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领军高考化学真题透析专题4.3硫及其化合物(高效演练).docx_第1页
2020版领军高考化学真题透析专题4.3硫及其化合物(高效演练).docx_第2页
2020版领军高考化学真题透析专题4.3硫及其化合物(高效演练).docx_第3页
2020版领军高考化学真题透析专题4.3硫及其化合物(高效演练).docx_第4页
2020版领军高考化学真题透析专题4.3硫及其化合物(高效演练).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硫及其化合物1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合理的是A硫酸铜溶液可以使蛋白质变性,可用来浸泡毛豆以保持新鲜绿色B浓H2SO4有脱水性,可用作干燥剂CNaHCO3能与酸反应,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D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漂白纸浆【答案】C【解析】A. 硫酸铜溶液可以使蛋白质变性,若用来浸泡毛豆以保持新鲜绿色,则浸泡之后的毛豆不能食用,A不合理;B. 浓H2SO4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B不合理;C. 胃酸的主要成分为盐酸,用NaHCO3能治疗胃酸过多,C合理;D. SO2具有漂白性,可用于漂白纸浆,D不合理。2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解释错误的是实际应用原理解释A含Na2CO3的盐碱地可用石膏降低其碱性CaSO4具有酸性B二氧化硫用于纸的增白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C不可食用的“地沟油”可用于制肥皂油脂碱性条件下可水解D小苏打用于焙制糕点的发酵粉NaHCO3受热易分解产生气体【答案】A【解析】A碳酸钠在土壤中显碱性,硫酸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碳酸钙难溶于水,所以能降低土壤的碱性,原理解释不正确,故A错误;B二氧化硫能够与有色物质化合生成无色物质,具有漂白性,可以漂白纸浆,故B正确;C地沟油的主要成分是油脂,油脂与碱反应生成高级脂肪酸盐,所以工业上常利用油脂的碱性水解制取肥皂,故C正确;D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可以作焙制糕点的发酵粉,故D正确。3SO2属于严重的大气污染物,可用H2与SO2高温反应消除SO2的污染,其反应原理可分为两步,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SO2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pH5.6的酸雨B可用CuSO4溶液检验是否有X气体生成C在100200温度时发生的是置换反应D工业上可用浓硝酸处理工业尾气中的SO2【答案】B【解析】A.因为酸雨的pH碳酸硅酸CCu与浓硫酸加热450产生的气体BaCl2溶液大量白色沉淀SO2可与BaCl2发生反应D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共热产生的气体KBr和KI的混合溶液无色逐渐变为棕黄色氧化性:Cl2Br2I2【答案】B【解析】A.蔗糖经浓硫酸脱水后产物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了SO2,二氧化硫有还原性,与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之褪色,故A错误;B.发生强酸制取弱酸的反应,由现象可知酸性为硫酸碳酸硅酸,故B正确C.二氧化硫与氯化钡不反应,不能生成沉淀,故C错误;D.氯气可氧化KBr、KI,则不能比较Br2、I2的氧化性,故D错误。13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证明HClO是弱酸用pH试纸测定NaClO溶液的pHB比较Mg(OH)2和Fe(OH)3的Ksp大小分别向2mL浓度均为0.1molL-1的MgCl2溶液和FeCl3溶液中滴加几滴0.1molL-1的NaOH溶液,观察生成沉淀的颜色C验证SO2的还原性将SO2气体通入溴水中,观察溴水是否褪色D实验室制备并检验NH3加热装有NH4Cl固体的大试管,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观察试纸颜色变化【答案】C【解析】A、NaClO具有强氧化性,具有漂白性,无法读出pH数值,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A不符合题意;B、Mg(OH)2和Fe(OH)3形式不同,因此比较两种物质的Ksp时,应从需要一个沉淀转化成另一个沉淀,因此分别在两个试管里进行是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B不符合题意;C、SO2能与溴水发生SO2Br22H2O=2HBrH2SO4,SO2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具有还原性,能达到实验目的,故C符合题意;D、NH4Cl受热分解成NH3和HCl,遇冷重新生成NH4Cl,因此实验室制备NH3,不采用加热NH4Cl,该实验不能达到目的,故D不符合题意。14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25,分别测定等浓度的K2SO3、KCl溶液的pHpH:K2SO3KCl 非金属性:ClSB打磨后的铝片投入水中,加热至沸腾。