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语文词典释义的研究.pdf_第1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语文词典释义的研究.pdf_第2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语文词典释义的研究.pdf_第3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语文词典释义的研究.pdf_第4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语文词典释义的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摘要 释义是语文词典的核心,同时也是衡量一部词典质量高低的标准,是词 典的生命线。历来有很多学者和专家对释义进行过大量的研究和探讨,得 出了许多丰硕的科研成果。与释义相关的学术成果主要包括训诂方法与词 典释义的关系、语言学与词典学的关系、义素分析法在词义分析中的作用、 义项的设立与排列、释义的方式、词典释义的缺陷以及释义元语言等方面。 本文主要从训诂学、语言学、语义学和元语言学角度,对近几十年词典释 义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和归纳,使之能够在词典编纂中有助于提高释义的准 确性。 同时本文在研究前人释义的基础上,指出了释义中出现的缺点,特别是 一些如影随形的缺陷,这些缺陷又是词典编辑者必须面对的,是下一步词典 创新的突破点。 关键词:语文词典;释义;训诂学;语义 a b s t r a c t d e f i n i n go c c u p i e sc e n t r a lp o s i t i o ni nt h ec o m p i l i n gw o r ko fd i c t i o n a r i e s , a n de x p l a n a t i o ni st h es t a n d a r db yw h i c ht oj u d g ew h a ti sg o o da n dw h a t i sb a d a b o u tt h eq u a l i t yo fd i c t i o n a r i e s ,a tt h es a m et i m e ,i ti s t h el i f e l i n eo fa d i c t i o n a r y f r o mm a n yy e a r st ot h ep r e s e n tm a n ys p e c i a l i s t sa n ds c h o l a r sh a v eb e e n d o i n gs o m er e s e a r c ha n dd i s c u s s i o no nt h ed e f i n i n go fd i c t i o n a r i e s ,r e c e i v i n ga g r e a td e a lo fa c h i e v e m e n t t h ea c h i e v e m e n to fe x p l a n a t i o nm a i n l yi n c o r p o r a t e s 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t h ea p p r o a c ho fc r i t i c a l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o fa n c i e n tt e x t sa n d t h ee x p l a n a t i o no f d i c t i o n a r y 、b e t w e e nl i n g u i s t i c sa n dl e x i c o g r a p h y 、f u n c t i o no f t h ea n a l y s i so fy i s uo nm e a n i n gd i s c r i m i n a t i o n 、e s t a b l i s h i n ga n df o r m i n go f i t e mo fad i c t i o n a r ye n t r y 、m e t h o do fe x p l a n a t i o n 、d r a w b a c ko fe x p l a n a t i o na n d m e t a l a n g u a g ea n ds oo n t h ep r e s e n tr e s e a r c hm a i n l ys o r to u ta n dg e n e r a l i z et h e a c h i e v e m e n tb yc r i t i c a l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o fa n c i e n tt e x t s ,l i n g u i s t i c s ,s e m a n t i c sa n d m e t a s e m i o t i c s ,i no r d e rt ou p g r a d et h ed e g r e eo fa c c u r a c yo fe x p l a n a t i o ni n c o m p i l i n