的多少直接影响降水的多少。师:指导学生阅读“世界干极”。生:阅读,思考。师:提问,是什么原因使美洲的阿塔卡马沙漠成为世界干极的呢?生:是洋流因素,因为附近有一股寒流流经这里。师:对,一般来说,寒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降温,减湿作用;暖流对沿岸地区起增温,增湿作用。承转:有古人用诗这样描写气候: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师:这又是什么样的景象呢?生:是由于海拔的不同,气温和降水也不同,所以气候的表现也不同。师: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下降,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哪么又是怎样影响降水的呢?生:阅读课文,看图M地形雨成因示意图。师:指图讲述,地形对降水的影响,表现为高大山脉对气流的阻挡作用,从而造成山脉两侧降水多少的差异。迎风坡一侧,因暖气流抬升,气温降低,易产生降水,形成地形雨;而背风坡一侧,因气流下沉,气温升高,很难形成降水。随堂练习:课本复习题P29。课堂总结:降水量不仅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差异,而且在同一地区的不同季节间也存在差异。降水的季节差异可大致分为四种类型:有全年各月降水多且均匀的(全年多雨区),有全年各月降水稀少的(全年少雨区),有夏季多雨的(夏季多雨区),有冬季多雨的(冬季多雨区)。作业布置:课后收集数据,看一看本地区是属于哪种降水类型?第二节世界气候类型教学目标:1、记住四种热带气候的名称;2、掌握四种热带气候类型的主要特点和主要分布地区。3、初步学会利用气温和降水量图和表格分析判断气候类型。4、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5、了解亚热带、温带和寒带地区的气候名称;6、了解亚热带、温带和寒带地区气候类型的主要特点和主要分布地区。教学重点:地中海气候和亚热带气候、温带三种气候类型的主要特点及其主要分布地区;四种热带气候类型的名称、主要特点及其主要分布地区。教学难点:地中海气候的形成原因及其植被类型名称;利用气温和降水量图和表格分析判断气候类型。教学课时:2个课时教学方法:列表对比法、图示法、分析法教学用具: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热带气候的景观图、四种热带气候类型代表地区的气温、降水量图或相关的表格。板书设计:一、热带地区的气候类型:1、热带雨林气候;2、热带草原气候;3、热带季风气候;4、热带沙漠气候二、亚热带地区的气候:1、亚热带季风气候 2、地中海气候 三、温带地区的气候:1、温带季风气候 2、温带海洋性气候 3、温带大陆性气候 四、亚寒带和寒带地区的气候: 1、苔原气候 2、冰原气候五、高山地区的气候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中的地球上的五带;说明气候的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完成“探索活动”,看P31图B,使学生对不同区域的不同气候有了一定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地球的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气候,那么,今天我们首先来学习热带的四种气候类型。 【板书】:一、热带气候类型 生:看P32图C。 师:同学们看看,从地图中可以看出热带地区的气候有哪几种? 生:四种。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师:好。同学们都已从图中看出了热带地区的四种气候。下面同学们对照地图,把课本第32页第35页的几段看看。然后由同学们填写下面的表格。 生:边看书边对照表格在书本上划出主要知识点。 师:列表。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地区主要气候特点形成原因热带雨林气候赤道附近地区非洲、亚洲、南美洲全年高温多雨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两侧非洲和南美洲、大洋洲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热带季风气候亚洲的东南部和南部(强调:其它地区没有)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受东(西)南季风和东北季风交替控制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部和中部(非洲、亚洲、大洋洲)终年高温、降水稀少。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教学说明:每种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最好由学生从地图上找出其在各大洲的分布状况,并与课本中的大致位置对比。也可以在表格的旁边作一个副板书。如:热带雨林气候:亚洲的马来群岛大部分、马来半岛南部、非洲的几内亚湾和刚果盆地、南美洲的亚马逊平原。 热带草原气候: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大部分地区、南美洲的巴西高原、澳大利亚和北美洲南部地区。 热带季风气候:由于该气候的特殊性,课本中是直接给出了其主要分布地区。但教学中一定要强调这种气候是亚洲所特有的一种气候类型。 热带沙漠气候:非洲的撒哈拉沙漠、亚洲的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等地区。而且教学中要强调:南北回归线的中部和西部,不包括东部地区。因为后面的各章教学中都要涉及到相关内容。教学中不要讲的太细,先给学生一个大致的印象。主要特点要带着学生联系补充内容中的气压带和风带简单分析。如果学生素质较好,可以利用相关的气温和降水量图(有投影片)引导学生进行分析。 师:同学们已经很认真地填写了表格,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四种气候类型有什么共同点? 生:全年气温都很高。 师:很对。下面我们来做几个题目,看看同学们是否真正地理解和掌握了这四种气候类型。 