取出铝片,用一束光照射溶液加热,铝片表面无明显现象;用光照射溶液时,有一条光亮的“通路”铝与热水发生了反应C将木炭和浓硫酸共热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气体只含CO2D向Cu(OH)2沉淀中分别滴加盐酸和氨水沉淀皆溶解Cu(OH)2为两性氢氧化物【答案】B【解析】A. K2SO3和KCl均不是最高价含氧酸对应的钾盐,所以不能通过溶液的pH值来比较元素的非金属性,A项错误;B. 打磨后的铝片投入水中,加热至沸腾。取出铝片,用一束光照射溶液, 铝与热水发生了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铝胶体,因此出现了一条光亮的“通路”,发生了丁达尔效应,B项正确;C. 将木炭和浓硫酸共热生成的气体中含二氧化碳与二氧化硫,两者均为酸性气体,均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不准确,C项错误;D. Cu(OH)2沉淀溶于稀盐酸中,是因为发生了酸碱中和反应,溶于稀氨水中,是因为Cu(OH)2与一水合氨反应生成了铜氨络合离子,因此不能说Cu(OH)2为两性氢氧15某学习小组设计用98%的浓硫酸制取并验证其部分性质的实验装置图如下(夹持装置省略)。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装置A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B若装置B中装有品红溶液,观察到B中溶液红色褪去,则说明具有漂白性C若装置B中装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到B中溶液褪色,则说明具有还原性D装置C产生的白色沉淀为BaSO4【答案】A【解析】A.浓硫酸和固体反应时,其离子方程式就是化学方程式,不能把相关的电解质拆写成离子,故A错误;B.品红溶液红色褪去,说明SO2具有漂白性,故B正确;C.酸性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二氧化硫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高锰酸钾在该反应中被还原为浅色物质,从而说明SO2具有还原性,故C正确;D.二氧化硫的水溶液与氯化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根离子,然后与钡离子结合成硫酸钡沉淀,所以装置C产生的白色沉淀为BaSO4,故D正确。16下列实验、现象与结论正确且相符的是( )实验现象结论A向盛有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酸化的硫酸亚铁溶液溶液变成棕黄色,一段时间后,溶液中出现气泡,随后有红褐色沉淀生成Fe2+催化H2O2分解产生O2;H2O2分解反应放热,促进Fe3+的水解平衡正向移动B将充满NO2的密闭玻璃球浸泡在热水中红棕色变深反应:2NO2 (g) N2O4(g)H0CSO2通入新制氯水溶液褪色SO2具有漂白性D向2支盛有2mL相同浓度硝酸银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滴相同浓度的NaCl和NaI溶液一支无明显现象,另一支产生黄色沉淀相同条件下,AgI比AgCl的溶解度大【答案】B【解析】A.向盛有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酸化的硫酸亚铁溶液,溶液变成棕黄色,说明Fe2+被氧化为Fe3+;Fe3+是H2O2分解的催化剂,故一段时间后溶液中出现气泡;虽然双氧水分解放热能促进铁离子水解,但是水解只生成氢氧化钠胶体,不会生成氢氧化铁沉淀,A错误;B.将充满NO2的密闭玻璃球浸泡在热水中,红棕色变深,说明升高温度,平衡移动,二氧化氮的浓度增大,则说明反应N2O4(g)2NO2(g) HKspCu(OH)2【答案】C【解析】A.同浓度的两种一元酸做导电性实验,CH3COOH溶液对应的灯泡较暗,电离出的离子浓度小,所以醋酸为弱酸,A正确;B.铜在酸性条件下,被硝酸根离氧化为铜离子,硝酸根离子被还原为一氧化氮,遇到空气变为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因此原溶液可能含有NO3,B正确;C.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可能为氯气或二氧化硫,则盐可能为NaClO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也可能为Na2SO3或NaHSO3与浓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C错误;D.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越小,加入氨水时越容易生成沉淀,可以得出KspMg(OH)2KspCu(OH)2结论,D正确。19下列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都正确的是【答案】B【解析】A.二氧化硫不能使石蕊试剂褪色,故A错误;B.AgCl转化为为AgBr,说明Ksp(AgCl)Ksp(AgBr),故B正确;C.过氧化钠在空气中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Na2CO3,所以滴加盐酸产生的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O2,故C错误;D. 检验NH4+的实验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要有加热的操作,故D错误。