gad i c t i o n a r y a tt h es a m et i m e ,o nt h eb a s i so fs t u d yo ff o r e f a t h e r s e x p l a n a t i o n , t h e p r e s e n tr e s e a r c h i n d i c a t e sd r a w b a c ko fe x p l a n a t i o nw h i c hl o o k sl i k et h e r e f l e c t i o n b u td i c t i o n a r ye d i t o r sh a v et oc o n f r o n ti t ,w h i c hi st h eb r e a k t h r o u g h p o i n to fc r e a t i v ec o n c e p t i o no fd i c t i o n a r i e si n t h ef u t u r e k e yw o r d :d i c t i o n a r y ;d e f i n i n g ;s c h o l i u m ;s e m a n t i c s i i 学位论文独创性卢明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 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南昌大学或其他教育 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 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靴敝储戳汗聊彬萨卜嗍纠弛月夕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南昌文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 和借阅。本人授权南昌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 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本学位论文。 同时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 据库,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山以年 哆钐 历,龟日 ,诜 ,7 、 弋r , 九 月 鹅 陟 0 年 名扩雠神 导 肌日字签 第1 章引言 第1 章引言 首先在这里对本论文所涉及到的一些名词和术语进行简要辨析和区别。目 前,辞书流行的概念共有4 种:“辞书、词书、辞典、词典。这4 种概念的内涵 与外延在使用中颇有差别,在这里加以区分。辞书:l 、字典+ 语文词典+ 百科全 书+ 专科辞典;2 、字典+ 语文词典+ 专科辞典。词书:辞书的另一种写法,仅见 于辞源( 修订本) 出版说明。辞典:1 、广义,同辞书2 ;狭义:( 1 ) 专 指语文辞典,其它辞典则加限制词,如专科辞典( 2 ) 与词典对立,专 指百科性辞典;( 3 ) 与词典对立,指规模较大的专科辞典。词典:1 、同辞 典1 一般不把狭义的辞书称作词典;2 、与辞典对立,专指语词词典。 语言学里字与词是不同的概念,字是书写单位,有些字可以独立表义, 有些则不能,如联绵词、外来词中的字,词却纯粹是独立的表义单位。字典是 汇集方块汉字,按一定方式编排,逐字解释其形音义的工具书。词典则是以汇 集语词为主而兼及汉字和短语的,按一定方式编排并逐条注释其音义和用法的 工具书,两者的侧重点不同。在我国,汉语发展可以分为古代汉语阶段、近 代汉语阶段和现代汉语阶段。在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阶段中由于单音节词占优 势,往往一个字相当于一个词,字和词并没有严格的区分,古人讲的字其实在 很大程度上相当于我们现代汉语中讲的词,所以他们的字典就相当于现在的词 典。辞书学主要是研究字典、词典和百科全书编纂的理论、实践与历史的科学, 说的通俗点,就是研究辞书编纂规律的科学。 1 、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 研究对象。释义是语文词典的最重要的部分,释义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一部 词典质量的好坏。一部词典的编纂和修订,主要工作是围绕释义来进行的。一 般来说在释义采用了新的方式或方法和内容上有所突破的话,那么就可以说这 部词典也就有所创新和突破。在中国,词典的编纂有着悠久的历史,特别是在 新中国成立后,一些大辞书的编纂出版,使词典的释义更是继承出新,积累了 丰厚的经验。特别是当年参加编纂的学者,写了许多与释义相关的经验性的阐 释文章,大部分发表在辞书研究上。还有许多学者从理论高度上对释义进 。陈高春语言与辞书【m 】长城出版社,1 9 9 6 1 0 ,第1 9 7 页 l 第1 章引言 行的研究,结出了丰硕的学术成果。这些经验和成果,为后来者指明了方向, 也是后来研究者的出发点。 研究意义。在对比分析当前国内一些影响比较大的语文词典的释义的基础 上,结合当前与释义相关的一部分论文,对词典释义进行比较研究。指出那些 优秀的释义,同时也指出释义中存在的缺点和错误,特别是那些如影随行的缺 陷,进一步提高语文词典释义的准确性。 