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马克思《资本论》的批判维度——对柯尔施《卡尔·马克思》的解读.pdf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马克思《资本论》的批判维度——对柯尔施《卡尔·马克思》的解读.pdf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马克思《资本论》的批判维度——对柯尔施《卡尔·马克思》的解读.pdf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马克思《资本论》的批判维度——对柯尔施《卡尔·马克思》的解读.pdf_第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马克思《资本论》的批判维度——对柯尔施《卡尔·马克思》的解读.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 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学位论文 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创作的、已公开发表或者没有公开发表的 作品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 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的法律责任 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月 日 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 西方哲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在马克思后期的著作特别是资本论 中,马克思的理论由批判性转向了实证性,与当时的实证科学不无二致。如何 评价马克思的后期思想?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在何种意义上影响着马克思 哲学理念的建构? 正是这些问题推动着柯尔施继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之后, 写下了卡尔马克思一书。 本文首先阐述了柯尔施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反思,以及柯尔施研究马克 思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背景、发展过程及其主要内容,然后对柯尔施探讨的马克思 的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商品拜物教理论等作了挖掘和阐释,论证和分析 了其当代价值。柯尔施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维度来理解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 出马克思的理论作为一种研究社会方法的唯物主义,它的发展在每一刻都体现 了现实历史的新发展和革命实践经验的新成就,这就决定了马克思的理论是一 种批判的革命理论,只有这个维度才能打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空间,使马克思 主义与实证的科学区别开来。柯尔施从“没有纯粹的实践 出发,强调重视“精 神现实 和“观念革命 ;从“没有纯粹的理论 出发,反对将马克思主义实证 化和意识形态化,充分强调了意识形态革命的重要性,主张恢复马克思主义批 判革命的本性和品格。柯尔施虽然坚持把现实的革命运动与经验看作为马克思 主义得以发展的决定性的力量,但在说明这种马克思主义观的方式上,他又把 马克思主义当成了一种不需要任何哲学基础的、严格的经验研究意义上的社会 科学,这又在一定程度上带有实证化色彩。 关键词:柯尔施政治经济学批判总体性拜物教 a b s t r a c t i nw e s t e r nc i r c l e so fp h i l o s o p h y , t h e r ei sas t a n d p o i n tt h a t ,i nl a t e rw o r k so f m a r x ,e s p e c i a l l yi n “o nc a p i t a l ,h i st h e o r yc h a n g e df r o mc r i t i c i s mi n t op o s i t i v i s m , t h es a m ea ss c i e n c eb a s e do na u t h e n t i cp r o o fa tt h a tt i m e h o wt oe v a l u a t et h el a t e r t h o u g h to fm a r x ? i nw h a ts e n s ed i dm a r x ss t u d yo np o l i t i c a le c o n o m yi n f l u e n c e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m a r x i s t p h i l o s o p h y 7 t h e s ep r o b l e m se n c o u r a g e dk a r lk o r c h p u b l i s h e dh i sw o r k , k a r lm a r x a f t e rt h ep u b l i c a t i o no f m a r x i s ma n dp h i l o s o p h y i nt h i se s s a y , t h ea u t h o rf i r s te x p o u n d sk o r c h sr e t h o u g h to nm a r x i s tp o l i t i c a l e c o n o m y , a n dt h eb a c k g r o u n d ,p r o c e s sa n dc o n t e n to fh i ss t u d y ;t h e ne x c a v a t e sa n d e x p l a i n s k o r c h s t h o u g h t so nm a r x i s tt h e o r y o nl a b o u rv a l u e , s u r p l u sv a l u e , c o m m o d i t yf e t i s h i s m ,e r e ,t h u sp r o v e