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药学课件_第1页
医院药学课件_第2页
医院药学课件_第3页
医院药学课件_第4页
医院药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院药学,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医院药学部(科)管理第一节第二节第四节第七节第三章医院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第一节二、四第三节,目录,第四章医院制剂质量控制第一节第三节第五章治疗药物评价原则第六章药物经济学概述第七章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第八章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第九章药物利用研究第四节第十章新药临床研究,目录,第十二章合理用药指导第十三章临床常见药物中毒及解救第十四章药学监护第十五章临床营养支持疗法第十七章个体化用药方案设计第十八章医院药学信息服务第十九章病患用药教育第二十章医院药学人员职业道德,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医院药学的形成第二节医院药学内容与任务第三节学习医院药学的目的及方法第四节医院药学展望,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医院药学的形成,医院药学:(概念)是以药学为基础,以病人为中心,以用药有效、安全、经济、合理为目的,研究并实施以优质的药品用于患者之应用性、综合性分支学科。,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医院药学的形成,涉及的学科:药剂学、生物药剂学、药物学、药物动力学、临床药理学、药物治疗学、药物体内血浓测定、药物经济学、药物管理学、医院伦理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医院药学的形成,医院药学的发展经历:1949年以前:调配和简单制剂20世纪5070年代:药品检验、中西药结合开展80年代:临床药学兴起,由单一供应转向科技服务型形成与确立地位的标志:1981年创刊了医院药学杂志(现中国医院药学杂事)1990年召开全国医院药学学术会议,成立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第一章绪论第二节医院药学内容与任务,一、医院药学实践二、医院药学研究三、医院药学管理,第一章绪论第二节医院药学内容与任务,一、医院药学实践参与临床查房,与医师商讨药物治疗方案:对住院病人实行单剂量调剂作业及静脉输液和全静脉营养液的配伍操作;药学监护(PharmaceuticalCare)。药学信息服务,包括患者用药教育及咨询服务;调配处方、研究处方合理性及药物利用评估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防止或减少药源性疾病发生;治疗药物监测,血药浓度测定院内制剂的制备与质量控制。,第一章绪论第二节医院药学内容与任务,二、医院药学研究围绕患者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药物的研究三、医院药学管理药事管理委员会,第一章绪论第三节学习医院药学的目的及方法,了解医院药学概况、发展重点及学科前沿性的内容,对毕业后更好参加医院药学及其相关领域的工作实践,提高业务水平做准备。,第一章绪论第四节医院药学展望,医院药学发展的重点必然向临床药学和药学监护等药学服务方向转化。药师的服务对象是病人,关注的目标是病人健康,药师走进病房,走进社区、走进家庭病房等参与药物治疗。,第二章医院药学部(科)管理,第一节药学部(科)管理与医院药学第二节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第三节药品管理第四节调剂业务管理第五节制剂业务管理第六节药品质量管理第七节医院药学部(科)的主要管理模式第八节面向临床开展药学服务,第二章医院药学部(科)管理第一节药学部(科)管理与医院药学,医院药学工作模式:由单纯供应型逐渐向技术服务型转变;药剂科的管理:由传统的主要对物(药品)的管理逐渐过渡到以病人为中心的合理用药的系统管理。医院药学内容和实践计划需由药学部(科)具备相应知识和技能的全体药学人员共同参与,而这种实践的管理实质上也是药学部(科)的管理。,一、药学部(科)的组织机构与任务,院长,药事委员会,药学部,办公室,调剂室,门诊西药房,门诊中药房,住院药房,急诊药房,制剂室,普通制剂室,灭菌制剂室,中药制剂室,药库,西药库,中药库,药检室,化学分析,仪器分析,细菌室,临床药学(理)室,药物监测,药品信息,制剂研究,药物安全,第二章医院药学部(科)管理第一节药学部(科)管理与医院药学,第二章医院药学部(科)管理第一节药学部(科)管理与医院药学,一、药学部(科)的组织机构与任务(二)医院药学部(科)的任务1、药品采购、管理、供应、质量控制、调剂2、研究、用药咨询、合理用药、评价、不良反应收集3、理论技术发展、临床药师、继续教育。,第二章医院药学部(科)管理第一节药学部(科)管理与医院药学,二、药学部(科)各级药学人员的职责根据医院等级评审条例规定:三级医院药学部(科)主任必须由主任药师担任;二级医院药学部(科)主任必须由副主任药师担任。,第二章医院药学部(科)管理第一节药学部(科)管理与医院药学,()药学部(科)主任的主要职责1主持日常科学技术工作,制定工作计划,组织制订技术操作规程和自制制剂的质量标准,组织实施并督促检查,按期总结汇报。2组织领导业务,指导复杂的调剂和制剂工作,研究解决技术上的疑难问题。3指导和督促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防止差错事故,确保用药安全。,第二章医院药学部(科)管理第一节药学部(科)管理与医院药学,4组织开展科学研究和临床药学研究,并不断总结经验,审议成果,写出资料。收集国内外药学技术情报介绍国内外有关药品动态。5主持制定技术人员的培训计划,领导安排本科人员进行业务学习和技术考核,不断提高药学部(科)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6组织指导药学院校学生实习和药学人员进修培训。副主任协助主任负责相应的工作。,第二章医院药学部(科)管理第一节药学部(科)管理与医院药学,(二)各级药学人员职责(副职等参)1主任药师(主任中药师)的主要职责(1)指导本科各项业务技术工作。(2)指导或参加复杂的调剂,制剂,分析检验和药物咨询工作。(3)组织和指导临床药学和科研工作,开展新剂型新制剂的研究,不断介绍新药用于临床。(4)担负教学工作。,第二章医院药学部(科)管理第一节药学部(科)管理与医院药学,2主管药师(主管中药师)的主要职责(1)领导的指导下,进行工作。(2)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主持分管日常业务工作,负责指导下级药剂人员调剂,制剂,药品检验和药品质量管理工作,保证药品质量。(3)参与科学研究,配合临床研制新药和新制剂,收集药物情报信息,向临床介绍新药。