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唐诗品汇》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唐诗品汇》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唐诗品汇》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唐诗品汇》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唐诗品汇》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硕士学位论丈 m a s t e r s 。r h e s i s 中文摘要 高楝的唐诗品汇编成于明洪武二十六年( 1 3 9 3 ) ,凡九十卷,共选作者六 百二十人,诗五千七百六十九首。唐诗品汇在明代唐诗学发展历史上占据着举 足轻重的地位,在整个中国古代诗学批评史的发展流程中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今人在对唐诗品汇的研究中用力尚欠缺,各种论著虽有涉及,但均未深入展开, 尚有很大的空间可供开辟。笔者认为,高棵唐诗品汇不管作为唐诗选本、范本, 还是作为诗学批评著作,其意义、价值及影响均值得深入研究。 唐诗品汇确立了明确的选诗原则,并在具体的编选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 行灵活变通,且其着眼当下的诗学眼光,极大地影响了时代风会。这部选本既表达 了选家的诗学观念,又展现了所选时代的诗坛风貌,也反映并影响了“当下”的世 运、风会,为后世的选本提供了基本的参照。 唐诗品汇确立了宗法盛唐格调的诗学取向,直接开启明复古派格调说之先 河,影响所及扩大至有清一代之诗学。唐诗品汇透露出的诗学辨体意识,有承 上启下的重要意义。高棵的辨体的自觉深刻影响了整个明代复古诗坛的诗学辨体。 在明中、后期的诗学理论发展过程中,辨体获得进一步发扬,且愈趋精密化。 在唐诗学发展史上,唐诗品汇最终确立了关于唐诗分期的“初、盛、中、 晚”四分说,并最终奠定了盛唐诗的经典地位。此后,四唐分期说成为垂范久远的 唐诗分期说,影响至今。 关键词:高棵唐诗品汇选学价值诗学价值史学价值 a b s t r a c t g a o b i n g s w a sf i n i s h e db yt h ey e a ro f1 3 9 3 ,w h i c hi st h e2 6 t h y e a ro fh o n g w ui nt h em i n gd y n a s t y t h i sa n t h o l o g yh a s9 0v o l u m e s ,w i t ha t o t a lo f6 2 0 s e l e c t e da u t h o r sa n d5 7 6 9p o e m s o c c u p i e sap i v o t a lp o s i t i o ni nt h e h i s t o r yo f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m i n gd y n a s t yt a n gs t u d y ,c o n n e c t i n gw i t ht h ef o r m e r s t u d ya n dt h es t u d ya f t e r ,s o ,i nt h es t u d yo fc h i n e s ea n c i e n tp o e t r yc r i t i c i s m ,i nt h e h i s t o r yo ft h ef l o wo f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 ,i tc a nn o tb ei g n o r e d n o wi nt h er e s e a r c ho f ,i ti s s t i l lal a c ko fe f f o r t ,a l t h o u g hav a r i e t yo fs t u d yw o r k sw e r e r e l a t e dt oi t ,t h e r ea r es t i l lal o to fo p e ns p a c ea v a i l a b l e i nm yo p i n i o n ,g a o b i n g s i sw o r t ho fi n d e p t hr e s e a r c h i n g ,o nt h ea s p e c to fi t ss i g n i f i c a n c e , v a l u ea n dt h ei m p a c t ,r e g a r d l e s so fb e i n gt h ea n t h o l o g yo ft h et a n gd y n a s t y ,t h e t e m p l a t e s ,o rb e i n g aw r i t i n go fp o e t i cc r i t i c i s m e s t a b l i s h e