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涯规划教育讲座稿[1].doc_第1页
高中学生涯规划教育讲座稿[1].doc_第2页
高中学生涯规划教育讲座稿[1].doc_第3页
高中学生涯规划教育讲座稿[1].doc_第4页
高中学生涯规划教育讲座稿[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_关于高中学生涯规划教育讲座稿昌黎汇文二中 赵丽云 (一) 核心概念界定1. 生涯(career)生涯(career)指个人一生的道路或进展途径,包括工作、职业、生活、爱情、家庭、休闲等方面内容,是一个人选择并透过其工作或专业、生命去追求人生价值的课题。美国国家生涯发展协会(national Career Decelopment Association)定义其特点为延续(time extended)、创造(working out)、目的(purposeful)、生活模式(life pattern)。生涯的发展是个人终其一生所扮演的角色的整个过程,与工作有关的个人成长、学习和发展过程。美国生涯规划大师Super等人认为生涯发展可分为成长、探索、建立、维持、衰弱5个阶段。2. 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是以人生命历程中的事业生涯发展为核心,关心个体一生当中的教育、职业及相关角色的选择与发展,包括对经济、社会、心理、教育、生理等因素的选择和创造。其建立在个体对自我全面、深刻的认识的基础上,需要结合事业发展的一般性特点。生涯规划观念认为:每项职业对社会都有独特贡献;事业是生命的重要部分,人有寻求生命意义和方向的动力,即理想;要求我们回顾过去、探索现在和将来,重建信心,制定目标;通过规划不同的生命角色才能迈向多元的人生目标;生命意义和目标可以在不同领域中实现;探索自己、了解自我定位和需要;规划事业时要考虑社会环境的操纵因素和不可控因素;生涯规划的技巧可以从适当的辅导中学习。3. 生涯规划教育(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包含自我发展、生涯探索、生涯管理三项内容的一种综合性的心理教育。由于人的生涯发展是一个持续的终身发展过程,因此生涯规划教育要从小学到大学持续贯穿于所有学生全方位生命活动中,帮助孩子建立适当的生涯观念,实现生涯发展的目标。4. 狭义的职业规划(career/job planning )一个人对其一生中所承担职务相继历程的预期和计划,包括一个人的学习,对一项职业或组织的生产性贡献和最终退休。它随着个人价值观、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变化而动态发展。 (二) 生涯规划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学说起始于20世纪 60年代,并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从欧美国家传入中国,它是西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西方各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方法,在企业界引起广泛的重视和应用,受到企业和员工的普遍欢迎。在学科领域,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和实践模式正如雨后春笋般呈现出来。目前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主要有:帕金森的职业-人匹配理论;霍兰德职业性向理论;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职业锚理论。1.职业-人匹配理论是用于职业选择、职业指导的经典性理论,该理论最早由美国波士顿大学的帕金森教授提出。1909 年帕金森在其所著的选择一个职业一书中,明确阐明;职业选择的三大要素或条件:一是应该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态度、能力、兴趣、智谋、局限和其它特征。二是应清楚地了解职业选择成功的条件,所需知识,在不同职业工作岗位上所占有的优势、不利和补偿、机会和前途。三是上述两个条件的平衡。 职业-人匹配主要分为两大类型:(1)因素匹配。比如,需要较强专业知识技能的职业与掌握该特殊知识技能的择业者相匹配 飞行员、药剂师等职业;劳动量大、强度高、时间长、条件差的职业,需要吃苦耐劳、体格健壮的劳动者与之匹配工地建筑者、环卫工人等职业。(2)特性匹配。比如,具有独立、创造精神的人适合做科研工作,富有想象力、理想化的人适合做艺术家,原则性强的人适合人事、调查等工作。帕金森的理论内涵即是在清楚认识、了解个人的主观条件和社会职业岗位需求条件基础上,将主客观条件与社会职业岗位相对照、相匹配,最后选择一个与个人匹配相当的职业。2.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职业性向)理论 霍兰德(约翰霍兰德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心理学教授,美国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于1959年提出了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职业兴趣理论。认为人的人格类型、兴趣与职业密切相关,兴趣是人们活动的巨大动力,凡是具有职业兴趣的职业,都可以提高人们的积极性,促使人们积极地、愉快地从事该职业,且职业兴趣与人格之间存在很高的相关性。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理论主要从兴趣的角度出发来探索职业指导的问题。他明确提出了职业兴趣的人格观,使人们对职业兴趣的认识有了质的变化。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人格特征,不同的人格特征适合从事不同的职业。