课堂练习:P41,复习题第1题。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复习上节课学习过的热带地区的四种气候类型的有关知识。 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其它的一些气候类型。 师:前面我们讲到的五带中是否有亚热带?亚热带是一个什么样的热量带? 生:没有。亚热带是一个过渡热量带:热带和温带的过渡带。 【板书】:二、亚热带地区的气候带 师:列表(作为重点内容讲授)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地区主要特点形成原因植被亚热带季风气候(欧亚大陆的东南部)南、北纬2535的大陆东岸:中国秦岭淮河以南、日本、朝鲜半岛南部。夏热冬,降水充足,夏雨较多,雨热同期。受东北季风和东南季风的影响常绿阔叶林地中海气候主要在地中海地区、其它地区也有少量分布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常绿硬叶林亚热带草原和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2535的大陆西部和内陆地区。常年干旱少雨,夏季高温炎热,冬季气温比热带沙漠气候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耐旱、矮小的植物。(骆驼刺)教学建议:关于这三种气候的代表性植被要求学生能区分开。 生:看书,课本P3536的内容。 【板书】:三、温带地区的三种气候类型 师:列表。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地区主要特点形成原因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地区的大陆西部。冬暖夏凉,最冷月的平均气温高于0,降水均匀,气候湿润。受海洋、暖流等因素的影响。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地区的大陆东部。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受冬、夏季风的影响。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地区的大陆中部。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全年干燥少雨。远离海洋,海洋暖湿气流影响较少。 生:课本P37P38。师:边讲边填。【板书】:四、亚寒带和寒带地区的气候类型 师:列表。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地区主要特点形成原因寒带苔原气候北极圈以内的北冰洋沿岸地区。长冬无夏,终年寒冷。纬度位置高,太阳辐射顷斜厉害,热量微弱。寒带冰原气候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的大部分。终年酷寒、干燥、烈风,冬季处于长夜之中。纬度位置高,太阳辐射顷斜厉害,热量微弱。海拔位置高 【板书】:五、高山地区的气候 师:(讲述)高山气候的主要分布地区: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高山;高山气候的形成原因:海拔的变化影响气温和降水,从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高山地区的气候在植被上的表现: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落叶阔叶林、针叶林、高山草甸、高寒荒漠、高山积雪。 课堂小结: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对世界气候类型的名称、分布、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由此可知:按气温的变化,气候类型可以分为: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寒带气候。每一个带内又可以按降水的多少分为不同的气候类型。 课后练习: P41页的第2小题。 第三节气候与人类活动一、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的气候对人类的活动有不同的影响。2、了解气候对农作物的分布影响。3、初步了解不同气候区的不同作物类型。4、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5、了解我国农作物熟制的分布。6、了解气候对人类衣食住行的影响和对自然环境的改造与适应。二、教学重点:农作物与我国农作物熟制的分布。三、教学难点:人类如何更好地利用气候资源。四、教学课时:1个课时教学方法:问题法、交谈法、图示法、分析法五、教学用具:农作物分布图、中国农作物熟制分布图、热带气候的景观图、寒带气候的景观图、温带气候的景观图。六、板书设计:一、气候与农业1、气候对农作物分布的影响2、气候对农作物熟制的影响二、气候与生活1、衣2、食3、住4、行七、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中的世界气候类型;说明不同的气候类型,气温和降水不同,表现的自然景观不同。引导学生完成“探索活动”部分的内容。导入新课:不同的气候就有着不同的气温和降水情况,也就是说生长着不同的动植物。我们人类也是整个环境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对我们人类的生产与活动都有一定的影响,哪么,气候是怎样影响人类的活动的呢?今天我们一齐来学习研究气候与人类活动这部分内容。【板书】第三节气候与人类活动师:气候在对人类活动中有哪些影响?生:对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和能源利用等方面。师:其中对哪方面影响最为显著?生:农业。【板书】一、气候与农业师:农业是如何影响农业生产的呢?生: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和农作物的熟制。师:哪么在耕作之前,首先要熟悉什么?我们怎样来安排农业生产?(示图:热带气候的景观图、寒带气候的景观图、温带气候的景观图。)