d ap r i n c i p l eo fs p e c i f i cs e l e c t i o no fp o e m s ,a n d c o m p i l e das p e c i f i c c o u r s eo fc o n d u c ti na c c o r d a n c ew i t ht h ea c t u a l d e g r e eo f f l e x i b i l i t y a n dt h ea n t h o l o g yf o c u s e so nt h ec u r r e n tv i s i o no ft h ep o e m ,w h i c ha l s o g r e a t l ya f f e c t e dt h et i m e t h es e l e c t i o no ft h i sa n t h o l o g yn o to n l ye x p r e s s e dt h ec o n c e p t o fh o m es t u d yo fp o e t r y ,b u ta l s os h o w e dt h es t y l eo ft h es e l e c t e dp o e t r yo ft h et i m e , w h i c ha l s or e f l e c t st h ei m p a c to ft h ep r e s e n td a y ,h a sp r o v i d e dab a s i cr e f e r e n c ef o r f u t u r eg e n e r a t i o n s e s t a b l i s h e da l lo r i e n t a t i o no fi m i t a t i n gt a n gp o e t r y ,w h i c hd i r e c t l y a f f e c t e dt h et r e n do fr e t u r n n i n gt ot h ea n t i e n t ,a n dt h e o i n gd y n a s t y p o e t i c s r e v e a l sa na w a r e n e s so ft h ef o r m a ld i s t i n c t i o np o e t i c s ,w h i c hi s a c o n n e c t i n gl i n kb e t w e e nt h ep r e c e d i n ga n dt h ef o l l o w i n g a c t u a l l y ,t h ea w a r e n e s so ft h e f o r m a ld i s t i n c t i o np o e t i c si sac o m m o nc o n c e r ni nm i n gd y n a s t yp o e t i c s i th a sb e e n i d e n t i f i e da st h ef o c u so fd i s c u s s i o ni nt h em i n gd y n a s t yp o e t i c s e s t a b l i s h e dt h ef o u r - p e r i o dt h e o r yo nt h ed i v i s i o no ft h et a n g p o e t r ya n df i n a l l ye n h a n c e dt h ei m p o r t a n c eo fp r o s p e r i t y o ft a n gd y n a s t y ,s oi t c o n f i r m e dac l a s s i cs t a t u so ft h ep o e m so fp r o s p e r i t yo ft a n gd y n a s t y k e yw o r d s :g a o b i n g ; ;t h ev a l u eo fa n t h o l o g y ;t h ev a l u eo f p o e t r y ;t h ev a l u eo fh i s t o r y 硕士擘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 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李醐 日期:年莎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本人授权华中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意华中 师范大学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作者签名:毒怎娟导师签名:丑搀韦 日期:0 7 年6 月2 - 日e l 期:加,忤易月2 - 日 f 作者签名:喜怎娟 导师签名: 互y 韦 日期:矽7 年( 7 月z 日日期:凇叩年川日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 r h e s l s _ - j l i 刖舌 高棵( 1 3 5 0 1 4 2 3 ) ,字彦恢,福建长乐人。