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部分第二单元2《四季》课文教材分析鲁教版.docx_第1页
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部分第二单元2《四季》课文教材分析鲁教版.docx_第2页
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部分第二单元2《四季》课文教材分析鲁教版.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季教材分析一、教材简说 这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诗歌。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四季的特征。诗歌采用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读来琅琅上口,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和想象。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二、学习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6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一年有四季及四季的特征,产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三、教学建议(一)识字写字1识字。(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可以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自己喜爱的部分可以多读几遍。(2)本课11个生字中,“说、是”是翘舌音,“圆”是整体认读音节,要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识记字形,可先让学生学习本课的新偏旁“、月”,然后让学生感知本课生字的字形,并自主识记,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互相交流识字方法的机会。以下识字方法供参考。形象识记:“叶”。加一加:火秋月土肚。比一比,记一记:让学生找一找与本课生字相像的熟字,在比较中加深记忆。如,是足;惊就。(3)教师可运用课件或折铁丝演示来教学“、”:显示“、”两个笔画,逐渐伸直成一笔,再弯曲成“、”,让学生形象感知这两个笔画均为一笔写成。2写字。指导书写时,先让学生读读“七、儿、九、无”,再找找这四个字的共同笔画。要在学生对字形有了印象的基础上指导写字。七:可以编口诀记忆形和义:“十字一竖向右弯,它比十要少上三。”儿:起笔为竖撇。九:第二笔为“横折弯钩”。无:与“天”不同,最后一笔是“”。教师可以通过板书让学生体会“、”这两种笔画折角运笔用力的大小,提醒学生折角要写得圆润。(二)朗读感悟1让学生在反复读课文的基础上,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课文所写的事物是每个季节有代表性的事物。如,草芽是春天特有的,雪人是冬天特有的。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每个季节还有哪些代表性事物,让学生认识四季,感受四季的美好。2熟读成诵。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朗读:个人读、同桌对读、小组轮流读、分角色读、做动作读通过朗读表现学生自己的感受。如,“草芽尖尖”可读得轻细,表现出草芽的柔嫩;谷穗“鞠着躬说”,可读出谦虚的感觉;“雪人大肚子一挺”,可以做挺肚子的动作,以表现雪人顽皮的样子。对学生的创造,教师应充分给予鼓励。3“是”这样的句式在课文中出现了三次。可在学生朗读感悟的基础上,用这样的句式练习说话。(三)实践活动1课前,让学生利用假日去观察秋天的景物。课中,让学生汇报自己的观察所得,说说秋季的景物。2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然后,把自己最喜欢的季节画一画,最后全班交流。(四)教学时间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四、教学设计举例(一)揭示课题出示课文插图,让学生说说四幅图上各画了什么,揭示课题。(二)初读课文1学生初读课文,自己喜爱的内容可多读几遍,把生字读正确。2学习要求认读的生字,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记生字,结合识字认识偏旁。(三)朗读感悟1让学生反复读课文,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如,每节讲的是一个季节;这篇课文讲的是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特点;课文写得很有趣。2在了解课文内容、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再读课文,通过朗读来表现自己的感受。3借助插图指导学生背诵课文。(四)巩固识字,指导写字(五)拓展延伸1让学生汇报自己课前在大自然的观察所得,展示自己的画,模仿课文来说说秋季的景物。( ),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