sa n da n a l y s e si t sv a l u ea tp r e s e n tt i m e f r o mt h e d i m e n s i o no fc r i t i c i s mo np o l i t i c a le c o n o m y , k o r c hc o m p r e h e n d sa n da d h e r e st o m a r x i s m h ep o i n t e do u tt h a ta saw a yi ns t u d y i n gs o c i e t y , m a r x i s m ,o n ek i n do f m a t e r i a l i s m ,e m b o d i e st h en e wd e v e l o p m e n ti nr e a l i t ya n dh i s t o r y , a sw e l la st h en e w a c h i e v e m e n t so fr e v o l u t i o n a r yp r a c t i c e t h i sd e t e r m i n e st h a tm a r x st h e o r i e sa r e r e v o l u t i o n a r ya n dc r i t i c a l o n l yf r o mt h i sp o i n tt h a tc a nw eo p e nt h ed o o rt om a r x s t h e o r i e sa n d s e p a r a t em a r x i s mf r o mo t h e rs c i e n c eo fa u t h e n t i cp r o o f f r o mt h e v i e w p o i n to f n op u r ep r a c t i c e ,k o r c hs t r e s s e so na t t e n t i o nt o s p i r i t u a lr e a l i t y a n d r e v o l u t i o no fm e n t a l i t y f r o mt h ev i e w p o i n to f n op u r et h e o r y h eo p p o s e st o t e n d e n c yo ft a k i n gm a r x i s ma sas c i e n c eo fa u t h e n t i cp r o o fa n di d e o l o g y h ed e v o t e s m u c ha t t e n t i o nt ot h ei m p o r t a n c eo fr e v o l u t i o ni ni d e o l o g y , a n da d v o c a t e st h e r e c o v e r yt h ec r i t i c a la n dr e v o l u t i o n a r yn a t u r ea n dq u a l i t yo fm a r x i s m t h o u g hh e p e r s i s t si nt a k i n gt h er e a l i s t i cr e v o l u t i o n a r ym o v e m e n t sa n de x p e r i e n c e 嬲ad e c i s i v e f o r c ef o r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m a r x i s m ,i nt h ew a yo fe x p r e s s i n gm a r x i s m ,k o r c h t a k e sm a r x i s ma sas o c i a ls c i e n c ew h i c hi sw i t h o u tan e c e s s a r yp h i l o s o p h yb a s ea n d n e e d sn os t r i c ts t u d y t h i s ,t os o m ee x t e n d ,b e a r sf l a v o u r so fa u t h e n t i cp r o o f k e yw o r d :k o r c hp o l i t i c a le c o n o m yc r i t i c i s m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f e t i s h i s m i i 目录 目录 引言一1 第一章柯尔施探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背景5 第一节柯尔施思想的分期5 第二节柯尔施早期的理论7 1 2 1 柯尔施的“总体性”理论7 1 2 2 柯尔施的革命批判的马克思主义观。8 第三节柯尔施转向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动因。1 1 第二章柯尔施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探究15 第一街马克思同古典经济学的关系。15 2 1 1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及发展历程1 5 2 1 2 马克思对古典经济学的批判继承1 7 第二节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理论贡献。1 9 2 2 1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阶段划分1 9 2 2 2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2 l 2 2 3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2 2 第三节柯尔施对马克思批判“商品拜物教 的分析2 4 2 3 1 商品拜物教的成因和实质2 4 2 3 2 商品拜物教批判的意义2 5 第三章对柯尔施关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评价2 7 第一节柯尔施的理论贡献2 7 第二节柯尔施的理论局限性2 9 结论3 3 参考文献3 4 致谢3 6 个人简历3 7 i i i 引 言 引言 马克思去世以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释是以恩格斯晚年的解释为依据 的,但又遭到第二国际“正统马克思主义”的修正。