由此他指出人格(包括价值观、动机和需要等)是决定一个人选择何种职业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并提出了著名的职业性向理论,指出决定个人选择职业的六种基本的“人格性向”:实际性向、调研性向、社会性向、常规性向、企业性向、艺术性向。1实际性向这种类型的人真诚坦率,较稳定,讲求实利,害羞,缺乏洞察力,容易服从。他们一般具有机械方面的能力,乐于从事半技术性的或手工性的职业,如运动员、管道工。装配线工人等。这类职业的特点是有连续性的任务需要却很少有社会性的需求,如谈判和说服他人等。2调研性向这种类型与创新型几乎相反。这一类型的人为了知识的开发与理解而乐于从事现象的观察与分析工作。这些人思维复杂,有创见,有主见,但无纪律性,不切实际,易于冲动。具有这种性向的人会被吸引从事那些包含着较多认知活动的职业,如生物学家、社会学家、数学家和大学教授。在商业性组织中,这类人经常担任的是研究与开发职务及咨询参谋之职。这些职务需要的是复杂的分析,而不必去说服取信于他人。3社会性向具有这种性向的人喜欢为他人提供信息,帮助他人,喜欢在秩序井然、制度化的工作环境中发展人际关系和工作。这些人除了爱社交之外,还有机智老练、友好、易了解、乐于助人等特点。其个性中较消极的一面是独断专行,爱操纵别人。社会型的人适于从事护理、教学、市场营销、销售、培训与开发等包含着大量人际交往活动的职业。4常规性向具有这种性向的人会被吸引从事那些包含着大量结构性和规则性的职业,如会计和银行职员。这一类人容易组织起来,喜欢和数据型及数字型的事实打交道,喜欢明确的目标,不能接受模棱两可的状态。这些人可以用这一类的词语来表述他们:服从的,有秩序的,有效率的,实际的。如果用不太客气的话说,就是缺乏想像,能自我控制,无灵活性。这种个性类型的人最适于从事事务性的职业,如会计、出纳员、银行职业就是这种类型的典型代表。5企业性向这种类型的人与社会型的人相似之处在于他(她)也喜欢与人合作。其主要的区别是企业型的人喜欢领导和控制他人(而不是去帮助他人),其目的是为了达到特定的组织目标。这种类型的人自信,有雄心,精力充沛,健谈。其个性特点中较消极的一面是专横,权力欲过强,易于冲动。具有这种性向的人会被吸引从事那些包含着大量以影响他人为目的语言活动的职业,如管理人员、律师。6艺术性向这种类型与传统型形成最强烈的反差。他们喜欢选择音乐、艺术、文学、戏剧等方面的职业。他们富有想像力,直觉强,易冲动,好内省,有主见。这一类型的人语言方面的资质强于数学方面。如果用消极一些的语言描述,这类人是感情极丰富的、无组织纪律的。具有这种性向的人会被吸引从事那些包含着大量自我表现、艺术创造、情感表达和个性化的职业,如艺术家、广告创意人员。实际上,每个人不是只包含有一种职业性向,而是可能为几种职业性向的混合。霍兰德认为,这种性向越相似,则一个人在选择职业时面临的内在冲突和犹豫就越少。霍兰德假定大多数人可以归为六种类型:实用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事务型。而工作环境类型也可以分为这六种。因此,可以用霍兰德的理论来考察人和环境之间的匹配性。霍兰德还设计了一个名为自我定向的问卷来测试个人的类型模式。霍兰德以职业兴趣理论为基础,先后编制了职业偏好量表(VocatIonaI Preference lnventory)和自我导向搜寻表(Self-directed Search)两种职业兴趣量表,作为职业兴趣的测查工具。霍兰德力求为每种职业兴趣找出两种相匹配的职业能力。兴趣测试和能力测试的结合在职业指导和职业咨询的实际操作中起到了促进作用。3.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代表性的是美国著名职业生涯规划大师舒伯的职业发展理论,由职业生涯阶段理论和职业生涯层面理论组成。这是用于职业选择职业指导的经典理论。 (1)职业生涯阶段理论 舒伯(1953)将生涯发展划分为成长、探索、确立、维持和衰退五个阶段,提出了职业生涯阶段理论。l 成长阶段。 该阶段从出生至14岁。孩童在这一阶段开始发展自我概念,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要,并且经过不断的尝试,修饰自己的角色。这个阶段发展的任务是:发展自我形象,发展对工作世界的自我态度,并了解工作的意义。l 探索阶段 该阶段从15岁至24岁。青少年在这一阶段通过学校生活与闲暇活动,开始研究自我能力及角色,并进行职业上的探索。这个阶段发展的任务是:使职业偏好逐渐具体化、特定化并确定职业偏好。l 确立阶段 该阶段从25岁至44岁。就职以后的人发现真正适合于自己的领域,并努力试图使其成为自己的永久职业。这个阶段发展的任务是:使职业生活统整、稳固并力求上进。l 维持阶段该阶段从45岁至65岁。人们主要是保持现有的职业位置,按既定方向工作,同时会面对新的人员的挑战。这一阶段发展的主要任务是维持既有成就与地位。l 衰退阶段该阶段为65岁以后。由于生理及心理技能日渐衰退,个体不得不面对现实,从积极参与到隐退,逐步退出职业劳动领域。(2)职业生涯层面理论1980年,舒伯提出了一个更为广阔的新观念“生活广度生活空间的职业生涯发展观”,并根据职业生涯发展阶段与角色描绘出一个多重角色生涯发展的综合图形,即生涯彩虹图。1.纵贯一生的彩虹生活的广度在一生生涯的彩虹图中,横向层面代表的是横跨一生的生活广度。彩虹的外层显示人生主要的发展阶段和大致估算的年龄:成长期(相当于儿童期)、探索期(相当于青春期)、建立期(相当于成人前期)、维持期(相当于成人后期)、以及衰退期(相当于老年期)。2.纵贯上下的彩虹生活空间在一生生涯的彩虹略中,纵向层面代表的是纵贯上下的生活空间,是由一个个职位和角色所组成。舒伯认为在一生当中必须扮演九种主要的角色,依序是:儿童、学生、休闲者、公民、工作者、夫妻、家长、父母和退休者。各种角色是相互作用的,一个角色的成功,特别是早期角色如果发展的好,将会为其他角色提供良好的关系基础。但是,在一个角色上投入过多的精力,而没有平衡协调各角色的关系,由会导致其他角色的失败。以上图为例,半圆形最中间一层是儿童的角色,也是为人子女的角色。这个角色一直存在。早期个体享受被父母的照顾,随着成长成熟,慢慢和父母平起平坐,而在父母年迈之际,则要开始多花费一些心力陪伴父母,赡养父母。第二层是学生角色。