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韵学广韵音系》PPT课件.ppt_第1页
《音韵学广韵音系》PPT课件.ppt_第2页
《音韵学广韵音系》PPT课件.ppt_第3页
《音韵学广韵音系》PPT课件.ppt_第4页
《音韵学广韵音系》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叁 中 古 语 音 系 统,前言 广韵的体例和性质 1.广韵的由来 广韵是宋陈彭年、邱雍等人奉旨编撰的,成书于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书成后皇帝赐名为大宋重修广韵,简称广韵。广韵是在切韵、唐韵基础上增广而成的。要了解广韵,应先对切韵、唐韵有所了解。切韵是隋陆法言编撰的,成书于仁寿元年(601年)。参加讨论该书编写原则的有刘臻、颜之推、魏渊、卢思道、李若、萧该、辛德源、薛道衡8人,在当时他们都是地位很高的学者和文人。在审音上萧该、颜之推起的作用最大。20年以后,陆法言根据讨论的大纲编成切韵。,据学者考证,陆法言切韵共193韵,全书按四声分五卷,平声分上下两卷,上去入各一卷。平声54韵,上声51韵,去声56韵,入声30韵。共收11000字左右。 切韵到了唐代,更名为唐韵,除了增字加注外,语音体系没有什么变化。广韵就是在切韵、唐韵的基础上增广而成。,2.广韵的体例 广韵在体例上也继承了切韵、唐韵,下面对广韵体例做简要介绍。 (1)分卷。按声调分卷。当时汉语共有四个声调,四声即应是四卷。由于平声字多,分为上下两卷,全书共五卷。平、上、去、入四个字,除了代表本调类之外,还有直接描述调值的作用。 (2)分韵。同声调的字在同一卷里,在一卷之中用韵做单位。同属一韵的字汇集在一起,称为一韵。同一韵里原则上不掺入其他韵的字。,(3)韵目。每个韵有一个名称,又叫韵目,如一东、二冬、三钟,这些韵目都是每个韵开头的第一个字,它与本韵其他字同韵。一部韵书有多少个韵,就有多少个韵目。 (4)韵次。韵的排列次序,一个韵之后接哪一个韵,一组韵后接哪一组韵,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现在我们能清楚知道的是一组相邻次的韵,韵母相近,至于两组韵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就不完全清楚了。每个声调的韵都按先后次序标上一、二、三数字,表明它的韵次。,(5)小韵。一个韵中的一个音节为一个小韵,一个小韵把同韵中所有同音字汇集在一起,在小韵的第一个字下注出反切,并标出这个小韵同音字的数目。小韵的第一个字,也称这个小韵的代表字。广韵中的小韵次序是没有规律的。 (6)注文。在小韵的代表字下首先注出词义,末尾用反切注音,最后标出这个小韵包括多少字。小韵中的其他字主要是注出词义,如果该字有又音,注文末尾标出又音。,广韵全书206韵,下面介绍其中的三个主要问题。 (1)四声相承。广韵206韵,首先按四声分成四大类,也可以说是以四声为纲。所谓四声相承,是指韵母相同、只有平上去入声调不同的一组相配的韵。如平声一东、上声一董、去声一送、入声一屋就是四声相承的一组韵。这样一组韵,通常叫一个韵部,也叫以韵为单位的韵类。在实际应用中,为了称说的方便,常常用平声韵代表这一组韵,比如说东部,同时包括了董送屋三韵,这叫“举平以赅上去入“。一个韵部并非都是四声俱全,阳声韵四声俱全,阴声韵只有平上去三声,没有入声,如支、纸、寘韵;有的只有去声,没有与之相承的其他声调韵,如去声中的祭、泰、夬、废。,(2)四声韵数不等。 在206韵中,平声57韵,上声55韵,去声60韵,入声34韵。平声分上、下两卷,上平声28韵,下平声29韵。平声分上、下,是因为平声字数多,与今天说的阴平、阳平无关。既然是四声相承,平声57韵,上去声也应该是57韵,实际却不是这样。其原因是:平声冬、臻两韵的上声字太少,没有单独立韵,这两个韵的上声字分别归到相近的肿韵、隐韵里去了,这样上声就是55韵。去声祭、泰、夬、废四韵,没有与其相承的平声韵和上声韵,等于比平声多出4韵,这样去声应该是61韵,但由于臻韵的去声字太少,没有单独立韵,把臻韵的去声字归到焮韵里去了,这样去声就是60韵。综上所述,如果按四声相承的原理说,广韵共有61个韵部。,(3)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阴声韵指没有韵尾或以元音为韵尾的韵,阳声韵指以鼻音m、n、为韵尾的韵,入声韵指以塞音p、t、k为韵尾的韵。入声韵与阳声韵相承,阳声收m尾,入声则为p尾;阳声收n尾,入声则为t;阳声收尾,入声则为k尾,对应得非常整齐。在广韵61个韵部中,阴声韵26个,阳声韵35个,这样入声韵也应该是35个。