生于元至正十年( 1 3 5 0 ) ,明朝建 立时年十九岁。永乐初,以布衣召入翰林,为待诏,更名廷礼,别号漫士,九年升 典籍。明永乐二十一年( 1 4 2 3 ) 卒于官,享年七十四岁。列朝诗集小传称其“书 得汉隶笔法,画出米南宫父子,时称三绝 。1 与闽人林鸿、郑定、王褒、唐泰、王 恭、陈亮、王偶、黄玄、周玄等号“闽中十子”。高棵山居时有啸台集二十卷, 入京后有木天清气集十四卷。编选有唐诗品汇、唐诗正声。明史文 苑传有传,附载林鸿传中。 关于高棵本人的诗歌创作,前人多评价不高。列朝诗集仅录高棵啸台集, 因“啸台集者,其山居拟唐之作,音节可观,神理未足,时出俊语,铮铮自赏”, 而“木天集凡六百六十余首,应酬冗长,尘坌堆积,不中与宋元人作奴,何况 三唐? 2 四库馆臣沿袭钱谦益说法,认为“啸台集诗八百首,尚稍见风骨。至 木天清气集六百六十馀首,大率应酬冗长之作。清气之云,殆名不副实。 其初与林鸿齐名,日久论定,鸿集尚见传录,而楝集几於覆瓿,盖亦有由矣。 3 然 其诗亦有可观处,如胡应麟就曾说过:“高廷礼拟早朝大明宫及送王、李少府诗, 如旌旗半卷天河落,阊阖平分曙色来,清川雨散巴山出,大泽天寒楚树微殊 有唐风。国初袭元,此调罕睹。”4 国雅也云:“及阅其集,文多而意少,且乏新 兴。至拟古诸作,颇擅雕虫,往往青于蓝者。 5 可知,其诗确实艺术水准不高,但 作为唐诗选家,高棵在有明诗歌创作与研究中的地位是不容小觑的。 关于高棵的研究论文仅十余篇,其中孙春青和邓新跃的论文尤重,孙春青发表 有关高棵的论文三篇,分别是发表在东北师大学报2 0 0 5 年第一期的 与明初唐诗学、发表在河北大学学报2 0 0 5 年第一期的高棵“声律纯完 说辨析和发表在内蒙古大学学报2 0 0 5 年第二期的论高棵的正变观;邓新 跃发表的有关高棵的论文两篇,分别是发表在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 0 0 5 年第二期 的高棵 与明代格调派诗学辨体理论和发表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 报2 0 0 6 年第六期的 与四唐分期说的确立。这些论文就高棵的诗学 观念、唐诗品汇产生的诗学背景、唐诗品汇问世的诗学意义及影响等方面进 1 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高典籍楝,上海:古典文学 f j 版社1 9 5 7 年版,第1 8 0 页。 2 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岛典籍揉, :海:古典义学版社1 9 5 7 年版,第1 8 1 页。 3 永珞等:四库伞书总日卷一七五, 提要,北京:中华书局1 9 6 5 年版,第1 5 5 5 页。 4 胡j 衄麟:诗薮续编卷一,上海:一j 二海古籍版礼1 9 7 9 年版,第3 4 2 页。 5 陈【i j :明诗纪事甲签卷f ,上海:上海古籍_ j j 版社1 9 9 3 年版,第2 2 8 页。 1 行了初步探讨,在国内的高棵及唐诗品汇研究中具有开拓之功。台湾大学1 9 8 5 届硕士生蔡瑜的学位论文高楝诗学研究于1 9 9 0 年由台湾大学出版委员会出版, 但条件所限,此书笔者至今尚未看到。其他论著或教材也提及高棵及其唐诗品汇。 如郭绍虞的中国文学批评史高屋建瓴,总结全面,颇有理论深度。郭先生认为 唐诗品汇尤为后来主格调或神韵说者之所宗,后来初、盛、中、晚分期之确定 与盛唐诗风格之推崇,全出于高氏此选之提创。郭先生还提到“高氏之于唐诗,仍 是沧浪善观气象的本领”,指出与严羽的承继关系,且点明“后来七子论诗之态度 与方法,也全出于高氏 ,指出了高氏对明复古派诗论的直接影响。郭先生另外点 出高氏此选的一个缺憾,即“欲以一家之心胸,范围后人之耳目”,难怪其为牧斋 诟病了。6 朱东润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略述唐诗品汇之体例,拈出总叙 及叙目中几段话,未稍加分析,关于高榛诗学提及甚少。7 张少康等著中国文 学理论批评发展史谈及高棵唐诗品汇诗学思想的三点意义,即确立了对唐诗 发展区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而以盛唐为正宗、为学习楷模的思想;进一 步强调了辨体的重要性;格调说的萌芽。8 张少康等强调了“辨体”二字,这是颇有 诗学理论眼光的。霍松林主编的中国诗论史在分析唐诗品汇时指出高棵应 是“格调论的先声,高楝论“格,是偏赏于有风骨的壮逸之美,论“调”,就古 体言是“古声”,就近体言则指格律。高棵于“格调”,更多强调的还是词语、气势、 声律等外在方面。9 较之其它论述,集中讨论了高棵心中之“格调”二字。陈伯海主 编唐诗学史稿在论及唐诗品汇时标出其为“明代唐诗学第一个范本”。1 u 陈 国球明代复古派唐诗论研究对唐诗品汇所论较详,特别指出早期高楝选本 不及唐音流行,嘉靖以后高棵选本的声誉才渐长。