一般从4、5岁开始,10岁以后进一步加强,20岁以后大幅度减少,25岁以后便戛然而止。但在30岁以后,学生的角色又出现,特别是40岁以后学生的角色几乎占有全部的生活空间,但几年后就会完全消失,直到65岁以后。这是由于在现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爆炸的社会,青年在离开学校、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常会感到自身学习已经不能满足工作需要了,所以重回学校来充实自我。学生角色在35、40、45岁左右回升,正是这种现象的反应。第三层是休闲者的角色。这一角色在前期较平稳的发展,直到60岁以后迅速增加,这是和退休有关的缘故。在现代生活中,平衡工作与休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特别是在快节奏、高效率的社会中。第四层是公民。这个角色,就是承担社会责任、关心国家事务的一种责任和义务。第五层是工作者角色。一般在25岁以后,人就要开始参加工作,从此以后,这个角色将成为其生涯中最重要的角色,相当长时间内都是涂满的。直到其退休。第六层是持家者的角色,这一角色可以拆分为夫妻、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等。在人进入老年之后,这个角色将成为生命中最重要的角色。除了舒伯把人生职业生涯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以外,按照年龄进行职业生涯阶段划分的学者还有格林.豪斯、埃德加.H.施恩、利维古德等人。4.“职业锚”理论施恩后来又提出了职业锚理论。职业锚也称职业系留点,职业锚实际上就是人们选择和发展自己的职业时所围绕的中心点,是一个人在不得不作出选择的时候,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职业中的那种至关重要的东西或价值观。学者们经过长时间的研究,确定了五种基本的职业锚类型:一是技术(或职能)型。技术(或职能)型的人追求在技术(或职能)领域的进步,以及应用该技术(或职能)的机会,为了获得在技术(或职能)的成就感。二是管理型。管理型的人青睐于管理职业,致力于管理能力和权力的提高。这种类型的人可以独立负责一个职能部门,也可以跨部门进行人事、财力等方面的管理。三是自主(或独立)型。自主(或独立)型的人希望可以自由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追求的是宽松、自在、独立的工作环境,少受外界的干扰,最大限度地摆脱外界的约束。四是安全(或稳定)型。安全(或稳定)型的人追求工作中的安全与稳定感。他们的安全取向主要有两类:一是职业的安全;二是情感的稳定。五是创业型。创业型的人希望用自己的能力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事业或成果,具有较强的冒险精神和独立探索能力。 以上四种与职业生涯规划有关的理论,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帕金森的职业-人匹配理论强调了自身主观条件与职业的客观环境进行平衡的重要性,两者之间的平衡是进行合理有效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和重要保障。霍兰德根据职业特征将人归为六种类型:实用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事务型。每种类型的人对应不同的职业,考察人与职业环境的匹配程度。霍兰德的职业性向理论与帕金森的职业-人匹配理论以及施恩后来提出的职业锚理论有共同之处,那就是强调个体的主观特性与职业的客观特性的匹配。将人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将职业也划分为不同的种类,不同的人对应不同的职业,只不过划分的标准存在着差异。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将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划分为若干阶段,尽管各位学者的划分侧重点各有倚重,但突出的个共性是个体的职业生涯发展是一个动态的持续过程。(三) 国内外生涯教育发展状况 1.国外发展状况生涯教育是一种广义的终身职业教育,也是一种综合性的关乎学生整体素质、生命质量的教育。20世纪50年代西方由此开始了盛行至今的大学生生涯辅导,代替了职业指导的概念。自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其相关理论的发展已日趋成熟 ,实践层面的意义也日益重大。西方发达国家一直比较重视职业生涯的设计和规划,许多国家的学校教育中早就有“职业设计辅导”这一课程。作为生涯教育发源地的美国,其关于生涯教育课程的理论与实践已有多年的经验,并且形成了一套相对全面系统的模式,美国的许多高校在职业咨询、就业服务等方面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的核心是指导大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确定专业定向、择业目标和规划人生。在美国,中学在孩子们上八年级(高中)时就要请专家为孩子们进行职业兴趣分析。十几岁的孩子职业兴趣并没有定型,但通过职业日、职业实践活动,可以根据其显露出来的特征对其进行有效引导,达到以兴趣、个性、能力定职业的目的。其他国家和地区 ,如加拿大、日本及欧洲地区关于生涯教育课程也有相当程度的研究与实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也比较成熟。其不光有独立的课程体系,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也非常紧密。