生:(看图、读P4243,对比分析)首先要了解该地区属于什么气候类型,与及要播种的作物的生活习性。师:对!不同的作物对水和热的要求是不同的。【板书】1、气候对作物分布的影响示图:农作物分布图。生:看图思考。小结:在热带地区高温多雨,分布的作物是喜湿、喜温的;在温带地区冬冷夏温热,降水较少,分布的作物是耐寒耐旱的;在寒带地区长冬无夏,作物很难生长。示图:中国农作物熟制分布图。生:看图思考。【板书】2、气候对作物熟制的影响师:我国的农作物熟制的分布有规律吗?生:(看图B)有,大至上是由南往北是:一年三熟、一年二熟、一年一熟。师:对!南方地区是一年三熟、华北地区是一年二熟、东北地区是一年一熟。这是什么原因?生:主要热量的分布影响,热量决定种植业在一年中可以播种几次,但在年降水量少于250mm的地区,需要灌溉才能发展种植业。师:我们在生产过程中,除了适应自然环境外,还不断地主动去征服自然环境,如:对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的预测,以减少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师:课堂思考:1、 葡萄为什么适合在地中海气候区生长?2、 为什么东南亚许多国家适宜种植水稻?生:(看图C、D)1、地中海气候是冬季温暖多雨,夏季炎热少雨,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葡萄的品质好。 2、东南亚地区是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高温多雨,有利于水稻的生长。承转:在我们的社会生产和生活当中,人是主动地去改造、征服自然的,哪么,不同的气候对我们的生活有影响吗?【板书】二、气候与生活生:阅读P45阅读材料,思考。师:主要表现在衣、食、住、行等方面。(衣:南薄北厚;食:南淡北咸、南清北辣;住:南通风北保暖;行:南船北马)生:看课本及图片。(领会不同气候区的不同差异)师:人们的衣、食、住、行是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以及就地取材,以达到最经济的方式。师:思考课本P44。生:思考。(从大西洋到俄罗斯,欧洲传统民居的墙壁在厚度上是由薄到厚变化的,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因为是由温带海洋性气候向温带大陆性气候过渡。)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气候对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的影响的原理,对今后指导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一定的帮助。在对气候的不断认识过程中,充分利用气候资源造福人类,希望同学们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为祖国的农业生产贡献一分力量。布置作业:课后查相关资料,看一看气候对人类还有哪些影响?第三章居民与聚落一、教学目标:1、 能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种族平等思想;2、 能在地图上指出世界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3、 学会运用地图说明人口分布的特点;4、 学会运用资料说出人口增长的特点;5、 能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口观;6、 学会绘制人口增长柱状折线图,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二、教学重点:1、学会运用资料、地图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状况,以及世界人种的分布状况;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树立种族平等思想。三、教学难点:理解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影响。四、教学方法:比较法、读图法、阅读法。五、教学课时:2个课时。六、板书设计第三章 居民和聚落 第一节 人种和人口一、三大人种人种:体貌特征:主要分布地区:白种人肤色、眼色、发色都很浅;头发天生就是波状;鼻梁高,嘴唇薄,体毛较多。欧洲、北非 、西亚澳大利亚东部及南部、美洲黄种人皮肤呈淡、黄色面庞扁平、体毛中等亚洲东部南、北美洲的北部黑种人肤色黝黑头发卷曲体毛很少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澳大利亚西北部二.人口的分布不均匀1. 人口密度=总人口数/该地区的总面积2.世界人口稠密区:自然条件优越(中低纬度,气候适宜,地势平坦的平原地区。)社会历史发展条件好(发展历史悠久,经济发达。)3.世界人口稀疏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 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 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 地势高峻的高原和山区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新课:NBA是美国乃至世界水平最高的篮球职业联赛,它的队员是来自世界各国的,从外表看他们有哪些差异?为什么?生:人种不同。师:对。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世界的人种和人口。【板书】第三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 人种与人口第一课时一、 三大人种师:同学们,我们在电视节目上可以看到体质特征各异的人,主要有白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我们从哪些方面来区别他们呢?生:观察图A、B、C、D。(让个别学生来描述)师:不错,他们的区别在于肤色、头发、脸型等三大方面,其中主要是肤色。生:阅读课文,区别三种人种的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