1 1 邹云湖著中国选本批评, 对唐诗品汇着力较深,其中提到唐诗品汇编选的批评意义:一是以大量的 作品,直观地显示出了唐诗的演变过程,完善并确定了唐诗的分期;二是阐明了各 个诗体在唐代的发展状况;三是揭示了大量唐代诗人的风格特征和主要成就,标示 出他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1 2 总体来看,论者认为,高楝唐诗品汇在明代唐诗学发展历史上占据着举足 轻重的地位,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的诗学意义,在整个中国古代诗学批评史的发展 6 郭绍漠:中国义学批评史,天津:百花文艺 l j 版社1 9 9 9 年版,第1 5 1 1 5 2 页。 7 朱东润:中国义学批评史火纲,j :海:f :海古籍j f 版社2 0 0 5 年版。 8 张少康、刘三富:中困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北京:北京人学版社1 9 9 5 年版,第1 6 5 1 6 7 页。 9 缮松林主编中国诗论史( 中册) ,合肥:黄山书社2 0 0 7 年版,第7 7 1 贝。 1 0 陈们海:唐诗学史稿,石家庄: i , i = | l 人民 l 版社2 0 0 4 年版,第4 1 8 - - 4 2 1 页。 陈困球:明代复古派唐诗论研究,北京:北京大学版社2 0 0 7 年版,第1 9 1 页。 1 2 邹么湖:中国选奉批评,一h 海:l :海三联书店2 0 0 2 年版,第1 4 0 1 4 5 灭。 2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流程中是不容忽视的环节。唐诗品汇之诗学意义与贡献大体有四:1 、完成四 唐分期说的确立;2 、论诗强调格调,开明代格调派先河,直接影响明前后七子的 诗学复古;3 、重视诗学辨体,潜在地影响了有明一代的诗学辨体理论;4 、对具体 诗体、诗人的评价分析多有独创等等。笔者认为,高棵唐诗品汇不管作为唐诗 选本、范本,还是作为诗学批评著作,其意义、价值及影响均值得深入研究。 3 : 硕士学位论丈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第一章唐诗品汇的选学价值1 3 选本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学批评形式。它是选家表达自己的文学观念,申 明自己的文学立场,表现自己的文学取向的重要工具。诗歌选本作为选本的一种, 尤其受古代诗论家的重视,它是诗论家阐明自己的诗学宗尚,维护自己的诗学立场, 反驳其它不同诗论,同时影响时代诗学环境的有力武器。诗选家在一定的编选原则 的指导下,通过确定入选诗人、诗作的数量,排定诗歌顺序,并安排选本的体例等 表达个人的诗学态度,将个人的诗学观念融汇于他人的诗歌作品之中,反映并影响 时代风会。好的诗歌选本应该是选家的诗学观念、诗歌文本与时代风会的完美结合, 应该在三者之间取得相对平衡。明初高棵编选的唐诗品汇以标榜盛唐为宗旨, 灵活安排入选诗人、诗作,确立了相对完善的体例,在总结前代选诗经验的基础上, 为学诗者提供了最佳的阅读范本,更为后世的选家建构了有效的选诗模式。 第一节明确的选诗原则 选家不会无缘无故地编选诗歌选本,其诗歌选本也不会是千百首诗歌的杂乱堆 积与组合,诗选家总是有明确的选诗目的与宗旨,在一定的编选原则的指导下进行 选诗活动的。唐代创造了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盛世辉煌,唐诗的光芒照耀万代,深 刻影响了后世每一个诗人个体,每一个诗歌流派,每一个时代的诗学。面对整个唐 代诗坛,选家要有独特的诗学眼光,选择符合自己诗学理念的诗歌文本,同时挑选 有独造性成就的诗人个体,以一定的编选体例合理有序地安排这些诗人、诗作。这 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它不仅需要选家成年累月地进行文本阅读,同时还要有独特的 诗学视角,又要在选本编选这一行当有专业认识,熟悉历代诗歌选本,可以说,编 选唐诗选本是对选家综合素质的严峻考验。据陈尚君先生统计,唐代唐诗选本就有 1 3 7 种,现存十几种。这十几种流传下来的唐诗选本,应当都有其值得流传的独特 价值,要不然,它们是经不起历史的一再检验的。在编选唐诗的过程中,确定明晰 的选诗原则是很重要的,因为它是选家编选诗歌的指引和纲领,只有原则明确,才 能在编选的过程中不至走入歧途,远离最初的编选宗旨。 在编选唐诗品汇时,高棵的基本原则是:一、尽可能完备地搜罗唐代的诗 歌。唐诗品汇五古叙目中坦言:“唐世诗学之盛,上自帝王公卿,下至山林韦 布以及乎方外异人、闾阎女子,莫不愿学焉。其篇什之多,不可胜纪。”有唐一代 1 3 “唐诗品汇的选学价值”部分系j 导师合作完成。 4 ,f 7 、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 | r h e s i s 的诗歌多如牛毛,面对浩瀚的唐代诗坛,面对数不胜数的唐代诗人、诗作,高棵是 相当自信的,其志向是远大的。高楝力求通过该部唐诗选本全面反映唐诗的风貌, 于是他“远览穷搜”、“审详取舍 ,尽力网罗,同时审慎选择。唐诗品汇凡例 中谈到这一问题:“是编不言选者,以其唐风之盛,采取之广凡不可阙者悉录 之,此品汇之本意也。 1 4 因此,他没有遗漏杨士弘唐音不选的李、杜、韩 三家,“岑刘古调微存 的问题得到了矫正,且各种属于“变体”的作品,也都有 入选。1 5 凡是能代表唐代诗歌面目的诗歌,他都尽可能地收录其中。实际上,唐诗 品汇的编纂规模是其他一些重要的唐诗选本不可比拟的。