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史专业论文)唐代大理寺研究.pdf_第1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唐代大理寺研究.pdf_第2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唐代大理寺研究.pdf_第3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唐代大理寺研究.pdf_第4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唐代大理寺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师范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交的论文( 论文题目:唐代大理寺研究) 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 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 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 研究成果。本人了解福建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的学位论文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 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淞 指导教师签名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马 指导教师签名 签名日期1 彩n j 一矽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唐代大理寺并不如一些研究者所说的那样,是中央最高审判机构,而是一个中 央专门审判机关。大理寺的权限,主要是审理中央百官徒刑以上案件及金吾纠获的 京师普通案件,广德元年( 公元7 6 3 年) 又获得了复核地方流刑和死刑案件的权力。 经大理寺审理的案件,要经由刑部复核。大理寺内部有严密的工作制度,包括集议 和连署制度、审判程期制度以及审判责任制度等。 大理寺经常与刑部、御史台共同审理重大或疑难案件,称为三司推事。刑部和 御史台也是中央司法机关,二者都拥有对大理寺的监督权力;而大理寺对二者的反 制作用不明显,在中央司法三司中处于弱势地位。同时,大理寺与其它有关机构存 在疏密不等的关系。 唐后期大理寺地位有下降的趋势,权限也在不断缩小,大理寺官员不为人所重, 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唐代大理寺在历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地位。 关键词大理寺,司法制度三司推事集议连署审判责任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a si sd i f f e r e n tf r o ms o m er e s e a r c h e r s v i e w p o i n t s ,g r a n dc o u r to fr e v i s i o ni nt a n g d y n a s t yw a sn o tah i g h e s tj u d g m e n to r g a n i z a t i o ni n c e n t r a lg o v e r n m e n t ,b u tas p e c i a l j u d g m e n to r g a n t h el e g a lp o w e ro fg r a n dc o u r to fr e v i s i o ni n c l u d e ds e n t e n c i n gc e n t r a l g o v e r n m e n t so f f i c i a l si n v o l v e di nc a s e so fs e r v i t u d ep e n a l t y o ra b o v e ,a n dj u d # n g c a p i t a l c o m m o nc r i m i n a l sc a p t u r e db yl d r do ft h ei m p e r i a li n s i g n i a i nt h ef i r s ty e a ro fg u a n g d e , g r a n dc o u r to fr e v i s i o na c q u i r e dt h ep o w e ro fr e c h e c k i n gc a s e so fb a n i s h m e n tp e n a l t y a n dd e a t hp e n a l t yw h i c hh a db e e nj u d g e df i r s t l yb yl o c a lg o v e r n m e n t t h ec a s e sj u d g e d b