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巴胺外渗处理方法.doc_第1页
多巴胺外渗处理方法.doc_第2页
多巴胺外渗处理方法.doc_第3页
多巴胺外渗处理方法.doc_第4页
多巴胺外渗处理方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多巴胺外渗处理方法多巴胺是a、B肾上腺素受体和多巴胺受体的激动剂,它可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外周血管收缩,从而升高血压,是抗休克治疗的常用药物,在治疗休克患者的过程中,当补充一定血容量,纠正酸中毒之后,血压仍未好转者,时常使用多巴胺静脉滴注以维持血压,但因为多巴胺注射液这种药可以增加心脏排除血量,使皮肤血管收缩,加之休克患者本身微循环障碍,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在静脉滴注中,若穿刺的血管细小或者患者的配合不好以及护理操作不慎,均易发生药液外渗外漏,引起局部血管严重收缩,导致组织缺血甚至坏死,1我科室自2005年8月份以来,抢救患者用多巴胺注射液静点共326例,其中有8例患者在应用多巴胺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外渗,现将处理方法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我科室自2004年8月份以来,抢救患者用多巴胺注射液静点共326例,其中有5例多巴胺注射液静点出现小静脉痉挛,3例因为多巴胺注射液外渗后红肿。 2 处理方法 2.1 多巴胺注射液静点后,小静脉痉挛。5例患者多巴胺注射液静点后出现小静脉痉挛,静点最大浓度为60mg/100ml,静点最小浓度为10mg/100ml.静脉输液液体均为5%葡萄糖注射液500ml.本组5例中3例60mg/100ml。2例10mg/100ml。考虑与静脉输液药物浓度无关,静脉输液速度为4050滴/分。本组5例中均为此速度,考虑与药液速度无关。 处理方法:用50左右的热水袋热敷静脉输液针头上方,5例小静脉痉挛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 2.2 多巴胺注射液外渗皮下组织,局部出现红肿。 3例因为多巴胺注射液外渗后红肿,浓度均为200mg/500ml均在手背部静点。 处理方法:用酚妥拉明注射液左局部封闭,对如有较轻的水泡用龙胆紫图涂于水泡处,暴露患处,1周左右治愈。 3 护理 3.1 操作时护理由于对局部刺激性,一旦外渗轻者局部红肿、热、痛,皮肤变黑。重者引起组织坏死,一旦溃烂愈合困难,给患者待来不必要的痛苦,因而护士要有熟练的静脉穿刺技术,另外为了避免药物外渗还应该注意一下问题: 3.1.1 选择合适的血管 输液前应充分评估患者的血管条件,避免上述药物外渗的因素,如有可能应建立中央静脉通道或选择弹性好、回流通畅的血管。勿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避免使用血运莘或有病变部位的血管。如已发生渗漏,不应在该处远端再行静脉穿刺。2 3.1.2 选择合适静脉 正确选择静脉,有计划地使用静脉,由远端至近端,尽量使用留置针,选择直、较粗、弹性好的血管 3.1.3 切忌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以免因为血管受到损伤而导致药液外渗。 3.1.4提高穿刺技术 加强基本技能训练,提高静脉穿刺技术,避免穿破血管。对脆性血管可采用小力度、小角度、缓慢平行进针、见回血不再进针的方法。 3.1.5 穿刺针具的选择 因金属针不可弯曲,易刺破血管,故应尽可能使用静脉留置针。 3.1.6 妥善固定 穿刺成功后用透明敷料覆盖穿制处,以便于观察,并妥善固定好穿刺肢体,避免因肢体移动导致针头穿破血管。 3.1.7 拔针后用无菌干棉签压迫510分钟,以免有药物外渗。 3.1.8 对于肢端循环不良的病人,应该严密监测,注意药液外渗、外漏的可能性。 3.2 封闭时护理 在使用酚妥拉明注射液时,在对静脉造成外渗,外漏封闭过程中,应注意一下几点: 3.2.1 把握封闭时机,对使用多巴胺注射液的患者,护理人员对其注射部位应该严密观察,若发现注射部位或者沿着穿刺静脉走向处皮肤苍白,患者自诉疼痛,应该立即更换注射部位,对渗漏处进行封闭,最迟不得超过渗漏后的12小时。 3.2.2 讲究封闭方法,一般用酚妥拉明注射液5mg,稀释于10ml20ml生理盐水中,作局部浸润注射,若用50%硫酸镁行局部热敷,效果更佳。 3.2.3 注意用药的剂量对小范围的渗漏,注射5mg酚妥拉明缓释液即可对渗漏面积较大,范围较广的患者,可以加大剂量,或3-6小时局部浸润注射一次,直至皮肤颜色回复正常为止。 3.2.4 对于患者应该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讲解局部封闭的重要性,以取得患者合作。 4 讨论 多巴胺是受体兴奋剂,持续滴人多巴胺后,若局部血管药物浓度5/zg/(公斤体重分钟),连续用药时间较长,刺激局部血管收缩,可长时间发生痉挛,引起缺血缺氧,静脉壁也可因缺血缺氧而通透性进一步增加,导致药液渗漏。多巴胺渗漏后引起皮肤血管收缩,局部组织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皮肤苍白,甚至局部组织坏死。当药液浓度低,外渗药物相对较少,药物对局部皮肤血管的收缩作用较轻时,用热敷的方法就可缓解血管收缩而引起的血液循环障碍,从而防止局部皮肤组织发生苍白和坏死。而当药液浓度大,血管细,针头粗的情况下,药液对血管的刺激相对较大,药液外渗现象也易发生 ,药液外渗后对皮肤血管的收缩作用也较重,从而使局部皮肤组织发生严重的血液循环障碍而导致皮肤苍白甚至组织坏死。