在上个世纪2 0 3 0 年代, 卢卡奇、柯尔施、葛兰西等西方马克思主义早期代表人物通过探讨无产阶级革 命屡屡失败的教训,把革命失败的原因归结于第二国际“正统马克思主义”对 马克思主义的曲解,于是他们把批判矛头直指这种解释体系。通过对第二国际 解释体系的批判,他们开辟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新的解释路向,深深地影响了后 来的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早期重要代表人物的卡尔柯 尔施( k a r lk o r c h ) ,是一位对2 0 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有过很大影响的人物, 他对马克思主义的特殊理解使他的理论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界研究的对象。 卡尔柯尔施于1 8 8 6 年生于德国,1 9 2 0 年加入德国共产党,1 9 1 9 年初开 始接触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并批判第二国际社会民主党的正统的马克思主 义。他于1 9 2 3 年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一书,与卢卡奇于同期出版的历 史和阶级意识一起,被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圣经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发 展史上,柯尔施与卢卡奇几乎并驾齐驱。柯尔施在反拨“正统马克思主义的 庸俗化、实证化和意识形态化倾向中,与卢卡奇共同开启了反思批判的马克思 主义即西方马克思主义。柯尔施继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之后,于1 9 3 4 年又写 了卡尔马克思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阶级运动一书,其英文本于1 9 3 8 年在伦敦出版。该书是柯尔施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解释方面的又一部有份量的著 作。柯尔施于1 9 6 1 年逝世,此后,他的著作在德、意、英、美等国广泛出版, 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对柯尔施思想的研究也逐渐重视起来,并且掀起了一股研究 柯尔施的热潮,法兰克福学派“最有权威的 研究者马丁杰伊( m a r t i nj a y ) 就认为1 9 6 1 年柯尔施死后,在一段长时期对他的压制后,他的著作首先被重新 出版且广泛传播,认为他代表了马克思主义中的一种新趋向,意味着柯尔施的 影响实质上被视为卢卡奇的两倍。 关于柯尔施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解释的总的或基本的性质,学术界并无 大的分歧。但在对他的马克思主义观的具体性质的认识和表述上,以及对他与 。s e em a r t i nj a y :m a r x i s ma n d t o t a l i o _ ,c h a p t e r t h r o eo f t h er e v o l u t i o n a r y h i s t o r i c i s mo f k a r l k o r s c h ”,p 1 3 0 u n i v e r s i t yo f c a l i f o r n i ap r e s s ,1 9 8 4 。 l 引 言 列宁主义关系的认识上,学者们有不同的意见。对于他的马克思主义观,学术 界有以下几种不同的表述:有的学者根据他阐释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特 征,把他的马克思主义观解释为“总体性的”;有的学者根据他对马克思主义理 解的哲学基础,把他的马克思主义观看作是黑格尔主义的;也有的学者根据他 的理论的总的倾向和特征,把他的马克思主义观看作是“革命的、批判的 。学 界对柯尔施的理论倾向或马克思主义观的认识和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这种意 义在于,柯尔施解释马克思主义的特定角度给予我们重要的启示。 在历史上,对柯尔施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些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极度尊崇柯 尔施,对柯尔施的哲学观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像法兰克福学派的阿施密特 就这样评价柯尔施:“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当中,只有柯尔施和卢卡奇正确 地理解了自然界和历史的复杂辩证法、主体与客体的相互联系,理论和实践的 统一。”米布克米勒则称柯尔施为“革命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柯尔施著 作的编辑出版人之一埃盖拉赫在为马克思主义和哲学写的序言中指出, 柯尔施的思想“不仅具有历史意义,同时也是对现代社会主义讨论的现实贡献 , 他的“完全非教条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有助于“克服今天社会主义所面临的危 机 。而另一些人则反对甚至敌视柯尔施,如德波林称其为唯心主义者,还有 诸如“黑格尔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 、“反马克思主义者 等称谓,季诺维也夫 甚至把柯尔施斥为“修正主义的”异端和“一个疯狂的小资产者”,当然,这些 称谓有些确实触及到了柯尔施哲学观存在的一些问题,但有一些则显得有些夸 张。 我国学术界对于柯尔施的研究起步较晚,并且不够重视,对于柯尔施的评 价也褒贬不一。一种是以徐崇温先生为代表的较早的传统理论评价,他基于柯 尔施对列宁哲学的责难,把柯尔施定性为一个反马克思主义、反歹0 宁主义者, 从而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一股反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潮。陈学明先生的观点也 属于上述范围,虽然他肯定了柯尔施理论的部分合理性,但他认为柯尔施坚持 的思想路线的意识形态原则实质上是反列宁主义的,实际上也把柯尔施划入了 反列宁主义者之流。由于囿于把柯尔施当成反列宁主义者的局限,因此,对于 柯尔施的哲学观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恰当的评价,忽视甚至否定了柯尔施在哲学 上的贡献。