20某研究小组利用下图装置探究SO2和Fe(NO3)3溶液的反应原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装置B中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Fe3+能将SO2氧化成SO42B实验室中配制70%的硫酸需要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C三颈烧瓶中通入N2的操作应在滴加浓硫酸之前,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的空气D装置C可能发生倒吸,同时还不能完全吸收反应产生的尾气【答案】A【解析】A. 装置A中70%的硫酸与亚硫酸钠反应放出二氧化硫,二氧化硫的水溶液显酸性,在酸性条件下,NO3-能够氧化二氧化硫生成SO42-,从而在B中产生硫酸钡白色沉淀,不能说明Fe3+能将SO2氧化成SO42,故A错误;B. 实验室中配制70%的硫酸,需要用量筒量取适当体积的浓硫酸,然后慢慢倒入一定量水中,边倒边搅拌,需要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故B正确;C. 二氧化硫能够被氧化,为了排除空气中氧气的干扰,在滴加浓硫酸之前,三颈烧瓶中需要通入N2以排尽装置内的空气,故C正确;D. 二氧化硫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装置C可能发生倒吸,且气体与液体的反应接触不充分,会导致产生的尾气不能完全吸收,故D正确。21空气中的硫酸盐会加剧雾霾的形成,我国科学家用下列实验研究其成因:反应室底部盛有不同吸收液,将SO2和NO2按一定比例混合,以N2或空气为载体通入反应室,相同时间后,检测吸收液中SO42-的含量,数据如下: 反应室载气吸收液SO42-含量数据分析N2蒸馏水a. bdac.若起始不通入NO2,则最终检测不到SO42-3%氨水b空气蒸馏水c3%氨水d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控制SO2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是治理雾霾的有效措施B反应室中可能发生反应:SO2 + 2NO2 + 2H2O=H2SO4 + 2HNO2C本研究表明:硫酸盐的形成主要与空气中O2有关D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铵态氮肥可能会加重雾霾的形成【答案】C【解析】A. 因为空气中的硫酸盐会加剧雾霾的形成。SO2和氮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产生SO42-,所以控制SO2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是治理雾霾的有效措施,故A正确;B. 反应室中SO2为还原剂,NO2为氧化剂,N2做载体,蒸馏水做吸收液,可发生反应:SO2 +2NO2 +2H2O=H2SO4 + 2HNO2,故B正确;C.由已知 bdac,若起始不通入NO2,则最终检测不到SO42-,可知硫酸盐的形成主要与NO2有关,故C错误;D. 铵态氮肥易挥发产生氨气。由已知的数据分析可知,在载体相同,吸收液为氨水的条件下,将SO2和NO2按一定比例混合时产生SO42-的浓度较大,而空气中的硫酸盐又会加剧雾霾的形成。所以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铵态氮肥可能会加重雾霾的形成,故D正确。22依据下列实验现象,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实验实验现象品红溶液红色褪去,经检验溶液中含有SO42-加热褪色后的溶液至沸腾,未见颜色恢复,有气体溢出,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遇淀粉碘化钾试纸,无明显变化。A品红溶液褪色是氯水漂白所致B集气瓶中发生了反应:Cl2 + SO2 + 2H2O H2SO4 + 2HClC依据现象可确定产生的气体为SO2D检验SO42-的试剂为:盐酸、BaCl2溶液【答案】C【解析】A.氯水中的次氯酸能使品红溶液褪色,选项A正确;B. 集气瓶中氯气与二氧化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和盐酸,反应方程式为:Cl2 + SO2 + 2H2O H2SO4 + 2HCl,选项B正确;C. 依据现象加热褪色后的溶液至沸腾,未见颜色恢复,有气体溢出,说明不含有二氧化硫,产生的气体可能为次氯酸分解产生的O2,选项C不正确;D. 检验SO42-的试剂为:盐酸、BaCl2溶液,往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盐酸酸化,再滴加BaCl2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溶液中含有SO42-,选项D正确。23下列实验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A制取SO2B验证SO2 的漂白性C收集SO2D处理含有SO2的尾气【答案】B【解析】A项:铜与稀硫酸不反应,铜与浓硫酸共热可制取SO2,A项错误; B项:SO2使品红褪色是SO2 的漂白性,B项正确;C项:同温同压时,SO2密度比空气大,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从右边导管进气,C项错误;D项:含有SO2的尾气会污染空气,但饱和NaHSO3溶液不能吸收SO2,可使用NaOH溶液等,D项错误。