此时,仅用湿热敷的方法不能改善局部症状。酚妥拉明是短效的非选择性受体阻滞剂,能够拮抗多巴胺的收缩血管作用,使血管扩张而降低周围血管阻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能够有效的对抗多巴胺收缩血管而引起的血液循环障碍。因此,用酚妥拉明作局部浸润封闭可以防止因血液循环障碍而造成局部皮肤及组织的苍白和坏死。可用酚妥拉明(5l0)mg加0.9 氯化钠(510) ml在外渗区域作浸润封闭,应在药液外渗后12小时内进行封闭处理,有效预防皮肤组织坏死。 总之,在临床使用多巴胺的过程中,应该重视药物外渗会引起的不良后果,以预防为主,加强观察和护理,一旦发生渗漏现象,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发生外渗部位皮肤及组织坏死,避免给患者造成不应有的痛苦。主题:外渗+ 关注 收起全部文章中药热敷治疗液体血管外漏的护理疗效观察【摘要】 目的:总结中药治疗液体外漏的效果。方法:将牛黄解毒片的粉末用温水浸泡,搅拌热敷于外渗肿胀部位。结果:外渗肿胀部位消除明显,无皮肤坏死。结论:中药牛黄解毒片能有效治疗液体外渗,经济实用,值得推广。 【关键词】 液体外渗;热敷输液过程中经常发生液体血管外渗现象,轻度肿胀、疼痛、增加患者疼痛,重者皮下硬结,甚至坏死,引起医患矛盾,2007年1月至11日,我科采用中药治疗液体血管外渗的方法,即用温水浸泡牛黄解毒片热敷于液体外渗肿胀部位,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月至11月11例液体血管外漏的患者,男性7例,女性4例,其中年龄最大69岁,最小2岁,包括儿童4例,外渗的普通药物有5例,抗生素3例,10氯化钾2例,20甘露醇1例,和2006年所记录的11例只用热毛巾湿敷的治疗记录做比较,比较红肿消退时间,用药种类、有无皮肤坏死等指标,其中最大外渗面积3 cm4 cm,最小面积为2 cm3 cm(氯化钾是加在5G-S 500 mL中静脉滴注)。2 方法 2006年采用只用热毛巾湿敷法1,2007年采用将牛黄解毒片30片研成末状,用250 ml300 ml的温开水搅拌浸泡,将纱布浸透到不滴水为宜,外敷在肿胀部位2,纱布外敷保鲜膜,最后将热毛巾覆盖在保鲜膜上,直至毛巾冷却,重复热敷,如此反复,每日更换中药纱布78次。3 疗效对比 运用此方法24小时内红肿消退7例,甘露醇外渗消退时间为40小时左右,还有1例氯化钾外渗者致皮肤1.5 cm1.5 cm的局部青黑坏死。结果运用此法使红肿消退时间明显缩短,无皮肤坏死现象。4 讨论 药物外渗到皮下组织中,由于刺激作用会产生红、肿、热、痛,即中医理论所讲的伤及脉胳,淤血阻滞,气血不畅,不通则致痛,阻则致肿胀,淤血内蕴,蕴化久而致热。而牛黄解毒片具有清热解毒作用 ,其中除了中药成份牛黄外,还有雄黄、石膏、甘草、大黄、黄岑、桔梗、冰片等,其中雄黄具有消炎、解毒功效;石膏具有败毒、清热、消炎、疗伤剑疮的作用;甘草具有调和药物解毒,败毒、补中益气的效果;大黄具有活血化淤的功效;黄岑具有清热解毒的效果;冰片具有镇痛、防腐的作用;外用的保鲜膜可保持中药纱布的温度,温度和浓度,可延长药效3,避免药物污染衣服,被褥等;热毛巾可使局部组织受热,血管扩张,循环加快,进而加快炎性物质的转运过程,快速发挥牛黄解毒片的药效等,三种措施联合起来具有散淤、活血、消肿、解毒、止痛,防坏死等作用,能使外渗局部产生的红、肿、热痛迅速缓解,试验证明无不良反应,价格便宜、操作方法简单,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好方法。【参考文献】 1褚红.化疗性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进展J.山西医科大学报,2004,35(2):191-193.2时明.红花注射液的临床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5):2077-2078.3郭会梅,贾立新.药物湿敷结合磁疗治疗化疗药物所致静脉炎的疗效观察J.现代护理,2003,9(9):661-662.作者单位:(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宁夏 银川 750004) 日期:2008年12月27日 - 来自2008年第20卷第21期栏目浅谈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关键词】 化疗药物外渗预防处理方法我科于2006年1月2007年10月收治恶性肿瘤及白血病患者化疗,其中,5例发生不同程度药物外渗,现将对静脉化疗过程中的观察、如何保护及处理对策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药液外渗患者5例,其中,男2例、女3例,年龄2172岁。其中,肝癌2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肺癌1例,急性淋巴母细胞白血病1例。其中1例注射长春新碱造成外漏,及时处理后,局部皮肤仍发黑,其余4例预后良好。1.2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红斑,多有烧灼痛,逐渐加剧,受损血管硬化闭缩呈条索样肿胀,变红、变黑。2 预防及处理2.1 药物外渗的预防2.1.1 血管的选择 选用血管一般先远端后近端,先背侧后内侧,避开关节韧带部位,左右臂交替使用。因下肢静脉易形成血栓,一般不宜采用。2.1.2 静脉穿刺 避免反复穿刺同一部位。一般采用6号半7号头皮针建立静脉通道,避开静脉窦、静脉分叉处以及肢体关节易活动的部位,尽量做到穿刺一针见血,准确无误,以减少对血管的损伤。