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策略和措施PPT课件.ppt_第1页
学校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策略和措施PPT课件.ppt_第2页
学校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策略和措施PPT课件.ppt_第3页
学校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策略和措施PPT课件.ppt_第4页
学校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策略和措施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校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策略与措施,1,一、学校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策略,(一)依法防治 (二)科学防治,2,(一)依法防治,依法防治就是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规范开展学校有关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1989年2月21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自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共9章80条) 第十条第二款 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对学生进行健康知识和传染病预防知识的教育。 第三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3,(2)学校卫生工作条例(1990年4月25日国务院批准,1990年6月4日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10号、卫生部令第1号发布) 第二条 学校卫生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监测学生健康状况;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改善学校卫生环境和教学卫生条件;加强对传染病、学生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 第六条 学校教学建筑、环境噪声、室内微小气候、采光、照明等环境质量以及黑板、课桌椅的设置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第十四条 学校应当建立学生健康管理制度。根据条件定期对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建立学生体质健康卡片,纳入学生档案。 第十七条 学校应当认真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做好急、慢性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管理工作,同时做好地方病的预防和控制管理工作。,4,(3)中小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管理规范(GB28932-2012)(卫生部、国家标准化委员会2012.12.31发布,2013.5.1实施) 4.1 学校在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和管理下开展本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并接受卫生部门的监督和技术指导。 4.2 学校成立由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小组,全面负责学校的各项传染病预防控制管理工作。 4.3 学校每年应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计划并予以落实,同时将其纳入学校年度工作考评。 4.8 学校应在卫生部门的技术指导下,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应急预案和相关制度: 5.1 健康教育 5.2 晨检 5.3 因病缺课的登记、追踪 5.4 健康管理 5.5 预防接种 5.6 卫生条件 5.7 物资储备 6.1 报告 6.2 控制措施,5,(4)2006年4月6日,卫生部与教育部下发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规定了教育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学校和托幼机构四方职责,学校和托幼机构确定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人,负责收集信息按流程规定报告。 (5)2005年12月27日卫生部制发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以下简称报告规范),自2006年1月1日起实行。 (6)卫生部和安徽省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规范(2011版),6,(7)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教育部令第23号,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第二十三条规定:学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备具有从业资格的专职医务(保健)人员或者兼职卫生保健教师,购置必需的急救器材和药品,保障对学生常见病的治疗,并负责学校传染病疫情及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 (8)合肥市卫生局、教育局卫防【2009】36号文件关于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治和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7,(二)科学防治,1.学校传染病 (1)加强传染病病例监测,及时发现并隔离传染源 (2) 采取措施,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4)健康教育 2.学生常见病 (1)做好学生健康监护,对体检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好监测结果 (2)开展教学环境卫生、因病缺课等监测,发现并消除危险因素 (3)开展学生常见病有关危险因素调查研究和干预 (4) 健康教育,8,二、学校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措施,(一)组织建设 (二)搞好环境、饮水、饮食卫生 (三)学校传染病防治 (四) 学生常见病防治 (五) 健康教育 (六)工作计划、总结和记录,9,(一)组织建设,1.防治组织、制度、职责 (1)成立(传染病、常见病等)防治领导组,成员由校领导、校医或保健老师、班主任等组成,并以正式文件下发; (2)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包括健康教育制度,学生健康监护制度,眼保健操制度,疫情登记、报告制度,晨检、缺课原因追踪制度等; (3)部门和人员职责明确:将学生常见病、学校传染病防治等工作纳入学校管理、教师管理和班级管理内容,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10,(二)搞好环境、饮水、饮食卫生,1.学园内环境卫生 (1)校园内环境整洁,道路硬化,有垃圾箱,垃圾箱有盖,垃圾不外露。 (2)水冲式厕所,厕所内清洁、无积粪、无异臭、无蝇蛆;有洗手池,洗手池水龙头完好,能正常使用。 (3)学生教室湿式清扫,教室及宿舍清洁,通风良好,在发生传染病流疫情时及时进行消毒。 2.生活饮用水及食堂卫生 (1)使用自备水、二次供水以及有学生食堂的学校有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有健康合格证,持证率100%。 (2)自备水水质处理及消毒设施配备齐全,二次供水设施每年至少清洗消毒2次,供水设施卫生防护范围内无污染源,有水质检测报告,水质检测合格率100%。 (3)食堂餐厨比及各加工专间的设置符合标准,环境清洁、食品原料的采购、存放、加工以及食品用具的消毒符合卫生要求。,11,(三)学校传染病防治,1. 制定传染病防控预案和技术方案 预案制定要符合以下原则: (1)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 (2)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具有可操作性; (3)要宣贯,让师生了解; (4)要执行、适时调整、不断完善。,12,(三)学校传染病防治,2.做好传染病疫情监测 (1)晨检:班主任每日对在校学生开展晨检,仔细询问是否有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一旦发现有异常症状的学生,及时通知学生家长带其到医疗机构就诊(附表1)。 (2)缺勤、缺课原因调查:班主任负责学生每日因病缺勤登记和随访工作。一旦发现学生缺勤、缺课,要及时了解原因,如与传染病有关,应在第一时间报告学校校医(疫情报告人)(附表2)。 (3)晨检、缺勤缺课原因调查要做好登记,每日上报校医(疫情报告人),校医(疫情报告人)每日做好汇总并定期对班级工作进行检查。 晨检、缺勤缺课原因追踪、汇总及检查表格见附表1、附表2。,13,注:此表放在班主任处,每日填写并向校医(或疫情报告人)报告晨检及缺课、缺勤追踪结果,附表1 合肥市 县(市、区) 幼儿园晨(午)检、缺勤缺课学生情况登记簿 年级 班 学生 名,14,注:此表放在校医(或疫情报告人)处,附表2 合肥市 县(市、区) 幼儿园晨(午)检、缺勤缺课学生情况汇总登记簿,15,(三)学校传染病防治,3.