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成果说明书样稿.doc_第1页
课程设计成果说明书样稿.doc_第2页
课程设计成果说明书样稿.doc_第3页
课程设计成果说明书样稿.doc_第4页
课程设计成果说明书样稿.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程设计成果说明书题 目:基于USB的通用无线传输接口设计学生姓名: 韩旭晓 学 号: 041013112 学 院: 东海科学技术学院 班 级: C04电信 指导教师: 赵秋亮 浙江海洋学院教务处2007年7月2日浙江海洋学院课程设计成果说明书规范要求课程设计说明书是课程设计主要成果之一,一般在20003000字。1说明书基本格式版面要求:打印时正文采用5号宋体,A4纸,页边距上、下、左、右均为2cm,行间距采用固定值20磅,页码底部居中。文中标题采用4号宋体加粗。2说明书结构及要求(1)封面(2)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3)任务书(指导教师下发)(4)摘要摘要要求对内容进行简短的陈述,一般不超过300字。关键词应为反映主题内容的学术词汇,一般为3-5个,且应在摘要中出现。(5)目录要求层次清晰,给出标题及页次。最后一项为参考文献。(6)正文正文应按照目录所确定的顺序依次撰写,要求论述清楚、简练、通顺,插图清晰整洁。文中图、表及公式应规范地绘制和书写。(7)参考文献浙江海洋学院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20062007学年 第 2 学期学院 东海科学技术学院 班级 C04电信 专业 电子与信息工程 学生姓名(学 号) 韩旭晓课程设计名 称专业课程设计题 目基于USB的通用无线传输接口设计指导教师评语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答辩评语及成绩答辩小组教师签名: 年 月 日浙江海洋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20 07 20 08 学年 第 1 学期学院 东海科学技术学院 班级 C04电信 专业 电子与信息工程 学生姓名(学号)韩旭晓课程名称专业课程设计设计题目基于USB的通用无线传输接口设计完成期限自 2007年 12 月 25 日至 2008 年 1 月 3 日 共 1.5 周设计依据设计要求及主要内容参考资料指导教师签字日期基于USB的通用无线传输接口设计韩旭晓( 浙江海洋学院 机电学院 浙江 舟山 316000 )东海科技学院学生上一行改为(东海科学技术学院 机电系 浙江 舟山 316000)摘 要目前比较多见的无线传输方式有蓝牙(Bluetooth)和无线局域网(WLan),无线传输的最大优点在于摆脱了线缆的束缚,因为用户可能需要添加、更换和升级电器,不同的接口和线缆是一个令人头疼的事。对于家庭网络来说,线缆和接口是很关键的部件,用户大都有这样的经历,家中电视机的画面质量不好,这很有可能是线缆的阻抗不匹配造成的。目前的电器连接局限在有限的几台设备之间,而且数据传输速率较低,如果升级到标清或高清的数字电视,线缆的影响可能会更大,如果使用不合格的线缆,轻者使图像质量下降,重者可能无法接受。我们当然建议用户选用得到认证的线缆,但这些线缆肯定比较昂贵,在一次性投资时用户不一定能接受。接口也有同样的问题,随着半导体工艺的提高,芯片抗击静电的能力有所下降,对于具有热插拔功能的接口技术要求很好的防静电设计,电器本身也需要有很好的接地,如果这两者不理想,很有可能在热插拔时将芯片击坏,严重的可能伤害整个系统。而使用无线传输就不会有类似的烦恼。USB通用串行总线主要用于USB设备与主机之间的数据通信,特别为USB设备与USB主机之间大量的数据传输提供了高速、可靠的传输协议。射频通信以其优点也应用在越来越多的场合。