yg r a n dc o u r to fr e v i s i o na l s os h o u l db er e c h e c k e db yb o a r d o fp u n i s h m e n t s t h e r ew e r ep e r f e c ti n n e rs y s t e mi ng r a n dc o u r to fr e v i s i o n ,i n c l u d i n gs y s t e mo f d i s c u s s i o na n dj o i n ts i g n a t u r e ,s y s t e mo fj u d g m e n tt i m el i m i ta n ds y s t e mo fj u d g m e n t 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 e t c g r a n dc o u r to fr e v i s i o nu s u a l l yi n q u i s i t e di m p o r t a n to rd i f f i c u l t c a s e s 、撕t l lb o a r do fp u n i s h m e n t sa n dt h ec e n s o r a t e j o i n t l y , w h i c hw a s c a l l e d ”j u d i c a t u r e b yt h r e ed e p a r t m e n t ”a sw a ss i m i l a rw i t hg r a n dc o u r to fr e v i s i o n ,t h ec e n s o r a t ea n d b o a r do fp u n i s h m e n t sw e r ea l s oj u d i c i a lo r g a n si nc e n t r a lg o v e r n m e n t ,a n dt h et w o o r g a n sb o t ho w n e dt h ep o w e ro fc e n s o r i n gg r a n dc o u r to fr e v i s i o n h o w e v e r g r a n d c o u r to fr e v i s i o n ,w h i c hw a si nac o m p a r a t i v e l yw e a k e rp o s i t i o ni nt h et h r e ec e n t r a l j u d i c i a lo r g a n s ,l a c k e dt h ep o w e ro fa n t i c e n s o r i n g i nt h em e a n t i m e ,t h e r ew e r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o fd i f f e r e n td e g r e eb e t w e e ng r a n dc o u r to fr e v i s i o na n do t h e ro r g a n s t h el a t e rp a r to ft a n g - d y n a s t ys a wad e s c e n tt r e n do ft h ep o s i t i o no fg r a n dc o u r to f r e v i s i o n ,t h el e g a lp o w e ro fg r a n dc o u r to fr e v i s i o na l s oc o n t r a c t e dc o n t i n u o u s l y c o n s e q u e n t l y , i t so f f i c i a l sw e r el o o k e dd o w nu p o nb yp e o p l ei nt h a tt i m e s ,w h i c hr e s u l t e d i nas e r i e so fp r o b l e m s i nh i s t o r y , t a n g d y n a s t y sg r a n dc o u r to fr e v i s i o np l a ya p a r to f l i n kb e t w e e nt h es a h l eo r g a n sw h i c he m e r g e db e f o r ea n da f t e ri t k e y w o r d s :g r a n dc o u r to fr e d s i o n d e p a r t m e n tt h es y s t e mo fj o i n ts i g n a t u r e j u d i c a t o r ys y s t e m j u d i c a t u r eb yt h r e e t h es y s t e mo f j u d g m e n t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 n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文摘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力求对唐代大理寺作全景式考察,全面、准确地反 映其在唐代的地位、作用、变迁等情况。