传染病报告 2006年4月6日,卫生部与教育部下发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规定了教育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学校和托幼机构四方职责,学校和托幼机构确定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人,负责收集信息按流程规定报告。 (1)报告内容及时限 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16,当学校和托幼机构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 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2)报告方式 当出现符合本工作规范规定的报告情况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方便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等)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农村学校向乡镇卫生院防保组)报告,同时,向属地教育行政部门报告。,17,(3)报告标准 甲类和按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发现1例就要报告 鼠疫:发现1 例及以上鼠疫病例。 霍乱:发现1 例及以上霍乱病例。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发现1 例及以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病人或疑似病人。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现1 例及以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 炭疽:发生1 例及以上肺炭疽病例;或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3 例及以上皮肤炭疽或肠炭疽病例;或1 例及以上职业性炭疽病例。,18,乙类传染病: 时间按3天或1周或1个月等统计,地域从同一学校幼儿园、村庄到县区。虽然消除麻疹和疟疾有了更严格的、更敏感的监测指标,目前仍然按照报告规范确定这两种疾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起点标准。这些传染病要敏感关注其死亡病例,一般有死亡发生就进入报告“门槛”。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3 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 例及以上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病例,或出现2 例及以上死亡。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3 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3 例及以上流脑病例,或者有2 例及以上死亡。 甲肝/戊肝: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 例及以上甲肝/戊肝病例。,19,伤寒(副伤寒):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5 例及以上伤寒(副伤寒)病例,或出现2 例及以上死亡。 麻疹: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10 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猩红热: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例及以上猩红热病例。 流行性乙型脑炎:1 周内,同一乡镇、街道等发生5 例及以上乙脑病例,或者死亡1 例及以上。 结核病:一所学校在同一学期内发生10例及以上有流行病学关联的结核病病例,或出现结核病死亡病例时,分管该校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考虑是否构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按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规定,核定事件,并确定事件级别。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也可根据防控工作实际,按照规定工作程序直接确定学校结核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卫办疾控发2010133号),20,丙类传染病:是当前报告数量最多的事件来源。 流感:1 周内,在同一学校、幼儿园或其他集体单位发生30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或5 例及以上因流感样症状住院病例,或发生1 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死亡。 