本文所设计的USB无线串行接口电路由nRF2401单片射频收发器、LPC2210微控制器和USB接口芯片组成。本系统充分利用USB数据传输功能,设备连接方便,系统可用于进行无线串行数据双向传输,在仪器仪表、计算机遥测遥控系统、家庭网络系统等中得到了应用。通过这次设计我们可以得出:无线USB将会为手机、消费电子产品和电脑外设带来更好的连接性和便携性。它将是一项关键技术以满足消费者随时随地获取信息、进行娱乐的联网需求,无线传输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将来它将取代有线连接技术,或者仅仅是有线连接技术的一个补充。关键字:无线传输;USB; nRF2401; LPC2210;目 录前 言11无线传输系统的介绍21.1无线网络技术21.2数据传输的理论计算22无线传输收发电路42.1 CY7C63231A芯片42.2 SN74LVC4245A芯片(略)52.3 nRF2401芯片的接法(略)52.4电源电路和复位电路52.5 无线传输收发电路模块图63PCB图绘制83.1 PCB设计流程832 总电路图的PCB图114传输系统的测试1241 工作频点有无干扰测试1242 选用设备接收信号场强测试1243 传输系统误码统计12参考文献13前 言目前,短程的RF通信技术是一种热门技术近几年来,也有很多基于这项技术的设备问世,例如利用这项技术可以将很多的消费类电子设备以很高的数据传输速率相连接,广泛地应用于报警和安全系统、无线通信、电信终端和工业控制等各个领域,用以满足消费者对短距离无线通信小型化、低成本、低功率、高速数据传输等要求。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低功耗无线收发模块nRF2401来实现距离监测的方法,利用微控制器80C51对低功耗无线收发模块进行工作频率和发射功率的配置;无线收发模块接收端根据接收到发射信号的幅度输出一个电压信号,经过电压比较器对该电压信号进行比较来实现对距离的监测。系统原理:RF通信技术是采用微波作为数据传输媒介的,一般的情况下等待传输的数据频率较低,其主要集中在频谱中的低频部分,称为数据基带信号,不适合直接在信道中传输。因此传输的时候需要通过扩展频谱的方法将数据基带信号的频谱扩展至几倍或者几十倍,然后再搬移至射频发射出去;接收端的任务正好相反,接收端将从射频接收到的微波信号通过压缩频谱的方法过滤掉信号中的高频成分,取出其低频的频率成分然后输出,完成了整个数据的发送和接收过程。采用扩展和压缩频谱的方式的无线局域网一般选择在ISM 频段。nRF2401 便是一个为ISM 频段设计的真正无线收发芯片,它的发射功率和带外辐射满足欧洲电信工业标准(ETSI)和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工业标准(FCC),该频段无需提出专门的申请即可免费使。本文提供的系统使用了2片nRF2401芯片分别作为数据传输的发送端和接收端,分别通过一片微控制器来配置该芯片的工作频率和发射功率,保证芯片可以在最低的功耗下进行工作。整个系统采用无线电波的发射抑制原理,如图1所示,工作时发送端在ISM 频段发出稳定的无线电波,接收端接收到无线电波信号后不报警,当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距离超过预定的距离值时,接收端接收不到发射端所发出的无线电信号后便立即发出报警声或者给出其它提示等,以此完成整个距离超限的报警实现。数据流RS232/USB数据采集nRF2401传感节点RS232/USB数据流嵌入式主机nRF2401 图1 系统的设计原理1.无线传输系统的介绍1.1无线网络技术数据传输可以简单地分为有线(包括架设光缆、电缆或租用电信专线)和无线(分为建立专用无线数据传输系统或借用CDPD、GSM、CDMA等公用网信息平台)二大方式。相比较,用无线电台建立专用无线数据传输方式比其它方式具有投资少、开通快和运行维护简单等优点,缺点是“不是那么稳定可靠”。