如,美国语文课在介绍富兰克林自传时,会要求学生理解“富兰克林每天24小时安排计划表”的时间规划,并“作出一个自身提高计划”;在介绍马克吐温的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时,会要求学生分析“今天什么职业在浪漫和冒险方面能与19世纪成为一个河船上的领航员相比”;在介绍杰克伦敦的生火时会要求学生思考“在冰天雪地的边疆生存下来,最需要什么品质”;在介绍约翰斯坦贝克的龟时,会让学生“描述一件能反映你当时人生方向的经历”,讨论“龟的素质在当今有哪些优势或劣势”;在介绍哥伦布的美洲航海日志时会有个人领导能力测试的要求,等等。这些要求以课外阅读、小组讨论、社会调查、演讲比赛、日记写作、实践体验等方式表现出来,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他们的生涯训练活动也十分丰富精彩。如,有的学校组织学生走访流浪中心,让他们认识贫困,服务穷人,明确“服务社会是生涯规划的起点”,“帮助别人是为自己创造机会”。有的学校为了培养学生财务规划和理财能力,给每个学生设立一个虚拟账户,发给一笔虚拟货币,以股票市场实时指标为标准,指导他们以模拟方式进行股票投资。每个月盘点个人虚拟资产,评选出优秀者给予精神或物质奖励。经过这种长达数年又具有实战特点且极富趣味性的训练,学生的财务规划和实施能力得到了有效发展,有利于提高他们进入社会后的生存能力。2.国内发展状况我国生涯规划教育起步较晚,当前香港、台湾地区均在基础教育阶段进行了生涯教育,大陆地区的生涯教育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地方至今还没有开展此类教育。已经开展的地方大都也还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这是因为我国高等教育自建国以来实行的是按计划招生、统招统分的制度。“文革”之后几经改革,这种制度才发生了根本变化。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在全国普遍推行。高校随之开展了一些就业指导活动,就业指导的对象仅限于毕业班学生,就业指导形式单一、内容简单,就业指导一度被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所取代。现存的关于生涯教育的研究成果多集中在高等教育阶段,以整个基础教育阶段为对象的研究也有若干,聚焦于高中阶段生涯教育的研究则相对较少,而关于普通高中生涯教育课程的探讨更是寥寥无几。广东、浙江、上海等地也开展了高中生涯教育,可借鉴的成果还不多。据我们对部分高中学段学生、家长、教师的调查,对生涯规划完全不了解的占78.6,略知的占16.7,较深了解的仅占4.7。由于生涯规划教育不够普及有效,所以很多家长和学生存在不少误区。在调查对象中,无论学习成绩好坏,家庭资源强弱,普遍对未来发展感到困惑和焦虑。生涯规划教育在我国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如今,我国部分高校也开始借鉴西方的大学生生涯规划指导,开始把学生的职业指导贯穿于大学四年之中,从大一起就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挖掘他们的潜力。经过四年的就业准备和培训,大学生在临近毕业时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就有了一个大致的轮廓。相比之下,我国高中生在懵懵懂懂时被分为文科生和理科生,上大学选专业也很少考虑到其职业兴趣和能力倾向。与此同时,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设计和规划也普遍不重视。有人对北京人文、经济类综合重点大学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62%的大学生对自己将来发展、工作、职业生涯没有规划,33%的大学生不明确,只有5%的大学生有明确的规划。(四)开展生涯规划的必要性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中指出,基础教育应使学生“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在高中阶段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生涯规划对人的一生起着重要作用高中阶段是人生发展的一段重要里程。高中学生面临着进入高等教育或进入社会的现实选择。如何在这个阶段设计好自己未来的角色与实施规划,对一生起着重要作用。很多失败者不是没有能力,而是角色定位不准;不是没有理想,而是推进策略不当;不是没有毅力,而是修炼方法不妥。生涯规划教育就是提高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以及掌握自我认知、自我设计、自我修炼、自我管理、自我提升的方法与技巧,克服“一夜成名”、“一朝暴富”的浮躁心态,以最低的成本、最高的效率、最佳的方法,设计、选择和实践自己的人生之路。【一些现象:(1)多数高中生普遍自我目标缺失,许多学生认为学习的唯一目的就是上大学,学习是为了父母、为了老师,很少考虑自己的个体需要。(2)多数高中生对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价值观了解不够。(3)多数高中生认为填报志愿、选择学校和专业是家长的事。(4)多数高中生自我职业发展期望值过高,填报志愿时关注更多的是未来薪金和福利待遇问题,没有把个人发展空间或者未来的发展前景放在首要位置。(5)多数高中生缺乏学习目标和计划。】“高中生生涯规划”,一般是指学生个人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学校教育、家庭环境等因素,为自己确立高中在校三年的学习、生活以及为适应今后的社会培养一些基本能力的计划和打算。开展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是学生精神成人的需要高中阶段有如下特点:第一,从教学内容来看,课程多、内容难、负担重。第二,从学生的心理发展来看,独立意识明显增强,有自己的思想,不愿过多接受老师和家长的管教,极易产生逆反心理;生理发展趋于成熟,但心理发展滞后,两者发展不平衡。