流行性腮腺炎: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 例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 风疹: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等集体单位发生10 例及以上风疹病例。,21,手足口病: 聚集性疫情是指一周内,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5例以上,但不足10例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班级(或宿舍)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个自然村/居委会发生3例及以上,但不足5例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家庭发生2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暴发疫情是指一周内,同一托幼机构或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或同一个自然村/居委会发生5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医疗机构、托幼机构和小学等单位发现手足口病聚集性或暴发疫情时,应当在24小时内向当地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感染性腹泻(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中发生20 例及以上感染性腹泻病例,或死亡1 例及以上。,22,其他传染病 水痘: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10 例及以上水痘病例。 不明原因肺炎:发现不明原因肺炎1例及以上病例。 流感样病例:流感样病例:发热(腋下体温38),伴咳嗽或咽痛之一,缺乏其他实验室确定诊断依据。一周内,在同一学校、幼儿园或其他集体单位发生30例及以上具有流行病学关联的流感样病例;或发生5例及以上因流感样症状住院病例(不包括门诊留观病例);或发生1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死亡。(卫生部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报告及调查处理指南(试行)2006年6月12日) 食物中毒:学校、幼儿园、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5 人及以上或死亡1 人及以上。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2 周内,一个医疗机构或同一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有相同临床症状的不明原因疾病3 例及以上。,23,(4)报告方式、时限和程序 发现、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关信息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疾控中心等)报告; 学校和托幼机构发生的事件同时向教育主管部门报告。 具体为: 班主任通过晨检、因病缺课原因调查,发现本班级出现上述需要报告的情况时,应立即报告校医(疫情报告人); 校医(疫情报告人)接到班主任报告或在汇总晨检、因病缺课原因时发现疫情,应做好登记并及时核实,符合报告标准,应立即报告校长,同时按报告时限要求以最快捷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等)及时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教育主管部门报告。,24,(5)报告内容 信息报告主要内容包括:事件名称、事件类别、发生时间、地点、涉及的地域范围、人数、主要症状与体征、可能的原因、已经采取的措施、事件的发展趋势、下一步工作计划等。具体内容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 具体为: 首先通报报告人的姓名、单位、职务、联系方式; 报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学校、班级)、人数(病例数)、主要症状和体征、有无重症或死亡、目前已采取的措施等。,25,(三)学校传染病防治,4.入学入托接种证查验(针对小学和幼儿园) (1)有专人负责并参加卫生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 (2)每年招生通知中注明查验要求,要求学生提前做好接种证的查验盖章和疫苗补种; (3)报名时收取“儿童入托入学接种证查验及疫苗补种通知单”(通知单)作为报名名凭证,并做好登记;中途插班学生也要收取“通知单”; (4)开学后9月底以班级为单位完成“查验接种证记录表(一式二联)”填写,一并报辖区接种单位;对接种证未盖章儿童,学校可暂缓注册, 开据“通知单”,督促儿童1月内补种相应疫苗; (5)每年12中旬收集查验记录表,完成查验专项工作总结上报主管部门和卫生部门,建立查验专项档案; (6)入学查验率100%,补证率100%,疫苗补种率95%。