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训练28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docx_第1页
新课标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训练28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docx_第2页
新课标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训练28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docx_第3页
新课标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训练28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docx_第4页
新课标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训练28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训练28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题组一基础小题1(2019浙江稽阳联考)苏联经济发展状况与苏联解体的原因分析这样形容苏联(俄)某一时期:“尽管战时的条件艰苦,但在完成了土地改革和工业企业国有化改革后,工人和农民真正感觉是为自己劳动而不是被迫劳动,基于共同体思维来组织战时经济激发了人民劳动的热情,其中包括劳动人民自发进行的义务劳动。”这一时期最有可能是()A战时共产主义时期B新经济政策时期C斯大林时期D戈尔巴乔夫时期答案A解析根据“尽管战时的条件艰苦”“工人和农民基于共同体思维”“义务劳动”,结合所学可知,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是国内战争和国外武装干涉,物资匮乏,义务劳动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故A项正确;1921年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此时战争已经结束,排除B项;斯大林时期形成计划经济体制,牺牲农业发展工业,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受到挫伤,不符合“工人和农民真正感觉是为自己劳动而不是被迫劳动”,排除C项;戈尔巴乔夫时期不符合“战时的条件艰苦”,排除D项。2(2018江苏泰州中学期末)列宁认为,资本主义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掌握了大量先进技术与经济管理经验,而初掌政权的共产党人在这方面则极为缺乏,因此号召共产党人要向商人、向资本家“学习”。下列能体现列宁这一主张的是()A农业上实行了余粮收集制B商业上取消一切自由贸易C工业上实行国家资本主义D重工业上有计划优先发展答案C解析新经济政策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国家不能经营的企业租让给外国资本家经营,该措施叫国家资本主义,C项正确;A、B两项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项属于斯大林模式特点。3(2019浙江五校联考)列宁认为:“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引导到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上去)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认识在联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提出B当时正面临协约国和国内反革命势力的猖獗进攻C这一认识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做出了根本的修正D根据这一认识实行的政策有效巩固了苏维埃政权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引导到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上去)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列宁推行新经济政策,受到广大工人和农民的支持,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D项正确。材料内容与新经济政策有关,它是在1921年俄共(布)召开的第十次代表大会上提出的,排除A项。新经济政策实施时,协约国和国内反革命势力的猖獗进攻已经被镇压,排除B项。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列宁对小农占优势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一步探索的结果,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排除C项。4(2018北京西城区期末)20世纪30年代初的苏联领导人认为:“我们不能知道帝国主义者究竟会在哪一天进攻苏联他们随时都可以利用我国技术上、经济上的弱点来进攻我们。”为此,苏联()A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B提高农产品价格C借鉴西方工业化经验D优先发展重工业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为了维护国家安全,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先后实施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故D项正确。A项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与材料不符,排除。苏联实现农业集体化以后,政府采取提高工业产品价格、降低农产品价格的方法,抑制农民的消费,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为工业化提供资金,排除B项。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苏联处于对峙的状态,无法借鉴西方工业化经验,排除C项。5(2019江苏苏州调研)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平均每年增长率是192%,第二个五年计划中平均每年增长率是17%,到1940年,苏联国民生产总量仅次于美国,经济产值在世界总量中的比例从4%跃升到19%。