802.11标准是IEEE制定的无线局域网标准,主要是对网络的物理层(PH)和媒质访问控制层(MAC)进行了规定,其中对MAC层的规定是重点。各厂商产品在同一物理层上可以互操作,逻辑链路控制层(LLC)是一致的,即MAC层以下对网络应用是透明的。这样就使得无线网的两种主要用途-“(同网段内)多点接入”和“多网段互连”,易于质优价廉地实现。对应用来说,更重要的是,某种程度上的“兼容”就意味着竞争开始出现;而在IT这个行业,“兼容”,就意味着“十倍速时代”降临了。今年三月底,朗讯(Lucent)推出了速率与10M以太网等同的WaveLAN新产品-从而实现了“无线网达到有线网速率”这一近期目标,相对于以前无线网最大速率2Mbps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飞跃,而这其中,802.11无疑也是原动力之一。1.2数据传输的理论计算1、 理论计算相距较远的两个点之间能不能通?通了以后误码率是多少?抗干扰稳定性有多强?在理论上取决于如下两个因素。A、 视距传输电波信号的传输根据工作波长(频段)的长短不同具有地面波传输(长波)、电离层反射传输(短波)、空中传输(超短波、微波)三种方式,我国无线电管理部门将专用无线数据传输业务主要分配到220240MHz频段(另外还有800MHz、2.4GHz等频段),这个频段的电波传播是通过空中进行的。由于地球曲率的影响,两个点(天线高度分别为H米和h米)之间最大可视距离D公里为: (1-1)假设主站天线架设在办公楼顶(高约100m),远程站天线架设在平房顶上(高约4m),则 公里 (1-2)考虑到230兆频段电波具有一定的绕射能力,该种假设架设天线,理论上最远可以通到50公里左右。同样假设主站和远程站天线高都是1米(如手持),则理论上最大传输距离为6公里左右。因此天线架设的相对高度是决定通讯距离的第一因素。B、接收场强:电波从电台发出,经过馈线和天线,通过空中向远方传播,信号受到衰减,到远端接收机时,场强电平为: (1-3):正常接收电平(dBm):发信功率(dBm):收发天线增益(dBm):收发馈线损耗(dBm):自由空间损耗(dBm) (1-4)电波信号到达接收机的场强不同,解调输出信号的信噪比亦会不同,从而影响系统的判决造成误码。如果场强太小,即使距离再近接收机亦收不到。所以接收场强是决定通讯距离的第二因素。接收场强与接收机的门限电平差距即为衰落储备。与接收门限电平差距越大,衰落储备越多,抗干扰能力越强,误码越少,一般要求衰落储备在20dB以上。2、实际测试由于现场的实际环境不可能是绝对平坦的,如有山丘、建筑物、树木,不同程度和方式影响电波的传播。因此,在工程实施前,必须进行现场电波传播和接收场强测试(准确到多少dBm),以便根据现场环境和工作要求,确定主站和各远程站电台的功率、天线类型、架设高度等参数,使上下行信号达到足够的抗干扰能力,才能实现有效可靠的无线数据传输。总之,只要选用技术指标高、质量稳定可靠的电台,再经过现场测试,确定天线类型、架设高度和电台的功率,您的无线数据传输系统一定能稳定可靠运行的。2.无线传输收发电路本次设计采用的是nRF2401芯片,为什么要选用这种型号的芯片,而不选用其它的芯片呢?因为nRF2401的应用电路中外设电路只需要很少的外围元件。nRF2401应用电路一般工作于3V,它可用多种低功耗微控制器进行控制。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可使用单鞭天线或环形天线。在设计时,必须考虑到各种电磁干扰,注意调整电阻、电容和电感的位置,特别要注意电容的位置。在使用不同的天线时,为了得到尽可能大的收发距离,电感电容的参数应适当调整,而且调整起来也很方便 。USB接口MCUNRF2401射频芯片射频接口为了能设计出总电路,我们先定出总框图:图2.1 电路总框图2.1 CY7C63231A芯片CY7C63231A系列是组成的8位RISC一次性可编程微控制器。指令集已得到了优化,特别适合USB和PS/2,而且微控制器可用于各种其他嵌入式应用。