,26,(三)学校传染病防治,5.传染病疫情处理 (1)散发病例的处理 及时通知患病学生家长带其到医疗机构诊治; 根据所患传染病的病种、危害程度、传染期等情况,确定其回校上课时间; 对病例所在班级环境进行消毒、增加开窗通风时间、次数; 给病例所在班级学生上一堂健康教育课,重点讲解病例所患传染病的防治知识。,27,(2)暴发疫情的处理 增加晨检、缺勤缺课原因调查频次:由每天一次变为每天两次; 实行日报制度:每日向辖区疾控中心报告学校疫情发展动态 配合卫生部门做好病例的搜索、流掉、样品采集和环境消毒工作; 按照卫生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要求,严格落实各项防疫措施; 对在校学生实行医学观察; 应急接种相关疫苗; 避免举办大型集会活动,尤其是室内大型聚集性活动。 避免大班授课,合理安排小班上课。 教育学生尽可能避免到人群聚集的场所,并做好自我健康状况观察。,28,在当地卫生部门指导下,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性服用药物措施。 按照卫生部门指导做好学校教室和环境消毒工作; 增加开窗通风时间、次数; 严格按要求停课和复课; 根据疫情发展需要和卫生部门建议,将楼作为隔离治疗场所,楼作为密切接触学生医学观察场所。 及时开展健康教育,重点讲解与疫情有关的传染病的防治知识。,29,(四) 学生常见病防治,1.学生健康体检 每年开展一次学生健康体检,体检率98%;体检资料完整,有统计、分析。体检结果及时反馈至学生本人或家长,反馈率98%。 (1)监测对象:全体在校健康学生均为监测对象。 (2)监测指标: 生长发育监测:身高、体重、胸围、脉搏、血压、肺活量。 常见病监测:近视、沙眼、龋齿、贫血、营养不良与肥胖、肠道蠕虫病等。,30,(四) 学生常见病防治,2.学校教学环境卫生监测 (1)执行范围:每个县(市)区各抽取8所学校作为监测点,其中中学、小学各4所, (2)监测对象:在各监测点学校抽取有代表性的教室作为样本,按学校教室的不同结构、层次、朝向、单侧采光、双侧采光的不同类型确定监测教室样本数,一般不少于6间教室。 (3)监测指标:教室人均面积(1.12m2/人)、教室课桌椅(与身高符合率80%)、黑板(高度1米、宽度4米、反射系数20%)、教室采光(后墙壁反射系数70%、采光系数1.5%、教室玻地比1:6)、教室照明(黑板灯:日光灯2盏、80w、平行黑板;照明灯:日光灯360w、垂直黑板、灯桌距1.7-1.9m、教室平均照度150lx、照度均匀度0.7)、教室微小气候(教室CO2浓度0.15%、教室温度16-200C、可吸入颗粒物0.15/m3 、风速0.3m/秒、相对湿度30-80)、教室噪声(50dBA) 注:dBA A声级分贝,其中dB分贝、A声级,31,(四) 学生常见病防治,3.学生因病(含食源性疾病)缺课和死亡情况监测 (1)执行范围:每个县(市)区各抽取8所学校作为监测点,其中中学、小学各4所 。 (2)监测内容包括:监测学生数、授课天数、因病缺课人天数、病例基本信息、症状与体征、可疑食品信息等。 (3)信息报送 学校指定专门的因病缺课监测负责人,学校校医或班主任发现因病缺课的学生后,填报学生因食源性疾病缺课病例信息表(附表1)纸质报表,并上交学校因病缺课监测负责人。学校因病缺课监测负责人将学生因食源性疾病缺课病例信息表录入电脑(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录入文件),并按月汇总填报学生因病缺课情况报表(附表2)上报属地疾控中心,年底由市疾控中心将各类监测表格汇总后,将电子版报省疾控中心。,32,附表1 学生因食源性疾病缺课病例信息表 一、病例基本信息(横线上填写相关内容,或相应选项的“”中打) 病例编号:,33,二、主要症状与体征*(在相应症状或体征的“”中打,至少填写一项),34,三、暴露信息 是否怀疑进食了某些食品后出现以上症状:是 否,如果“是”请于表格中填写食品信息,可填写多行。 食品品牌、生产厂家、购买地点信息主要对应于预包装及散装产品,进食场所主要对应于餐饮食品。购买地点和进食场所至少填写一项。,填表人: 填写时间: 年 月 日,35,备注: 食源性疾病: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疑似食源性异常疾病和食源性传染病。 (1)感染性病例:有可疑食物暴露史的感染性腹泻病人,临床表现为腹泻,可伴有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的病例。 (2)中毒性病例:有可疑食物暴露史,并具有生物性、化学性或有毒动植物性等因素引起的相关中毒症状病例,如农药中毒、亚硝酸盐中毒、毒蘑菇中毒、菜豆中毒、肉毒毒素中毒、米酵菌酸中毒、河豚毒素中毒等。,36,附表2 学生因病缺课情况报表 年 月 日 年 月 日,填报学校: 填报人: 填报日期:,37,(四) 学生常见病防治(视力不良),1.视力低下的概念、原因、分类 (1)概念:用视力表检查视力,凡裸眼视力低于5.0的一般称为视力低下。 (2)原因:各种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等;各种眼病; (3)视力低下诊断时注意的问题:视力低下=视力不良视力下降; (4) 视力低下分类,38,2视力不良发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视力不良发生的原因是由环境与遗传综合作用的结果。 (1)环境因素 时间因素:学习年限、视近工作时间、看电视时间、睡眠时间等,大量调查资料表明,学生视力低下和近视率一般是随着学习阶段的上升而增高。 空间因素:采光照明条件、书籍课本的印刷质量等,学习环境中如采光照明条件不良、课桌椅不适合学生身材都可以使眼物距离过近造成眼调节的过度紧张。 读写习惯:眼物距离、看书姿势(躺着看书),学习时不注意用眼卫生,长期不良的读书写字习惯以及连续长时间看书等是促使学生近视发生发展的重要后天因素。 (2)遗传因素:学生近视眼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患高度近视的学生,他们的父母或兄弟姐妹中也往往有患高度近视的,近视者的父母、兄弟姐妹比非近视者的兄弟姐妹患近视的多。 家族遗传性:高度近视大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双生子研究:近视遗传度65%;中、低度近视的遗传度为50.5% (3)体质、营养和健康因素:儿童的生长发育、体质、营养和健康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近视眼的发生发展或称为发生近视的诱因。,39,3.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措施 近视眼的发生原因和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后天的视近工作条件等环境因素,又有遗传等因素,因此,保护视力和预防近视应该兼顾有关因素的各个方面。要根据不同情况解决影响该地区或学校学生近视眼发生发展的主要问题,同时还要采取综合性措施。 (1)合理安排生活制度,大力开展体育运动 要通过教学改革,减轻学习负担,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休息、睡眠和课外活动时间,以利于眼得到充分休息。 开展体育锻炼,加强室外活动:体育运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体质,而且对保护视力预防近视也有非常良好的作用。在大力开展体育运动的同时,要注意有合理的营养,避免偏食。 (2)注意阅读、书写卫生 教育学生把眼至书本的距离保持在30-35cm之间,不宜低于25cm。 在平面桌上阅读时,宜把书本上端适当垫高或用双手托高,使书本与桌面形成30-40度的角度。避免在走路或震荡较大的车厢看书。 (3)改善学习环境 学校在每学期开学前要检查教室的采光、照明情况,教室墙面要定期粉刷,黑板要定期刷黑,并使其平整无反光,教室桌椅也要做适当调整,使之符合学生身材。,40,(4)做好眼保健操 眼保健操必须经常操练,做到动作准确,并持之以恒。一般每天可做二次,上下午各一次。 (5)定期检查视力 通过定期的视力检查可以了解每个学生视力的变化情况,早期发现视力下降的学生,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控制近视眼的发生和发展。 (6)宣传教育和管理:通过健康教育教会学生掌握并运用一些基本的知识,如“二要、二不要”即“读书写字姿势要端正,书本与眼距离保持一市尺左右,连续看书写字一小时左右要休息片刻”,“不要在直射阳光或暗弱的光线下看书写字,不要在床上或走路乘车看书”。 “三个一”即“写字时眼距书本或笔记本一尺,胸距桌一拳,手指距笔尖一寸”等。限制近距离用眼时间:课外活动1h、充足睡眠、眺望5米外,3-4次/日; 学校老师经常深入学生学习活动场所,对学生读写等视近工作条件进行检查,做好监督、指导和宣传教育工作。,41,附: 合肥市视力不良的现状及防治对策,1.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现状 本次调研,在56所监测点学校中共体检学生114329人、检出视力不良学生56317人、视力不良总检出率为49.26%。其中: (1)年级分布:小学生检出率为26.88%(12583/46816)、初中生检出率为53.71%(12461/23201)、高中生检出率为70.57%(31273/44312)。可以看出,无论是男女生,还是城市或农村学校,视力不良的检出率均是高中生检出率最高、初中生其次、小学生最低。 (2)性别分布:男生检出率为48.42%(31080/64182)、女生检出率为50.33%(25237/50147), 视力不良总检出率女生高于男生。另经统计学分析,除城市小学男女生之间无明显差别及农村初中女生低于男生外,其他同一学习阶段的视力不良检出率均是女生高于男生。 (3)地区分布:城市学校学生视力不良总检出率为52.15%(50990/97779)、农村为32.19%(5327/16550);无论是小学、初中、高中阶段,还是男生、女生,城市学校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均显著地高于农村学校学生(p值均0.001)。,42,2.中小学教学环境现场卫生监测结果 全市共调查199个班级(城市139个、农村60个),其中小学96个班、初中55个班级、高中48个班级。 