推药过程中要反复抽回血,以确保针头在血管内。2.1.3 局部处理 先输1020ml生理盐水,确认无疼痛、无红肿、回血好后再加化疗药物,以防止一次穿刺不成功造成药液外渗和组织炎症及坏死。注射时可用硫酸镁湿敷,可防止药物对血管的损伤和外渗。另外,用大剂量氟尿嘧啶持续静脉泵注48小时以上,局部采用75%酒精湿敷,可保护静脉,减少因药物刺激所致静脉炎的发生。2.1.4 了解化疗药物的性质及毒副作用 根据药物的性质调节输液速度。化疗药物与血管壁接触时间越长,发生静脉炎的几率就会相对增加,当疗效与输液速度无关时,应尽快输入。2.1.5 拔针处理 输液完拔针前先用0.9%生理盐水50ml静脉冲注后,再拔出针。拔针时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在针尖上方约2.5cm处绷紧皮肤,使针头纵轴与血管纵轴平行,慢慢向外拔针,针头即将拔出血管壁时再快速拔出体外。然后用无菌干棉球沿穿刺点向上纵行皮肤及血管内针眼35cm处按压12分钟,同时抬高穿刺的肢体,以免血液反流,防止针眼局部淤斑。2.2 药液外渗的处理2.2.1 一般处理 立即停止输液,保留针头,接注射器进行多方向穿刺,做强力抽吸,尽量吸出局部外渗的残液,并抬高患肢。2.2.2 紧急局部处理 根据不同的化疗药物采用不同的解毒剂做皮下封闭,如氮芥、丝裂霉素、更生霉素等溢出可采用10%硫代硫酸钠4ml与无菌注射用水6ml混合做多处皮下注射。长春新碱外漏时可采用透明质酸酶(钠)16ml,每隔4小时在外渗部位多处皮下注射。其它药物可采用等渗盐水、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局部皮下封闭。2.2.3 注射方法 在漏液部位周围采取菱形注射,为防止疼痛,在局部注射普鲁卡因2ml,必要时,4小时后可重复注射,也可配合硫酸镁局部湿敷,6小时一次,连续14天直至症状消失。2.2.4 静脉炎的处理 可抬高患肢,局部硫酸镁湿敷,沿血管涂海普林软膏或理疗,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渗出,同时可降低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有抗炎、抑菌、收敛作用。作者单位:解放军第252医院血液科,河北 保定 071000 日期:2008年12月27日 - 来自2008年第20卷第18期栏目经皮椎体成形术防治骨水泥外渗的护理体会【关键词】 椎体成形;骨水泥;外渗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是在影像学引导下,将特定材料注入被压迫的椎体或已破坏的椎体而起成形的方法。骨水泥外渗是PVP的主要并发症,可造成严重后果,故对于防止骨水泥外渗显得尤为重要1。我院2006年6月2008年1月收治26例脊柱病变患者应用PVP,取得较好效果,骨水泥外渗3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26例,男18例,女8例,年龄3583岁,平均65岁。创伤性骨伤12例,骨质疏松骨折10例,椎体血管瘤2例,椎体肿瘤2例,患者术后住院27天。2 护理2.1 术前护理规范2.1.1 术前检查 常规查心电图、胸片、血常规、血生化、出凝血时间、脊柱CT,确认椎体后缘是否完整,必要时查骨密度。2.1.2 肠道准备 对于术前卧床超过2周、活动量减少、常伴有便秘的患者,术前清洁灌肠非常必要,否则术中定位椎弓根困难,易引起穿刺偏离、骨水泥外漏。2.1.3 体位准备 患者术中体位多采用俯卧体位。术前体位训练可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手术。每日锻炼4次,每次3060min。2.1.4 用物准备 根据病情不同,选用不同的手术器械。根据压缩程度,协助医生找到最好穿刺点。2.1.5 针对病因进行术前用药 对于骨质疏松引起的椎体骨折术前遵医嘱应用钙剂及抑制骨质再吸收药物,并告知患者常见的不良反应。2.2 术后护理规范2.2.1 术后即行CT检查 证实椎管内、椎间孔内有无明显占位。2.2.2 返回病房后卧硬板床休息4h 体位为仰卧位或侧卧位,卧位有助于椎体内骨水泥进一步发生聚合反应以完全硬化,达到最大程度。2.2.3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尤其是体温的变化,如骨水泥吸收不好易引起体温升高,一般在39之内,应及时通知医生做出处理。2.2.4 观察患者双下肢的感觉和活动 如有严重的活动障碍、下肢麻木、疼痛难忍,可能是骨水泥外漏压迫神经所致,立即报告医生,必要时做好手术减压的准备。2.2.5 观察患者呼吸频率和节律 检查双肺呼吸音是否正常,如出现呼吸困难及时报告医生,可能是骨水泥进入椎体旁静脉引起肺栓塞所致。3 小结 PVP为胸腰椎病变患者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微创治疗方法,一般认为,术中发生骨水泥外渗的概率较大,因而,忽略了术前及术后的护理2。对于PVP手术的患者,需要细心护理。【参考文献】 1 邵依娜,陈爱兰.经皮椎体成形术应用护理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17):2428-2429.2 徐宝山,胡永成.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J.中华骨科杂志,2002,22(6):323-330.作者单位:解放军第252医院脊柱外科,河北 保定 071000 日期:2008年12月27日 - 来自2008年第20卷第18期栏目1例新生儿头皮静脉输钙外渗的处理与思考【摘要】 目的分析总结钙外渗的处理方法及经验教训。