图2.2 CY7C63231A 芯片引脚图CY7C63231A特征多达10个一般用途的I/O(GPIO)引脚,以支援USB,在PS/2和其他应用领域。该I/O引脚是分成两个电平(0和1),但是每个管脚可以单独配置为输入带内部的UPS,或传统的CMOS产出与可编程驱动强度高达50 mA输出驱动器。此外,每个I/O引脚可以被用来生成一个GPIO中断,以微控制器。CY7C63231微控制器的功能,内部振荡器。与在场的USB交通,内部振荡器可以决定频率,刚好达到USB定时要求(6MHz1.5%)。这个时钟发生器也进行了优化,以减少时钟相关噪音排放电磁干扰(EMI),并提供6 MHz和12 MHz的时钟保持内部的微控制器。当使用内部振荡器,XTALIN和XTALOUT可以配置作为额外的输入引脚,可以阅读有关接口2。选择1 个外部6 MHz的陶瓷谐振器,可以用来提供一个较高的精度参考,如果需要的话。CY7C63231包括低电压复位逻辑,看门狗定时器,1个矢量中断控制器,以及一个12位自由运行计时器。低电压复位(LVR)逻辑检测时,仅是适用于该设备,重逻辑,以一个已知的区域,并开始执行的指示EPROM地址0x0000 。 LVR也将重置的一部分,当VCC下降到低于标准电压范围。看门狗定时器可以用来确保固件停顿到超过大约8毫秒以上。微控制器的支持中断,存在矢量中断控制器。中断源包括USB总线复位后,128s和1.024ms输出从自由运行的定时器,两个USB端点,一个内部唤醒了计时器和个GPIO 接口。计时器的位决定定期中断时启用。USB传输端点在USB总线中断的。这个GPIO接口的电平是决定哪个GPIO的投入可能会导致个GPIO中断。增加了额外的灵活性,造成中断是可编程为每个GPIO引脚。中断极性可以是上升或下降沿。 自由运行12位定时器的时钟频率为1MHz提供了两个中断源,如上所述(128 s和1.024毫秒)。计时器可以用来测量时间的固件控制下,通过阅读该定时器在开始和结束的时候,减去这两个值。CY7C63231A包括一个完整的USB串行接口引擎(SIE)。硬件支持一个USB设备地址与两个端点。SIE让USB主机沟通的功能集成到微控制器。一个3.3 规则输出引脚提供了一个上拉式的来源为外部USB电阻上的D-片。当使用一个外部电压监管机构VREG可以配置为一输入引脚可以阅读有关接口2(p2.0)。 图2.3 CY7C63231A 芯片在总电路图中的接法在电路中,芯片被加上稳定的电压后,就可以开始正常的工作。CLK也被提供稳定的时钟信号,因为芯片内部自己可以提供晶振频率。这个时钟发生器也就减少其它频率对它的干扰。D- 和D+ 就跟USB接口的D- 和D+ 的数据线相接,DATA接口把处理后的数据经过数据线传到下一个单元。2.2 SN74LVC4245A芯片(略)2.3 nRF2401芯片的接法(略)2.4电源电路和复位电路复位电路:复位电路的基本功能是:系统上电时提供复位信号,直至系统电源稳定后,撤销复位信号。为可靠起见,电源稳定后还要经一定的延时才撤销复位信号,以防电源开关或电源插头分-合过程中引起的抖动而影响复位。为确保微机系统中电路稳定可靠工作,复位电路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复位电路的第一功能是上电复位。一般微机电路正常工作需要供电电源为5V5%,即4.755.25V。由于微机电路是时序数字电路,它需要稳定的时钟信号,因此在电源上电时,只有当VCC超过4.75V低于5.25V以及晶体振荡器稳定工作时,复位信号才被撤除,微机电路开始正常工作。电源电路:用电压调整芯片LM7805 产生nRF2401 的工作电压(3.3 V) ,同时 SN74LVC4245 产生控制口3.3 V 和 5 V 的电平转换,使工作在不同电压的这两种芯片能正常的相连。图2.7 LM7805芯片构成的电源电路2.5 无线传输收发电路模块图图2.8 射频芯片nRF2401与CY7C63231的连接电路原理图USB外围控制器CY7C63231控制nRF2401,同时与LPC2210的USB口相连,实现无线数据的接收和发送。