2 、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 一、比较和分析相结合。对释义的研究主要采取比较和分析的方法,比较 分析的对象主要是现代汉语词典不同的版本、中华大字典( 2 0 0 2 年版) 、 新华字典( 大字本) 、辞海( 2 0 0 2 年版) 、汉语大字典( 2 0 0 3 年版) 中 的释义。找出不同词类的常用释义模式和方法。 二、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注重从训诂学、语言学及其分支语义学和词 典学的宏观角度,研究它们是如何影响释义的发展,同时研究同一部词典同一 类词的释义模式。然后从同一类词不同的释义方式的微观角度来研究,别是分 析研究对同一类词语释义研究的论文中的不同之处,指出它们的优点和缺点。 三、语料来源。本文所采用的语料主要是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 说文解字和尔雅中,还包括其它一些论文中所采用的语料。 3 、研究的主要内容。 语文词典释义牵涉面较广,涉及很多学科。它需要继承前人辞书编纂的经 验和优良传统,又要在理论和实践上有所创新。它需要吸收相关学科的研究成 果,对它们加以整合,并运用于实践,进一步提高释义的准确性。 在我国,与词典释义联系较紧密的学科是语言学和训诂学,而训诂学在一 定程度上就是一门用语言去解释语言的学科。它侧重于对古籍文献资料进行语 言性的解释。并在训诂实践中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论和方法,具有丰厚的 积累。这对辞书学来说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金矿,对词典词目的选择、 义项的确定与分合以及释义方式的借鉴都有指导作用,比如古代训诂学中训诂 方法中的同训、推原和义界等方法,在现代语文辞书释义中仍然广泛采用。辞 书学还与其他一些学科有密切的关系,比如认知语言学、语义学以及元语言学 等。认知语言学针对传统释义中一些缺陷和不足,提出了新的释义理论和模式。 语义学从微观的角度对词义进行分析和描写,把人们对词义的认识带到一个更 加微观的世界,如词典释义中的义素分析法。同时又从语义场宏观的角度对词 2 第1 章引言 义进行系联和比对,找出他们的内在联系。由此可见辞书释义与语义学联系最 紧密,以往释义理论不能有所突破,主要原因在于对它研究不充分。 由于辞书释义是用语言去解释语言的工作,很大程度上就会出现同义互训, 循环论证的现象。面对这种困境,语言学家们提出了从语言中提炼一部分解释 能力强的语言去解释另一部分语言的设想,这种被用来解释语言的语言在语言 学上被称作元语言。实践表明用元语言去解释词语会达到更好的效果,因此它 是一种比较有效的释义工具。 3 第2 章词义的训诂方法 第2 章词义的训诂方法 训诂是指解释古代的典籍文献和研究古代语言文字的意义,进而疏通文章 大意。说文解字是这样解释的:“说文言部训,说教也,从言,川声; 诂,训故言也,从言古声。段玉裁给训和诂下的定义是,训,说释而教之。诂, 说释故言以教人。训诂作动词用时是解释的意思,它的名词意义是对古书语言 事实的解释。 训诂学是以古代文献语言的训诂为研究对象,以古代汉语的语义规律和训 诂方法为主要研究内容的一门学科。而训诂工作是用当时易懂易知的语言来解 释古代难知难懂的文献语言的一种综合性的语文工作。古人讲求治经莫重于得 义,他们对文化典籍的语言解释而言,得义则必须一定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以汉语语词的形音义三者互相求证,古形、今形,古音、今音,古义、今义六 者互相求证,所以古人对语言的解释创建了三种方法;形训、声训,义训,并 在长期的解释实践中结合起来运用,使之互为表里,互相发现,从而逐步形成 系统化趋向。“训诂是对古代文献语言的诠释。由于诠释文献语言的核心是词义, 所以,对训诂的狭义理解就是诠释词义。诠释词义也是语文辞书编纂和研究的 中心问题,因此,训诂学与辞书学的关系十分密切,一些训诂著作既是训诂专 著,又是字典、词典。同时随文释义的古书注疏,又是字典、词典释义的最主 要的依据。 研究训诂可以指导辞书的编纂,比如工具书的体例,总是要参考 前人的训诂专书,从释字释词的方式上说,现代的字典辞书也是基本采用前人 训释的方法即互训和义界。如现代汉语词典 【出奔】出走。 【诽】毁谤。 说文“奔,走也。诽,谤也。” 如现代汉语词典 【媳妇】儿子的妻子。 尔雅释亲“子之妻为妇。”应当说训诂学与辞书编纂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刘蕴璇训诂学与辞书学【j 】语文学刊,1 9 9 5 2 。王鸿滨,李亚明陆王辞书学理论述略【j 1 辞书研究,2 0 0 7 1 4 第2 章词义的训诂方法 辞书编纂要参照训诂实践的。而训诂学则应该在辞书编纂中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陆宗达指出,对工具书的编纂和修订,离开训诂学,是无法进行的,目前所 有的字典和词典在解释字词义时仍然使用训诂中互训或义界的方法。用今天的 语言来概括说明词义,还必须吸收前人的训诂经验,不通训诂,对一些词语的 解释就不可能确切,常会望文生义而降低工具书的科学性和使用价值。古代的 训诂纂集经常是现代辞书取材的来源。训诂的主要目的就是疏通字词句的意 义,进而了解文章大意,因此在训诂的过程中必须对一些词义加以解释,而对 词义的解释必然会形成一系列的方法和程式,如同训、推原和义界等方法,而 这些方法在今天辞书解释中仍普遍采用,而且也是释义方法的主要来源,所以 训诂中有许许多多的金矿等待我们去发现和挖掘。