方法利用临床1例患儿静脉补钙时钙外渗的病例资料,分析钙外渗的引起原因、处理方法、经验教训及应对措施。结果尽早发现,不可隐瞒真相,一旦有怀疑出现药物外渗,立即拔针,用30%50%硫酸镁湿敷,并立即通知经治医生,采取补救措施,周围给予1%普鲁卡因封闭。结论护士要具有诚实、自信,慎独精神,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做到一丝不苟,对静脉输入特殊药品如钙剂,甘露醇等增加巡视次数,重在预防,杜绝外渗。 【关键词】 新生儿;静脉输液;钙外渗静注钙离子临床上多用于急症患者如过敏性疾病、低钙抽搐等,但若不注意,药液外渗可引起局部坏死,其坏死的病理变化1,主要是细胞内溶酶体破裂释放出大量水解酶引起的自溶改变,与机体死亡后的自溶机制相同,但不同的是坏死发生在活体内,坏死组织引起周围组织反应,如充血、出血,炎症反应等。肉眼观:坏死组织如范围较小;或即使坏死范围较大,在早期也难以辨认。一般而言,坏死组织混浊而无光泽,缺乏正常组织的弹性,无血管搏动,清创时无鲜血流出,失去正常的感觉和运动功能等。及时识别坏死组织对临床预防感染,防止病情恶化,采取正确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我院儿科建立2年以来出现1例新生儿头皮颞浅静脉静注葡萄糖酸钙外渗,经处理最后钙外渗处留有永久性瘢痕,现报告如下。 1病历摘要 患儿,女,出生30 min,于2008年2月21日以出生后青紫,反应差30 min为代诉由我院产科转入儿科。患儿系第二胎第二产,足月剖宫产,出生体重2.9 kg,于30 min前出生后青紫,哭声弱,反应差1 min Apgar评分3分,经抢救稍有好转,为进一步诊治转儿科。查体:T 36 ,P 100次/min,R 25次/min。新生儿外貌,发育落后,营养差,神志清,精神差,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和出血点,前囟平坦,大小约2.5 cm2.5 cm,呼吸平稳,口周发绀,口腔黏膜无溃疡,颈软,气管居中,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清,心音低钝,律齐。腹软,肝脾未触及肿大,脐部无渗血。四肢肌张力稍低。原始反射存在。三大常规正常。血糖正常。诊断:(1)新生儿窒息;(2)缺血缺氧性脑病;(3)足月低体重新生儿。血常规WBC 17.8109/L,RBC 5.821012/L,Hb 223 g/L,HCT 0.65,MCV 112.0 fl,MCH 38.3 pg,PCT 1.10%,PDW 20.7%,LYM 7.5109/L,NEUT 9.6109/L,LYM%41.9%,EOS%0.1%,尿常规尿胆原3.3 mol/L,余血常规项目及粪尿常规均在正常范围内,给予氧气吸入0.5L/min,暖箱保暖,患儿头部左颞浅静脉留置静脉留置针给予防治感染,应用抗氧化剂,脑细胞活化剂对症等处理,输注液体均运用微量泵10 ml/h泵入。于2008年2月24日患儿出现阵发性抖动,无青紫,神志清,精神差,口周无发绀呼吸平稳,颈软,心肺正常,腹软,肝脾无肿大,治疗上给予10%葡萄糖酸钙4 ml加入10%葡萄糖液10 ml 中静脉微量泵10 ml/h泵入,于2008年2月25日上午值班护士输液前发现静脉留置针处有轻微外渗,但有回血、静推稍有一定阻力,即拔除留置针更换穿刺部位,皮肤表层有0.5 cm0.5 cm溃烂,因护士年轻没有经验,误认为是胶布在暖箱内粘敷力增加,新生儿皮肤嫩,在揭胶布时不慎揭掉表皮,就给予吉尔碘消毒,没有及时汇报。两天后患儿左侧颞浅静脉穿刺部位创面逐渐变硬、发白,似骨样组织,表面析出白色的微小颗粒,沿穿刺方向有45个米粒大小的水疱,通知医生诊断:皮肤软组织感染、坏死,给予每日吉尔碘消毒涂抹0.5 cm0.5 cm清热解毒,止痛,生肌。每日23次,两天后水疱完全吸收,仅穿刺部位有0.5 cm0.5 cm的白色结痂,患儿病情好转出院。1个月后家属携患儿来院复查,患儿头部左颞浅静脉有一形状如的白色结痂,质地较硬,表面有白色微小颗粒,即给予碘酒酒精常规消毒局部皮肤,用盐水清洗患处白色结痂湿润后,用无菌止血钳将部分白色颗粒剔除,然后用双氧水清洗,盐水清洗,局部喷“贝复剂”喷剂(一种表皮生长因子药物)。接着用无菌纱布包扎患处,每日一次。4天后白色结痂全部清除,留下如前形状瘢痕。因此例为建立儿科以来首例钙外渗事件,工作人员经验不足重视不够,后经研究拟患儿3岁后行瘢痕切除缝合术。 2原因分析 护士年轻、没有经验,工作责任心不强,对钙的危害知识知道甚少,无风险预知能力。护士长对年轻护士管理培训力度不够,对儿科特殊用药及风险性未重点培训。钙的浓度过高,发现外渗,未能及时恰当的处理。病人输钙剂前未给于详细风险告知,护士在换钙剂组液体时未告知家长注意事项,未引起家长足够重视,增加了钙外渗几率。 3教训分析 护士要有丰富的医学知识,要把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高度重视钙离子外渗的严重性,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做到一丝不苟,绝不能草率行事,责任心是护士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新生儿静脉输入特殊药品如钙剂、甘露醇等时,尽量选择大而易固定的血管,并加强医护人员的巡视工作,特别是穿刺部位的观察,一旦发现外渗应立即停止输注,及时给予局部护理,减轻患儿的痛苦。护士要具有诚实、自信、慎独精神。病人输钙剂前必须给予风险告知,并让患者家属详细阅读特殊药品应用协议书后签字。护士在输注刺激性药物前一定要向患者说明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换钙剂组液体时要告知家长,以引起家长足够重视,选择比较粗直的血管,减少钙外渗几率,并为钙外渗尽早发现提供保障。 