第三,从高考升学来看,学生、家长和老师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学校的一切工作都以高考为中心学习、学习、再学习,生活单一枯燥平淡,缺少必要的校园文化。从以上特点不难看出,要想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人格等各个方面得到较好的发展并非易事。我们认为,获取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饱满的进取热情-精神成人的核心。在高一年级加强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加强成长和发展方面的指导教育(可利用校史和校友等),加强高中学习方法方面的指导教育,帮助学生制定各阶段切实可行的目标。用鲜活的案例来打动学生、激励学生,形成健康的舆论导向。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奠定基础。在高二年级则对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的发展规划教育,营造合作、交流、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在高三年级则强化意志教育、勤奋教育和选择大学及其专业教育。 开展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是学生文理分科的需要从我省08年高考文理科考生数发现,文科人数几乎与理科数拉平。文科人数急剧上升,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因素是:(1)文科偏重于记忆性、形象思维,在抽象思维、理解力方面要求比理科低,数学高考要求更低,学习文科不需要像理科那样做大量的习题,相对来说学习轻松一些。(2)国家公务员考试以文科内容为主,家长考虑到孩子今后的就业问题。(3)文科复读一年往往比理科涨势明显。(4)与所在学校文科高考的情况成正相关。这些因素以功利性居多,但这也是中国的现实,无可厚非。现在关键的问题是,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来正确选择文理科,确定未来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潜力,为社会作出贡献,实现生命的价值。因此在高一下学期,要开设讲座,讲解文理科的学习特点以及今后从事的工作,讲解不同的兴趣、能力所适合的职业,让学生明确自己有哪些能力、还需要哪些能力,确定下一步的发展目标。恰当的选择能使学生少走许多的弯路,少留一点遗憾,加快成长的步伐。开展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是学生高考升学的需要在当代中国,高考是最公平、最公正、最客观的人才选拔方式,也是人们改变命运、发展进步、走向成功的阶梯。30年来的高考,为国家输送了大批的有识之才,使改革开放稳步推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不断攀升。高考逐渐演绎成为一种文化(高考文化),领引广大学子向前挺进。当然,高考制度也在不断改革和完善,以适应知识领域教育、能力领域教育和道德领域教育的要求。这三个领域的不断递进,是时代文明进步的标尺。如果说高一是养成阶段,高二是巩固阶段,那么高三则是冲刺阶段-向高考发起猛烈的冲击,实现心中的梦想!要引导学生树立高考是目标,重在通往高考的过程。高考是学习知识的过程;高考是经历痛苦的过程;高考是克服困难的过程;高考是磨练意志的过程;高考是心理成熟的过程;高考是生命成长的过程。要指导学生方法:确立目标,制定计划,落实行动。帮助学生在规划目标时,要明确建立时间坐标轴,以一个月、半个月甚至一周为长度。目标表述尽量用正面语言;目标本身要有挑战性、平衡性;目标更要分解,以一个个的成功来激励自己;目标的实现还要结合父母和老师的意见,帮助学生评估自身条件与潜力,不断发现差距并制定缩小差距的实施方案。要加强家校合作:建议家长教育孩子,不要站在孩子的对面,而要站在孩子的旁边,学会平视孩子,甚至蹲下来看孩子。并引导家长抓住教育孩子的三个关键点:孩子在犯错误时、孩子在遇到挫折时、孩子在情绪低落时。要给学生提供释放心理压力的时空:交谈、倾诉、运动、讲座、户外活动、心理咨询等等。这些都是高三阶段生涯规划所要斟酌和推敲的问题。“既能考上理想的大学,又能保持身心健康”这是高三阶段教育教学所追求的。一个学生考取了清华北大,但带来的负面效应(阴影、痛苦、畸型的人格、悲伤等)如果大于升入清华北大的成功,那么对这个学生的教育应该说是失败的。常言说:起点决定成长速度,目标决定成长高度。明确目标的设定是“高中阶段生涯规划”重要的一步引导学生努力为自己编织生活梦想,明确奋斗方向,做出正确的高中生生活与学习的规划,创造一个美好的高中生活,为幸福的人生奠基!(五)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生涯规划是对个人未来发展的科学计划与安排。其要点是在对个人智能、性向、能力、价值观全面认识的前提下,准确把握国内外及本地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趋势,选择学业或职业,寻找出适合本人的生涯路径和生活方式,并作相应的学习、修炼与准备。概括说,生涯规划教育就是了解:我是谁?想干什么?能干什么?环境或条件允许干什么?最终的目标是什么?现在或每一阶段怎么办?生涯规划教育因人、因地、因时而异,具有很大的可变性,教育内容十分广阔,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和设定。从宏观上讲,东部与西部之间的差距,城镇与农村之间的差距;从中观上讲,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差距,行业与行业之间的差距;从微观上讲,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差距,都决定着教育内容的侧重点。