(4)担任教学和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第二章医院药学部(科)管理第一节药学部(科)管理与医院药学,3,药师(中药师)的主要职责(1)在主任药师和主管药师指导下进行工作。(2)拟定技术操作规程,参加调剂、制剂、药品检验,研究解决技术上的疑难问题。(3)做好药品管理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向上级报告。(4)担任进修人员、实习人员的带教和小讲课。,第二章医院药学部(科)管理第一节药学部(科)管理与医院药学,4药剂士(中药剂士)的主要职责(1)在药学部(科)主任领导和上级药师指导下进行工作。(2)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做好调剂,制剂等日常工作。(3)按照分工,负责药品的预算,请领,保管,调剂和制剂、药品检验等工作。,第二章医院药学部(科)管理第一节药学部(科)管理与医院药学,各级药师报考晋升资格药学专业:报名参加初级药士/药师/主管药师资格考试的人员,要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和法律,具备良好的医德医风和敬业精神,同时具备下列相应条件:(一)参加药士资格考试取得药学专业中专或专科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1年。,第二章医院药学部(科)管理第一节药学部(科)管理与医院药学,(二)参加药师资格考试1、取得药学专业中专学历,受聘担任药士职务满5年;2、取得药学专业专科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3年;3、取得药学专业本科学历或硕士学位,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1年。,第二章医院药学部(科)管理第一节药学部(科)管理与医院药学,(三)参加中级资格考试1、取得药学专业中专学历,受聘担任药师职务满7年;2、取得药学专业专科学历,受聘担任药师职务满6年;3、取得药学专业本科学历,受聘担任药师职务满4年;4、取得药学专业硕士学位,受聘担任药师职务满2年;5、取得药学专业博士学位。,第二章医院药学部(科)管理第一节药学部(科)管理与医院药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请参加药学专业技术资格的考试:(1)医疗事故责任者未满3年。(2)医疗差错责任者未满1年。(3)受到行政处分者在处分时期内。(4)伪造学历或考试期间有违纪行为未满2年。(5)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第二章医院药学部(科)管理第二节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贯彻“药品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卫生行政部门规定:县以上医院(含县)要设立药事管理委员会。、组成主任、副主任委员、秘书、委员。一般由主管院长担任主任委员,药学部(科)主任应为副主任委员兼秘书,另有备临床科室主任或有专长的医生为委员而组成。,第二章医院药学部(科)管理第二节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二、任务(1)审核本单位全院性有关药事工作的规章制度。(2)审核本单位用药目录和处方手册。(3)审核本单位临床各科申请购入的新药或申请配制的新制剂以及新药临床试验用药。(4)组织评价药物的临床疗效与药物安全性,审定淘汰药品品种建议。(5)负责教育、培训和检查指导本单位临床各科的合理用药。,第二章医院药学部(科)管理第四节调剂业务管理,调剂(Dispention)意指配药或配方,又称为调配处方。调剂包括:收方(包括从病人接受医生的处方,从病房医护人员处接受处方或请领单);审查处方,调配药剂或药品,复核,发给病人(或病房护士)并进行用药说明和答复询问的全过程。调剂活动的程序是:收方审方配药包装和贴签复核发药。,第二章医院药学部(科)管理第四节调剂业务管理,、处方审查和核对检查()处方审杳审查是调剂工作中极为重要环节。收到处方后,对不符合规定者要与处方医生联系由医生修正后方可调配。,第二章医院药学部(科)管理第四节调剂业务管理,、处方审查和核对检查处方正文的审查:(1)处方前记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日期住院号或门诊号、病室床位号或科室。(2)处方正文包括药物名称,剂型、规格、数量、用药方法,药物配伍变化及相互作用。(3)用药方法。(4)处方尾包括医师签章及药价等。,第二章医院药学部(科)管理第四节调剂业务管理,(二)核对检查处方调配好后,应在处方尾签章,在发药之前要进行认真检查核对,不得疏忽。核对人应在处方尾处签章。二、发药经过核对无误的药剂,发给患者时,还要详细交待用法、用量、保管方法以及有关事项,同时耐心答复病人的询问。发药时应向病人说明服药后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提出哪些是药物的正常反应,哪些情况是亦可产生相互作用。,第二章医院药学部(科)管理第七节医院药学部(科)的主要管理模式,一、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计划性责任制管理。根据单位工作重点,制订年度工作总目标。科(组长)一部(科)主任一主管院长三级负责制。,第二章医院药学部(科)管理第七节医院药学部(科)的主要管理模式,(一)目标管理的概念目标管理(managementbyobjectives,MBO)是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综合平衡。确立在一定时间预定达到的成果,制订出总目标,并为实现该目标而进行的组织、激励控制和检查的管理方法。,第二章医院药学部(科)管理第七节医院药学部(科)的主要管理模式,(二)目标管理的特点1方向明确强调以目标为中心,实行全面考核。2目标紧密连锁3自觉性管理,第二章医院药学部(科)管理第七节医院药学部(科)的主要管理模式,二、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的意义防患于未然(二)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1、制度健全“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2、规程严密的制剂工艺规程3、质量管理全过程、全面,并成立管理小组,第三章医院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第一节皮肤科外用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二、外用制剂常用原料种类和作用()清洁剂用来清除皮损上的浆液,脓液,结痂或外用药物留下的粉末或膏药等。1生理盐水常用于清洗伤口或供湿敷用。2硼酸溶液3对有浆液或糜烂皮损可作清洗或湿敷用,本药有弱杀菌作用和收敛作用。大面积皮肤破损湿敷时,不宜久用,以防大量吸收中毒。,第三章医院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第一节皮肤科外用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清洁剂3雷琐辛(2)一利凡诺(01)溶液或高锰酸钾(1800015000)溶液亦是常用溶液具有消炎杀菌作用。