唐诗品汇凡九十卷, 入选诗人六百二十人,诗作五千七百六十九首。“它是国秀集选诗的2 6 倍,是 河岳英灵集选诗的2 4 倍,是箧中集选诗的2 4 0 倍,是中兴间气集选 诗的4 1 倍,是御览集选诗的2 0 倍,是极玄集选诗的5 7 倍,是唐百家 诗选的4 6 倍,是唐音选诗的4 3 倍。这个数据,还没有将唐诗补遗的 9 5 4 首诗计算在内。1 6 如此庞大的选诗数量,是高棵“左攀右涉,晨跻夕览”r 7 的 多年功夫所成,由此也可见选家的艰辛。 二、在追求选诗完备、规模宏大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凸显盛唐的诗歌创作。唐 诗品汇凡例中明白地谈到:“是编之选详于盛唐,次则初唐、中唐,其晚唐则 略矣。1 8 凡例中的这句话,既是对唐诗品汇基本情况的客观描述,也是对 唐诗品汇的编选原则所进行的有意识的总结,更不动声色地将读者的阅读兴趣 引向了盛唐。他批评之前的唐诗选本:“英华以类见拘,乐府为题所界,是 皆略于盛唐而详于晚唐。1 9 对选家略于盛唐的作法极为不满。因此,在唐诗品汇 中他有意表明自己的选诗重点所在,突出自己对盛唐诗歌的偏爱和推崇。唐诗品 汇之前的唐诗选本,大都没有提出以盛唐为尊的原则,特别如箧中集以古雅 为标准,玉台后集专选极俗艳色彩的宫体诗,又玄集仅录清词丽句。相比之 下,高棵则有意识地强调盛唐诗歌阔大宏伟的气局、清朗刚健的气骨才是唐代诗坛 的主导风格。 这里需要特别提及的是元代杨士弘的唐诗选本唐音一书。唐音不管在选 本体例、选诗标准上还是在诗学取向上都对高楝编选唐诗品汇有重要影响。在 唐音的序中,杨士弘首先对前代各个选本一一作了批评:河岳英灵集:“详 1 4 高绦:唐诗品汇凡例。 1 5 陈陶球:明代复古派唐诗论研究,北京:北京大学:i j 版社2 0 0 7 年版,第1 9 4 页。 1 6 饶龙隼:论 一书编纂的思想资源披创新点,南开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 0 0 4 年第4 期。 ”商棵:唐诗品汇总叙。 1 8 商棵:唐诗品汇凡例。 1 9 岛卡秉:唐诗品汇总叙。 5 : 硕士学位论丈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于五言,略于七言,至于律绝,仅存一二 ;极玄集:“止五言律百篇,除王维、 祖咏,亦皆中唐人诗 ;中兴间气集、又玄集、才调集:“虽皆唐人所选,亦 多主于晚唐矣 ;唐百家诗选:“除高、岑、王、盂数家之外,亦皆晚唐人诗 ;唐 诗鼓吹:“以世次为编,于名家颇无遗漏,其所录之诗,则又驳杂简略”;洪容斋、 曾苍山、赵紫芝、周伯弼、陈德新等人的选本:“非惟所择不精,大抵多略于盛唐 而详于晚唐也。2 0 他认为理想的唐诗选本应该各种体裁都齐备,象河岳英灵集 详于五言、略于七言,且近体诗作入选比例较小,是不行的。而极玄集之类只 选五言律诗更是不完备的。其次,选本要能包括唐诗各个时期,象极玄集之类 只重中唐人诗,中兴间气集、又玄集、才调集、唐百家诗选等之类只重 晚唐人诗,都是不合唐诗发展的历史实际的。他批评洪容斋、曾苍山、赵紫芝、周 伯弼、陈德新等人的选本“略于盛唐”,逗露出重盛唐的倾向。实际上,杨士弘也 是这么做的。再次,选本不能“驳杂简略”,选诗要精,要详,要突出重点。这几 点是他编选唐音的原则与标准。 高棵在编选唐诗品汇时也批评了前代的几家诗选,如:“英华以类见拘, 乐府为题所界,是皆略于盛唐而详于晚唐;他如朝英、国秀、箧中、丹 阳、英灵、间气、极玄、又玄、诗府、诗统、三体、众妙等集, 立意造论各该一端。接着就批评“得唐人之三尺”的唐音:“李、杜大家不录, 岑、刘古调微存,张籍、王建、许浑、李商隐诸律载诸正音,渤海高适、江宁 王昌龄五言稍见遗响,每一批读,未尝不叹息于斯。2 1 高楝这里也效仿杨士弘 的作法,先对之前的各个名家选本进行一一的批判,表示不满,也表明自己编选的 决心和突破前人的志向。高棵认为唐诗选本的编选不能象文苑英华那样,被文 体类别拘束住,也不能学乐府诗集似的,被题目所界限,更不能略选盛唐诗。 另外,选诗要从宏观着眼,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不能学国秀、箧中、丹阳、 英灵、间气、极玄、又玄等“立意造论各该一端”,也就是要突破这些 诗选的藩篱,对之进行完善和修补。要选有唐一代的诗歌,囊括各个时期;要选各 种诗体,不能只选五言,只选律体等,要把各种诗歌体例都包括;要从宏观视角给 唐诗整体风格以一个明确定位,不能只选古雅一类诗歌,也不能只选清丽派的诗 歌等,要把唐诗各个诗歌流派、诗体风格都考虑到。此外,唐音的缺憾也要弥 补,李、杜二大家一定要入选,岑、刘古调问题要纠j 下,对各个诗人、诗作所属的 加杨l :弘:唐啬原序,见杨 弘唐音,影印义渊阁四库伞书本,第1 3 6 8 册,第1 7 5 页下。 2 1 唐诗品汇总叙。 6 硕士擎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具体分期要严格辨析,不能混乱无序,不能偏离原定的选诗原则和标准。这样,在 唐音的直接示范作用下,在有选择地批判地继承前人选本的精华之后,高楝潜 心十几年搜罗、整理、删汰与汇编,终于使得唐诗品汇具有了相当完备的编排 体例,相对庞大的诗选规模,相当明确的选诗标准和相当鲜明的诗学取向。 在推尊盛唐的原则指导下,唐诗品汇全面、完善地展现了唐代诗坛的基本 面貌。