但无论何种内容,都要符合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高中阶段学生一般具有以下基本特点:一是进入青春期,具有好奇、简单、冲动、独立的倾向。二是生理成熟度优于心理成熟度,二者会产生一定差距。三是价值观开始形成,富于幻想,疏于务实。四是对异性由好奇转为追求,部分人出现早恋现象。五是面临着人生第一次重大选择,且选择具有多重性,如,升学与就业的选择;就业与创业的选择;升学中专业与学校的选择;就业中职业与地域的选择;创业中行业与项目的选择等。这些选择相对其社会经验、知识体系和分析能力而言,难度很大,压力沉重。六是自主消费愿望日趋强烈。高中阶段生涯规划教育七个基本模块根据以上分析,高中阶段生涯规划教育应具备以下七个基本模块:1生涯导向。包括生涯指南、成功人生指标等。2规划方法。包括预测方法,规划阶段与侧重,动态管理、目标校正,顺应潮流、把握趋势等。3生活规划。包括自我认识、生涯修炼、生活管理、家庭与社会等。4职业规划。包括升学规划、就业规划、创业规划等。5财务规划。包括消费管理、储蓄管理、投资管理、债务管理、保险管理、训练与规划等。6 发展策略。包括积淀、控制风险、高中阶段的发展策略等。7评估与对策。包括评估的基本参数、评估程序、评估角度、评估团队、目标矫正与实施策略等。确立规划课“八大课型”课程模式。 生涯规划课必须改变常规的授课模式,重视学生的参与、内省、自我规划与自主改进。规划课如何实施更科学?长春实验中学的生涯规划课“八大课型”值得借鉴,分阶段、多模式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走上生涯规划之路。 1、破冰课人生规划需趁早。 通过专家讲座、规划师讲座、视频及微视频课、观摩课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认识生涯规划和人生规划需趁早的重要意义。并以此为起点,开始思考和规划自己的未来。通过破冰课,同学们认识到从高中段的学习到专业和职业的选择,都必须正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能力和兴趣,学会理性地对待生活和未来。 2、测试课做独一无二的自己。 高中阶段是个体自我意识高度发展的阶段,通过测试让孩子了解“我是谁?我有怎样的兴趣?我的人格特质是什么?我具备哪些方面的能力?进而激发他们思考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怎样做来实现?”等一系列关于自我的问题。 为了帮助学生更加客观、科学、全面地探索自我,实验中学和东北师范大学的专家一起研发了高中生涯指导测评系统。在这套系统中,学生不仅可以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性格、各种智能以及价值观等发展情况,还可以根据测试结果寻找自己的职业选择、大学及专业。通过科学量表的测试,使学生更好地把握自己,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自我,规划人生。 3、励志课让理想照亮未来。 通过开展杰出校友及励志人物的励志讲座、励志读书沙龙等活动。让学生认识人的发展潜能、学会自我控制和管理,在学习生活中不论遇到任何艰难险阻都不会迷失方向。激发和培养学生内在的发展动力,让学生能够不断地感受到自我成长的美好。 4、访谈课感悟与引领。 学生在规划及实施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与问题,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定位和目标。通过对生涯人物、父辈的职业理想与现实访谈等,分享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选择历程、社会经验及人生情感,进一步树立学生的人生与职业理想,坚定信心,找到实现的路径和方法。 5、规划课天生我材必有用。 台湾著名心理学家金树人说:“人为自己设定目标,带出希望,所有之行为将凝聚在这个希望周围,人生才能活出意义来。”根据测试结果,引导学生通过自我思考和征求师长、专家、同学的建议等,确定发展目标,找出优势及不足,制定实施办法,填写阶段分析与评估表,以达到了解自我、确定目标、制定规划、奋力践行的目的。 6、班会课我的人生我做主。 确立规划目标后,能不能付出行动才是关键,客观地讲,有些人有这种自律性,有些人需要一些他律。为此,学校职业生涯规划的必修课之一,就是亮出你的人生目标。课前认真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表,课上每名同学都能真诚地讲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请全班的同学、老师、家长了解见证规划,给予督促和鼓励,并请同学、老师、家长给你提出规划的意见和建议。郑重地把你的规划贴到班级的职业生涯规划墙上,让它见证你的成长。每半年取下来,认真对照你的规划,看你按规划践行了多少,有什么样的超越,又有什么样的不足;学校将选取优秀的职业生涯规划表,贴到职业生涯规划中心的示范墙上,并每年评出部分生涯规划明星奖。 7、行业体验课梨子的滋味亲口尝。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每年寒暑假,学生都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到自己感兴趣的行业进行体验,这样才能真正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哪里,适合做什么。比如一名同学规划的职业目标是医生,但他去医院做行业体验才发现,急诊室血腥的场面、医院里浓重的药水味他完全受不了,如果从事了医生行业会终身痛苦,于是重新选择了专业目标。另一名同学自我规划目标是做一名金融师,在行业体验中发现金融行业层次高、成就感强,他十分喜欢,但就业门槛高,于是下决心一定要到优质学校学金融。经过两年“疯狂”的学习,终于实现了他的目标。 8、高考志愿实战课迈出坚实的第一步。 人生充满了各种选择,但关键的却只有几步,高考填报志愿就是其中之一。