4植物油如花生油、橄榄油等和矿物油如液体石腊,用以清除结痂或留下的糊剂和软膏等。,第三章医院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第一节皮肤科外用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二)温和保护剂一般是中性和无刺激的植物或矿物性药物具有减少摩擦、保护皮肤的作用。1炉甘石主要含碳酸锌。有止痒、收敛和保护作用。常配成炉甘石洗剂,浓度为10。2氧化锌有消炎、干燥、保护和弱收敛作用。根据不同剂型,常用浓度为540。3滑石粉主要含硅酸镁。有吸收、干燥和保护作用。根据不同剂型,常用浓度1070%。,第三章医院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第一节皮肤科外用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三)止痒剂1樟脑不溶于水,能溶于乙醇及油类,常与苯酚或薄荷合用,常用浓度为15。2薄荷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有止痒和凉爽感觉,近粘膜和破皮处不宜采用。常用浓度为022。3苯酚(石炭酸)能溶于水,乙醇和甘油。低浓度(12)有止痒作用。,第三章医院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第一节皮肤科外用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三)止痒剂4苯佐卡因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和脂肪油,具有抑制感觉神经冲动传导以达到表面麻醉作用,常用浓度为35。5煤焦油溶液有止痒、消炎作用,浓度为10。,第三章医院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第一节皮肤科外用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四)抗菌剂1酚及其衍生物可使蛋白质沉淀,10浓度在10分钟内即可杀菌。2醇类以乙醇为例。具有消毒杀菌作用。3醛类以甲醛为例,含40水溶液,俗称福尔马林,有消毒杀菌能力,能凝固蛋白质,常配成10甲醛水溶液或乙醇溶液。,第三章医院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第一节皮肤科外用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四)抗菌剂4酸类以硼酸和水杨酸最为常用,前者属弱酸,具抑菌和防腐作用,兼有清洁和收敛作用,常配成溶液(24)、软膏(410)。后者配制成3浓度,能消毒杀菌。常配成乙醇溶液(如复方苯甲酸搽剂),软膏(如复方苯甲酸软膏、硫磺水杨酸软膏等)。,第三章医院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第一节皮肤科外用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四)抗菌剂5颜料类以甲紫(又名龙胆紫)和利凡诺为主。前者常配成12水溶液或乙醇溶液,后者常用浓度1,可另加2雷锁辛,其疗效更好。6抗生素类常选用新霉素,红霉素以供局部外用,新霉素杀菌谱较广,易溶于水。常配成0.5溶液、糊剂或软膏。红霉素常配成0.51软膏或2溶液。7硫磺及鱼石脂常用浓度为510。,第三章医院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第一节皮肤科外用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五)抗真菌剂1硫磺配成10软膏。2冰醋酸它为无色有机强酸,能与水或乙醇混合,常用浓度为1030溶液,30可治疗甲癣病,效果极佳,但不能用于糜烂面或破损表面,10可用浸泡手足癣。3苯甲酸难溶于水,而溶于乙醇,它有抑制真菌和防腐作用,常与水杨酸配伍,制成612乙醇溶液或软膏。,第三章医院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第一节皮肤科外用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五)抗真菌剂4硫代硫酸钠易溶于水,配成40溶液,可治汗斑。5咪唑类衍生物近年来,采用人工合成多种药物,具有抗真菌作用,作为外用的有下列几种:(1)克霉唑(clocrimazole)常配成1乳膏。(2)益康唑(econazole)主要用于念珠菌病。(3)咪康唑(miconazole)属广谱抗真菌剂,亦有抗细菌作用,常配成2乳膏。,第三章医院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第一节皮肤科外用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六)抗病毒剂1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溶于水,它是一种嘧啶碱拮抗剂,抑制DNA病毒繁殖。常配成0.510软膏(现成品为2.5),依据皮损不同厚度选用不同的浓度。2碘苷(idoxuddine,IDUR;商品名疱疹净)溶于水或乙醇,它亦是一种嘧啶碱拮抗剂,抑制DNA病毒繁殖,常配成0.1溶液或0.10.25软膏。,第三章医院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第一节皮肤科外用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六)抗病毒剂3酒石酸锑钾溶液(PAT)溶于水和甘油,而不溶于乙醇。配成5溶液外用。4酞丁安难溶于水可制成混悬液或软膏,配成0.l。,第三章医院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第一节皮肤科外用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七)杀寄生虫剂1苯甲酸苄酯不溶于水及甘油,溶于乙醇,能杀灭疥虫,常配成10乳剂。2硫磺宜用10乳膏,儿童减为5,按常规治疗。3硫代硫酸钠配制40溶液与4稀盐酸交替外搽,释放新生硫,治疗疥疮。4邻苯二甲酸二丁酸(DBP)不溶于水而溶于乙醇,常与苯甲酸苄酯伍用。,第三章医院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第一节皮肤科外用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八)收敛剂能使蛋白质凝固,沉淀以减少渗出。1醋酸铝易溶于水和甘油,难溶于乙醇。有收敛和消炎作用,可配成0.250.5溶液,作湿敷时需1020倍稀释,有时与其他药物伍用。2鞣酸易溶于水、乙醇或甘油,有收敛兼有消炎和制汗作用,常配成12溶液或5%10软膏。,第三章医院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第一节皮肤科外用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九)角化促成剂能促进正常表皮角质形成,同时有收缩血管减轻炎性渗出和浸润的作用。