文章基本内容如下。 第一章绪论 主要介绍了选题意义、方法,回顾了学术研究现状,并略述文章的框架。 第二章唐代大理寺的组织体系及权限 首先,简要介绍了唐以前及唐代大理寺的历史沿革。其次,介绍唐代大理寺的 人员配置及其前后变化。然后,重点论述大理寺的职能、权限和地位。文章把大理 寺的权限分为五种:一、直接审理案件:开元八年( 7 2 0 年) 前后,由大理寺直接 审理的案件有两类:第一类是中外百官所犯徒刑以上或者除名、免官、官当的案件: 第二类是由左右金吾卫纠获的京师普通违法案件。至开元二十五年( 7 3 7 年) ,地方 疑难案件也开始由大理寺审理。二、出使按狱:主要由大理司直和大理评事负责。 三、复核地方案件:从广德元年( 7 6 3 年) 起,大理寺开始拥有复审京师和地方流 刑和死刑案件的权力。四、管理大理寺狱的有关事务:包括定期上报在押囚犯以及 定期虑囚等。五、参与立法活动。最后,通过对大理寺权限的分析,与当代最高人 民法院的权限进行对比,论证大理寺并非唐代最高审判机关。 第三章大理寺的工作制度 其一是集议和连署制度。大理正在集议中似乎起着主持入的作用。集议和连署 制度可以说是大理寺内部的一种监察机制,对于减少审判过程中有意无意造成的冤 案,无疑起着积极的作用。 其二是审判程期制度。唐代为保证工作效率,把案件分为大、中、小三等,分 别规定了相应的处理期限,出现稽迟情况要给予一定的处罚。 其三是审判责任制度。文章首先介绍了唐代的刑罚等级体系,并论述对枉法判 案的审判官本人的处罚原则。然后介绍了对负有连带责任的其他大理寺官员的处罚 原则,把连带责任分为“同职犯公坐 和“同职有私 两种情况进行研究。 由此可以看出,大理寺内部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对案件实行集体判 决、集体负责的制度;判决的每一个程序都和特定的职位、人员相对应;整个机构 等级分明,上下衔接,权责明确。 第三章大理寺与其他机构的关系 本章首先研究了三司推事制度。通过对见于史籍记载的1 7 宗个案的统计分析, i l i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得出如下结论:其一,三司推事的对象,都是一些有重大影响的案件,涉案人员或 者官阶甚高,或者身份特殊;其二,来自刑部、御史台、大理寺的官员,其地位有 一定的对应关系。 然后论述大理寺与刑部、御史台的关系。就刑部和大理寺的关系而言,刑部颁 令节制,大理寺负责具体的审判事务;同时刑部对大理寺也有督察之权。大理寺和 御史台的关系要复杂一点:对于指定由其审理的制狱,御史台有专审之权,直接对 皇帝负责;对于普通的官员犯罪案件,御史台的职权是纠弹,至于案件判决,则由 大理寺负责:唐代后期,随着御史台司法权力的扩大,一其权限已经不局限于单纯的 监察,而在实际运作中凌驾于大理寺之上。总之,大理寺在三法司中的地位是比较 低的,它是比刑部低一级的审判机关,并且处于刑部和御史台的共同监督之下。 最后,从历任大理卿的迁转情况研究大理寺地位。本节在唐九卿考一书的 考证基础上,力求详尽地表列出有唐一代1 0 6 位大理卿的履历,对其任职大理卿前 后的历官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据此推断大理寺与其他机构的疏密关系,并考查其原 因。然后,对唐代前、后期大理卿的迁转职务与司法系统的相关程度进行研究,希 望能反映出在唐后期的整个官僚体制趋向无序时大理寺所受到的冲击。 第四章与大理寺相关的其它一些问题 本章首先论述酷吏、权臣、宦官对大理寺司法权力的侵夺,这种非正常形态的 行政权力对司法事务的干涉,往往会扰乱正常的政治秩序,造成纲纪紊乱的局面, 给当时社会极为恶劣的影响。 然后论述大理寺自身存在的问题。我国古代法官地位向来较低,不为时人所重, 士人不愿从事这一行业,所以国家很难招揽到合格的入才,空缺只能由奸猾的法吏 来填补,由此引发种种弊病;唐代同样如此。 最后论述唐代大理寺的历史地位。唐代大理寺在称谓、职官设置、职能和权限 等方面,相当多地继承了前代的制度;同时,唐后期大理寺的若干发展趋势也深刻 影响了北宋前期大理寺的建制、权限诸方面,其影响在元丰改制后仍然存在。 第1 章绪论 第1 章绪论 1 1 选题缘起 唐代是中国中古社会的鼎盛时期,对这一时期典章制度的研究,历来不乏其人。 就单个机构而言,研究重点一般是三省和御史台,对于中央事务机关一九寺的研 究则相对较少。九寺之中,大理寺是中央专门审判机构,在唐代司法系统中的地位 不容忽视,而以往研究者对大理寺的考察,往往只是在论述唐代司法制度时顺便提 及,缺少全面、系统的研究。研究唐代大理寺,对于认识中国中古社会的司法制度 和司法机关的内部运作机制,了解大理寺这一机构的历史演变过程,以及中央“三 法司 的渊源,都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1 2 学术回顾 1 2 1 论文 近年发表的学术论文中,张艳云的论唐中后期的宦官参预司法( 陕西师范 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 0 0 1 年第1 期) ,论及宦官干预司法及侵夺大理寺的 案件审判权问题:王琳的论唐代司法效率及其现代价值(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 院学报2 0 0 3 年第3 期) ,论述了唐代为提高司法效率而采取的若干保障措施,以 及对超期行为的惩治手段:李艳芳的论 中的“出入人罪 ( 河南公安高 等专科学校学报2 0 0 3 年第5 期) ,从唐律疏议的相关规定出发,简要介绍了 唐代的审判责任制度;易海辉的略论唐代司法官责任制度及其现实借鉴( 乐山 师范学院学报2 0 0 6 年第4 期) ,则综合论述了在案件审理的各个环节中唐代司法 官员应承担的相关责任。