4后果及应对措施 钙离子外渗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重者可引起残废。一旦形成,往往是亡羊补牢。因此重在预防,杜绝外渗。 尽早发现,不可隐瞒真相,一旦有怀疑出现药物外渗,必须进行处理,最好先用注射器连接头皮针将药物回抽,减少药液在局部组织的渗出量,降低渗出液对组织的损害后立即拔针,用30%50%硫酸镁湿敷,并立即通知经治医生,采取补救措施,周围给予1普鲁卡因2 ml+生理盐水25 ml或1普鲁卡因2 ml+地塞米松5 mg+生理盐水25 ml局部封闭。 对于钙剂外渗有报道可用50%的硫酸镁、山莨菪碱(654-2)湿敷,或用丹参注射液外敷,也有介绍说可用马铃薯、生姜外敷等。 传统的静脉推注补钙方法,常因小儿血管纤细、脆弱,推注药液时对针头部位血管冲击力较大,易造成药液局部外渗,增加了患儿的痛苦和穿刺次数。又因针头处血管壁张力增大,牵拉血管壁的神经末梢引起局部胀痛。同时推注药液时速度难以掌握,一旦过快,会引起患儿全身不适,出现哭闹不安、面色苍白、呕吐、心律失常,甚至心搏骤停。另外,从心理因素上讲,护士站在患儿面前静脉推注药物,患儿因恐惧而哭闹不安,导致家属心情紧张,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2。采用静脉点滴补钙法与静脉推注法补钙的疗效相同,静脉点滴补钙时,液体靠自然重力流入血管内,使药液对血管壁的冲击力减小,从而减轻了局部血管的胀痛,降低了药液外渗,减少了患儿的哭闹,同时钙剂滴入均衡,不良反应减少。静滴钙剂前先用其他对组织刺激性小的液体进行静脉穿刺,待穿刺成功后,再静滴钙剂。一般情况下,静滴速度按新生儿78滴/min;13岁病儿1020滴/min;4岁以上小儿最快速度不超过30滴/min,特殊情况者遵医嘱。静滴钙剂过程中要严密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如有心率变化、面色苍白、呕吐及哭闹等情况,须减慢静滴速度,及时报告医生,如有药液外渗情况,应立即进行对应处理。 5讨论 新生儿出生后由于甲状旁腺功能不足、降钙素水平较高、维生素D储备不足等原因,常见低钙血症。当有早产或围产期异常及窒息等存在时,可使血钙更为降低易产生低钙抽搐,此时治疗普遍采用10%葡萄糖酸钙经稀释后静脉点滴,如使用钙剂不慎引起外渗时,可对组织产生刺激作用,引起局部组织红、肿、痛,甚至坏死现象。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丰富的医学知识,要把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高度重视钙离子外渗的严重性,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尽量减少患儿的疼痛和并发症的发生。但是一旦形成,往往是亡羊补牢,因此重在预防,杜绝外渗。【参考文献】 1苏宁.病理学.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12-16.2孙政元,王淑芳,焦建英.儿科静脉应用钙剂的方法探讨.实用护理学杂志,2007,132.作者单位:457003 河南濮阳,濮阳市中医院儿科 日期:2008年12月27日 - 来自2008年第5卷第19期栏目药物外渗的预防和护理【关键词】 药物外渗 预防 护理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用的一项技术操作,也是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常用手段。随着临床上输液技术的广泛使用,静脉输液也存在一定的医疗安全的隐患。由于小儿天性好动、年幼无知等种种原因,造成在静脉输液过程中药物外渗时有发生。药物外渗最为多见的是引起局部组织的损伤,甚至皮肤坏死,留下瘢痕,给患儿带来无法挽回的痛苦。笔者结合自己多年临床工作经验总结如下。 药物外渗容易引起局部组织损伤的药物以抗癌药物多见,特别是阿霉素、丝裂霉素、长春新碱、紫杉醇等,只要有少量外渗,即可引起皮肤水疱样坏死,有的药物如达卡巴嗪、顺铂。环磷酰胺等刺激性强的药物,一般可引起局部炎症。除抗癌药物外,还有不少药物外渗可引起皮肤损伤,具有代表性的如苯妥英钠、硫苯妥钠等强碱性药物,一旦渗出后,可向四周浸润,引起大范围皮肤坏死。而临床抢救患者常用的急救药品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能引起血管收缩,导致局部缺血,也可引起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在儿科以静脉滴注10葡萄糖酸钙外渗引起局部组织肿胀较多见。 1 选择合适的静脉 长期输注抗癌药物者,应有计划地合理使用和保护静脉血管,防止药液外渗。对慢性病患者需长期输液治疗时一般由远端小静脉开始,常选择四肢末梢充盈,弹性好,回流通畅,外横径较粗,便于穿刺和观察的血管,避免使用靠近关节末梢循环差的静脉血管。当输入高浓度的药物、营养液,对血管刺激性强的药物,应选择较粗而直的血管穿刺,并交替使用静脉,如左右上肢静脉交替使用,使损伤静脉得以修复。切忌连续多次使用一条血管,特别是进行化疗时,应尽量每次更换血管,以保证其有进行自身修复的时间,避免外渗。 2 合理使用针头 根据血管直径大小及输入药物的种类选择合适的针头。针头越细、针尖斜面越短,对血管的损伤面越小,越有利于保护血管。一般成人用6-7号头皮静脉针头,小儿45头皮静脉针头,如果同时输血或输血浆蛋白之类的溶液时,可改用7号或9号头皮静脉针头。 3 注意药物浓度 对于浓度高和刺激性强的药物,尤其是肿瘤患者的化疗药物。