nRF2401可以接收两个频段的数据,以接收无线数据为例,CY7C63231的程序主要分为:主程序USB Task Loop,它是一个无限循环,仅仅在中断的时候跳出,程序检测nRF2401的DR1和DR2引脚,当DR1上的电平为高时,产生中断,跳到Receivech1子程序,当DR2上的电平为高时,产生中断,跳到Receivech2子程序;USB Send程序负责从端口1向上位机发送数据;Wait for ACK程序等待上位机对端口1的应答信号;Receivech1和Receivech2程序分别从nRF2401的通道1和通道2接收数据,最后调用DATAOUT,把数据传给上位机;DATAOUT程序将接收到的字节发送给上位机,然后调用WaitforAck;Prg2401程序段负责对nRF2401进行操作控制,能够通过设置不同的参数使nRF2401工作在三种不同的工作模式。CY7C63231A是8位RISC微处理器,特别适用于USB嵌入式设计,工作电压是5V。3.PCB图绘制3.1 PCB设计流程 一般PCB基本设计流程如下:前期准备-PCB结构设计-PCB布局-布线-布线优化和丝印-网络和DRC检查和结构检查-制版。第一:前期准备这包括准备元件库和原理图。要做出一块好的板子,除了要设计好原理之外,还要画得好。在进行PCB设计之前,首先要准备好原理图SCH的元件库和PCB的元件库。元件库可以用peotel 自带的库,但一般情况下很难找到合适的,最好是自己根据所选器件的标准尺寸资料自己做元件库。原则上先做PCB的元件库,再做SCH的元件库。PCB的元件库要求较高,它直接影响板子的安装;SCH的元件库要求相对比较松,只要注意定义好管脚属性和与PCB元件的对应关系就行。PS:注意标准库中的隐藏管脚。之后就是原理图的设计,做好后就准备开始做PCB设计了。 第二:PCB结构设计这一步根据已经确定的电路板尺寸和各项机械定位,在PCB 设计环境下绘制PCB板面,并按定位要求放置所需的接插件、按键/开关、螺丝孔、装配孔等等。并充分考虑和确定布线区域和非布线区域(如螺丝孔周围多大范围属于非布线区域)。第三:PCB布局布局说白了就是在板子上放器件。这时如果前面讲到的准备工作都做好的话,就可以在原理图上生成网络表(Design-Create Netlist),之后在PCB图上导入网络表(Design-Load Nets)。就看见器件哗啦啦的全堆上去了,各管脚之间还有飞线提示连接。然后就可以对器件布局了。一般布局按如下原则进行: 按电气性能合理分区,一般分为:数字电路区(即怕干扰、又产生干扰)、模拟电路区(怕干扰)、功率驱动区(干扰源); 完成同一功能的电路,应尽量靠近放置,并调整各元器件以保证连线最为简洁;同时,调整各功能块间的相对位置使功能块间的连线最简洁; 对于质量大的元器件应考虑安装位置和安装强度;发热元件应与温度敏感元件分开放置,必要时还应考虑热对流措施; I/O驱动器件尽量靠近印刷板的边、靠近引出接插件; 时钟产生器(如:晶振或钟振)要尽量靠近用到该时钟的器件; 在每个集成电路的电源输入脚和地之间,需加一个去耦电容(一般采用高频性能好的独石电容);电路板空间较密时,也可在几个集成电路周围加一个钽电容。 继电器线圈处要加放电二极管(1N4148即可); 布局要求要均衡,疏密有序,不能头重脚轻或一头沉需要特别注意,在放置元器件时,一定要考虑元器件的实际尺寸大小(所占面积和高度)、元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以保证电路板的电气性能和生产安装的可行性和便利性同时,应该在保证上面原则能够体现的 前提下,适当修改器件的摆放,使之整齐美观,如同样的器件要摆放整齐、方向一致,不能摆得”错落有致” 。 这个步骤关系到板子整体形象和下一步布线的难易程度,所以一点要花大力气去考虑。布局时,对不太肯定的地方可以先作初步布线,充分考虑。 第四:布线布线是整个PCB设计中最重要的工序。这将直接影响着PCB板的性能好坏。