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红楼梦》“比”字句研究.pdf_第1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红楼梦》“比”字句研究.pdf_第2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红楼梦》“比”字句研究.pdf_第3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红楼梦》“比”字句研究.pdf_第4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红楼梦》“比”字句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红楼梦所使用的语言是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过渡时期的典型代表,标志着现代 汉语的发端,但从语言学角度对红楼梦进行研究的并不多,有研究的必要和进行研 究的空间。“比”字句作为比较旬的典型代表,一直以来广受语法学界的关注。红楼梦 中的“比”字句有4 0 0 余条,但尚未见到系统、全面的研究,对其进行研究有助于认识 现代汉语“比”字句的发展情况。自2 0 世纪7 0 年代以来,红楼梦英译研究的热潮 经久不衰,但焦点多集中在文化因素的翻译上,对“比”字句这一典型旬式的英汉翻译 对照研究,对于进一步解释汉语自身的特点以及第二语言习得都有积极的意义 本文借助现代计算机技术建立红楼梦“比”字句语料库,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 合的分析方法,对其进行了穷尽性的考察,全面描写了“比”字句在 红楼梦中的使 用情况,发掘了该句式在句法、语义、语用各层面的特点;并运用对比语言学的理论与 方法,对 红楼梦“比”字句的汉英对译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 全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大部分。引言部分介绍了本文选题的意义、相关研究 的现状以及本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正文部分共五章:第2 章对 红楼梦中“比”字的 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归类,并确定了本文的研究范围动“比”旬和介“比”旬; 第3 至5 章是本文的本体研究部分,在已建立的红楼梦“比”字句封闭语料库基础 上,以三个平面的语法理论为支撑,对“比”字句进行穷尽性的分析与描写,总结了“比” 字句在这一时期的特点和使用情况。其中,第3 章分析了“比”字句的句法构成、结构 类型和“比”字短语的造句功能,第4 章讨论了“比”字句的语义类型和比较项的不对 称现象,第5 章考察了“比”字句的语用分布和省略情况及其否定形式;第6 章是本文 的对比研究部分,以对比语言学理论和方法为基础,考察了红楼梦“比”字句英译 中使用的比较结构以及汉英对应情况第7 章是本文的结论部分,以红楼梦“比” 字句的特点为基础,归纳了现代汉语“比”字句的发展情况,以红楼梦“比”字句 的汉英对比为基础,探讨了“比”字句翻译、习得中应注意的问题。并总结了本文存在 的不足之处及今后将进行的后续研究。 关键词:红楼梦;“比”字句;句法;语义;语用;对比 a b s t r a c t t h el a n g u a g eu s e di nh o n g l o um e n gi sat y p i e a l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o ft h ei n t e r i mf r o m c o n t e m p o r a r yc h i n e s et om o d e mc h i n e s e ,w h i c hs y m b o l i z e st h et h r e s h o l do fm o d e m c ? u i n e s e h o w e v e r , f e wp e o p l eh a v ed o n et h er e s e a r c ho nh o n g l o um e n gf r o mt h ep c 髑p e c l i v c o f l i n g u i s t i c s ,t h u s ,t h e r ei sn e c e s s i t ya n dp o s s i b i l i t yf o ru st os t e pf l l l t h e r b i ”s e n t e n c e ,a sa 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o fc o m p a r a t i v es e n t e n c e s ,h a sb e e np a i dc l o s ea t t e n t i o n t oi nt h ef i e l do f g r a m m a r t h e r ea r em o l et h a n4 0 0 b i ”s e n t e n c e si nh o n g l o um e n g , h o w e v e r , s y s t e m i ca n d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s t u d y 啪h a r d l yb ef o u n d t h es t u d yo