1糠馏油不溶于水,而能溶于乙醇及油类,对皮肤刺激性较小,适用于儿童和皮肤较薄嫩处,常配成35糊剂,用0.5新霉素合用,效果较好。它作用较浅,有吸潮、干燥作用。,第三章医院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第一节皮肤科外用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九)角化促成剂2黑豆馏油作用同上,常用浓度为510。3蒽林(anthrdin)易溶于氯仿、苯和二甲苯,其次为乙醚、丙酮和乙醇,不溶于水。常用浓度为0.ll。,第三章医院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第一节皮肤科外用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十)角层剥离剂1乳酸可与水和乙醇混合。有角层剥离兼有腐蚀作用,常配成15软膏,可与水杨酸和雷琐辛配伍,多为15浓度,属强的角层剥离药,可把厚的甲板逐渐剥脱掉。,第三章医院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第一节皮肤科外用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十)角层剥离剂2尿素易溶于水,但易被分解而失效,常以脂或软膏为基质。有角层剥离作用,增强药物透入,并对表皮有较强的水合作用,能使皮肤柔软。可配成1020的脂或软膏。3维生素A酸可抑制张力原纤维合成,降低角化细胞间的接触,从而使角质细胞易溶,常用浓度为0.050.l。,第三章医院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第一节皮肤科外用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十一)腐蚀剂常用的有苯酚、冰醋酸(30以上)、水杨酸(20以上)。1三氯醋酸极易溶于水和乙醇。常配成33.350溶液。2斑蝥含斑素,有强刺激皮肤作用。常以研末或浸泡于乙醇(50ml放10只斑蝥),醋内。,第三章医院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第一节皮肤科外用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十二)细胞毒性药物外用能抑制皮肤肿瘤细胞分裂和增生,使肿瘤消失。1足叶草脂不溶于水,而溶于乙醇和甘油。对尖锐湿疣有特效。常用2025乙醇溶液或甘油液。2氟尿嘧啶能阻止DNA合成以发挥作用,除治疗疣外,尚可用于皮肤癌前期疾病,日光性角化和脂溢性角化等。常配成5软膏或霜剂。外用约吸收6。,第三章医院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第一节皮肤科外用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十二)细胞毒性药物3氮芥溶于水和乙醇。常配成10mg50mg100ml的(即0.010.05)乙醇溶液或2.5mg100g基质(即0.0025)软膏。,第三章医院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第一节皮肤科外用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十三)制汗剂此剂能抑制汗腺分泌。1甲醛浓度为510。2氯化铝溶于水和乙醇。有敛汗兼有防腐作用。可配成2溶液。3乌洛托品易潮解,溶于水和乙醇。遇酸后分解成甲醛和氨,则有甲醛作用的特点,即能抑制汗液分泌兼有消毒防腐作用,常配成10乙醇溶液。,第三章医院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第一节皮肤科外用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十四)避光剂能防御紫外线和可见光,从而保护皮肤免受伤害。1对氨苯甲酸(PABA)稍溶于冷水,易溶于沸水和乙醇,能吸收中波紫外线(280320nm),以5的5060乙醇溶液最有效。2水杨酸苯酯(又名萨罗,Salol)不溶于水而溶于乙醇。它亦可吸收中波紫外线。常配成10乳剂,常量加5二氧化钛,作用更为完好。,第三章医院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第一节皮肤科外用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十四)避光剂3二氧化钛不溶于水。对中波,长波紫外线和可见光有偏转作用,从而可阻止其进人皮肤。常配成5乳膏,另加10水杨酸苯酯。(十五)退色剂除过氧化氢和白降汞外,常用的还有氢醌,易溶于丙酮和乙醇。常配成3乳膏。,第三章医院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第一节皮肤科外用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十六)光敏药物能增强皮肤对紫外线的敏感性。1补骨脂含光敏物质称补骨脂素,难溶于水而易溶于乙醇,常配成30酊剂。2甲氧沙林(Methoxsalen)不溶于水,难溶于乙醇,易溶于氯仿,常配成0.52酊剂。,第三章医院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第一节皮肤科外用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十七)皮质激素本类药物具有抗炎,抗过敏和浅表血管收缩等作用,它的作用与皮肤吸收量有关,即所采用药物种类、浓度、基质、应用部位等。1氢化可的松1浓度;2曲安奈德(去炎舒松)0.1;3地塞米松0.05;4丙酸氯倍他索0.025;5倍他米松0.1;6氟西奈德(肤轻松)0.025,第三章医院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第一节皮肤科外用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皮肤病外用药物选用原则:主要是根据皮肤损害的表现来选择适当的剂型和药物。()剂型选择1急性阶段(水剂)2亚急性阶段(油剂)3慢性阶段(搽剂)(二)选择作用药物1、人群浓度,2、耐受,3、过敏,第三章医院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第三节透析液处方设计和制备,急性肾衰竭和中毒的病人以及肾脏移植患者,现均采用透析疗法进行治疗。透析疗法有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两种方式。用于腹膜透析的需用腹膜透析液,用于血液透析的需用血液透析液。,第三章医院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第三节透析液处方设计和制备,一、腹膜透析液腹膜透析液是腹膜透析治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除了要求与静脉制剂一样,具有无菌、无毒、无致热原符合人体的生理特点外,而且应与人体有着非常好的生物相溶性。这样才能维持腹膜较好的通透性,长期保持较好的腹膜透析效果,延长慢性肾衰竭腹膜透析患者的生存率。