闽中诗派领袖林鸿提出的“以开元、天宝之诗为楷式”的诗学主张,为高棵 唐诗品汇的编选奠定了理论基础。另外,高楝认同殷瑶宗盛唐诗的编选原则, 也服膺严羽“以汉魏、晋、盛唐为诗,不作开元、天宝以下人物”的诗论,这些都 为高棵推尊盛唐的编选原则提供了理论借鉴。然而事实上,高棵确立这样一种选诗 的原则并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作者固难,选者犹难耳。2 2 高棵志向远大,“欲 窥唐人之藩篱”,见唐诗之全貌,然而“首踵其域,如堕终南万叠间,茫然弗知其 所往,面对唐代诗坛万变风云,高棵也茫然不知所措。“然后左攀右涉,晨跻夕览, 下上陟顿,进退周旋。2 3 终究还是没有泄气,高棵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不辞劳苦、 费尽艰辛,终于还是完成了一部流传后世、影响深远的诗选。时人马德华也谈到高 棵为选诗付出的艰辛: “高廷礼氏性嗜诗,取唐人为式。 尽。初叹汪洋,罔知攸济。沉浸含咀, 凡唐之遗编断什,散落人间者,搜括悉 岁积月增。”2 4 高棵志在搜罗唐一代之诗歌,于是遗编断什都不放弃。始编选时,慨叹唐诗之 如汪洋大海,无边无际,无从入手,终于在辛勤耕耘了十几年后,日积月累,对唐 诗的领悟也臻于另一高妙境界,达到一种全新的高度。高楝最终也找到了合适的角 度,确定了明确的选诗原则,从而把握住了唐代诗坛的全貌,“历十数年,厥中僻 蹊通庄,高门邃室,历历可指数。2 5 唐诗品汇带给我们的一个启示就是选家要 能高屋建瓴地观照一代诗歌,以独特的诗学眼光发掘一代诗歌的整体特色,并且能 制定明确的选诗原则,在选诗实践中把这种选编原则贯彻到底。 恝马德毕:唐诗品汇叙,见唐诗品汇。 岛唐诗品汇总叙。 2 4 马德华:唐诗品汇叙,见唐诗品汇。 2 5 唐诗品汇总叙。 7 :一一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第二节编选标准灵活变动 选家在制定了明确的选诗原则之后,就要在选诗的过程中把这个原则贯彻始 终,不能有偏离。这样,该诗歌选本才算有始有终,才算认真完成了选家的既定目 标。只是,这里要说明的是,选家在具体的编选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棘手的问题, 并且这种问题只在选诗原则的指导下,有时候是解决不了的。这个时候,选家就要 在不背离选诗原则的前提下,进行灵活变通地处理。这种处理决非权宜之计,而是 选家在多方权衡之后的理性选择,是选家智慧的体现。 诗歌选本不同于诗人的诗歌别集,它是在选家的诗学观念操控下的、体现选家 诗学态度与理念的诗歌汇编。在选本中,诗不再单纯是作者个人的作品,它同时也 是选家表达自己情志的载体。谭元春在古文澜编序中指出:“选书者非后人选 古人书,而后人自著书之道也。”2 6 在一定意义上说,选家选诗其实是自著一书。因 此,选本中的诗就具有了两种角色特征,它首先是诗人的诗作,是诗人表达自己感 情、发抒自己意志的思考与创作的结晶,它还是选家借以表明自己诗学观念,申明 自己诗学立场的媒介。因此,选本中的诗既要体现诗人原生态的诗歌特色,又要在 选家这里获得选家的共鸣,两者获得一种动态的平衡之后,才能既体现诗人意志, 又表达选家的意志。选家这里要做的工作就是,如何在选诗时,既要表达个人的诗 学观念,又对作家及其作品予以充分尊重。在这个问题上,高榇的态度是:“观诗 以求其人,因人以知其时,因时以辨其文章之高下,词气之盛衰。”2 7 高棵指出,选 家必须通过诗作去体帖诗人的内心,由诗人转而观察时代风貌,在诗作的质量、作 家风格、时代风格三者的综合作用下,去评价其“文章之高下,词气之盛衰。 唐诗品汇凡例中说:“兼有一二成家特立与时异者,不以世次拘之。如 陈子昂与太白列在正宗,刘长卿、钱起、韦、柳与高、岑诸人同在名家者 是也。 这里高楝对诗人进行灵活变通的品目归属就是其编选智慧的体现。陈子昂 本属初唐,而“正宗”品目是为盛唐准备的,将陈子昂五古编入“正宗”,是对其 五古诗歌创作的极大肯定与褒扬。正如五古叙目中所言:“唐兴,文章承陈隋 之弊,子昂始变雅正,复然独立,超迈时髦。”陈子昂在唐代五古诗歌的创作中, 成就之卓著,足堪担“正宗”之大任。而“刘长卿、钱起、韦、柳”诸家本属中唐, “名家”一格所选大都“高、岑”等盛唐诗人,将四人的五古诗歌选入“名家”也 是对四人诗歌成就的极大称扬。j 下如五古叙目中说的:“刘随州之闲旷,钱考 功之清瞻,韦之静而深,柳之温而密,此皆宇宙山川英灵间气萃于时以钟乎人矣。 2 6 谭,春:古文澜编序,谭友夏合集卷八,续修四库拿书本,第1 3 8 5 册,第3 9 9 页上。 2 7 唐诗品汇总叙。 8 一,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凡例中云:“因有唐世次、文章高下而分别诸卷。将诗人进行品目归属,不单 看诗人所属时代,还看诗作本身的成就高下。这是对高棵所说“大略以初唐为正始, 盛唐为正宗、大家、名家、羽翼,中唐为接武,晚唐为正变、余响,方外、异人等 为傍流的品目归属的补充,也是高棵选诗灵活变通之体现。 高棵是推尊盛唐的。在高棵看来,“夫诗莫盛于唐,莫备于盛唐,论者以杜、 李二家为尤。删“五言长篇自古乐府焦仲卿而下,继者绝少,唐初亦不多见,逮李、 杜二公始盛。 四“盛唐工七言古调者多,李、杜而下,论者推高、岑、王、李、崔 颢数家为胜。