监测结果显示,我市中小学校教学环境各项监测指标总体合格率均未达到标准要求,除黑板高度、宽度,教室采光系数、平均照度、玻地比和照明灯排列方向等几项指标合格率较高,大于85%外;课桌、课椅与身高符合率,黑板和后墙壁反射系数、灯桌距、照度均匀度等指标合格率偏低,未达50%,其中黑板和后墙壁反射系数、灯桌距合格率偏低的主要表现为黑板反射系数偏大或偏小、后墙壁反射系数偏小、灯桌距离过高;另外,还有近30%的教室黑板灯瓦数、排列方向、照明灯瓦数达不到标准要求。 小学、初中、高中之间,各项监测指标合格率差别不大,但城市与农村相比,除课桌、课椅与身高符合率,教室后墙壁反射系数、玻地比四项指标合格率相差不大外,其余监测指标合格率城市明显高于农村。,43,3.中小学生视力不良危险因素分析 利用“合肥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原因调查表”开展问卷调查,全市共调查9648名学生,每名学生回答23道题目,共221904题。 (1)学校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大部分学校每学期能够对学生视力开展1次检查、每月1次座位调整,但学校开展科学用眼教育、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以上体育锻炼时间及2次眼保健操的措施明显不到位,不同学习阶段比较,小学好于初中、初中好于高中。 其中每天2次眼保健操农村高于城市、女生略高于男生,每天1小时以上体育锻炼城市高于农村、男生高于女生。 (2) 读写姿势、习惯、用眼时间 学生中(躺着、走路、在晃动的车船上看书等)不良看书习惯、不正确的读写姿势、连续用眼时间过长等比例较大,达到50%以上,21.03%的学生每天累计近距离用眼时间多于10小时、7.29%的学生经常在光线暗或强的环境下看书。 以上不正确的读写姿势、习惯及用眼时间过长等均是高中生比例最高、其次是初中生、小学生比例最低。,44,(3)作业负担及电子产品使用 30%左右的学生每天完成课外作业时间在2小时以上、周一至周五每天睡眠时间不足8小时,高中生比例最高(达60%以上)、其次是初中生、小学生比例最低(不足10%),城市高于农村、女生高于男生; 半数以上学生上课多媒体平均使用20分钟以上,初中生比例最高、其次是小学和高中,农村高于城市、女生高于男生;每周看电视、玩电脑多于3小时的学生大约10%,高中生、城市和男生比例较高。 (4)学生个体防制措施情况 平时很少吃蔬菜、瓜果及富含维生素A的食品及课桌椅能够调整高度的学生比例较低,不足15%,半数学生能够使用日光台灯或护眼灯进行学习,60%以上的家长对学生的视力状况能够关心。 71.93%的学生视力不良度数在300度以下,近16%的学生视力不良是学校健康体检时发现,二者均以小学生比例最高、其次是初中生和高中生,农村高于城市、女生高于男生。 87.84%的学生视力不良发生时间是在6-15岁,由遗传因素引起的不到6%,小学生最高、其次是初中生和高中生,城市高于农村、女生高于男生。,45,4.结论 (1)我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防制形势严峻 我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总检出率随年龄呈上升趋势,小学、初中、高中检出率分别为26.88%、53.71%、70.57%,同一学习阶段城市高于农村、女生高于男生。 (2)我市中小学校教学环境卫生状况有待改善 中小学校教学环境各项监测指标总体合格率均未达到标准要求,课桌椅与学生身高符合率、黑板和后墙壁反射系数、灯桌距、照度均匀度等指标合格率偏低,未达50%,另外,还有近30%的教室黑板灯瓦数、排列方向、照明灯瓦数达不到标准要求。 (3)学生视力不良发生的原因是由多因素联合作用引起,包括: 遗传因素:占到视力不良发生原因的5%左右。 教学环境因素:教室的采光、照明、黑板大小、课桌椅与身高符合程度等因素是否符合卫生要求,影响学生用眼疲劳发生的时间,进而影响视力不良发生。 防制措施因素:眼保健操、座位调整、课外活动、体育锻炼、健康体检、用眼教育等是否落实到位,对视力不良发生有重要影响。 读写姿势习惯、用眼时间、作业负担、电子产品的使用与视力不良发生关系最为密切。 营养状况和健康对视力不良发生有一定影响。,46,5.对策与建议 (1)将学生视力不良等常见病防治工作纳入政府和教育、卫生主管部门工作目标 政府牵头,教育、卫生部门参与,制定我市学生视力不良等常见病防治规划和行动计划,明确防治目标和各部门职责、任务,保证必要的防治工作经费,将防治工作纳入政府和教育、卫生主管部门工作目标。 (2)加强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工作考核 建立对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将学校视力不良等学生常见病防治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效果纳入考核,开展学校创建疾病预防控制先进单位活动并使之常态化,提高学校视力不良等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水平。 (3)积极改善中小学校教学环境卫生状况 对已建成并使用的学校,根据现场卫生学监测结果,改善教室的采光、照明条件,使黑板灯、照明灯瓦数、排列方向及与课桌距离符合卫生学要求,对不合卫生要求的黑板和教室墙壁重新粉刷,改善其反射系数。 新建学校要将卫生学现场监测结果纳入竣工验收,卫生部门参与,对相关卫生学指标进行监测,合格以后再投入使用。