24下列试验方案的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证明HClO是弱酸用pH试纸测定NaClO溶液的pHB比较Mg(OH)2和Fe(OH)3的Ksp大小分别向2mL浓度均为0.1molL-1的MgCl2溶液和FeCl3溶液中滴加几滴0.1molL-1的NaOH溶液,观察生成沉淀的颜色C验证SO2的还原性将SO2气体通入溴水中,观察溴水是否褪色D实验室制备并检验NH3加热装有NH4Cl的大试管,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观察试纸颜色变化【答案】C【解析】A.NaClO溶液具有漂白性,不可用pH试纸进行测量,故A错误;B.比较Ksp,需要一个沉淀转化成另一个沉淀,分别在两只试管里进行反应是比较不出来的,故B错误;C.SO2+Br2+2H2O=2HBr+H2SO4,SO2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具有还原性,故C正确;D.氯化铵受热分解,遇冷化合,不可用来制取氨气,故D错误。25下列制取SO2、验证其性质的装置(尾气处理装置已省略)和原理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制取SO2B 验证漂白性C验证还原性D 验证氧化性【答案】B【解析】A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与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可用于制备少量二氧化硫,故A正确;B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C溶液的颜色变浅,说明铁离子被还原,可说明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被铁离子氧化,故C正确;D二氧化硫中S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处于中间价态,具有氧化性,二氧化硫和硫化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可生成硫,故D正确。26用如图所示装置(夹持已装置省略)进行下列实验,能得出相应实验结论的是选项实验结论A稀硫酸Na2SAgNO3与AgCl的浊液Ksp(AgCl)Ksp(Ag2S)B浓硫酸蔗糖溴水浓硫酸具有脱水性、氧化性C稀硫酸Na2CO3CaCl2溶液CO2可与氯化钙反应D浓硝酸Na2CO3Na2SiO3溶液酸性:硝酸碳酸硅酸【答案】B【解析】A稀硫酸与硫化钠反应生成的硫化氢气体通入AgNO3与AgCl的浊液中,可以看到生成黑色沉淀,因为浊液中有硝酸银电离的银离子,当Qc(Ag2S)Ksp(Ag2S),生成Ag2S沉淀,可发生沉淀的生成,不能说明发生了氯化银沉淀的转化,则不能比较溶度积Ksp(AgCl)和Ksp(Ag2S)的大小,故A错误;B浓硫酸使蔗糖变黑证明其具有脱水性;反应生成的气体可以使溴水褪色,证明浓硫酸有强氧化性、可被还原生成二氧化硫,故B可以得到相应的结论;C稀硫酸与Na2CO3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入CaCl2溶液中没有明显现象(没有沉淀生成),证明CO2不与氯化钙发生反应,故C错误;D浓硝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但浓硝酸易挥发,硝酸、碳酸均可与硅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硅酸沉淀,则不能比较碳酸与硅酸的酸性,应排除硝酸的干扰,故D错误。27用如图装置制取并收集气体,对应的装置和试剂均正确的是()收集气体中试剂a,b中试剂c中试剂d ASO2 稀硫酸与铜片浓硫酸NaOH溶液 B Cl2 浓盐酸与二氧化锰 饱和氯化钠溶液NaOH 溶液 C HBr浓硫酸与溴化钠 浓硫酸 水 DCO甲酸与浓硫酸 浓硫酸 酸性KMnO4溶液【答案】B【解析】A.Cu与稀硫酸不反应,不能制备二氧化硫,故A错误;B.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生成氯气,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氯气与NaOH反应,图中装置可制备、收集氯气,且NaOH可吸收尾气,故B正确;C.浓硫酸与HBr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溴,不能制备和干燥HBr,故C错误;D.甲酸与浓硫酸反应生成CO、H2O,CO不能与高锰酸钾反应,且CO不能选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高锰酸钾不能吸收尾气,故D错误。28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选项实验方案预期目的A将石蜡油蒸汽通过炽热的碎瓷片使其分解,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检验分解产物中含有不饱和烃B将洁净的铁钉在饱和食盐水中浸泡一段时间证明铁发生析氢腐蚀C将碳与浓硫酸反应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无水CuSO4澄清石灰水和品红溶液检验气体产物中含有H2O、CO2、SO2D向某溶液中滴加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检验该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答案】A【解析】A.