上述成就的取得主要是因为()A新经济政策促进经济的迅速恢复B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创建D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速度惊人答案C解析题干所述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成就显著,其主要原因是在斯大林领导下,确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与当时苏联的生产力相适应,因而促进了生产力高速发展,故选C项;新经济政策是在列宁在位时期实行的经济政策,而题干中的时间19261940年间,属于斯大林领导时期,故排除A项;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经济危机并没有影响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因为当时苏联和资本主义国家处于隔绝状态,故排除B项;题干问的是社会主义工业化速度惊人的原因,D项是题干意思的归纳和概括,而不是在阐述原因,故与题意不符,排除。6(2019河南联考)1954年,赫鲁晓夫指出:“(苏联)许多州、边疆区和共和国的集体农庄在完成对国家的义务后剩下来的粮食,不能满足集体农庄在公共经济的一切需要。”这表明当时苏联()A对农民征收赋税较重 B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C农业集体化弊端凸显 D农村存在着粮食短缺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完成对国家的义务后剩下来的粮食,不能满足集体农庄在公共经济的一切需要”,这恰恰表明在当时的苏联农村存在着粮食短缺的问题,D项符合题意;A、B两项材料无法表明,排除;材料只是提到苏联粮食的情况,无法表明农业集体化弊端凸显,C项错误。7(2018河北枣强中学期末)1961年10月,赫鲁晓夫在苏共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上指出:“为了动员内部潜力,更有效地利用基本建设投资,生产基金和财政资金,必须在国家计划任务的基础上,扩大企业的业务独立性和主动性。”这说明赫鲁晓夫改革()A改变了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B在理论上取得决定性突破C促进了苏联重工业的发展D冲击了斯大林模式答案D解析“必须在国家计划任务的基础上,扩大企业的业务独立性和主动性”说明赫鲁晓夫改革试图突破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故D项正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赫鲁晓夫改革没有改变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也没有取得决定性突破,故A、B两项错误;赫鲁晓夫改革重点是农业,故C项错误。8(2018黑龙江哈尔滨期末)文章光荣与混乱并行中指出:赫鲁晓夫作为斯大林时代的人对集权化的领导体制缺乏分析,其更多的是批判斯大林个人品德的过错,而使其批判不彻底。这种做法造成人们思想上的混乱。该文指出了赫鲁晓夫()A没有批判斯大林体制B对改革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C放弃了社会主义原则D对斯大林模式缺乏科学认识答案D解析由“对集权化的领导体制缺乏分析,其更多的是批判斯大林个人品德的过错,而使其批判不彻底”可以看出,赫鲁晓夫对斯大林体制进行了批判,但是批判不够彻底,故排除A项,选D项;B、C两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排除。9(2019四川射洪中学月考)下表是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经济成就表。该表反映了()A勃列日涅夫推行的改革收到一定效果B改革突破了斯大林体制的束缚C改革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提高D苏联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答案A解析由图表中勃列日涅夫改革期间,工业利润总额和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均有所提高的现象可知勃列日涅夫改革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工业的发展,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故A项正确;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排除B项;C项中“得到较大提高”的说法过于夸大化,排除;D项发生于20世纪30年代,早于图表中的时间段“19611970年”,排除。10(2018河南周口期末)俄罗斯晨报报道,20世纪苏联领导人好感度最新民调调查结果,勃列日涅夫成为现代俄罗斯人最喜欢的苏联领导人,其中有56%的受访者对勃列日涅夫持肯定态度。勃列日涅夫得到肯定的理由是()A苏联军事实力全面超过美国B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C苏联保持了大国的荣耀D冲破了斯大林模式束缚答案C解析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在美苏争霸时期处于优势地位,20世纪勃列日涅夫受到欢迎,体现出苏联人民想重回大国的愿望,故C项正确;苏联在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只是航天处于领先地位,并不是军事实力全面超过美国,故A项错误;勃列日涅夫改革拖垮了苏联的经济,故B项错误;勃列日涅夫改革并没有冲破斯大林模式体制,故D项错误。11(2018陕西城固期末)1986年,戈尔巴乔夫在其改革之初提出:国家将加大对机器制造业投资,达到“成倍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带动整个国民经济“五年内赶上美国”。他的改革()A针对苏联经济停滞对症下药B开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先声C借鉴中国的“大跃进”运动D未认清苏联经济问题的实质答案D解析“成倍提高劳动生产率”“五年内赶上美国”的口号显然不符合实际,苏联存在的问题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显然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故D项正确;该改革措施并不是“对症下药”,故A项错误;开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先声是赫鲁晓夫改革,故B项错误;“大跃进”运动属于浮夸风,苏联改革并不是受之影响,故C项错误。12(2018山西大同期末)1990年戈尔巴乔夫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由俄罗斯教育部审查认定、国家历史学会编写的新版历史教科书对此评述为:“苏联民众对此的反映却是敌对的、冷淡的。与此同时,西方社会却在庆祝戈尔巴乔夫对冷战和平演变的巨大贡献。”