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三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 课时9 气压带和风带学案新人教版_第1页
20182019学年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三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 课时9 气压带和风带学案新人教版_第2页
20182019学年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三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 课时9 气压带和风带学案新人教版_第3页
20182019学年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三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 课时9 气压带和风带学案新人教版_第4页
20182019学年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三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 课时9 气压带和风带学案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案9气压带和风带目标定位1.理解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规律及对气候的影响。2.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掌握季风的形成、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3.掌握东亚与南亚季风的形成特点及其差别。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与移动规律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三圈环流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1)七个气压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2)六个风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3)季节移动规律:随_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与两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_,冬季_。二、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1原因:_。2影响(1)北半球:_分布。冬季:亚欧大陆存在_;太平洋存在阿留申低压;夏季:亚欧大陆为亚洲低压;太平洋为夏威夷高压。(2)南半球:_分布。原因:海洋面积广阔,陆地面积小。三、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气压带、风带气候类型典型分布区赤道低气压带_气候_、刚果盆地、马来群岛西风带温带海洋性气候_沿岸、美洲太平洋沿岸等地区副热带高气压带和_交替控制地中海气候_沿岸、北美洲的加利福尼亚沿海、南美洲的智利中部、非洲南端的_2.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太阳辐射、_、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问题思考】1是不是受信风(带)影响的地方降水一定稀少?为什么?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何意义?3议一议:与撒哈拉地区相比,我国东南地区为何能成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探究点一气压带和风带及其对气候的影响下图甲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图乙为“世界海陆分布的局部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A气压带名称及受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2)画出B所在风带的风向。(3)说出图甲中1、2两图气压带位置的差异及成因。(4)简述图乙中C海沿岸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反思归纳】1气压带、风带分布规律(1)全球气压带、风带均以_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而且气压带表现为高压和低压_分布。(2)同一半球,信风带与_带风向相反,与_带风向相同。2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_,冬季_,这是太阳直射点随_变化而南北移动的结果。3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_、热带雨林气候、极地气候。4气压带、风带移动形成的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_。探究点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与季风环流读“北半球某月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图表示的是_(1月、7月)等压线分布图。(2)填写图中A气压中心的名称:_,其形成的原因是 _;被其切断的气压带是_。(3)受A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点盛行_风,我国的天气以_为主要特征。(4)此时D点盛行_风,其形成原因是_再过半年,该地又盛行_风,其形成的原因是_。【反思归纳】1根据气压中心分布判断季节:若亚欧大陆上形成高压中心,北太平洋上形成低压中心,说明此等压线分布图应为_月份。2北半球的高、低气压中心分布:北半球海陆_分布,使气压带被分割为一个个的高、低气压中心。具体如下表所示:月份被切断的气压带亚欧大陆太平洋北美大陆大西洋1月北美高压冰岛低压7月夏威夷高压北美低压亚速尔高压3.东亚季风、南亚季风成因区别:东亚季风受_影响,南亚季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影响。一、选择题1 读“沿某经线所作的大气运动形势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E处的降水多为对流雨BP处因热力因素作用气流下沉CF气流形成西南风DE、P两处附近的气压带的位置基本不变2读“全球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图中的“丙气压带”是指()A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 B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C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D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某地理学习小组为了深入理解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与成因,做了各种模拟演示。下图为“某理想区域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5题。3在模拟演示中,当黄赤交角变为0时,如果甲地气候类型在地球上无法再找到,试分析甲地所在的半球及气候类型()A北半球、地中海气候B北半球、温带海洋性气候C南半球、地中海气候D南半球、温带海洋性气候4研究表明,甲、乙两地虽然纬度相当,但气候特征差异很大,造成其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 B下垫面 C大气环流 D人类活动5若图中甲地常年受某风带的影响,图中甲地气候类型是()A地中海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6读“某假想区域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某季节的盛行风向。关于图中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季节为北半球的冬季BE、F两地所在位置为赤道低气压带CA地和C地全年都能受到西风带影响D该季节,B、D两地的风向及其成因都不同7有关大气活动中心的叙述,错误的是()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其形成的根源B是指冬夏季节在陆地上形成的高低气压中心C其位置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D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重要影响下图为“亚欧大陆东部某季节大气运动图”,读图,回答89题。8图示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状况可能是()A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B炎热干燥的伏旱天气C受热带气旋的影响D受强冷空气的影响9当P天气系统最强盛时,印度半岛()A德干高原一年中最凉爽的时候B农田干枯,土地龟裂C乞拉朋齐降水最多的时候D西南季风来得早,造成严重洪涝灾害10 下图为西亚三个城市的气温、降水量图。