第二种是以衣俊卿先生和王雨辰先生为代表的肯定性评价观点,衣 。柯尔施:马克思主义和哲学,法兰克福1 9 7 5 ,第5 页,转引自周穗明等新马克思主义先驱,1 9 9 8 , 中央编译出版社,第8 4 页。 2z o 引言 俊卿先生积极肯定了柯尔施的理论成就,反对不顾当时现实的历史条件强行给 柯尔施扣上反马克思主义、反列宁主义的罪名,认为柯尔施的这些学说虽然具 有缺陷和不完善之处,但都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真精神的理论尝试,对于 应对2 0 世纪人类的各种文化困难都有某种积极的价值。王雨辰先生也反对把 柯尔施等西方马克思主义先入为主地置于马克思主义的对立面,将其简单地看 作是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而主张结合当时具体的历史情况,分析柯尔施的理 论及其根源。他认为柯尔施的理论反映的是马克思主义阵营内部对于如何进行 西方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争论而形成的一股不同于苏联模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思潮圆。第二种评价虽然反对把柯尔施当成反马克思主义、反列宁主义者,但是 他们对于柯尔施理论的评价在很多地方都偏重于从政治立场上进行讨论,即使 部分涉及到了柯尔施的哲学观,也同样都没能够从哲学研究的角度对其进行理 论探讨。应当说柯尔施的哲学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具有突出的理论贡 献,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近年来国内纷纷对柯尔施的思想特别是其哲学观及 其在哲学史上的贡献给予了相对充分的研究和评价,一种是徐长福教授把柯尔 施在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一书中提出的“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的关系”这个问 题命名为“柯尔施问题 ,并把它界定为:马克思主义跟哲学和科学之间的关系 问题。在求解“柯尔施问题 中,他充分肯定了柯尔施在哲学上的贡献,同时, 进一步指出,“柯尔施问题 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而求解此问题的意义就在 于,在马克思学说的纵向发展中,有一个从哲学到科学的过程;在其纵向结构 中,有一个显性科学和隐性科学的关系;另外一种是仰海锋副教授对柯尔施马 克思主义和哲学的解读,他充分肯定了柯尔施所重申的马克思哲学不再是传 统意义上的观念哲学,而是从经济、哲学与历史的统一中,实现对资本主义社 会及其思想的批判,通过革命的实践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并指出柯尔施在 本书中,重构了马克思的整体性批判方法;仰海锋在马克思哲学:客观描述与哲 学批判的内在统一一重读柯尔施的卡尔马克思( 学习与探索2 0 0 7 年第 2 期) 一文中,指出柯尔施在对社会学、政治经济学与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内在关 系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哲学所具有的客观描述与哲学批判的 。相关内容参见衣俊卿:( 2 0 世纪的新马克思主义,中央编译局出版社2 0 0 1 版,第1 0 3 页一1 0 4 页。参见 王雨辰:试论柯尔施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及其对列宁哲学的批评相关内容,载南京社会科学, 2 0 0 1 年第1 0 期。 国王雨辰:试论柯尔施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及其对列宁哲学的批评相关内容,载南京社会科学, 2 0 0 1 年第1 0 期。 3 引言 内在统一性。第三是以吴友军博士为代表的新的评价,他在“理论”与“实践 的统一和断裂论柯尔施对“正统”马克思主义的反思(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 0 0 7 年第5 期) 一文中,从“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的困境和出路 出发, 根据柯尔施对“正统 马克思主义的反思,指出柯尔施通过强调“理论 层面, 把“唯心主义的能动性 还给了马克思主义,但另一方面,他又必然导入“实 践 的优先性,葬送掉理论的独立性和反思性。我们对柯尔施的哲学观进行深 入挖掘和阐释,肯定其在哲学上的重要贡献,肯定其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举 足轻重的地位,这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阐释马克思哲学。但当前的事 实是:学界只关注了柯尔施的哲学观方面,而忽视了其政治经济学批判方面。 亦即对于其政治经济学批判方面的贡献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与柯尔施的重 要地位是极不相称的,因此,有必要在对柯尔施的哲学观给予客观的理论评价 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其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唯度的合理性及贡献。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对柯尔施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主要内容作初步 系统的理解与剖析,对其理论得失进行简要评价,以抛砖引玉。 本文共分三章。第一章主要论述柯尔施探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背景, 探讨柯尔施早期的理论和柯尔施从哲学批判转向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动因;第二 章主要分析、论述了柯尔施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探究。从马克思对古典 经济学的批判继承入手,分析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贡献。通过柯尔施对马 克思批判“商品拜物教”的理解,分析了商品拜物教的成因、实质及批判的意 义。