fw h i c hc a nh e l pu st ou n d e r s t a n d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b i ”s e n t e u c oo fm o d e m c h m e s c t h et r a n s l a t i o ns t u d yo f h o n g l o um e n gh a s b e e nu n f a u m gs i n c et h e1 9 7 0 s ,b u ti tm a i n l yf o c u s e so nt h ec u l t u r a lf a c t o r si nt r a n s l a t i o n t h e c o m p a r a t i v es t u d yo f b i ”s e n t e n c e 锄h e l pu st o f u i t h e ri n t e r p r e t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c h i n e s ea n ds e c o n dl a n g u a g ea c q u i s i t i o n i nt h i st h e s i s w eb u i l dac o r p u so f b i ”s e n t e n c ei nh o n g l o um e n g b yv i r t u eo fm o d e m c o m p u t e rt e c h n o l o g y , a n dt h e n , b ya d o p t i n gb o t hq u a l i t a t i v ea n dq u a n t i t a t i v ea p p r o a c h e sw e m a k ea ne x h a u s t i v es t u d yt od e s c r i b et h e 啪o f b i s e n t e n c ei nh o n g l o um e n g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l ya n dp r o b ei n t o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h i sp a t t e r na ts y n t a c t i c ,s e m a n t i c , a n d p r a g m a t i cp l a n e s m o r e o v e r , w em a k eac e m p a r a t i v ea n a l y s i so ft h et r a n s l a t i o no f b i s e n t e n c eb y a d o p t i n gt h e t h e o r i e sa n d m e t h o d o l o g i e si nc o n t r a s t i v el i n g u i s t i c s t h ee n t i r et h e s i sf a i l si n t ot h r e ep a r t s :i n t r o d u c t i o n , b o d ya n dc o n c l u s i o n c h a p t e ro n ei s t h ei n t r o d u c t i o n , w h i c hi l l u s t r a t e st h e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t h er e s e a r c h , t h es t a t u sq u oo fr e l e v a n t s t u d y , a n dt h e o r i e sa n dm e t h o d sa d o p t e d i nt h i st h e s i s t h eb o d yo ft h et h e s i sd i v i d e si n t of i v ec h a p t e r s i nc h a p t e rt w o ,w ea n a l y z ea n dc l a s s i f y t h eu s eo f b i ”s e n t e n c ei nh o n g l o um e n g ,a n df i xo nt h er a n g eo fs t u d y b a s e do nt h e 倒蛐e dc o r p u so f b i ”s e n t e n c e ,w em a k ea ne x h a u s t e da n a l y s i sa n dd e s c r i p t i o no ft h e p a t t e mi nt e r m so ft h et h r e e - p l a n et h e o r yf r o mc h a p t e rt h r e et oc h a p t e rf i v e , w h i c hi st h e m a j o rr e s e a r c ho ft h i st h e s i s ,a n dw es t m a m a r i z e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b i ”鲫t t t e n c ei nt h i s p e r i o d i nc h a p t e rt h r e e , w ea n a l y z et h es y n t a c