石蜡油的分解产物中含有烯烃,烯烃中含有碳碳双键导致烯烃性质较活泼,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分解产物中含有不饱和烃,故A正确;B.饱和食盐水为中性溶液,发生吸氧腐蚀,则不会生成氢气,故B错误;C.碳与浓硫酸反应生成水、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依次检验水、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则依次通过无水CuSO4、品红溶液、溴水、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故C错误;D. 检验硫酸根离子应先加盐酸排除干扰离子,则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生成的白色沉淀可能为AgCl,不能确定是否含SO42-,故D错误。29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现象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SO2 通入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红色退去SO2 具有漂白性B稀硝酸中加入少量铁粉,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有气体生成,溶液呈红色铁被氧化为三价铁离子C某黄色溶液中加入淀粉KI溶液溶液呈蓝色溶液中含有Br2D无水乙醇中加入浓硫酸,加热至170,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色退去有乙烯生成【答案】B【解析】A.将S02通人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由于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导致溶液红色褪去,反应中二氧化硫没有表现漂白性,该结论不合理,故A错误;B.稀硝酸中加入少量铁粉,铁被稀硝酸氧化为Fe3+,稀硝酸被还原为NO气体,加入KSCN溶液,生成Fe(SCN)3血红色溶液,则现象和结论均正确,故B正确;C.该黄色溶液中可能含有铁离子,铁离子也能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所以不能确定该黄色溶液中含有溴,则结论不合理,故C错误;D.乙醇和浓硫酸反应制取乙烯的过程中,会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硫产生,也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则结论不合理,故D错误。30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ABCD实验装置实验目的探究Na2CO3和NaHCO3溶解度的相对大小用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稀硫酸检验蔗糖与浓硫酸反应产生的CO2验证镁和稀盐酸的反应的热效应【答案】A【解析】A.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可析出碳酸氢钠,可探究Na2CO3和NaHCO3溶解度相对大小,A.正确;B.用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稀硫酸NaOH,NaOH 溶液应该使用碱式滴定管,若使用酸式滴定管,会与玻璃中SiO2反应产生Na2SiO3,将滴定管与旋塞黏在一起,使滴定管报废,B错误;C.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够使蔗糖脱水碳化,浓硫酸还具有强的氧化性,将反应产生的C单质氧化产生CO2,浓硫酸被还原产生SO2,CO2、SO2都能与Ca(OH)2反应产生白色难溶性的物质,因此都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不能检验CO2气体,C错误;D.Mg与盐酸产生氯化镁和氢气,反应放出热量,但由于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稍有增大,且没有使用温度计,所以饱和食盐水中无明显现象,无法证明反应放热,D错误。31已知固体Na2SO3受热分解生成两种正盐,实验流程和结果如下:已知:气体Y是一种纯净物,在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518gL1请回答下列问题:(1)气体Y的电子式为_。(2)实验流程中,Na2S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3)另取固体X试样和Na2SO3混合,加适量蒸馏水溶解,再加入稀盐酸,立即有淡黄色沉淀产生。则产生淡黄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_(不考虑空气的影响)。(4)Na2SO3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被氧化成Na2SO4,检验Na2SO3是否变质的实验操作是_。(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图所示装置,利用电化学方法处理上述流程中产生的气体Y基本工艺是将气体Y通入FeCl3,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所得滤液加入电解槽中进行电解,电解后的滤液可以循环利用。