第三章以柯尔施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为基础,分析论证了柯尔 施的理论贡献及局限性。 4 第一章柯尔施探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背景 第一章柯尔施探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背景 从1 9 世纪末开始,学术界开始流行以实证研究方法为主的社会学,也正是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许多马克思主义学者也将马克思哲学看成是一种社会学。 但柯尔施认为,马克思主义与当时兴起的社会学是对立的,马克思的社会学说 同这种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科学之间并不存在理论上的关系。如何理解马克思的 社会学说,并将之与资产阶级的社会学区别开来,这是柯尔施必须说明的问题。 第一节柯尔施思想的分期 从2 0 世纪6 0 年代起,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都比较重视对柯尔施思想的研究, 并形成了一股“柯尔施热 ,在西德、意大利、英、美等国家广泛出版他的著作, 他发表的马克思主义和哲学被认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之作。他所思 考的问题就是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的关系问题,他强调马克思主义与实践的不可 分割的联系,主张把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原则运用于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历史, 主张恢复真正的原始的马克思主义。 柯尔施思想发展的分期,可以明显地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早期的实践社会 主义思想( 1 9 1 9 1 9 2 3 年) ;第二,针对西欧革命失败,反思马克思主义的真谛, 在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一书中提出了“总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1 9 2 3 - 1 9 2 9 年) ;第三,作为独立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的生涯。 在柯尔施思想发展的早期,他非常系统地阐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在 1 9 1 8 1 9 2 0 年,由于德国的工人运动既受到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也受到了 如费边社、无政府工团主义等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影响。青年柯尔施特别推 崇费边社关于“社会主义意志 和“积极社会主义精神 的能动主义思想,因 此柯尔施在加入费边社之后,在理论上拓宽和深化了他以前的观点,在行动上 开始自觉地对待社会主义了。费边社的主张对柯尔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是因为 它比较强调历史发展进程中主观意志的能动作用。这种能动的思想后来就成为 柯尔施复活马克思主义的“主体因素”的思想源泉。1 9 1 8 年德国爆发的十一月 革命由于工人运动理论缺乏正确的指导而随之必然带来革命实践的失败,这一 严酷的现实促使柯尔施不得不重新思考他对革命的估计和设想,不得不重新思 5 第一章柯尔施探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背景 考这场革命的真正意义。这些都激发柯尔施着手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作进一步的 研究,经过潜心研究得出了三点认识:第一,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出发,把无 产阶级组织成为革命的阶级,通过这一阶级的革命实践活动阶级斗争最终 要实现社会主义的思想。第二,是柯尔施意识到了马克思的理论观点并没有被 后继的哲学家坚定不移地坚持下来,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批判的、革命的立场 被放弃了,其基本原则遭到了修正和歪曲,因此柯尔施强调,要想达到对政治 经济学领域的科学认识就必须重视对马克思真正学说的研究,切忌落入对政治 经济学概念的拜物教形式的案臼。第三,柯尔施指出了现在的马克思主义者由 于只强调把唯物史观看作是认识历史的一种特殊的理论,因而忽视了行动的意 义。因为柯尔施意识到了他的社会化思想不能存在于头脑中,而是通过有组织 的阶级斗争在现实的否定中实现。从此,柯尔施便由一个“实践的社会主义者” 转变为一个革命的马克思主义者。柯尔施在其投入革命运动的早期,基本上遵 循第二国际( 1 8 8 9 1 9 1 4 ) 的正统“经济革命论”。但是,工人委员会运动在历经 两年高潮后衰败。这使柯尔施更深入地反思1 9 世纪6 0 年代后国际无产阶级革 命运动受挫和失败的“主观”方面的原因在于革命理论前提的缺乏,政治和经 济造反,因此必须以对异化的资产阶级世界观进行哲学批判为前提。于是1 9 2 3 年出版了其代表作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他的出发点就是反拨和批判“正统” 马克思主义将马克思主义庸俗化、实证化和意识形态化的倾向,以证明马克思 主义是哲学,目的是恢复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本质和理论批判品格。 在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中,柯尔施认为,社会革命本身是一个总体性问题, 不仅包括经济革命和政治斗争,而且观念革命也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在理 论和实践统一的问题上,主张从总体性角度出发,把理论和实践看作是同一个 过程的两个组成部分、两个方面,指出“理论 与“实践”是内在统一的,没 有抽象的纯粹的理论,也不存在孤立的纯粹实践。该书的发表,在国际工人运 动中引起激烈的批判和反批判。概括地说,柯尔施在2 0 年代基于自己的“实践 的社会主义 ,在思想理论上经历了一个对列宁主义的接受、信仰与批判、离弃 的过程。