训诂对辞书的指导作用主要 体现在下面三个方面:“纠正辞书在释义上的一些错误,考查和补充漏掉或忽略 的义项,找出词的意义结构间的内部联系。 这些方面对辞书的编纂很有益处。 下面主要讲述训诂学中常用的训诂方法,因为它有助于研究释义。 2 1 形训法 形训又叫以形索义。以形索义之所以可能,是因为汉字是表意文字,先秦 大部分的汉字基本上是依义绘形的,查形即可知义。作为一种释词( 早期的汉 字很大一部分作词讲) 的方法,形训是依据汉字的表意性质和形义统一规律, 从词的书写形式出发,通过分析其具体结构以训释词义的解释方法。 “它的理论依据是汉语词的书写形式,亦即汉字的表意性质与形义统一规 律。先秦大部分汉字的根本特性,就是以其形体结构表现语素和单音单纯词的 意义。从而形成字形和词义相统一的规律。 古人较多地运用形训法来解释词义。如说文北部“北,乖也,从二人 相背。”从字形上分析是以二人相背来表明人的背部。说文皿部“置;赦也, 从网直。说文对词义的解释主要是通过分析字形得到字的本义。用形训的 方法得到的往往是字的本义,而在古代文献语言中,大量使用的,是字的引申 义,但形训仍有用,通过找到字的本义就找到了引申义的源头,词义引申的脉 。鸿滨,李弧明陆干辞书学理论述略【j 】辞书研究,2 0 0 7 1 o 郭在贻训诂知识与辞书编纂 j 杭州大学学报,1 9 8 4 第3 期 国刷光庆中国古典解释学导论【m 】中华书局,2 0 0 2 ,第2 3 2 2 6 1 页 5 第2 章词义的训诂方法 络就清晰了,在具体语言环境的引申义也就容易辨明。如诗经七月“塞向 瑾户。”毛传“向,北出牖也 中的“北 ,义为北方,显然是由北的本义脊背 引申过来的。因为人类天性,喜阳恶阴。故居处常面南朝北,北就引申出了北 方义。如诗经茉莒“薄言采之。毛传“采,取也,采从爪,取从又,爪 又皆手也。 这些是通过分析字形获得字义的,是典型的形训法。 说文是我国第一部通过分析字形获得字义的字典。它里面对字义的解 释主要就是形训,通过分析字形获得字义,进一步丰富了说解形体解释字义的 方法。如说文豆部“豆,古食肉器也从口象形凡豆之属皆从豆。 通过分 析豆的字形,获得了它的字义。说文说解字形主要是以小篆为主。但小篆是 比较成熟的文字,离造字之初的文字相差太久,字形发生了很大变化。所以许 慎分析形体解释字义时,有些解释是错误的。如“元,始也,从一从兀。 说 文一部元的最初意思是头。许慎解释的是字的引申义。说文一部“王, 天下所归往也,一贯三为王。”这种解释明显偏离了字的本义,为当时社会神学 思想所左右。说文示部“示,天垂象见吉凶以示人也。 这种解释是错误的。 它的本义是祭祀的物品。这些错误是由于许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后人根 据出土的甲骨文,找到了这些字的本义。 形训法的优点就是能够通过字形找到本义,许慎在说文中成功运用形 训法,通过分析字形结构找到了字的本义,达到了解说的目的。对今天人们对 词义的理解仍然有很大的帮助,是词语释义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但是形训有其致命的缺点;首先,运用形训法所依据的材料只能是早期汉 字,而后来许多表意汉字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字形和字义往往不再统一。 其次,运用形训法所探求的词义,很大一部分是词的本义,所以运用时要慎重。 2 2 声训法 声训又叫音训,又叫因声求义,就是用音同或音近的字解释词义,是从词 的语音形式出发,通过探寻其语源关系和正借字例以训释词义的解释方法。 “声训法的理论依据是古代汉语单纯词的造词方式、孳生规律以及记录词 的用字方法。造字之初时,能指和所指之间一般来说是约定俗成的。现代语言 学家注意到能指和所指并不是完全没有联系的,只不过有时不太明显而已。关 。许慎说文解字【m 】北京:中华书局,1 9 8 1 6 第2 章词义的训诂方法 于这方面的论述有很多,这里就不需要重复。众所周知大部分词语的造词是有 理据的,特别是孳生规律。”例如“笺、贱和浅 通过声音的分析就可以知道 他们都有小的意思。又如“暮之于莫,楣之于眉,娶之于取。 前一个字都是由 后一个字孳生的。 声训法在古代最为重要,在清代得到了大量的发展,他们发现音随义转的 规律,作出了声与义同源的论断。王念孙在广雅疏证中写到“训诂之旨, 本于声音。故声同字异,声近义同”。 声训体例有三种: 一、同字为训,如易序卦“蒙者,蒙也,物之稚也。 如礼记哀 公问“大昏既至,冕而亲迎,亲之也,亲之也者,亲人也。 如孟子滕文 公上“周人百亩而彻,彻者,彻也。 二、同音为训,l 、用同音字释;易序卦“晋者,进也。尔雅释言 “樊,藩也。 说文衣部“衣,依也。 2 、用同声符字释;说文释天 “星,散也,列位布散也。”说文示部“裸,灌祭也。 释名释言“恭, 拱也,自拱持也。脓,浓也,液浓厚也。” 3 、用声符释;苟子王制篇“君者,善群者也。 释名释言语“纪,记 也,记识之也。 论语颜源“政者,正也。释名释形体“腕,宛也。 言可宛曲也。”释名释形体“帽,冒也。 4 、用该字为声符的字释,礼记乡饮酒义“春之为言蠢也。”尔雅释言 “干,杆也。”说文土部“土,地之吐生物者也。古,故也。衣,依也。 释名释形体“眉,媚也,有妩媚也。” 三、音近为训,易说卦“乾,健也。坤,顺也。坎,陷也。孟子滕 文公上“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说文一 部“天,颠也。 声训之集大成者是汉代刘熙的释名,也是我国第一部以声训为主要工具 的训诂专书,它的本意是运用声训来探求事物命名的缘由。