生涯规划课的最后一课就是实战课。每年高考季,实验中学都要组织学生通过学校生涯指导综合服务软件平台系统进行高考志愿实战演练。系统可以分别根据考生的平时成绩、高三后期摸底考试成绩、模拟某年高考成绩、高考实际分数,通过综合考虑院校招生等多方面因素,以及参考历年各高校实际录取分数,进行合理的统计分析,为高一、高二学生及早确定目标高校提供科学性的参考,为高三学生高考择校提供详细、实用、有针对性的信息,为学生报考大学与专业提供有效指导。 (六)生涯规划教育的基本原则1激励。成为人才,成为英雄,是每一个青少年心中潜在的梦想。生涯规划教育就是通过强化、细化、显化梦想目标,唤醒自身潜能,调动学习激情,从而养成自觉、自奋、自律的良好行为和习惯。激励,要成为一种常态。西点军校在教学中有这样的提问:“如果你是美国总统,你会怎么办?”这样的教学不仅培养学生从宏观上分析问题、总揽全局的眼光,更能激励他们为国家、为社会服务的追求和理念。因此,激励不应该只停留在几个典型案例课程、几个成功人士讲座上,而应该贯穿于教育的全部环节。2差异。每个人的梦想不一样,每个人的条件不一样,每个人的资源不一样,因此每个人的生涯设计、学习方法也不一样。教育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需求,因人施教,个别指导,提高学习的有效性。3合作。认识自己,认知社会,预测未来,需要有全面的信息整合能力、客观的评价能力和较高的分析能力。这就需要合作学习,一起研究,共同提高。4动态。生涯规划贯穿人的一生,需要因时、因地、因人的变化不断进行调节和修正。生涯规划教育既是一种设计,也是一种实践。长期目标(10年以上)和中期目标(3至10年)的实现是靠实施短期目标(1至3年)积累而达到的,具有很强的逻辑关系。因此要在实践中修正,在修正后实践。5体验。青少年是最富有理想的阶段,但由于缺乏对职业目标的亲身体会,容易把目标理想化,理想神圣化。因此要积极组织、鼓励学生利用综合实践课或假期,到社区、企业及职业目标单位,以担任志愿者或义工的方式,进行角色体验。通过体验,反思自身的兴趣、能力是否与职业目标相吻合,从而准确定位未来的社会角色。6尊重。学生是最富于幻想的阶段,此时他们的生涯目标必然千姿百态,丰富多彩。这些目标只要不违反社会伦理道德,都应该尊重和支持,切不可因为标新立异而压制或歧视。另外,要尊重学生的隐私权,对不愿公开自己理想或规划的人要给予理解和保护,尤其是对特殊型学生(内向型、单亲型、特困型、残疾型等)更要做好细致工作。7短距。首战告捷是鼓舞士气的最佳方法。根据高中生的特点,生涯规划教育应多引导学生做一些小目标、短距离、低难度、虚拟化的规划设计。使其能够在较短的时间看到成果,增强“我行”的信心。(七)生涯规划教育中容易出现的误区首先是导向问题。生涯规划作为一种科学方法,有其独特的魅力。但任何方法都要以高尚的价值观为指导。生涯规划教育的目的是建立在奉献社会、服务社会基础之上的个人发展,而不仅仅是个人谋生、谋职、谋财的手段。人生目标的实现,要靠正义、博爱、诚信、自律、劳动来获得。如果忽视了这一点,把方法作为目的,就容易出现为个人发展而不顾一切的结果。其次是内涵问题。有些人一说生涯规划就理解为职业规划,其实生涯规划的内涵很广,职业规划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除此之外还包括生活规划和财务规划以及实施的技巧与策略等。比如,何时恋爱,怎样交友,怎样与社会和谐相处,选择何种生活方式,家庭怎样发展等。又比如,如何理财,怎样投资,怎么避险等。还比如,人生跨越式发展阶段往往存在于某种机会之中,怎样创造机会、发现机会、把握机会等。总之,一切与人生有关的事情以及要达到目标的策略都需要规划。第三是实施问题。不要以为生涯规划是未来的事,离我们很遥远。实际恰恰相反。规划未来要依据自身情况,要认识自我,认识现实;目标确定之后要身体力行实施,要从现在做起;目标和进程之间随时会出现差异,要及时发现与调整。所以,没有现在就无所谓未来。应该看到,生涯规划教育实际上是在培养一种生活态度:前瞻、严谨、自信、有序、务实、创新。所以生涯规划教育不仅仅是未来时,更是现在进行时。第四是定位问题。人的一生都需要规划,但每个阶段的规划内容和侧重都有所不同。如果定位不准,就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现在有些学校开展的生涯规划教育中,有一种泛成人化和泛社会化的现象,把职业规划视同于生涯规划,把成人角色视同于学生角色。这种脱离实际的教育很容易误人子弟。一般来讲,学生的规划侧重于自我认知和生涯修炼;成人的规划侧重于道路选择和风险评估。前者重在积累和创造机会;后者重在发现和把握机会。定位不准,势必造成角色错位,从而导致教育失效。从经济学角度考量,让一个毫无社会经验的孩子去评估职业风险,就如同让一个价值观已经基本固化的成人去改变行为习惯,是一件成本高昂、效率低下的事情。(八)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策略1、总体目标的确立高一年度目标为了解自我,着眼于发掘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兴趣,高二年度目标为了解现实,着眼于让学生面对现实,了解社会需要和自我能力之间的关系,高三年度目标为自我和现实匹配,着眼于让自我需要和现实需要结合起来,直接有益于志愿的填报,2、具体策略(1)创建发展氛围,激活学生人生规划意识在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最根本的指导思想应当是:唤醒并激活学生的自我意识,通过对学生“自我人生规划设计”的引导与辅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心理定向,尽早确立自己的人生发展方向,从而形成在未来学习中的清晰指向;通过一系列主要由学生参与进行的活动设计,使学生自觉地将自己在中学阶段的学习与个人的长远人生规划联系起来,最高效率地完成中学阶段的自我培养计划。同时培养学生认识自我,设计自我、调控自我、评估自我的能力,以期在未来走入社会生活之后,顺利地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困难。