t i cs t r u 戗 u x e , t y p e ,a n d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f u n c t i o n o f b i ”p h r a s e ;i nc h a p t e rf o u r , w ed i s c u s st h es y n t a c t i ct y p ea n dt h e 够y r 咖叱虹yp h e n o m e n o n o ft h ec o m p a r a t i v ei t e m s ;i nc h a p t e rf i v e , w ep r o b ei n t ot h ep r a g m a t i cd i s t r i b u t i o n , e l l i p s i s , a n di t n e g a t i v ef o r mo f b i ”s e n t e n c e c h a p t e rs i xi s ac o m p a r a t i v es t u d yi nt e r m so f c o m p a r a t i v el i n g u i s t i ct h e o r i e sa n dm e t h o d o l o g i e s ,w h i c hc o v c l 3t h es t r u c t u r eo f t h ee n g u s h t r a n s l a t i o no f b i s e n t e n c ea n dt h ec o r r e s p o n d e n c eb e t w e e no r i g i n a lc h i n e s ca n de n g l i s h w a n s l a t i o n c h a p t e r 湖嗯i st h ec o n c l u s i o no f t h et h e s i s b a s e do n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b 矿 s e :a t e n c ei n h o n g l o um e n g , w es u mu p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b i s e n t e n c ei nm o d e r nc h i n e s e ; t h ec o m p a r i s o nb e t w e e ne n g l i s ha n dc h i n e s t r u c t u r eo f 啊,s e n t e n c eb e i n gt h eb a s i s ,w e e x p l o r et h et r a n s l a t i o no f b i ”s e n t e n c e , p r o b l e m st h a ts h o u l db ep a i da t t e n t i o nt oi nl a n g u a g e a c q u i s i t i o n f i n a l l y , w ep o i n to u tt h ei n a d e q u a c yo ft h i s t h e s i sa n dd i r e c t i o nf o rf u m r , t e s e a r c l l k e yw o r d s :h o n g l o um e n g ; b i s e n t e n c e ;s y n t a x ;s e m a n t i c s ;p r a g m a t i c s ;c o m p a r a t i v e 鲁东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 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 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i 纠荡 日期: 口7 年乒月w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 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本人授权鲁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 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口,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属于 不保密囱。不保密囱。 (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作者签名: i 纱隋 导师签名:秀匀良 日日 h 7 月月 仁广 年年 0吟 期期日日 鲁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引言 1 1 本研究的意义 红楼梦是一部辉煌巨著,它不仅是我国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更代表着我 国古典小说发展的最高峰。从语言学角度看,它是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过渡阶段重要的 标志性著作,其语言是“近现代汉语过渡阶段的最充分表现,标志着现代汉语的发端” m 。 红楼梦的成功,一定程度上得益于语言运用所达到的高度成就。