它给后人保留一批 音义联系的语言材料,很有价值。如“山夹水日涧。涧,间也。言在两山之间 也。( 释名释水) 楣,眉也,近前若面之有眉也。( 释名释宫室) 负, 背也,置项背也。( 释名释姿容) 顺,循也,循其理也。( 释名释言语) 周光庆( o e i $ 1 - 占典解释学导论【m 1 中华书局,2 0 0 2 ,第2 3 2 2 6 1 页 7 第2 章词义的训诂方法 颔,含也,口含物之车也。( 释名释形体) ”应当讲,声训比形训前进了 一大步,所以在词义的解释上得以广泛的运用。声训法在今天仍不失为一种有 效的释义方法,特别是在编纂同源字典的时候,它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声训 对词义的解释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是后人运用的太过于宽 泛,结果是牵强附会的就越来越多,只能是过犹不及。 声训法的缺点是:有些词音义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有许多声训是属于主 观臆测,将一音一义随意牵附,多不可信。同时古人在声训时喜欢附会当时的 五行说和儒家封建思想。如白虎通中的三纲六纪:“妇者,服也,以礼 屈服也。父,矩也,以法度教子也。子,孳也,相生繁孳也。 这些释义一看就 知道是在阐述封建思想的,所以要慎用。 2 3 义训法 义训法是从词的使用状态出发,既不凭借词的书写形式,又不凭借词的语 音形式,而是直接通过考察词的语境义以训释词义的解释方法。 “义训法有其坚实的理论依据,那就是言语交际活动中的语言环境对词义必 然具有的选择、实现与解释作用。人们在阅读文献和理解话语的时候,很多时 候是通过语境推断出来。古代的训诂家早就发现语境的作用,于是他们提出了 随文释义的原则和方法。 义训方式可以具体分为以下几种: 一、就事物的内容、性质、状貌、功用等诸方面说明其意义的。如尔雅释 宫“金谓之镂,木谓之刻,骨谓之功,象谓之磋,玉谓之琢,石谓之磨。 如 尔雅释天“谷不熟为饥,蔬不熟为馑,果不熟为荒。 尔雅释兽“狒 狒,如人,被发,迅走,食人。 尔雅释宫“室中谓之时,堂上谓之行,堂 下谓之步,门外谓之趋,中庭谓之走,大路谓之奔。 诗经七月“九月筑场 圃。 毛传:“春夏为圃,秋冬为场。 二、同义词相训。如诗经卫风氓“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毛传: “贿,财;迁,徙也。 论语季氏“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孔安国传:“干盾 也,戈,戟也。 尔雅释诂“遘、逢,遇也。绩、勋,功也。希、寡、鲜, 。毛远明训诂学新编 m 巴蜀书社,2 0 0 2 ,第1 4 1 页 圆周光庆中国古典解释学导论【m 】中华书局,2 0 0 2 ,第2 3 2 2 6 1 页 8 第2 章词义的训诂方法 罕也。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毛传:“窈窕,幽闲也。 淑,善。逑,匹也。 三、以狭义释广义。如苟子大略:“臣道知事。事谓职守。 左传召 公九年“服以旌礼,礼以行事。”杜预注:“事,政令。 荀子儒效“百姓 好之则乱事。 杨惊注:“事,谓作业。 四、以类名释个别名。如毛传:“琼玖,玉石。 “玖,石次玉。 如诗经召 南“彼茁者蓬。毛传:“蓬,草名也。又如“谁谓荼苦? 毛传:“荼,苦菜 也。诗经郑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毛传:“且,辞也。 五、以个别名释类名。如易鼎“鼎黄耳金铉。 孔颖达疏:“金,刚也。” 周礼春官大师“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郑玄注:“金,钟转也。 庄子列 御子为外刑者,金与木也。郭象注:“金,谓刀锯斧戊。 六、比拟。以今事今语或浅近事物进行比况;如诗经“维天之命”笺 “命犹道也。 如诗经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 郑玄笺:“以犹舆也。” 七、以今字释古字。如论语“必正名乎? ”郑玄注:“正名谓正书字也, 古者日名,今者日字。”如尚书舜典“别生分类。 孔传:“生,姓也。”又 如诗经大叔于思“叔在薮,火烈具举。”毛传:“具,俱也。 尔雅是我国第一部训诂工具书,主要采用义训的方式对语言进行训释。 主要是对先秦古籍进行解释。它开创了我国古代另一种训诂的方式。它里面很 多注释对今天词典的编纂解释仍有意义。如:“颠,顶也。戎,相也。孺,属也。 幕,暮也。哲,智也。弄,玩也。克,能也。奔,走也。逼,迫也。般,还也。 明明斤斤察也。悠悠洋洋,思也。以往训诂专著一般不把义训做为一种训诂方 法,而是作为一种具体的条例。随文释义是义训的优点同时也是它的缺陷,因 为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章节中解释成不同的意思,是没有必要的,其实就是一个 意思。容易把文义和句义混到词语的解释中,今天人们在编纂语文词典的时候, 对随文释义要谨慎对待的,要把具体文义从词语释义中删除,特别要对词义进 行归纳。 2 42 0 世纪5 0 年代以前一些常用的词典的释义方式和条例 尔雅的训诂方式有两类:一类是释诂、释言、释训三篇的释词方法, 再把许多意义相同的词放在一起,在下面做一个总括的解释,其中某些词若有 9 第2 章词义的训诂方法 异义,就在提出来另注。如尔雅释诂“迄、臻、极、到、赴、来、吊、格、 戾、怀、摧、詹,至也。”前面并列十三个同义词,下面用“至也 来作共同的 解释。