首先应静脉滴入等渗盐水,观察510 min,确定静脉滴注通畅,无外渗后方可输注药物,结束时再给予等渗盐水滴入,以缩短药物在周围血管中停留的时间,降低对血管的刺激。对于刺激性大的药物,其给药浓度必须按医嘱稀释和摇匀,不可在输液中直接在瓶口刺入针头给药,避免近针头处的药物浓度较高刺激血管,一旦渗出血管将导致局部组织损伤。 4 根据治疗要求调节输液速度 输入对血管刺激性强的药物时,应适当减慢输液速度,以保持输液速度既适合治疗的要求,又能尽量减少药物对血管的刺激,使患者在相对舒适和不影响治疗效果的情况下输液。并根据年龄滴速。一般情况下成年人输液速度在4060滴/min,小儿、老年人速度宜慢,一般在2040滴/min,不宜过快,以免加重心脏负荷,从而出现心力衰竭或肺水肿。 5 正确的拔针和按压方法 先拔针后按压,拔针时应先关紧调节器,使点滴停止,在针头拔出血管壁后再按压,棉签应顺着血管方向按压针眼,这样可将血管和表皮的2个针眼同时压住,时间为35 min,有凝血机制障碍者,要延长按压时间。注意不要揉搓穿刺部位,减少局部淤血。刺激性强的药物拔针前输入等渗盐水以保证血管内不留有药液,因液体滴完即行拔针、加压。在穿刺部位血管就留有一定量的药液,该药液由于加压而致血液片刻不流动,药液将对血管产生刺激,造成人为的血管破坏,致局部损伤。 6 严密监测 在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多巡视病房,特别是病情危重、神志不清、小儿和年老体弱的患者,争取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尤其是冬天,天气寒冷,静脉输液侧肢体被衣服或被盖遮挡,不易被发现,护理人员应随时观察,一旦发现药物外渗,及时处理,尽量减少药物对局部组织的损伤。 7 药物外渗的临床护理是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尽量避免药物外渗,一旦发生,应立即停止点滴,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1)冷敷或保温:为了抑制药物在细胞内代谢,可用冷敷,须在6 h内进行,24 h后热敷,但对长春新碱和血管收缩药物则应早期采取保温、热敷,患侧肢体抬高,以利静脉回流,有利于局部肿胀的吸收。(2)使用0.25普鲁卡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进行局部封闭:在外渗肿胀、疼痛明显的皮肤周围皮下注射0.25普鲁卡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用量根据年龄、体重而定,此法用药愈早,疗效愈好。(3)如不及时进行治疗处理,12周后可出现皮肤坏死,请外科医生会诊进行清创处理。 (本文编辑:李晓言)作者单位:646000 四川泸州,泸州市人民医院 日期:2008年12月27日 - 来自2008年第5卷第11期栏目浅谈化疗药物外渗的中西医药治疗【摘要】 化疗药物外渗引起皮肤损害临床常见,表现为疼痛、红斑,严重者引起组织坏死,功能障碍。西药以地塞米松、普鲁卡因、透明质酸酶局部注射,并给予冷敷,或热敷治疗;中医采用口服“仙方活命饮”,外用“如意金黄散”治疗,中西医结合疗效较好。 【关键词】 皮肤损害;仙方活命饮;如意金黄散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但绝大多数化疗是以静脉输注为给药途径,这就极大地增加了药物外渗对皮肤组织损伤的风险。化疗药物外渗后,轻者可引起局部红肿,疼痛。重者可损伤神经、肌腱,甚至造成皮肤组织的坏死,肢体功能障碍。临床中应给予高度的重视。 1 化疗药外渗性皮肤损伤的治疗 11 西医方面的治疗 不同类型抗肿瘤药外渗,其治疗方法不同。刺激剂外渗后应拔除输液器,48 h内抬高患肢,以利于血液回流,促进局部外渗药物的吸收,并进行冷敷或热敷。热敷可使血管扩张,稀释外渗药液,加快外渗药液的吸收与分散,减轻皮肤损害,而冷敷可引起静脉血管收缩,使外渗药物局限,减少渗漏,提高毒性代谢产物的降解。另外,持续冰敷2448 h能降低局部温度及组织耗氧量,延缓局部组织的坏死速度;冷敷或热敷也可减少局部炎症反应和疼痛,糜烂剂外渗后除了拔除输液器,抬高患肢外,还要给予相应的解毒剂,并进行冷敷或热敷。长春碱类药物外渗应行热敷,因为动物模型证实冷敷增加溃疡发生率,而所有其他糜烂剂外渗后建议热敷。糜烂剂引起外渗部位疼痛,局部封闭是一种有效的镇痛方法。常用利多卡因加地塞米松局部环形封闭。利多卡因有麻醉、止痛、轻微扩血管的作用。而地塞米松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具有抗炎特性和膜稳定作用,可以减少炎症扩散,以及抑制炎症细胞肽的合成和阻滞磷酸酯酶A2活性的作用,中断产生疼痛的持续性神经冲动,从而发挥镇痛作用。另外,还可用1%的普鲁卡因局部封闭,其可稀释渗漏外的药物浓度,减少刺激。多西紫杉醇和紫杉醇外渗引起组织损伤的报道越来越多,主要表现为红斑、水疱、疼痛。皮下注射生理盐水稀释,局部冷敷,皮质激素的应用能有效地控制炎症反应。另外,透明质酸酶溶于生理盐水局部注射,对防止溃疡的发生有效。 12 中医药的治疗 中医对本病的认识比较早,祖国传统医学早就把此类疾病归属于痈疽。“痈疽原是火毒生,经络阻隔气血凝”(金匮要略-痈疽总论歌)。由此可见中医对本病的认识为:“诸痛痒疮,皆属于火,故曰痈疽原是火毒生也。痈疽皆因荣卫不足,气血凝结,经络阻隔而生。故曰经络阻隔气血凝也。其因有三:外因、内因、不内外因也。”中医认为化疗药物都属于热毒之邪,热毒由外而入,侵伤肌表,而使气血运行不畅,瘀滞于体表而发疼痛。对痈疽的治疗,可采用口服中药及外用中药的联合治疗。口服中药主要选用“仙方活命饮”加减治疗。“仙方活命饮”主治一切痈疽,不论阴阳疮毒,未成者即消,已成者即溃,化脓生肌,散瘀消肿,乃疮痈之圣药,已成外科之首方也,故名曰“仙方活命饮”。