自1 7 9 7 年刻本 问世2 0 0 余年来, 红楼梦早已蜚声中外,“红学”亦已成为国际性的学问。文人学士 多把目光集中在人物的褒贬、哲理的探讨以及索引、考证等方面,从语言学角度对这部 巨著进行的研究在2 0 世纪以后才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在堪称“显学”的红楼梦研 究领域中,在汗牛充栋的论著里,仍只是是九牛一毛。与其语言成就相比,对其语言的 研究却还相对薄弱,对其语言艺术的研究还有待深入挖掘。 世间万物千差万别,有差异,就有比较。比较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和重要思 维手段。反映到语言世界中,表达这一方法、手段的方式就是比较句。比较句的典型代 表就是“比”字句。该旬式一直以来较受研究者的重视,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 许多有争议、尚未分析透彻的地方,如“比”字句的来源、否定形式及其语义特点等。 对“比”字句进行系统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揭示汉语“比”字句的特点,从而更好地使 用这一表达手段。学术界一致公认,到红楼梦成书的时代,“比字句的结构已趋 于完备并成为交际中的一种重要表达方式”嘲。目前公开发表的论著中,以红楼梦 “比”字句为研究对象的少之又少,且研究范围只为“比”字句的某一组成部分。因此, 红楼梦“比”字句有深入分析研究的必要,同时前人的论述也为本文的进一步研究 提供了基础。 自2 0 世纪7 0 年代红楼梦两个英译本问世以来,红楼梦英译研究的热潮经 久不衰,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就目前研究成果来看,汉英句型翻译的研究还很薄弱。 世界汉语教学正处在一个大发展的时期,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地位得到了确认和重视, 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存在着难点,句型习得特别是某些特殊旬式的习得就是其中之一。 “句型是语言中旬子总和的缩影,某些语言中的不少句型之间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似性 和对应关系。”1 通过汉外对比分析寻找相似性和对应关系已被证明为对外汉语教学的一 条有效途径,同时也是促进汉语本体研究深入发展的有效途径。 基于以上原因,笔者借助现代计算机技术建立了红楼梦枷“比”字句语料库, 试图在全面考察、分析的基础上,总结该时期“比”字句的特点,探讨现代汉语“比一 字句的发展情况。同时,本文选取红楼梦荚译本ad r e a mo f r e d 朋锄,函h 一中对应 1 鲁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翻译进行对比分析,试图描述汉语“比”字句和英语比较格式的异同,寻找二者之间 的差异和对应关系,从而为“比”字句的翻译、习得提供帮助。 1 2 相关研究的现状 1 2 i 红楼梦语言研究的现状 红楼梦的语言艺术是有目共睹的,然而建国之前研究红楼梦语言的专论却 不多见。建国之后,尤其是新时期以来,着眼于红楼梦语言艺术的研究才开始丰富 起来。就已有成果来看,学者们的研究主要着眼于以下四个方面。 1 2 1 1 对语言的基本体式与构成的分析 对红楼梦语言的基本体式与构成的分析是语言学研究者们争论的焦点之一。红 楼梦的语言“究竟是纯粹的北京话还是多种语言的并存”锄? 早期,学者们多认为红 楼梦的对话几乎全部是北京话,而且是经过作者加工洗练过的北京话。随着研究的深 入,反驳这一观点的论著纷纷出现,如王世华对红楼梦语言的地方色彩进行了研究 忉、王稼冬对红楼梦中的吴语进行了探究。关于这一问题,学术界的基本观点是, 红楼梦“以北方官话为基础”,还吸收了“北京话”、“南京话”、“吴语”等方言成分 以及“传统的文言词语”嘲。 1 2 1 2 对语言的整体特色与人物语言的研究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语言艺术的最高峰,对其语言整体特色及影响的研究一 直为学者们所重视,且多给予很高的评价:徐迟称红楼梦的出现为“中国近代的一 次语言革命”“”,是中国现代语言的奠基石;孙占琦认为红楼梦的语言艺术“深得 辩证法机趣”m 1 ,其独特的语言风格是整散相间、虚实相生、雅俗相谐、形神相和。 “通过人物语言来塑造形象和个性,是我国传统小说的特点”“”, 红楼梦人物 众多且个性鲜明已达到了小说语言艺术的极高境晃。因此,红楼梦人物语言特色的 研究也备受研究者们的关注,如左进对红楼梦人物的语言角色类型及其转换进行了 分析“”,邓星雨则具体分析了红楼梦中焦大这一人物之语言的个性化特征“”。 1 2 1 3 对俗语、歇后语等民间熟语运用的研究 红楼梦中使用了大量俗语、歇后语、谚语、成语等民间熟语,它们短小、简练 而含义深刻。其运用能使语言精炼、富于艺术表现力,也能增强作品的生动性、深化作 品的主题。因此,红楼梦中熟语的运用也广为研究者们所关注,如姚万华“”、陈慧【埘 等对红楼梦中谚语、俗语的运用以及对塑造人物的作用进行了探析。 1 2 1 4 对具体句式的研究 随着语言学理论的发展和语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对红楼梦语言的微观研究已 2 鲁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触及到其中的具体句式。集中体现这方面成果的是吴竞存编著的 的语言“” 一书,其中收录了张双亭的“比”字句、崔希亮的 “把”字句和“将”字句、。