另一类是释亲、释宫、释器、释乐等十六篇的释词方法是把内容相关的 一类词放在一起,而分别解释。如尔雅释亲“妻之父为外舅,妻之母为外 姑。”对“外舅 和“外姑”两个词语分别加以解释。 说文的释字条例,释字先分析部首,说明凡属这个部首的字均从这个部 首,它们在意义上也相关联。“示,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从二三垂日月星 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示神事也。凡示之属皆从示。”它对每个字,先释字义, 然后解释字的形体结构,有时也指出字的读音。 小尔雅的说解条例,亦全仿尔雅广诂、广言、广训三类,用“某 者某也的方式,解说一个词,词目列前,解说在后,或并列几个词,下面做一 个总括的解说。如广诂的一条,“逼、尼、附、切、局、邻、傅、戚,近也。 方言解释词语的方式大约有两种,“一种是先举出一个词,作为话题, 然后分别说明其各地的不同称谓。如:卷八猪,北燕朝鲜之问谓之猥;关东 西或谓之彘,或谓之豕:南楚谓之稀;其子或谓之豚,或谓之孩;吴扬之间谓 之猪子。另一种方式是先举出一组同义词,作一个共同的解释,然后分别辨析, 指出各地区用语之异。如:卷一敦、丰、庞、介、般、嘏、奕、戎、京、 奘、将,大也。凡物大貌日丰。庞,深之大也等等。 释名声训的方式有二种,一是用本字,二是用易字,同时又可以分为 十种方式。1 、用本字如“冬日上天,其气上腾,与地绝也。”( 释名释天) 2 、 “春日苍天,阳气始发,色苍苍也。 ( 释名释天) 这是用叠本字。3 、“宿, 宿也,星各此宿其处也。”( 释名释天) 这是本字而易字。4 、“云犹云云, 众盛意也。 ( 释名释天) 这是叠易字。5 、“腹,复也,富也,( 释名释 形体) 这是再易字6 、“兄,荒也,荒,大也。”( 释名释亲) 这是转易字。 7 、“绨似娣,虫之色绿而泽也。 ( 释名释彩帛) 这是声易字。8 、“夏日昊 天,其气不散皓皓也。 ( 释名释天) 这是省叠易字。 正字通在释义中引用经史子集的原文,注意了上下文的连贯,并引用 原注来说明所引的书,有时还对所引之注又加解释。如内则“父母姑舅之衣 衾、席、枕,凡不传。注:传,移也。谓此数者每日置之有常处,子与妇不得 移置他所也。 其中注后面的内容,即编者对此注所作的解释,这使注的解释更 。刘叶秋中国字典史略【m 】中华书局,2 0 0 4 ,第5 7 5 8 页 l o 第2 章词义的训诂方法 加明白,对读者是有帮助的。 康熙字典采集各韵书的反切来注音,分合异同,以供参考,这是它的 首创,为以前的字书所没有。其中解说,俱先注本音本义,后注异音异义由引 申及通假,一一用又字标明;所采字形异体,范围很广,例举书证,多具篇名 依时代先后为次。如“反,古文。唐韵:府远切;集韵、韵会甫远反; 并音反。 说文:“覆也,从又厂。 诗经:“福禄来反。 原注】:“言福禄 之来,反复不厌也。 又前汉;“使者五反。 原注】师古日:“反,谓回还也。 在字义解说内还常常附释一些词语,又兼有词典的作用。如“按埙乃土器不坚 之物,故世俗指人惯弄虚浇者日弄埙。”康熙字典是一部很优秀的字典可圈 可点的有很多。 助词辨略解释的条例有六种。l 、正训;如“仁者,人也。 2 、反训; 如“故当今解。”3 、通训;如“本犹根也。”4 、借训:如“学之为言效也。 5 、 互训:如“安当何讲,何也当安讲。6 、转训:如,容有许的意思,所以可当 可讲,犹有尚的意思,所以可以当庶几讲。 中华大字典( 1 9 1 5 年) 在释义上有很大的成就,分条解说,一条只注一义, 只列一个书证,用( 1 ) ( 2 ) ( 3 ) ( 4 ) 的数字,顺序标明,清楚醒目。在解词方 面常常在一个字下面,兼释由这个字组成的复词或事物的名称。如心部志 字下,解释志士的含义,说明远志是草名。 辞源( 1 9 1 5 年) 对词语的解释有不同处。1 、在词条下面先释义,后引书 证,有的还在书证之后加按语。如【丁年】“男子及成丁之年也。 李陵文:“丁 年奉使,皓首而归。汉以男子成年二十为丁。 历代之不同。明清以十六为成丁。 2 、在词条下面直接引文,后加说明;或因引文可代解释,即不再注。如【删拾】 王安石诗:新文待删拾。谓于文字之美恶有所去取也。3 、书证原文不宜录引 的,就撮取大意,注出来源。4 、一般知识性的词条,无须引证,应该说明内容、 源流、变革、经历的,就用综述的方式介绍。 这些字典或词典在2 0 世纪5 0 年代以前是比较有名的,从它们的释义方式 或条例上,我们可以看到词典编纂上后出转精。所以我们要认真对待古辞书的 释义,这对我们在释义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首先可以帮助我们确定义 项,我们没有必要对所有义项都要从语言实际出发,以语言材料为依据进行概 括。因为古代辞书的一些义项就是从语言实际中加以概括的,我们为什么不可 以拿来用。古代辞书的义项,在给新编辞书释义时,一般来说可以作为统帅一 第2 章词义的训诂方法 大堆语言材料的纲领,在一些词义难以理解的书例,古代辞书可以对我们有启 发和引导作用。他们能帮助我们统帅一堆资料,然后运用这些资料进行归纳、 分析和遴选。其次古代辞书可以帮助我们对一些词的古义和偏僻的意义进行复 苏,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找回那些失去的书例和书证。其次,在词典释义之后, 如果能从古代词典中择取较早者加以征引,那么可以增强义项的必然性和释义 的准确。 2 5 小结 现代词典是在继承古代包括近代词典优秀成果的基础进行创新,上面这些 词典的释义方式为现代词典编纂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有人对现汉的释义方 式进行研究和归纳。