药选:穿山甲10 g,皂刺15 g,当归15 g,甘草10 g,金银花30 g,赤芍药15 g,乳香10 g,没药10 g,天花粉20 g,防风10 g,贝母10 g,白芷15 g,陈皮10 g。方中以金银花清热解毒,消疮疗痈;防风、白芷疏风散邪,宣畅营卫;当归、赤芍、乳香、没药活血散瘀,消肿定痛;贝母、花粉清热散结;穿山甲、皂刺通行经络,透毒溃坚;陈皮理气解郁;甘草解毒和中。因此本方的配伍非常适合化疗药外渗皮肤损伤的治疗,并且疗效确切。 在口服药物的同时,也可以采用中药外敷、外洗的方法配合治疗。方选“如意金黄散”。此散治痈疽发背,诸般疔肿,跌仆损伤,湿痰流毒,大头时肿,漆疮火丹,风热天泡,肌肤赤肿,干湿脚气,妇女乳痈,小儿丹毒,凡一切诸般顽恶热疮,无不应效,诚疮科之要药也。此方由南星、陈皮、苍术、黄柏、姜黄、甘草、白芷、天花粉、厚朴、大黄组成。研面,用时可配蜂蜜或麻油调敷患处。 2 讨论化疗药物外渗的损伤在临床中多见,处理不好可以引起不必要的医患纠纷,对此既要给患者以耐心的解释,同时又要积极给予对抗性的治疗,争取在短时间内将病情稳定住。祖国医学博大精深,其精髓是辨证论治,整体观念。虽病表现在局部,但同时和人体内的火热毒邪以及气血经络都有关系,临床疗效比较可靠。在西医及时处理后,加用中医药的联合治疗,疗效会极大地提高。经用本方法治疗,患者的皮肤损伤多能在一周内逐渐好转,同时疼痛减轻。值得临床推广。作者单位:吉林延吉,吉林省延边中医院 日期:2008年12月27日 - 来自2008年第6卷第10期栏目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和护理【摘要】 本文总结及探讨预防化疗药物外渗的各种措施,提出了通过加强对患者的宣教和护士的专业培训,使护患双方掌握预防化疗药物外渗的相关知识,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化疗药物外渗发生的机会;一旦发生,护理人员能够迅速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减少外渗化疗药物的危害,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 化疗药物 外渗 预防措施 护理 化疗药物的使用挽救和延长了无数癌症患者的生命,同时也带来了令人担忧的问题:化疗药物外渗。化疗药物外渗是指化疗药物输注过程中渗出或渗浸到皮下组织中。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引起渗漏部位红肿、疼痛、周围组织坏死,严重者需外科清创、植皮,引起医疗纠纷。护理人员需要全面了解化疗药物外渗发生的原因,掌握化疗药物外渗的有效预防和护理措施,不断学习、总结经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痛苦。 1 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措施 1.1 患者的宣教 (1)签署化疗同意书时,从化疗方案、化疗副作用、药物外渗的原因、外渗后的处理原则进行全面宣教,提高患者化疗期间的自护能力,且在护理病历上记录宣教的内容。(2)讲解强刺激性药物首选中心静脉途径给药的优点,取得患者配合。(3)教会患者识别药物的刺激性,化疗当天向患者交代清楚哪一瓶液体是强刺激性药物,哪一瓶是一般刺激性药物,切勿自行调节输液速度。(4)叮嘱患者在输注强刺激性药物时,尽量减少去卫生间、就餐等躯体移动,注意输液肢体的活动,避免注射针头移位,输液的肢体勿被压迫,以免影响血液回流造成药物外渗。(5)指导患者自我观察,询问患者输注化疗药物时有无疼痛、肿胀的感觉,如有立即关闭输液开关,向护士汇报,且护士、患者共同观察化疗药物输注过程中有无滴速明显减慢现象,以尽早发现化疗药物外渗1。 1.2 护士的专业培训 (1)掌握化疗药物的相关知识:化疗药物刺激性的分类,区分强刺激性与一般刺激性药物;化疗药物外渗的相关因素;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方法。(2)掌握化疗给药的注意事项:负责化疗输注的护士必须经过专业训练,未取得护士执照的,不能进行化疗操作。输注强刺 激性化疗药物由高年资护士操作,输注期间密切观察有无回血、疼痛等情况;不能用有化疗药液的针头直接穿刺血管或拔针,应先输入等渗溶液,确认有回血再输注化疗药物,输注完毕后用等渗溶液冲洗,使输液管中的残余药液全部输入;联合用药时,先输入一般刺激性药物,再输入强刺激性发泡性药物,如均为发泡性、刺激性药物,应先输入低浓度,两种化疗药物之间用等渗液快速冲洗;在外用血管输注发泡性、刺激性药物时可用三通输液装置,一路输入发泡性、刺激性药物,一路快速输入等渗液;化疗药物推注时浓度不宜过高,速度不宜过快,20ml药液至少3min以上或用5ml/min的速度注入,每注射34ml应回抽1次,检查有无回血,避免血管在短时间内受强刺激而出现损害。(3)增强观察力度,每1530min巡视患者1次,检查注射部位有无回血及外渗现象。对于发泡性药物要专人床边守护,密切观察至用药完毕。(4)严格床头交接班,每班交接内容包括:化疗药物名称、注射部位、输注时间、药物余量、输液通畅情况等。(5)合理使用静脉血管,制订静脉使用计划,左右臂交替使用,使穿刺的静脉得以修复。对强刺激药物宜选用前臂静脉,忌在手背及腕部注药,以免药物渗漏造成肌腱、韧带的损伤。因下肢静脉远离心脏且易于栓塞,所以除上腔静脉压迫者外,不宜采用下肢静脉给药,乳癌患者应健侧给药2。 2 化疗药物外渗后的护理 药物外渗一旦发生,要保持镇静,立即停止输注,保留注射针头,回抽残留药物以35ml为宜,还要沿血管走行观察和了解血管情况,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消除组织水肿和药物对细胞的毒性作用。