邹小 丹的“连”字句的比较研究、项梦冰的 中的状态词等文章。其中张双亭 的“比”字句以红楼梦( 前8 0 回) 中搜集到的2 6 0 条“比”字句为基础,以“比” 字句中出现的副词为研究对象,着重讨论了 红楼梦“比”字句中副词的分布及使用 情况o 。 涉及到红楼梦“比”字句研究的文章还有,章新传、金妹兰的 含比 的比较句考察研究了比较句的比项与结论项n 町;黄晓惠的 中差比句式的运 用考察了古今汉语表示差比的新旧句式的使用情况,统计了前8 0 回和后4 0 回整体语 言风格和人物风格存在的差异,从而否定了红楼梦作者为一人的观点“”。王丽的 西游记) 中的“比”字句研究以红楼梦中的“比”字句为参考嘲,黄晓慧的 现 代汉语差比格式的来源及演变乜 、章新传的汉至清之“比”字句嘲等文章中亦曾 引用红楼梦中的“比”字句为证 此外,散见的还有马贝加、赵丽丹的 双项1 | ,p 句研究嘲,郑娟曼的 中的“下去”句探析跚等。 1 2 2 红楼梦 英汉翻译研究的现状 红楼梦成书以来,许多翻译家都致力于对它的翻译和研究,其中最有影响的是 ad r e a mo f r e d m a n s i o n s 圃和t h es t o r yo f t h es t o n e 嘶j 两个英译本。由此,对红楼梦 英译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就已有成果来看,英译研究大致包括以下两方面的 内容。 1 2 2 1 对文化与翻译的研究 中西文化的差异是个棘手的问题,会给翻译带来重重困难。因此, 红楼梦两个 英译本对文化内容的翻译问题成为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洪涛从语言学角度对红楼梦 英译本中的文化过滤问题进行了探讨嘲;彭志瑛探讨了包括典籍文化、民俗文化、札俗 文化和审美文化在内的人文语境对文学翻译的重要作用咖;何继红则从跨文化交际理论 出发,探讨了跨文化交际意识对文学作品翻译的影响嘲。 1 2 2 2 对红楼梦具体内容英译的研究 红楼梦中许多内容的英译都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闰敏敏将其归纳为“诗词、 回目、警旬和习语、书名、人名”嘲五个焦点问题。此外,陈冰玲还节选了a d r e a m o f r e d m a n s i o n s 中一些明喻、暗喻句的英译,分析了其翻译技巧和特色。 1 2 3 。比”字句研究的现状 3 鲁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般所言的“比”字句是指“由比字短语充当状语的一种比较旬”m 1 一方面, 比较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思维手段。作为这种思维手段的载体的比较旬,特别是 “比”字句,一直为学术界所关注;另一方面,作为一种特殊句式,“比”字句同“把” 字句、“被”字句一样,受到汉语研究者们的重视。因此,“比”字句的研究成果较多, 以下我们仅从历时和共时两个层面进行归纳总结。 1 - 2 3 1 历时层面的研究 “比”字句的历时研究始于2 0 世纪八九十年代,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是其来源、 演变及内外部动因。 黄晓慧最先指出,“现代汉语差比句在格式上来源于汉魏六朝时的泛比句( x ) 比y 1 r ”, “经历了唐至明末的渐变积聚和清初的激变”乜1 而实现。这一观点得到了史佩信、冯春 田姗、石毓智等人的赞同。史佩信又进一步指出“比字句早在战国末年就已经出现, 到东汉初期( 公元一世纪左右) 已频繁使用”嘲;石毓智则把“比”字句置于汉语语法 化历程的广阔背景中进行考察,对黄文的观点进行了更为深入的解释咖。 就演变过程来看,黄晓慧认为“比”字句的历时发展与“与古代差比格式( x ) w 于 如y 的衰落密切相关” 2 t i ;史佩信则认为“比”字句与古代汉语比动句有渊源关系嘲; 章新传根据“比”字句本身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呈现的阶段性进行考察,统计了“比”作 为等比动词、一般行为动词、介词三种“比”字句在各个时期的出现频率,勾勒出了“比” 字句的演变轨迹0 4 。 就演变的动因来看,黄晓慧认为是古汉语差比旬式在衰退过程中,“不断拉拢与它 语义关系相关的古泛比连谓式”,使之“完成了语义范围的缩小和语义重心的后移过程” m 1 。史佩信指出“比动句由于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表意需要,从而导致了结构的扩展、 语义功能的转移和句式语法意义的扩大等种种变化,发展成为比字句”咖。石毓智从结 构与功能的关系角度进行研究,认为“比较旬的演化可以证明结构和功能是如何相互左 右从而推动一个语言句法体系的发展的”。 1 2 3 2 共时层面的研究 ( 1 ) 将“比”字句放在整个“比较”范畴中进行的研究 汉语研究者很早就注意到了“比较”范畴的研究。马建忠提出了汉语形容词的“平 比“差比”和“极比”嘲”“;黎锦熙沿用这一说法,并将之推广运用于复旬中,提 出了“平比句”、“差比句”和“审决句”一”的概念;吕叔湘根据两件事物间的 种种关系将句子分为的6 大类中就有“异同一高下”类,下设“类同、比拟、近似、高 下、不及、胜过、尤最、不如、倚变”侧一等子类。遗憾的是,老一代学者只是 4 鲁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粗略地勾勒出了整个框架,并未对“比”字句的特点作详细论述。 ( 2 ) 对“比”字句构成要素的研究 自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理论提出以来,学者们多以该理论为支点,将目光集中 在“比”字句构成要素的研究上。 