四川师范大学硕士生杨春蓉的学位论文唐代大理寺述评 ( 2 0 0 2 年5 月) ,第一次从组织体系、工作制度、案件审判、地位和作用等方面, 对唐代大理寺作出了系统论述,给笔者不少启发。 1 2 2 专著 国内出版的政治制度史、法制史专著,其论述的重点通常是整个唐代司法系统 的运作机制,对于大理寺在司法系统的地位、作用,缺乏近距离审视。近年来,比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较有代表性的著作有两部:白钢主编、俞鹿年著的中国政治制度通史隋唐卷 和张晋藩总主编、陈鹏生主编的中国法制通史隋唐卷。中国政治制度通史隋 唐卷第七章专门论述了隋唐五代的司法制度,其中涉及到大理寺及其职权、三司 会审制度等方面的问题,该书认为:大理寺是唐代中央审判机关,掌中央百官犯罪 及京师徒刑以上案件的审理,还得覆审诸州府上报的疑案及刑部转来的死刑案件。 中国法制通史隋唐卷则直接指出,大理寺是唐代中央的最高审判机关,它的 主要职责是:审判中央百官犯罪及京师徒刑以上的案件,流刑、徒刑案件判决后须 经刑部复核,死刑案件判决后则须奏报皇帝批准;审核刑部移送来的地方死刑案件。 上述观点颇有代表性,但值得商榷之处不少( 本文将就此作详细论述) 。此外,该书 还介绍了大理寺内部的职官设置、审判制度以及与中央其它司法机关的关系:从法 制史的角度对唐代大理寺作了初步考察。其它著作如左言东著中国政治制度史 ( 浙江古籍出版社,1 9 8 9 年) ,韦庆远著中国政治制度史(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 0 0 5 年) ,杨鸿年、欧阳鑫著中国政制史( 安徽教育出版社,1 9 8 9 年) 等,限于 篇幅,不再备举。 官制研究方面的专著,则侧重于论述职官的沿革及设置,对大理寺的地位、职 能、权限、内部制度等方面的研究尚待深入。汪潜先生的唐代司法制度( 法律出 版社,1 9 8 5 年) 对唐六典中具有司法职能的中央、地方机构的章节做了注解, 有助于人们对唐代司法制度作进一步研究。另外,张国刚先生在唐代官职( 三秦 出版社,1 9 8 7 年) 第五章第一节九寺中,也对大理寺的职责、权限及人员配置 作了简要介绍。 值得注意的是,郁贤皓、胡可先两位先生的大作唐九卿考一书于近年出版, 该书卷七大理寺列举了历任大理卿共计1 l l 任1 0 5 位,历任大理少卿共计1 0 5 任1 0 4 位,考证其任职年代,并附资料来源,材料详赡,考订精审,本文的写作从 中受惠良多。 1 3 资料、方法、文章结构 1 3 1 资料 本文资料主要来源可分为如下几类:其一、纪传编年史类:魏书、北齐书、 隋书、两唐书、宋史、资治通鉴等;其二、政书、类书类:唐六典、 2 第1 章绪论 唐会要、通典、五代会要、文献通考,册府元龟、玉海、宋会要辑 稿等;其三、法令类:唐律疏议、宋刑统、唐令拾遗等;其四、杂史笔记 小说类:朝野佥载、大唐新语、唐国史补因话录、明皇杂录东观奏记、 唐摭言等;其五、集部文献类:全唐文、自居易集等;其六、近人及今人 考订文献:历代刑法考、唐仆尚丞郎表、全唐文补遗、唐代墓志汇编、唐 代墓志汇编续集、唐刺史考、唐九卿考等。 1 3 2 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传统的考证方法,同时结合统计分析手段,综合运用历史学、政 治学、法学等学科的有关原理,对唐代大理寺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和研究。 1 3 3 文章结构 本文正文分为四部分。首先,对于大理寺的职官设置、职能和权限、工作制度 等方面的问题,论述自己在解读材料过程中形成的看法,并纠正一些关于大理寺的 不准确的观点。对于与大理寺有关的三司推事制度,通过对大量案例的统计分析, 试图从中发现一些具有规律性的现象。然后,用表格形式罗列出历任大理卿的履历, 并进行统计分析。另外,本文也涉及了与大理寺相关的其他若干问题,包括其他机 构对大理寺权限的侵夺,胥吏舞文弄法的现象及其根源等。最后,把唐代大理寺置 于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中,纵向考察其对前代制度的继承及对后世的影响。 3 第2 章唐代大理寺的组织体系及权限 第2 章唐代大理寺的组织体系及权限 2 1 唐以前及唐代大理寺的历史沿革 远古时代,我国已经有了专门负责刑法的官职,“舜摄帝位,皋繇作士,正五刑, 周秋官之任。”1 1 】“士 的职掌即为司法审判,新莽时期有掌刑法的官职名日“作 士刀,i z j 即由此而来。西周时有秋官之任,执掌刑法。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秋官 和后世的秋官稍有不同,以唐代为例,唐时尚书刑部曾改名秋官,而西周的秋官兼 有刑部和大理寺的职掌。