(1)立即行局部封闭。常用封闭药物为0.5%的利多卡因510ml加氟美松5mg环形封闭或150u/ml的透明质酸酶环形封闭,局部涂肤轻松软膏或者50%的硫酸镁湿敷或冰敷(24h内),长春新碱和vp16不主张冰敷,宜用热敷。抬高患肢,24h后改位热敷。如疼痛不止可用氯乙烷表面麻醉止痛,并及时报告医生,详细纪录渗漏情况。(2)皮下注射解毒药物。丝裂霉素、争光霉素可用10%的硫代硫酸钠4ml皮下注射,它可使药物迅速碱化,也可用维生素C 500mg/ml皮下注射解毒,它可缓解药物与DNA的结合;阿霉素、长春新碱可用8.4%碳酸氢钠5ml皮下注射,它能起化学沉淀失活的作用,并加用氟美松4mg/ml以消炎2。(3)密切观察局部皮肤等情况的变化,冷敷或热敷防止冻伤或烫伤。冷敷时将冰块装入冰袋至容积的50%,排气后扎紧袋口,擦干冰袋外壁的水迹,倒提冰袋,检查无漏水后装入布套内,将冰袋放至所需部位。注意冰敷时间为68h;护理人员需经常观察局部皮肤有无紫绀、麻木和冻伤;检查冰块融化情况,及时更换与添加。热敷时水温不宜过高,以不超过5060为宜。(4)局部疼痛、红肿可用中药消炎散、如意金黄散外涂,如坏死形成溃疡时,可用京万红烫伤药膏涂敷患处,每日换药一次3。【参考文献】 1 丁荣霜,鞠桂芳.肿瘤康复护理300问.济南:山东文化音像出版社,2004,129.2 毕丽云.整体护理健康教育手册.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0,355.3 吴煜.肿瘤病人家庭康复.北京:金盾出版社,2003,229.作者单位:265701 山东龙口,烟台市北海医院 日期:2008年12月27日 - 来自2008年第7卷第5期栏目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关键词】 静脉输液外渗 静脉输液外渗是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护理问题,一旦发生,如果不采取正确的措施,将会发生严重的后果,所以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可以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笔者多年的临床工作经验,总结以下几点。1 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力求“一针见血”,穿刺时避开关节,血管交叉处,穿刺成功后要妥善固定好针头,采用保护性约束,教会患者和家属正确的照顾方法,已发生外渗者不在此处远端再做穿刺,同一静脉尽量避免多次反复穿刺,以防血管壁多处穿孔而引起局部渗液、渗血,造成第2次穿刺困难。2 选择合适静脉 正确地选择静脉,有计划地使用静脉,一般由远端到近端,不同疾病患者的血管具有不同的特点,如由于疾病引起水肿患者,操作时应充分按压局部后,选择好血管后再穿刺,儿科病房和意识障碍、病危患者化疗时尽量使用留置针,使用留置针时选择粗但易固定的血管。因留置针不易损伤血管,轻微的活动不易发生外渗,而且留置针一般可保留35天,避免反复穿刺,保护血管。3 掌握药物的性能、特点及使用的注意事项 注意输入药物浓度及速度,持续输入多巴胺、间羟胺时,应用留置针建立二条静脉通道,每隔23h交替使用,以免造成局部组织坏死。用甘露醇时局部热敷或提高药物的温度,使血管通畅性增高,使用刺激性大的药物时先输入少量生理盐水确保针头在血管内才能滴入药物。4 加强责任心,多巡视 巡视时要检查输液部位,输液过程中患儿出现哭闹,一定要检查注射部位,发现药物外渗、如果是高危药物,立即更换注射部位。输注化疗药物或其他容易引起组织坏死的药物时,要进行床头交接班。5 正确拔针 输液完毕,拧紧调节器,除去胶布,快速拔针,迅速用干棉签按压穿刺点及其稍上方,直至不出血为止,一般510min,按压时力度要适中,切忌按揉穿刺部位,容易加速出血造成血肿,正确拔针可避免血管损伤,提高血管利用率,防止皮下淤血和再次输液时发生渗漏。 静脉输液外渗若发生在关节处,范围大,药物刺激大,局部皮肤发黑变硬形成溃疡,组织坏死严重,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而且引发医疗护理纠纷。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预防静脉外渗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单位:133613 吉林长白山,长白山池北人民医院日期:2008年7月4日 - 来自2007年第8卷第13期栏目 万花油和硫酸镁处理静滴多巴胺外渗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关键词 多巴胺 静滴外渗 护理 多巴胺为常用的血管活性药物之一。近年来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多巴胺在静滴过程中发生外渗漏现象也时有出现,有的因发现不及时或处理不及时而出现局部坏死。我科在2004年共收集60例新生儿静滴多巴胺外渗漏有局部症状的案例,经及时、积极、恰当的处理、全部痊愈。现将临床观察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本组60例,其中59例局部皮肤呈苍白或暗红色、轻微肿胀,1例局部皮肤呈紫红色、轻度肿胀,范围10.5厘米。多巴胺的用量为2.55ug/kg/min,症状出现时间在静滴多巴胺l6小时后。 1.2 方法 用万花油按摩局部皮肤症状部位23分钟,再用50硫酸镁湿热敷l5次,每次敷半小时。 1.3 效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