始于1 9 3 4 年、终于1 9 3 6 年,并于1 9 3 8 年发表的卡尔马克思一 书,概括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问题,关于卡尔马克思的个别研究者 对该书( 即柯尔施当时的思想理论状况) 总的估价,即他们以为柯尔施从这时 起,就已经开始批判并准备放弃马克思主义。而实际上则是,他基于对马克思 主义的全面分析,对它做出了高度评价。柯尔施在本书中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 6 第一章柯尔施探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背景 性质与历史作用的评价是明确而肯定的。他指出,马克思主义作为新的、社会 主义和无产阶级的科学,继续发展了古典社会学说创始者的革命理论,因此结 论性地指出:马克思的这种新科学是我们时代真正的社会科学。 从柯尔施对马克思主义理解的整个理论逻辑来看,他试图完整地构建出一个 包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历史唯物主义和社会革命理论的社会学体系。他站在 阶级运动的立场上全面评判马克思主义理论,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 、“革 命性和科学性,努力贯彻着其早期的立场:即通过强调构成马克思主义社会 理论基本形式的新类型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区别,以实现其从总体性原则出 发反对将马克思主义作教条化理解的理论目标。但是,由于对理论本身的建设 不足,他只能停留在这一立场上,即使他认定历史唯物主义从其主要倾向来看 不再是一种“哲学的 方法,而是一种经验科学的方法时,也不能完整科学地 将马克思主义同资产阶级的社会研究分开。因而表现出种种矛盾和错误。 第二节柯尔施早期的理论 1 2 1柯尔施的“总体性”理论 卡尔柯尔施与卢卡奇一起,开创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流派,他 的哲学深受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黑格尔哲学的影响,在他的哲学体系中,“总 体性”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因而分析他的这一学说对于全面认识和准确定位 柯尔施的哲学,理解他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研究,都具有极其重要 的意义。 在柯尔施看来,总体性理论首先是一种认识论理论,由于我们在认识事物 时首先必须从总体出发,所以总体具有起源和优先的意义,只有把对对象的认 识置于总体之中,才能给它以哲学的意义,也才能完整、准确地理解它。他认 为:“所有这些外观上分离的和有明显差异的领域,一起构成了社会世界,在这个 世界中,如同在一个活的有机体中一样,每一个部分都关系到其他的部分。这 就要求我们以总体性的理论和观点来观察社会历史。 为从根本上解决马克思主义本身作为革命理论的战斗意义,柯尔施把“总 体性作为他的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的理论主题。在这本书中,他认为马克 思主义“是一种把社会发展作为活的整体来理解和把握的理论;或者更确切地 d 柯尔施:卡尔马克思纽约,1 9 6 3 ,第2 1 4 页。 7 说,它是一种把 理论的起点。由总体历史观出发,引出了柯尔施的“总体革命论 思想:柯尔 施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本质和品性的反思,提出没有纯粹抽象的实践,认 识并不是对现实消极反映的现实副产品,理论为实践提供着前提和动力,观念 革命不仅是整个社会革命的必要组成部分,而且是经济革命和政治斗争的策源 地。柯尔施的总体性原则强调了理论之于实践、革命思想之于现实反抗行动的 重要意义。既然社会是一个具体联系的总体,那么也应该用总体的观点来看待 社会革命问题,即无产阶级的革命也应当是总体性的。这是因为资产阶级对无 产阶级的压迫不仅体现在经济和政治领域,而且还包括思想、文化、教育、心 理结构、日常生活等在内的全面的控制和操纵,因而也是总体性的。这就要求 无产阶级在总体革命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经济革命的同时,也要进行政治革命、 思想革命和文化革命,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改变资本主义所有制以及社会形态的 革命。值得注意的是,柯尔施不仅提出了“总体革命”以推翻资产阶级的“总 体专政 ,而且还根据前苏联的模式提出了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总体社会主义” 的理论。他认为,由于前苏联的模式只是把企业和银行收归国有,但并没有解 决“总体社会主义”的问题,因为人民在经济和政治上当家作主的问题、人民 的文化需要的问题、人民的日常生活的改变问题并没有得到实现。柯尔施把马 克思主义看作是一种活的总体的社会革命理论。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以历 史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社会历史的,它的理论总是不断发展的社会实践的概 括,因而它是活的。之所以说它是总体的,就在于这一理论的所有成分都是有 机联系的,并且它与社会实践也是有机联系的。因此柯尔施说:“应被看作并理 解为一个活的总体的社会发展的理论,或者说得更确切一些,应被理解并实践 为一个活的总体的社会革命理论”。 1 2 2 柯尔施的革命批判的马克思主义观 为恢复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本质和理论批判品格,证明马克思主义是哲学, 柯尔施于1 9 2 3 年出版了惊世骇俗的代表作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一举奠定了 柯尔施的革命马克思主义观的基础。其目的就是反驳和批判“正统”马克思主 义将马克思主义实证化和意识形态化的倾向。 西柯尔施:马克思主义和哲学,重庆出版社,1 9 8 9 年版,第5 9 页。 国柯尔施:马克思主义与哲学,伦敦,1 9 7 0 ,第5 7 页。 8 第一章柯尔施探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背景 一是将马克思主义实证化的倾向。以第二国际庸俗马克思主义者为代表的 “正统 马克思主义不仅把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革命理论归结为“经济革命决定 论 ,而且将其割裂成孤立的、自发的各个知识分支,使之成为脱离革命实践的 科学式的纯经济学理论考察,甚至用纯粹思想的理论取代了革命意志的实践。 