认为它的释义方式有三种:一是定义或说明形式注释;二 是互训注释;三是形训注释。前面已经讲过,前两种是对古代词典释义的继承, 后一种是一种创新。现代词典对古代词典的创新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为了 防止互训,用多个词语具体说明词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解释词义;释义词语 显示被释词的语法性质;释义结合说明词的用法。所以我们要吸收古代辞书的 精华来促进当代语文词典的发展。 1 2 第3 章语言学与词典释义 第3 章语言学与词典释义 语言学是一门范围广泛的学科。它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研究语言结构、 运用、社会功能和历史发展。特别是为描写语言学、历史语言学、经验语言学 ( 包括认知语言学) 以及包括方言学在内的其它类型的语言研究提供了共同框 架的普通语言学或理论语言学的方法和原则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应用于词典编纂 实践。 “辞书学和语言学的关系是很密切的,词典编纂的原则是使某些知识、概 念有序化,形成一个词典化的知识群体。但它却是从处理词汇,文字着手,而 这是属于语言学范畴的,而且,语言符号从本质上说也是种信息符号,语言研 究就是对这种符号系统的研究,辞书编纂也是研究处理符号系统。所以从宏观 上说,语言学与辞书学不仅有相同的研究对象,还有相似的原理。 语言学基本理论的研究和发展都对辞书学的发展起直接的推动作用。同时 作为语言学一个分支的辞书学的某些理论也可以促进语言学的发展,相互促进、 相互影响。这是语言学与辞书学密切联系的逻辑关系,辞书学属于应用语言学 范围,这是客观事实。可以说词典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语言学理论的 发展。当然词典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也有益于语言学描述向精细处发展。 历史上,语言学成果对词典编纂实践的启发是有目共睹的。可以说,从1 9 世纪 的历史比较语言学到2 0 世纪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转换生成语法,从语言学的交 叉学科到后现代主义语言学,其间产生的种种理论都对词典学的发展产生过或 正产生着不同的影响。 3 1 认知语言学对词典释义的影响 语言学对词典释义的影响是广泛的,语言学具有很多分支学科,本节主要 讲述现代语言学中的一个分支认知语言学对词典释义的影响。“词典处理的 对象是语言,而语言认知是水乳交融的。 认知语言学是2 0 世纪7 0 年代以来 在美国和欧洲兴起的一种新的语言研究理论框架,它是属于认知科学和语言学, 。陆锡兴辞书学与语言学的关系论【j 】辞书研究,1 9 9 0 4 o 赵彦春认知词典学探索 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 0 0 3 ,第1 7 页 1 3 第3 章语言学与词典释义 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目前处于语言研究的前沿。认知语言学范式是多种理 论框架的集合。这些框架主要包括范畴化,原型理论、隐喻理论、意象图式理 论、认知语法、像似性、语法化以及认知语用推理。语义学是认知语言学许多 课题中的一个,对词典编纂最有借鉴意义的,而词典的语义问题也是认知语义 学的核心问题,所以要加以重视。 张志毅认为“传统的词典学实践,几乎完全是受亚里士多德学派的范畴定 义古典理论影响。新的语文辞书释义应该转向原型论。”这个理论是指人们在 心理认知( 认知就是人类透过本能,与现实世界各种各样事物相互作用而形成 的概念。) 过程中往往是由一个典型的人或物来认知一类人或事物以及由此形成 的概念。在语义学上,原型( 最先将“原型 这个观念应用在认知研究上的, 是心理学家e l e a n o rr o s c h ,其后由语言学家,如g e r o g el a k o f f 等,将之用于语 法分类。) 就是词语义域( 义域,是义位的量,是义位的意义范围和使用范围, 是人所认识的具有义素所表特征的事物集或群。张志毅的词汇语义学) 的典 型或中心成员。它的周围有次中心成员、边缘成员。由中心成员形成一个辐 射集家族。被提取的中心成员的语义特征,便是这个家族的族征。族征构成 了家族成员的相似性。从中心成员到边缘成员,族征渐次减少,形成梯度。我 国传统的词典学实践很早就不自觉地采用这个方法,用它来解释词义,只是没 有提出这个概念而已。 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研究人对世界的感知、经验、观察事物方式如何 响人们对语言的使用,特别是在同样符合语言规范的条件下如何选择不同的词 与句子来表达非客观的意义,这就是目前认知语言学关于“认知的含义。认 知语言学概论,赵艳芳,上海外语出版社,2 0 0 1 年3 月) 对传统词典常用的 两种定义方式即解释性定义和同义词代替,批判最深,一般而言这两种定义方 式是最经济的,达到了效益最大化的效果。但是它应该避免循环论证性。如说 文舟部“舟,船也。船,舟也;”说文杀部“杀,戮也。戮,杀也。” 说文心部“恚,恨也。恨,怨也。怨,恚也。这里用船来解释舟又用舟 来解释船;用戮来解释杀,又用杀来解释戮。