春秋时代“大理”之名已经出现,通典引韩诗外传: “晋文公使李离为大理,过听杀人,自拘於廷,遂伏剑死。君子日忠与仁。【3 l 秦 时有廷尉之职,李斯就曾经担任这一职务,杜佑认为此名的来源是:“兵狱同制,故 日廷尉。”【4 j 汉因之,至汉景帝中元六年( 公元前1 4 4 年) 始改名大理,之所以加 “大字,是“取天官贵人之牢日大理之义 。【5 】此后历代屡有变更,或日廷尉, 或日大理,不一雨足。北齐时加“寺”字,称大理寺;“后周有刑部中大夫,掌五刑 之法,附万人之罪,属大司寇,亦其任也。【6 】隋、唐与北齐名称相同。至高宗武 后时期,宫署称谓变更频繁,大理寺也不例外,具体情况如见表一。 表一唐代大理寺名称历次改易表 龙朔二年咸亨元年 光宅元年神龙元年 年代 ( 6 6 2 年)( 6 7 0 年)( 6 8 4 年)( 7 0 5 年) 变更后名称详刑寺大理寺司刑寺大理寺 2 2 唐代大理寺人员配置 2 2 1 大理卿和大理少卿 大理卿是大理寺的长官,随着大理寺名称改易,大理卿相应地被称为详刑正卿、司 通典职官典,卷二五,第1 5 1 页。 汉书百官公卿表:“廷尉,秦官,掌刑辟王莽改日作士。” 通典职官典,卷二五。第1 5 1 页。 通典职官典,卷二五,第1 5 1 页。 旧唐书卷四四,第1 8 8 3 页。 通典职官典,卷二五,第1 5 1 页。 5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刑卿等;大理卿之职,从三品上,总领大理寺事务,“掌邦国折狱详刑之事。以五听 察其情:一日气听,二日色听,三日视听,四日声听,五日词听。以三虑尽其理: 一日明慎以谳疑狱,二日哀矜以雪冤狱,- - - e l 公平以鞫庶狱。 【l j“五听是大理 卿鞫狱应采用的方法;“三虑”是鞫狱应遵循的原则。 大理少卿是大理卿的副职。关于大理少卿设置的时间,通典卷二五载,“永 徽六年( 6 5 5 年) ,初置少卿一人,神龙元年( 7 0 5 年) ,又加一员”( 唐会要卷六 六与此同) ,似乎永徽六年之前无大理少卿之职;其实不然,旧唐书戴胄传有 这样的记载:“贞观元年,( 戴胄) 迁大理少卿。 可见此时( 6 2 7 年) 已置此官。大 理少卿的官品,唐六典大理寺鸿胪寺作从四品上,旧唐书职官三所载同 此;而新唐书百官三作从五品下,但同书同卷又云:“( 大理) 正二人,从五 品下”;大理正比少卿职位略低,二者品阶不可能相同,因此可断定新唐书所载 有误,大理少卿官品应为从四品上。 参与判案是大理卿、少卿的首要职责。从史籍上来看,大理卿、少卿参与判案 的方式有两种。其一,案件经大理寺官员逐级审理后,由大理卿定夺,形成大理寺 的最后决断。如咸亨三年( 6 7 2 年) 十月,张文璀任大理卿,“旬日决疑狱事四百条, 莫不允当,皆无怨言- p i p 【2 j 这里张文瑾应该就是在履行这一职责。其二,对一些特 殊案件的审判施加影响。贞观元年( 6 2 7 年) ,吏部尚书长孙无忌不解佩刀入东上阁, 尚书右仆射封德彝奉命审理此案,判决监门校尉死刑,长孙无忌罚铜二十斤。“c k 理少卿戴1 胄又日:校尉缘无忌以致罪,于法当轻。若论其误,则为情一也,而生 死顿殊,敢以固请。上嘉之,竞免校尉之死 。1 3 】本案不是由大理寺直接审理的, 但是戴胄的意见最终被太宗采纳。又如,开元十年( 7 2 2 年) ,李朝隐任大理卿时, 武强令裴景仙犯乞取赃积五千匹,事发逃走。玄宗大怒,令集众杀之。李朝隐认为 裴景仙罪不至死,又是功臣( 裴寂) 后裔,按律应处流刑,玄宗不纳,李朝隐执奏 如初,玄宗让步,诏裴景仙决杖一百,流放岭南。【4 l 大理卿和少卿的另外一个职责是参与大理寺内部的人事安排。史载:“凡吏曹补 1 1 j 唐六典卷一八,第5 0 2 页。 f 2 1 通典卷二五,第1 5 2 页。 1 3 l 旧唐书戴胄传,卷七o ,第2 5 3 2 页,又见唐会要卷三九,第7 0 7 页。 【j 旧唐书李朝隐传卷一o o ,第3 1 2 6 页 第2 章唐代大理寺的组织体系及权限 署法官,( 大理卿、少卿) 则与刑部尚书、侍郎议其人可否,然后注拟。 1 1 】唐制, 六品及以下官员皆由吏部注拟,而大理寺官员须娴熟律令,敏于判断,专业性要求 较高,因此在其遴选过程中需要参考大理卿的意见。开元十四年( 7 2 6 年) 十一月 二十五日有敕令:“比来所拟注官,多不慎择,或以资授,或未适才。宜令吏部每年 先于选人内,精加简试,灼然明闲理法者,留拟其评事己上,仍令大理长官相加简 择,并不授非其人。1 2 1 建中元年( 7 8 0 年) 正月五日又有一道类似的敕令:“大理 法官及太常礼官,宜委吏部每至选时,简择才识相当者,与本司商量注拟。1 3 1 除了上述两种职责外,大理卿、少卿还可以参与其他一些临时性的政事,如议 政、进谏、出使、按察地方等。贞元二年( 7 8 6 年) 二月,唐德宗下令就武成王庙 配飨是否应如文宣王庙之仪进行集议,结果“大理卿于颀等四十六人,议同李纾 , 【4 j 这是大理卿参与议政的例子。中宗、睿宗两朝,屡屡大兴土木,修建道观,景龙 三年( 7 0 9 年) 有大理少卿卢怀慎上疏请停建各处道观,景云二年( 7 1 1 年) 大理少 卿韦凑上表请停建金仙、玉真二观。1 5 1 长庆元年( 8 2 1 年) 九月,“庚戌,以大理卿 刘元鼎为吐蕃会盟使 。1 6 】贞观二十年( 6 4 6 年) 正月,“遣大理卿孙伏伽等,以六 条巡察四方,黜陟官吏。”【7 】 2 2 2 大理正 秦置廷尉正,历代因之。唐代置大理正二人,从五品下。随着大理寺名称改易, 大理正曾被称为详刑大夫、司刑正等。