则与a相连的电极反应式为_。【答案】 4Na2SO3Na2S+3Na2SO4 2S2+SO32+6H+3S+3H2O 取少量亚硫酸钠样品于一支试管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溶解,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盐酸后,再滴入几滴氯化钡溶液,若生成白色沉淀说明有Na2SO3被氧化为Na2SO4 Fe2+eFe3+。 【解析】(1)气体Y是一种纯净物,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518gL1,则Y的摩尔质量为1.518gL122.4Lmol1=34gmol1,根据元素守恒,推出Y为H2S,电子式为;(2)由以上分析可知,气体Y为H2S,以及生成气体Y的条件,推出固体X中含有S2,即固体X中含有Na2S,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为BaSO4,则固体X中含有Na2SO4,Na2SO3受热分解生成Na2S和Na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a2SO3Na2S+3Na2SO4;(3)固体X试样和Na2SO3混合,加水溶解后与稀盐酸反应,有淡黄色沉淀产生,即有S单质生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S2+SO32+6H+3S+3H2O;(4)Na2SO3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被氧化成Na2SO4,检验Na2SO3是否变质的实验操作是:取少量亚硫酸钠样品于一支试管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溶解,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盐酸后,再滴入几滴氯化钡溶液,若生成白色沉淀说明有Na2SO3被氧化为Na2SO4,亚硫酸钠变质;(5)将气体Y通入FeCl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吸收二氧化硫,装置图中放出氢气的一端为阴极,b为电源负极,a为电源正极,将所得滤液加入电解槽中进行电解,电解后的滤液可以循环利用,说明亚铁离子在阳极失电子生成了铁离子,电极反应为:Fe2+eFe3+。32硫代硫酸钠(Na2S2O3)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易溶于水,在中性或碱性环境中稳定,在酸性溶液中分解产生S、SO2。. Na2S2O3的制备。工业上可用反应:2Na2S+Na2CO3+4SO2=3Na2S2O3 +CO2制得,实验室模拟该工业过程的装置如图所示。(1)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c中试剂为_。(2)反应开始后,c中先有浑浊产生,后又变澄清。此浑浊物是_。(3)实验中要控制SO2生成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写出两条)。(4)为了保证硫代硫酸钠的产量,实验中通入的SO2,不能过量,原因是_。(5)制备得到的Na2S2O3中可能含有Na2SO3、Na2SO4等杂质。设计实验,检测产品中是否存在Na2SO4:_。. 探究Na2S2O3与金属阳离子的氧化还原反应。资料:Fe3+3S2O32-Fe(S2O3)33-(紫黑色)Ag2S2O3为白色沉淀,Ag2S2O3可溶于过量的S2O32-装置编号试剂X实验现象 Fe(NO3)3溶液混合后溶液先变成紫黑色, 30s后溶液几乎变为无色 AgNO3溶液先生成白色絮状沉淀,振荡后,沉淀溶解,得到无色溶液(6)根据实验的现象,初步判断最终Fe3+被S2O32-还原为Fe2+,通过_(填操作、试剂和现象),进一步证实生成了Fe2+。从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的角度解释实验的现象:_。(7)同浓度氧化性:Ag+ Fe3+。实验中Ag+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原因是_。(8)进一步探究Ag+和S2O32-反应。装置编号试剂X实验现象 AgNO3溶液先生成白色絮状沉淀,沉淀很快变为黄色、棕色,最后为黑色沉淀。实验中白色絮状沉淀最后变为黑色沉淀(Ag2S)的化学方程式如下,填入合适的物质和系数:Ag2S2O3+_ =Ag2S+_(9)根据以上实验,Na2S2O3与金属阳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和_有关(写出两条)。【答案】SO32-+2H+= H2O +SO2;或HSO3+H+=SO2+H2O 硫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 硫 控制反应温度、调节酸的滴加速度(或调节酸的浓度等) 若SO2过量,溶液显酸性,产物分解 取少量产品溶于足量稀盐酸,静置,取上层溶液(或过滤,取滤液),滴加BaCl2溶液,若出现沉淀则说明含有Na2SO4杂质 加入铁氰化钾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生成紫色配合物的反应速率快,氧化还原反应速率慢;Fe3+与S2O32氧化还原反应的程度大,Fe3+3S2O32-Fe(S2O3)33-(紫黑色)平衡逆移,最终溶液几乎无色 Ag+与S2O32生成稳定的配合物,浓度降低,Ag+的氧化性和S2O32的还原性减弱 H2O H2SO4 阳离子、用量等 【解析】. (1)第一个装置为二氧化硫的制取装置,制取二氧化硫的原料为:亚硫酸钠和70%的浓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32-+2H+=SO2+H2O,c装置为Na2S2O3的生成装置,根据反应原理可知c中的试剂为:硫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2)反应开始时发生的反应为:Na2S+SO2+H2O=H2S+Na2SO3,SO2+2H2S=3S+2H2O,故该浑浊物是S;(3)通过控制反应的温度或硫酸的滴加速度可以控制SO2生成速率;(4)硫代硫酸钠遇酸易分解,若通入的SO2过量,则溶液显酸性,硫代硫酸钠会分解,(5)检测产品中是否存在Na2SO4的方法是取少量产品溶于足量稀盐酸,静置,取上层溶液(或过滤,取滤液),滴加BaCl2溶液,若出现沉淀则说明含有Na2SO4杂质。.