a 比较项的不对称 李临定在现代汉语句型中归纳出比较项的6 种类别嘲”一“,并指出比较项要 大于或等于被比较项侧”。刘月华等则进一步指出两个比较项在句法结构上的不对称 是省略或替换所致,并归纳了省略的7 种情况一。刘慧英把句法和语义结合起来, 概括了不对称结构的三种类型1 2 种情况,较全面地指出不对称的原因有省略、任指、 隐含、比喻等,并从语用角度进行了总结m 1 。 b 比较后项的替换 朱德熙将“比”字句概括为。n 。( 的) + n :+ 比+ n 3 + v p ”和“n 。的+ n 。+ 比+ n 3 的+ n 。+ 、,p ”叫两种格式,自此引发了学者们对比较后项替换问题的关注。马真从语义关系 入手,把造成替换的原因归为n 。n 。与n 的语义关系、n 。n 。及n 的性质、p 的情况霉社 会心理和句子重音5 种1 。邵敬敏把语义和语法结合起来对比较后项的替换规律做了进 一步考察,认为“n 。n :与n 间的关系”既是语义关系也是语法关系,也就是“说明和被 说明的主谓关系”蚴。程书秋认为解决替换规律问题要将语义分析和形式标准结合起来, 遵循“逐层过滤”的原则,用过滤槽“n 是n :的”和“n 。n v p ”去检验“n :的n ”的基 本替换规律嘲。 c 结论项的研究 任海波将“比”字句的结论项分为a p 、1 i ,p 、a v 、n p 4 种类型叫,并讨论了由这4 种 类型结论项构成的“比”字句的句法、语义特点。邵敬敏从语义对“比”字句中助动词 的制约入手,指出“比”字句成立的关键是结论项中必须拥有可供比较并显示程度差异 的成分,除了性质形容词、心理动词以外,主管意志助动词和程度副词“更”也可以充 当“司。邵敬敏、刘焱又从“比”字句的强制性语义要求角度对结论项进行了认知上的解 释,同时分析了它与比较结果、比较属性、比较差值、比较点、比较专项之间的关系蚓。 ( 3 ) 对“比”字句否定形式的研究 一般认为,“比”字句的否定形式为“x 不比y w 但对这一格式的语义,学者所持 的观点是不同的。一方面,吕叔湘认为它相当于“x 跟y 差不多w ”嘲,相原茂则指 出只有当w 是“高矮”、“多少”等单音节指量形容词且可以代表其反义词时,“x 跟y 差不多w ”的语义才能成立嘲;另一方面,刘月华等认为该否定形式有两种意思,即“x 5 鲁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没有不如y w ”或“x 跟y 一样w ”嘲”一;此外,徐燕青通过对大量“不比”旬用 例的分析,指出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由于受多种因素的不同程度的影响,“不比”句 可以产生多种多样的语义,并归纳出了6 种类型。 周小兵的“比”字句否定式的语用分析从语用角度出发,认为“不”的位置和 数量宾语的有无,会使句子的预设、含意、蕴涵以及否定的类型、范围、焦点等发生变 化删。张和友指出,“x 不比y 1 r ”是对“x 比y w ”的语用否定,而“x 没有w ”是对“x 比y w ”的语义否定,他还从逻辑、语义范畴特征、语用等方面入手,解释了前者有两种 意义而后者只有一种哪! 。 c 4 ) 对专著中“比”字句的研究 专著中的“比”字句也有研究者涉猎,到目前为止,公开发表的论著主要有王丽的 中的“比”字句研究、吴锡根的 “比”字句研究、戚晓杰 的 “比”字句研究以及张全真的 中的差比句式4 篇。壬 文以西游记中的“比”字句为主要对象,通过分析其句式结构,与红楼梦、儿 女英雄传中“比”字句的比较,发现了明朝时期“比”字句的特点嘲。吴文对金瓶 梅词话的“比”字句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并且通过与现代汉语的对比,探求从明末 到现代这一历史时期“比”字句的发展轨迹恤1 。戚文对醒世姻缘传中的“比”字句 进行了穷尽性分析,从汉语“比”字句历时发展、现时比较的角度揭示了其诸多特性嘲。 张文对元曲选中的差比旬式进行了静态分析,阐释了差比句式发展的内部原因眵盯。 总的来看,红楼梦语言研究还处在初级探索阶段,可见的文章数量不多,尚具 有广阔的开掘空间;红楼梦英译研究的内容广泛,且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旬式的英译研究层面尚有空缺;关于“比”字句研究的成果虽然已经比较丰富,但仍 有许多问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或者尚处于争论阶段,例如“比”字句的语用功能、“不 比”旬的语义特点等等:而对红楼梦旬式进行研究的不多,尤其是对红楼梦“比” 字句的研究,尚未见到系统、全面的描写与分析。笔者认为,随着理论的成熟和完善, 新的研究方法的产生和引进,无论是红楼梦的语言研究,还是对“比”字句的探索, 都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1 3 本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l - 3 1 。三个平面”的理论与方法 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理论是在继承和吸取“传统语法、结构主义语法、转换生成语 法和格语法”的合理部分的基础上于2 0 世纪8 0 年代提出来的。它不仅汲取了国外诸 多语言学、语法学理论的长处,而且极具汉语语法研究的特色,“标志着中国语法学步 6 鲁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嗍。三个平面的理论认为,既有句法结构,也有语义结构、语用结 构,相应的也就有句法成分、语义成分和语用成分。