大理正的职责,首先是负责复核大理丞的判 决,“正掌参议刑辟,详正科条之事,凡六丞断罪不当,则以法正之”【引,“通判寺 事”1 9 】。其次,充任皇帝出巡期间本司的留守长官,“若车驾巡幸在京,则都一人 留守,以总卿贰之职:在都,则京亦如之 。此外,唐六典卷- - k 规定,内外官 及爵五品以上犯死罪者,由大理正监决。事实上,在此之前的永徽四年( 6 5 3 年) 颁行的唐律疏议引狱官令云:“五品以上,犯非恶逆以上,听自尽于家。刀 旧唐书卷四四,第1 8 8 4 页, 盾六典卷一八有同样的记载。 唐会要卷七五,第1 6 1 2 页,“杂处置”条。 唐会要卷七五,第1 6 1 4 页,。杂处置”条 唐会要卷二三,第5 1 0 页,“武成王庙”条。 唐会要卷五o ,第1 0 1 9 、1 0 2 3 页 资治通鉴卷二四三,第7 7 9 9 页。 唐会要卷七八,第1 6 7 9 页,。勤陟使”条, 唐六典卷一八,第5 0 3 页。 通典卷二五,第1 5 2 页。 7 1 z,4了i 7 8 9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j 可见,大理正履行此项职责的机会不会很多。大理正也可以上疏言事,如神龙年 间,大理正王志情进应正论以见志,凡数千言,中宗嘉之。【2 】 2 2 3 大理丞 始置于晋武帝咸宁年间,唐初置大理丞八人,登封元年省两员为六人,【3 】职从 六品上,“六丞判尚书六曹所统百司及诸州之务。其刑部丞掌押狱。每一丞断事,五 丞同押。若有异见,则各言不同之状也 。【4 】刑部丞在六丞中间似乎地位突出,但 现存史籍中没有关于刑部丞更详细的记载。 在大理寺内部,大理丞是主要的审判官员。开元二十五年( 7 3 7 年) 有令:“诸 问囚,皆判官亲问,辞定令自书款”【5 1 ,敕令判官而不是长官或者通判官审问 囚犯,可见大理丞作为本寺的判官,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地位特殊;又长庆元年( 8 2 1 年) 五月,御史中丞牛僧孺奏:“比来刑狱淹滞,亦缘官吏人稀。今请刑部四覆 官,并大理六丞,每月常二十日入其厨料,牒户部准例加给。 【6 】牛僧孺的奏议中 没有提到大理寺的其他官员,而把大理六丞和刑部四覆官( 二刑部郎中、二员外郎) 并列,这再次说明,大理寺的审判事务主要是由六丞承担的。 唐代许多名臣,如徐有功、杜景俭、狄仁杰、李日知、李朝隐、李尚隐等,都 曾担任过这一职务,名显当时。旧唐书李日知传有这样的记载: “天授中,累迁司刑丞。时用法严急,日知独宽平,无冤滥尝免一死囚, 少卿胡元礼请断杀之,与日知往复至于数四。元礼怒,曰:元礼不离刑曹,此 囚终无生理。答日:日知不离刑曹,此囚终无死法。因以两状列上,日知果 直” 可见,大理丞在本司虽然官职不高,但对案件的判决还是有相当大的发言权,这与 大理寺的连署审判制度有关,详见本文第二章的有关论述。 1 1 】唐律疏议卷三o “犯罪应斩而绞”条同,见第5 7 3 页。 【2 l 旧唐书王志倍传卷一o o ,第3 1 1 8 页。 【3 l 据唐大诏令集卷八o ,第4 2 8 页减大理丞废官狱敕,又唐会要卷六六,第1 1 4 7 页“大理寺” 条该敖令发布时同为天册三年,但是天船万岁年号用了不到一年,鼓唐会要有误 1 4 i 唐六典卷- - a ,第5 0 3 页。 垆j 唐令拾遗狱官令第三十,二十七。问囚皆判官亲问”条,第7 1 5 页。 州册府元龟定律令四卷六一二,第7 3 5 2 页 8 第2 章唐代大理寺的组织体系及权限 2 2 4 大理司直和大理评事 大理司直,北魏永安三年( 5 3 0 年) 始置,视五品,初不署曹事,难覆理御史 检劾事;北齐及隋因之,职从五品下;唐代置司直六人,职从六品上,掌承制出使 推覆,若寺有疑狱,则参议之,官品虽然与大理丞相同,但俸禄少于大理丞。i l j 大 理评事,西汉地节三年( 公元前6 7 年) 初于廷尉置左、右平,职六百石,其务在平 刑狱,故日廷平;东汉睢置左平;魏晋以来但云廷尉平,南朝置一人;北魏、北齐 及隋各置一人,官为评事,职正六品下;隋炀帝时废评事一职,唐初因之:至贞观 二十二年( 6 4 8 年) ,褚遂良议重法官,复奏置评事十员,掌出使推覆,后加二人, 为十二员;元和十五年( 8 2 0 年) 六月,“敕减大理评事两员,以增六丞之俸 。【2 】大 理司直和评事的人数,在此之后仍有变更,五代会要卷一六“大理寺”条云:“( 长 兴) 四年( 9 3 3 年) 二月,大理正张璩奏日:臣伏见咸通十年( 8 6 9 年) 二月二十 九日,大理少卿刘庆初奏,请于法寺置议狱堂,每寺丞详断刑狱毕,集大卿、二少 卿、二正、六丞、四司直、八评事、十司,于议狱堂参议,令依典式 可见咸 通十年之前,司直已经减为四人,评事减为八人。 大理司直官品虽微,但出使按狱时,地方大员一般不敢怠慢。唐德宗时,“( 窦 参) 转大理司直。按狱江淮,次扬州,节度使陈少游骄蹇,不郊迎,令军吏传问, 参正辞让之,少游悔惧,促诣参,参不俟济江。还奏合旨。 1 3 】按狱之外,大理司 直还可以出使监刑,天宝十四年( 7 5 5 年) ,始安太守罗希夷庇护流刑犯吉温等人, “右相杨国忠奏遣司直蒋洗往按之,判吉温等决杖,“遣司直宇文审往监之”。【4 j 另 外,如果大理寺有疑狱未决,大理司直可以参议。长庆二年( 8 2 2 年) ,民姚文秀杀 其妻王氏,大理寺断非故杀,大理司直崔元式认为:“准律,相争为斗,相击为殴, 交斗致死,始名斗杀。今阿王被打狼籍,以致於死;姚文秀检验身上,一无伤损, 则不得名为相击。阿王当夜己死,何名相争? 既非斗争,又蓄怨怒,即是故杀者。