不论降水量多寡,三地都冬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冬季()A风带南移 B受印度洋影响明显C信风强盛 D暖流带来的水汽多二、综合题11读下图,回答问题。(1)该图表示北半球_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的理由是_。(2)一般地说,A地比B地降水_,原因是 _ 。(3)C气流来自哪个气压带?为什么C气流与D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4)气流相对上升的纬度是_和_,那里一般是_气压带,天气特点是_。气流相对下沉的纬度是_和_,那里一般是_气压带,天气特点是_。(5)常年吹C气流的大陆西岸地区,气候特点是_。常年受B气流控制的大陆中部和西部地区,气候特点是_。一年中,受C气流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的大陆西部地区,气候特点是_。12读下列材料和图,回答问题。材料一当地时间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宫城县以东海域发生日本有观测史以来震级最高的地震里氏9级地震。受地震影响,3月12日到15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4个机组相继发生化学爆炸,造成放射性物质泄漏,且放射性物质明显随风向变化而转移。当前日本核电站泄漏出来的放射性物质主要包括碘131和铯137。碘131一旦被人体吸入,可能会引发甲状腺疾病,铯137会造成造血系统和神经系统损伤。为保护当地居民,日本政府已向核电站附近居民发放应对辐射的药物碘片。1718日,我国东部沿海城乡居民出现了碘盐抢购狂潮。材料二1718日亚太地区大气环流形势图(1)亚洲东部季风气候形成的根本原因是_;与我国同纬度地区相比,日本季风气候的突出特征是_。(2)试分析地震发生时,本州岛日本海沿岸与太平洋沿岸降水量的差异及原因。(3)日本此次地震引发的核泄漏,1718日我国会受到污染吗?结合材料二作简要分析。【练后反思】考点题号错因气压带、风带及其影响三圈环流答案课前准备区低纬度环流中纬度环流高纬度环流赤道低气压副热带高气压副极地低气压极地高气压低纬信风中纬西风极地东风太阳直射点偏北 偏南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块状亚洲高压带状热带雨林亚马孙平原欧洲大西洋西风带地中海好望角地区大气环流问题思考1不一定。如果信风从海洋上经过,将会带来大量水汽,变得比较湿润,遇到地形的抬升作用,会形成丰富的地形雨。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常使同一地区在不同季节出现不同的天气、气候状况。如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控制,温和多雨。3撒哈拉地区地处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的控制,炎热干燥,形成热带沙漠气候。我国东南地区地处亚欧大陆东岸,面临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形成季风气候,夏季风和台风都会从海洋上带来大量的降水,形成“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课堂活动区探究点一(1)A是赤道低气压带。受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为终年高温多雨。(2)画图略(提示:B所在风带的风向为东北风)。(3)1图气压带位置比2图偏北,原因是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或回归运动)。(4)C海沿岸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原因是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反思归纳1赤道相间西风极地东风2北移南移季节3热带沙漠气候4热带季风气候探究点二(1)1月(2)亚洲高压冬季亚欧大陆气温低,空气集聚,形成冷高压副极地低气压带(3)西北寒冷干燥(4)东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西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解析1月份,亚欧大陆上气压中心是亚洲高压,北太平洋上气压中心是阿留申低压。1月份,亚欧大陆迅速降温,蒙古、西伯利亚一带成为北半球的寒冷中心,大气冷却收缩下沉,形成强烈的冷高压,将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图中C点位于东亚,1月(冬季)吹西北风,在寒冷干燥的冬季风的影响下,我国天气以寒冷干燥为主要特征。图中D点位于南亚,1月(冬季)吹东北季风,半年后,由于气压带风带季节性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反思归纳112.相间副极地低气压带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副热带高气压带亚洲低压3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课后练习区1C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P处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该气压带是由于动力原因形成的;E处附近为副极地低气压带,该气压带是冷暖空气交汇上升,致使60N附近的近地面气压降低而形成的。E处多锋面雨;从P处流向E处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会形成西南风;全球各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都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2C丙气压带两侧气流流出,应为高气压带,甲、乙风带风向都是左偏,因此丙气压带应为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3A如果黄赤交角为0,则太阳始终直射赤道,全球的气压带、风带的位置不再移动,在纬度40附近,因气压带、风带位置移动而形成的地中海气候将不存在,即甲地最可能是地中海气候;再根据地中海气候的分布规律可知,甲地应位于北半球。4C甲、乙两地分别位于同纬度的大陆西、东岸,两地大气环流的不同造成了其气候特征的差异。5B甲地常年受某风带的影响,结合其所在的纬度在40附近,可知某风带应是西风带,甲地位于4060S之间的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6A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A、C两地受西风影响且位置偏南,故此时为北半球的冬季;A、C两地不同的是,A地全年受西风带控制,C地只有冬季受西风带控制。E、F两地所在位置为副热带高气压带;该季节,B、D两地的风向不同,但成因相同。7B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陆地形成热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使其仅保留在海洋上;冬季陆地上形成冷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使其仅保留在海洋上,因此大气活动中心形成的根源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气活动中心既存在于陆地上,也存在于海洋上,其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对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重要影响。8D由图可以看出,北纬60附近的亚欧大陆上形成了高压中心,应为北半球冬季,强冷空气南下,影响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9AP地的亚洲高压最强盛时为1月份,东北季风不断南下,影响印度半岛地区,德干高原处于一年中最凉爽的时候。10A根据图示资料可判断出耶路撒冷属于地中海气候,根据其地理位置(位于32N的大陆西岸)可知冬季受南移的西风带控制而多雨;根据图示资料可判断出喀布尔和德黑兰都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但冬雨较多(通常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夏雨较多)的原因也主要是受冬季南移的西风带影响。故选A。耶路撒冷远离印度洋,几乎不受印度洋影响;信风来自大陆内部,不能给西亚带来降雨天气;喀布尔深居大陆内部,不受暖流影响,故B、C、D三项均可排除。11(1)冬气压带、风带位置南移(2)丰富A处气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空气中水汽冷却凝结,形成降水;而B地气流流向低纬度,气温升高,不利于水汽的凝结和降水(3)副热带高气压带C气流暖而轻,遇到来自高纬度的冷而重的D气流,被迫抬升(4)南北纬60赤道地区低多阴雨天气南北纬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