,第三章医院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第三节透析液处方设计和制备,(一)腹膜的结构特点腹膜是一种双向通透性的半透膜,对液体和微小颗粒有强大的吸收功能。弥散对流和超滤的原理。,第三章医院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第三节透析液处方设计和制备,(二)腹膜透析液处方原则1一般腹膜透析液要求(l)电解质成分及浓度正常人血浆。(2)含一定量的缓冲剂,可纠正机体代谢性酸中毒。(3)渗透压:腹膜透析液正常人。(4)一般不含钾(5)质量要求按静脉输液要求,应无致热原,无内毒素及细菌等。,第三章医院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第三节透析液处方设计和制备,2理想腹膜透析液要求(1)具有可预测的溶质清除率和超滤率。(2)可提供病人所缺乏的溶质并能清除毒素。(3)可提供部分营养物质而不引起代谢性并发症。(4)pH在生理范围内、等渗、碳酸盐缓冲剂。(5)渗透剂很少被吸收,无毒。(6)生物相溶性好,对腹膜功能及宿主防御功能无影响。(7)无致热原、无内毒素、无致敏性、无细菌。,第三章医院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第三节透析液处方设计和制备,3腹膜透析液基本组成腹膜透析液有各种配方,有含乳酸盐,亦有含醋酸盐的,但都具有一个基本组成。注:渗透压为346485rnmolL,pH为5.07.0。成分浓度Gl1.54.25gLNa+132141mmolLCl-95l02mmolLCa2+1.252.5mmolLMg2+0.250.75mmolLHAcHLHCO3-3540mmolL,第三章医院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第三节透析液处方设计和制备,(三)腹膜透析液电解质成分1钠离子2钾离子3镁离子4钙离子,第三章医院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第三节透析液处方设计和制备,(四)腹膜透析液渗透性物质1低分子量渗透剂(1)葡萄糖临床上使用的均以此作为渗透剂(2)甘油实际总的超滤作用含葡萄糖的腹透液(3)氨基酸成本费用,溶液储存的稳定性问题2高分子量渗透剂(1)白蛋白价格昂贵(2)葡萄糖聚合体持续性腹透病人的技术生存期,第三章医院制剂处方设计与制备第三节透析液处方设计和制备,(五)腹膜透析液的酸碱成分1醋酸盐在临床上已少用2乳酸盐40mmolL3碳酸盐理想缓冲物质是碳酸氢钠二、血液透析液用于急性肾衰竭及慢性肾功能不全等。透析液的基本成分与人体内血液成分相似,主要有钾、钠、钙和镁四种阳离子。,第四章医院制剂质量控制第一节概述,一、质检科的结构()化学分析室(二)仪器分析室(三)微生物检查室(四)留样观察室(五)动物实验室,二、质检科的任务()自制制剂的质量控制(二)药品的全面质量管理三、质检科的人员质检科应由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负责人必须由大专以上学历并具有主管药师以上技术职称的人员担任。,第四章医院制剂质量控制第一节概述,一、容量分析(首选方法)()酸碱滴定法(中和法)概念:利用酸碱中和反应的容量分析方法。应用最广泛的分析方法之一。(二)络合量法概念:利用络合反应的容量分析法。1汞量法2氨羧络合剂(EDTA法),第四章医院制剂质量控制第三节医院制剂常用的检查方法,(三)氧化还原法概念: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容量分析法碘量法(应用最广泛)(四)非水滴定法概念:指在除水以外的溶剂中进行滴定的分析方法。,第四章医院制剂质量控制第三节医院制剂常用的检查方法,二、仪器分析法()pH值测定法(二)紫外分光光度法(三)红外分光光度法(四)纸色谱法(五)薄层色谱法(六)高效液相色谱法,第四章医院制剂质量控制第三节医院制剂常用的检查方法,三、生物检验法()热原检查法(二)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三)无菌检查法(四)微生物限度检查(五)异常毒性检查法,第四章医院制剂质量控制第三节医院制剂常用的检查方法,第五章治疗药物评价原则,治疗药物的评价应遵守有效、安全、经济、方便,以及生命质量和品种质量原则。,第五章治疗药物评价原则第一节治疗药物的有效性评价,一、药效学评价药效学概念:主要研究药物如何作用于人体,即药物对人体的生理、病理生化过程的影响,以药物的药理效应、治疗作用、不良反应为主要研究内容。药物的药效学研究是对药物客观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药动学评价药动学概念: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A)、分布(D)、代谢(M)、排泄(E)过程的量对变化的动态规律的科学。,第五章治疗药物评价原则第一节治疗药物的有效性评价,二、药动学评价生物半衰期(T12)概念:表示药物在体内清除一半所需的时间,受肝、肾功能等因素影响,不同药物,半衰期不同。半衰期与给药间隔时间可用于预测药物于体内积蓄的程度,可作为制定防治方案的依据。,第五章治疗药物评价原则第一节治疗药物的有效性评价,三、药剂学评价药物剂型及给药途径的研究对于评价药物的有效性至关重要。,第五章治疗药物评价原则第一节治疗药物的有效性评价,四、临床疗效评价()临床疗效评价一般属于药物的、期临床验证知识链接:新药临床试验的分期新药的临床试验分为、期,第五章治疗药物评价原则第一节治疗药物的有效性评价,期临床试验:要求健康志愿者住院以进行24小时的密切监护.随着对新药的安全性了解的增加,给药的剂量可逐渐提高,并可以多剂量给药.以确定适合剂量。察人体对于新药的耐受程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一般选择病例数:20-30例。,第五章治疗药物评价原则第一节治疗药物的有效性评价,期临床试验:少数病人志愿者,然后重新评价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排泄情况。一般选择病例数:不少于100例。确定该药效果如何,还要确定在不同剂量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的高低,以确定症状得到充分缓解但不良反应最小的剂量。随机盲法对照试验,对治疗作用的初步评价阶段。对新药有效性及安全性作出初步评价,推荐临床给药剂量。,第五章治疗药物评价原则第一节治疗药物的有效性评价,III期临床试验:将试验药物用于更大范围的病人志愿者身上,遵循随机对照原则,进行扩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进一步评价药物的有效性和耐受性(或安全性)治疗作用的确证阶段,也是为药品注册申请获得批准提供依据的关键阶段,该期试验一般为具有足够样本量的随机化盲法对照试验。一般选择病例数:不少于300例。,第五章治疗药物评价原则第一节治疗药物的有效性评价,期临床试验:新药上市后监测。在广泛使用条件下考察疗效和不良应(注意罕见不良应)。一般选择病例数:不少于2000例。