苏联民众产生这种反映的原因是()A历史教科书具有社会教育的重要作用B当今世界依然存在着意识形态的斗争C苏联解体根本原因是西方的和平演变D戈尔巴乔夫改革没有解决好民生问题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苏联人民对戈尔巴乔夫获奖的冷漠、反对态度,结合所学知识,主要是由于戈尔巴乔夫在改革过程中不关注民众的生活问题,而这也给西方的“和平演变”提供了机会,故D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材料反映的是苏联民众的态度,与意识形态无关,排除B项。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故C项错误。题组二模拟小题13(2019浙江十校联考)1920年,苏俄国民经济最高委员会下设有52个总管理局,分别直接管理下属各工厂的原料、生产、产品调拨等经济活动。苏俄此举主要是为了()A适应国内战争对工业品的需要B推行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C满足国内民众改善生活的要求D调动工农群众的生产积极性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的“1920年”“苏俄国民经济最高委员会直接管理下属各工厂的原料、生产、产品调拨等经济活动”可以看出苏俄实行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在面临内忧外患的情形下,苏俄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是为了适应国内战争对工业品的需要,故C项错误,A项正确。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正式确立,与题干中的时间不符,故B项排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压抑了工农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故D项错误。14(2019山东青岛调研)1921年,苏俄政府规定:凡雇佣工人20名以下的小企业,不论是否已被国家接管,一律归还业主或者出租。到1922年底,私营企业已占全国企业总数的885%。据此可知苏俄()A改变了十月革命的奋斗目标B致力于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C资本家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D大力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有限度的恢复资本主义,即利用资本主义来发展生产,这有利于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B项正确。十月革命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并非改变奋斗目标,只是为了适应生产发展而调整经济政策,排除A项。虽然私营企业占了全国企业总数的绝大部分,但新经济政策是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推行的,排除C项。材料是指实施新经济政策,它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进行调整的措施,排除D项。15(2019陕西洛南月考)勃列日涅夫把85%以上的工业投资用于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发展军事工业,强调发展战略核武器和远洋海军。从1965年的326亿美元到1981年增至1550亿美元,即增长了375倍,占苏联财政支出的1/3。这一决策造成的负面结果是()A使苏联军费开支不断增大B苏联重工业得到较快发展C与美国争霸处于相对优势D根本上改变了斯大林模式答案A解析勃列日涅夫时期重视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发展军事工业,导致苏联军费开支不断增大,经济负担不断增长,1975年以后经济增长率逐年下降,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时期,故答案为A项。B、C两项属于这种做法带来的积极影响,排除;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模式,排除D项。题组三高考小题16(2018全国卷)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讨论通过了七年经济计划,规定7年内工业生产总值提高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A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B是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C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D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追求速度,依然重点发展重工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斯大林模式相符,说明七年经济计划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故A项正确。苏联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是建立经互会,排除B项。新经济政策强调的是用商品和货币关系促进经济发展,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苏联一直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D项“加强”说法错误。17(2016全国卷)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答案B解析题干中的“4年以后”,即1932年以后,结合所学可知,当时正处于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期间,美国深受经济危机的影响,而当时苏联正在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化取得了重大成就,所以美国人关注苏联,故答案为B项。A项与史实不符,因帝国主义国家对苏联的包围、封锁,苏联未受经济危机影响;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因而它不会关注集体化和公有制,故C、D两项错误。18(2015全国卷)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奉献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答案A解析材料信息显示,苏联在粮食大幅减产的情况下,却依然加大粮食出口,这必然影响人民的生活水平,说明苏联人民为此时期的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巨大奉献,A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反映对粮食生产的投入状况,B项错误;苏联加大粮食出口就是为了给工业化换取资金,促进工业化发展,“制约”一说不准确,C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反映农民生产积极性,D项错误。