刀 1 3 】又唐宣宗时,“大理寺直( 当为司直) 王景初与刑部郎中唐技议谳不平,景初坐 n 】旧唐书宾参传载:“初定百官俸料,( 窦参) 以尝为司直,党其官,故给俸多于本寺丞甚为有识所 嗤,”见卷一三六,第3 7 4 6 页。 z l t 磨会要卷六六,第1 3 5 8 页。 懈旧唐书r 类参传,卷一三六,第3 7 4 6 页。 1 4 l j 日唐书罗希爽传,卷- - & 六下,第4 8 5 8 页。 忙l 自居易集卷六o ,论姚文秀打杀妻状,第1 2 7 3 1 2 7 4 页。 9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贬潭州司户参军。”【1 j 都是大理司直履行职责的实例。 关于大理评事出使按狱,大唐新语卷四持法有这样的记载: “延和( 7 1 2 年) 中,沂州人有反者,诖误坐者四百余人,将隶于司农,未 即路,系州狱大理评事敬昭道缓赦文刊而免之时宰相切责大理:奈何免反 者家1 21 大理卿及正等失色,引昭道以见执政执政怒而责之,昭道曰:赦 云。见禁囚徒”,沂州反者家口并系在州狱,此即见禁也反复诘对,至于五 六,执政无以夺之。诖误者悉免。昭道迁监察御史” 本案中有四百多人因涉谋反案,被有司判处徒刑,“将隶于司农,不是一般的刑 事案件;敬昭道援引赦文,悉数放免,说明大理评事出使按狱时,有独立复核地方 案件并立即执行的权力,这就是唐六典尚书刑部中所谓“若州司枉断,使推 无罪,州司款伏,灼然无罪者,任使判放 。 盛唐时期,大理评事逐渐成为许多世家子弟进身之阶,造成很多问题;因此天 宝九年( 7 5 0 年) 三月十三日有敕:“大理评事,缘朝要子弟中,有未历望畿 县,便授此官,既不守文,又未经事。自今以后,有此色及朝要至亲,并不得注拟。 凹规定了大理评事的任职资格,防止不称职者滥竽充数。 大理司直和评事出使按狱,起初没有出使印,至会昌元年( 8 4 1 年) 大理寺奏 请印三面,以免刑狱泄漏,州县烦劳,敕旨依奏。为防止大理寺内部劳役不均,“大 中三年( 8 4 9 年) 三月,大理寺奏:当寺司直评事,从前不循公理,到官便求分司, 回避出使,致令官职失守,劳逸不均。伏请从今以后,待次充使后,即往分司;如 未出使,不在分司限。敕旨依奏。跚此外,大理司直和评事还可以与刑部、御史 台官员组成三司使出使按狱,详见第四章第一节。 值得一提的是,唐代后期中央职事官出现了阶官化的趋势,大理司直和评事也 不例外,多成为藩镇幕府职位较低者的试官,如卢希逸为人撰墓志铭时自称“署前 易州军事衙推、试大理司直川钔,宪宗时,孔戡“以大理评事佐昭义李长荣节度府 。 1 1 l 东观奏记卷中,第1 1 0 页“唐宣宗严谴王景初”条,此处“大理寺直”应为“大理司直”,大理寺直为 漉外官。不可能贬为潭州司户参军( 职从七品下) i z l 唐会要卷七五,第1 6 1 2 页。 1 3 1 唐会要卷六六,第1 3 6 0 页。 | 4 1 全唐文补遗第4 辑唐故幽州节度押衙遥摄檀州刺史知雄武军营田等事兼御史中丞耿公( 宗倚) 墓志铭 1 0 第2 章唐代大理寺的组织体系及权限 n 3 大中年间冯牢为人撰墓志铭时署“前东都畿汝等州都防御推事朝请郎试大理评 事 ,囝此类例证不胜枚举。藩镇幕职本身没有官品,于是就用试官来表示其地位 之高下,“御史府官、廷尉寺吏,用申褒奖,以劝忠勤 。口1 但是这些试官与大理寺 也不是毫无关系。贞元十五年( 7 9 9 年) ,韩令为宣武军节度使,张正元为邕管经 略使,王宗为寿州刺史,皆自试大理评事殊拜。本寺移牒醵光寺钱,相次而至,寺 监为荣。 哺1 这三个人原来都不在大理寺任职,如王宗在此之前任寿州团练副使, 但是由试大理评事破格提拔为地方大员,大理寺可以索要“光寺钱,可见至少在 名义上,试大理评事也是大理寺属官。 2 2 5 主簿和录事 主簿二人,从七品上。录事二人,从九品上。“主簿掌印,省署抄目,勾检稽失; 凡官吏之负犯并雪冤者,则据所由文牒而立簿焉;录事掌受事发辰 5 1 。主簿和录 事是勾检官,其勾检职能有三:一为勾检稽失,二为省署抄目,三为受事发辰。勾 检官的主要职能是勾检稽失,勾检的对象有二:一为“失 ,即公事失错,也就是处 理案件违反了制度:二为“稽 ,或日稽程,就是没有在国家规定的日程内把案件处 理完毕;前者是判案失误,后者是判案超时,都应由勾检官纠出。王永兴先生在唐 勾检制研究一书中指出:省署抄目,就是审阅案卷( 公文、诉状、判决书等) ,用 简短的文字把案卷的内容概括出来,以便上级处理。受事发辰,是指大理寺接收其 他部门移交的案卷时,由录事登记接收日期,计出程限,以便检查案卷处理是否稽 程;受事发辰和勾检稽失紧密相关。 ; 由此可见,主簿负责大理寺判案的最后一道程序一勾检稽失,通过这一途径, 主簿也参与到判案过程中来。武后时,汾州司马李思顺被韦秀告称自述休徵,“司直 裴谈断处斩刑,家口籍没者;主簿程仁正批:合从妖处绞,只向韦秀一人道状,当 不满众,合断流三千里。 【6 j 即是一例。 并序,第2 6 4 页。 1 1 1 新唐书孔戡传卷一六三,第5 0 1 2 页。 1 2 l 唐代墓志汇编大中0 5 4 唐故银青光禄大夫工部尚书致仕上柱国乐安县开国男食邑五百户孙府君墓志铭, 第2 2 8 9 页。 1 3 1 自居易集卷五二 卢众等除御史评事制,第1 1 0 1 页 i 1 唐国史补卷上,第3 1 页 p l 唐六典卷一八,第5 0 3 - - 5 0 4 页。 嗍册府元龟卷六一六,第7 4 0 2 页。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勾检职能之外,大理主簿还有一项重要职责,“凡官吏抵罪及雪免,皆立簿。