柯尔施站在革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立场上,对第二国际庸俗马克思主义者提出 了批评,正如柯尔施所说的:“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者们也一再互相担保,他们的 马克思主义从其本性上来讲与哲学没有任何关系,并认为他们正在说出支持马 克思主义的最重要东西。”说到底,在这些人的眼里,“马克思主义本身是缺乏 哲学内容的。 针对这一普遍性看法,柯尔施认为:必须重视马克思的哲学。 他指出,在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坚持上,社会民主党的正统马克思主义者们 把马克思主义这个统一的关于社会革命的一般理论变成了没有任何革命结果的 纯粹的理论批判。正是在对第二国际的正统马克思主义的揭露和批判中,在关 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革命理论性质的直接阐述中,柯尔施表达了他的革命的马 克思主义观思想。 二是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化的倾向。柯尔施在其出版于1 9 3 0 年的关于 “马克思主义和哲学问题的现状一个反批判中,集中批判了以第三国 际苏俄马克思主义者为代表的“正统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化倾向。他认为, 苏俄意识形态化的马克思主义直接教条主义地传播和捍卫了传统的和正统的论 点,把辩证唯物主义重新拖回到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德国唯心主义已经超越了的 旧唯物主义历史阶段,回到了“思维”和“存在 、“精神”和“物质 的绝对 对立。这种布尔什维克化的意识形态,直接导致了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僵化 和退化。并指出,第二国际的正统马克思主义者对于革命问题的消极表现,其 理论上的原因就在于他们不能够正确地处理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之间的关系。对 于马克思主义是否是哲学的问题,柯尔施作了明确的回答。他指出,“马克思和 恩格斯的辩证唯物主义按其基本性质来说,是彻头彻尾的哲学 。“它是一种革 命的哲学,它的任务是以一个特殊的领域哲学里的战斗来参加在社会的一 切领域里进行的反对整个现存秩序的革命斗争。”圆在柯尔施看来,马克思主义 是哲学这个结论的实际意义,不在于承认马克思主义作为一门特殊学科的哲学 s e ek a r lk o r s e h ,m a r x i s ma n dp h i l o s o p h y ,n e w y o r k a n dl o n d o n ,1 9 7 0 ,p 3 3 。中文参阅柯尔施:马克 思主义和哲学,重庆出版社,1 9 8 9 年版,第4 页。 圆柯尔施:马克思主义和哲学,重庆出版社,1 9 8 9 年版,第3 7 3 8 页。 9 第一章柯尔施探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背景 的属性( 这一点是毫无疑义的) ,而在于它具有真正哲学的品质和精神,即具有 革命的、批判的性质。 为表达他对马克思主义的特定理解,柯尔施于1 9 3 5 年写了一篇我为什么 是马克思主义者? 的文章,文中概括出了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一是马克 思主义的全部原理,包括那些表面上带普遍性的原理,都带有特殊性;二是马 克思主义的主题不是现在处于肯定状态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显得日益分崩离 析和腐朽的正在衰亡的资本主义社会;三是马克思主义不是实证的,而是批判 的;四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目的不是观赏现存世界,而是对它进行积极的改造。 柯尔施从马克思主义的具体性、现实性、批判性和实践性四点总括出了马克思 主义的本质特征。这四点综合起来就是革命的马克思主义的特征。柯尔施在关 于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的理解上,无论是从一个特殊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哲 学性质的强调,还是对表现为特殊性、批判性、现实性和实践性的马克思主义 的总体特征的阐释和强调,围绕的都是一个主题,即作为一种社会革命理论的 马克思主义的一种主张。柯尔施进一步指出,作为社会革命理论的马克思主义 的这一本质不仅存在于马克思主义的最初形态中,而且存在于它的整个发展过 程中。这个理论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后期著作中,虽然经历了重大的变化,但 是它的实质、“它的核心特征 并没有变化。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马克思主 义作为科学社会主义,仍然是社会革命理论的唯一整体 。 柯尔施从“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出发,批判“正统 马克思主义 的庸俗化、实证化和意识形态化,无疑是合理的。他从“没有纯粹的实践 的 观点出发,强调重视“精神现实 和“观念革命”的重要性;“从没有纯粹的理 论 出发,反对将马克思主义实证化和意识形态化。其目的是要恢复马克思主 义的批判的革命的“哲学 本性和品格。柯尔施通过自己的亲身斗争实践和对 马克思恩格斯原著的研读,能够在马克思1 8 4 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于1 9 3 2 年 在西方被首次发现以前提出恢复马克思主义“哲学 本性和品格的反思,是非 常可贵的。 为进一步阐述其革命批判的马克思主义观,柯尔施继马克思主义和哲学 之后,于1 9 9 3 年写了卡尔马克思一书,将马克思主义认作是一种区别于 资产阶级社会学研究的具有革命批判原则的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 o 马列主义研究资料1 9 8 3 年第3 辑,人民出版社,1 9 8 3 年版,第2 4 6 页。 柯尔施:马克思主义和哲学,重庆出版社,1 9 8 9 年版,第2 4 页。 