(2)基础调查,分析学生初始情况为了了解学生的基础情况,可以进行问卷调查,首先设计个人素质自评表,让班级学生填写,然后请学生根据自评的结果,做一个自我现状分析与评估。班主任在学生自我分析的基础上,对全体学生情况进行分析,一般从高三学生专业选择中的误区,现实中的短视心理、迷茫痛苦现象,学生学习、竞赛、能力成长的压力,学习动机问题等方面加以分析,这样分析的目的是以此为依据进行初步的自我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自己与理想目标的距离,进而领悟制定成长规划的重要性。(3)创立参照体系,激活学生自我设计的欲望人生定位是确认自己人生的理想和目标,即确认你自己应当成为什么样的人。不同的人,不同的情形会有不同的定位。人生定位很重要的工作是找到一个或几个理想人格、理想人生的榜样人物,进行综合,为自己树立一个代表追求目标的参照体系。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理想人格、理想人生的榜样人物,从而为自己树立一个代表追求目标的典型(4)创设活动情境,提高学生兴趣面对青春期的学生,靠传统的讲授方式,让他们弄清人生规划,也许是困难的。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在规划设计、实施的各个环节可以设计一些对他们规划的实施有帮助且趣味性强的活动。例如:表一活动类型聘请专家讲座、我的梦想征文活动、生涯规划系列主题班会、人生规划研究性学习及访谈、去大型企业参观调查、“我的专业、我的大学”介绍会、到著名大学参观、进入大学的学长座谈会活动性质趣味性、启迪性、灵活性活动原则学生心理需要、符合学生心理特质、针对性、实效性(5)班内交流,设计规划表格,跟踪管理,通过班级主题班会,每个同学对自身问题解决情况及效果分析进行相互交流,取长补短,自我检测,对不足的地方进行修正,制定高中三年的规划。笔者认为文字表述式的计划往往不利于跟踪和自我检测,因而,有必要引导学生集体设计一个大家通用的自我发展规划量表(附表),并且实行分阶段定期填写和不断跟踪、自我检测的制度,以确保规划的实施与及时修正。原则上说,规划的内容越具体越好,分步环节越清晰越好,涉及范围越全面越好。自我发展规划量表班 级姓名年龄文(理)我的理想如何实现理想高中三年阶段目标高一高二高三高中三年的重心任务任务学期会考荣誉人际交往兴趣爱好品格修养工作能力其它方面备注高一上下高二上下高三上下当前主要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法(6)配备人生导师,解决成长烦恼对高中开展人生规划教育只是第一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往往存在着规划制订和具体实施相脱离的“两张皮”现象。特别是对班额较大的高中学校来说,依靠班主任显然无法照顾到每个学生,存在着成长的“盲区”。为此,引入“导师制”,由班主任、任课教师、负责心理咨询和共青团工作的教师担任。并且明确其工作职责和要求。高中三年,正是高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初步形成期的一个关键阶段,对未来的向往、憧憬也最多、最丰富,当然,他们的观点也最摇摆,最易调整、变幻,此时,作为班主任、人生导师,如果能够帮助他们指导航向,进行良好的引导,便会让他们对未来的人生不仅有正确的规划,且会更加宏观、全面地看待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更早地养成自我教育、自我设计的理念,一定会使他们更加全面、更加健康地成长。(九)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途径与方法1、建立学生生涯规划档案学校成立生涯规划指导中心,聘请专职教师,并在家长、教师中招募数十名生涯规划志愿者,共同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指导。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指导,分为四步:第一步,指导学生认识自我。运用自我认识测验性格测验气质类型测验职业性向测验管理能力测验兴趣测验六项量表进行测评,使学生清楚自己喜欢干什么(职业兴趣)、能够干什么(职业能力)、适合干什么 (个人特质)、最看重什么(职业价值观)等。第二步,指导学生确立职业目标。通过霍兰德职业倾向量表的测验,让学生获取职业相关知识,明确自己喜欢的职业是否适合自己,从而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第三步,明确高中阶段目标。通过模拟高考志愿填报、模拟招聘及开展行业体验等活动,让学生了解上大学所需具备的各项条件,以及从事目标行业所需要的基本素养,进而相对准确地确定高中各阶段发展目标,包括学业成绩目标和综合素质培养目标。第四步,评估与修正阶段性目标。指导学生每学期对自己的阶段性目标进行评估,找出问题与差距,并根据阶段性目标完成的情况,对下一步目标进行修正。综合生涯规划指导结果,建立学生生涯规划档案,包括自我评估与分析、目标确立与目标分析反馈两部分。2、开设生涯教育课程学校根据高中生的成长特点和生涯规划的内容开设一系列生涯教育课程。“职业性向指导”引导学生全方位认识自我,以便于将来根据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成就未来”引导学生认识确立目标的重要性,合理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根据目标制订行动计划;“我的大学”引导学生认识大学,了解大学的专业设置,指导学生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专业范围;“职业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客观地认识不同职业的特点和价值。3、设计学生体验学习活动 生涯规划教育中的体验学习,指个体身体力行地参与到真实或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