,第五章治疗药物评价原则第一节治疗药物的有效性评价,(二)临床疗效评价的内容1病例选择和分组2疗效观察的实验设计以采用随机、双盲对照为宜3疗效评价病例数的选择4与已知同类药物对比,第五章治疗药物评价原则第一节治疗药物的有效性评价,药物经济学(PharmacoEconomics)概念:是应用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提高药物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控制药品费用增长,为药品的市场营销提供科学的依据,为政府制定药品政策提供决策依据。,第五章治疗药物评价原则第三节治疗药物的药物经济学评价,二、药物经济学评价()最小成本分析法(CMA)该方法可用于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的比较。当这些药物表现为相等的治疗效果时,分析哪一种药品的治疗费用或价格最低,其成本测量单位是货币值。(二)成本效果分析法(EA)治疗效果为导向,选成本低、效果好的治疗方案。即用最小的成本达到预期的目的。,第五章治疗药物评价原则第三节治疗药物的药物经济学评价,(三)成本效用分析法(UA)定由于健康状况的改变所获得的最大效用。评估和比较改进生命质量所需费用的大小和每增加一个质量生命年所需费用多少(四)成本效益分析法(BA)一种费用和结果均以钱数(货币)进行测量和评估,并据此计算和比较钱数得失净值或费用与效益比值的经济学分析方法。,第五章治疗药物评价原则第三节治疗药物的药物经济学评价,一、药物生命质量评价内容(1)患者对药物治疗疾病效果的感觉如何?(2)患者在药物治疗后自体机能状况如体力、活动能力、生活能力如何?(3)患者在药物治疗后心理健康状况和生理健康状况如何?(4)患者在药物治疗后的社会综合能力如何?,第五章治疗药物评价原则第五节药物的生命质量评价,1药品质量(效价)与疗效的关系2药品质量(生物利用度)与治疗方案的关系3药品质量(生产工艺)与制剂配伍依从性的关系4药品质量(杂质含量)与不良反应的关系,第五章治疗药物评价原则第六节治疗药物品种质量的评价,第六章药物经济学概述第一节药物经济学定义,、药物经济学定义和发展药物经济学(Pharmacoeconomics)是卫生经济学研究的内容之一,指应用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对药物治疗方案的成本和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价和分析,其目的是寻找最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案,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第六章药物经济学概述第一节药物经济学定义,二、药物经济学对临床医疗的作用1、为医师的临床决策提供依据2用于制定药品报销范围3有利于控制药品费用,第六章药物经济学概述第二节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常用的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有四种,即最小成本分析、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用分析和成本效益分析。这四种方法的成本均由货币值表示,它们之间的差异主要在于对结果指标的测量上的不同。,第六章药物经济学概述第二节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最小成本分析(costminimizationanalysis,CMA)比较两种或两种以上临床效果相同的药物治疗方案中,哪一种治疗方案的成本最低。首先要求进行效果分析,在证明所比较治疗方案的临床结果间没有差异或虽有一些差异但无临床意义的前提下,再对成本进行比较。,第六章药物经济学概述第二节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药物经济学研究中的成本可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大类。直接成本指直接用于提供诊疗或药品等医疗服务时所花费的成本,包括直接医疗成本即住院费、药费、诊疗费、检查费、手术费等用于治疗的成本,和直接非医疗成本即病人因病就诊或住院所花费的个人成本,如往返于医院的交通费、病人的伙食费、家属探望的路费等等。,第六章药物经济学概述第二节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药物经济学研究中的成本可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大类。间接成本为社会成本,指由于疾病而丧失的资源,如因病损失的工资、奖金,或由于病死所造成的损失,以及疾病给病人或家属带来的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间接成本的测算难度较大,常用的计算方法有人力资本法(humancapitalapproach)和意愿支付法(willngnesstopay,WTP)。,第六章药物经济学概述第二节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二、成本效果分析法(costeffectivenessanalysisCEA)卫生经济评价中最常用的方法,适用于对相同疾病的不同药物治疗方案进行比较,从中选择成本低、效果好的方案。其表示方法为每一效果单位所消耗的成本。效果指健康结果。,第六章药物经济学概述第二节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三、成本效用分析(costutilityanalysisCUA)成本效果分析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以病残和病死的综合测量指标表示治疗结果。质量校正生命年(qualityadjustedlifeyearQALY)是最常用的效果指标,它具有同时考虑病人生存期和生命质量的优点。健康效用值(HealthstateUtility)01的数值表示死亡。,第六章药物经济学概述第二节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四、成本效益分析法(costbenefitanalysisCBA)将成本和效果均以货币为测量单位的分析方法,其应用范围较广,可用于比较完全不同的项目,如不同疾病的治疗方案,甚至疾病治疗与其他公共投资项目间的比较,适用于全面的卫生投资决策。,第七章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第一节药物流行病学的由来与形成,一、什么是药物流行病学概念:一门通过比较与对照,研究疾病分布及影响因素的学科。流行病学研究的是群体,除研究病人外,也研究健康人,目的是找出患者与非患者之间的关键性差异。,第七章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第一节药物流行病学的由来与形成,三、药物流行病学学科迅速发展的促成因素(一)新药临床试验在检测药物的安全性数据方面有缺陷(二)医疗保险的需要(三)方法有了突破(四)研究需要多次重复,第七章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第一节药物流行病学的由来与形成,四、开展药物流行病学研究的意义(一)样本更大,数据估测更确切(二)可长期进行(三)可在特殊人群中进行(四)可研究其他疾病、其他药物对药物效应的影响(五)可进行药物应用的研究(六)可进行超量用药对人体影响的研究(七)可进行药物经济学研究,第七章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第二节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一、几个常用的统计学基本概念(一)率某一现象发生的频度或强度,又称频率指标。