1 0 第一章柯尔施探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背景 其理论的批判性在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在理论内容上,马克思主义表现为“对 政治经济学的唯物主义批判、所谓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和阶级斗争的理论”。叭政 治经济学批判不是从资产阶级经济的立场对资产阶级经济个别结论的批判。它 是一种在理论与实践上超出资产阶级经济的社会阶级的新立场 。圆它使得马克 思主义的社会理论与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在意识形态上被严格地区分开来。 马克思有哲学,但不再是停留于思想领域仅用范畴来改变世界的哲学,而是革 命的哲学,柯尔施认为,这是彻头彻尾的哲学,马克思否定哲学并不是抛弃哲 学,而是通过理论上认识产生哲学的社会整体,然后通过实践颠覆这个社会整 体。马克思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否定了旧哲学,建构了自己的哲学。而马克思的 资本论则是科学批判的典范之作,故它也是“革命无产阶级的社会科学的 第一部伟大著作 。在资本论这一著作中,马克思把在其哲学阶段称之为 “人的自我异化的东西从社会学上表述为“商品世界的拜物教”。 正是在关 于“商品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研究的基础上,马克思揭示了隐藏在劳动产品 的价值形态后面的、资产阶级生产方式的社会关系。这后来成为柯尔施革命批 判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内容。柯尔施正是在一种“严格的科学”意义上来探讨 马克思的思想体系的,从他所强调的马克思的“批判”特征以及“同革命的无 产阶级运动实践的自觉联系 来看,我们可以认定他的革命批判的马克思主义 观是有一定时代价值的。 第三节柯尔施转向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动因 马克思主义从其理论的根本性质来说,是对资本主义制度作科学认识和对 解决其社会矛盾的基本途径作科学的论证。因此,运用经济理论科学地剖析与 说明资产阶级社会的阶级结构和经济运动规律,正是创立马克思主义必不可缺 的理论依据。如若不进行经济学研究,那么就完全不可能超过与克服当时还甚 为流行的空想社会主义、彻底批判与改造德国古典哲学和全面制定唯物史观原 理,从而也根本谈不上创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点不仅在当时而且为后 来的大多数马克思主义研究者所忽视,这也正是柯尔施理论的可贵之处。 页页页页 0 1 l 1 4 6 7 9第第第第版版版版 年年年年 g g 9 2 均均均均 社社社社版版版版出出出出庆庆庆庆 重重重重 , , , , 译译译译真真真真 廷廷廷廷 翁翁翁翁 、 、 、 、一五一石一石一石 子子子子熊熊熊熊 思思思思克克克克马马马马 尔尔尔尔卡卡卡卡施施施施尔尔尔尔柯柯柯柯 d 密晷匐 第一章柯尔施探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背景 马克思主义究竟是不是哲学呢? 或者说马克思主义是否包含着它的特定的 哲学内容呢? 柯尔施对此作了明确的回答。他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辩证 唯物主义按其基本性质来说,是彻头彻尾的哲学 。“它是一种革命的哲学, 它的任务是以一个特殊的领域哲学里的战斗来参加在社会的一切领域 里进行的反对整个现存秩序的革命斗争。 。在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中, 柯尔施重申了马克思哲学的黑格尔传统,强调马克思思想中的革命内容,并将 马克思的哲学同当时的实证科学区别开来,以此反对第二国际的正统马克思主 义者对马克思哲学的实证化阐释。他针对第二国际社会民主党的理论家们把马 克思主义庸俗化的倾向和由此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危机,力图恢复马克思主义的 革命本质,是对革命的、批判的马克思主义观的一种张扬。为了强调马克思主 义的哲学之维,从而将马克思的思想与当时正统的实证化解释区别开来,柯尔 施实际上处于两面作战的状态:一方面,他强调马克思哲学的总体性特征,以此 作为区分马克思思想与实证思想、正统解释的标准,另一方面,针对将马克思 哲学重新观念化的倾向,他强调马克思哲学的反哲学特征,从而反对将马克思 哲学抽象化、体系化,认为必须将哲学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应用到马克思思想 本身,从而使马克思哲学保持一种开放性。但在柯尔施的解释中遗留下两个问 题没有很好地解决: 第一、如何证明马克思哲学是一种非实证性的哲学。在马克思后期的著作 特别是资本论中,马克思的哲学具有一种实证性的特征,看起来与当时的 实证科学如社会学、政治经济学等没有多少区别,那么马克思哲学与实证的社 会科学之间有什么关系? 马克思在何种意义上超越了实证的社会科学并将实证 科学改造为一种批判的理论? 以及如何定位马克思后期的思想,以解决西方马 克思主义和西方马克思学研究中一直争论的问题:即有的学者强调早年马克思 哲学中的主体维度,以此反对晚年马克思的实证主义倾向;有的学者则强调晚 年马克思的科学意义,而认为早年马克思的哲学是一种不成熟的思想。这是摆 在柯尔施面前必须解决的问题。在柯尔施看来,“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一种以理 论和实践相统一为特征的总体性革命理论,是一种深刻的哲学立场。但是,在 相当长的时期,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性质被忽略或被否定了,“由此,马克思主 义陷入了深刻的危机,成为一种丧失总体性的实证性理论。要使马克思主义摆 脱危机,就必须恢复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精神( 即革命精神) ,在马克思主义的进 柯尔施:马克思主义与哲学,伦敦,1 9 7 0 ,第3 7 - 3 8 页。 1 2 一步 “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总体性原则 。 第二、马克思是在反哲学中建构自己的哲学的,这种哲学又体现为什么样 的理念? 要解决这个问题,只靠强调马克思哲学的革命批判本质是无法解决的。 在马克思思想创立的过程中,他对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构成了其哲学理念的重要 内容。“马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