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芡特征特性及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doc_第1页
南芡特征特性及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doc_第2页
南芡特征特性及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doc_第3页
南芡特征特性及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doc_第4页
南芡特征特性及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芡特征特性及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 阐述了南芡的特征特性,并介绍了其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地块选择、播种育苗、整地定植、定植后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等内容,以供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 南芡;特征特性;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 南芡(又名苏芡,别名南荡鸡头米)原产于苏州东南的娄葑斜塘车坊郭巷等地的乡村。南芡是一种营养丰富、经济价值较高的水生作物,食用后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深受苏南人民青睐,农户种植南芡可以实现增产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苏州的吴中、相城、高新园区的一些乡镇在不断地扩大南芡的种植面积。加之南芡具备丰富的营养,较高的经济价值,同时还具备较好的保健功能,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现将南芡的特征特性及其无公害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特征特性 南芡原产于苏州东南水网乡镇。其茎、叶柄、果柄及果实无刺,叶片仅叶背叶脉交叉处有刺,其他部位无刺,果实圆形,单果重0.51.0kg。种仁糯性营养丰富品质佳。适宜人工栽培,多次采收,产量高的芡实品种有紫花苏芡(早熟种)白花苏芡(晚熟种)。叶柄及花果柄可作鸡头菜。果实中的圆形坚硬籽粒即为种子,种子由坚硬种皮胚乳等组成的植物繁殖器官,另外有1层薄膜状的假种皮包裹。收获的果实除去外壳里面的种子,除去坚硬的种皮后得到的种仁(含胚乳和胚)即为食用的芡米(名叫鸡头米)。南芡原产于热带和亚热带多雨地区,性喜温暖水湿,要求土壤深厚肥沃、光照充足,才能确保其生长发育良好获取高产,具体要求:一是温度。南芡必须在无霜期内生长,15种子才能发芽,2030最适合营养器官生长和开花结果,最高能耐35左右的温度,低于15南芡基本停止生长。二是水分。南芡生长发育需要充足水分,对水位有一定要求。幼苗期水深宜1020cm,以后随幼苗长大水深逐渐增至7090cm,最深不得超过100cm。三是土壤营养。南芡根系发达,要求有深厚的土层,土中有机质含量要求在1.5%以上,养分要求氮、磷、钾齐全,特别开花结实阶段,应增施氮、磷、钾肥料,土壤要求中性或微酸性。四是光照。南芡生长开花阶段需要充足的阳光,气温高达3540时不利于光合作用或开花、授粉、结实,南芡属短日照作物,在长日照时营养生长,短日照时开花结实。 2 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 2.1 地块选择 一般选择浅水湖泊边缘地带或沼泽水面种植,要求水位比较稳定,枯水期水深可保持在2030cm,洪水期水深可保持100150cm。水下淤泥层要求达20cm以上。有机质含量在1.5%以上,南芡不宜连作,可与养鱼轮作或与菱藕轮作,间隔期要求在2年以上。苏州地区南芡田大部分选在地势平坦灌溉方便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的低洼烂田或低洼的水稻田中。 2.2 播种育苗 南芡不宜直播,必须育苗移栽,才能获得优质高产。选择适宜品种,苏州地区种植的芡实一般为生长势强产量高品质佳的紫花种或粒大壳薄的杂交品种。播种前先准备好苗床,清除青苔、浮萍,捣烂床土深15cm左右,再整平床面。4月上中旬清洗种子,选取色深老熟无损伤种子催芽。催芽时将种子放在缸盆里,白天盖薄膜增温,夜晚盖草帘等物保暖,710d后待种子露白即可播种。一般播种子200粒/m2左右,播时要近水面轻撒,防止种子陷入泥中,播种后常保持浅水层并防止浮萍入池。播种后30d左右,幼苗在23片箭叶时,带籽起苗假植,假植行株距为30cm30cm,并防止泥土埋没心叶。 2.3 整地定植 对大田进行耕翻、平整耕深30cm左右耙平,并去除杂草藻类等杂物。定植前23d扒穴,上部直径为6080cm,穴深1520cm,穴底为锅底形。定植时靠岸的一侧作为第1行,距岸1m,株行距2.2m(2.22.5)m,定植密度为18002100株/hm2。行间可适当栽些芡苗作太平苗以苗补缺之用。定植时间一般为6月至7月上旬,当幼苗45张真叶时定植。 2.4 定植后管理 南芡一生应保持一定水层,定植初期保持水层10cm左右(定植穴内水深25cm)以后随植株生长,水位逐渐增至3050cm。定植后10d左右,可分批将定植时扒开的泥土填还穴内,以不埋心叶为准。如有缺苗应及时补栽。南芡定植后710d,开始清除杂草,并将清除下来的杂草揉成草团埋入泥中作肥料。7月底至8月初当叶片封行后即可停止除草。芡实的施肥以集中施肥为主,通常将肥料和泥土搅合做成肥土施在植株四周,一般用2000kg拌干河泥分23次加入腐熟人粪尿或猪粪1000kg,再加入三元高复肥2530kg,堆积发酵制成肥土。基肥在定植时在每株心叶下侧施肥土15t/hm2。追肥数量时间,应根据南芡的长势而定,一般在第1次培土时普施1次,叶片盖满水面前再施1次,一般每次追施尿素150225kg/hm2。 2.5 病虫害防治 南芡病害主要有叶斑病、叶瘤病、炭疽病,虫害主要有斜纹夜蛾、潜叶摇蚊、椎实螺等。从保护生态平衡维护生态环境的总体出发,本着安全经济有效的原则,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并根据测报意见,掌控“治早、治小、治了”的防治方针。具体防治分农业防治、生物防治、药剂防治。在农业防治上,保持水质清洁无污染;清洁田园,南芡生长期间及时拔除杂草,捞除椎实螺;合理轮作,南芡一般不宜连作,最好与其他作物轮作。在生物防治上,南芡在种植前撒施茶籽拌粉末除虫灭菌75150kg/hm2,用后23d放清水更换(养鱼田禁用)。在药剂防治上,应符合GB4285、GB/T8321-2000的要求。防治叶斑病、炭疽病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洒,一般喷750kg/hm2。防治叶瘤病用叶面喷施75%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和磷酸二氢钾500800倍液的混合液,喷洒750kg/hm2。防治斜纹夜蛾用5%抑太保2000倍液或用10%除近2000倍液,一般喷洒750kg/hm2。防治潜叶摇蚊用1.8%爱福丁乳油3000倍液,一般喷洒750kg/hm2。防治椎实螺一般用人工捞除即可。病虫害药剂要求在采收前10d停止用药。 2.6 适时采收 南芡一般在8月下旬至10月当植株新叶收缩、新叶生长缓慢、果柄发软、果皮发红光滑时,表明先期果实已成熟,可分期采收,前期间隔7d,以后逐渐减为64d,811月也可收获。采收下的南芡果实可进行人工或机器脱粒。脱壳一般于种脐处插破种壳掰开取出完整的圆形鲜芡米即可出售,一般售价为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