在PCB的设计过程中,布线一般有这么三种境界的划分:首先是布通,这时PCB设计时的最基本的要求。如果线路都没布通,搞得到处是飞线,那将是一块不合格的板子,可以说还没入门。其次是电器性能的满足。这是衡量一块印刷电路板是否合格的标准。这是在布通之后,认真调整布线,使其能达到最佳的电器性能。接着是美观。布线要整齐划一,不能纵横交错毫无章法。这些都要在保证电器性能和满足其他个别要求的情况下实现,否则就是舍本逐末了。布线时主要按以下原则进行:一般情况下,首先应对电源线和地线进行布线,以保证电路板的电气性能。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尽量加宽电源、地线宽度,最好是地线比电源线宽,它们的关系是:地线电源线信号线,通常信号线宽为: 0.20.3mm,最细宽度可达0.05 0.07mm,电源线一般为1.22.5mm。对数字电路的PCB可用宽的地导线组成一个回路, 即构成一个地网来使用(模拟电路的地则不能这样使用)。预先对要求比较严格的线(如高频线)进行布线,输入端与输出端的边线应避免相邻平行,以免产生反射干扰。必要时应加地线隔离,两相邻层的布线要互相垂直,平行容易产生寄生耦合。振荡器外壳接地,时钟线要尽量短,且不能引得到处都是。时钟振荡电路下面、特殊高速逻辑电路部分要加大地的面积,而不应该走其它信号线,以使周围电场趋近于零; 尽可能采用45的折线布线,不可使用90折线,以减小高频信号的辐射;(要求高的线还要用双弧线)。任何信号线都不要形成环路,如不可避免,环路应尽量小;信号线的过孔要尽量少;关键的线尽量短而粗,并在两边加上保护地。通过扁平电缆传送敏感信号和噪声场带信号时,要用”地线-信号-地线”的方式引出。关键信号应预留测试点,以方便生产和维修检测用。原理图布线完成后,应对布线进行优化;同时,经初步网络检查和DRC检查无误后,对未布线区域进行地线填充,用大面积铜层作地线用,在印制板上把没被用上的地方都与地相连接作为地线用。或是做成多层板,电源,地线各占用一层。第五:PCB布线工艺要求 线 一般情况下,信号线宽为0.3mm(12mil),电源线宽为0.77mm(30mil)或1.27mm(50mil);线与线之间和线与焊盘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0.33mm(13mil),实际应用中,条件允许时应考虑加大距离;布线密度较高时,可考虑(但不建议)采用IC脚间走两根线,线的宽度为0.254mm(10mil),线间距不小于0.254mm(10mil)。特殊情况下,当器件管脚较密,宽度较窄时,可按适当减小线宽和线间距。焊盘(PAD) 焊盘(PAD)与过渡孔(VIA)的基本要求是:盘的直径比孔的直径要大于0.6mm;例如,通用插脚式电阻、电容和集成电路等,采用盘/孔尺寸1.6mm/0.8mm(63mil/32mil),插座、插针和二极管1N4007等,采用1.8mm/1.0mm(71mil/39mil)。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实际元件的尺寸来定,有条件时,可适当加大焊盘尺寸; PCB板上设计的元件安装孔径应比元件管脚的实际尺寸大0.20.4mm左右。过孔(VIA) 一般为1.27mm/0.7mm(50mil/28mil);当布线密度较高时,过孔尺寸可适当减小,但不宜过小,可考虑采用1.0mm/0.6mm (40mil/24mil)。焊盘、线、过孔的间距要求PAD and VIA: 0.3mm(12mil)PAD and PAD: 0.3mm(12mil)PAD and TRACK: 0.3mm(12mil)TRACK and TRACK: 0.3mm(12mil)密度较高时: PAD and VIA: 0.254mm(10mil)PAD and PAD: 0.254mm(10mil)PAD and TRACK: 0.254mm(10mil)TRACK and TRACK: 0.254mm(10mil)第六:布线优化和丝印一般设计的经验是:优化布线的时间是初次布线的时间的两倍。