一个需要了解它们含义的读者可 能会觉得莫名其妙,不知所云。这种现象不是中国字典的特有,外国的一些字 典也存在如 “ s a u c e r n as h a l l o wd i s ,t y p i c a l l yh a v i n gac i r c u l a ri n d e n t a t i o ni nt h ec e n t e r , o nw h i c ha 。张志毅,张庆云词汇语义学与词典编纂【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 0 0 7 ,第3 5 6 页 1 4 第3 章语言学与词典释义 c u pi sp l a c e d ”( 牛津高级英语学习词典) 一种浅碟子,通常中间呈圆形凹陷, 供放杯子用。 “ c u p n as m a l lb o w l s h a p e dc o n t a i n e rf o rd r i n k i n gf r o m ,t y p i c a l l yh a v i n gah a n d l ea n d u s e d w i t h a m a t c h i n gs a u c e r f o r h o t d r i n k s ”( 牛津高级英语学习词典) 一种用于喝东 西的小容器,通常有把手,喝热饮时和碟子使用。上述两个定义的循环论证性 很明显,词典编纂者用c u p 定义s a u c e r ,又用s a u c e r 定义c u p 。从认知语言学的 角度而言,循环论证的最大缺陷在于它无法解释隐藏在语言符号单位的词汇意 义之下的共有知识结构、共有概念和社会习俗。认知语言学认为所有概念的定 义都必须用一些不再需要定义的语义元素来进行,所以认知语言学在实践中常 采用描述性解释,这种定义技巧能够更好地表现词汇在范畴化过程中的典型效 果,同时意象型的图解方式也有传统定义方式所无法比拟的优点。认知语言学 认为意象图式与词典释义关系密切。意象图式是人类通过自己最基本的感知能 力( 即完形感知、意象与动觉) 在对事物及其关系的认知的基础上构成的认知 结构。它是反复出现的知识组织形式,有着固有的空间结构,具有很高的概括 性和很广的使用范围。所以,人们常常借助意象图式来理解和认识许多复杂而 又抽象的概念。在词典编写中,有多意象图式可以用来帮助释义。如: 容器图式。它的身体经验是“我们的躯体就是一个三维容器 其内部结构是 “物体被包容在容器里 。在词典释义中,我们可以用它来解释范畴词汇,因为 范畴也像个容器,里面包含范畴成员。 d a c h s h u n d t y p eo f s m a l ld o gw i t hal o n gb o d ya n ds h o r tl e g s 。( 牛津高级学习词 典) 这条释义清楚表明d a c h s h u n d 是范畴( d o g ) 的一个成员。 部分整体图式。它的身体经验是人体就是由部分构成的整体,其内部结构 是一个整体由各部分按一定规则组合而成。 m i d d l e p a r to f t h eh u m a nb o d y 。b e t w e e nt h ew a i s ta n dt h ec h e s t ;b e l l y ( 牛津高级学 习词典) 把m i d d l e 解释成h u m a nb o d y 的一个组成部分。 中心边缘图式。它直接来源于我们的躯干是中心,手、脚和头发等是边缘, 其内部结构是一个实体,具有中心和边缘,且边缘依附中心的理论方法。就一 个词条来说,各个义项及其解释构成它的中心,派生词项、复合词项及其它注 释和提示则是边缘部分。中心比边缘重要。所以,词典释义的主要工作是对词 的核心意义进行解释。 前后图式,它直接来源于人类最基本的空间经验。在认知语言学分析中, 第3 章语言学与词典释义 前后图式可用来理解角色背景结构。角色是要描述的对象,背景是其环境。对 角色的选择决定于注意力的焦点、移动的方向、观察的方位等。有的词典就是 运用它进行整句释义,在释义句子中,被释词常常出现在两个位置上,一个是 直接作主语放在句首,一个是出现在主句前的从句中。这样,被释词本身或者 它所在的从句就构成角色,而后面的部分就是背景。 “ m o t h e r 1y o u rm o t h e ri st h ew o m a nw h og a v eb i r t ht oy o u 2i faw o m a n m o t h e r sa c h i l d ,s h el o o k sa f t e ri ta n db r i n gi tu p ,u s u a l l yb e c a u s es h ei si t sm o t h e r 3i fy o um o t h e rs o m e o n e ,y o ut r e a tt h e mw i mg r e a tc a l ea n da f f e c t i o n ,a si ft h e y w e r eas m a l lc h i l d ”这种释义方式的优势是具体、完整、清楚,而这主要得益 于详实的背景信息。读者在详实的语境信息中更容易把握词义的具体用法。 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理论框架就是原型理论。所谓原型的意义其实就是 最佳示例之意。原型就是典型,典型的成员具有该一类别所有的属性,而非典 型成员则仅有部分属性。如:麻雀、燕子都是鸟类叫典型的成员,但是鸡、鸭、 鸵鸟则是较为非典型的鸟类成员。原型词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