(二)构成比某一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又称构成指标。常以百分数表示。,第七章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第二节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一、几个常用的统计学基本概念(三)相对比两个有关指标之比,常以百分数或倍数表示。(四)概率描述时间发生可能性大小的一个度量。,第七章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第二节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一、几个常用的统计学基本概念(五)发生(病)率和患病率发生率:含有“新的”意思;患病率:含有“全部”意思。,第七章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第二节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二、药物流行病学的研究程序(一)机会、偏倚与混杂联系:第一种是不存在联系的联系,即彼此独立,毫不相干的联系。第二种是人为的联系,即假的或伪造的联系。,第七章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第二节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二、药物流行病学的研究程序(一)机会、偏倚与混杂机会:非系统的,即随机的变异所致。偏倚:在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设计阶段,由于某种或某些因素的影响,使得研究或推论的结果系统地偏离真实值。测定偏倚,回忆偏倚不能校正。,第七章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第二节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二、药物流行病学的研究程序(一)机会、偏倚与混杂联系的第三种是简介的,混杂的联系混杂:现代流行病学的中心概念。混合了外来的因素,导致了对所研究的暴露的效应的估价被曲解。是研究疾病的决定因素。,第七章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第二节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二、药物流行病学的研究程序(一)机会、偏倚与混杂联系的第四种:直接的,真正的因果联系。,第七章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第二节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二、药物流行病学的研究程序(一)机会、偏倚与混杂流行病研究可能发生的三种错误:随机错误、偏倚错误和混杂。发生随即错误的概率可用统计来定量。偏倚需用正确的研究设计来防止。混杂可通过对研究设计和数据分析的处理来控制。,第七章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第二节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二、药物流行病学的研究程序(二)因果联系的标准1、与现有资料要有一致性2、联系的一贯性3、联系的时间程序4、联系的特异性5、联系的强度,第七章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第二节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三、药物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一)个例报道(二)病例组报告(三)长期趋向分析(生态研究)(四)病例对照研究(五)队列研究(群组研究)(六)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呀就的分析比较及差别,第七章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第三节药物流行病学进展,一、ADR监测与药物流行病学ADR:AdverseDrugReactionSRS,志愿报告体系自发呈报(SpontaneousReportingSystem),第七章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第三节药物流行病学进展,三、当前药物流行病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1、不稳定性危害2、滞后事件3、多重用药4、罕有事件,第八章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第一节概述,一、药物不良反应的定义:指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过程中,人接受正常剂量的药物时出现的任何有伤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正常用量,正常用法”,第八章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第一节概述,二、药物不良反应分类分为:病因学、病理学两种。(一)病因学分类:(1)A型药物不良反应:剂量相关性(2)B型药物不良反应:与剂量不相关: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3)C型药物不良反应: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第八章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第一节概述,二、药物不良反应分类(二)病理学分类1、功能性改变:暂时性、停药后迅速恢复2、器质性改变:(1)炎症型,(2)增生型,(3)发育不全型,(4)萎缩或坏死型,(5)血管及血管栓塞型,(6)“三致”,第八章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第一节概述,三、药物不良反应程度(一)一般分级轻度无需治疗中度症状明显重度三级,危及生命(二)Tallarida,七级标准,第八章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第二节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一、药物因素(一)药物本身药理作用引起的不良反应1、药理作用引起2、本身独有,第八章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第二节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一、药物因素(二)在生产和储存过程中产生的杂质或辅料和添加剂引起1、中间产物引起2、储存中分解之有毒物质3、质量不合格(三)药物制剂质检的差异产生不良反应,第八章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第二节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二、机体因素1、病人生理、病理状态的改变2、病人个体差异性,敏感性不同或遗传因素引起先天性代谢异常。