(6)实验的现象是混合后溶液先变成紫黑色,30s后溶液几乎变为无色,取反应后的混合液并加入铁氰化钾溶液,产生蓝色沉淀,则有Fe2+生成,可判断为Fe3+被S2O32-还原为Fe2+;(7)同浓度氧化性:Ag+ Fe3+,但实验未发生Ag+与S2O32-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结合实验现象先生成白色絮状沉淀,振荡后,沉淀溶解,得到无色溶液,说明Ag+与S2O32生成稳定的配合物,浓度降低,Ag+的氧化性和S2O32的还原性减弱;(8)Ag2S2O3中S元素化合价为+2价,生成的Ag2S中S元素化合价为-2价,是还原产物,则未知产物应是氧化产物,如果产物是H2SO3,能被Ag+继续氧化,则氧化产物应为H2SO4,结合原子守恒可知,另一种反应物应为H2O,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g2S2O3+H2O=Ag2S+H2SO4;(9)结合实验、可知,Na2S2O3与金属阳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和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强弱、离子浓度大小、反应物的用量等有关。33亚硝酸钠广泛用于工业、建筑业及食品加工业。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拟制备亚硝酸钠、测定其产品的纯度并验证亚硝酸钠的某些性质。(1)甲组同学采用下图装置制取亚硝酸钠。仪器M的名称是_。装置A中用较浓的硫酸而不用稀硫酸的原因是_。若装置B中生成等物质的量的NO与NO2,则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已知NO与NaOH溶液不反应,而NO2可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2NO22NaOH NaNO3NaNO2H2O。若通入装置C中的NO与NO2物质的量之比为1 :1,则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乙组同学拟测定甲组制得的产品中NaNO2的纯度。乙组同学采用高锰酸钾滴定法,称取m g试样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水溶解,然后用c molL1的KMnO4溶液(适量稀H2SO4酸化)进行滴定,并重复上述操作2次。高锰酸钾溶液应盛放在_(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中。滴定至终点时溶液的颜色变化是_。若滴定至终点时平均消耗VmL标准溶液,则产品的纯度为_(用含c、m、V的代数式表示)。(3)丙组同学拟设计实验证明:酸性条件下NaNO2具有氧化性。实验操作为_。HNO2的酸性比CH3COOH强。实验操作为_。【答案】圆底烧瓶 SO2易溶于水,在稀硫酸中不易逸出 2SO2+H2O+2NO3-=NO+NO2+2SO42-+2H+ NO+NO2+2Na2CO3+H2O=2NaNO2+ 2NaHCO3 酸式 由无色变为淡紫红色(或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或100%) 取少量 NaNO2溶于水,加入少量稀硫酸酸化后用淀粉碘化钾试纸试验,观察颜色变化(或其他合理答案) 相同温度下,分别测定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NO2溶液与CH3COONa溶液的pH,比较pH的大小(或其他合理答案) 【解析】(1)装置A中仪器M为圆底烧瓶,故答案为:圆底烧瓶;装置A用80%硫酸与亚硫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易溶于水,如果用稀硫酸,二氧化硫不易逸出,若用较浓硫酸,可以减少SO2的溶解,有利于二氧化硫逸出,故答案为:SO2易溶于水,在稀硫酸中不易逸出;B装置中HNO3具有强氧化性,与具有还原性的SO2反应生成等物质的量的NO和NO2,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SO2+H2O+2NO3=NO+NO2+2SO42+2H,故答案为:2SO2+H2O+2NO3=NO+NO2+2SO42+2H;等物质的量的NO和NO2在碳酸钠浓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NaNO2和NaH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O+NO2+2Na2CO3+H2O=2NaNO2+ 2NaHCO3,故答案为:NO+NO2+2Na2CO3+H2O=2NaN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