私 罪赎铜一斤,公罪二斤,皆为一负;十负为一殿。每岁吏部、兵部牒覆选人殿负, 录报焉”。【1 】即负责对官吏的殿负情况登记存档,每年吏部和兵部选拔官吏,须参 考候选人的殿负情况时,主簿据此录报;这与当代的人事档案制度颇有相似之处。 2 2 6 狱丞及其他监狱管理人员 狱丞,历代皆任卑微之士,唐因之,以流外入仕者为之,职从九品下;掌率狱 吏,检校囚徒,及枷杖之事;初置四员,中宗时曾废,后复置,至元和五年( 8 1 0 年) 二月,“大理寺奏:当寺狱丞四员,准六典,合分直守狱,承前虽俸料寡薄, 当寺自有诸色钱物优赏,免至虚贫。十年以来,曹司贫迫,无肯任者,遂令狱务至 重,检校绝官。今伏请省两员,置两员,取所省员料钱,并以优给见置者。庶令吏 曹可注,职事得人。敕旨,依奏。 【2 】因此新唐书卷四八载狱丞两人。狱丞之 下,还有狱史六人、亭长六人、掌故十八人、问事一百人。【3 】 2 2 7 府史 唐代大理寺置府二十八人,史五十六人,司直史十二人,评事史二十四人。府 史属流外官,至元和十五年( 8 2 0 年) ,“大理寺奏:当司府史,许七考入流。敕 旨,依奏。”【4 j 关于府史的职责,唐律疏议卷五“同职犯公坐 条举过这样一个 例子:“问日:有主典增减文案,诈欺取赃五尺,判官不觉,依增减状判讫。未知判 官于诈欺赃失减,唯复于增减官文书失减? 另外,开元二十五年有令:“诸问囚, 皆判官亲问,辞定令自书款,若不解书,主典依口写讫,对判官读示。”【s 】大理寺 的“主典”即是府史。从上引两例可以看出,府史的职责,是为大理丞判案准备文 案,整理案卷。 府史不直接参与案件的审判,但是其影响不容忽视。唐代群臣奏议中屡次提到 府史舞文弄法的问题,如开成元年( 8 3 6 年) 三月,“刑部侍郎狄兼善奏:自 开元二十六年删定格令后,至今九十余年,中外百司,皆有奏请,各司其局,不能 i l j 新唐书百官三卷四八,第1 2 5 7 页。 1 2 j 唐会要卷六六,第1 3 5 8 页。 3 1 此处据唐六典卷一八第5 0 0 页及新唐书百官三卷四八,第1 2 5 6 页;又,旧唐书职官三卷 四四,第1 8 8 4 页作“问事一百四十八人,掌决罪人”。 1 4 1 唐会要卷六六,第1 3 5 8 页。 p l 唐兮玲j 逸狱官令第三十,二十七“问囚皆判官亲问”条,第7 1 5 页 1 2 第2 章唐代大理寺的组织体系及权限 一秉大公。其或恩出一时,便为永式,前后矛盾,是非不同,吏缘为奸,人受其屈。 伏见自贞元已来,累曾别敕,选重臣置院删定,前后数四,徒涉历三十岁,未堪行 用。今若只令刑部大理官商量,重修格式,遽焚冗长,伏恐奸吏,缘此舞文。伏请 但集萧嵩所删定建中以来制敕。分朋比类。删去前后矛盾仍慎择法官,法署省 等所断刑狱,有不当者,官吏重加贬黜,所冀人知自效,吏不敢欺。”【1 】短短一段 话,三次提到奸吏舞文的问题,足见这一问题之严重。 2 2 8 法直官 法直官又称明法,唐六典尚书吏部卷第二规定:“犯诸司置直,皆有定制。 诸司诸色有品直:吏部二人大理寺明法二人顾名思义,法直是精通律令 的专门人才。唐律规定,“诸断罪皆须具引律、令、格、式,违者笞三十 。【2 】这就 须要审判官对法律条文非常熟悉。而唐代律令格式、各种格后敕等,名目繁多,因 此审判官在判案时,不得不借助于律令娴熟的专业人员,法直扮演的就是这样的角 色。 法直官如何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履行其职责? 建中二年( 7 8 1 年) 就曾经发布有 这样一道敕令:“按狱官令,长官以外皆为佐职,法直官是佐职以下官,但合据 所覆犯由,录出科条,至于引条判断,合在曹官 1 3 】而下面的引文对此论述更 为详细: “其月( 后唐长兴二年,即9 3 1 年八月) 十一目,大理卿李延范奏:当寺 今有要切事节,谨具逐件如后:一件,寺司每奉敕旨断案,准格须委法直司据 罪人所犯,检定法条,本断官将所犯罪名,并所检法律及法书本卷,对验不差, 然后逐件于法状上署名,下法定断。伏见寺司案内,每将法直官所检条件法状, 备录在详断案。伏准格文,法直官只合录出科条,备勘押入案,至于引条判断, 合在曹官,仍不许于断状内载法直官姓名者。自今以后,其法状,臣欲落下留 充寺司案底,不录在奏状中,冀免元敕法状三重在案。其本断官仍于断状后具 言,臣所断前件文案,皆是将法直司所检法条,一一周细详认,悉是罪人所犯 【1 】唐会要卷三九,第8 2 3 页。 f 2 1 唐律疏议断狱 _ - - o “断罪不具引律令格式一条,第5 6 1 页。 【3 j 宋刑统卷三o 断狱律,第4 8 5 页。 1 3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科条;或言将某色律条,比附详断,逐件参检,并无漏落法律,及无欠少案内 事节 【1 】 当时的朝廷批准了这一奏议。五代继承唐制,因此本条引文有助于我们认识法直官 的职能;从以上两条引文,我们可以推断唐代法直官的职责大致如下:大理寺审理 某一案件时,法直根据被告人所犯罪行,从现行的律、令、格、式、格后敕中,条 列出相应的法律条文,附于案卷之后;本断官( 大理丞等) 根据被告人所犯罪名、 法直所列的法律条文以及案卷本身逐条对验,写出判决意见并署名。法直所条列的 法律条文,只是本断官判案时的参考,具体引用哪一条律令由本断官自己决定;同 时,判决文案中不许出现法直官的姓名。 另据宋刑统所引唐开成格:“大理寺断狱及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