在对句子进行语法分析时,既要注 意区分句法、语义、语用三个不同的平面,也要注意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和 相互制约的关系。这种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的研究汉语语法的思想一诞生就显示了 极大的生命力和解释力,已成为当今汉语语法研究的主要理念,在汉语语法本体研究以 及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丰富成果。本文试图以语法研 究的。三个平面”理论为基础进行研究,从三个层面更全面更深入地挖掘、归纳红楼 梦“比”字句的特点,展示近现代汉语过渡时期“比”字句的面貌和使用情况,从而 为进一步研究现代汉语“比”字句提供帮助。 1 3 2 形式与意义相映证的方法 一定的语法意义需要一定的语法形式来显现,而一定的语法形式又总是表示着一定 的语法意义,因此,在进行语法分析时,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相互结合、相互映证、相 互渗透的原则,是语法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比”字句作为汉语的一种特殊句式, 不仅在语法形式上具有多样性,而且在语法意义上也具有丰富性。本文在研究中力鞫二 者兼顾,探寻“比”字句不同的语法形式与语法意义之间的对应关系。 1 3 3 封闭域内定量、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在封闭域内进行考察有利于对研究对象的穷尽式分析。定量分析是为了确定研究对 象的规模、范围等数量关系,解决研究对象是多大、有多少等问题。定性分析是为了确 定研究对象的性质或类型,解决研究对象的实质是什么的问题。本文以中州古籍出版社 1 9 9 5 年出版的 红楼梦附全书为考察范围,抽取其中的“比”字句建立封闭语料库, 对其进行穷尽性地分析与描写;以外文出版社2 0 0 1 年出版的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英 译本a d r e a mo f r e d m a n s i o n s 嘲为基础,抽取红楼梦“比”字句在该书中对应的英译 进行对比分析。本文所有语料、例句均出自上述两部著作。 1 3 4 对比语言学的理论与方法 对比语言学( c o m p a r a t i v el i n g u i s t i c s ) 是起源于2 0 世纪5 0 年代的- - f 3 学科,是语 言学中的一个分支。它采用求同对比和求异对比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两种或两种以 上的语言进行共时的对比,描述它们之间的异同,特别是其中的不同之处”硎“,以 此来寻求语言的变换、对应及干扰等关系,为语言教学、语际翻译及本族语的研究服务。 本文通过 红楼梦与其英译本中“比”字句使用情况的对比,描述汉语“比”字句和 英语比较格式之间的差异与对应关系,尤其是貌同实异的地方,从而揭示其各自的特点, 不仅有助子该句式的教学与习得,而且也有助于减少汉英比较句翻译中的错误。 7 鲁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3 5 文化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汉语的研究应该和汉语的使用环境、社会环境紧密结合起来, 注重其在不同的使用环境中的变化情况,从中观照汉民族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本文 采用文化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将 红楼梦中静态的“比”字句放在其所运用的动态语 境中,考察其在不同使用环境中的变异情况及变异的原因,以期能够更为深入地揭示该 句式的特点。 i 3 6 描写与解释相结合的方法 “描写”是“对语法现象作细致恰当的描写,从纷繁复杂的语言现象中找到有规律 的东西”;“解释”则是“对已找出的语法规律作出合理的解释,使人知其所以然”嘲。 描写是解释的基础,有效的解释又有助于描写的进行,随着汉语语法研究的深入,注重 语法现象的解释成为近2 0 年来语法研究的一种趋势,本文以红楼梦“比”字句的分 析描写为主,找出其中规律性的东西,并力求加以合理的解释。 2 红楼梦中“比”字的使用情况 我们以中州古籍出版社1 9 9 5 年出版的红楼梦全书为考察范围,从中共检索到 “比”字5 3 2 个。“比”字多作为独立的词使用,按词性又可分为名词、动词和介词三 类,使用次数依次为8 、1 5 5 、3 3 7 ,分别占1 5 、2 9 1 、6 3 3 ;“比”字也可作为 语素使用,共出现3 2 次,占总数的6 0 。 2 1 名词“比” 作为名词,“比”在近代汉语中一般指“科举考试”,红楼梦中用作“大比”,共 出现3 次,即: 1 1 6 l 且喜明岁正当大比,兄宜作速入都,眷闱一战,方不负兄之所学也。 1 2 9 1 原来,雨村因那年士隐赠银之后,他于十六日便起身入都,至大比 之期,不料他十分得意,已会了进士,今已升了本府知府 1 1 1 6 7 6 8 1 今年是大比的年头 也有“比方”的意思,如以下2 例: 1 5 6 3 6 6 探春笑道:“虽看过,那不过是勉人自励,虚比浮词,那里都 真有的? ” 1 5 6 3 6 6 1 宝钗道:“朱子都有虚比浮词? 那句句都是有的 “”前为章回数,后为页码,下同。 8 鲁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此外,“比”还与“劫”连用、对举,如: 【8 6 5 8 7 我们还记得说,可惜荣华不久,只怕遇着寅年卯月,就是比而; 又比,劫而又劫,譬如好木,太要做玲珑剔透,本质就不坚了 。 