,47,(4)逐步对学校课桌椅进行更新,使用高度可以调节的课桌椅 同一班级的学生身高、坐高差异较大,使用高度固定的课桌椅,势必与很多学生的身高、坐高不相适应,容易引起视觉疲劳,甚至脊柱弯曲异常,因此建议各级政府制定相应的学校课桌椅更新计划,将学校课桌椅更新换代纳入政府财政预算,逐步更换,最终实现我市所有中小学使用可调节高度的课桌椅。 (5)开展学校视力不良危险因素干预研究 教育、卫生部门共同合作,以监测点学校为平台,制定干预方案,针对视力不良危险因素,结合学校教学实际,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消除、减少各种影响因素,并做好监测与评价,效果明显时可以在全市推广。 (6)学校要全面落实各项防治措施 保证学生每天两次眼保健操和一小时以上的体育锻炼,每月一次座位调整,学校要定期举办眼保健操比赛,促使学生坚持并规范眼保健操行为。 学校要结合教学改革、素质教育,要求教师上课板书工整、清晰,减少多媒体教学时间,控制学生课外作业量,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做到上课不拖课,保证课间休息,鼓励学生课间到教室外活动。,48,加强学生健康体检工作组织管理 调查发现,16%左右的学生视力不良初次是由学生健康体检发现的,依托医疗机构,组建相对稳定的学生健康体检队伍,定期开展学生健康体检,做好视力不良等学生常见病体检结果统计、分析、反馈和利用,及早发现视力不良学生,通知学生家长做好进一步的检查和预防工作。 积极开展科学用眼健康教育 学校要将科学用眼作为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教会并督促学生养成科学用眼的习惯。 尤其是小学和初中,更要做好科学用眼教育,因88%左右的学生视力不良开始发生的时间在此年龄段,另外有遗传倾向的学生也要做好早期预防。 学校与家长密切配合,积极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合理膳食,多吃蔬菜、瓜果及富含维生素A的食品,使用日光台灯或护眼灯,减少看电视、玩电脑等时间,可以有效预防、改善和延缓视力不良发生、发展。,49,(五)健康教育,1.措施落实 健康教育形式:利用广播、宣传栏、讲座、健康教育课、宣传单、宣传画、黑板报等; 内容:以健康素养、视力不良预防、结核病、艾滋病、碘缺乏病等为重点,且课程表、教材、教案、备课笔记等齐全; 以班级为单位健康教育开课率100%; 2.工作评估 每年开展健康教育评估,评估方案、调查问卷、评估总结等资料齐全。 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75%,其中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率90%;学生预防结核病知识知晓率85%; 学生预防乙肝知识知晓率85%;学生常见病防治知识知晓率80%;抽查4年级以上学生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大于80%;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80%。,50,附 合肥市中小学校校园营养健康促进行动(2016-2020)方案,一、背景 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生肥胖率在10%左右,有的高达30%以上,中学生高于小学生;养不良率在20%左右,并随小学、初中、高中逐级递增;城市中小学生有90%以上经常吃零食;城市儿童少年人均每日喝饮料从1998年的300ml左右,增加到2008年的500ml,其中有2/3是含糖饮料;吃快餐已成为我国城市儿童少年的普遍饮食行为,消费频率明显上升,每周至少吃一次快餐的比例从1998年1.9%上升到2008年的16.2%。超重、肥胖,营养不良,膳食结构不合理,不良膳食行为(不吃早餐、偏食、不良零食消费等),缺乏饮食文化和餐桌礼仪教育,这些均会影响中小学生营养摄入,进而影响生长发育,危害中小学生身心健康,也为成年后罹患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肝胆疾病等慢性病埋下了“定时炸弹”。 中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是体格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是行为和生活方式养成的关键时期,是奠定人一生健康的关键时期。营养无疑是其重要的物质基础。,51,二、目的 提高中小学生的膳食营养知识水平;促进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形成健康的饮食行为;降低中小学生不吃早餐、乱吃零食、浪费食物等不良膳食行为的发生;促进中小学生合理营养、平衡膳食和健康成长;帮助家长、教师提高膳食指导和食育教育的能力。 三、目标 每周吃早餐超过5次的比例达90%以上;早餐食物种类达四种及以上比例为80%以上;选择健康零食(新鲜、天然、易消化)比例达80%;每周在外就餐(不包括食堂就餐)次数降低50%;谷类、蔬菜、水果、豆及豆制品、奶及其制品食用比例均提高;一日三餐按时按量的比例达80%以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