感觉没什么地方需要修改之后,就可以铺铜了(Place-polygon Plane)。铺铜一般铺地线(注意模拟地和数字地的分离),多层板时还可能需要铺电源。时对于丝印,要注意不能被器件挡住或被过孔和焊盘去掉。同时,设计时正视元件面,底层的字应做镜像处理,以免混淆层面。 第七: 网络和DRC检查和结构检查首先,在确定电路原理图设计无误的前提下,将所生成的PCB网络文件与原理图网络文件进行物理连接关系的网络检查(NETCHECK),并根据输出文件结果及时对设计进行修正,以保证布线连接关系的正确性; 网络检查正确通过后,对PCB设计进行DRC检查,并根据输出文件结果及时对设计进行修正,以保证PCB布线的电气性能。最后需进一步对PCB的机械安装结构进行检查和确认。 第八: 制版在此之前,最好还要有一个审核的过程。 PCB设计是一个考心思的工作,谁的心思密,经验高,设计出来的板子就好。所以设计时要极其细心,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数(比如说便于维修和检查这一项很多人就不去考虑),精益求精,就一定能设计出一个好板子。3.2 总电路图的PCB图图3.1 总电路图的PCB板图4.传输系统的测试4.1 工作频点有无干扰测试没有干扰是无线数据传输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设计无线数据传输系统首先要选择并确定工作频段,我国信息产业部无线电管理部门允许民用的工作频段有150MHz、230MHz、280 MHz、350 MHz、400 MHz、800 MHz、2.4GHz、5.8GHz等等,根据不同业务种类具体分配。无线数据传输系统主要分配在220240 MHz、2.42.4835GHz等频段。外来信号对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的干扰,将影响电台的接收,直接产生误码。干扰信号主要指非法使用干扰、谐波干扰、互调干扰、电气噪声干扰等。经无线电管理部门的申请确定使用频点,在项目要求的主站、分站架设位置测定有无干扰。将电台设置频点再配上天线、馈线,接收机开一段时间即知道有无干扰。如用美国MDS公司电台,读接收信号强度指标(RSSI)值,没有干扰时RSSI为-120dBm,有干扰时RSSI值-120dBm,如RSSI=-90dBm,表示干扰信号的场强是-90分贝。4.2 选用设备接收信号场强测试接收信号场强足够大是无线数据传输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电台接收到的射频信号大小与系统有无误码起决定性的作用。接收信号变小,就有可能产生误码。接收灵敏度是电台接收能力的标志。数据通信产品的接收灵敏度是指误码率(BER)在10-6时,电台的接收场强要求值。如美国MDS公司X710系列数字电台接收灵敏度门限值约为-110dBm (BER10-6 )。根据项目要求简单架设主站、分站,控制主站(或分站)发射,在分站(或主站)一端可以读到接收信号场强(RSSI)值。并由此确定电台的发射功率、天线增益。由于电气环境干扰等因素,固定的点对多点通讯,电台接收信号场强比门限值大10dB以上就能保证传输没有误码。如果一端是移动的,由于时空环境变化,特别是城市高楼密集环境,接收信号场强有快衰弱现象,落差达2030dB,这种应用要求电台的接收场强大于门限值30dB以上。4.3 传输系统误码统计误码率是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的传输质量统计指标。先进的电台可以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误码统计,如美国MDS公司X7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