,第八章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第二节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三、其他因素:(一)酒的酶促、酶抑作用或抑制非微粒体酶系产生1、酒的酶促作用2、酶抑作用:长期大量饮酒所致。3、抑制非微粒体酶系(二)茶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三)吸烟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第八章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第二节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三、其他因素:(二)茶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三)吸烟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四)饮食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第八章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第三节因果关系评定准则及评定方法,一、药物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定准则:1、时间联系2、以往是否已有对所用药物不良反应的报道和评述3、发生事件后撤药的结果4、不良反应症状消除,用药后再次出现5、是否有其他原因或混杂因素存在,第八章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第三节因果关系评定准则及评定方法,二、因果关系评定方法(一)Karch和Lasagna评定方法(5级标准):肯定、很可能、可能、条件、可疑(二)计分推算法:肯定有关:9分,很可能:58分,可能:14分,可疑0分。(三)其他方法:1、贝叶斯不良反应法(BARDI),2、非规则方法。,第八章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第四节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方法和报告系统,一、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方法:(一)自愿呈报系统:大多采用此法(二)集中监测系统:重点医院监测;重点药物监测(三)记录联结(四)记录应用,第八章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第四节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方法和报告系统,二、监测报告系统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药物不良反应专家咨询委员会,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第九章药物利用研究第四节药物利用研究的方法和应用,三、医药市场信息分析1、金额排序分析全国医药信息网、上海医院用药分析系统按金额、数量排序采集数据分析社会的用药特点和用药趋势。,第八章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第四节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方法和报告系统,三、报告程序15日之内上报必要时可越级报告最迟不超过15个工作日四、不良反应报告范围上市五年,第八章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第四节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方法和报告系统,第八章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第四节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方法和报告系统,第八章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第四节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方法和报告系统,五、报表及注意事项(一)报表:统一报表(二)填表注意事项六、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存在问题(一)机构设置和经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方法(二)人才方面(三)方法学方面,第九章药物利用研究第四节药物利用研究的方法和应用,二、处方用药剂量的衡量方法1.限定日剂量方法限定日剂量(DDD):某一特定药物为治疗主要适应症而设定的用于成人的平均日剂量。WHO根据临床药物应用情况,人为制定每日用药剂量,并建议用DDD作为测量药物利用的单位。,第九章药物利用研究第四节药物利用研究的方法和应用,二、处方用药剂量的衡量方法2、处方日剂量方法处方日剂量(PDD):用于论证DDD合理性的另一种衡量单位,是从有代表性的处方样本中得出的日平均处方剂量。,第九章药物利用研究第四节药物利用研究的方法和应用,二、处方用药剂量的衡量方法3.药物利用指数方法药物利用指数(DUI)分析方法:即采用DUI作为分析技术指标,通过用总DDD数除以病人总用药天数来测量医生使用某药的日处方量,对医生用药的合理性分析。,第九章药物利用研究第四节药物利用研究的方法和应用,二、处方用药剂量的衡量方法3.药物利用指数方法具体步骤:收集资料,进行统计处理确定DDD计算DUI=总DDD数/总用药天数1.0说明日处方量大于DDD,1.0则低于DDD。,第九章药物利用研究第四节药物利用研究的方法和应用,三、医药市场信息分析1、金额排序分析全国医药信息网、上海医院用药分析系统按金额、数量排序采集数据分析社会的用药特点和用药趋势。,第九章药物利用研究第四节药物利用研究的方法和应用,三、医药市场信息分析1、金额排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