叫处处高标李、杜,且以李、杜并称,叙目中李、杜并称使用了 八次之多,高棵对李、杜二人的推尊可见。但在具体选诗时,高榛对二人并非一概 并重。在五古、七古、五绝、七绝、五律、排律、七律各类诗选中,李白均在“正 宗”,而杜甫之五绝、七绝在“羽翼”中,其它在“大家”。显然,在二者之间,高 棵更为推崇李白。唐诗品汇共选李白诗4 0 8 首,杜甫诗3 0 1 首,相差百首之多, 由选诗的数量也可以看到高棵更推重李白。这是因为高楝非常清醒地认识到,杜甫 的诗下启宋风,实为盛唐之音的变调。特别是宋代“四灵 与江湖派的盟主叶适曾 明确表示,杜甫的诗不应归于唐风。3 1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在诗作入选数量上让李、 杜二人并驾齐驱,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消解唐诗品汇尊唐的力量。唐诗品汇 中李、杜入选的五绝、七绝、五律、七律及五、七古的具体数量如下表所示: 唐诗品汇选李白、杜甫诗作数量之比较 五绝七绝五律七律五古七古 李白 2 33 94 66 1 9 6 7 6 杜甫 878 23 78 45 3 在选李、杜二人的诗作时,高棵并没有为了倡盛唐,一概地以李白为尊。在选 律体时,杜甫的五、七律入选数量远远超过李白。这是因为在文学史上,李白以古 体、绝句见长。李白入选的的五、七古诗歌是杜甫五、七古的近两倍之多,五、七 言绝句入选量则是杜甫的四倍多。但是说到律诗的成就之大则不得不推杜甫,因“少 嚣高楝:五言古诗叙目。 2 9 高楝:五占长篇叙日。 3 0 高撩:七苦古诗叙日。 习叶适:徐斯远文集序云:“庆历、嘉祜以来,天下以卡十甫为师,始黜唐人之学,而江两诗派彰焉。然而格 有商下,技有t 拙,趣有浅深,材有人小。以犬汗漫广莫,徒枵然从之,而不足充j e 所求;曾小如脏呜吻决, 出名芒之奇,_ 廿r 以运转向尤极也。故近岁学者,已复稍趋十店而有获焉。”水心先生文集卷一二,上海:商 务印书馆,1 9 2 2 年。 9 ,冷 硕士学位论交 m a s t e r s 。f h e s i s 陵七言律法独备诸家 。3 2 因此,高棵选杜甫的律诗要多于李白。由此可以看到,在 高楝看来,选本首先要展现的是文本的本来面目。尊重诗歌的本来面目是编选的重 要前提,而编选原则也是要在这个前提的罩笼下的。尊崇盛唐是高楝的选诗宗旨, 偏爱李白也是高楝的诗歌趣向,但是这并不能影响高棵在具体的编排过程中,依照 诗人、诗诗作本来成就,来灵活安排诗歌入选数量。诗歌选本充满着矛盾和含混, 是动态的、开放的体系。通过选本,选家可以有效地协调自己的诗学观念与作家作 品之间的冲突。高楝在选唐诗品汇时,就做到了一方面坚持自己推尊盛唐的诗 学观念,另一方面充分尊重作家的创作成就。 通过唐诗品汇对李白、杜甫的定位和编选二家诗人诗作的数量,我们可以 看到,虽然高棵制定的选诗标准非常明确,但并不是固定的、静止的,而是处于流 动、变化的状态。在选诗实践中,高棵根据作家及其创作的具体情况,灵活地处理 作家诗作入选数量、作家排序等问题,从而使唐诗品汇成为经典选本。这部选 本既客观地反映了唐代诗歌发展的全貌,又对具体诗人做出了中肯、合理的评价, 同时也明确、坚定地贯彻,并有效地推扬了以盛唐为尊的诗学原则。 第三节着眼当下的选诗旨归 一部诗歌选本,无论所选的是古代诗歌还是当代诗歌,其目的其实都是着眼于 “当下”的。每部诗歌选本的产生,都是具有现实针对性的,它总是或者出于对一 种诗坛风气的不满,或者旨在弘扬一种新的诗学观念,或者力图将古代诗歌经典纳 入当下的文学传统中,对“当下”的文风进行指引或改造,或者是将当代诗歌纳入 文学发展的体系中,使当代诗歌经典化,等等。不管为了哪条目的,都是针对现实 而发的。唐诗品汇虽然编选的是唐代诗歌,但选家高棵着眼的也正是明初的特 定的诗学环境,也就是“当下 的诗歌创作状态。 蒋寅认为,就中国诗学的传统来看,无论诗法还是诗话的写作,大都是从指导 创作的立场出发的。3 3 同样道理,编选诗歌选本大都也有此立场。从唐诗品汇 的总叙、凡例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高棵编定这选本的目的是给后学写作诗 歌提供指导的。在总叙中,高棵说: 窃愿偶心前哲,采摭群英,芟夷繁猬,裒成一集,以为学唐诗者之门径。 3 2 高楝:七言律诗叙日。 3 3 蒋寅:作为批评家的严羽,文艺理论研究,1 9 9 8 年第3 期。 1 0 高楝明确表达了他的选诗心愿,通过采选代表唐诗风貌的诗歌,编成选本,来 为学习唐诗的人指引一条路径。 在凡例中,高棵也谈n - 诸体集内定立正始、正宗、大家、名家、羽翼、接武、正变、余响、傍流 诸品目者,不过因有唐世次,文章高下而分别诸卷,使学者知所趋向,庶不惑 乱也。 选本中依据诗人所处时代和诗人创作成就的高下,定立九个品目,旨在使初学 者明确学诗路向,不被旁门迷惑,也不至于对唐一代诗歌没有清晰理解和把握。高 楝的目的就是为初学者提供引导,指明方向。 在五言古诗的叙目中,高棵又谈到立“正始 是为了“使学者本始知来, 溯真源而游汗漫矣 ;立正宗是“使学者入门立志,取正于斯,庶无他歧之惑矣 ; 立“名家是使“学者溯正宗而下,观此足矣 ;立“接武 则是“俾学者知有原 委矣”;附五言长篇是为了使“学者观之,亦足以广其藻思耳。”另外,高棵还谈到 附歌行长篇,是为“以备一体,为学者之助云 。附长篇排律也是为了“以为学者 之助”。这些表述已经明白地表明了高楝的选诗目的,高棵编选唐诗品汇的目 的是指向“当下”,要为“当下 的诗坛后学提供一个最佳的学习范本。 