19(2014全国卷)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D采用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答案D解析“由德国公司负责”体现了当时苏联将部分企业以租让制的形式转给外国资本家经营的思想,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建设初期采用了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故选D项。题干信息并不能说明苏联缺乏基本的技术基础,排除A项;此时,苏联刚刚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经济模式尚未形成,故B项表述不确切;C项中的“依赖”表述与“由苏联自主建设”不符。20(2018江苏高考)1957年,苏联进行工业体制改革,撤销汽车工业部、机器制造部等7个全联盟部,保留了航空工业部、无线电工业部等6个全联盟部,在地方设立了105个经济行政区,把被撤的全联盟部所管辖的企业移交给相应的经济行政区。上述举措的主要意图是()A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B摒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C适度扩大地方经济自主权D削弱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答案C解析苏联“撤销汽车工业部、机器制造部等7个全联盟部”“把被撤的全联盟部所管辖的企业移交给相应的经济行政区”,这就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地方的经济自主权,故C项正确;此时是赫鲁晓夫改革时期,其主要是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根本上突破”一说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摒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的信息,故B项错误;削弱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题组一基础大题21(2019陕西洛南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这里首先出现的一个有趣的问题是: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的工业革命竟然是从人要穿这件事情上取得突破的。工业革命是人类自由在宗教、政治、经济、法律、科学等方面经过漫长的发展而达到临界点时的一次光辉灿烂的裂变!这个发展方向极其幸运地由盎格鲁撒克逊民族所代表,一经爆发,它即以其不可阻挡的力量,急剧地改变着全人类。摘编自王永全英国发生工业革命的必备条件材料二在斯大林看来,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目的在于免除“落后挨打”的局面,基础在于“优先发展重工业”,关键在于实现“迅速赶超”。社会主义工业化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增强了苏联的国力,取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但也带来了巨大弊端,其经验教训是:高度集中的行政管理,缺乏内在的刺激动力;单一的公有制,缺乏经济活力;农轻重比例失调,严重影响了经济全面发展和社会稳定。摘自秦正为国家利益:斯大林社会主义工业化思想的内核(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指出英、苏两国工业化的基本特征。(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英、苏两国工业化的弊端及其造成的消极影响。答案(1)英国:从纺织部门开始,侧重于轻工业;起步时间较早;影响人类发展进程等。(任答两点即可)苏联:以国家意志为统领;优先发展重工业;追求高速度;以公有制为基础,排斥私有制和商品市场等。(任答三点即可)(2)英国:工业化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激化了社会矛盾;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加快了殖民扩张和掠夺步伐,造成亚非拉地区的落后和苦难;自由放任政策成为普遍信条,无法适应垄断资本主义下的社会化大生产;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无法克服,经济危机频发等。苏联:过度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严重的农轻重比例失调;过度追求高速度,造成浮夸风、低质量;过度强调国家职能,造成管理体制的僵化。解析第(1)问,“英国”可结合材料一中“从人要穿这件事情上取得突破”“改变着全人类”等关键信息归纳作答;“苏联”可结合材料二中“优先发展重工业”“迅速赶超”“高度集中的行政管理”“单一的公有制”等关键信息归纳作答。第(2)问,“英国”可从贫富分化、自由放任政策、对亚非拉国家等不利影响及经济危机频繁出现等角度思考作答;“苏联”可从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等角度思考作答。22(2018江苏镇江一模)抚今思昔,研究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对我国的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661980年苏联国民收入、工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率变化示意图。材料二改革必须是全面的、深刻的,绝不能像勃列日涅夫时期进行的改革那样浅尝辄止、半途而废,也不能像戈尔巴乔夫那样左右摇摆、朝三暮四。改革要有目标、有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整编自苏联兴亡史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经济发展变化示意图中变化的原因和趋势。(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改革失败的原因有哪些?答案(1)勃列日涅夫执政前期,扩大国营企业自主权,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革,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工业方面,注重发展苏联重工业,国民经济有较大提升。但执政后期,改革趋于保守,体制僵化,加之与美国军备竞赛,苏联经济增长率又逐年下降。(2)原因:改革不彻底;没有明确目标;放弃党的领导;背离社会主义方向。解析第(1)问,结合所学可知,勃列日涅夫改革前期的措施促进了国民经济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