但由于阳声痕韵的入声字太少,因此,没有单独立韵。,3.广韵的性质 关于广韵的性质有两种主要的意见: (1)认为广韵音系是一时一地之音 (2)认为广韵是包括了古今音和南北方音的复杂的语音系统。,持第一种看法的人,内部也有分歧: 唐末李涪的刊误切韵认为切韵是“吴音”。 在现代学者中,主张切韵是一时一地之音的,一是认为切韵是隋唐时代的洛阳音,陈寅恪是这方面的早期代表;一是认为切韵是隋唐时代的长安方音,这一主张的代表主要有法国的马伯乐和瑞典的高本汉。,持第二种看法的专家很多,最早的是章太炎、黄侃先生,以后有陆志韦、罗常培、王力、黄淬伯、张世禄、张琨、史存直、李新魁等诸先生。他们都认为切韵所代表的并不是一时一地的语音系统,而是综合了古音和方音的综合体系。,我们主要介绍唐作藩音韵学教程的观点: 即认为切韵是以王都的语音作为正音的标准,同时又参照了方音加以折中而编纂成书的。这种音就是当时的文学语言的语音,也就是南北可以通用的官话,可以说是五六世纪汉民族共同语的语音系统。 切韵的性质就是以当时洛阳音做基础,同时又吸收了南北方音的一些特点(这些特点也往往反映了魏晋以来的古音)。,一、中古声母系统 (广韵36字母) 重唇(双 唇) 帮 p 滂 p 並 b 明 m 唇 轻唇(唇 齿) 非 pf 敷 pf 奉 bv 微 m 舌头(舌尖中) 端 t 透 t 定 d 泥 n 舌 舌上(舌面前) 知 彻 澄 娘 齿头(舌尖前)精 ts 清 ts 从 dz 心 s 邪 z 齿 正齿(舌面前)照 t 穿 t 床 d 审 禅 牙 (舌根音) 见 k 溪 k 群 g 疑 喉 (深喉音) 晓 h 匣 影 喻 j 半舌 (舌尖中) 来 l 半齿 (舌面前) 日 ,(一)唇音 重唇(双 唇) 帮 p 滂 p 並 b 明 m 轻唇(唇 齿) 非 pf 敷 pf 奉 bv 微 m 1. 重唇 (1)洪音:波 爬 普 潘 盆 朋 美 门 今各方言都读双唇。 (2)细音:比 皮 飘 边 平 苗 面 灭 今各方言都读双唇。 现代汉语重唇音分类格局 (1)两分:帮 滂 並( p 、 p ) 明( m)(以北京为代表的北方话、新湘语、客话) (2)三分:帮 滂( p 、 p )並( b ) 明( m)( 吴语、老湘语),2. 轻唇: 夫 飞 凡 分 方 武 文 物 北方方言多读唇齿,南方方言有双唇音。 现代汉语轻唇音分类格局 (1)两分: A. 非 敷 奉(f-) 微(ov) (以北京为代表的北方话、客家话) B. 非 敷 奉(f-) 微(m-) (以广州为代表的粤语) C. 非 敷(f- 清 ) 奉 微(v 浊) (吴语) (2)三分: 非 敷(X- 清擦 ) 奉(- 浊擦) 微(O 零声母) (双峰等老湘语),3. 现代汉语並母(全浊)读音格局 (1)保留浊声 吴 语:爬 ba24 平 bi24 办 b13 白 ba 23 (上海话) 老湘语:爬 b13 平bi13 办b 33 白 pia13 (双峰话) (2)清 化 A. 一律为不送气清音 (新湘语) 长沙:爬 pa13 平 pin13 办 pan21 白 p24 B. 一律为送气清音 (客话、赣语) 梅县:爬 pha11 平phia11 办 phan52 白phak5 C. 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北方话) 北京:爬 pha35 平phi35 办pan51 白pai35 D. 平、上送气,去、入不送气(广州粤语) 广州:爬pha21 平phe21 被phei24 办pan22 白pak2 E. 送气、不送气无严整规律(徽语、闽南语) 休宁:平pha55 白pha45 步phu33 排 pa55 屏pa55 陪 p55 簿pu13 定母、群母今读格局大体如此,4. 轻重唇关系 (1)谐声例证启示: 不否 悲非 板反 番播 旁方 浦、铺、葡甫 盆分 捧奉 副逼 免晚 忙亡 贲、喷愤 今两读字:否 房,(2)假借例证启示: 内无辅拂之臣,外无诸侯之助。 淮南子 人间训 冯恃其众 左传 哀公七年 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 国语 晋语九 (3)方言例证启示: 杜甫 新妇 番禺 结论:轻唇是重唇一定条件下的分化。,(二)舌音 舌头(舌尖中) 端 t 透 t 定 d 泥 n 舌上(舌面前) 知 彻 澄 娘 1. 现代汉语舌头音今读格局 大体均为舌尖中塞音、鼻音,2. 现代汉语舌上音今读格局 (1)归读齿音 A. 归读精组( ts t )(限不分平翘舌的方言) 资=知 奏=昼 (扬州、长沙、成都) B. 归读照组( t ) (限分平翘舌的方言) 资-知 奏- 昼 (普通话)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