唐诗品汇虽然表达了高楝对唐代诗歌创作的认同和肯定,但梳理唐代诗歌 发展史,确立唐代诗坛的正宗、大家、名家则是教化后学的一种手段。高棵确定推 尊盛唐的原则,从根本上看,正是出于对后学进行“美”和“善”的教化:通过对 盛唐诗的推扬,使后学感受到盛世气象,从而认同“当下 的时代在政治、文化上 同样具有无可比拟的扩张力。关于这一点,为唐诗品汇作序的马德华和林慈二 人均有提及: 振发歆动,能相与呜国家之盛,必廷礼为之倡。海内文士欲历唐人之蹊径, 闯唐人之壶奥,则必于品汇求之。3 4 欲与海内学者共挈唐人理趣,返淳风于后代,他e l 出而赓歌,鸣治世之音, 列诸朝廷,以敦教戒,荐诸宗庙,以和神人,上追雅颂之作,此廷礼素志。3 5 马德华明确提到“鸣国家之盛”一说。正当明朝开国,不管在社会心理上,还 型马德华:唐渚品汇叙,见唐诗品汇。 3 5 林慈:唐诗品 l 叙,见唐诗品汇。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是在政治、文化上,都需要建立与开国初的气象相一致的文化盛世,以牢笼人心, 聚集士气。文人儒士以“呜国家之盛”为使命,自觉为新朝的文化建设出力,以为 份内之事。这是以高棵等为代表的明初文士的自豪,也是中国古代文人以天下为己 任的济世观念的显现。林慈提到的“鸣治世之音 与“鸣国家之盛”同义,也是文 人使命自觉的表现,至于“返淳风于后代 ,则是高棵编选唐诗选本的最明确的旨 归。“列诸朝廷,以敦教戒,荐诸宗庙,以和神人”,把个人编选唐诗与国家气运紧 密联系起来,这是明初文人在特定时代气氛下的一种盛世豪情的展现。 另外,高棵本人也有明确的表述,唐诗品汇总叙中所言“观诗以求其人, 因人以知其诗,因时以辨其文章之高下,词气之盛衰,本乎始以达其终,审其变而 归于正,则优游敦厚之教,未必无小补,则高棵借编选唐诗品汇以宣扬儒家 诗教政治功能,期望借此诗选以“有补教化”的深层思想表露无遗。 高棵借唐诗品汇敷扬鸿业并非用政治原则、伦理原则取代审美原则,而恰 恰是做到了审美价值和伦理价值的统一、个人诗学观念与世运、风会的协调。从诗 学传统上看,中国主流诗学传统经由诗经而确立,诗大序指出:“审声以知 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也就 是说,一部诗歌选集要尽可能选和乐之声,而不是靡曼噍杀之声,以呜盛世,或通 过这种诗的讽诵教化使乱世、衰世渐渐转向治世、盛世。从选诗实践上看,“诗歌 不是什么自发的显现,而是为达到道德说教目的而自觉创作( 或删定) 的。我们可 以把它称为说教意图,只要我们能认识到,其目的并不是让人们明白善,而是 为了人们自然而然地把善内化于心,使善成为人们的一种自然状态。3 6 从这个 意义上说,高棵以唐诗为尊,充满了伦理关怀的意义,那就是力图引导诗坛后学将 对“美、“善 的追求内化为自觉的要求。教化后学把“善”化为内心的自觉追求 是中国古代诗歌创作和诗学理论的重要内容。 高棵选唐诗品汇正清楚地意识到,针对着“学者”诗坛后学这样的人 群,在选诗时,必须做到审美价值和伦理价值的协调统一,以主流诗学观念为基本 价值取向,同时与时代政治、文化态势大体保持一致。由此出发,高楝编选的唐 诗品汇不仅暗合了唐代诗歌发展的历史,同时也适应了“当下”社会政治、文化 的要求,做到了诗歌选本既表达选家的诗学观念,又表现所选时代的诗坛风貌,同 时又反映并影响世运、风会。这正充分地总结了之前选本的编选原则,并为后世的 选本提供了基本的参照。此后,唐诗品汇渐渐成了杨慎、谢榛、李攀龙等复古 派诗坛主将发表其诗论所凭借的最重要的工具。杨慎的升庵诗话多次以此书作 3 6 ( 美) 宇义所安:中图文论:英译与评论,j 二海:上海社会科学院l l ;版社2 0 0 2 年版,第4 l 页。 1 2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为自己探源律诗的一种辨析方法,李攀龙则直接以它作为其选古今诗删、唐诗 选的主要依据,胡应麟、胡震亨等人还把它作为全面系统的倡导复古宗唐思潮的 一面旗帜。 1 3 :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7 r h e s i s 第二章唐诗品汇的诗学价值 第一节格调说的萌芽 唐诗品汇确立了宗法盛唐格调的诗学取向,直接开启明复古派格调说之先 河,影响所及扩大至有清一代之诗学。 “元代方回在瀛奎律髓中评选律诗重在格高,实已隐含着格调说的因素。 3 7 如其评陈子昂诗时一再强调“盛唐律,诗体浑大,格高语壮 ,勰且他用“雄浑、 “格高 、“大气魄 等语词代表盛唐诗风,已彰显出其对格调之重视,只是未能深 入展开进而形成体系。高棵在此基础上谈到“格 、“调”各有高下之别:“初唐声 律未纯,晚唐气习卑下,卓卓乎其可尚者,又惟盛唐为然。这里的“声律未纯” 就是指“调,“调有纯与杂之分,而“气习卑下 则指“格”,“格”有卑与尊之 别。高楝说初唐诗歌的声律还不纯净,主要是着眼于初唐时六朝诗风的遗存,初唐 诗人作诗由于历史惯性使然,还未彻底摆脱前朝诗人的影响,而律诗作为一种新的 文体样式,还在创建的过程当中,文体规范还未完全确立,体式还不成熟,因此声 律驳杂,不见盛唐气象。而晚唐的诗歌,由于时代风气的衰飒,诗人们作诗难免受 时代风气影响,气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