i1 0 2 6 8 2 | 就是本身世爻比劫过重,到了水旺土衰的日子也不好 红楼梦语言词典中认为“劫”有“劫波、灾难”嗍”之意,根据上述例句我 们推断,“比”在 红楼梦中还可能有跟“劫”相近的名词义项。o 2 2 动词“比” 作为动词,“比”在红楼梦中共使用1 5 5 例。与现代汉语相同, 红楼梦中 的动词“比”也是多义的,其义项可以概括为9 种。 2 2 1 能相比;比得上 表示“能相比、比得上”时,动词“比”多用于“非可比”、“比不上”、一“比 不得”、“不比”等含有否定词的结构中。共使用8 9 例,如: 1 1 3 1 虽其中大旨谈情,亦不过实录其事,又非假拟妄- 称,味淫遂托约, 私订偷盟之可比 【3 2 1 】你如今怎比得他? 4 4 2 8 2 1 原来贾母暖今- 日不比往日,定要叫凤棚痛乐一日 【7 0 4 7 0 1 从来桃花诗最多,纵作了必落套,比不得你这一首古风 1 9 5 6 3 9 1 这块玉原是胎里带来的,非比寻常之物,来去自有关系 1 9 8 6 6 3 我看宝丫头也不是多心的人,不比的我那外孙女儿的脾气,所 以他不得长寿 2 2 2 比较,衡量;与相比 该类动词“比”共出现2 3 例,如: 7 4 8 g g j l a - 的先推宝玉,笑道:。比下去了! ” 1 4 5 2 9 2 黛玉道:。你如何比我? 你又有母亲,又有哥哥,这里又有买 卖地土,家里又仍旧有房有地 1 7 2 4 8 4 1 把太太和我的嫁妆细看看,比一比你们的,那样是配不上你 们的 2 2 3 比作;打比方 表示该义项的动词“比”共出现了1 5 次,如: 2 1 1 3 1 l 那一个配比这些花,没的玷辱了好名好姓 该观点只是笔者根据例句作出的推断。尚未考证 9 鲁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7 5 2 5 1 若用大题目比,就有孔子庙前之桧,坟前之蓍,诸葛j 祠前之柏, 岳武穆坟前之松 2 2 4 如,像 表示该义项的动词“比”共l o 例,如: 【3 3 2 1 1 l 尊府不比剔家,可以擅入索取,因此启明王爷 。 1 4 7 3 0 2 留下他伏侍我几年,就比他日夜伏侍我尽了孝的一般 1 9 4 6 2 3 | 咱们又不比外任督抚要办贡 从语义角度看,该类“比”字所出现的句子都为表否定的平比句,表示两事物在某 一方面不是相似的。现代汉语中,动词“比”表示平比的用法已经消亡,取而代之的是 动词“如、像”或介词“和、跟、同、与”等,且句末多有“似的、一般、一样”等词 语与之相呼应。 2 2 5 比画 表示该义项的动词“比”共出现了8 例,如: 1 2 9 1 8 6 】因为宝如妇要看呆雁,我比给他看,不想失了手 1 9 8 6 6 3 | 只见那凤姐未从张口,先用两只手比着,笑弯了腰了 1 1 1 1 7 3 5 1 就在身上解下一条汗巾,按着秦氏方才比的地方拴上 2 2 6 紧靠,挨着 该义项旧读b l ,用于书面语。红楼梦中共使用了5 例,如: 1 4 0 2 5 9 1 右边洋漆架上悬着一个白玉比目磬,旁边挂着小锤 8 6 5 8 7 l 这日子是乙卯,初春木旺,虽是比肩,那里知道愈比愈好,就 像那个好木料,愈经斫削,才成大器 2 2 7 在同类事物中举出一件为例 该义项的动词“比”共使用了3 例,且现代汉语中“比”不具有该动词义项,即: 2 0 1 2 8 l 就拿今日天气比,分明今儿冷的这样,你怎么倒反把个青肷披 风脱了呢? 2 4 2 2 0 1 另l j 说多的,只拿前儿琪官的事比给你们听 1 7 4 4 9 8 l 也不用远比,只说如今你林妹妹的母亲,未出阁时,是何等的 娇生惯养,是何等的金尊玉贵,那才像个千金小姐的体统。 2 2 8 ( 作诗词时) 比配,配合 该义项也是现代汉语动词“比”所不具有的,且在红楼梦中只使用了1 例。即; 4 0 2 6 1 】无论诗词歌赋,成语俗话,比上一句,都要叶韵 1 0 鲁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2 9 按照,仿照 该义项也仅被使用了1 次,即: 4 2 2 7 4 你和太太要了出来,也比着那纸大小,和风丫头要一块重绢, 叫相公矾了,叫他照着这图样删补着立了稿子,添了人物就是了 综上所述,红楼梦中“比”作为动词的义项共有9 种,其中现代汉语动词“比” 不具有的是“在同类事物中举出一件为例”和“( 作诗词时) 比配、配合”两个义项。 按使用次数和频率的降序排列,这9 种义项的顺序是“能相比、比得上”、“比较、衡 量;与相比”、。比作、打比方”、 “如、像”、“比画”、“紧靠、挨着”、 “在同类事物种举出意见为例”、“( 作诗词时) 比配、配合”、“按照、仿照”, 分别占动词“比“的5 7 4 、1 4 8 、9 7 、6 5 、5 2 、3 2 、i 9 、0 6 、 0 6 。据此我们可以看出,“能相比、比得上”、“比较、衡量;与相比”是动 词“比”的主要义项,因此,动词“比”的主要作用是用于比较。 2 3 介词“比” 介词“比”的作用是引进被比较对象,。比较事物性状和动作程度的高下差异曙眇 。在红楼梦中,作为介词,“比”字被使用了3 3 7 次。如: 【1 3 就比那谋虚逐妄,却也省了口舌是非之害,腿脚奔忙之苦 1 1 1 6 8 l 到了二十后,一日比一日觉懒,也懒待吃东西,这将近有半个多 月了 【1 6 9 7 你也太操心了,难道大爷比咱们还不会用人? 2 9 1 9 1 】若是别人跟前,断不能动这肝火,只是林黛玉说了这话,倒比 往日别人说这话不同,由不得立刻沉下脸来 3 9 2 5 2 我们这里虽不比你们的场院大,空屋子还有两同 5 4 3 5 4 的 ,竞成了真的了,比这个更如何? 6 2 4 1 0 “射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